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5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类具有对数非线性源项的分数阶p-Laplace扩散方程解的存在性和爆破
1
作者 李建军 李阳晨 《数学物理学报(A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478,共14页
该文研究了一类具有对数非线性源项的分数阶p-Laplace扩散方程的初边值问题.文中利用Galerkin近似、势阱理论和Nehari流形的方法证明了方程在亚临界状态和临界状态下解的全局存在性,然后通过构造辅助函数、应用微分不等式给出了解在有... 该文研究了一类具有对数非线性源项的分数阶p-Laplace扩散方程的初边值问题.文中利用Galerkin近似、势阱理论和Nehari流形的方法证明了方程在亚临界状态和临界状态下解的全局存在性,然后通过构造辅助函数、应用微分不等式给出了解在有限时间内爆破的一些充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数阶p-laplace方程 Galerkin近似 全局解 微分不等式 爆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L键理论在微波介质陶瓷性能调控中的应用
2
作者 胡智超 杨鸿宇 +3 位作者 杨鸿程 孙成礼 杨俊 李恩竹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9-626,共18页
目前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介质陶瓷滤波器提出了越来越严苛的要求,如何高效设计新的介质材料以推动其发展意义重大。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对于微波介质陶瓷的合成与设计至关重要。P-V-L键理论旨在通过计算提供晶体结构参数和基本化... 目前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介质陶瓷滤波器提出了越来越严苛的要求,如何高效设计新的介质材料以推动其发展意义重大。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对于微波介质陶瓷的合成与设计至关重要。P-V-L键理论旨在通过计算提供晶体结构参数和基本化学键特征,例如化学键的键离子性、键共价性、键敏感性、晶格能、键能等,这些参数为微波介质陶瓷的改性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近年来,研究人员致力于将P-V-L键理论运用到众多陶瓷体系中,解释微波介质陶瓷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并以此理论为基础提出新的改性策略,从而获得优异的微波介电性能。本文详细介绍了P-V-L键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复杂多晶的二元键合公式,概述了该理论在微波介质陶瓷领域中针对化学键参数和化学键特征的计算方法,同时分析了近年来P-V-L键理论在几类常见微波介质陶瓷体系中的应用。通过P-V-L键理论分析可以提供离子掺杂改性体系中的键特征、结构演变和介电性能,这对于微波介质陶瓷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介质陶瓷 晶体结构 p-V-l键理论 应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62P、CD40L及节律核受体Rev-erbα在缺血性脑卒中不同发病时间的表达
3
作者 王银平 孟灿灿 +1 位作者 吴文娟 杨直堂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0,共7页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发病时间的节律核受体Rev-erbα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选择素(CD62P)、肿瘤坏死因子CD40L表达水平,为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58例因缺血性脑卒中住院的患者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组,根据发病时间分...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发病时间的节律核受体Rev-erbα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选择素(CD62P)、肿瘤坏死因子CD40L表达水平,为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58例因缺血性脑卒中住院的患者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组,根据发病时间分为4个亚组:T_(1)(0~6点)组32人、T_(2)(6~12点)组50人、T_(3)(12~18点)组40人、T_(4)(18~24点)组36人。将同时间非缺血性脑卒中住院的12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为T_(1)组32人,T_(2)组31人,T_(3)组32人,T_(4)组31人。患者入院后采集血浆和血小板标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CD62P、CD40L及Rev-erbα表达水平。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T_(2)时间段CD62P、CD40L及Rev-erbα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且CD62P及CD40L表达水平变化与Rev-erbα的表达变化相一致,而T_(1)、T_(3)、T_(4)三组之间的CD62P、CD40L与Rev-erbα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卒中组各时间段CD62P、CD40L和Rev-erbα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节律核受体Rev-erbα及血小板活化水平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表达明显增高,特别是在凌晨时间段,并且血小板活化水平与节律核受体Rev-erbα表达在时间上是一致的,提示Rev-erbα与血小板活化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血小板活化 CD62p