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州百合种内自然杂交F_(1)群体的遗传变异
1
作者 李淑洁 陈琛 +4 位作者 高红娟 张敏敏 王立光 厚毅清 裴怀弟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51-1056,共6页
以兰州百合种内自然杂交F_(1)代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通过DNA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揭示F_(1)世代的遗传变异特点。ISSR分析结果显示,6个F_(1)群体电泳谱带类型数量为6.0~7.8,多态位点百分率和Shannon’s指数分别为69.81%~84.91%和0.3978~0... 以兰州百合种内自然杂交F_(1)代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通过DNA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揭示F_(1)世代的遗传变异特点。ISSR分析结果显示,6个F_(1)群体电泳谱带类型数量为6.0~7.8,多态位点百分率和Shannon’s指数分别为69.81%~84.91%和0.3978~0.5118,不同F_(1)群体之间遗传一致度为0.8051~0.9336,表现出群体内部遗传多样性高,而群体之间遗传一致性高的特点;聚类分析显示,3个F_(1)群体的全部单株和另3个F_(1)群体的66.7%~91.7%的单株都聚到同一类群,表明不同F_(1)群体之间亲缘关系近,具有较高的遗传相似性;PCA散点图进一步验证了聚类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 自然杂交 F_(1)代实生苗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百合鳞茎花青素合成相关MYB与bHLH转录因子的筛选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范文广 李保豫 +6 位作者 田辉 李欣 任海伟 曹莹莹 姜欣彤 柴佳靖 陈少青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6,共10页
百合鳞茎在采后贮藏过程中,由于花青素的积累导致鳞茎变紫红色,进而影响其价值。该文基于兰州百合鳞茎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花青素相关转录因子,共分析了50个MYB转录因子与73个bHLH转录因子,包括序列的比对、理化性质分析... 百合鳞茎在采后贮藏过程中,由于花青素的积累导致鳞茎变紫红色,进而影响其价值。该文基于兰州百合鳞茎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花青素相关转录因子,共分析了50个MYB转录因子与73个bHLH转录因子,包括序列的比对、理化性质分析、亚细胞定位、系统进化关系以及保守结构域预测。MYB分类结果显示,50个MYB转录因子中有2个属于1R-MYB类,44个属于R2R3-MYB类,3个属于3R-MYB类,1个属于4R-MYB类。50个MYB不稳定蛋白均为亲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表明48个MYB定位于细胞核。73个bHLH均为不稳定蛋白,且72个都为亲水性,亚细胞定位显示58个bHLH定位于细胞核。通过与模式植物拟南芥MYB和bHLH转录因子构建进化树分析、保守结构域预测、基因表达量分析以及转录因子与结构基因的相关性分析,初步筛选出3个MYB基因和1个bHLH基因可促进兰州百合鳞茎花青素合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兰州百合鳞茎花青素调控基因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 鳞茎 MYB转录因子 bHLH转录因子 花青素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百合的多倍体诱导及快速繁殖 被引量:41
3
作者 张兴翠 周昌华 +1 位作者 殷家明 张建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17,共4页
为改良现有的药用百合栽培品种,丰富遗传育种资源。在无菌条件下,将丛生芽浸入0.02%,0.05%,0.10%,0.25%,0.50%秋水仙碱水溶液中1~4d,然后转入MS+1mg·L-16-BA+0.5mg·L-1NAA中培养;或将浸透0.02%,0.05%,0.10%,0.25%秋水仙碱溶... 为改良现有的药用百合栽培品种,丰富遗传育种资源。在无菌条件下,将丛生芽浸入0.02%,0.05%,0.10%,0.25%,0.50%秋水仙碱水溶液中1~4d,然后转入MS+1mg·L-16-BA+0.5mg·L-1NAA中培养;或将浸透0.02%,0.05%,0.10%,0.25%秋水仙碱溶液的药棉嵌入已转入MS+1mg·L-16-BA+0.5mg·L-1NAA中的丛生芽上培养1~5d。结果是培养30d后,2种方法都诱导出了变异芽。通过根尖细胞染色体检测,变异芽为四倍体或嵌合体。结论为以浓度为0.1%的秋水仙碱溶液浸泡处理丛生芽3d效果最好,得到的变异芽75%为纯合的四倍体,其染色体数量由24(2n=2x=24)变为48(2n=4x=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百合 多倍体诱导 兰州百合 川百合 繁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百合根及鳞茎水浸液自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黄钰芳 张恩和 +4 位作者 张新慧 王惠珍 王琦 刘青林 石雨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3-103,共11页
