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用于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大鼠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1
作者 汪进益 范慧敏 刘中民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22-25,I0001,共5页
目的建立适用于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大鼠心肌梗死的动物模型,为评价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变化提供基础。方法选用Sprague-Dawley(SD)大鼠16只,结扎其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远1/3处,在结扎前后通过MPA多导生理记录仪连续... 目的建立适用于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大鼠心肌梗死的动物模型,为评价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变化提供基础。方法选用Sprague-Dawley(SD)大鼠16只,结扎其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远1/3处,在结扎前后通过MPA多导生理记录仪连续描记心电图;4周后再次开胸进行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测定左室心功能和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查;另选仅开关胸后存活的10只SD大鼠作为对照组。结果造模成功率为62.50%(10/16);心电图动态监测在冠脉结扎后出现ST-T抬高的融合波,30 min后可见病理性Q波;4周后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装置系统检测显示左室收缩压峰值(LVSP)、左室内压等容相最大上升及下降速率(+dp/dtmax,-dp/dtmax)等指标较对照组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峰值(LVEDP)则反之;病理组织切片可见结扎区域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坏死心肌被纤维组织取代。结论通过结扎左冠脉前降支的方法,4周后能够形成稳定的适用于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的心肌梗死动物模型,该模型能应用于干细胞移植对心脏功能影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gendorff 离体心脏 心肌梗死 大鼠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体肠灌流模型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2
作者 谭晓斌 贾晓斌 +1 位作者 陈彦 Ming Hu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665-1668,共4页
关键词 吸收 在体肠单向模型 中药 复方配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大鼠原位肠-肝灌流模型评价绿原酸的代谢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素军 张志伟 +3 位作者 赵艳红 张振清 谢海棠 阮金秀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1340-1344,共5页
目的:建立大鼠原位肠-肝灌流模型,运用该模型研究绿原酸在大鼠肠、肝中的代谢转化。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法测定大鼠原位肠-肝灌流模型灌流液中绿原酸及其代谢产物咖啡酸、阿魏酸和马尿酸。结果:绿原酸十二指肠给药后,灌... 目的:建立大鼠原位肠-肝灌流模型,运用该模型研究绿原酸在大鼠肠、肝中的代谢转化。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法测定大鼠原位肠-肝灌流模型灌流液中绿原酸及其代谢产物咖啡酸、阿魏酸和马尿酸。结果:绿原酸十二指肠给药后,灌流液中主要活性代谢产物为阿魏酸,同时在灌流液中也检测到少量活性代谢产物咖啡酸和大量代谢终产物马尿酸。结论:大鼠原位肠-肝灌流模型适用于绿原酸生物转化和代谢动力学的研究;绿原酸在肠中存在广泛的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原位肠-肝模型 绿原酸 咖啡酸 阿魏酸 马尿酸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体肺灌流模型在肺血管生理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辛华 闫继东 +1 位作者 郑雅娟 韩振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77-479,共3页
离体肺灌流模型是一个在体外模拟体内状态的肺循环模型。本文作者通过介绍离体肺灌流模型的制备方法,并对该模型在测定肺毛细血管压力、毛细血管通透性等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从而阐明离体肺灌流模型在肺血管生理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离体 模型 生物学 呼吸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原位肠-肝灌流模型研究小补心汤总黄酮体内效应物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素军 阮金秀 +4 位作者 张振清 张有志 于能江 王桂香 莫李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85-886,共2页
