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L-抗坏血酸2-葡萄糖苷含量
1
作者 薛俊秀 金莹 +5 位作者 徐琴 吕宁 赵悦 许艳丽 周生祥 林爱东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0期196-200,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食品中L-抗坏血酸2-葡萄糖苷(L-AA-2G)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对试验方法中的流动相、色谱柱和柱温比较分析和查阅资料,最终确定流动相为1.4 g磷酸二氢钾、26 mL四丁基氢氧化铵(10%)溶液加水定容至800 mL,加... [目的]建立一种食品中L-抗坏血酸2-葡萄糖苷(L-AA-2G)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对试验方法中的流动相、色谱柱和柱温比较分析和查阅资料,最终确定流动相为1.4 g磷酸二氢钾、26 mL四丁基氢氧化铵(10%)溶液加水定容至800 mL,加入89 mL乙腈,混匀。并用此溶液对样品中的L-抗坏血酸2-葡萄糖苷进行提取,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分离,在柱温25℃、紫外检测器260 nm处进行检测。[结果]L-抗坏血酸2-葡萄糖苷在0.5~50.0μg/mL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大于0.999,定量限为10.00 mg/kg,平均回收率在95.1%~109.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65%~2.107%,满足试验检测需求。[结论]该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高,可用于固体、液体食品中L-抗坏血酸2-葡萄糖苷含量检测,为各类食品中L-抗坏血酸2-葡萄糖苷含量检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l-抗坏血酸2-葡萄糖苷 含量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柏碱-11-O-β-D-葡萄糖醛酸苷的制备及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糖脂代谢的影响
2
作者 欧沛思 古洺赫 +1 位作者 林爱华 刘奕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26-935,共10页
目的建立黄柏碱(PHE)代谢产物黄柏碱-11-O-β-D-葡萄糖醛酸苷(M1)的制备方法,探讨M1调节胰岛素抵抗(IR)-HepG2细胞糖脂代谢紊乱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肠微粒体体外孵育法结合高效液相、质谱、核磁共振(NMR)等技术完成对M1的制备、提取... 目的建立黄柏碱(PHE)代谢产物黄柏碱-11-O-β-D-葡萄糖醛酸苷(M1)的制备方法,探讨M1调节胰岛素抵抗(IR)-HepG2细胞糖脂代谢紊乱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肠微粒体体外孵育法结合高效液相、质谱、核磁共振(NMR)等技术完成对M1的制备、提取、分离纯化及鉴定。以二甲双胍为阳性对照,考察M1低(25μmol·L^(-1))、中(50μmol·L^(-1))、高(100μmol·L^(-1))剂量给药IR-HepG2细胞24 h对其葡萄糖消耗量、糖吸收、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影响。通过分子对接技术探讨M1与IRS1/PI3K/AKT通路各关键因子胰岛素表面受体(INSR)、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PI3K、AKT2的结合能力。采用qPCR法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M1对IRS1/PI3K/AKT通路各关键因子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经NMR确认分离纯化所得产物为黄柏碱-11-O-β-D-葡萄糖醛酸苷(纯度为95%)。与模型组相比,M1在各给药浓度均可显著提高IR-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P<0.01,P<0.001)及糖吸收水平(P<0.001),且作用比PHE更强(P<0.001);在中、高给药浓度可显著降低细胞TG及TC含量(P<0.001),其中在TG水平上其改善作用优于PHE(P<0.01);在各浓度均明显降低LDL-C含量(P<0.001),提高HDL-C含量(P<0.01,P<0.001)。分子对接结果显示M1与通路关键因子INSR、IRS1、PI3K、AKT2具有良好结合活性。与模型组相比,M1给药组不同程度提高INSR、IRS1、PI3K、AKT2、GLUT2 mRNA的表达,并且下调p-IRS1/IRS1蛋白表达(P<0.001),上调PI3K、p-AKT/AKT、p-GSK3β/GSK3β蛋白表达(P<0.05,P<0.001)。结论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制备高纯度M1,M1通过调控IRS1/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糖脂代谢紊乱,从而缓解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柏碱-11-O-β-D-葡萄糖醛酸 制备方法 IR-HepG2细胞 糖脂代谢 IRS1/PI3K/AKT信号通路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药动学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邓艳茹 曹格溪 +2 位作者 李颖 李亚静 董占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0-576,共7页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SGLT2)抑制剂是一类新型口服降糖药物,具有降糖疗效确切、不易引起低血糖、心血管保护及肾脏获益等特点,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与其他药物联用的相互作用也逐渐受到关注。