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rupple样因子6调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介导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鼠肺组织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喻志芳 韩彬 柴文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2435-2439,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Krupple样因子6(KLF6)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肺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KLF6调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介导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鼠肺组织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于2014年10—12月,3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感染组,每... 目的通过研究Krupple样因子6(KLF6)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肺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KLF6调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介导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鼠肺组织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于2014年10—12月,3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感染组,每组15只,低感染组注射铜绿假单胞菌1.0×10~7CFU制作动物模型,感染后3、9、24 h,分别随机取各组5只小鼠留取标本。另10只小鼠随机分为中感染组和高感染组,每组5只,分别注射铜绿假单胞菌5.0×10~7、1.0×10~8CFU,均在感染后9 h留取标本。在各时间点处死动物后无菌分离肺组织,左肺结扎后测定湿干重之比。采用TUNEL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水平,化学比色法测定iNOS活性,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肺组织KLF6水平。结果光镜下可见低感染组小鼠肺组织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隔增厚,肺泡壁结构破坏,局部有肺泡膨胀不全或肺泡塌陷,并扩散到肺间质内,24 h时炎症改变最为严重。3 h时,对照组和低感染组肺组织湿干重之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24 h时,低感染组肺组织湿干重之比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感染组不同时间肺组织凋亡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铜绿假单胞菌感染9 h后肺组织凋亡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9、24 h时,低感染组肺组织NO水平、iNOS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铜绿假单胞菌感染9 h后肺组织NO水平、iNOS活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感染组不同时间肺组织KLF6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铜绿假单胞菌感染9 h后肺组织KLF6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能诱导KLF6的表达,并有可能通过iNOS调控介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krupple样因子6 一氧化氮合酶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淀粉样蛋白A、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微小RNA在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患儿中的表达及预后评估价值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林娜 张靖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3-298,共6页
背景 急性肾损伤(AKI)是脓毒症常见并发症,机体免疫-炎症指标是预测脓毒症并发AKI患儿预后的常用指标,目前从微小RNA(miR)方面评估的研究较少,有待临床探究。目的 探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mi... 背景 急性肾损伤(AKI)是脓毒症常见并发症,机体免疫-炎症指标是预测脓毒症并发AKI患儿预后的常用指标,目前从微小RNA(miR)方面评估的研究较少,有待临床探究。目的 探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miR在脓毒症并发AKI患儿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脓毒症并发AKI患儿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80例单纯脓毒症患儿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SAA、IL-6、TNF-α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21-3p、miR-182-5p、miR-128-3p相对表达量。比较两组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血清SAA、IL-6、TNF-α及miR水平与SOFA、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究血清SAA、IL-6、TNF-α及miR水平对脓毒症并发AKI患儿死亡的预测价值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观察组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血清SAA、IL-6、TNF-α、miR-21-3p、miR-182-5p、miR-128-3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28 d后观察组74例患儿生存,26例患儿死亡。生存患儿血清SAA、IL-6、TNF-α、miR-21-3p、miR-182-5p、miR-128-3p均低于死亡患儿(P<0.05)。血清SAA、IL-6、TNF-α、miR-21-3p、miR-182-5p、miR-128-3p与SOFA、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联合预测的AUC为0.926(95%CI=0.856~0.969,P<0.05)。结论 脓毒症并发AKI患儿血清SAA、IL-6、TNF-α、miR-21-3p、miR-182-5p、miR-128-3p异常高表达,临床检测各项指标水平对患儿预后评估有较高价值及预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血清淀粉蛋白A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胰岛素样因子6水平与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发生风险及不良预后的相关性
3
