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MDI模型的辽宁省农业碳排放效率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黄天阳 谢立勇 +4 位作者 邓天乐 祖天时 赵洪亮 郭李萍 王鑫彤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434,共11页
为科学核算辽宁省农业碳排放强度和碳减排潜力,基于2000—2021年辽宁省农用物资投入、农地利用、土壤碳排放、水稻种植和畜禽养殖5部分20类碳源的统计数据,构建农业碳排放测算体系,并采用碳源系数法对农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采用超效率SB... 为科学核算辽宁省农业碳排放强度和碳减排潜力,基于2000—2021年辽宁省农用物资投入、农地利用、土壤碳排放、水稻种植和畜禽养殖5部分20类碳源的统计数据,构建农业碳排放测算体系,并采用碳源系数法对农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辽宁省农业碳排放效率及其投入指标松弛量;进一步运用LMDI模型分解农业碳排放主要的驱动因素: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和农业劳动力规模,计算其贡献值并探究其碳排放的效益值。结果表明:1)22年间辽宁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在前11年持续增长,后11年波动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波动降低。2)农用物资投入、农地利用、土壤碳排放、水稻种植、畜禽养殖导致的农业碳排放量年平均占比依次为36.72%、0.23%、11.36%、5.12%和46.58%。3)22年间,农业碳排放效率由0.19提升至1.04,主要因为投入指标的持续优化,具体表现为农业从业人数、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膜使用量和农药使用量等松弛量均逐渐减少。4)农业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劳动力规模,其累计碳排放效应分别为8712.01万和266.98万t,其占比分别为46.02%和1.41%;碳减排的驱动因素为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其累计碳排放效应分别为−9596.30万、−238.09万和−116.33万t,占比分别为50.69%、1.26%和0.61%。建议通过减少种植业化肥使用、优化畜禽养殖管理、提升农业技术效率、合理调整经营规模和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辽宁省农业低碳化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碳排放效率 驱动因素 超效率SBM模型 lmdi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DI模型的贵州省种植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康雄 申丽 +3 位作者 彭娇婷 张克新 袁玉婷 杨雯珺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10期71-75,共5页
种植业碳排放研究对于区域经济增长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双重积极意义。研究根据IPCC碳排放系数法测算了2005—2022年贵州省种植碳排放,通过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模型(LMDI)对贵州省种植业碳排放影响因子进行分解。研究表明:碳排放总量和... 种植业碳排放研究对于区域经济增长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双重积极意义。研究根据IPCC碳排放系数法测算了2005—2022年贵州省种植碳排放,通过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模型(LMDI)对贵州省种植业碳排放影响因子进行分解。研究表明:碳排放总量和密度在研究期内均呈现出达峰回落“倒U型”增长趋势,排放总量在2016年达峰值163.45万t,化肥是种植业碳排放的最大碳源,占比55.59%。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业结构促进了碳排放,而技术进步和劳动力规模抑制碳排放,且研究期内农业经济增长为种植碳排放的最大驱动因子(+408.19万t)。基于研究结论,对于贵州省种植业低碳化转型,得出3点政策启示:实施差异化减排政策、加强农业技术创新、优化种植产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mdi模型 种植业 碳排放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农业碳排放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基于Kaya恒等式扩展与LMDI指数分解方法
3
作者 张晓娇 毛昭庆 +1 位作者 万思琦 董晓波 《农学学报》 2025年第3期101-108,共8页
运用IPCC经典碳排放计算理论,从农用物资投入、土壤氮排放、水稻种植和禽畜养殖4个方面对2005—2021年云南省农业碳排放进行了计算,并运用LMDI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云南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呈波动式上升状态,... 运用IPCC经典碳排放计算理论,从农用物资投入、土壤氮排放、水稻种植和禽畜养殖4个方面对2005—2021年云南省农业碳排放进行了计算,并运用LMDI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云南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呈波动式上升状态,可分为“波动下降—持续上升—波动下降”3个不同阶段,2021年碳排放量比2005年增加了22.38%,年均增长率为1.27%。(2)2021年云南省农业碳排放构成要素中,占比按高低排序为禽畜养殖(73.19%)、农用物资投入(14.42%)和农作物生长(12.39%)。(3)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经济水平和城镇化是导致云南省农业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而农业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农村人口对农业碳减排起到促进作用。据此,应坚定不移推进城镇化快速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驱动因素 云南省 lmdi模型 区域差异 禽畜养殖 农业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及脱钩努力效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郭文强 于忠萍 +2 位作者 雷明 张雯苹 高雅琪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9-219,共11页