为探讨兰州百合自毒效应机制,明确百合根及鳞茎中主要自毒物质,设置水(CK)、百合根及鳞茎水浸液10、50、100、150mg/mL,共计9个处理,用于自毒作用的生物学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及滴定法测定百合幼苗中的生理生化指标,利用GC-MS技术分析... 为探讨兰州百合自毒效应机制,明确百合根及鳞茎中主要自毒物质,设置水(CK)、百合根及鳞茎水浸液10、50、100、150mg/mL,共计9个处理,用于自毒作用的生物学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及滴定法测定百合幼苗中的生理生化指标,利用GC-MS技术分析兰州百合根及鳞茎中的主要自毒物质。结果显示,兰州百合根及鳞茎水浸液对自身幼苗生长的影响总体上表现为抑制作用,且存在浓度效应。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增加,SOD、POD、CAT三种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变化趋势则相反。浓度高于100mg/mL时,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P<0.05)。根及鳞茎氯仿萃取液中分别鉴定出23种、14种化合物,主要包括:2,3-二氢茚、萘、2,4-二叔丁基苯酚、对乙烯基愈创木酚、香草醛、月桂酸、丁香醛、肉豆蔻酸、苯基异氰酸酯、对苯二甲酸二辛酯,其中多数被报道为化感自毒物质。兰州百合根及鳞茎水浸液对其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自毒效应。自毒作用是导致兰州百合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 化感作用 GC-MS 化感物质 生理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百合鳞茎发育及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被引量:24
5
作者 孙红梅 李天来 李云飞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0-576,共7页
以兰州百合为试材,研究了鳞茎发育过程中以及2、6、10℃条件下保湿贮藏101 d内母鳞茎与新鳞茎中内源激素的变化。结果表明:鳞茎发育过程中内源ABA含量以及母鳞茎的GA3与ZR含量增加,而内源IAA含量以及新鳞茎的GA3与ZR含量下降。低温贮藏... 以兰州百合为试材,研究了鳞茎发育过程中以及2、6、10℃条件下保湿贮藏101 d内母鳞茎与新鳞茎中内源激素的变化。结果表明:鳞茎发育过程中内源ABA含量以及母鳞茎的GA3与ZR含量增加,而内源IAA含量以及新鳞茎的GA3与ZR含量下降。低温贮藏期间,母鳞茎与新鳞茎的GA3、IAA含量均有升高过程,而ABA含量呈下降趋势;新鳞茎的ZR含量呈下降趋势,母鳞茎的ZR含量也有升高过程。低温处理初期的34 d内,内源激素变化最为显著。不同贮藏温度相比较,ABA含量差异不大,GA3含量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在富含淀粉的新鳞茎中,GA3和ABA表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在淀粉含量较低的母鳞茎中GA3和ABA无相关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母鳞茎与新鳞茎的物质代谢机制不同,母鳞茎的物质变化受内源GA3的调控,新鳞茎主要是ABA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鳞茎 发育 休眠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百合新鲜鳞片中水解及游离氨基酸分析 被引量:37
6
作者 李琪 李广 张会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77-281,共5页
通过对兰州百合新鲜鳞片中水解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的分析,分析兰州百合鲜鳞片中18种水解氨基酸和20种游离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研究表明:其水解氨基酸中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甘氨酸、丝氨酸、赖氨酸、脯氨酸、缬氨酸含量... 通过对兰州百合新鲜鳞片中水解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的分析,分析兰州百合鲜鳞片中18种水解氨基酸和20种游离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研究表明:其水解氨基酸中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甘氨酸、丝氨酸、赖氨酸、脯氨酸、缬氨酸含量较多,尤其是精氨酸和谷氨酸含量最大;游离氨基酸中也精氨酸含量较大。同时,本实验对百合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做了一定程度的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氨基酸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百合和有斑百合的核型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冬云 张晓曼 +2 位作者 杨楠 张利娟 邵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2-106,共5页