目前...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SGLT2)抑制剂是一类新型口服降糖药物,具有降糖疗效确切、不易引起低血糖、心血管保护及肾脏获益等特点,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与其他药物联用的相互作用也逐渐受到关注。目前我国临床使用较为常见的SGLT2抑制剂包括卡格列净、达格列净、恩格列净、艾托格列净和恒格列净,该类药物主要经Ⅱ相代谢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ridine diphosphate glucuronidase,UGT)代谢,并有多种转运体参与其在体内的处置过程。本文综述了上述不同SGLT2抑制剂的药动学特点以及与他汀类降脂药、抗肿瘤药、抗菌药、非甾体抗炎药、中药等多种药物的相互作用研究,以期促进临床SGLT2抑制剂的安全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药代动力学 药物相互作用 尿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转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性纳米粒子的垫状卷柏提取物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筛选
4
作者 彭丹丽 高琼 +4 位作者 匡菊香 王安俊 邓世星 蒋永梅 王刚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46-2450,共5页
目的基于磁性纳米粒子筛选垫状卷柏提取物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方法以Fe_(3)O_(4)为起始底物合成Fe_(3)O_(4)@SiO_(2),以其为底物进一步合成Fe_(3)O_(4)@SiO_(2)-NH_(2),并通过戊二醛将α-葡萄糖苷酶固定在氨基修饰的磁性纳米粒子的... 目的基于磁性纳米粒子筛选垫状卷柏提取物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方法以Fe_(3)O_(4)为起始底物合成Fe_(3)O_(4)@SiO_(2),以其为底物进一步合成Fe_(3)O_(4)@SiO_(2)-NH_(2),并通过戊二醛将α-葡萄糖苷酶固定在氨基修饰的磁性纳米粒子的表面,得到固定化酶,与95%乙醇提取物相互作用,利用抑制剂与酶活性位点特异性结合的策略,从中垂钓出目标化学成分。结果葡萄糖苷酶成功固定在Fe_(3)O_(4)@SiO_(2)-NH_(2)表面,且具有酶活性。垂钓所得化合物经HPLC分析,并与标准物质对比,确定了2种活性成分。通过分子对接技术,模拟了活性成分与α-葡萄糖苷酶的结合情况。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基于磁性纳米粒固定化酶的配体垂钓方法,可从垫状卷柏提取物中筛选出2种潜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垫状卷柏 磁性纳米粒子 Α-葡萄糖酶抑制剂 Fe_(3)O_(4)@SiO_(2)-NH_(2) 配体垂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Ti_(3)C_(2)MXene量子点荧光探针用于α-葡萄糖苷酶活性检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军 杨新杰 +6 位作者 罗焰 李泉 宗玉红 张艳丽 王红斌 杨文荣 庞鹏飞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4-681,共8页
α-葡萄糖苷酶是生物体糖代谢途径中不可或缺的一类酶,发展简单、灵敏、准确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检测及抑制剂筛选方法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与预防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氮掺杂Ti_(3)C_(2)MXene量子点(NTi_(3)C_(2)MQDs)荧光探针和内滤效应... α-葡萄糖苷酶是生物体糖代谢途径中不可或缺的一类酶,发展简单、灵敏、准确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检测及抑制剂筛选方法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与预防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氮掺杂Ti_(3)C_(2)MXene量子点(NTi_(3)C_(2)MQDs)荧光探针和内滤效应(IFE),构建了一种“开-关-开”型荧光传感α-葡萄糖苷酶活性检测及抑制剂筛选的新方法。研究发现,N-Ti_(3)C_(2)MQDs发射蓝色荧光(λem=440 nm),荧光量子产率为15.7%。其检测机理为:α-葡萄糖苷酶水解底物对硝基苯基-α-D-吡喃葡萄糖苷,水解产物对硝基苯酚通过内滤效应导致NTi_(3)C_(2)MQDs荧光猝灭;而抑制剂阿卡波糖可使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受到抑制,水解产物减少,N-Ti_(3)C_(2)MQDs荧光恢复。结果显示,N-Ti3C2 MQDs探针荧光强度与α-葡萄糖苷酶浓度在5~300 U/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5 U/L(S/N=3),对阿卡波糖的半最大抑制浓度(IC_(50))为178.5μmol/L。该方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特点,已成功用于人血清中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葡萄糖 氮掺杂Ti_(3)C_(2)MXene 量子点 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的合成 被引量:10