作者 董旺 王颖 +3 位作者 张铭乐 高智春 尹纯 晋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2-471,共10页
目的分析血浆胰岛素样因子6(insulin-like factor 6,INSL6)水平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s,AAS)发生风险及不良预后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4月至2023年6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94例AAS... 目的分析血浆胰岛素样因子6(insulin-like factor 6,INSL6)水平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s,AAS)发生风险及不良预后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4月至2023年6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94例AAS患者,以及按性别、年龄及体质指数匹配的2021年12月至2024年1月从健康体检中心招募的194例非主动脉疾病对照受试者,收集人口统计学特征以及部分检验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INSL6水平;通过比较2组间的临床基线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血浆INSL6与其他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血浆INSL6水平对AAS发生的诊断效能、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血浆INSL6与AAS发病之间的关联;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急性期血浆INSL6水平与AAS不良预后的关联。结果纳入的AAS患者急性期血浆INS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受试者[704.40(481.32~1152.62)vs141.24(107.60~163.72)pg/mL,P<0.001],但血浆INSL6水平在AAS各疾病亚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壁间血肿、穿透性主动脉溃疡)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AAS组患者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其血浆INSL6水平与血小板数量(r=0.325,P<0.001)、血红蛋白浓度(r=0.186,P=0.009)呈正相关,与IL-6(r=-0.182,P=0.011)、INF-γ(r=-0.283,P<0.001)、D-二聚体(r=-0.195,P=0.006)的水平呈负相关。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INSL6水平与AAS发生独立相关(OR=28.634,95%CI:7.267~112.820,P<0.001);ROC曲线进一步证实,血浆INSL6水平预测AAS的最佳截断值为259.425 pg/mL,在此阈值下其预测的灵敏度为95.9%,特异度为98.5%。Kaplan-Meier曲线显示,低血浆INSL6水平的AAS患者其累计生存率(P=0.020)和无事件生存率(P=0.004)均显著低于高血浆INSL6水平的AAS患者。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校正性别、年龄、收缩压、ST分型和手术治疗后,急性期血浆INSL6水平与AAS患者在随访期间的全因死亡(HR:0.999,95%CI:0.999~1.000,P=0.023)、AAS相关死亡(HR:0.999,95%CI:0.998~1.000,P=0.012)和复合终点事件(HR:0.999,95%CI:0.999~1.000,P=0.026)的发生风险均独立相关。结论血浆INSL6水平与AAS的发生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诊断AAS并判断其预后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血浆胰岛素因子6 炎症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特征基因TNFAIP6的鉴定及验证
4
作者 雷蕾 吕玉欣 +1 位作者 张晶 陈陵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4-242,共9页
目的鉴定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特征基因,并验证其对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下载4个独立的滑膜组织微阵列转录组测序数据集(GSE1919... 目的鉴定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特征基因,并验证其对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下载4个独立的滑膜组织微阵列转录组测序数据集(GSE1919、GSE55235、GSE55457、GSE77298)和1个滑膜细胞单细胞测序数据集(GSE192504),利用差异基因分析、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单细胞测序数据分析等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鉴定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特征基因。利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6(TNF alpha induced protein 6,TNFAIP6)在人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系MH7A体外模拟炎症环境下的表达水平。MH7A转染si-TNFAIP6进行基因沉默,采用CCK-8和Transwell实验检测沉默TNFAIP6对MH7A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联合差异基因分析、WGCNA和单细胞测序数据分析,确定了1个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特征基因(TNFAIP6)。RT-qPCR和Western blot显示,与无菌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处理比较,10 ng/mL浓度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显著上调MH7A细胞TNFAIP6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5)。CCK-8和Transwell实验显示,在MH7A细胞敲低TNFAIP6的表达后,敲低组(si-TNFAIP6)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相较于对照组(FAM-si-NC)有显著的降低(P<0.05)。结论TNFAIP6在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特异性高表达,促进其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可能是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异常活化的主要贡献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成纤维滑膜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营养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营养状态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C反应蛋白及白介素6的影响 被引量:31
