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波段探空雷达常见故障排查及日常维护保障对策 被引量:1
1
作者 孙舒逸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8期140-142,共3页
L波段探空雷达是气象观测的重要工具,用于监测高空大气层的状况。概述了L波段探空雷达技术,包括工作原理、功能及其数据的重要性,分析了L波段探空雷达常见故障类型及排查方法,并提出了一系列日常维护保障措施,包括预防性维护策略、定期... L波段探空雷达是气象观测的重要工具,用于监测高空大气层的状况。概述了L波段探空雷达技术,包括工作原理、功能及其数据的重要性,分析了L波段探空雷达常见故障类型及排查方法,并提出了一系列日常维护保障措施,包括预防性维护策略、定期检测与校准方法、环境因素对雷达性能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设备寿命管理和更新换代计划等,旨在推动气象观测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波段雷达 故障排查 日常维护 保障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毫米波雷达与无线电探空对云垂直结构探测的一致性分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王喆 王振会 曹晓钟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5-826,共12页
在众多种针对云垂直结构的探测中,毫米波雷达可获取云底、云顶、云厚等完整的云垂直结构信息,并可以连续监测云的垂直剖面变化,是有力的探测手段之一。而无线电探空因其直接的测量优势,能直观、确切地描述大气湿度垂直结构,可将其进一... 在众多种针对云垂直结构的探测中,毫米波雷达可获取云底、云顶、云厚等完整的云垂直结构信息,并可以连续监测云的垂直剖面变化,是有力的探测手段之一。而无线电探空因其直接的测量优势,能直观、确切地描述大气湿度垂直结构,可将其进一步处理生成云垂直结构信息,并作为一种数据源用于与毫米波雷达云垂直结构探测结果进行比对,以评估毫米波雷达针对云宏观垂直结构的探测性能,为毫米波雷达更好地应用于云探测提供参考。通过获取位于北京南郊观象台的毫米波雷达2014年10月28日至2015年2月17日长达113天连续观测的反射率因子以及探空温、压、湿数据,设计或选取合适的方法对二者进行云边界的计算,并进行云高(包括云底高和云顶高)以及云层数的一致性比对分析。结果认为,除对于高层云的云顶高度毫米波雷达由于探测限制不能探测到10 km以上的云顶,某些时刻与探空产生较大差异外,在云底高度以及中低云的云顶高度上可以与探空观测取得很好的匹配效果,对于云的垂直分层上二者也有较强的一致性。该毫米波雷达具有较为准确并连续刻画10 km以下云垂直结构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测云雷达 l波段无线电气球探空 云垂直结构 一致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波段探空系统高空风平滑计算方法探讨 被引量:27
3
作者 王缅 李伟 +6 位作者 陈永清 赵培涛 郭启云 张宇 胡姮 郭月红 刘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5-91,共7页
在分析现行业务L波段探空系统测风原理的基础上,提出改进高空测风数据的平滑计算方法。首先比较了业务分钟风与滑动平均风两种高空测风数据的平滑计算方法,并与GPS RS92测风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批统计处理,特别是对业务L波段雷达在1-21... 在分析现行业务L波段探空系统测风原理的基础上,提出改进高空测风数据的平滑计算方法。首先比较了业务分钟风与滑动平均风两种高空测风数据的平滑计算方法,并与GPS RS92测风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批统计处理,特别是对业务L波段雷达在1-21、22-42和43分钟及以后采取不同的时间间隔计算风的规定给出了分时段以及低仰角、远距离和小风速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滑动平均法在选取合适的滑动平均窗口的条件下,其计算的高空风与GPS RS92测风结果一致性更好且动态误差小。建议未来改进业务L波段探空系统的高空风平滑计算方法时,采用窗口为1分钟的滑动平均方式或者前20分钟采用30秒,以后采用1分钟的分段滑动平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波段 系统 平滑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波段探空判别云区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8
4
作者 蔡淼 欧建军 +2 位作者 周毓荃 杨棋 蔡兆鑫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3-222,共10页