CD40l 节律核受体Rev-erb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96-5p、Skp2、RPL6与前列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手术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灿峰 刘嘉欣 杨文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8-203,共6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296-5p、S期激酶相关蛋白2(S-phase kinase-associated protein 2,Skp2)、核糖体蛋白L6(ribosomal protein L6,RPL6)与前列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120例前列腺患者,均... 目的:探讨微小RNA-296-5p、S期激酶相关蛋白2(S-phase kinase-associated protein 2,Skp2)、核糖体蛋白L6(ribosomal protein L6,RPL6)与前列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120例前列腺患者,均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术治疗,对比不同病理特征患者miR-296-5p、Skp2、RPL6 mRNA表达水平,分析各指标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根据术后1年是否生化复发分为复发组(n=21)与未复发组(n=97),比较2组临床资料、miR-296-5p、Skp2、RPL6mRNA表达水平,分析miR-296-5p、Skp2、RPL6对手术预后的影响及预测价值。结果:不同病理分期、Gleason评分、术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淋巴结转移患者miR-296-5p、Skp2、RPL6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27、22.416、10.088、34.239、20.180、12.208,t=4.649、-5.770、-5.713、4.716、-5.647、-6.884,均P=0.000);miR-296-5p与Gleason评分、病理分期、术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0.578、-0.539、-0.517、-0.556,均P<0.001),Skp2、RPL6 mRNA与Gleason评分、病理分期、术前血清PSA水平、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531、0.507、0.476、0.493、0.494、0.473、0.420、0.505,均P<0.001);复发组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切缘阳性率、Gleason评分、高于未复发组,术后辅助治疗率低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miR-296-5p表达水平低于未复发组,Skp2、RPL6mRNA表达水平高于未复发组(P<0.05);校正前,logistic回归分析,病理分期、Gleason评分、淋巴结转移、切缘阳性、术后辅助治疗、miR-296-5p、Skp2、RPL6 mRNA是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生化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校正后,miR-296-5p、Skp2、RPL6mRNA仍是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生化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miR-296-5p、Skp2、RPL6联合预测前列腺术后生化复发的AUC为0.902(95%CI=0.833~0.949),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结论:前列腺癌患者miR-296-5p、Skp2、RPL6表达水平与病理特征、术后复发密切相关,三者联合预测前列腺术后生化复发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296-5p S期激酶相关蛋白2 核糖体蛋白l6 前列腺癌 病理特征 手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前向人工神经网络的L^(p)逼近误差估计
5
作者 俞斌 叶海良 曹飞龙 《应用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6-904,共9页
本文构造了一类激活函数由Sigmoid函数生成的单隐层前向人工神经网络.我们使用Steklov平均函数并以目标函数的光滑模作为度量工具,估计该神经网络逼近L^(p)可积函数的速度,得到该网络L^(p)逼近的Jackson型定理.
关键词 前向人工神经网络 逼近 光滑模 l^(p)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C14L1P1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6
作者 郑文甜 公慧 +3 位作者 张馨月 郝嘉仪 王亚杰 蒋英英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9-319,共11页
背景与目的:SEC14L1P1是SEC14家族的一种假基因,已被发现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其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作用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SEC14L1P1在OSCC细胞内的表达特征和亚细胞定位... 背景与目的:SEC14L1P1是SEC14家族的一种假基因,已被发现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其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作用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SEC14L1P1在OSCC细胞内的表达特征和亚细胞定位,以及其对OSCC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通过ENCORI数据库对SEC14L1P1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分析;利用GDC和UCSC Xena数据库进一步分析SEC14L1P1在HNSC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检测SEC14L1P1在OSCC细胞系中的表达;采用RNA核质分离实验确定SEC14L1P1在OSCC细胞中的定位。