6
作者 黄金钊 马延军 +1 位作者 孙明昆 钱佐国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221-224,共4页
以L抗坏血酸为基本原料合成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对两种合成方法直接酰化法和基团保护法作实验比较和改进。直接酰化法中,采用混合碱( 包括氧化镁) 可使磷酰化与成盐反应合并为一步进行,并能提高产率,而采用基团保护... 以L抗坏血酸为基本原料合成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对两种合成方法直接酰化法和基团保护法作实验比较和改进。直接酰化法中,采用混合碱( 包括氧化镁) 可使磷酰化与成盐反应合并为一步进行,并能提高产率,而采用基团保护法能取得最佳的合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抗坏血酸 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 5 60-异丙叉-l-抗坏血酸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霜外用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赵广 孟如松 杨庆琪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81-683,共3页
目的:观察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VC-PMG)霜外用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外用10%VC-PMG霜治疗25例黄褐斑患者,并用MicroskinⅡ多功能偏振光皮肤镜图像分析系统对治疗前、后黄褐斑皮损进行客观测量及评价。结果:经10%VC-PMG霜外... 目的:观察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VC-PMG)霜外用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外用10%VC-PMG霜治疗25例黄褐斑患者,并用MicroskinⅡ多功能偏振光皮肤镜图像分析系统对治疗前、后黄褐斑皮损进行客观测量及评价。结果:经10%VC-PMG霜外用治疗各型黄褐斑16周后,平均有效率为20%,其中单一蝶形皮损效果最佳,有效率为44.4%,同一患者治疗前后对色素斑L*、a*、b*值检测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治疗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局部外用10%VC-PMG霜可以减少黄褐斑患者皮损部位的黑素含量、毛细血管扩张程度,以及减轻黄色素和脂色素以改善色素斑,达到治疗黄褐斑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 皮肤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测定水产饲料中L-抗坏血酸-2-磷酸酯含量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春艳 周孝治 张文琴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51-53,共3页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水产饲料中L-抗坏血酸-2-磷酸酯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ZORBAX SB-C18分析柱(250mm×4.0mm,5μm),以甲醇-离子对试剂缓冲液(15:85,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30℃,...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水产饲料中L-抗坏血酸-2-磷酸酯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ZORBAX SB-C18分析柱(250mm×4.0mm,5μm),以甲醇-离子对试剂缓冲液(15:85,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30℃,在此色谱条件下,L-抗坏血酸-2-磷酸酯在1.0~100.0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9,在10.0~50.0mg/kg加标浓度范围内,样品平均回收率为88.7%~101.6%,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1.84%~5.31%,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5.04%~9.13%,方法的检出限为2.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抗坏血酸-2-磷酸酯 水产饲料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手机辅助双探针比色法检测α-葡萄糖苷酶 被引量:2
9
作者 赵灵芝 赵柳 +2 位作者 张小清 寇张文 魏世楠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5-912,共8页