【目的】研究兰州百合及有斑百合的染色体核型。【方法】利用染色体常规压片的方法,对兰州百合和有斑百合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兰州百合的核型公式为2n=2x=24=2m+2sm+6st+14t,相对长度为6.35%~12.07%,核型不... 【目的】研究兰州百合及有斑百合的染色体核型。【方法】利用染色体常规压片的方法,对兰州百合和有斑百合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兰州百合的核型公式为2n=2x=24=2m+2sm+6st+14t,相对长度为6.35%~12.07%,核型不对称系数为83.25%,染色体相对差异较大。有斑百合的核型公式为2n=2x=24=4m+12st+8t,相对长度为6.11%~12.90%,核型不对称系数为80.11%。【结论】兰州百合的核型类型属于3A型,有斑百合的核型类型为3B型,以有斑百合核型的进化较高,可见不同居群的百合间核型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 有斑百合 核型分析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百合组培鳞茎发育研究(英文) 被引量:8
8
作者 张进忠 韦绍龙 +2 位作者 孙嘉曼 韩沅杉 周维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7-302,共6页
该研究以兰州百合商品种球鳞片为外植体材料,通过组织培养诱导丛生芽萌发及高频增殖,再以丛生芽为材料诱导其发育形成小鳞茎,调节培养基对小鳞茎进行膨大发育培养,最终形成促进兰州百合组培鳞茎膨大发育的"三步"组培培养技术... 该研究以兰州百合商品种球鳞片为外植体材料,通过组织培养诱导丛生芽萌发及高频增殖,再以丛生芽为材料诱导其发育形成小鳞茎,调节培养基对小鳞茎进行膨大发育培养,最终形成促进兰州百合组培鳞茎膨大发育的"三步"组培培养技术路线;对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丛生芽、小鳞茎及膨大鳞茎进行淀粉含量测定与生长特征参数统计,分析各步培养对鳞茎形成发育过程中淀粉含量与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三步"培养方案培育出的组培鳞茎直径、重量与鳞片数分别为1.66 cm、2.48 g和26.33片,有效地促进了鳞茎的膨大,并能诱导鳞茎主茎杆的形成发育;在培养进程中其淀粉含量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这表明与鳞茎膨大发育正相关,同时鳞茎大小、重量及鳞片数三者也表现为正相关性;当鳞茎所含鳞片数在26片以上时,其生长点易发育形成主茎杆。该文研究了兰州百合组培鳞茎的形成与膨大发育技术,所研发的"三步"培养组成的鳞茎膨大发育组培技术有效地促进了鳞茎的膨大发育,而膨大发育的鳞茎能有效地缩短田间生长周期,从时间上提高百合生产量,同时为实现兰州百合膨大的鳞茎种球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 小鳞茎 发育 淀粉 植物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锯木屑和草炭基质及GA_3和IBA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兰州百合鳞片扦插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孙红梅 陶文玲 +1 位作者 王春夏 李天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0-164,共5页
以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为试材,研究了GA3和IBA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锯木屑和草炭两种培养基质对鳞片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锯木屑埋片处理的繁殖系数最高(2.4),锯木屑扦插处理可获得较大的小鳞茎(Φ=5.24mm),... 以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为试材,研究了GA3和IBA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锯木屑和草炭两种培养基质对鳞片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锯木屑埋片处理的繁殖系数最高(2.4),锯木屑扦插处理可获得较大的小鳞茎(Φ=5.24mm),并有利于生根。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的影响效力高于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IBA显著提高了小鳞茎数量,GA3与IBA等体积混合溶液显著促进了小鳞茎生根,但使IBA促进小鳞茎增殖的效应减弱。对IBA的不同浓度而言,培养前期(30d,45d),低浓度(100mg·L-1)处理的繁殖系数较高(3.85,4.06);而培养后期(60d,75d),高浓度(200mg·L-1)处理的繁殖系数较高(3.81,3.76)。GA3处理有利于获得个体较大的小鳞茎。各处理的小鳞茎萌发率均很低,小鳞茎休眠的生理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 鳞片扦插 植物生长调节剂 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钾对兰州百合叶片抗旱性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赵欣楠 黄鹏 +1 位作者 路喆 倪胜利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8-101,共4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钾肥对兰州百合开花期叶片抗旱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量在0-150kg/hm2范围内,随着钾肥施入量的增加,丙二醛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增加,但施钾量超过150 kg/hm2时,丙二醛含量略...