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L-γ-氯乙基谷氨酸酯)的合成与构象 被引量:3
1
作者 林恒 邵正中 +2 位作者 周平 高勤卫 于同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819-821,共3页
Triphosgene was used to react with γ-chloroethyl glutamate, which was synthesized from 2-ethylene chlorohydrin and L-glutamic acid, to give γ-chloroethyl glutamate N-carboxyan.hydride (NCA). Thus, poly(γ-chloroethy... Triphosgene was used to react with γ-chloroethyl glutamate, which was synthesized from 2-ethylene chlorohydrin and L-glutamic acid, to give γ-chloroethyl glutamate N-carboxyan.hydride (NCA). Thus, poly(γ-chloroethyl glutamate), a new poly (amino acid) with reactive chloride, was obtained from the NCA by using triethylamine as the initiator which can lead to intrinsic viscosity of polypeptide, [η], over 50 mL/g. NCA and polymer were characterized by IR, 1H NMR and 13C NMR. Oligomer of γ-chloroethyl glutamate was also obtained while NCA was initiated by moisture in air. The conforma- tions of oligomer and polymer of γ-chloroethyl glutamate were observed by IR and CD spectroscopy.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conformation of oligomer mainly be β-sheet, while the polymer be α-heli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象 聚(l-γ-乙基谷氨酸)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L-谷氨酸γ-苄酯的合成及其结晶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庆翰 林娟 +3 位作者 廖戎 万静 马晨 罗建斌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77-881,共5页
利用L-谷氨酸苄酯与三光气反应制备了N-羧基-L-谷氨酸γ-苄酯-环内酸酐(NCA),以正己胺为引发剂,引发NCA开环聚合,合成了分子量为6700的聚L-谷氨酸γ-苄酯(PBLG)。利用核磁共振仪(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利用L-谷氨酸苄酯与三光气反应制备了N-羧基-L-谷氨酸γ-苄酯-环内酸酐(NCA),以正己胺为引发剂,引发NCA开环聚合,合成了分子量为6700的聚L-谷氨酸γ-苄酯(PBLG)。利用核磁共振仪(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以及一维大角X射线衍射仪(1D-WAXD)等表征手段对单体、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正己胺能够引发NCA开环聚合得到聚L-谷氨酸γ-苄酯,通过1H-NMR谱、GPC曲线测得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FTIR结果表明均聚物以分子内氢键作用形成α-螺旋结构;1D-WAXD衍射图表明,在该分子量下聚合物退火后结晶形成高度有序的六方晶系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谷氨酸γ- NCA 开环聚合 六方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链含有功能羟基的聚L-谷氨酸-苄酯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
3
作者 吴秋华 张国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0-102,106,共4页