对CAL-27细胞建立SEC14L1P1敲减(SS-SEC14L1P1)组和敲减对照(SS-NC)组,对HN30细胞建立SEC14L1P1过表达(SEC14L1P1)组和过表达对照(Vector)组。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和transwell迁移实验评估SEC14L1P1表达变化对各组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RTF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EC14L1P1表达改变对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SEC14L1P1在体内对OSCC细胞增殖的影响,将12只4周龄BALB/c裸鼠随机分为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ASO)-NC组和ASO-SEC14L1P1组,每组6只,每只裸鼠均做标记。进一步的机制研究通过RNAInter数据库分析与SEC14L1P1交互的分子,通过ENCORI数据库查询SEC14L1P1与DHX9的表达相关性。采用Western blot检测SEC14L1P1表达改变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通路的影响。结果:数据库分析显示,SEC14L1P1在HNSC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且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RTFQ-PCR结果表明,SEC14L1P1在6种OSCC细胞系中均高表达;RNA核质分离实验结果显示,在CAL-27和HN30细胞中SEC14L1P1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内。与SS-NC组相比,SS-SEC14L1P1组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能显著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与Vector组相比,SEC14L1P1组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也明显升高。SEC14L1P1的下调伴随E-钙粘蛋白(E-cadherin)的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升高,N-钙粘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降低,SEC14L1P1过表达后的结果则相反。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实验显示,与ASO-NC组比较,ASO-SEC14L1P1组皮下移植瘤体积和重量均减小。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发现SEC14L1P1与DHX9表达呈正相关性,且已有研究表明DHX9能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敲减SEC14L1P1导致磷酸化PI3K(phosphorylated-PI3K,p-PI3K)和磷酸化AKT(phosphorylated-AKT,p-AKT)的蛋白表达减少,过表达SEC14L1P1则显示p-PI3K和p-AKT的蛋白表达增加。结论:SEC14L1P1在OSCC细胞和组织中呈现出较高的表达水平,并且能促进OSCC细胞增殖及迁移,这一现象可能与SEC14L1P1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促进EMT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14l1p1 口腔鳞状细胞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上皮-间充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型轮辐结构膜片的窄频光纤F-P声波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巧云 闻妲 +2 位作者 王纪龙 严重越 朱子恒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117,共8页
光纤声传感器被广泛应用在工业、医疗等领域。为了提高光纤F-P声传感器的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L型轮辐结构的F-P传感膜片。膜片的厚度为15μm、梁宽度为0.5 mm、中心膜片的半径为1 mm。膜片由激光加工技术在304不锈钢上刻蚀而成。实验对1... 光纤声传感器被广泛应用在工业、医疗等领域。为了提高光纤F-P声传感器的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L型轮辐结构的F-P传感膜片。膜片的厚度为15μm、梁宽度为0.5 mm、中心膜片的半径为1 mm。膜片由激光加工技术在304不锈钢上刻蚀而成。实验对1000 Hz下的传感器灵敏度进行研究,将传感器应用于光声池共振频率为1600 Hz的光声光谱气体检测系统中,并实现对50~100×10^(-6)的乙炔(C_(2)H_(2))气体浓度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1000 Hz下的声压灵敏度为25.4 nm/Pa,传感器可实现的最小可探测声压(MDP)为38.2μPa/Hz^(1/2)@1 kHz,声压信噪比为76.8 dB。实验所得到的光声光谱二次谐波信号的峰值与乙炔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乙炔浓度的响应度为1.8 pm/10^(-6)。该传感器在光声光谱等单频声信号检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声传感器 F-p干涉 l型轮辐结构 光声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和L波段的典型地物雷达散射系数的研究
8
