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风廓线雷达和L波段雷达探空观测的水平风场的一致性评估 被引量:7
1
作者 王丽吉 陈晔峰 +2 位作者 吴书成 高祝宇 杨程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3-600,共8页
利用浙江省2015—2018年萧山站风廓线雷达和杭州国家基准气候站L波段雷达探空资料,对这2种观测设备的水平风场一致性进行了评估。与以往评估方法不同的是,本文将气球向风廓线雷达方向漂移的廓线作为对照样本,以减少2种设备不同源同址以... 利用浙江省2015—2018年萧山站风廓线雷达和杭州国家基准气候站L波段雷达探空资料,对这2种观测设备的水平风场一致性进行了评估。与以往评估方法不同的是,本文将气球向风廓线雷达方向漂移的廓线作为对照样本,以减少2种设备不同源同址以及探空气球非水平定向漂移对评估结果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在无降水条件下,高度在1~5.5 km时,风廓线雷达的水平风场与L波段雷达探空的水平风场一致性较好,且随高度变化差异不显著,2种观测,u分量的相关系数为0.95,平均绝对偏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47和2.29 m•s^-1,v分量的相关系数为0.87,平均绝对偏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52和2.12 m•s^-1;高度在1 km以下时,2种观测的u分量和v分量的相关系数均约为0.5,u分量和v分量的均方根误差均在2~8 m•s^-1,考虑近地层风的不稳定性,加之观测地相距较远,此评估结果可信度较低。此外,降水条件下的统计结果与无降水条件下的统计结果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雷达 l波段雷达探空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波段探空雷达常见故障排查及日常维护保障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孙舒逸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8期140-142,共3页
L波段探空雷达是气象观测的重要工具,用于监测高空大气层的状况。概述了L波段探空雷达技术,包括工作原理、功能及其数据的重要性,分析了L波段探空雷达常见故障类型及排查方法,并提出了一系列日常维护保障措施,包括预防性维护策略、定期... L波段探空雷达是气象观测的重要工具,用于监测高空大气层的状况。概述了L波段探空雷达技术,包括工作原理、功能及其数据的重要性,分析了L波段探空雷达常见故障类型及排查方法,并提出了一系列日常维护保障措施,包括预防性维护策略、定期检测与校准方法、环境因素对雷达性能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设备寿命管理和更新换代计划等,旨在推动气象观测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波段雷达 故障排查 日常维护 保障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波段探空雷达秒数据在污染天气边界层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3
作者 刘超 花丛 +2 位作者 张恒德 吕梦瑶 张碧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1-597,共7页
文章基于L波段探空雷达秒数据,采用总理查森数法、逆温法和位温梯度法3种方法,计算北京2014年11-12月的边界层高度,并与罗氏法进行对比。结合各类要素垂直廓线和同时段PM_(2.5)浓度数据,对201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12月15-20日两次典... 文章基于L波段探空雷达秒数据,采用总理查森数法、逆温法和位温梯度法3种方法,计算北京2014年11-12月的边界层高度,并与罗氏法进行对比。结合各类要素垂直廓线和同时段PM_(2.5)浓度数据,对201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12月15-20日两次典型大气污染过程中上述4种方法边界层高度计算结果的异同点进行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总理查森数法、逆温法和位温梯度法计算得出的北京地区平均边界层高度分别为653、1152和1296 m,且与PM_(2.5)浓度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关系。通过概率分布统计分析发现,北京冬季大气边界层高度在0~500 m的概率分布最大,但在其他高度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差异。结合两次典型大气污染过程发现,不同方法存在一定适用性和局限性,需结合气象要素的垂直分布和污染物浓度等情况加以主观判断,从而得到大气真实的边界层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波段雷达秒数据 污染天气 边界层高度 PM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风廓线雷达与L波段探空雷达测风对比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周长青 陈龙 +2 位作者 周慧 谢彦君 姚蓉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S01期122-125,共4页
对2019年1—5月长沙站风廓线雷达和L波段探空雷达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主要对比两者相同高度U、V风场的偏差及时间序列分布特征等,发现两者U、V风速基本一致,其中U风速一致性更好;同时发现,风廓线雷达与L波段探空dU、dV的正向偏差较多,... 对2019年1—5月长沙站风廓线雷达和L波段探空雷达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主要对比两者相同高度U、V风场的偏差及时间序列分布特征等,发现两者U、V风速基本一致,其中U风速一致性更好;同时发现,风廓线雷达与L波段探空dU、dV的正向偏差较多,且dU、dV同时为正向偏差的数量最多,从时间序列看,1—5月dU、dV偏差存在逐渐增大的趋势,5月偏差最大;另外,从水平风速垂直廓线上看,两者在6000 m以下探测风速趋势基本一致,说明两种探测资料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在探测范围之内风廓线雷达资料可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雷达 l波段雷达 风速垂直廓线 长沙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波段探空雷达的维修维护技巧
