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尾对兰州大尾羊脂肪细胞结构和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宋淑珍 朱才业 +2 位作者 刘立山 宫旭胤 雒瑞瑞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4-104,共11页
旨在观察断尾对兰州大尾羊尾部脂肪细胞数量、结构以及皮下脂肪、大网膜脂肪、尾部脂肪、肾周脂肪和背最长肌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明确断尾引起脂肪沉积重新分布后,脂肪细胞和各脂肪沉积部位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为阐明... 旨在观察断尾对兰州大尾羊尾部脂肪细胞数量、结构以及皮下脂肪、大网膜脂肪、尾部脂肪、肾周脂肪和背最长肌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明确断尾引起脂肪沉积重新分布后,脂肪细胞和各脂肪沉积部位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为阐明断尾对脂尾型绵羊脂肪代谢调控的分子机理提供参考。选择5日龄[(3.79±0.12)kg]单羔兰州大尾羊羔羊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试验组(T组),每组9只羔羊,试验组羔羊采用橡皮圈结扎法断尾。试验羊2月龄断奶后饲喂配合日粮,两组羊日粮相同。试验期240 d。试验结束后,采集样品进行分析。1)相对于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和内脏脂肪,断尾对尾部脂肪、皮下脂肪基因表达影响较大,断尾组尾部脂肪SCD、LEP、PLIN1的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LPL、FAS、PEPCK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皮下脂肪中SCD显著升高,LEP、ADPN、FABP4、PLIN1显著降低(P<0.05);肾周脂肪中LPL、ADPN、PEPCK、UCP1和大网膜脂肪中的PEPCK显著降低(P<0.05);背最长肌中SCD显著升高,PEPCK、PLIN1显著降低(P<0.05)。2)断尾组背最长肌的肌内脂肪含量(6.96%和6.05%)、脂滴面积比(4.28%和3.04%)显著增加(P<0.05),脂滴面积比增加了约1%,而尾部脂肪中脂滴面积比例降低了约10%(87.43%和97.58%),尾部脂肪细胞直径显著降低(P<0.05);3)兰州大尾羊尾部脂肪细胞被融合的大脂滴填充,细胞核、细胞质等被大脂滴挤到细胞边缘,细胞边缘的细胞质薄层中含有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自噬小体等细胞器和小脂滴,断尾组尾部脂肪细胞质中单个脂滴体积较小,周围糖原颗粒较多。综上所述,长脂尾型绵羊兰州大尾羊早期断尾后,背最长肌的脂滴面积比增加,尾部脂肪中脂滴面积比降低,尾部脂肪细胞直径减小,各部位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也发生变化,断尾后脂肪沉积分布改变可能是在SCD、PLIN1、LPL、FAS、PEPCK等一系列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调控下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大尾羊 断尾 脂肪代谢 基因表达 脂肪细胞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大尾羊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现状与建议 被引量:2
2
作者 徐红伟 蔡勇 +4 位作者 郭鹏辉 高丹丹 曹忻 臧荣鑫 杨具田 《中国畜禽种业》 2024年第4期165-173,共9页
兰州大尾羊是经兰州人民长期选育和自然选择形成的与当地生态环境相适应的优良地方肉脂毛兼用品种,科学保护并合理利用兰州大尾羊具有重大的生物学意义、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该文从兰州大尾羊的种群数量、研究现状出发,深入分... 兰州大尾羊是经兰州人民长期选育和自然选择形成的与当地生态环境相适应的优良地方肉脂毛兼用品种,科学保护并合理利用兰州大尾羊具有重大的生物学意义、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该文从兰州大尾羊的种群数量、研究现状出发,深入分析了该品种保护利用的优势和群体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保护利用的主要方向,为该品种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大尾羊 遗传资源 保种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对兰州大尾羊肉品质、营养成分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蔡勇 阿依木古丽 +5 位作者 徐红伟 臧荣鑫 曹忻 申晓蓉 李贞子 杨具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3-248,共6页
为了探讨反复冻融对绵羊肉品质、营养成分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采取1.0~1.5岁兰州大尾羊背最长肌进行不同次数的冷冻-解冻,分别检测样品肉的解冻损失、煮制损失、失水率、熟肉剪切力、pH、干物质含量、灰分含量、粗蛋白含量、粗脂肪... 为了探讨反复冻融对绵羊肉品质、营养成分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采取1.0~1.5岁兰州大尾羊背最长肌进行不同次数的冷冻-解冻,分别检测样品肉的解冻损失、煮制损失、失水率、熟肉剪切力、pH、干物质含量、灰分含量、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及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样品肉解冻损失、煮制损失、干物质含量和灰分含量显著增加(P【0.05),剪切力和粗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冻融2次羊肉的失水率和冻融3次羊肉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冻融对pH没有显著影响(P】0.05);冻融后线粒体肿胀并空泡样化;肌节缩短、排列紊乱;肌原纤维变形、断裂、间隙增大;Z线错位,甚至溶解、消失。表明,多次冻融可严重破坏绵羊肉的肌原纤维结构,改变营养成分,降低肉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 兰州大尾羊 肉品质 营养成分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月龄‘兰州大尾羊’肉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贞子 杨富民 +3 位作者 杨具田 刘根娣 臧荣鑫 徐红伟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4-28,共5页