作者 刘志坤 江凯 +3 位作者 乔兴旺 谈璐璐 张佳佳 刘永涛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98,共8页
能够反映地物散射特性的雷达散射系数应用前景广泛,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国内外对于L波段同极化和交叉极化雷达散射系数的差值的相关研究较少,且暂无公开的P波段典型地物的雷达散射系数数据,为了弥补这一现状,文章结合国内外实测数据分... 能够反映地物散射特性的雷达散射系数应用前景广泛,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国内外对于L波段同极化和交叉极化雷达散射系数的差值的相关研究较少,且暂无公开的P波段典型地物的雷达散射系数数据,为了弥补这一现状,文章结合国内外实测数据分析了P波段和L波段雷达散射系数和入射角的变化关系,并对L波段和P波段典型地物的雷达散射系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L波段HH极化和HV极化雷达散射系数的差值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减小,在40°入射角时,典型地物的差值在10~13 dB;P波段典型地物雷达散射系数随着入射角的增加而减小,且比L波段小1~2 dB;P波段HH极化和HV极化雷达散射系数差值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减小。文章的研究为P、L波段雷达的遥感应用积累了数据,为极化SAR反演目标信息提供帮助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极化 同极化 后向散射系数 l波段 p波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双重特征提取的PEMFC系统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贺飞 张雪霞 陈维荣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2-499,共8页
针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故障诊断问题,提出基于P-L双重特征提取的故障诊断方法。使用P-L双重特征提取对预处理后的样本数据进行特征提取,通过冗余变量剔除与二次特征提取,最大程度保留分类特征并有效降低样本数据维度。利用二叉树... 针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故障诊断问题,提出基于P-L双重特征提取的故障诊断方法。使用P-L双重特征提取对预处理后的样本数据进行特征提取,通过冗余变量剔除与二次特征提取,最大程度保留分类特征并有效降低样本数据维度。利用二叉树多类支持向量机与极限学习机对二维故障特征向量进行分类实现故障诊断。通过实例验证,对比线性判别分析的特征提取效果,P-L双重特征提取可使相同分类器测试集诊断准确率提高21.19%,诊断准确率达99.27%,实现了PEMFC系统膜干、氢气供应故障的精准快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故障检测 数据挖掘 p-l双重特征提取 支持向量机 极限学习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波段大带宽轻质柔性超材料吸波体
10
作者 李士贤 吴微微 +2 位作者 崔开博 王福兴 许逸轩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82-1589,共8页
为了适应现代武器设备在低频端的应用和对于吸波性能的要求,基于电磁超材料理论,利用电磁谐振特性设计了一种在P/L波段工作的大带宽轻质柔性吸波体。当电磁波入射到该新型吸波体,根据电磁感应作用机理,会在吸波体表面产生感应电流,通过... 为了适应现代武器设备在低频端的应用和对于吸波性能的要求,基于电磁超材料理论,利用电磁谐振特性设计了一种在P/L波段工作的大带宽轻质柔性吸波体。当电磁波入射到该新型吸波体,根据电磁感应作用机理,会在吸波体表面产生感应电流,通过装载集总电阻的方式,可将入射电磁波的能量转化为热能,从而实现对于电磁波的有效吸收。对于吸波体单元结构形状和尺寸的设计使得该吸波体具有两处谐振频点,并通过多谐振频率的耦合进一步展宽吸波带宽。仿真和实测结果验证了吸波体的优良性能。其工作频段为382~1419.4 MHz,相对带宽为140.9%,吸波层厚度仅为0.2 mm,在保证大带宽的同时具有重量轻、可共形的优点,在转台曲面吸波、雷达隐身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超材料 p/l波段 柔性吸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yD88L265P及CD79B基因突变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预后的影响
11
作者 蒋皓云 金祺祺 +3 位作者 张丽田 李翠翠 岳宁宁 吴重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3,共7页
目的探究MyD88L265P及CD79B基因突变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8月-2020年11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经开颅手术或立体定位活检术确诊的18例免疫功能正常(无HIV感染及免疫抑制药服用病史)的PCNSL患... 目的探究MyD88L265P及CD79B基因突变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8月-2020年11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经开颅手术或立体定位活检术确诊的18例免疫功能正常(无HIV感染及免疫抑制药服用病史)的PCNSL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一代基因测序技术检测18例PCNSL患者肿瘤组织中MyD88L265P和CD79B基因突变情况。针对可能与PCNSL首次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相关的指标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8例PCNSL肿瘤组织MyD88L265P突变率为38.9%,CD79B突变率为33.3%,MyD88L265P/CD79B共突变率为27.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灶多发、病灶深部受累、肿瘤组织CD79B突变患者的PFS时间更短(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灶深部受累(HR=0.135,95%CI 0.023~0.799,P<0.05)、肿瘤组织CD79B突变(HR=0.149,95%CI 0.028~0.800,P<0.05)是PCNSL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组PCNSL患者肿瘤组织MyD88L265P、CD79B突变频率较高,这两种基因突变尤其是CD79B突变可能与PCNSL不良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MyD88l265p突变 CD79B突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rdy-Littlewood截断极大算子的L^(p)范数的连续性