利用2008年1月到2009年12月的L波段探空资料,和与之时空匹配的Cloudsat云观测资料,首先分析了云内和云外相对湿度的累积频率分布,发现以75%作为相对湿度阈值判断云准确率可达81%。随后利用BS(Bias Score)和TS(Threat Score)评分方法,对... 利用2008年1月到2009年12月的L波段探空资料,和与之时空匹配的Cloudsat云观测资料,首先分析了云内和云外相对湿度的累积频率分布,发现以75%作为相对湿度阈值判断云准确率可达81%。随后利用BS(Bias Score)和TS(Threat Score)评分方法,对不同相对湿度阈值进行评分分析,发现以81%作为相对湿度阈值TS评分可达0.66,为最高。接着利用BS和TS评分方法分不同高度对相对湿度阈值进行评分分析,发现随高度的增加该高度上具有最好TS评分的相对湿度阈值在减小。利用这些阈值对云判断时,总的TS评分高于0.6,且其准确率达到84%以上,比利用单一相对湿度阈值判断云准确率要高。最后对这些阈值进行优化,得到一套适合于我国L波段探空秒数据的云垂直结构的判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波段 云区 BS评分 T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波段与59-701探空系统观测资料差异评估 被引量:10
5
作者 苑跃 陈中钰 +4 位作者 赵晓莉 王凌 主召华 吴昭 白端琴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8-246,共9页
利用四川在59-701探空系统向L波段雷达GTS1型电子探空仪系统转变时,就4个高空台站开展了两套系统对比观测的资料进行了差异评估。结果表明:太原厂59型探空仪所测的温度、位势高度比上海厂59型探空仪所测偏高。100 hPa高度以下温度、位... 利用四川在59-701探空系统向L波段雷达GTS1型电子探空仪系统转变时,就4个高空台站开展了两套系统对比观测的资料进行了差异评估。结果表明:太原厂59型探空仪所测的温度、位势高度比上海厂59型探空仪所测偏高。100 hPa高度以下温度、位势高度观测数据没有明显的跳变,但以上高度换型带来的变化较明显;两套系统所测湿度差异较大,近地面差值最小,差值随高度升高而增大;L波段系统所测湿度基本是低于59-701系统所测湿度。两套系统所测平均风向、平均风速差异较小。直接差异各要素差异的峰值均较大。各要素差值的离散情况随高度的变化各异,总体离散程度最大的是位势高度,其次依次是风向、湿度、露点、风速、温度。两套系统所测要素的差值变化趋势虽然普遍没有太大差异,但湿度、风向和风速的差值变化还是表现出与地理位置、季节和施放时间有关。两套系统在观测所使用设备、原理、精度、订正、观测方法、对比时的放球时间等的不同,都会引起测量值出现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波段系统 59—701系统 观测资料 差异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9型与L波段探空仪温度和位势高度记录对比 被引量:37
6
作者 马颖 姚雯 黄炳勋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4-220,共7页
利用全国探空系统换型时获取的70个高空台站的对比观测数据,计算了59型探空仪和L波段探空仪温度和位势高度的差异,分析了探空仪换型对于探空数据一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全国平均而言,在100 hPa特别是在400 hPa以下高度,两套系统提供... 利用全国探空系统换型时获取的70个高空台站的对比观测数据,计算了59型探空仪和L波段探空仪温度和位势高度的差异,分析了探空仪换型对于探空数据一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全国平均而言,在100 hPa特别是在400 hPa以下高度,两套系统提供的温度和位势高度观测值没有明显的系统差异;但在70 hPa以上高空,59型探空仪测定的规定等压面温度比L波段探空仪低0.1~0.7℃,导致位势高度在20 hPa高度时偏低达30 m左右,换型前后变化明显。系统差异的产生与59型探空仪的生产厂家、施放地区和季节关系较大,进一步分析表明:太原厂生产的探空仪测得的温度在对流层偏高,在平流层偏低,位势高度在对流层偏高,在平流层逐步转为偏低;上海厂生产的探空仪测得的温度全程偏低,引起位势高度也全程偏低,因此两个厂家的59型探空仪相对于L波段的温度和位势高度系统差也有明显不同。用户在使用局部地区高空站59型探空仪的观测数据时需了解该59型探空仪的生产厂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9型 l波段 数据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波段探空高分辨率廓线中近地层信息分析及相关模型 被引量:17
7