5
作者 李伟 王义围 +4 位作者 王淼 王国玉 王璐 赵翠 冯玉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51-755,共5页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老年慢性心衰(CHF)患者营养状态及IGF-1、C反应蛋白及白介素6的影响。方法将老年CHF患者134例,随机单盲取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7例,研究组在常规纠正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纠正...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老年慢性心衰(CHF)患者营养状态及IGF-1、C反应蛋白及白介素6的影响。方法将老年CHF患者134例,随机单盲取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7例,研究组在常规纠正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纠正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愿饮食,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态、炎性指标、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心功能指标、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营养状况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P <0.05),治疗后体质量指数(BMI)、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臀肌围(AMC)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P <0.05);总IGF-1、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P <0.05),研究组治疗后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及6 min步行距离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 <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 <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不良事件发生,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营养状态,提高心功能,降低IGF-1、CRP、IL-6水平,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老年 慢性心衰 营养状态 胰岛素生长因子1 C反应蛋白 白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对兔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白介素-1β、白介素-6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白斌 李燕琴 +2 位作者 李曙明 赵为公 王坤正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90-994,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对兔骨性关节炎(OA)模型关节软骨退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4只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2只。所有兔通过手术建立右膝关节OA动物模型,对照组的所有兔的右膝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0.5ml/kg,实验组... 目的:探讨丹参对兔骨性关节炎(OA)模型关节软骨退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4只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2只。所有兔通过手术建立右膝关节OA动物模型,对照组的所有兔的右膝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0.5ml/kg,实验组所有兔的右膝关节腔内注射丹参注射液0.5ml/kg,手术完毕后当天就注射1次,以后每4天注射1次。在动物OA模型建立后的第10周,将兔处死,收集右侧股骨内侧髁标本,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式电子显微镜观察关节软骨形态学结构改变,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关节软骨组织中IL-1β、IL-6和IGF-Ⅰ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兔的关节软骨破坏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IL-1β、IL-6和IGF-Ⅰ蛋白阳性免疫反应物主要定位于细胞浆,为粗细较为一致的淡红色颗粒。实验组IL-1β蛋白阳性染色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IL-6和IGF-Ⅰ蛋白阳性染色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能调节OA关节软骨组织中IL-1β、IL-6和IGF-Ⅰ蛋白的异常表达,对关节软骨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关节软骨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胰岛素生长因子-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及胰岛素生长样因子-1与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表现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段京明 王瑞明 +2 位作者 李祥双 王璨 孟彩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0-562,569,共4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临床表现的关联性。方法采用酶联吸附免疫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临床表现的关联性。方法采用酶联吸附免疫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RA患者血清IL-6及IGF-1浓度,分析其于RA临床表现的关联性。结果1.骨质疏松组IGF-1水平明显低于无骨质疏松组(P<0.05)。而男性组与女性组、RF阳性组与阴性组、ACCP阳性组与阴性组、无+轻度贫血与中度+重度贫血、白细胞减少与白细胞不减少、血小板升高与无血小板升高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IGF-1与ACCP滴度、RF滴度、病程、ESR、年龄、CRP均无相关性(P>0.05),与疼痛关节数及肿胀关节数呈负相关(P<0.05)。3.男性RA患者IL-6水平明显比女性RA患者水平低(P<0.05),ACCP阴性组明显比阳性组低(P<0.05),骨质疏松组明显比无骨质疏松组低(P<0.05)。而RF阳性组与阴性组、无+轻度贫血与中度+重度贫血、白细胞减少与白细胞不减少、血小板升高与无血小板升高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IL-6水平与ACCP滴度、疼痛关节数及肿胀关节数呈正相关(P<0.05),与IGF-1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RF滴度、病程、ESR、年龄、CRP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IL-6及IGF-1与RA病情活动有关。女性患者Il-6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白细胞介素-6 胰岛素生长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6共抑制因子样蛋白1(BCORL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赵旭 拓航 +2 位作者 思美丽 王磊 梁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77-1681,共5页