抗抑郁作用经典古方小补心汤由代赭石、旋复花、竹叶和淡豆豉4味中药组成,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张有志等研究结果表明,小补心汤乙醇提取物总黄酮(BX-2)具有良好的抗抑郁活性,且BX-2抗抑郁作用的效价强度比小补心汤明显提高,由于B... 抗抑郁作用经典古方小补心汤由代赭石、旋复花、竹叶和淡豆豉4味中药组成,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张有志等研究结果表明,小补心汤乙醇提取物总黄酮(BX-2)具有良好的抗抑郁活性,且BX-2抗抑郁作用的效价强度比小补心汤明显提高,由于BX-2所含成分多,含量低,目前动物体内物质基础研究无法开展,为了研究其体内效应物质基础,本实验尝试用大鼠原位肠肝循环灌流模型对BX-2的体内效应物质基础进行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原位肠肝模型 小补心汤总黄酮 吸收 代谢 中药复方 效应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镧盐块染技术在急性脑缺血与再灌流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淑安 唐外星 +2 位作者 刘大冲 杨于嘉 周平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31-33,共3页
在急性脑缺血与再灌流动物模型中采用硝酸镧块染法对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示踪。电镜下发现正常组织镧盐不能进入细胞内;而缺血和缺血后再灌流组细胞膜受损,镧离子即可在线粒体外膜又能在线粒体内嵴处沉积。该方法示踪神经细胞膜通透... 在急性脑缺血与再灌流动物模型中采用硝酸镧块染法对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示踪。电镜下发现正常组织镧盐不能进入细胞内;而缺血和缺血后再灌流组细胞膜受损,镧离子即可在线粒体外膜又能在线粒体内嵴处沉积。该方法示踪神经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简便易行,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模型 硝酸镧 染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蛙心灌流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1
7
作者 崔艳秋 王俊雅 +1 位作者 张冬梅 李海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229-229,共1页
关键词 模型 离体蛙心 模型 电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线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模型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4
8
作者 何学令 《四川动物》 CSCD 2003年第3期178-179,共2页
目的探索插线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模型方法的改进。方法在前人制作模型方法基础上进行部分改进 ,用提线法阻断血流和在颈外动脉上剪小口进行插线。结果缩短了手术时间 ,简化了模型制作过程 ,提高模型成功率。结论本法复制插线... 目的探索插线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模型方法的改进。方法在前人制作模型方法基础上进行部分改进 ,用提线法阻断血流和在颈外动脉上剪小口进行插线。结果缩短了手术时间 ,简化了模型制作过程 ,提高模型成功率。结论本法复制插线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模型 ,省时 ,操作简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线法 大鼠 局灶性脑缺血再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ngendorff心脏灌流技术(针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应用和发展
9
作者 李楠 张晨 +4 位作者 孙艳君 高晟玮 李多静 王心蕊 王保和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70-1077,共8页
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模型技术具有可重复性强、给药方便和技术要求低等特点,常被用于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该模型排除了其他器官系统、神经系统或体液等影响。本文对该技术的步骤、动物的选择、灌流模式、灌注液的选择、检测的... 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模型技术具有可重复性强、给药方便和技术要求低等特点,常被用于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该模型排除了其他器官系统、神经系统或体液等影响。本文对该技术的步骤、动物的选择、灌流模式、灌注液的选择、检测的指标、缺血方式以及缺血和灌流时间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和优缺点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心脏 langendorff 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体灌流肺模型建立过程中模拟方法学的应用
10
作者 张洪伟 《医学与哲学》 1993年第4期16-18,共3页
离体灌流肺(Isolated perfused lung IPL)是将动物的肺脏(或与心脏同时)与自体血液循环断离,在体外通过人工灌流,使肺的活性在一定时间内得以保持,