准确把握我国整体碳排放发展现状,分析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并探究碳排放脱钩的内在机制演变,对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运用GDIM分解模型对我国2000-2022年的整体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并在此基础上,结合Tapio脱钩... 准确把握我国整体碳排放发展现状,分析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并探究碳排放脱钩的内在机制演变,对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运用GDIM分解模型对我国2000-2022年的整体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并在此基础上,结合Tapio脱钩模型构建脱钩努力模型,测度各驱动因素的脱钩努力效应,以评估我国减排政策的有效性。结果表明:①2000-2022年,我国整体碳排放总量逐年上升,由30.03×10^(8)t增至105.77×10^(8)t,累计增加了75.74×10^(8)t,碳减排工作面临较大挑战;空间上,碳排放分布不均,呈现出东多西少、北多南少的特征,且东西差距逐渐缩小。②技术规模是碳排放增加的最大驱动力,同时经济规模、能源规模及人均碳排放因素也有明显贡献,而技术碳强度是降碳的关键因素,其次是经济碳强度、能源消费碳强度。③2012年起,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指数始终保持在-0.3~0.8的范围,以弱脱钩状态为主。④经济碳强度、技术碳强度、能源碳强度及能源强度均可促进碳排放脱钩,其中,尤其显著的是技术碳强度,其脱钩努力指数大于1的频率高达63.64%。但是,在大多数年份下总脱钩努力指数仍为负值,表明总体脱钩努力尚不足以抵消经济效应带来的碳排放增长。因此,为加强我国碳排放治理及脱钩努力效应,应重点关注碳排放控制、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以及碳减排政策的完善与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因素分解 GDIM Tapio脱钩模型 脱钩努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DI模型的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洞庭湖区为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谭洁 刘琴 +2 位作者 唐晓佩 谭雪兰 刘沛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6,共7页
运用碳排放系数法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模型,对1996—2020年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变化整体呈现出“三增三减”特征,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变化程度较为显著,水... 运用碳排放系数法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模型,对1996—2020年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变化整体呈现出“三增三减”特征,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变化程度较为显著,水域和草地次之,耕地和林地的变化程度最小。(2)总净碳排放量呈不断上升趋势,碳排放高值区由中部转向西、东、南部,土地利用碳足迹压力指数始终大于1,以0.54的年均增幅不断上升。(3)人均GDP、单位GDP用地面积和单位土地碳排放强度是影响土地利用碳排放的主要因子,人均GDP和单位GDP用地面积分别成为促进和减缓洞庭湖区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排放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lmdi模型 洞庭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DI模型的黄淮海地区县域粮食生产影响因素分解 被引量:50
6
作者 刘玉 高秉博 +1 位作者 潘瑜春 任旭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10,共10页
实现粮食的持续稳定增长是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关键。分解各因素对粮食生产的作用及影响强度,识别其主导因素,对提升粮食产量具有积极意义。该文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方法(logarithmic mean weigh division index method,LMDI)建立因素... 实现粮食的持续稳定增长是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关键。分解各因素对粮食生产的作用及影响强度,识别其主导因素,对提升粮食产量具有积极意义。该文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方法(logarithmic mean weigh division index method,LMDI)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定量评价并对比分析1980-2010年间黄淮海地区县域粮食生产变动的区域因素。结果表明,1)1980-2010年间,黄淮海地区粮食产量增加了1.01亿t,县域粮食产量"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异格局明显,苏北、皖北、豫东和鲁西地区的粮食增产显著;2)4个因素中,粮食单产对粮食产量变化起到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复种指数次之,而粮作比例和耕地面积在较大程度上抑制了黄淮海地区粮食产量的增加;3)县域粮食生产因素分解结果表明,县域之间在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粮作比例和粮食单产效应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总体而言,粮食单产效应叠加上复种指数效应使苏北、皖北和豫东多数县域粮食总产量显著增加;而粮作比例效应、复种指数效应和粮食单产效应的叠加使鲁西县域的粮食总产量增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生产 模型 因素分解 lmdi 黄淮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大气污染排放因素分解——基于LMDI模型分析 被引量:34
7
作者 文扬 马中 +3 位作者 吴语晗 周楷 石磊 王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730-4736,共7页