目的观察BCL6共抑制因子样蛋白1(BCORL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并通过下调肺癌A549细胞中BCORL1的水平观察对A549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68例NSCLC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BCORL1和E钙... 目的观察BCL6共抑制因子样蛋白1(BCORL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并通过下调肺癌A549细胞中BCORL1的水平观察对A549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68例NSCLC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BCORL1和E钙黏素(E-cadherin)在NSCLC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小干涉RNA(siRNA)下调肺癌A549细胞中BCORL1的水平,TranswellTM小室法检测A549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BCORL1蛋白在NSCLC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而E-cadherin蛋白在NSCLC组织中表达水平则显著低于对应癌旁组织;相关性分析证实BCORL1蛋白与E-cadherin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临床相关分析发现BCORL1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特异性siRNA下调BCORL1水平后,E-cadherin蛋白上调;敲低BCORL1后,明显抑制A549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结论 BCORL1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且与E-cadherin表达呈显著负相关,其高表达与NSCLC恶性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敲低BCORL1,上调E-cadherin表达并抑制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癌 BCL6共抑制因子蛋白1(BCORL1) E-CADHERIN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早期妇女骨密度变化及其与白细胞介素-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骨钙素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8
9
作者 张金山 罗良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4-55,共2页
目的:观察绝经后1~3年妇女骨密度(BMD)、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骨钙素(OC)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量腰椎及左、右髋部BMD(股骨近段+股骨颈),据此将78例绝经后1~3年妇女... 目的:观察绝经后1~3年妇女骨密度(BMD)、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骨钙素(OC)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量腰椎及左、右髋部BMD(股骨近段+股骨颈),据此将78例绝经后1~3年妇女分为BMD正常组和BMD降低组(低骨量+骨质疏松)两组,用放射免疫法(RIA)和免疫放射法(IRMA)分别测定外周血清IL-6、OC和IGF-Ⅰ水平。结果:(1)31例出现BMD降低(39.7%),两组间腰椎及左、右髋部BMD差异显著(P<0.01);(2)BMD降低组血清IGF-Ⅰ低于BMD正常组[分别为(214.5±81.4)ng/mL和(274.6±93.1)ng/mL,P<0.05],OC高于BMD正常组[分别为(6.12±3.83)ng/mL和(4.39±2.74)ng/mL,P<0.05]),IL-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48.6±80.9)pg/mL和(158.8±97.6)pg/mL,P>0.05]。(3)BMD与血清IL-6、IGF-Ⅰ和OC水平无明显相关(r=0.002~0.105,P>0.05),IL-6与IGF-Ⅰ成一定程度的正相关(r=0.257,P=0.026)。结论:IGF-Ⅰ和OC异常变化可能是影响绝经后早期BMD降低的重要因素,与IL-6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 骨密度 白细胞介素-6 胰岛素生长因子-Ⅰ 骨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对RPE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红梅 于靖 +1 位作者 盛敏杰 陈轶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8-210,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6,IGFBP-6)对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ed epithelium,RPE)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用IGF-Ⅱ(50mg·L-1)、PDGF(20mg·L-1)、VEGF(40...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6,IGFBP-6)对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ed epithelium,RPE)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用IGF-Ⅱ(50mg·L-1)、PDGF(20mg·L-1)、VEGF(40mg·L-1)和TGF-β(4mg·L-1)干预ARPE-19细胞6h,以诱导细胞增殖,再加入不同浓度IGFBP-6(1mg·L-1、10mg·L-1、100mg·L-1、500mg·L-1、1000mg·L-1)作用24h、48h后,通过MTS实验观察OD值的变化,研究IGFBP-6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分为IGF-Ⅱ组(50mg·L-1)、IGF-Ⅱ+IGFBP-6组(含IGF-Ⅱ50mg·L-1和IGFBP-6500mg·L-1)、无血清培养液组的实验,细胞划痕24h、48h后,计算各组细胞移行愈合率的变化,从而研究IGFBP-6对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 MTS比色法显示一定浓度的IGFBP-6(100mg·L-1、500mg·L-1、1000mg·L-1)可以抑制IGF-Ⅱ诱导的ARPE-19细胞增殖(P<0.05),各浓度IGFBP-6对PDGF、VEGF、TGF-β诱导的细胞增殖均无明显影响(均为P>0.05);细胞划痕实验显示,IGF-Ⅱ组、IGF-Ⅱ+IGFBP-6组、无血清培养液组的细胞移行愈合率[分别为(24h:43.91%±3.85%、29.76%±2.49%、26.12%±2.33%;48h:66.09%±1.67%、59.88%±3.43%、57.05%±2.