12
作者 武嘉 魏明权 燕敦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研究截断极大算子M^(b)_(a)的L_(p)(R^(n))→L_(p)(R^(n))范数的连续性。首先,分别给出‖M^(b)_(a)‖L_(p)(R^(n))→L_(p)(R^(n))关于参数θ=b/a的左右连续性,然后证明‖M^(b)_(a)‖L_(p)(R^(n))→L_(p)(R^(n))在无穷远处的连续性。
关键词 截断极大算子 连续性 l_(p)(R^(n))→l_(p)(R^(n))范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的绞股蓝皂苷L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13
作者 苏露艳 郝世杰 蔡玮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76-780,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绞股蓝皂苷L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取无特定病原体级雄性SD大鼠72只,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组和联合组,每组12只。空白组为正常对照大鼠,其他组均为DR模...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绞股蓝皂苷L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取无特定病原体级雄性SD大鼠72只,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组和联合组,每组12只。空白组为正常对照大鼠,其他组均为DR模型大鼠。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每天灌胃5 g·L^(-1)羧甲基纤维素钠。低、中和高剂量组大鼠分别每天灌胃50、100和200 mg·kg^(-1)绞股蓝皂苷L溶液(溶剂为5 g·L^(-1)羧甲基纤维素钠)。联合组大鼠每天灌胃200 mg·kg^(-1)绞股蓝皂苷L溶液,同时尾静脉注射2 mg·kg^(-1)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激动剂Anisomycin。各组大鼠每天灌胃体积为2 mL,共治疗4周。使用罗氏血糖仪检测大鼠空腹血糖,使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取大鼠视网膜组织进行HE染色、镜检;采用WST-8法检测视网膜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过氧化氢酶(CAT)水平,DTNB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DA)水平;采用ELISA法检视网膜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p38 MAPK、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p65核因子-κB(NF-κB)、磷酸化p65 NF-κB(p-p65 NF-κ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低、中和高剂量组大鼠的血糖水平降低,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均为P<0.05);眼底新生血管减少,视网膜损伤减轻;视网膜SOD、CAT和GSH-Px水平均升高,MDA水平降低,TNF-α、IL-1β和IL-6水平均降低,p-p38 MAPK、p-p65 NF-κB、iNOS和COX-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降低(均为P<0.05)。与高剂量组相比,联合组大鼠的血糖水平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均为P<0.05);眼底新生血管增多,视网膜损伤加重;视网膜SOD、CAT和GSH-Px水平均降低,MDA水平升高,TNF-α、IL-1β和IL-6水平均升高,p-p38 MAPK、p-p65 NF-κB、iNOS和COX-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升高(均为P<0.05)。结论绞股蓝皂苷L通过阻断p38 MAPK信号通路来减轻视网膜组织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从而发挥治疗DR的作用;绞股蓝皂苷L可能是防治DR的天然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皂苷l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炎症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病变中HPV L1蛋白和p16的表达 被引量:23
14
作者 李俐 黄文斌 +4 位作者 黄悦 赵有财 杨小兵 王劲松 赵建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76-579,共4页