利用L-谷氨酸和苯甲醇反应制备了L-谷氨酸-苄酯;L-谷氨酸-苄酯与三光气反应制备了N-羧基-L-谷氨酸-苄酯-环内酸酐(BLG-NCA);以乙醇胺(HOCH2CH2NH2,EA)为引发剂,在二氯甲烷中引发BLG-NCA开环聚合得到了聚L-谷氨酸-苄酯。通过红外IR、1H-... 利用L-谷氨酸和苯甲醇反应制备了L-谷氨酸-苄酯;L-谷氨酸-苄酯与三光气反应制备了N-羧基-L-谷氨酸-苄酯-环内酸酐(BLG-NCA);以乙醇胺(HOCH2CH2NH2,EA)为引发剂,在二氯甲烷中引发BLG-NCA开环聚合得到了聚L-谷氨酸-苄酯。通过红外IR、1H-NMR、GPC等方法对合成的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乙醇胺在二氯甲烷中能够引发BLG-NCA开环聚合得到主链含有活性羟基的聚L-谷氨酸-苄酯,羟基的引入使聚合物溶解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谷氨酸- 功能羟基 开环聚合 三光气反应 溶解性 聚合物 乙醇胺 药物载体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中γ-氨基丁酸与L-谷氨酸的HPLC分析方法 被引量:14
4
作者 邢志强 李立祥 +2 位作者 邱新平 蒋其忠 徐瑞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7-152,共6页
以2、4-二硝基氟苯为衍生试剂,以0.05mol/L乙酸钠缓冲液(pH=6.5,含10mL/LN,N-二甲基甲酰胺)和体积分数50%乙腈为流动相,建立了茶叶中γ-氨基丁酸与L-谷氨酸的HPLC分析方法。结果表明:γ-氨基丁酸与L-谷氨酸浓度在0.03~2.0mmol/L内,峰... 以2、4-二硝基氟苯为衍生试剂,以0.05mol/L乙酸钠缓冲液(pH=6.5,含10mL/LN,N-二甲基甲酰胺)和体积分数50%乙腈为流动相,建立了茶叶中γ-氨基丁酸与L-谷氨酸的HPLC分析方法。结果表明:γ-氨基丁酸与L-谷氨酸浓度在0.03~2.0mmol/L内,峰面积与浓度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为1。各样品γ-氨基丁酸、L-谷氨酸含量RSD(%)分别为0.91%~2.01%和0.94%~1.91%,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5.82%~99.33%和95.83%~99.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γ-氨基丁酸 l-谷氨酸 HPLC 2、4-二硝基氟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转化L-谷氨酸为γ-氨基丁酸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初步优化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婷婷 杨套伟 +2 位作者 张术聪 夏海锋 饶志明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42-747,共6页
从发酵食品及自然界中筛选出能利用L-谷氨酸生产γ-氨基丁酸的菌株,并对转化条件进行初步优化。采用乳酸菌分离纯化的方法分离出乳酸菌,再通过初筛、复筛挑选出高产γ-氨基丁酸的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基... 从发酵食品及自然界中筛选出能利用L-谷氨酸生产γ-氨基丁酸的菌株,并对转化条件进行初步优化。采用乳酸菌分离纯化的方法分离出乳酸菌,再通过初筛、复筛挑选出高产γ-氨基丁酸的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基因分析,随后对菌株产γ-氨基丁酸的转化条件进行初步优化。根据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所筛菌株初步确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优化后的最佳转化条件为:菌株菌龄为36 h、缓冲液初始pH为4.8、缓冲液浓度为0.2 mol/L。在优化后的转化条件下,添加5 g/dL底物转化24 h,转化率最高可达97.81%,转化液中γ-氨基丁酸的质量浓度达34.26 g/L,该菌种可作为γ-氨基丁酸产生菌,具有较好的γ-氨基丁酸生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l-谷氨酸 乳酸菌 分离筛选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聚乙二醇-聚谷氨酸苄酯纳米粒的体外细胞摄取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冯敏 潘仕荣 +3 位作者 张静夏 王琴梅 吴伟荣 李瑞明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1-325,共5页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聚谷氨酸苄酯(PEG-PBLG)纳米粒对两性霉素B(AmB)的增溶作用和纳米粒的体外巨噬细胞摄取特性.方法:透析法制备AmB/PEG-PBLG纳米粒,HPLC法测定AmB的含量,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芘标记纳米粒的细胞摄取率.结果:不同分子量的...