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IGFBP-6能够抑制IGF-Ⅱ诱导的RPE细胞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在舒尼替尼治疗肾透明细胞癌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威 祝恒成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2-296,共5页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在舒尼替尼治疗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作用。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法)比较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与人ccRCC细胞株786-O中mRNA及蛋白...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在舒尼替尼治疗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作用。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法)比较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与人ccRCC细胞株786-O中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将舒尼替尼作用于786-O细胞系,观察舒尼替尼对IGFBP-6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小干扰RNA(siRNA)抑制IGFBP-6基因表达,观察该过程对786-O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HK-2细胞系IGFBP-6 mRNA和蛋白表达较786-O细胞系分别下降67.1%和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述两个细胞系比较,50μmol·L^(-1)舒尼替尼作用于786-O细胞系24 h,IGFBP-6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iRNA抑制IGFBP-6基因表达能逆转舒尼替尼对786-O细胞增殖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GFBP-6蛋白与ccRCC发生、发展相关,IGFBP-6蛋白可能是舒尼替尼治疗ccRCC的一个药物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尼替尼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 肾透明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红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基因外显子2的遗传多态性及遗传效应分析
12
作者 杨春 刘振 李春义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27-231,共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草原红牛不同基因型与屠宰肉用性状的关联性。选用草原红牛作为试验群体,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binding proteins 6,IGFBP6)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采用最小二乘法... 本试验旨在研究草原红牛不同基因型与屠宰肉用性状的关联性。选用草原红牛作为试验群体,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binding proteins 6,IGFBP6)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将突变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牛屠宰肉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IGFBP6基因外显子2上发现1个多态性位点A180G,具有3种基因型:AA、AB和BB。SPSS 13.0统计分析结果表明,IGFBP6基因外显子2AB和BB基因型净肉重极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1);眼肌面积和骨重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而在宰前活重、胴体重、肾脂重和肋脂重方面3种基因型个体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IGFBP6基因的多态性与屠宰肉用性状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可为今后草原红牛的育种保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并对草原红牛肉用性状的改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红牛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基因 遗传多态性 遗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ruppel样因子4对内毒素所致IL-6基因表达的调控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冯衍生 刘梅冬 +4 位作者 刘瑛 刘俊文 陈广文 张华莉 肖献忠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13-1318,共6页
探讨Kruppel样因子4(KLF4)对内毒素所致白介素(IL-6)的基因表达以及释放的影响,并对其调控机制做了初步研究.使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KLF4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采用KLF4过表达的RAW264.7巨噬细胞株或反义寡核苷酸技术抑制内源性KLF4... 探讨Kruppel样因子4(KLF4)对内毒素所致白介素(IL-6)的基因表达以及释放的影响,并对其调控机制做了初步研究.使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KLF4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采用KLF4过表达的RAW264.7巨噬细胞株或反义寡核苷酸技术抑制内源性KLF4的表达,用RT-PCR和ELISA检测内毒素(LPS)刺激后IL-6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RAW264.7细胞中KLF4过表达对IL-6基因启动子报告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使用EMSA法检测细胞中KLF4与IL-6基因启动子区KLF4元件的结合.结果表明:LPS可以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KLF4的表达以及IL-6蛋白表达.KLF4过表达明显抑制IL-6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而KLF4缺失使这种作用消失.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结果显示,KLF4可以抑制LPS所致的IL-6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EMSA显示KLF4不能与IL-6启动子区的KLF4结合元件直接结合.结果表明,LPS可以促进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KLF4的表达和IL-6的释放.KLF4能抑制LPS诱导的IL-6表达和释放,其机制是抑制IL-6启动子的转录活性,但KLF4的抑制作用不是通过直接与IL-6基因的启动子区相结合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uppel因子4(KLF4) 内毒素(LPS) 白介素6(IL-6)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uippel样因子6经活化转录因子4通路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田芳 赵今稚 +8 位作者 滕贺 黄亮瑜 刘勋 苏睿虹 高美子 张晓敏 李筱荣 东莉洁 张红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1-186,共6页