关键词 离体 模型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大鼠离体肝灌流模型稳定性的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露 杨加培 +2 位作者 孙浩 周旺 于锋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5-479,共5页
以自建的大鼠原位循环肝灌流模型为研究模型,建立一套实用的模型稳定性评价方法。首先进行一般稳定性评价,包括肉眼观察肝脏形态,监测门脉压、灌流液pH,定时检测灌流液K^+浓度、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 以自建的大鼠原位循环肝灌流模型为研究模型,建立一套实用的模型稳定性评价方法。首先进行一般稳定性评价,包括肉眼观察肝脏形态,监测门脉压、灌流液pH,定时检测灌流液K^+浓度、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肝组织病理检查等;要求在整个灌流过程中肝脏色泽均匀,无斑块状改变,以门静脉压始终无骤变,稳定在8—14mmHg范围内,变化不超过0.5mmHg/30min,pH始终处于7.4~7.2。变化不超过0.1/30min,K^+浓度无突然升高现象,灌流液中ALT、AST水平随时间无显著性变化,肝组织病理检查不出现除空泡性变以外的病变为标准,确定模型可维持稳定的时间。在满足一般稳定性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对模型进行功能稳定性评估,要求研究所用的指标能在空白灌流组和阳性药灌流组之间体现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以药物肝损伤研究为例,以灌流液ALT、AST、LDH(乳酸脱氢酶)水平为指标,并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两组出现极显著性差异,故判定用所建立的灌流模型进行肝损伤研究可真实反映受试药的肝损伤情况,一般不会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稳定性评价 异烟肼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拉米夫定的肠道渗透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虎斌 黄卫胤 +3 位作者 温玉发 孙玲 陈爽 乔红群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0-546,共7页
使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拉米夫定的肠道渗透性,用于判断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中拉米夫定的渗透性类别。在该模型上,用高渗透性药物苯妥英钠和低渗透性药物阿昔洛韦作为系统对照,建立并验证高效液相色谱紫外(HPLC UV)检测... 使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拉米夫定的肠道渗透性,用于判断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中拉米夫定的渗透性类别。在该模型上,用高渗透性药物苯妥英钠和低渗透性药物阿昔洛韦作为系统对照,建立并验证高效液相色谱紫外(HPLC UV)检测法分离检测拉米夫定的分析方法。将3种质量浓度(12、120、1200μg/mL)的拉米夫定以0.2 mL/min的灌流速率进行大鼠在体肠道灌流研究。结果表明:拉米夫定在0.25~25μg/m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9),且批内、批间精密度和回收率及拉米夫定在不同介质中的稳定性均符合要求;苯妥英钠和阿昔洛韦的有效渗透性系数(P_(eff))分别为(5.26±1.41)×10^(-5)和(0.282±0.208)×10^(-5) cm/s(x±s,n=6);不同剂量组拉米夫定(12、120、1200μg/mL)在大鼠肠道内的P_(eff)分别为(1.44±0.32)×10^(-5)、(1.39±0.37)×10^(-5)、(1.48±0.39)×10^(-5) cm/s(x±s,n=6)。由此可见,拉米夫定在肠道内的吸收介于高、低渗透性对照药物之间,属于BCS分类中的中渗透性药物。剂量组间和不同灌流时间点的肠道吸收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拉米夫定肠道吸收存在被动扩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在体单向肠模型 肠道吸收 有效渗透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晓彪 王建伟 +2 位作者 胡卫星 戴建础 崔尧元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2-34,37,共4页
目的 :比较两种大脑中动脉闭塞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寻找一种更加理想、稳定和可靠的模型。方法 :选用 Ethicon缝线 (直径 0 .16 mm )和 Takeno钓鱼线 (直径 0 .2 0 mm ) ,按 Koizumi和 L ... 目的 :比较两种大脑中动脉闭塞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寻找一种更加理想、稳定和可靠的模型。方法 :选用 Ethicon缝线 (直径 0 .16 mm )和 Takeno钓鱼线 (直径 0 .2 0 mm ) ,按 Koizumi和 L onga插线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 2 h再灌注 4h和 2 2 h神经病学评分计算有效率和死亡率。TTC染色计算梗死面积百分比。结果 :Koizumi模型再灌注 4h有效率和 2 2 h梗死面积百分比较 L onga法为高 ,而再灌注 4h死亡率较低。结论 :大鼠 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 Koizumi法优于 L onga法。