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聚谷氨酸苄酯(PEG-PBLG)纳米粒对两性霉素B(AmB)的增溶作用和纳米粒的体外巨噬细胞摄取特性.方法:透析法制备AmB/PEG-PBLG纳米粒,HPLC法测定AmB的含量,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芘标记纳米粒的细胞摄取率.结果:不同分子量的0.2%(w/v)PEG-PBLG纳米粒分散液中,AmB的浓度为714.1~961.2μg/mL,与在水中的溶解度相比提高了85.0~114.4倍.PEG所占比例高的Py-NP 99(E/G=64/36)的细胞摄取率约为Py-NP 114(E/G=33/76)的1/2.表明Py-NP99能有效抑制血浆蛋白吸附,逃避MPM摄取.结论:PEG-PBLG纳米粒可有效增溶AmB,并且随PEG比例的增加纳米粒抗吞噬能力增强,有利于AmB非RES部位的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聚乙二醇-谷氨酸纳米粒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摄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过程流加L-谷氨酸提高ε-聚赖氨酸的产量 被引量:5
7
作者 董难 陈旭升 +4 位作者 任喜东 曾昕 孙启星 张建华 毛忠贵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9-82,共4页
为了提高Streptomyces sp.M-Z18合成ε-聚赖氨酸(ε-PL)能力,在考察L-谷氨酸添加浓度和添加时机基础上,提出发酵过程中流加L-谷氨酸的策略。结合甘油补料-分批发酵方式,该策略实现174 h内ε-PL发酵产量和产率分别达到31.65 g/L和4.36 g/... 为了提高Streptomyces sp.M-Z18合成ε-聚赖氨酸(ε-PL)能力,在考察L-谷氨酸添加浓度和添加时机基础上,提出发酵过程中流加L-谷氨酸的策略。结合甘油补料-分批发酵方式,该策略实现174 h内ε-PL发酵产量和产率分别达到31.65 g/L和4.36 g/(L·d),较原发酵工艺分别提高49.2%和43.9%。实验结果表明,发酵过程流加L-谷氨酸是提高ε-PL发酵水平的有效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聚赖氨酸 l-谷氨酸流加 STREPTOMYCES SP M-Z18 甘油 补料-分批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谷氨酸苄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和表征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琴梅 潘仕荣 张静夏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1-65,共5页
通过嵌段共聚技术 ,合成了聚γ -苄基L -谷氨酸 (PBLG)作为疏水性链段─聚乙二醇 (PEG)作为亲水性链段的嵌段共聚物。用对甲苯磺酸酯化 -氨水皂化法合成带有端氨基的聚乙二醇 (AT -PEG) ,光气 -甲苯液相法制备谷氨酸苄酯 -N -羧酸酐 (BL... 通过嵌段共聚技术 ,合成了聚γ -苄基L -谷氨酸 (PBLG)作为疏水性链段─聚乙二醇 (PEG)作为亲水性链段的嵌段共聚物。用对甲苯磺酸酯化 -氨水皂化法合成带有端氨基的聚乙二醇 (AT -PEG) ,光气 -甲苯液相法制备谷氨酸苄酯 -N -羧酸酐 (BLG -NCA)。用AT -PEG引发BLG -NCA聚合制备PBLG -PEG或PBLG -PEG -PBLG ,通过不同的单体、引发剂浓度比调节聚合物分子量。用GPC、1H -NMR、IR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带有端氨基的聚乙二醇确实能引发BLG -NCA生成PBLG和PEG的嵌段共聚物 ,产物中几乎没有残存的PEG ,共聚物的分子量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聚(γ-苄基l-谷氨酸) 阴离子聚合 嵌段共聚物 合成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酶法合成L-茶氨酸和聚谷氨酸的高效同步分离纯化 被引量:3
9
作者 忻寅强 鲁昌燕 +2 位作者 王期 浦荷芳 殷志敏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0-93,99,共5页