测定了不同月龄‘兰州大尾羊’背最长肌的水分、灰分、蛋白质、粗脂肪、氨基酸及肉样中Fe、Mn、Zn、Cu、Mg和Ca的含量.结果表明:‘兰州大尾羊’肉中水分含量随着月龄的增加而降低,脂肪含量随着月龄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其中1月龄‘兰州... 测定了不同月龄‘兰州大尾羊’背最长肌的水分、灰分、蛋白质、粗脂肪、氨基酸及肉样中Fe、Mn、Zn、Cu、Mg和Ca的含量.结果表明:‘兰州大尾羊’肉中水分含量随着月龄的增加而降低,脂肪含量随着月龄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其中1月龄‘兰州大尾羊’肉的水分和灰分含量最丰富,7月龄脂肪含量最高;‘兰州大尾羊’肉中氨基酸含量丰富且种类齐全,11月龄时成人必需氨基酸和婴儿必需氨基酸含量最丰富,9月龄时氨基酸总量最高;1月龄和3月龄‘兰州大尾羊’肉中的矿物质含量最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大尾羊 营养成分 氨基酸 矿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大尾羊血液蛋白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马海明 门正明 +2 位作者 黄生强 贺长青 韩建林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1-354,共4页
为了探明兰州大尾羊的种质和遗传特性,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水平板电泳,检测了131只兰州大尾羊血红蛋白、白蛋白、后白蛋白、转铁蛋白、慢-a2-球蛋白、血清淀粉酶、酯酶、苹果酸脱氢酶的多态性.结果发现,除白蛋白和慢-a2-球蛋白未表现出... 为了探明兰州大尾羊的种质和遗传特性,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水平板电泳,检测了131只兰州大尾羊血红蛋白、白蛋白、后白蛋白、转铁蛋白、慢-a2-球蛋白、血清淀粉酶、酯酶、苹果酸脱氢酶的多态性.结果发现,除白蛋白和慢-a2-球蛋白未表现出多态外,其他各蛋白质和酶均不同程度地呈现出多态,其中血红蛋白、后白蛋白、血清淀粉酶、酯酶、苹果酸脱氢酶各有2个等位基因,3种基因型;兰州大尾羊的平均基因杂合度为0.480 2,等位基因有效数为1.924,多态座位百分比为0.75.对Nei氏标准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发现兰州大尾羊与滩羊最近,其次为大尾寒羊和小尾寒羊.青海细毛羊、滩羊、兰州大尾羊、青海藏羊、考湖羊、河北杂种细毛羊、新疆细毛羊、罗姆尼半细毛羊、大尾寒羊、小尾寒羊、兰州大尾羊等11个绵羊品种的基因分化系数为0.079 36,这表明中国的绵羊品种的遗传变异性的92.064%是由遗传多态现象引起的,而7.936%来自品种间差异,即中国绵羊在血液蛋白质水平上的遗传分化程度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大尾羊 血液蛋自多态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尾去除对‘兰州大尾羊’和‘蒙古羊’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周瑞 赵生国 +5 位作者 刘立山 刘政 李华伟 岳燕 程箫 吴建平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19,共6页
【目的】为研究脂尾去除对‘兰州大尾羊’和‘蒙古羊’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方法】选取年龄和体质量均相近的‘兰州大尾羊’和‘蒙古羊’去势公羔各18只,随机分别对‘兰州大尾羊’和‘蒙古羊’各9只去除脂尾,15月龄屠宰,测定屠宰... 【目的】为研究脂尾去除对‘兰州大尾羊’和‘蒙古羊’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方法】选取年龄和体质量均相近的‘兰州大尾羊’和‘蒙古羊’去势公羔各18只,随机分别对‘兰州大尾羊’和‘蒙古羊’各9只去除脂尾,15月龄屠宰,测定屠宰性状、肉品质和内脏器官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脂尾去除对‘蒙古羊’的屠宰性能、肉品质和内脏器官指标的影响不显著(P>0.05),‘兰州大尾羊’的背膘厚、GR值分别增加1.41、1.67mm(P<0.10),失水率降低0.77%(P<0.10)、剪切力减小0.59kg/f(P<0.10)、pH1升高0.10(P<0.10),均有差异显著的趋势.2个品种间,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指标除色度、pH24、大理石纹、脾质量和小肠质量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指标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脂尾去除可以提高‘兰州大尾羊’的屠宰性能和改善肉品质,‘兰州大尾羊’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优于‘蒙古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大尾羊 蒙古羊 脂尾去除 屠宰性能 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性别及部位的兰州大尾羊肉食用品质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贞子 杨具田 +1 位作者 宋巧 臧荣鑫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354-357,361,共5页