作者 杨湘婧 徐祥德 +2 位作者 陈宏尧 马舒庆 陈渭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04-1510,共7页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的更新换代,提高了大气探测精度,L波段"秒级"数据为垂直高分辨率廓线探测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气象要素再分析的基础平台。为了探讨L波段探空垂直高分辨数据应用的可行性,考虑到用于对比分析的其他观测系统...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的更新换代,提高了大气探测精度,L波段"秒级"数据为垂直高分辨率廓线探测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气象要素再分析的基础平台。为了探讨L波段探空垂直高分辨数据应用的可行性,考虑到用于对比分析的其他观测系统获取"秒级""高时间密度"同步观测数据的设备条件,本文重点选用了JICA(中日气象灾害合作研究中心项目)PBL(行星边界层)通量铁塔梯度观测系统来进行对比分析,并构造L波段探空再分析与通量铁塔近地层气象信息相关模型。研究结果表明,L波段探空垂直高分辨率廓线近地层数据能够较好地描述大气边界层内近地层温、湿、压;所建立的温、湿、压模型具有推算PBL铁塔近地层的温、湿、压的可行性。研究结论可为L波段高分辨率垂直廓线再分析平台及其对大气结构描述可行性提供具有应用价值的技术基础。基于L波段高分辨率垂直廓线再分析信息平台的构造,将有助于开发全国L波段探空在数值模式应用方面的潜力,推进探空垂直高分辨信息在数值模式同化系统中新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波段垂直高分辨率廓线 PBl铁塔 近地层 误差分析 相关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波段探空仪湿度资料偏差订正及同化试验 被引量:12
8
作者 郝民 龚建东 +1 位作者 田伟红 万晓敏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59-570,共12页
L波段探空仪观测资料是基础资料之一,无论在天气预报还是在数值天气预报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其资料质量直接影响数值模式同化分析及降水预报准确性。通过对我国3种常用的L波段探空仪观测湿度的偏差特性比较,研发适合该仪器的偏差订正方案... L波段探空仪观测资料是基础资料之一,无论在天气预报还是在数值天气预报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其资料质量直接影响数值模式同化分析及降水预报准确性。通过对我国3种常用的L波段探空仪观测湿度的偏差特性比较,研发适合该仪器的偏差订正方案,并在GRAPES同化系统中加以试验应用。结果表明:L波段探空仪湿度观测资料与ECMWF再分析湿度场比较有偏干现象。多种偏差订正方案订正结果显示:湿度偏差值比订正前减小,特别是在500 hPa以上层次减小明显。在GRAPES分析同化系统中使用Vomel偏差订正方案,分析偏差减小5%;预报模式个例和连续试验中湿度观测订正后预报降水更接近实况,预报降水检验评分显著提高,故该订正方案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积极的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波段观测 湿度偏干 偏差订正 同化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L波段探空秒数据资料在人工增雨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田广元 张鹏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2328-12329,12397,共3页
[目的]浅谈L波段探空秒数据资料在人工增雨中的应用。[方法]大概介绍L波段探空秒数据资料的特点、获取方式及其显示方法,并对其在人工增雨作业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初步的分析,以提高其在人工增雨作业中的应用率。[结果]L波段探空秒数据资... [目的]浅谈L波段探空秒数据资料在人工增雨中的应用。[方法]大概介绍L波段探空秒数据资料的特点、获取方式及其显示方法,并对其在人工增雨作业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初步的分析,以提高其在人工增雨作业中的应用率。[结果]L波段探空秒数据资料较以往探空资料在时间、空间分辨率和空间定位准确性方面有了大幅提高,精确度达到了秒级,可以为人工增雨数值模式初始场的同化提供更高精度的数据基础,改善数值模式,而且其探测产品还可以在人工增雨作业工具的选择、作业高度、作业范围的确定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指导人工增雨作业,提高作业效率。[结论]该研究为人工增雨作业指挥提供分析参考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波段 资料 秒数据 人工增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波段探空观测偏差分析及订正算法研究
10
作者 胡姮 曹云昌 梁宏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1-521,共11页