该文以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和罗丹明B为比色探针,建立了α-葡萄糖苷酶的比色检测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基于智能手机策略,通过RGB值对α-葡萄糖苷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Fe^(3+)-TMB-罗丹明B显色体系的吸光度与α-葡萄糖苷... 该文以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和罗丹明B为比色探针,建立了α-葡萄糖苷酶的比色检测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基于智能手机策略,通过RGB值对α-葡萄糖苷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Fe^(3+)-TMB-罗丹明B显色体系的吸光度与α-葡萄糖苷浓度在20~100 U/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3 U/L。采用photo⁃shop软件分析样品图像和样品荧光图像的RGB值,其与α-葡萄糖苷酶浓度在10~100 U/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2.5 U/L和1.2 U/L。该法已成功用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抑制率评估和胎牛血清中α-葡萄糖苷酶浓度的测定。所构建的智能手机辅助检测法为α-葡萄糖苷酶的临床分析和酶抑制剂的快速筛选提供了简便、快捷和准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葡萄糖 抗坏血酸 智能手机比色法 3 3' 5 5'-四甲基联苯胺(TMB) 罗丹明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樱桃番茄品种2-苯乙醇及其糖苷含量与相关基因的表达
10
作者 史先鹏 宋敏 +3 位作者 武丞宇 刘立锋 程斐 马静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207-214,共8页
以4个樱桃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品种(千禧、小红、T7、釜山88)为试验材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MS)测定果实中2-苯乙醇、2-苯基乙基β-D-葡萄糖苷的含量。基于系统进化分析筛选潜在的... 以4个樱桃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品种(千禧、小红、T7、釜山88)为试验材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MS)测定果实中2-苯乙醇、2-苯基乙基β-D-葡萄糖苷的含量。基于系统进化分析筛选潜在的糖基转移酶(UGT)基因,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其表达模式,探究2-苯乙醇、2-苯基乙基β-D-葡萄糖苷的含量与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不同番茄品种间2-苯乙醇、2-苯基乙基β-D-葡萄糖苷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均表现为千禧>小红>T7>釜山88,其中,千禧中2-苯乙醇、2-苯基乙基β-D-葡萄糖苷的含量均最高,分别为3906.69、5590.26 ng/g,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通过系统发育分析,筛选出20个SlUGT基因,其中,SlUGT42、SlUGT54、SlUGT103、SlUGT104和SlUGT105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表达量呈增加趋势。SlUGT103、SlUGT104、SlUGT105在千禧中表达水平最高,同时其2-苯乙醇及糖苷含量也达到最高水平;SlUGT103的相对表达量与2-苯乙醇、2-苯基乙基β-D-葡萄糖苷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SlUGT104的相对表达量与2-苯乙醇含量呈显著正相关。SlUGT103和SlUGT104是催化2-苯乙醇糖基化反应的关键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番茄 2-苯乙醇 2-苯基乙基β-D-葡萄糖 含量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抗坏血酸-2-单磷酸酯盐的研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海英 章志峰 王炜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8-322,共5页
为了制备高效价的L-抗坏血酸-2-单磷酸酯,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对L-抗坏血酸与三偏磷酸钠在无催化剂存在下反应制备高效价的L-抗坏血酸-2-单磷酸酯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L-抗坏血酸):n(三偏磷酸钠)=1∶0.392、n(L-抗坏血酸)∶n... 为了制备高效价的L-抗坏血酸-2-单磷酸酯,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对L-抗坏血酸与三偏磷酸钠在无催化剂存在下反应制备高效价的L-抗坏血酸-2-单磷酸酯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L-抗坏血酸):n(三偏磷酸钠)=1∶0.392、n(L-抗坏血酸)∶n(氢氧化钠)=1∶0.7、n(L-抗坏血酸)∶n(氢氧化钙)=1∶0.8,溶液pH值为9,反应温度为45 ℃,有效VC 含量为41.8%,L-抗坏血酸-2-单磷酸酯的含量为38.3%。该工艺无需催化剂,三偏磷酸钠加入量少,有效VC和L-抗坏血酸-2-单磷酸酯含量高,反应液成冻快,适合闪蒸干燥以及分离提纯化妆品级L-抗坏血酸-2-单磷酸酯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抗坏血酸 三偏磷酸钠 l-抗坏血酸-2-单磷酸酯 l-抗坏血酸-2-聚磷酸酯 闪蒸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歧双歧杆菌F-35对Caco-2细胞中α-葡萄糖苷酶活及葡萄糖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佩 党辉 +5 位作者 张秋香 刘小鸣 赵建新 陈永泉 张灏 陈卫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77-180,184,共5页