利用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GT,EC 2.3.2.2)催化,以谷氨酰胺和乙胺为底物进行酶反应.反应后主要成分为L-茶氨酸和聚谷氨酸(polyγ-glutamic acid,PGA),杂质有氯离子、乙胺以及少量谷氨酰胺和谷氨酸.通过弱酸... 利用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GT,EC 2.3.2.2)催化,以谷氨酰胺和乙胺为底物进行酶反应.反应后主要成分为L-茶氨酸和聚谷氨酸(polyγ-glutamic acid,PGA),杂质有氯离子、乙胺以及少量谷氨酰胺和谷氨酸.通过弱酸性阳离子树脂和弱碱性阴离子树脂双柱交换层析,使L-茶氨酸与聚谷氨酸、乙胺和氯离子分离,得到进一步纯化,同时可以得到极有经济价值的副产品聚谷氨酸.本研究结果为重组大肠杆菌γ-GGT应用于工业化生产茶氨酸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茶氨酸 谷氨酸 γ-谷氨酰转肽酶 离子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2-(3-氨丙基氨基)乙基硫代磷酸酯对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宝安 李翠萍 +10 位作者 黄成垠 周敏 程欣 陈津 傅强 高峰 高冲 丁家华 孙耕云 王俊 程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27-430,共4页
本研究探讨S 2 (3 氨丙基氨基 )乙基硫代磷酸酯 (WR 2 72 1,Amifostine)对白血病细胞系HL 6 0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采用X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及药物敏感性 ,用annexin/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表明 :WR ... 本研究探讨S 2 (3 氨丙基氨基 )乙基硫代磷酸酯 (WR 2 72 1,Amifostine)对白血病细胞系HL 6 0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采用X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及药物敏感性 ,用annexin/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表明 :WR 2 72 1对HL 6 0细胞增殖呈浓度时间依赖性抑制作用 ,0 .5mmol/LWR 2 72 137℃处理 30分钟后的HL 6 0细胞对VP16的敏感性增强 ,IC50 由 5 2 .5 μg/ml下降为 4 0 .5 μg/ml。WR 2 72 15 .0mmol/L作用 72小时后 ,早期细胞凋亡由 (5 .5± 1.9) %增加至 (4 8.5± 8.4 ) % (P <0 .0 0 1) ,晚期细胞凋亡由 (1.2± 0 .5 ) %增加至 (39.0± 4 .0 ) % (P <0 .0 0 1) ,并出现G2 M期细胞阻滞。结论 :S 2 (3 氨丙基氨基 )乙基硫代磷酸酯能增强HL 6 0细胞对VP16的敏感性 ,并可通过G2 M期阻滞 ,诱导细胞凋亡 ,从而抑制HL 6 0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2-(3-氨丙基氨基)乙基硫代磷酸 Hl-60细胞系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聚谷氨酸乙酯与γ-聚谷氨酸苄酯的生物降解性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军 邵丽琴 徐虹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2-26,共5页
为了了解生物可降解聚合物γ-聚谷氨酸(γ-PGA)乙酯与γ-聚谷氨酸苄酯的生物降解性能,采用枯草杆菌NX-2(Bacillus subtili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土埋法对γ-PGA乙酯和γ-PGA苄酯的降解性能进行研究,用扫描电镜观察降解结果.... 为了了解生物可降解聚合物γ-聚谷氨酸(γ-PGA)乙酯与γ-聚谷氨酸苄酯的生物降解性能,采用枯草杆菌NX-2(Bacillus subtili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土埋法对γ-PGA乙酯和γ-PGA苄酯的降解性能进行研究,用扫描电镜观察降解结果.结果表明:枯草杆菌对γ-PGA乙酯和γ-PGA苄酯的降解作用优于黑曲霉;相对厚度较大的薄膜,在枯草杆菌NX-2中缓慢降解;在黑曲霉中,γ-PGA乙酯的降解速率相对较慢,薄膜的形态没有发生变化;γ-PGA苄酯的降解性能优于γ-PGA乙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谷氨酸 γ-谷氨酸 γ-谷氨酸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谷氨酸苄酯-co-聚磷酰胆碱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秀苗 王迎军 任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904-1906,共3页