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探究了2011~2015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将该地区排放量变化的总效应分解为人口效应、经济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效应、能耗效应、能源结构效应和排放强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 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探究了2011~2015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将该地区排放量变化的总效应分解为人口效应、经济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效应、能耗效应、能源结构效应和排放强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口效应和经济规模效应基本为正效应,产业结构效应、能耗效应和排放强度效应基本为负效应.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能源结构在2011~2015年期间变化不显著,因此能源结构效应对总效应的贡献很小,贡献度均未超过0.52%.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和山西省的情况不同,各效应贡献度的变化趋势也不相同.人口效应、经济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效应、能耗效应和排放强度效应的变化,主要来自于人口增速、经济规模增速、工业增加值比重降幅、能耗强度降幅和排放强度降幅的变化.在制定减排政策时,应根据各效应的累计贡献值和贡献度大小,对于该地区共存的主要影响因素,制定联合减排政策措施.对于存在地区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减排政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mdi因素分解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工业产业 大气污染物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DI分解模型的技术融合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苗红 赵润博 +2 位作者 黄鲁成 吴菲菲 娄岩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18,共8页
从技术角度选取技术广度、技术融合深度、技术规模和技术交叉融合强度4个驱动因素,采用Kaya恒等式和LMDI分解模型对技术融合度驱动因素进行分析。以工程领域BIM技术为实证对象,得到如下结论:技术广度对于技术融合度的驱动程度最大;技术... 从技术角度选取技术广度、技术融合深度、技术规模和技术交叉融合强度4个驱动因素,采用Kaya恒等式和LMDI分解模型对技术融合度驱动因素进行分析。以工程领域BIM技术为实证对象,得到如下结论:技术广度对于技术融合度的驱动程度最大;技术广度、技术融合深度、技术规模3项为正向驱动,而技术融合交叉强度为双向驱动;在驱动因素作用下,BIM专利在2012年前后发生了较大变化——通过CiteSpace软件对专利进行可视化分析验证,结果具有一致性,证明了该研究框架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mdi分解模型 技术融合 驱动因素 BIM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DI模型和Q型聚类的中国城镇生活碳排放因素分解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王雅楠 谢艳琦 +1 位作者 谢丽琴 陈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9-546,共8页
为研究城镇居民生活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LMDI模型从全国和省级层面研究了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及西藏自治区) 2006—2015年的城镇生活碳排放,将城镇生活碳排放分解为生活能源消费结构效应、生活能源强度效应、... 为研究城镇居民生活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LMDI模型从全国和省级层面研究了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及西藏自治区) 2006—2015年的城镇生活碳排放,将城镇生活碳排放分解为生活能源消费结构效应、生活能源强度效应、消费倾向效应、人均可支配收入效应和城镇人口规模效应,分析各效应逐年和累积效应贡献度以及区域差异,并基于LMDI模型的计算结果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①从全国层面看,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口规模是刺激因素,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效应最为显著,而消费倾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生活能源强度抑制了生活碳排放的增长.②从省级层面看,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口规模的累积效应均为正,而消费倾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生活能源强度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活碳排放的影响效应有正有负,显示出显著差异.因此,政府应引导城镇人口合理增长,并积极制定相应政策优化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在制定碳减排战略时,要将省级生活碳排放的表面特征与其潜在驱动力相结合,根据不同区域有针对性地实施碳减排政策,同时应及时作出调整,以应对不同的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生活碳排放 影响因素 lmdi模型 Q型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DI模型的中国粮食安全变化的耕地因素分解 被引量:3
10
作者 郝瑞彬 尹力军 殷书柏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9期355-358,367,共5页
在定性分析耕地数量变化影响粮食安全传导机制的基础上,利用2003—2013年中国粮食生产相关数据,基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模型建立粮食产量变化和粮食安全指数变化的因素分解模型,测算耕地数量变化对粮食产量变化、粮食安全系数变化的... 在定性分析耕地数量变化影响粮食安全传导机制的基础上,利用2003—2013年中国粮食生产相关数据,基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模型建立粮食产量变化和粮食安全指数变化的因素分解模型,测算耕地数量变化对粮食产量变化、粮食安全系数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粮食产量持续增加得益于加权平均单产、复种指数和粮作比例的持续提高,三者对粮食增产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64. 83%、32. 57%、11. 15%;而耕地数量变化的作用为负,贡献率为-8. 55%。中国粮食安全系数整体呈逐年递增态势,粮食安全状况逐年好转; 2003—2007年粮食安全系数小于1,粮食不安全; 2008—2013年粮食安全系数均大于1,粮食安全。中国粮食产量变化对粮食安全系数变化的贡献率平均为118. 57%,叠加耕地数量变化对粮食产量变化的贡献率为-8. 55%,测得耕地数量变化对粮食安全系数变化的贡献率为-10. 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粮食产量 粮食安全 因素分解 lmdi模型 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种植业碳排放因素分解及脱钩效应研究