为了探讨探空观测的水汽可降水量资料的可靠性,本文以GNSS/MET遥感的大气可降水量为参照标准,对广东汕头站2013年以及西藏那曲站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的两种可降水量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偏差订正。经过研究分析表明:两个站探空可降... 为了探讨探空观测的水汽可降水量资料的可靠性,本文以GNSS/MET遥感的大气可降水量为参照标准,对广东汕头站2013年以及西藏那曲站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的两种可降水量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偏差订正。经过研究分析表明:两个站探空可降水量相比地基GNSS可降水量偏干,偏差分别为7. 4%和9. 8%。探空可降水量的偏差显示具有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的特征,其中夏季偏差较明显,00时比12时明显。太阳辐射加热引起的地面气温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是造成偏差的重要原因。本文根据太阳辐射偏差订正经验公式,对两个站的探空可降水量进行偏差订正,订正后偏差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波段 大气可降水量 地基卫星导航(GNSS) 偏差订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空探空相对湿度观测数据的新问题——基于中国L波段探空系统湿度观测异常偏干现象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2
11
作者 唐南军 刘艳 +1 位作者 李刚 李峰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43-653,共11页
中国探空系统的湿度传感器从59型探空仪的肠膜湿元件改为L波段电子探空仪的碳湿敏碳质电阻后,敏感度极大提高,滞后误差明显减小,但出现新的问题,即在中低空经常出现极度偏干的现象,而且偏干层的厚度很大.利用2008年12月-2009年11月中国9... 中国探空系统的湿度传感器从59型探空仪的肠膜湿元件改为L波段电子探空仪的碳湿敏碳质电阻后,敏感度极大提高,滞后误差明显减小,但出现新的问题,即在中低空经常出现极度偏干的现象,而且偏干层的厚度很大.利用2008年12月-2009年11月中国91个L波段探空站的相对湿度观测数据,初步分析了L波段探空系统相对湿度观测异常偏干的问题,得到结论:L波段探空系统相对湿度观测在对流层中下层出现异常偏干的现象,不是个别现象,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占整个观测的10%~20%,其中在中国西南和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的概率更高,可达20%~40%;并且主要出现在对流层中低层650~ 500hPa的高度上,起始高度可以到900hPa以下;该现象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与中国东部地区雨带的移动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冬季主要出现在贵州、广西和广东等地区,春夏秋季节逐渐随着雨带北移,然后南撤.L波段探空系统相对湿度观测的异常偏干已经超过了大气中可能出现的自然异常,主要是湿度传感器的不良性能造成的问题,并与探空球上升过程中湿度传感器穿过的云型特点有关.这些异常偏干的相对湿度数据不是真实反应大气状态的错误数据,在使用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克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波段系统 相对湿度观测 异常偏干 湿度传感器失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风廓线雷达和L波段雷达探空观测的水平风场的一致性评估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丽吉 陈晔峰 +2 位作者 吴书成 高祝宇 杨程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3-600,共8页
利用浙江省2015—2018年萧山站风廓线雷达和杭州国家基准气候站L波段雷达探空资料,对这2种观测设备的水平风场一致性进行了评估。与以往评估方法不同的是,本文将气球向风廓线雷达方向漂移的廓线作为对照样本,以减少2种设备不同源同址以... 利用浙江省2015—2018年萧山站风廓线雷达和杭州国家基准气候站L波段雷达探空资料,对这2种观测设备的水平风场一致性进行了评估。与以往评估方法不同的是,本文将气球向风廓线雷达方向漂移的廓线作为对照样本,以减少2种设备不同源同址以及探空气球非水平定向漂移对评估结果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在无降水条件下,高度在1~5.5 km时,风廓线雷达的水平风场与L波段雷达探空的水平风场一致性较好,且随高度变化差异不显著,2种观测,u分量的相关系数为0.95,平均绝对偏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47和2.29 m•s^-1,v分量的相关系数为0.87,平均绝对偏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52和2.12 m•s^-1;高度在1 km以下时,2种观测的u分量和v分量的相关系数均约为0.5,u分量和v分量的均方根误差均在2~8 m•s^-1,考虑近地层风的不稳定性,加之观测地相距较远,此评估结果可信度较低。此外,降水条件下的统计结果与无降水条件下的统计结果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雷达 l波段雷达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数值同化应用的L波段秒级探空资料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丹 王金成 田伟红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15-1629,共15页