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钾肥对兰州百合开花期叶片抗旱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量在0-150kg/hm2范围内,随着钾肥施入量的增加,丙二醛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增加,但施钾量超过150 kg/hm2时,丙二醛含量略有上升,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有所下降.在施氮量225 kg/hm^2和施磷量150 kg/hm2的不打顶处理下叶片丙二醛含量低于其它处理,脯氨酸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其它处理;且在施氮量225 kg/hm^2、施磷量150 kg/hm^2和施钾量150 kg/hm2的不打顶处理下,丙二醛含量出现最小值,脯氨酸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呈现最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 钾肥 抗旱性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等级兰州百合的电学特性 被引量:10
11
作者 边红霞 屠鹏 张小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5-108,共4页
以不同等级兰州百合为研究对象,在50Hz~1MHz频率范围内,利用平行极板法研究电特性参数与百合等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同一加载频率下,随百合等级的提高,其相对介电常数和电导增大,复阻抗减小;随频率的增大,复阻抗和相对介电常数均减小... 以不同等级兰州百合为研究对象,在50Hz~1MHz频率范围内,利用平行极板法研究电特性参数与百合等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同一加载频率下,随百合等级的提高,其相对介电常数和电导增大,复阻抗减小;随频率的增大,复阻抗和相对介电常数均减小,电导增加。因此,复阻抗、相对介电常数和电导可作为判断百合等级的指示参数。并联等效电感、相位角、品质因数和损耗因子则与百合等级的关联性规律不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等级 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ABA对兰州百合鳞茎顶芽内物质变化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孙红梅 李天来 李云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9-23,共5页
以兰州百合鳞茎为试材,研究2、6、10℃条件下保湿贮藏101d内顶芽中内源激素的变化,并对内源激素与碳水化合物、酚类物质、游离氨基酸等物质的关系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低温处理过程中ABA含量呈下降趋势,GA3、IAA和ZR含量均有升高... 以兰州百合鳞茎为试材,研究2、6、10℃条件下保湿贮藏101d内顶芽中内源激素的变化,并对内源激素与碳水化合物、酚类物质、游离氨基酸等物质的关系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低温处理过程中ABA含量呈下降趋势,GA3、IAA和ZR含量均有升高过程。ABA和GA3含量均随贮藏温度降低而减少,且贮藏温度越低,ABA含量下降越早。相关分析结果表明GA3和ABA无任何相关性。淀粉酶活性、总可溶性糖含量、PAL活性、酚类物质含量均与ABA含量极显著负相关,而与GA3含量和ZR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通径分析结果表明ABA的负效应是最关键的因素,其次是GA3的正效应,而ZR的贡献率则相对较小。精氨酸含量与ABA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初步判定内源ABA是抑制百合顶芽萌发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 休眠 内源激素 调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合鳞茎苯丙氨酸解氨酶提取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红梅 赵爽 +2 位作者 王春夏 陈丽静 王锦霞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4-598,共5页