对不同性别和部位的兰州大尾羊肉食用品质进行了分析测定,以相同条件的小尾寒羊肉进行对照。结果表明,兰州大尾羊羯羊和母羊、背最长肌和腿肌间的L*值、a*值、b*值、失水率、熟肉率、剪切力、大理石纹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兰州... 对不同性别和部位的兰州大尾羊肉食用品质进行了分析测定,以相同条件的小尾寒羊肉进行对照。结果表明,兰州大尾羊羯羊和母羊、背最长肌和腿肌间的L*值、a*值、b*值、失水率、熟肉率、剪切力、大理石纹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兰州大尾羊肉的失水率和剪切力显著低于小尾寒羊肉(p<0.05)。在质构特性方面,兰州大尾羊肉的硬度、弹性、内聚性、粘附性和咀嚼性值在不同性别和部位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兰州大尾羊肉硬度和粘附性值显著低于小尾寒羊肉,内聚性值显著高于小尾寒羊肉(p<0.05)。因此,兰州大尾羊肉具有肉色好、肉质细嫩、加工特性优良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大尾羊 食用品质 质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大尾羊染色体组型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门正明 刘霞 +1 位作者 马海明 韩建林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58-160,189,共4页
应用血淋巴细胞微量血培养法对兰州大尾羊的核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大尾羊二倍体染色体数2n=54,由26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组成(XX/XY型)。26对常染色体中有3对最大的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23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X染色体为最大的端... 应用血淋巴细胞微量血培养法对兰州大尾羊的核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大尾羊二倍体染色体数2n=54,由26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组成(XX/XY型)。26对常染色体中有3对最大的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23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X染色体为最大的端部着丝点染色体,Y染色体为最小的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大尾羊 染色体 组型 着丝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大尾羊肉挥发性风味组分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李贞子 杨具田 +4 位作者 祁高展 臧荣鑫 刘红娜 龙玲 曹忻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0-54,95,共6页
以小尾寒羊肉为对照,利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对不同性别的兰州大尾羊肉的主体风味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大尾羊羯羊和母羊肉分别检出了80和8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醛类物质是主体风味成分,相对含量分别为31.110%和22.305%。... 以小尾寒羊肉为对照,利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对不同性别的兰州大尾羊肉的主体风味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大尾羊羯羊和母羊肉分别检出了80和8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醛类物质是主体风味成分,相对含量分别为31.110%和22.305%。兰州大尾羊肉的主体风味物质有癸醛、辛醛、壬醛、2-壬烯醛、2,4-壬二烯醛、反-2-癸烯醛、2,4-癸二烯醛等,其气味特征主要表现为蜡香味,脂香味,蘑菇味和黄瓜味等,羯羊肉主体风味物质比母羊肉多2种。与小尾寒羊相比,兰州大尾羊肉主体风味物质的种类和ROAV值高于小尾寒羊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大尾羊 风味物质 相对气味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大尾羊×小尾寒羊F1代体重和体尺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1
10
作者 陆会宁 刘妍妍 +3 位作者 张丽 金鑫 何林波 曹忻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28-1635,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兰州大尾羊×小尾寒羊F1代羔羊体重和体尺的相关关系,为通过体尺性状估计其体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试验随机选取80只150日龄兰小杂交F1代羔羊,公、母羔各半,测量其体重(Y)、体长(X1)、体高(X2)、胸围(X3)、管围(X4... 本研究旨在探讨兰州大尾羊×小尾寒羊F1代羔羊体重和体尺的相关关系,为通过体尺性状估计其体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试验随机选取80只150日龄兰小杂交F1代羔羊,公、母羔各半,测量其体重(Y)、体长(X1)、体高(X2)、胸围(X3)、管围(X4)、胸深(X5)和胸宽(X6),运用SPSS 22.0软件分别对公、母羔的体重和体尺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和相关系数的分解。