目的研究HPV L1蛋白和p16在子宫颈各种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子宫颈病变进展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1例各种子宫颈病变(CIN1级18例、CIN2级9例、CIN3级8例和浸润性鳞状细胞癌6例)中HPV L1蛋白和p16的表达。结果H... 目的研究HPV L1蛋白和p16在子宫颈各种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子宫颈病变进展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1例各种子宫颈病变(CIN1级18例、CIN2级9例、CIN3级8例和浸润性鳞状细胞癌6例)中HPV L1蛋白和p16的表达。结果HPV L1蛋白在各种子宫颈病变中的阳性率为26.8%。其中HPV L1在CIN1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8.9%,CIN2为44.4%,CIN3和浸润性鳞状细胞癌均无表达。p16在各种子宫颈病变中的阳性率为68.3%,其在CIN1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8.9%,CIN2为77.8%,CIN3和浸润性鳞状细胞癌均表达阳性。100%CIN3和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为p16+/HPV L1-,而61.1%CIN1中为p16-/HPV L1+或p16-/HPV L1-。结论随着子宫颈病变的进展,HPV L1阳性表达率降低而p16阳性表达率增高。p16+/HPV L1-提示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有进展的可能,而p16-/HPV L1+和p16-/HPV L1-可能为无进展的或潜在消退的子宫颈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上皮内瘤变 HpV l1蛋白 p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TLR4表达介导LPS诱导的血小板活化 被引量:13
15
作者 马丽萍 魏菁 +3 位作者 常建星 张呈 裴智信 杨秋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1564-1568,共5页
本研究探讨人血小板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表达及其在细菌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sharide,LPS)诱导血小板活化中的作用。对15例健康人肘静脉抽血各20ml,制备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和血小板悬液,在有或无凝血酶作用的... 本研究探讨人血小板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表达及其在细菌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sharide,LPS)诱导血小板活化中的作用。对15例健康人肘静脉抽血各20ml,制备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和血小板悬液,在有或无凝血酶作用的基础上加入LPS(0.2μ/ml)孵育30分钟,分别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LPS作用前后血小板TLR4、CD62P和CD40L的表达。结果表明:流式细胞术检测静止血小板TLR4表达为25.44%,凝血酶刺激后明显升高(32.34%,p<0.05),LPS继续作用后TLR4的表达进一步增高(39.16%,p<0.01);在无凝血酶刺激下,LPS作用血小板后TLR4的表达接近于凝血酶刺激后结果。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结果与流式细胞术相符;血小板CD62P和CD40L表达(流式细胞术)在静止血小板分别为6.39%和2.45%,凝血酶刺激后明显增高,分别为42.68%和14.8%,LPS进一步刺激后表达率进一步升高,分别为63.03%和13.94%,均明显高于仅用凝血酶的刺激组(p<0.001);抗TLR4抗体显著抑制了LPS诱导的血小板TLR4、CD62P、CD40L表达,但不影响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膜CD62P、CD40L表达。结论:人血小板能够表达功能性TLR4,它直接参与了机体针对细菌的固有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血小板 TlR4 CD62p CD40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及采收期的穿心莲中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的含量 被引量:36
16
作者 陈敏武 徐德然 +2 位作者 王峥涛 徐珞珊 徐国钧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1-294,共4页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穿心莲中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的含量。色谱柱为 Merck Lichroma R P C18 柱,流动相为乙腈水(35∶65) ,检测波长为225 nm ,流速为1 mlmin ,柱温40 ...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穿心莲中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的含量。色谱柱为 Merck Lichroma R P C18 柱,流动相为乙腈水(35∶65) ,检测波长为225 nm ,流速为1 mlmin ,柱温40 ℃,穿心莲内酯和新穿心莲内酯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 .62 % 、98 .6 % , R S D 分别为0 .48 % 、0 .47 % ,上述两成分在广东阳春和安徽临泉所产的穿心莲中含量较高,最佳采收期为开花盛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内酯 新穿心莲内酯 穿心莲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8与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混合发酵对发酵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何秋雯 王水泉 +4 位作者 鲍雅静 礼贺 王记成 张和平 陈卫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13,共6页