11
作者 郭美洁 刘波涛 +3 位作者 郭紫璇 曲睿婷 乔林 王体朋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0-327,共8页
种植业是农业碳排放重要来源之一,为降低种植业碳排放量,更好地推进种植业绿色低碳发展,须明确其碳排放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基于山东省2006—2021年种植业数据,运用IPCC排放系数法测算其碳排放总量,使用LMDI模型分解其影响因素,并结合... 种植业是农业碳排放重要来源之一,为降低种植业碳排放量,更好地推进种植业绿色低碳发展,须明确其碳排放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基于山东省2006—2021年种植业数据,运用IPCC排放系数法测算其碳排放总量,使用LMDI模型分解其影响因素,并结合Tapio脱钩理论探究种植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发展间的脱钩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山东省种植业碳排放量呈“M”型变化趋势,农业物资投入碳排放占比超50%,集中于化肥、农膜使用产生;种植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发展间存在强脱钩、弱脱钩、弱负脱钩3种脱钩类型,以强脱钩和弱脱钩为主,种植业发展模式良好;各因素中,种植业生产效率、农业生产结构、产业结构、粮食生产技术水平以及农村人口规模对种植业碳排放呈抑制作用,人均生活水平、人均农作物播种面积、种植结构呈促进作用,其中提升种植业生产效率、稳定人均生活水平更利于种植业碳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种植业 碳排放 lmdi因素分解 脱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DI模型的辽宁省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12
作者 刘波涛 曲睿婷 +3 位作者 乔林 郭美洁 郭紫璇 王体朋 《农业工程》 2024年第10期58-63,共6页
在“十四五”规划指导下,辽宁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辽宁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需明确辽宁省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寻找农业碳减排侧重点。基于2012—2021年辽宁省农业碳排放历史数据,通过LMDI模型因素分解法识别农业碳排... 在“十四五”规划指导下,辽宁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辽宁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需明确辽宁省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寻找农业碳减排侧重点。基于2012—2021年辽宁省农业碳排放历史数据,通过LMDI模型因素分解法识别农业碳排放主要驱动因素,并利用STIRPAT模型定向定量分析各变量数量关系。通过LMDI模型因素分解方法将辽宁省农业碳排放分解为农业碳排放系数、能源强度、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口规模,其中农业碳排放系数、能源强度和人口规模对农业碳排放存在负向影响,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正向影响;STIRPAT模型显示,当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农业碳排放系数、能源强度、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分别变化1%,辽宁省农业碳排放分别变化0.4997%、0.0140%、-0.0735%、-0.0241%和0.2418%,并且模型分析与LMDI模型因素分解呈现相同结果。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建议控制化肥施用量、改善农村人口生活环境、稳定保持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及促进辽宁省农业有效碳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lmdi模型 驱动因素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DI分解模型的山东省粮食产量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冲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3期169-172,共4页
山东省是农业大省,其粮食产量对全国的粮食供给有重大影响。本文利用LDMI模型对1996~2012年山东粮食产量的时空特征变化进行分析,并定量分析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粮食单产、粮作比例等不同因素对粮食总产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1996~2... 山东省是农业大省,其粮食产量对全国的粮食供给有重大影响。本文利用LDMI模型对1996~2012年山东粮食产量的时空特征变化进行分析,并定量分析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粮食单产、粮作比例等不同因素对粮食总产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1996~2012年,山东粮食生产总体呈上升态势,总量由1996年的4 707万吨增至2012年的5 355万吨,利用因素分解法分析发现,粮食总量的增长主要依赖于粮食单产的上升和耕地面积的增加。将1996~2012年分成四个相等的时间段,分析粮食总量变化的驱动因素和影响效果,发现各因素的贡献值都随着时间推移出现不同程度下降,粮食产量的增速放缓。通过以上分析,力图解释山东省粮食总量变化的驱动因素,为保证粮食生产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因素分解 lmdi模型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驱动因素分解及阶段性变化——基于LMDI模型的再检验 被引量:5
14
作者 田逸飘 郭佳钦 廖望科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3-77,110,共6页