为提高聚谷氨酸苄酯的亲水性和抗凝血性能,采用紫外光交联法将亲水性和抗凝血性能良好的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酰胆碱(MPC)引入端烯丙基-聚谷氨酸苄酯(A-PBLG)原位制备出A-PBLG与MPC的共聚物(PBLG-co-PMPC)。研究结果表明,PBLG-co-PMPC中... 为提高聚谷氨酸苄酯的亲水性和抗凝血性能,采用紫外光交联法将亲水性和抗凝血性能良好的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酰胆碱(MPC)引入端烯丙基-聚谷氨酸苄酯(A-PBLG)原位制备出A-PBLG与MPC的共聚物(PBLG-co-PMPC)。研究结果表明,PBLG-co-PMPC中的MPC含量随着照射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由于MPC的引入导致PBLG-co-PMPC的亲水性和降解速度都得到明显地提高。血小板粘附实验研究表明,PBLG-co-PMPC比A-PBLG具有更好的抗凝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酰胆碱 紫外交联 亲水性 抗凝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萘普生/聚乙二醇-聚谷氨酸苄酯共聚物纳米胶束 被引量:7
13
作者 潘仕荣 冯敏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研究萘普生(naproxen)/聚乙二醇-聚谷氨酸苄酯共聚物(PEG-PBLG)纳米胶束的制备、形态和体外释药规律。[方法]合成了PEG-PBLG两亲嵌段共聚物;采用透析法制备了萘普生/PEG-PBLG载药胶束;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动态光散射测定、紫外吸... [目的]研究萘普生(naproxen)/聚乙二醇-聚谷氨酸苄酯共聚物(PEG-PBLG)纳米胶束的制备、形态和体外释药规律。[方法]合成了PEG-PBLG两亲嵌段共聚物;采用透析法制备了萘普生/PEG-PBLG载药胶束;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动态光散射测定、紫外吸光度测定等手段分析胶束的微观形态、粒径大小和载药量、测定了载药胶束的体外释药速率。[结果]萘普生/PEG-PBLG载药胶束粒径在30~245 nm范围,胶束呈核-壳型结构,PEG-PBLG胶束可大大增溶疏水性药物,萘普生/PEG-PBLG胶束具有缓释作用,萘普生的体外释放速率大小主要由介质的pH值决定,也受胶束粒径的影响。[结论]PEG-PBLG载药胶束是一种缓释性能良好、有应用前景的纳米胶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谷氨酸共聚物 -壳型纳米胶束 萘普生 体外释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溶剂萃取分离水中L-色氨酸和L-谷氨酸
14
作者 张剑 杨新妮 +1 位作者 杨平 高冰 《中国酿造》 CAS 2013年第5期126-128,共3页
以正辛醇为稀释剂、二(2-乙基己基)磷酸为萃取剂,研究了L-色氨酸和L-谷氨酸在有机相中的萃取分配行为。在pH=2.0时,L-色氨酸从水相转入有机相,实现L-谷氨酸与L-色氨酸的分离。使用等体积的1mol/L HCl溶液将负载有机相中的L-色氨酸反萃... 以正辛醇为稀释剂、二(2-乙基己基)磷酸为萃取剂,研究了L-色氨酸和L-谷氨酸在有机相中的萃取分配行为。在pH=2.0时,L-色氨酸从水相转入有机相,实现L-谷氨酸与L-色氨酸的分离。使用等体积的1mol/L HCl溶液将负载有机相中的L-色氨酸反萃回水相,L-色氨酸的平均回收率为70.8%。2种氨基酸混合水溶液经有机溶剂2次萃取后,可得L-谷氨酸纯品,其平均回收率为9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色氨酸 l-谷氨酸 二(2-乙基己基)磷酸 溶剂萃取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定量分析微生物法制备液中产物γ-氨基丁酸和底物L-谷氨酸 被引量:8
15
作者 朱广跃 杨卫 +5 位作者 吴健 马翠云 赵毅 吴笛 高小雪 戴桂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190-194,共5页
建立一种测定微生物法制备液中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和L-谷氨酸(L-glutamic,L-Glu)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经10%三氯乙酸溶液预处理后,用4 mmol/L氯甲酰芴甲酯进行柱前衍生.采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4.6 mm&#2... 建立一种测定微生物法制备液中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和L-谷氨酸(L-glutamic,L-Glu)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经10%三氯乙酸溶液预处理后,用4 mmol/L氯甲酰芴甲酯进行柱前衍生.