世界气象组织于2003年提出探空报文格式改革,推动探空资料从传统报文转向二进制秒级存储,这一举措促使秒级探空资料在数值预报模式中的应用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资料的质量控制是同化应用前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L波段秒级探空观测误差... 世界气象组织于2003年提出探空报文格式改革,推动探空资料从传统报文转向二进制秒级存储,这一举措促使秒级探空资料在数值预报模式中的应用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资料的质量控制是同化应用前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L波段秒级探空观测误差特点与传统常规探空显著不同,因此,本文发展了面向同化应用的L波段秒级探空资料的两步质量控制方法。第一步质控在集成常规探空质量控制方法的基础上,针对秒级探空的资料特性增加对应检查步骤,旨在尽可能剔除人为观测误差;第二步质控在同化系统中引入动态黑名单检查模块,同时借助同化系统自带的背景场检查来剔除观测和背景间偏离较大的资料,目的在于控制观测的代表性偏差。本文通过对比和分析质量控制前后观测样本的统计特征,并结合数值模式的实际同化分析结果,综合论证了两步质量控制方案的合理性:两步质控后资料异常大幅减少,观测背景差更接近高斯分布,资料的同化适用性更强,同化应用效果更优。本文的研究工作为今后L波段秒级探空资料在GRAPES(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模式中的实现业务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波段秒级 质量控制 GRAPES模式 同化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波段探空雷达秒数据在污染天气边界层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14
作者 刘超 花丛 +2 位作者 张恒德 吕梦瑶 张碧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1-597,共7页
文章基于L波段探空雷达秒数据,采用总理查森数法、逆温法和位温梯度法3种方法,计算北京2014年11-12月的边界层高度,并与罗氏法进行对比。结合各类要素垂直廓线和同时段PM_(2.5)浓度数据,对201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12月15-20日两次典... 文章基于L波段探空雷达秒数据,采用总理查森数法、逆温法和位温梯度法3种方法,计算北京2014年11-12月的边界层高度,并与罗氏法进行对比。结合各类要素垂直廓线和同时段PM_(2.5)浓度数据,对201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12月15-20日两次典型大气污染过程中上述4种方法边界层高度计算结果的异同点进行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总理查森数法、逆温法和位温梯度法计算得出的北京地区平均边界层高度分别为653、1152和1296 m,且与PM_(2.5)浓度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关系。通过概率分布统计分析发现,北京冬季大气边界层高度在0~500 m的概率分布最大,但在其他高度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差异。结合两次典型大气污染过程发现,不同方法存在一定适用性和局限性,需结合气象要素的垂直分布和污染物浓度等情况加以主观判断,从而得到大气真实的边界层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波段雷达秒数据 污染天气 边界层高度 PM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风廓线雷达与L波段探空雷达测风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长青 陈龙 +2 位作者 周慧 谢彦君 姚蓉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S01期122-125,共4页