本文以Caco-2细胞建立的Transwell模型研究了两歧双歧杆菌F-35的发酵上清和细胞内容物对葡萄糖转运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对α-葡萄糖苷酶(S-I)、钠-葡萄糖共转运体-1(SGLT-1)、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 本文以Caco-2细胞建立的Transwell模型研究了两歧双歧杆菌F-35的发酵上清和细胞内容物对葡萄糖转运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对α-葡萄糖苷酶(S-I)、钠-葡萄糖共转运体-1(SGLT-1)、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歧双歧杆菌F-35的发酵上清和细胞内容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13.3%和21.0%,对葡萄糖的转运抑制率分别为15.0%和29.7%;使S-I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下调3.3倍和3.7倍,SGLT-1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下调3.5倍和1.6倍,GLUT-2的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下调4.4倍和1.3倍,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两歧双歧杆菌F-35可通过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和葡萄糖转运的抑制及对S-I、SGLT-1和GLUT-2 mRNA表达量的抑制,来延缓餐后碳水化合物水解和影响葡萄糖吸收,具有潜在的降血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歧双歧杆菌F-35 CACO-2细胞 Α-葡萄糖 -葡萄糖共转运体-1 葡萄糖转运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硒青钱柳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及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浩 李东山 +2 位作者 谭开祥 向极钎 刘卫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0-43,50,共5页
以α-葡萄糖苷酶和Hep G2细胞作为体外受体模型,研究富硒青钱柳多糖(Se-CPP)体外降血糖活性,并与青钱柳多糖(CPP)、CPP+硒酵母、CPP+亚硒酸钠复配物比较。结果表明,Se-CPP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以α-葡萄糖苷酶和Hep G2细胞作为体外受体模型,研究富硒青钱柳多糖(Se-CPP)体外降血糖活性,并与青钱柳多糖(CPP)、CPP+硒酵母、CPP+亚硒酸钠复配物比较。结果表明,Se-CPP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其半抑制浓度(IC50)为0.054 mg/m L,低于阿卡波糖、CPP、CPP+硒酵母、CPP+亚硒酸钠复配物。适宜浓度的Se-CPP可促进胰岛素抵抗状态Hep G2细胞对葡萄糖的消耗,效果显著优于CPP、CPP+硒酵母、CPP+亚硒酸钠复配物(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青钱柳多糖 Α-葡萄糖 降血糖 胰岛素抵抗 HEP G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对游离脂肪酸诱导HepG2细胞脂肪变性的作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路路 张志超 +1 位作者 吴诉诉 尚靖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7-593,共7页
探讨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quercetin-3-O-β-D-glucuronide,Q3GA)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人源肝癌细胞HepG2细胞脂质蓄积的甘油三酯调节和氧化应激的作用及其可能的相关机制。采用油红染色检测Q3GA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HepG2细胞中... 探讨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quercetin-3-O-β-D-glucuronide,Q3GA)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人源肝癌细胞HepG2细胞脂质蓄积的甘油三酯调节和氧化应激的作用及其可能的相关机制。采用油红染色检测Q3GA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HepG2细胞中脂滴含量的影响,并同时检测其对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作用。DCFH-DA法检测Q3GA对HepG2细胞脂质蓄积引起的活性氧(ROS)的变化;硫代巴比妥酸法和黄嘌呤氧化酶法分别测定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RT-PCR分析脂肪酸氧化相关的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PPARα)、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CPT1A)、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MCAD)、细胞色素P450 4A11(CYP4A11)、乙酰辅酶A氧化酶(ACO)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显示,Q3GA可剂量依赖性降低FFA诱导的Hep G2细胞脂质蓄积和甘油三酯的含量,但未降低胆固醇的含量。