采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4.6 mm&#215;250 mm,5 μm),以A[50 mmol/L乙酸钠溶液(pH 4.8)-甲醇-乙腈-四氢呋喃(82∶8.5∶8.5∶1,V/V)]:B[50 mmol/L乙酸钠溶液(pH 4.8)-甲醇-乙腈-四氢呋喃(22∶38.5∶38.5∶1,V/V)]=30∶7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40℃洗脱,检测波长265 nm.该方法稳定、灵敏、测定周期短、重复性好.在GABA和L-Glu质量浓度为20~400 μ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与常用衍生剂邻苯二甲醛相比,衍生产物的稳定性更好,且无需梯度洗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微生物制备液 γ-氨基丁酸 l-谷氨酸 氯甲酰芴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β-环糊精接枝聚L-谷氨酸星型聚合物的可注射水凝胶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6
16
作者 简宇航 颜世峰 +2 位作者 李星 黄亚南 尹静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89-1496,共8页
采用Gadelle-Defaye法制备了全-6-氨基-β-环糊精[β-CD-(NH2)7],并用"Grafting-from"接枝法得到不同分子量的星型结构β-环糊精-g-聚L-谷氨酸(β-CD-g-PLGA).对β-CD-g-PLGA进行酰肼化改性后与醛基化海藻酸钠(ALG-CHO)通过... 采用Gadelle-Defaye法制备了全-6-氨基-β-环糊精[β-CD-(NH2)7],并用"Grafting-from"接枝法得到不同分子量的星型结构β-环糊精-g-聚L-谷氨酸(β-CD-g-PLGA).对β-CD-g-PLGA进行酰肼化改性后与醛基化海藻酸钠(ALG-CHO)通过席夫碱交联反应制备β-CD-g-PLGA/ALG水凝胶.研究了前驱体浓度以及β-CD-gPLGA分子量对β-CD-g-PLGA/ALG水凝胶性能的影响,并以疏水性辛伐他汀(SIM)为模型药物,研究了水凝胶对SIM的控制释放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注射水凝胶 Β-环糊精 l-谷氨酸 药物控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L-谷氨酸为原料制备D-谷氨酸的新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翟立海 蒋立建 +1 位作者 祝阳 王玉婷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13-315,共3页
以L-谷氨酸为原料经过酯化、消旋、化学拆分和水解制备D-谷氨酸。使L-2,3-二苯甲酰酒石酸(L-DBTA)与DL-谷氨酸-γ-乙酯在水溶液中于65~70℃反应形成非对映体盐,冷却到0-5℃,D-谷氨酸·L-DBTA盐析出,过滤后再经水解得到D-谷... 以L-谷氨酸为原料经过酯化、消旋、化学拆分和水解制备D-谷氨酸。使L-2,3-二苯甲酰酒石酸(L-DBTA)与DL-谷氨酸-γ-乙酯在水溶液中于65~70℃反应形成非对映体盐,冷却到0-5℃,D-谷氨酸·L-DBTA盐析出,过滤后再经水解得到D-谷氨酸,收率85%,旋光纯度达到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谷氨酸- Dl-谷氨酸- D-谷氨酸 拆分 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棒杆菌L-天冬氨酸α-脱羧酶基因的克隆及重组酶性质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石增秀 崔文璟 +1 位作者 周丽 周哲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0-115,共6页
从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中克隆得到L-天冬氨酸α-脱羧酶基因panD。将该基因连接到pET-24a载体上,并在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实现了成功表达。蛋白电泳检测显示,PanD自裂解后形成的α亚基和β亚基,即PanD重... 从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中克隆得到L-天冬氨酸α-脱羧酶基因panD。将该基因连接到pET-24a载体上,并在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实现了成功表达。蛋白电泳检测显示,PanD自裂解后形成的α亚基和β亚基,即PanD重组酶具有自身加工功能。重组酶的比酶活高达2.60 U/mg(156 mmol/g·h)。酶学性质研究表明,其最适温度为55℃,最适pH为7.0。80℃条件下,PanD的半衰期约为40 min。在37℃,pH7.5条件下,K_m值为4.26 mmol/L,V_(max)为35.97 nmol/min,k_(cat)为1.02/s,催化效率k_(cat)/K_m为0.24 L/mmo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天冬氨酸α-脱羧酶 谷氨酸棒杆菌 表达 纯化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表达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对谷氨酸棒杆菌产L-丝氨酸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雯 赖联贺 +2 位作者 张晓梅 史劲松 许正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20,共6页