结果表明,兰小杂交F1代羔羊的体重与体长、体高、胸围、管围、胸深、胸宽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公、母羔胸围与体重的相关程度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907和0.908,其次为体长,相关系数分别为0.875、0.844。各体尺性状间也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胸围和体长的相关系数最高。胸围和体长主要通过直接作用影响体重,胸深、管围、体高、胸宽主要通过间接作用影响体重,胸围对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胸深对体重的间接作用最大。公、母羔体重与体尺的最优回归方程分别为:Y=―43.861+0.675X3+0.394X1(r=0.945,P<0.01)和Y=―38.378+0.590X3+0.397X1(r=0.948,P<0.01)。综上所述,胸围和体长是影响兰小杂交F1代羔羊体重的两个重要因素,在该品种的选育和肥羔的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对胸围和体长的选择力度,同时考虑胸深、管围、体高、胸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小杂交羔羊 体重 体尺 相关性 通径 逐步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大尾羊H-FABP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红伟 臧荣鑫 +4 位作者 杨具田 卢建雄 蔡勇 石来文 马伟龙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4-88,共5页
通过对兰州大尾羊尾部、大网膜、肝脏、肾周脂肪组织中的总RNA提取,反转录获得总cDNA样品,结合PCR技术,建立了SYBR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兰州大尾羊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mRNA在不同组织中相对表达量的试验方法,并进行批内、批... 通过对兰州大尾羊尾部、大网膜、肝脏、肾周脂肪组织中的总RNA提取,反转录获得总cDNA样品,结合PCR技术,建立了SYBR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兰州大尾羊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mRNA在不同组织中相对表达量的试验方法,并进行批内、批间重复性检验。结果表明,H-FABP和18S基因标准曲线回归方程分别为CtH-FABP=-3.24375x+38.34230和Ct18S=-3.33137x+33.4573,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64和0.9992,扩增效率分别为103%和99%;批内、批间重复性测定的变异系数分别为小于1.8%和10%;说明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准确可靠、重复性好,是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兰州大尾羊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mRNA表达量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大尾羊 脂肪酸结合蛋白 SYBR GreenⅠ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大尾羊血清淀粉酶酯酶及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马海明 门正明 韩建林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42-446,共5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水平板电泳,对131只兰州大尾羊的血清淀粉酶(Amy)、酯酶(Es)和苹果酸脱氢酶(MHD)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发现,Amy2基因座2个等位基因Amy2A和Amy2O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166 4和0.833 6,3种基因型Amy2AA*、Amy2AO和...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水平板电泳,对131只兰州大尾羊的血清淀粉酶(Amy)、酯酶(Es)和苹果酸脱氢酶(MHD)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发现,Amy2基因座2个等位基因Amy2A和Amy2O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166 4和0.833 6,3种基因型Amy2AA*、Amy2AO和Amy2OO的频率分别为0.007 7、0.277 6和0.694 7;Es基因座2个等位基因Es+和Es-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409 4和0.590 6,3种基因型Es++、Es+–、Es––的频率分别为0.169 6、0.483 6和0.348 8;MDH基因座2个等位基因MDSF和MDHS的频率分别为0.264 8和0.735 2,3种基因型FF、FS和SS的频率分别为0.142 9、0.207 7和0.649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大尾羊 血清淀粉酶 酯酶 苹果酸脱氢酶 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大尾羊尾巴的形态特征与断尾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闫振龙 温建维 +6 位作者 赵生国 朱灿灿 李路 韩志磊 王白雪 刘英 吴建平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13,18,共5页