目的以活化转录因子4(ATF4)为靶点,探讨Krüppel样因子6(KLF6)调控紫外线B(UVB)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s)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HLECs系(HLE-B3)进行常规培养,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C2-ATF4转染... 目的以活化转录因子4(ATF4)为靶点,探讨Krüppel样因子6(KLF6)调控紫外线B(UVB)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s)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HLECs系(HLE-B3)进行常规培养,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C2-ATF4转染HLECs作为UVB+ATF4转染组,并用能量密度为20 mJ/cm2的UVB照射细胞;未转染的ATF4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和Hoechst染色法观察ATF4对HLECs细胞形态学的影响。将培养的细胞分为KLF6转染组及相应空质粒对照组,小干扰KLF6(siKLF6)组(转染pSilencer-KLF6质粒)及相应的空载体对照组(转染pSilencer空质粒),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ATF4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将培养的细胞分为4个组,联合空载体组HLECs联合转染pEGFP-C2空载体和pSilencer空载体;KLF6+pSilencer空质粒组HLECs联合转染pEGFP-C2-KLF6和pSilencer空载体;小干扰ATF4(siATF4)+pEGFP-C2组HLECs联合转染pEGFP-C2空载体和pSilencer-ATF4;KLF6+siATF4组HLECs联合转染pEGFP-C2-KLF6和pSilencer-ATF4,各组细胞均暴露于UVB 200 s,采用ELISA法检测上述各组HLECs凋亡值。结果正常对照组培养的HLECs大小均匀,排列整齐,细胞核呈卵圆形,数量多且完整;UVB照射后部分细胞核固缩,细胞间隙增大,少数细胞出现核分裂;UCB+ATF4转染组细胞数量减少,多数细胞出现核固缩和核分裂。UVB+ATF4转染组细胞中ATF4蛋白表达条带灰度明显强于UVB+空载体组,ATF4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9±0.06和0.13±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3,P〈0.01)。KLF6转染组细胞中KLF6和ATF4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其空载体对照组,siKLF6组细胞中KLF6和ATF4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其空载体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ELISA检测显示ATF4转染组HLECs凋亡值为1.37±0.1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31±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34,P=0.001);KLF6+pSilencer空质粒组细胞凋亡值明显高于联合空载体组,siATF4+pEGFP-C2组细胞凋亡值明显低于联合空载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2);KLF6+siATF4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KLF6+pSilencer空质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KLF6通过活化ATF4促进UVB诱导的HLECs凋亡,ATF4基因沉默可使细胞凋亡值明显降低,因此ATF4可作为KLF6调控HLECs凋亡的靶因子,也是KLF6调控LECs凋亡的主要生物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ippel因子6 Kruppel转录因子/代谢 活化转录因子4 晶状体上皮细胞 晶状体 细胞株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小骏 韦俐 +5 位作者 郑晓 徐斌 王琦 刘颖婷 张大川 蒋敬庭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1-395,共5页
目的:探讨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6(chemokine-like factor-like MARVEL transmembrane domain-containing family member 6,CMTM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用购自芯超公司的136例乳腺癌组织芯片... 目的:探讨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6(chemokine-like factor-like MARVEL transmembrane domain-containing family member 6,CMTM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用购自芯超公司的136例乳腺癌组织芯片,其中包括42例配对的癌及癌旁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CMTM6的表达水平。用配对χ~2检验比较CMTM6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用χ~2检验分析乳腺癌组织中CMTM6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用Kaplan-Meier及Log rank分析CMTM6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拟合Cox模型评价不同指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程度。结果:CMTM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CMTM6的表达与乳腺癌病理分型和HER2阳性相关(P<0.05)。CMTM6高表达组患者的生存期较CMTM6低表达组显著缩短(P<0.05)。乳腺癌病理分型(HR=10.374,95%CI:3.529~30.497,P<0.01)、TNM分期(HR=4.599,95%CI:1.784~11.856,P<0.01)、三阴性乳腺癌(HR=3.370,95%CI:1.055~10.761,P<0.05)和CMTM6高表达(HR=0.195,95%CI:0.073~0.518,P<0.01)均可作为评判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MTM6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其可作为乳腺癌患者预后评估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趋化素因子超家族6 组织芯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表达Krüppel样因子6对紫外线B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田芳 赵今稚 +7 位作者 黄亮瑜 徐嫚鸿 张哲 滕贺 张晓敏 李筱荣 东莉洁 张红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7-262,共6页