在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中,由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催化的反应是糖酵解途径的限速步骤,该反应还直接影响了L-丝氨酸的前体3-磷酸甘油酸的合成。研究首先比较了产L-... 在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中,由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催化的反应是糖酵解途径的限速步骤,该反应还直接影响了L-丝氨酸的前体3-磷酸甘油酸的合成。研究首先比较了产L-丝氨酸的野生型菌株C.glutamicum SYPS-062与模式菌株C.glutamicum ATCC14067的GAPDH酶活力,发现SYPS-062的GAPDH酶活力比ATCC14067高了55.8%。进一步采用在C.glutamicum33a△SS基因组上增加gap A拷贝数的方法加强表达GAPDH,构建了重组菌C.glutamicum33a△SS-2gap A。重组菌GAPDH转录水平和酶活力分别提高119%和53%,最大比生长速率提高10.6%,总糖耗速率提高4.4%,L-丝氨酸产量提高17.4%,糖酸转化率提高12.2%,生产强度提高17.4%。结果表明,加强表达GAPDH能够提高重组菌的生长和糖耗速率,并能够提高L-丝氨酸的产量、糖酸转化率和生产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谷氨酸棒杆菌 l-丝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促进谷氨酸棒杆菌发酵生产L-精氨酸和L-鸟氨酸 被引量:1
20
作者 阚宝军 董晋军 +4 位作者 刘晖 占米林 许国超 韩瑞枝 倪晔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9-16,共8页
在谷氨酸棒状杆菌(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SNK118中表达NADP +依赖型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编码基因,提高胞内NADPH水平,以提高 L -精氨酸( L -Arginine)和 L -鸟氨酸(L-Ornithine)发酵产量。通过NCBI数据库检索,选取了3个不同来... 在谷氨酸棒状杆菌(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SNK118中表达NADP +依赖型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编码基因,提高胞内NADPH水平,以提高 L -精氨酸( L -Arginine)和 L -鸟氨酸(L-Ornithine)发酵产量。通过NCBI数据库检索,选取了3个不同来源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编码基因。经测定酶活力,最终选择糖丁基梭菌( Clostridium saccharobutylicum) DSM13864来源的NADP +依赖型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 CsgapC )。构建了产 L -精氨酸的重组菌SNK118/pXMJ19- CsgapC,当摇瓶发酵70 h时产 L -精氨酸11.55 g/L,糖酸转化率0.13 g/g,与对照菌SNK118/pXMJ19相比,精氨酸产量和糖酸转化率分别提高了26%和10.2%。在 L -鸟氨酸生产菌株SNK118Δ argF Δ argR 中重组表达 CsgapC,重组菌SNK118Δ argF Δ argR /pXMJ19- CsgapC 摇瓶发酵70 h产 L -鸟氨酸27.76 g/L,糖酸转化率0.274 g/g,与对照菌SNK118Δ argF Δ argR /pXMJ19相比, L -鸟氨酸产量和糖酸转化率分别提高了20.1%和15.6%。结果表明,异源表达 CsgapC 有助于提高谷氨酸棒杆菌发酵生产 L -精氨酸和 L -鸟氨酸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棒状杆菌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NADPH l-精氨酸 l-鸟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