采用形态观察与组织切片结合的方法对兰州大尾羊的尾巴的形态特征和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尝试了一种针对兰州大尾羊的外科手术断尾方法.结果表明:兰州大尾羊尾巴是一个扁平的脂肪袋.尾巴的内部结构由4层构成,由表及里,依次是皮肤层、... 采用形态观察与组织切片结合的方法对兰州大尾羊的尾巴的形态特征和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尝试了一种针对兰州大尾羊的外科手术断尾方法.结果表明:兰州大尾羊尾巴是一个扁平的脂肪袋.尾巴的内部结构由4层构成,由表及里,依次是皮肤层、皮下脂肪层、尾椎周围的肌肉层和中心的尾骨.主要血管在尾椎周围的肌束之间.皮下脂肪层很厚,形成了尾巴的主体.尾巴的轴心是尾椎及周围的肌束.断尾手术的要点是:精确确定切口位置,环形切开皮肤和脂肪,将尾椎及其周围的肌束和血管整体结扎,并将这些组织一次性断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大尾羊 尾巴 组织结构 断尾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大尾羊转铁蛋白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霞 马海明 门正明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58-360,364,共4页
应用聚内烯酸胺凝胶平板电泳技术研究检测了兰州大尾羊血样的转铁蛋白(SerumTransferrin,Tf)多态性,并且计算了各基因型与基因的频率。发现Tf位点上有7个等显性的等位基因.组成了14种基因型。
关键词 兰州大尾羊 转铁蛋白 多态性 遗传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大尾羊血红蛋白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海明 门正明 韩建林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6-20,共5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水平板电泳检测了13只兰州大尾羊的血红蛋白(Hb),结果表明,Hb位点存在 HbA和 HbB两个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0.7939、0.2061,其中 HbA为优势基因。存在HbAA、HbAB和HbBB...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水平板电泳检测了13只兰州大尾羊的血红蛋白(Hb),结果表明,Hb位点存在 HbA和 HbB两个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0.7939、0.2061,其中 HbA为优势基因。存在HbAA、HbAB和HbBB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534、0.3053和0.6413,其中HbBB为优势基因型。对66只兰州大尾羊血红蛋白基因型与红细胞压积(PCV)的相关分析表明:HbAB型的PCV大于HbBB型,但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大尾羊 血红蛋白 多态性 基因型 红细胞压积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大尾羊尾部脂肪细胞发育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晓军 臧荣鑫 +2 位作者 许小红 马永华 翟育忠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2年第4期8-10,共3页
为了研究兰州大尾羊尾部脂肪组织的发育变化,运用显微成像处理系统中的Measure distance功能,测定样品的脂肪细胞形态学参数。结果表明,兰州大尾羊尾部脂肪细胞大小随生长发育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说明兰州大尾羊尾部脂肪的沉积以脂肪... 为了研究兰州大尾羊尾部脂肪组织的发育变化,运用显微成像处理系统中的Measure distance功能,测定样品的脂肪细胞形态学参数。结果表明,兰州大尾羊尾部脂肪细胞大小随生长发育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说明兰州大尾羊尾部脂肪的沉积以脂肪细胞增大为主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大尾羊 脂肪细胞 发育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大尾羊mtDNA D-loop和Cytb区序列分析与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栋元 李景云 +4 位作者 杨具田 臧荣鑫 李贞子 严建鹏 武春丽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1年第5期14-17,共4页
利用mtDNA序列分析技术对20只兰州大尾羊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兰州大尾羊mtDNA D-loop区序列长度为1 210 bp,碱基组成分析发现,A、T、G、C碱基含量分别为29.0%、32.3%、23.5%、15.2%,其中A+T为61.3%,G+C为38.7%,G+C含量明显低于A+T。通... 利用mtDNA序列分析技术对20只兰州大尾羊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兰州大尾羊mtDNA D-loop区序列长度为1 210 bp,碱基组成分析发现,A、T、G、C碱基含量分别为29.0%、32.3%、23.5%、15.2%,其中A+T为61.3%,G+C为38.7%,G+C含量明显低于A+T。通过对兰州大尾羊线粒体DNA D-loop区的碱基突变和同源性比较分析得出兰州大尾羊D-loop区核苷酸多样度(Nucleotide diversity)Pi为0.037 85,7只兰州大尾羊来自3个不同母本。兰州大尾羊mtDNA Cytb区序列长度为1 580 bp,其中A、T、G、C碱基含量分别为27.2%、33.7%、26.7%、12.4%;A+T为60.9%,G+C为39.1%,G+C含量明显低于A+T。应用计算机软件DNAsp4.10进行单倍型分析,17个兰州大尾羊个体mtDNA Cytb区序列共发现了12个单倍型(Haplotype),其中第1号和第10号、第2号和第5号共用一种单倍型,单倍型比例在兰州大尾羊群体中较高,遗传多态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大尾羊 线粒体DNA D-LOOP 线粒体DNA CYTB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大尾羊血液蛋白(酶)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臧荣鑫 杨具田 +4 位作者 徐红伟 蔡勇 卢建雄 刘丽霞 何会金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0年第2期21-23,共3页