同时可改善脂肪酸氧化引起ROS,MDA的升高以及SOD的降低。另外,Q3GA在一定浓度下可上调脂肪酸β氧化相关基因PPARα、CPT1A、MCAD的表达,而对CYP4A11和ACO的表达没有促进作用。综上所述,Q3GA可抵抗脂肪酸氧化引发肝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保护HepG2细胞,降低游离脂肪酸诱导HepG2细胞脂质蓄积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其调节机制可能与其对HepG2细胞中游离脂肪酸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 HEPG2细胞 脂质沉积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红清血胶囊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7
15
作者 孟勤 赵俊艳 +6 位作者 李慧颖 尹建元 李巍 张莹 李艳艳 孟庆雯 杨晓虹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03-806,共4页
目的:建立桃红清血胶囊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为工业生产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桃红清血胶囊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具体条件... 目的:建立桃红清血胶囊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为工业生产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桃红清血胶囊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具体条件为:Shim-packVP-ODSC18柱(150.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7∶83),检测波长为322nm,柱温为30℃。结果: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在0.284~2.272μg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5678+1204880X,r=0.9999;平均回收率99.4%,(RSD)为2.29%(n=6);以精密度实验、稳定性实验和重复性实验考察的RSD分别为0.46%、2.89%和2.39%。经测试并结合生产实际情况限定桃红清血胶囊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含量不少于0.8mg/粒。结论:HPLC检测桃红清血胶囊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含量的方法准确、简单可行,重复性好,可作为桃红清血胶囊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清血胶囊 2 3 5 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 色谱法 高效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发光测定中药制剂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 被引量:4
16
作者 卫洪清 刘二保 +3 位作者 任荣芳 赵秀丽 李晓霞 江凤仙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44-847,共4页
研究了2 ,3,5 ,4′四羟基二苯乙烯2 O βD 葡萄糖苷在硝酸介质中与高锰酸钾的发光行为和光谱现象,甲醛的存在可使化学发光强度大大增强。由于中药制剂成分复杂,干扰大,文章首次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发光技术,建立了一种测定中药制... 研究了2 ,3,5 ,4′四羟基二苯乙烯2 O βD 葡萄糖苷在硝酸介质中与高锰酸钾的发光行为和光谱现象,甲醛的存在可使化学发光强度大大增强。由于中药制剂成分复杂,干扰大,文章首次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发光技术,建立了一种测定中药制剂中2 ,3,5 ,4′四羟基二苯乙烯2 O βD 葡萄糖苷含量的新方法。对于不同中药制剂样品中2 ,3,5 ,4′四羟基二苯乙烯2 O βD 葡萄糖苷测定的回收率为10 2 %~10 8%。方法的检出限为11 83μg·mL- 1 ,线性范围为15 75~136 5 μg·mL- 1 ,相对标准偏差为3 4 5 % (Cs=2 1 0 μg·mL- 1 ,n =3)。此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化学发光分析 高锰酸钾 2 3 5 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氧苯柳胺-2-葡萄糖苷酸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3
17
作者 初大丰 顾景凯 +2 位作者 钟大放 司端运 周慧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76-378,共3页
报道了治疗痤疮新药乙氧苯柳胺 [N-(4 -乙氧苯基 ) -2 -羟基苯甲酰胺 ]的葡萄糖苷酸结合物的制备方法 .选择 2只健康家兔 ,每日口服 40 0 mg乙氧苯柳胺 ,收集 0~ 1 2 h尿样 ,尿样经冷冻干燥 ,甲醇提取后 ,以半制备型液相色谱对粗提物... 报道了治疗痤疮新药乙氧苯柳胺 [N-(4 -乙氧苯基 ) -2 -羟基苯甲酰胺 ]的葡萄糖苷酸结合物的制备方法 .选择 2只健康家兔 ,每日口服 40 0 mg乙氧苯柳胺 ,收集 0~ 1 2 h尿样 ,尿样经冷冻干燥 ,甲醇提取后 ,以半制备型液相色谱对粗提物中乙氧苯柳胺 -2 -葡萄糖苷酸进行了分离制备 ,并采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法与1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4-乙氧苯基)-2-羟基苯甲酰胺 乙氧苯柳胺-2-葡萄糖 HPLC 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法 痤疮药物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制首乌及降脂通脉片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 被引量:12