将益生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8以不同接种比例分别与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ND03、ND05和ND07复配发酵牛乳,并以S.ther-mophilus单菌发酵为对照。于0 h、发酵结束(pH=4.5)及4℃冷藏24 h,分别测定发酵乳样品的发酵时间,及pH... 将益生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8以不同接种比例分别与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ND03、ND05和ND07复配发酵牛乳,并以S.ther-mophilus单菌发酵为对照。于0 h、发酵结束(pH=4.5)及4℃冷藏24 h,分别测定发酵乳样品的发酵时间,及pH值、黏度、脱水收缩率和活菌数并进行感官鉴评。结果表明,L.plantarum P8与S.thermophilus ND03复配,发酵时间显著高于其他组,各组样品黏度和脱水收缩率差异不显著;L.plantarum P8与S.thermophilus ND05分别以5×106mL-1接种1∶1复配时,样品中L.plantarum P8的活菌数为5.26×107mL-1,酸度适宜,无乳清析出,有良好的黏度,产品风味较好,将该组合应用于发酵乳生产,较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l.plantarum p8 S.thermophilus 发酵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与PCNA、P^(21)、P^(53)表达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于东红 王萍 +1 位作者 叶荷平 姚敏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L型(Hp-L型)可能的致癌机理。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Hp-L型阳性和阴性胃病变组织的PCNA、P21、P53表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胃癌、癌前病变的PCNA、P21、P53表达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正常粘膜;Hp-L型阳...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L型(Hp-L型)可能的致癌机理。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Hp-L型阳性和阴性胃病变组织的PCNA、P21、P53表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胃癌、癌前病变的PCNA、P21、P53表达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正常粘膜;Hp-L型阳性组的PCNA、P21、P53表达也明显高于Hp-L型阴性组(P<0.01,P<0·05)。表明Hp-L型感染与胃病变组织的PCNA、P21、P53过度表达存在着相关性。提示,Hp-L型感染时胃粘膜处于高增殖状态。结论:Hp-L型参与了ras原癌基因激活和P53抑癌基因的失活,基因突变可能是Hp-L型致胃癌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l pCNA p21基因 p53基因 胃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发内存OLAP查询优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延松 焦敏 +1 位作者 张宇 王珊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836-2846,共11页
基于多核处理器硬件技术和高并发查询负载需求,近年来的研究不仅关注于一次一查询模式的查询优化技术,而且也关注于一次一组模式的查询优化技术.通过将并发查询转换为共享负载,一些低访问延迟的操作,如磁盘I?O、cache访问,可以被多个并... 基于多核处理器硬件技术和高并发查询负载需求,近年来的研究不仅关注于一次一查询模式的查询优化技术,而且也关注于一次一组模式的查询优化技术.通过将并发查询转换为共享负载,一些低访问延迟的操作,如磁盘I?O、cache访问,可以被多个并发的查询所共享.当前的研究通常基于共享查询操作符,如扫描、连接、谓词处理等,通过生成全局执行计划优化并发查询.对于复杂的分析型负载,如何创建优化的执行计划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在广泛使用的星形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模板OLAP查询执行计划来简化查询执行计划,以达到最大化查询操作符利用率的目标.1)提出了基于代理键的连接索引技术,将传统的基于值探测的连接操作转化为内存数组索引引用(AIR),使连接操作的CPU效率更高并且支持聚集计算的后物化;2)并发查询的谓词处理简化为cache line敏感的谓词向量,在单次cache line访问中最大化并发查询谓词计算性能;3)通过多核并行实现技术在SSB基准上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共享扫描和共享谓词处理能够将并发OLAP查询处理性能提升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O l A p 查询处理 数组索引引用 模板O l A p查询处理 连接索引 过滤向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P3L在痴呆动物模型确立中的作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跃春 王子栋 林兴会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类 P3 L 在痴呆动物模型确立中的作用。方法:用外科手术切断大鼠左侧穹窿- 海马伞( F F) 的方法建立 Alzheimer 病( A D) 大鼠模型,于建模前后对其进行迷宫检查和类 P3 潜伏期( 类 P3 L) 测定... 目的:探讨类 P3 L 在痴呆动物模型确立中的作用。方法:用外科手术切断大鼠左侧穹窿- 海马伞( F F) 的方法建立 Alzheimer 病( A D) 大鼠模型,于建模前后对其进行迷宫检查和类 P3 潜伏期( 类 P3 L) 测定。结果: A D 大鼠类 P3 L 较对照组有显著延长,并与迷宫试验指标错误反应次数( E N) 增多及总反应时间( T R T) 延长呈正相关。结论:类 P3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l 迷宫 痴呆 动物模型 AlZHEIMER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