理想的大鼠插线模型受插线直径、插线头端形态、插入深度和大鼠体重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模型 大脑中动脉 插线法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鼻腔灌流试验方法改进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董宇 狄留庆 +4 位作者 吴晓明 邵王景 赵晓莉 毕肖林 王令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改进大鼠鼻腔灌流试验插管方法并研究其合理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种插管方法各参数进行试验比较,确定改进插管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结果2种插管方法各参数没有显著差异。改进后的试验方法简便可行。结论大鼠鼻腔灌流试验改进插管... 目的改进大鼠鼻腔灌流试验插管方法并研究其合理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种插管方法各参数进行试验比较,确定改进插管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结果2种插管方法各参数没有显著差异。改进后的试验方法简便可行。结论大鼠鼻腔灌流试验改进插管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方法 体积 模型药物稳定性 K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灌流时间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士雨 王绍亭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54-158,共5页
以经过大量实验数据验证的血液灌流过程数学模型,对血液灌流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得到灌流器内血液中的中、小分子标记物在不同时刻的浓度分布曲线。由此进行分析,认为,不论对中分子物质,还是对小分子物质,适宜的血液灌流时间为... 以经过大量实验数据验证的血液灌流过程数学模型,对血液灌流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得到灌流器内血液中的中、小分子标记物在不同时刻的浓度分布曲线。由此进行分析,认为,不论对中分子物质,还是对小分子物质,适宜的血液灌流时间为9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时间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研究羟苯氨酮对离体灌流心脏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闫永彬 罗雪春 +2 位作者 张日清 王小寅 范礼理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46-550,共5页
羟苯氨酮是一种新型强心扩血管剂 ,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 ,羟苯氨酮对实验性心衰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利用3 1P核磁共振表面线圈技术 ,对羟苯氨酮在Langendorff模型的离体灌流心脏 6 0min缺血 6 0min再灌注中的作用机制进行... 羟苯氨酮是一种新型强心扩血管剂 ,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 ,羟苯氨酮对实验性心衰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利用3 1P核磁共振表面线圈技术 ,对羟苯氨酮在Langendorff模型的离体灌流心脏 6 0min缺血 6 0min再灌注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实验结果显示给药组胞内pH值比对照组恢复得更快 ,但是胞内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含量却低于对照组 .羟苯氨酮对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表现在提高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代谢 心肌缺血 离体langendorff大鼠心脏 羟苯氨酮 ^31P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灌流过程吸附特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士雨 王绍亭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64-470,共7页
从包囊活性炭吸附机理出发,建立了血液灌流过程数学模型,并对20组猪全血离体灌流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本文所建模型能较好地描述血液灌流过程,计算值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用所得模型参数分析了血液灌流过程特性,结果表明,肌酐... 从包囊活性炭吸附机理出发,建立了血液灌流过程数学模型,并对20组猪全血离体灌流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本文所建模型能较好地描述血液灌流过程,计算值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用所得模型参数分析了血液灌流过程特性,结果表明,肌酐和菊糖在血液中的吸附平衡遵循Langmuir方程;肌酐的吸附速率受外扩散控制,菊糖则受内扩散控制,或两者同时控制;高径比对血液灌流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数学模型 吸附特性 血液净化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曲灌装管道内油制辣椒流场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鹏 于丽娅 +1 位作者 何玲 杨政通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8-102,159,共6页