对2019年1—5月长沙站风廓线雷达和L波段探空雷达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主要对比两者相同高度U、V风场的偏差及时间序列分布特征等,发现两者U、V风速基本一致,其中U风速一致性更好;同时发现,风廓线雷达与L波段探空dU、dV的正向偏差较多,... 对2019年1—5月长沙站风廓线雷达和L波段探空雷达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主要对比两者相同高度U、V风场的偏差及时间序列分布特征等,发现两者U、V风速基本一致,其中U风速一致性更好;同时发现,风廓线雷达与L波段探空dU、dV的正向偏差较多,且dU、dV同时为正向偏差的数量最多,从时间序列看,1—5月dU、dV偏差存在逐渐增大的趋势,5月偏差最大;另外,从水平风速垂直廓线上看,两者在6000 m以下探测风速趋势基本一致,说明两种探测资料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在探测范围之内风廓线雷达资料可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雷达 l波段雷达 风速垂直廓线 长沙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波段探空雷达的常见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文翔 刘洁 张红军 《南方农机》 2018年第21期206-206,共1页
本文根据乐亭县气象局L波段探空雷达运用实际,主要对L波段气象探测雷达使用中常见故障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解决办法,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l波段 雷达 常见故障 解决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波段探空系统常见问题及应急处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碧波 李俊有 +1 位作者 白星 孙海燕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2年第5期107-107,118,共2页
对L波段探空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有放球前不能确定探空仪序列号、"基测"不合格、施放过程中信号飞点过多、探空仪变性、突失、放球过程中旁瓣、丢球,判断L波段探空系统应急情况,并提出妥善的处理方法和... 对L波段探空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有放球前不能确定探空仪序列号、"基测"不合格、施放过程中信号飞点过多、探空仪变性、突失、放球过程中旁瓣、丢球,判断L波段探空系统应急情况,并提出妥善的处理方法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波段系统 问题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波段探空雷达的维修维护技巧
18
作者 张玉祥 《南方农业》 2015年第27期236-236,238,共2页
结合L波段探空雷达工作原理,对L波段探空雷达常见的几个方面故障维修进行简述,并提出日常维护措施,对确保L波段雷达正常工作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l波段雷达 维修维护 发射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波段探测资料应用分析
19
作者 黄梅艳 陆婷 邓汝伊 《南方农机》 2021年第23期54-56,共3页
L波段雷达探测系统投入使用后,探测精度大大提高,系统软件中增加了埃码图、风随高度变化图、高空风变温剖面图、高空风极坐标分析图、空间定位等功能内容。课题组利用这些资料和数据对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强对流天气过... L波段雷达探测系统投入使用后,探测精度大大提高,系统软件中增加了埃码图、风随高度变化图、高空风变温剖面图、高空风极坐标分析图、空间定位等功能内容。课题组利用这些资料和数据对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强对流天气过程中的大气物理量变化特征,并分析夏季强对流天气时高空资料呈现的现象。结果表明,利用好L波段探测资料,并结合其他预报工具和预报方法,对提高预报准确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波段雷达 资料 天气分析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波段雷达在探测过程中出现问题处理方法
20
作者 王淑娟 《农业与技术》 2013年第3期148-148,共1页
L波段为确保雷达能准确、可靠、安全连续正常运行,并根据长期积累工作经验,对L波段雷达探测系统运行中出现问题找出相应解决方法,使系统运行正常,从而提高大气探测数据的精确性,提升天气预报准确度。针对雷达操作中易出现的天线抖动、... L波段为确保雷达能准确、可靠、安全连续正常运行,并根据长期积累工作经验,对L波段雷达探测系统运行中出现问题找出相应解决方法,使系统运行正常,从而提高大气探测数据的精确性,提升天气预报准确度。针对雷达操作中易出现的天线抖动、不能实现自动跟踪、易丢球等特殊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波段 雷达 系统 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