基于2000-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LMDI分解模型考察城镇化驱动因素及其阶段性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内我国人口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主要得益于经济增长与产业调整的“激励性”作用。人口密度增长与土地利用效率是城镇化进程的... 基于2000-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LMDI分解模型考察城镇化驱动因素及其阶段性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内我国人口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主要得益于经济增长与产业调整的“激励性”作用。人口密度增长与土地利用效率是城镇化进程的“过度性损失”因素,对人口城镇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效率对城镇化的影响效应存在较强的阶段性波动,且两者之间表现出了此消彼长的变化关系。同时,经济增长与产业调整的驱动效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具有明显的敏感性。从不同地区来看,东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对城镇化进程有着更强的驱动效应,但这种驱动效应是以牺牲城市空间承载能力和土地资源为代价;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则主要受制于土地资源的粗放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驱动因素 阶段性变化 lmdi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四大城市群碳排放驱动因素时空分解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元欣 贺铄 +2 位作者 江雅婧 罗旭 袁家海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1-241,共11页
城市群是中国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耗的集聚区域,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研究中国典型城市群碳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应用ST-IDA模型(时空指数分解分析法)和LMDI(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分解法,... 城市群是中国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耗的集聚区域,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研究中国典型城市群碳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应用ST-IDA模型(时空指数分解分析法)和LMDI(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分解法,分析2000—2019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城市群的碳排放驱动因素(人口规模、经济水平、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研究发现:2000—2019年间,四大城市群能源活动碳排放总体趋势均由高速增长阶段步入平稳增长阶段,其中成渝城市群已基本实现碳达峰;能源强度效应是影响碳排放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人口规模扩张、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能源强度上升是促进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起到抑制作用;四大城市群碳排放的时空演变主要取决于工业部门。鉴于四大城市群呈现出不同的碳排放特征,未来应探索差异化、多元化的城市群减排路径,促进城市群碳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驱动因素 ST-IDA模型 时空分解 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DI和系统聚类的电力行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施应玲 余欣玥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9,共8页
电力行业作为直接使用一次能源的最大部门,是落实我国碳减排目标的重点行业。为厘清电力行业碳排放的主要驱动或抑制来源,论文构建了LMDI模型,从国家及省域两个层面对2006—2020年电力行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解。研究结果表明,从... 电力行业作为直接使用一次能源的最大部门,是落实我国碳减排目标的重点行业。为厘清电力行业碳排放的主要驱动或抑制来源,论文构建了LMDI模型,从国家及省域两个层面对2006—2020年电力行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解。研究结果表明,从国家及省域两个层面来看,经济发展效应均为电力碳排放的主要促进因素,火电燃料转化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均为电力碳排放的抑制因素,电源结构效应、工业电耗强度效应在全国层面为电力碳排放的抑制因素,但在各省份中的影响效果及程度各有不同。论文以主要抑制因素为变量,利用系统聚类法将30个省份划分为六大区域,针对各区域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提出了因地制宜的减排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行业 碳排放 影响因素 lmdi模型 Q系统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DI分解的厦门市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2
17
作者 刘源 李向阳 +2 位作者 林剑艺 崔胜辉 赵胜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378-2387,共10页