研究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var.unicolor)鳞茎内PAL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pH8.8的硼砂缓冲液为最适缓冲液;百合鳞茎的PAL不耐酸碱,更不耐酸;最适反应温度为40℃;随着水浴时间延长和水浴温度提高,PAL活性逐渐降低,但40℃水浴30 min后... 研究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var.unicolor)鳞茎内PAL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pH8.8的硼砂缓冲液为最适缓冲液;百合鳞茎的PAL不耐酸碱,更不耐酸;最适反应温度为40℃;随着水浴时间延长和水浴温度提高,PAL活性逐渐降低,但40℃水浴30 min后,酶活性仍保留47%;最适底物浓度为0.032 mol.L-1;磨样时加入PVP 0.5 g,能够明显提高PAL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 鳞茎 苯丙氨酸解氨酶 提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施锌、硼、锰肥对兰州百合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黄鹏 张文涛 路喆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5-298,共4页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坡耕地条件下研究了叶面喷施Zn、B、Mn3种微量元素肥对兰州百合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鳞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Zn、B、Mn肥均能提高百合植株干物质的积累及分配效率,增加鳞茎产量;200mg·L-1的Zn、B、M...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坡耕地条件下研究了叶面喷施Zn、B、Mn3种微量元素肥对兰州百合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鳞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Zn、B、Mn肥均能提高百合植株干物质的积累及分配效率,增加鳞茎产量;200mg·L-1的Zn、B、Mn肥处理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最为显著,分别较对照提高26.5%、31.8%和23.6%;Zn、B肥有利于光合物质向鳞茎转移分配,200mg·L-1的Zn、B肥处理收获期鳞茎所占干物质比率较对照分别提高4.16和2.44个百分点;喷施Mn肥处理鳞茎所占干物质比率较对照有所降低,降幅与喷施浓度呈正相关。200mg·L-1Zn、B肥和100mg·L-1Mn肥处理对百合鳞茎的增产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 微量元素 干物质积累 鳞茎产量 坡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贮藏过程中百合鳞茎内酚类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红梅 张月 +3 位作者 王春夏 赵波 陈丽静 王锦霞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5-70,共6页
建立了分离7种酚类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对低温贮藏过程中兰州百合鳞茎不同部位的酚类物质成分和含量进行了测定。采用Waters Nova-Pak■C18色谱柱(3.9 mmi.d.×150 mm,4μm),柱温35℃,流动相为乙腈—1%(V/V)乙酸水溶液(15∶85)... 建立了分离7种酚类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对低温贮藏过程中兰州百合鳞茎不同部位的酚类物质成分和含量进行了测定。采用Waters Nova-Pak■C18色谱柱(3.9 mmi.d.×150 mm,4μm),柱温35℃,流动相为乙腈—1%(V/V)乙酸水溶液(15∶85),流速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280 nm,进样量15μL,可使7种酚类物质在20 min内达到完全分离。鳞片、顶芽和鳞茎盘内均可检测到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香豆酸、水杨酸和香豆素。其中对羟基苯甲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其它酚类物质的含量。不同贮藏时期、不同鳞茎部位酚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酚类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水仙碱诱导兰州百合四倍体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丽艳 荆瑞勇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1-584,共4页
用兰州百合鳞片气培诱导小鳞茎,培养不同时间后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碱处理带小鳞茎的鳞片,然后转入无菌培养,3个月后对植株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气培7d时用0.1%的秋水仙碱溶液浸泡处理40h诱导效果最好。四倍体植株形态特征是叶片表面... 用兰州百合鳞片气培诱导小鳞茎,培养不同时间后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碱处理带小鳞茎的鳞片,然后转入无菌培养,3个月后对植株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气培7d时用0.1%的秋水仙碱溶液浸泡处理40h诱导效果最好。四倍体植株形态特征是叶片表面略显粗糙,有时还略呈扭曲状,植株较二倍体粗壮,根系较二倍体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 秋水仙碱 诱导 四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合鳞茎淀粉磷酸化酶提取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红梅 袁思施 王春夏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4-57,共4页