目的探讨Krüppel样因子6(KLF6)高表达对于紫外线B(UVB)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s)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已成功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C2-KLF6转染到HLECs中,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细胞中KLF6蛋白的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Krüppel样因子6(KLF6)高表达对于紫外线B(UVB)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s)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已成功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C2-KLF6转染到HLECs中,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细胞中KLF6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转染后细胞活力;经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采用Live/Dead染色法观察细胞受损情况;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中凋亡标志物bax和bcl-2的相对表达量,并计算bax/bcl-2比值;采用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定量测定细胞凋亡水平,并检测细胞中活性氧簇(ROS)的表达水平。结果0.5μg转染组和1.0μg转染组细胞生存力较空载体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LF6高表达组细胞稀疏,细胞形态狭长,细胞质浓缩。正常对照组细胞形态稳定,数量均匀,为绿色活细胞;KLF6高表达组红色死亡细胞数量显著增多。UVB照射后,KLF6高表达组HLECs细胞凋亡值、bax相对表达量、bax/bcl-2比值、ROS表达量均高于空载体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表达的KLF6通过调控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及促进内质网内ROS堆积来加剧UVB照射导致的HLECs凋亡,提示KLF6参与HLECs的凋亡调控。通过生物学手段特异性下调KLF6的表达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对HLECs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üppel因子6 晶状体上皮细胞 凋亡 紫外线B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因子6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小鼠肾脏纤维化和钙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磊 吴世勇 +7 位作者 蒋丹 王颖 李勇湧 王德伟 常广磊 张鹏 覃铮 张冬颖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16-1622,共7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因子6(Insl6)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小鼠肾脏纤维化和钙化的影响。方法·SPF级C57BL/6雄性小鼠24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8)、UUO+生理盐水组(n=8)和UUO+Insl6组(n=8)。UUO模型建立后第10日处死小鼠,取术...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因子6(Insl6)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小鼠肾脏纤维化和钙化的影响。方法·SPF级C57BL/6雄性小鼠24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8)、UUO+生理盐水组(n=8)和UUO+Insl6组(n=8)。UUO模型建立后第10日处死小鼠,取术侧肾组织。采用天狼星红染色、Masson染色、茜素红S染色分别检测肾脏胶原沉积及钙化程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肾脏TGF-β1表达,realtime-PCR检测肾脏TGF-β1、BMP2、Col1a1、Col2a1 m 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生理盐水组肾脏胶原面积百分比显著增加,以Ⅰ型胶原为主,钙盐沉积,TGF-β1蛋白表达,TGF-β1、BMP2、Col1a1、Col2a1 m RNA表达均显著增加(均P<0.05)。与UUO+生理盐水组相比,UUO+Insl6组小鼠肾脏胶原面积,钙盐沉积,TGF-β1蛋白,TGF-β1、BMP2、Col1a1、Col2a1 m RNA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Insl6具有抗UUO诱导的肾脏纤维化及钙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TGF-β1、collagenⅠ、BMP2、collagenⅡ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纤维化 肾脏钙化 单侧输尿管梗阻 胰岛素因子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的核定位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建军 黄秉仁 +2 位作者 王欣 马晓骊 陈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35-739,801,共6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在细胞中的定位。方法用重叠PCR法构建IGFBP-6的核定位序列缺失体(pEGFP-C1-BP6ΔNLS)及突变体(pEGFP-C1-BP6-Mut)质粒,与野生型IGFBP-6质粒分别转染PC-3M细胞,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绿...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在细胞中的定位。方法用重叠PCR法构建IGFBP-6的核定位序列缺失体(pEGFP-C1-BP6ΔNLS)及突变体(pEGFP-C1-BP6-Mut)质粒,与野生型IGFBP-6质粒分别转染PC-3M细胞,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融合蛋白在细胞中的分布,并计算这些转染阳性细胞中绿色荧光强度的核质比(Fn/c)。