研究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指导低碳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LMDI),基于厦门市2005—2010年各部门终端消费数据对碳排放强度指标进行因素分解,并将传统分析仅注重产业部门的能源碳排放,拓展到全... 研究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指导低碳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LMDI),基于厦门市2005—2010年各部门终端消费数据对碳排放强度指标进行因素分解,并将传统分析仅注重产业部门的能源碳排放,拓展到全面考虑产业部门和家庭消费的能源活动和非能源活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0年厦门市碳排放强度下降17.29%,其中产业部门能源强度对总碳排放强度变化影响最大(贡献63.07%),家庭消费能源强度是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抑制因素(-45.46%)。从影响效应角度看,经济效率对碳排放强度下降贡献最大,碳排系数减排贡献最小;从部门减排贡献角度看,第二产业贡献最大,家庭消费贡献最小。总体而言,厦门市未来碳减排重点部门在第二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有较大减排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lmdi 因素分解 厦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能源消耗碳排放变化驱动因素及其贡献研究——基于Kaya恒等扩展与LMDI指数分解方法 被引量:59
18
作者 戴小文 何艳秋 钟秋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45-1454,共10页
农业低碳化发展方式是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实现途径。判断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驱动力、驱动方向等对有的放矢地制定低成本、高效率低碳农业发展策略与措施意义重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为探讨常规因素之外还有哪些... 农业低碳化发展方式是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实现途径。判断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驱动力、驱动方向等对有的放矢地制定低成本、高效率低碳农业发展策略与措施意义重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为探讨常规因素之外还有哪些其他因素对农业碳排放有所影响,本研究以Kaya恒等式为基础,利用Kaya恒等式的数学性质将中国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解为一般技术因素、农业低碳技术因素、农村生活水平因素、间接城镇化因素以及人口规模因素等5个因素,并利用LMDI指数分解方法对这些因素进行了驱动强度与贡献率的分析。研究发现:农村生活水平提高是促成农业碳排放的最主要因素;一般技术因素与农业低碳技术因素都负向地驱动农业碳排放,相比较而言,农业低碳技术变动比一般技术变动的碳排放驱动力更为强劲;总人口变动因素对农业碳排放呈现出正向驱动力,但无论从整个长跨度区间还是细分区间来看,其正向驱动力都不强;由扩展的Kaya恒等式得出的间接城镇化指标与一般城镇化指标之间关于50%的水平在坐标系中对称,经转换与修正发现城镇化水平对农业碳排放表现出温和的正向驱动力。1990—2013年中国总的农业碳排放中一般技术因素贡献为?25.85%,农业低碳技术因素贡献率为?166.55%,农村生活水平因素贡献率为220.65%,城镇化水平贡献率为57.63%,人口规模因素的贡献率则为14.12%。文章建议在发展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通过发展通用和低碳农业技术,合理有序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及营造低碳发展的社会氛围等方面创造更适宜的环境,以达到农业低碳化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业碳排放 驱动因素 Kaya恒等式 lmdi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DI分解方法的北京地区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吴振信 石佳 王书平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5-91,共7页
运用LMDI分解方法对北京地区1995—2010年的能源碳排放进行了因素分解,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了这些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北京地区能源强度是能源碳排放最大的负向驱动因素,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因素对减排做出了很... 运用LMDI分解方法对北京地区1995—2010年的能源碳排放进行了因素分解,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了这些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北京地区能源强度是能源碳排放最大的负向驱动因素,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因素对减排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经济发展规模与人口规模是拉动北京地区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交通运输业对北京地区的能源碳排放影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lmdi分解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非能耗的煤炭产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研究——基于LMDI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跃 张士强 张翼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31,共9页
基于山东省煤炭产业2005-2014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方法(LMDI),将碳排放的相关影响因素分解为能源结构、能源强度、煤炭产业人均生产总值、煤炭企业人口强度、煤炭企业数量等五个驱动因素,分别计算了包含非能耗排放和不... 基于山东省煤炭产业2005-2014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方法(LMDI),将碳排放的相关影响因素分解为能源结构、能源强度、煤炭产业人均生产总值、煤炭企业人口强度、煤炭企业数量等五个驱动因素,分别计算了包含非能耗排放和不包非能耗排放时六类驱动因素的贡献值和贡献率。结果表明,能源强度、人均生产总值和煤炭企业人口强度因素对煤炭产业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其中能源强度因素抑制作用较为明显,人均生产总值驱动效应波动性较强;能源结构和煤炭企业数量两个因素对煤炭产业碳排放具有持续推动作用,其中煤炭企业数量是碳排放增加的最大拉动因素;在不考虑非能耗排放时,能源结构推动作用将转变为抑制作用,表明非能耗碳排放因素对煤炭产业碳排放量影响极大。通过对五类驱动因素的深入分析,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mdi 煤炭产业 碳排放 因素分解 非耗能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