以126只兰州大尾羊为实验对象,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血清酯酶(Es)、淀粉酶(Amy)、乳酸脱氢酶(LDH)、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后白蛋白(Po)和转铁蛋白(Tf)等7个蛋白位点进行了多态性检测和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 以126只兰州大尾羊为实验对象,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血清酯酶(Es)、淀粉酶(Amy)、乳酸脱氢酶(LDH)、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后白蛋白(Po)和转铁蛋白(Tf)等7个蛋白位点进行了多态性检测和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7个蛋白位点中,Es、Hb、Po和Tf等4个蛋白位点表现多态性,而Alb、Amy和LDH等3种蛋白(酶)未检测到多态性。其中,Es基因座上共检测到3种基因型,即Es++、Es+-、Es--;Po基因座上表现出2种基因型,即AA、AB;Tf蛋白位点上表现出5种基因型,分别为AC、BB、CC、BC、CD;Hb蛋白位点上表现出3种基因型,分别是AA、AB、BB。群体遗传分析表明,Es、Hb、Po、Tf的杂合度分别为0.4987、0.4574、0.3346、0.5547。Es、Hb、Po、Tf蛋白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9948、1.8430、1.5029、2.2457。卡方检验表明,在Es、Po、Tf、Hb多态性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兰州大尾羊种内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杂合度、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1.8966、0.4614、0.3802。平均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呈明显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大尾羊 PAGE 蛋白(酶)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大尾羊心脏冠状循环血管宏观解剖观察
19
作者 雒晓芳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1年第6期18-19,共2页
选取五个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兰州大尾羊的心脏,分别采用20%的ABS丙酮溶液进行血管灌注,以红色染料的溶液灌注动脉而用蓝色染料的液体来灌注静脉。结果表明,兰州大尾羊的动脉血液是由起源于主动脉的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供应的,左冠状动... 选取五个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兰州大尾羊的心脏,分别采用20%的ABS丙酮溶液进行血管灌注,以红色染料的溶液灌注动脉而用蓝色染料的液体来灌注静脉。结果表明,兰州大尾羊的动脉血液是由起源于主动脉的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供应的,左冠状动脉比较粗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大尾羊 心脏 血管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补饲日龄对兰州地区小尾寒羊羔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毅 田斌 +1 位作者 刘建国 陈亮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8年第2期28-30,共3页
试验旨在研究强制补饲日龄对兰州地区小尾寒羊羔羊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出生健康的小尾寒羊公羔(一胎双羔)共40只,初生重3.62 kg±0.72 kg,随机分为2组,一组7日龄开始强制补饲开食料,另一组35日龄开始强制饲喂开食料。两组均在56日... 试验旨在研究强制补饲日龄对兰州地区小尾寒羊羔羊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出生健康的小尾寒羊公羔(一胎双羔)共40只,初生重3.62 kg±0.72 kg,随机分为2组,一组7日龄开始强制补饲开食料,另一组35日龄开始强制饲喂开食料。两组均在56日龄断奶,并逐渐开始替换为生长羔羊料,饲喂至70日龄,统计整个哺乳期羔羊体重及采食量。结果表明:7日龄和35日龄补饲组羔羊体重均随着日龄增加逐渐上升,42、49、56和63日龄时,7日龄补饲组体重显著高于35日龄补饲组(P<0.05)。42~49日龄时,7日龄补饲组平均日增重显著小于35日龄补饲组(P<0.05)。随日龄增加,两组羔羊采食量均逐渐增加,56日龄断奶后,采食量迅速增加,且7日龄补饲组采食量高于35日龄补饲组。在该试验条件下,饲喂开食料可提高羔羊生产性能,相对于35日龄饲喂开食料,7日龄饲喂更利于促进其快速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补饲 兰州地区 小尾寒羊羔羊 增重 采食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