为深入研究百合鳞茎淀粉磷酸化酶(SP)的性质及其在鳞茎淀粉代谢中的生理作用,本试验确定了兰州百合鳞茎内SP的最佳提取和测定条件,并对部分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SP的最适提取缓冲液为pH5.8的琥珀酸缓冲液;最佳反应体系为以... 为深入研究百合鳞茎淀粉磷酸化酶(SP)的性质及其在鳞茎淀粉代谢中的生理作用,本试验确定了兰州百合鳞茎内SP的最佳提取和测定条件,并对部分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SP的最适提取缓冲液为pH5.8的琥珀酸缓冲液;最佳反应体系为以25mmol·L-1的Glc-1-P为底物,在30℃条件下反应10min。在pH5~6范围内,SP活性最高;百合鳞茎的SP不易保存且不耐热,4℃条件下保存12h,酶活力最高残留50%;40℃条件下保存30min后,SP活力几乎完全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淀粉磷酸化酶 提取条件 测定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百合叶枯病病原菌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白滨 杨花莲 +1 位作者 何苏琴 于安芬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8X期78-84,共7页
百合叶枯病是兰州百合生产中的主要叶部病害,在多雨年份危害尤其严重。由于2012年6~8月降水偏多,兰州百合叶枯病大发生,至8月中旬重病田兰州百合枯死株率达50%~70%,部分田块兰州百合地上部全部枯死。经致病性测定和形态特征比对,将兰... 百合叶枯病是兰州百合生产中的主要叶部病害,在多雨年份危害尤其严重。由于2012年6~8月降水偏多,兰州百合叶枯病大发生,至8月中旬重病田兰州百合枯死株率达50%~70%,部分田块兰州百合地上部全部枯死。经致病性测定和形态特征比对,将兰州百合叶枯病病原菌鉴定为椭圆葡萄孢Botrytis elliptica(Berk.)Cooke。病菌菌丝在5~30℃均可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30℃菌丝生长受抑制,菌丝褐化;35℃菌丝不生长,但在35℃培养7d后转放至20℃培养,可于5d后恢复生长。菌核产生温度为5~25℃,菌核的产生时间、位置及大小在不同菌株、不同培养温度及同一菌株的不同重复间均存在较大的变幅。性孢子稀少至极丰富。分生孢子在自来水中20℃条件下3~5h即开始萌发,15h萌发率达50%~99%,通常萌发产生1~2个芽管,并在孢子中间形成0~2个隔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 椭圆葡萄孢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植深度对兰州百合植株生长及鳞茎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路喆 黄鹏 赵欣楠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72-76,共5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兰州百合的市场竞争力,增加鳞茎产量,改善鳞茎品质,在黄土高原陇中干旱山区坡耕地上,以兰州百合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兰州百合不同物候期研究了栽植深度分别为15、10、5cm,出苗后分别拥土0、5、10cm处理对... 为了进一步提高兰州百合的市场竞争力,增加鳞茎产量,改善鳞茎品质,在黄土高原陇中干旱山区坡耕地上,以兰州百合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兰州百合不同物候期研究了栽植深度分别为15、10、5cm,出苗后分别拥土0、5、10cm处理对鳞茎产量、品质以及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植深度处理间植株干物质积累量、鳞茎产量差异显著,但鳞茎横宽、高度、分头数等商品品质差异不显著.栽植深度15cm出苗后拥土0cm处理能使植株茎秆粗壮.高度适中.叶片繁茂,生长旺盛.植株绿叶数增加.绿叶功能期延长了6~8d,有效缓解了花后期叶片的衰亡速度,并较大程度地增加了植株的生长量.使地上植株的干物质积累量提高了93%,利于鳞茎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 栽植深度 生长特性 鳞茎产量 商品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百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20
作者 马君义 赵小亮 +1 位作者 张继 姚健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53-56,76,共5页
兰州百合不仅是中国百合中的上品,而且是中国唯一的甜百合,有很高的食用、药用、保健和观赏价值,作者对兰州百合的化学成分、药用价值、资源开发、质量控制、观赏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合归纳和整理,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兰州百合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