18
作者 潘林梅 徐小燕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974-976,共3页
目的 :建立制首乌药材及降脂通脉片中 (首乌、泽泻等 ) 2 ,3,5 ,4′ 四羟基二苯乙烯 2 O β D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 ,KromasilC18柱 ,流动相为乙腈 水 (2 5∶75 ) ,检测波长为 32 0nm。结果 :2 ,3,5 ,4′ 四羟基... 目的 :建立制首乌药材及降脂通脉片中 (首乌、泽泻等 ) 2 ,3,5 ,4′ 四羟基二苯乙烯 2 O β D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 ,KromasilC18柱 ,流动相为乙腈 水 (2 5∶75 ) ,检测波长为 32 0nm。结果 :2 ,3,5 ,4′ 四羟基二苯乙烯 2 O β D葡萄糖苷的线性范围在 0 .0 4 4~ 0 .7μg ,r =0 .9999,平均回收率为 98.5 4 % ,RSD为 1.4 8%。 结论 :该法简便快捷 ,准确实用 ,可用于控制原药材制首乌及降脂通脉片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首乌 2 3 5 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 HPLC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干酪乳杆菌LC2W代谢产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发酵条件 被引量:3
19
作者 范文娅 吴正钧 郭本恒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28-231,共4页
通过单因素试验,从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3个方面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GI)抑制活性的影响进行初步分析。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对干酪乳杆菌LC2W发酵乳中α-GI合成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获得最优... 通过单因素试验,从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3个方面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GI)抑制活性的影响进行初步分析。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对干酪乳杆菌LC2W发酵乳中α-GI合成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获得最优发酵条件为:接种量4%,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100 h。在该条件下α-GI抑制活性可达(39.98±0.08)%。各因素影响显著性顺序为: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验证试验表明,试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吻合,所建模型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葡萄糖酶抑制剂(α-GI) 干酪乳杆菌LC2W 响应面分析 发酵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转移催化法合成1-O-(2,4-二硝基苯)-2-乙酰氨基-β-D-葡萄糖苷 被引量:2
20
作者 熊兴泉 郭振楚 欧阳文竹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17-818,共2页
This paper reports that in the presence of cetyl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 as phase transfer catalyst,D-glucosamine hydrochloride reacts with 2,4-dinitrophenol to synthesize 1-O-(2’,4’-dinitrophenyl)-2-acetamido-β-... This paper reports that in the presence of cetyl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 as phase transfer catalyst,D-glucosamine hydrochloride reacts with 2,4-dinitrophenol to synthesize 1-O-(2’,4’-dinitrophenyl)-2-acetamido-β-D-glucoside.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new compound was confirmed by elemental analysis,IR and U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转移催化法 合成 1-O-(2 4’-二硝基苯)-2-乙酰氨基-β-D-葡萄糖 糖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