5
作者 张玉祥 《南方农业》 2015年第27期236-236,238,共2页
结合L波段探空雷达工作原理,对L波段探空雷达常见的几个方面故障维修进行简述,并提出日常维护措施,对确保L波段雷达正常工作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l波段雷达 维修维护 发射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探空秒数据估算北京地区日最大混合层高度
6
作者 王越昊 李成才 +2 位作者 初奕琦 檀望舒 任静静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3-230,共8页
研究利用北京地区L波段探空秒数据和地面日最大位温,采用气块法反演北京地区日最大混合层高度(MMH)的可行性。将08时探空秒数据以及常规探空数据反演结果分别与对应的微脉冲激光雷达反演结果相比较,发现前者与激光雷达反演结果的一致性... 研究利用北京地区L波段探空秒数据和地面日最大位温,采用气块法反演北京地区日最大混合层高度(MMH)的可行性。将08时探空秒数据以及常规探空数据反演结果分别与对应的微脉冲激光雷达反演结果相比较,发现前者与激光雷达反演结果的一致性好于后者,常规探空数据垂直空间分辨率低可能是导致其反演结果误差较大的原因。分别用春夏秋冬的探空秒数据反演结果与激光雷达反演结果相比较,发现春夏秋反演结果的一致性较好,而冬季较差。利用08时探空秒数据结合地面日最大位温,采用气块法反演北京地区2010-2017年的MMH,发现MMH每年均表现出春夏秋冬逐次递减的分布特征。通过对长期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北京地区日地面最高气温与850 hPa温度差定义的热力稳定度与MMH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最大混合层高度(MMH) l波段雷达秒数据 微脉冲激光雷达 北京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翼无人机盐城试验观测资料分析及其在一次浓雾天气观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宏斌 吴泓 +3 位作者 李永 徐家平 祖繁 张志薇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9-97,共9页
2018年3月28-30日、6月20-26日和9月5-13日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站开展了旋翼无人机大气边界层垂直结构观测试验,并与L波段雷达探空资料进行对比,验证无人机观测资料精度。结果表明无人机观测的温度、相对湿度、风向、风速廓线与探空观测... 2018年3月28-30日、6月20-26日和9月5-13日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站开展了旋翼无人机大气边界层垂直结构观测试验,并与L波段雷达探空资料进行对比,验证无人机观测资料精度。结果表明无人机观测的温度、相对湿度、风向、风速廓线与探空观测资料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二者温度、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均为0.98,温度绝对偏差为0.57℃,相对湿度绝对偏差为4.25%,风向相关系数为0.98,绝对偏差为11.5°,二者风速的相关系数为0.91,绝对偏差为1.88 m·s^-1,且无人机探测的风速为对应高度上的瞬时风速,可以更好地反映出边界层内风速细节变化特征。试验期间,无人机观测到一次夏季浓雾过程边界层结构细致变化特征,其观测的雾的边界层结构特征和宏观特征与探空观测基本一致。验证结果表明无人机在边界层气象观测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边界层观测 l波段雷达探空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凰”台风的数值检验及新资料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周后福 张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0期13311-13314,13412,共5页
基于淮河流域中尺度观测与应用试验基地的2种主要业务运行模式GRAPES、AREMS,对发生在2008年7月30~8月2日的"凤凰"台风外围云系造成的暴雨、大暴雨强降水进行了模式预报效果检验,同时针对L波段探空雷达,分析了探空垂直分布结构。结... 基于淮河流域中尺度观测与应用试验基地的2种主要业务运行模式GRAPES、AREMS,对发生在2008年7月30~8月2日的"凤凰"台风外围云系造成的暴雨、大暴雨强降水进行了模式预报效果检验,同时针对L波段探空雷达,分析了探空垂直分布结构。结果表明:从逐日24 h降水预报情况来看,AREMS模式预报效果要明显好于GRAPES模式,不仅表现在AREMS模式预报降水接近实况降水,而且表现在AREMS模式能够预报出大雨、暴雨等较强降水级别,说明AREMS模式在降水预报方面具有优越性。从每隔12 h的AREMS模式预报效果可知,以7月30日8:00作为预报起点的降水预报,其效果好于以8月2日8:00作为预报起点的降水预报,说明AREMS模式的预报效果具有相对的波动性。分析南京站逐日8:002、0:00的L波段探空雷达数据发现,暴雨、特大暴雨过程的探空数据绝大多数呈现为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降低的现象,使得大气呈现不稳定状况;但是个别时次出现逆温层,由于逆温层浅薄,不至于影响到大气的不稳定总体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凰”台风 AREMS模式 效果检验 l波段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