为优化油辣椒灌装管道设计,以油辣椒固液多相流体为研究内容,以水平90°弯管模型为对象,计算适合该灌装管道模型的油制辣椒湍流临界速度,利用多相流Mixture模型分别对入口流速为5,7,9 m/s的油辣椒制品固液多相混合流体进行模拟,分... 为优化油辣椒灌装管道设计,以油辣椒固液多相流体为研究内容,以水平90°弯管模型为对象,计算适合该灌装管道模型的油制辣椒湍流临界速度,利用多相流Mixture模型分别对入口流速为5,7,9 m/s的油辣椒制品固液多相混合流体进行模拟,分析弯管内固液多相流的速度场和密度场分布情况,并与单一辣椒油流动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流速大于临界湍流速度时输送效果较为理想,当流速低于临界速度时,容易发生沉降现象;几何弯曲对多相流场影响较大,弯管段与出料口之间直管长度不宜过大。研究结果可为油辣椒制品灌装设备设计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制辣椒 Mixture模型 弯管 固液多相 装速度 管道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小肠原位单向灌流法和MDCK细胞系测定美托洛尔渗透性的影响因素
19
作者 郭荔 李香秀 +4 位作者 何方 刘洋 张瑜娟 黄金虎 王丽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05-512,共8页
[目的]本试验旨在完善禽用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中药渗透性的准确测定方法。[方法]选取高渗透性内参药物美托洛尔,通过鸡小肠原位单向灌流法和体外过表达鸡P-gp的MDCK-chAbcb1单层细胞模型,探讨pH值(5、6和7)、药物浓度(4、40和... [目的]本试验旨在完善禽用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中药渗透性的准确测定方法。[方法]选取高渗透性内参药物美托洛尔,通过鸡小肠原位单向灌流法和体外过表达鸡P-gp的MDCK-chAbcb1单层细胞模型,探讨pH值(5、6和7)、药物浓度(4、40和400μg·mL^(-1))和小肠灌流部位(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对美托洛尔渗透性测定的影响,为禽用药物BCS分类中渗透性测定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结果]比较小肠不同部位在各自生理pH值条件下对美托洛尔的有效渗透系数(P_(eff))值时,发现回肠部位测得的P_(eff)最高(P<0.01),分别为十二指肠和空肠部位测得的2.2倍和2.3倍;原位灌流试验结果显示,灌流液pH值升高会增强药物在回肠的P_(eff)值,pH7时的P_(eff)值(1.35×10^(-4) cm·s^(-1))显著高于pH5时(0.72×10^(-4) cm·s^(-1)),同样在MDCK细胞中,随着pH值升高,药物渗透系数(P_(app))值均极显著升高(P<0.01);进一步采用受pH影响较小的空肠段进行灌流试验探讨不同药物浓度对渗透性测定的影响,发现增加肠灌流液中美托洛尔的浓度会极显著增加其P_(eff)值(P<0.01),4、40和400μg·mL^(-1)美托洛尔的P_(eff)分别为-0.48×10^(-4)、0.27×10^(-4)和3.04×10^(-4) cm·s^(-1),且在MDCK和MDCK-chAbcb1细胞测定的结果也显示,40和400μg·mL^(-1)美托洛尔的P_(app)值均显著高于4μg·mL^(-1)的(P<0.05),而40、400μg·mL^(-1)美托洛尔的P_(app)值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机体内环境的pH值、药物浓度以及小肠灌流部位均可以影响体内外试验模型中药物渗透性测定的结果,故在建立药物渗透性测定方法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托洛尔 鸡小肠原位单向 MDCK细胞单层模型 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水坑灌下不同肥液浓度对苹果树干茎流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嗣艺 孙西欢 +2 位作者 马娟娟 郭向红 程奇云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16,20,共6页
为了探究蓄水坑灌条件下不同肥液浓度对苹果树干茎流规律的影响,试验以肥液浓度(0、0.602、1.204、2.408 gN/L)为变量,设置4个处理。采用热扩散探针法(TDP)测定苹果树干茎流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蓄水坑灌各施肥... 为了探究蓄水坑灌条件下不同肥液浓度对苹果树干茎流规律的影响,试验以肥液浓度(0、0.602、1.204、2.408 gN/L)为变量,设置4个处理。采用热扩散探针法(TDP)测定苹果树干茎流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蓄水坑灌各施肥处理的树干茎流速率在施肥后均有明显提升,日变化峰值明显提高,施肥后第18 d达到峰值;苹果树干的茎流速率日峰值与其叶片蒸腾速率的变化曲线一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并于施肥后第18 d达到最大值;施肥后日茎流累积量随肥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选取6种数学模型对苹果树干茎流日累积量的过程进行模拟,均取得显著的拟合效果,Richards模型拟合效果最佳。本试验条件下D3处理(1.204 gN/L)更利于提升苹果树干茎流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水坑 肥液浓度 树干茎 模型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