结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野生型IGFBP-6绿色荧光信号在细胞核内聚集分布,与转染EGFP空载体的对照组相比,Fn/c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过表达pEGFP-C1-BP6ΔNLS的细胞中,绿色荧光信号在细胞核内聚集的现象消失,在整个细胞呈均匀分布;过表达pEGFP-C1-BP6-Mut的细胞中,细胞核内绿色荧光信号也有所减弱;两者的Fn/c与转染野生型IGFBP-6的细胞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IGFBP-6可以定位于细胞核内,它在细胞核内的分布与其核定位序列相关,为进一步研究IGFBP-6不依赖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生物学活性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 核定位 核定位顺序 非胰岛素生长因子依赖的生物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莉 王晓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96-1099,共4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3例RA患者和2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IGFBP-6水平,并收集RA组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包括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3例RA患者和2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IGFBP-6水平,并收集RA组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包括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血常规指标等。计算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根据DAS28将RA组分为高疾病活动组(DAS28>5.1)、中疾病活动组(DAS283.2~5.1)和低疾病活动组(DAS28<3.2),并进行分析。结果RA组外周血中IGFBP-6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低、中及高疾病活动组IGFBP-6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且低疾病活动组的IGFBP-6水平显著高于高疾病活动组(P<0.05)。RA组IGFBP-6水平与血红蛋白呈正相关(P<0.05),与血小板、红细胞沉降率、DAS28呈负相关(P<0.05),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GFBP-6可能在RA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保护作用,且RA患者外周血中IGFBP-6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疾病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 发病机制 疾病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鳖甲煎丸通过CMTM6抑制Hep3B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20
作者 李尹凡 徐隽婕 +6 位作者 兰涛 李玉凤 李鑫 张荣花 黄金平 朱丽华 章广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2-531,共10页
目的探讨鳖甲煎丸(Biejiajian Pill,BJJP)对肝癌Hep3B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将7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BC)组、低剂量(0.55 g/kg)、中剂量(1.10 g/kg)、高剂量(2.20 g/kg)BJJP实验组,制备含药血清。将Hep3B... 目的探讨鳖甲煎丸(Biejiajian Pill,BJJP)对肝癌Hep3B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将7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BC)组、低剂量(0.55 g/kg)、中剂量(1.10 g/kg)、高剂量(2.20 g/kg)BJJP实验组,制备含药血清。将Hep3B细胞分为BC组、正常大鼠血清处理(NC)组、低剂量BJJP(LBJJP)组、中剂量BJJP(MBJJP)组、高剂量BJJP(HBJJP)组;空载质粒(pcDNA3.1)组和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成员6(CKLF-like MARVEL transmembrane domain containing 6,CMTM6)过表达(pcDNA3.1-CMTM6)组;以及NC+pcDNA3.1组、MBJJP+pcDNA3.1组、NC+pcDNA3.1-CMTM6组和MBJJP+pcDNA3.1-CMTM6组。CCK-8检测肝癌Hep3B细胞的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肝癌Hep3B细胞的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肝癌Hep3B细胞中增殖相关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以及CMTM6蛋白的表达。结果与BC组相比,NC组Hep3B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以及PCNA、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CMTM6蛋白的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NC组相比,LBJJP、MBJJP和HBJJP含药血清均能抑制Hep3B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数量,下调PCNA的蛋白表达,MBJJP和HBJJP均能上调E-cadherin的蛋白表达,下调N-cadherin、Vimentin和CMTM6的蛋白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cDNA3.1组相比,pcDNA3.1-CMTM6组Hep3B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受到抑制,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显著下调,而PCNA、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显著上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pcDNA3.1组相比,MBJJP+pcDNA3.1组Hep3B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PCNA、Vimenti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而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与NC+pcDNA3.1-CMTM6组相比,MBJJP+pcDNA3.1-CMTM6组Hep3B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及PCNA、Vimentin、N-cadherin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得到了与上述相同的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JJP可能通过调控CMTM6的表达抑制肝癌细胞Hep3B的增殖、迁移、侵袭及EMT等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鳖甲煎丸(BJJP) 肝细胞癌(HCC) 上皮-间充质转化(EMT) 趋化素因子超家族成员6(CMTM6)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