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皮层神经元活动的振荡和同步振荡现象 被引量:2
1
作者 曾晓东 汪云九 齐翔林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0-35,共6页
视皮层神经元电活动的振荡和同步振荡现象是神经生理学实验的最新发现之一。这一研究成果在认知科学界引起广泛关注。学术界对它在认知心理学上的解释、作用及意义有不同的评论。
关键词 振荡 同步 神经元活动 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神经元环路振荡发放与环路选择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贤富 姚海东 +1 位作者 金燕晖 路烽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19-220,223,共3页
在Izhikevich提出的脉冲神经元模型中,引入随机变化的输入电流,使神经元的脉冲发放具有随机性,不同数量的神经元采用连接权值组成网络的脉冲发放。实验结果表明,选择适当的连接权值可以得到环路的持续振荡发放。通过脉冲发放,可以在网... 在Izhikevich提出的脉冲神经元模型中,引入随机变化的输入电流,使神经元的脉冲发放具有随机性,不同数量的神经元采用连接权值组成网络的脉冲发放。实验结果表明,选择适当的连接权值可以得到环路的持续振荡发放。通过脉冲发放,可以在网络中选择神经环路,完成环路记忆联想过程,并给出研究脉冲神经智能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神经元 神经环路 振荡发放 联想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损背根节A类神经元的阈下膜电位振荡 被引量:4
3
作者 邢俊玲 胡三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 :研究慢性压迫大鼠背根神经节 (dorsalrootganglion ,DRG)神经元阈下膜电位振荡 (sub thresholdmembranepotentialoscillation ,SMPO)的特征及其与异位自发放电的关系。方法 :采用在体DRG神经元细胞内记录。结果 :在慢性压迫的 6 ... 目的 :研究慢性压迫大鼠背根神经节 (dorsalrootganglion ,DRG)神经元阈下膜电位振荡 (sub thresholdmembranepotentialoscillation ,SMPO)的特征及其与异位自发放电的关系。方法 :采用在体DRG神经元细胞内记录。结果 :在慢性压迫的 6 5 0例DRG神经元 ,93例A类神经元出现具有特定频率及幅值的SMPO。对其进行研究发现 ,异位自发放电起始于SMPO的上升相 ,SMPO的规则、梭形及不规则形式分别决定了异位自发放电的周期 /整数倍、阵发及不规则放电模式。有SMPO的神经元 ,其兴奋性高于没有SMPO的神经元。此外 ,低浓度河豚毒可以阻断SMPO的产生 ,进而消除异位自发放电。结论 :阈下膜电位振荡是产生异位自发放电的基础 ,反映了初级感觉神经元超兴奋的基本电生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损背根节A类神经元 阈下膜电位振荡 DRG SMPO 背根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忆阻神经元的电活动多模振荡及Hamilton能量反馈控制 被引量:10
4
作者 安新磊 张莉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74-1188,共15页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离子穿越细胞膜或者在外界电磁辐射下,细胞内外的电生理环境会产生电磁感应效应,继而会影响神经元的电活动行为.基于此,本文考虑电磁感应影响下的Hindmarsh-Rose (HR)神经元模型,研究了其混合模式振荡放电特征...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离子穿越细胞膜或者在外界电磁辐射下,细胞内外的电生理环境会产生电磁感应效应,继而会影响神经元的电活动行为.基于此,本文考虑电磁感应影响下的Hindmarsh-Rose (HR)神经元模型,研究了其混合模式振荡放电特征,并设计一个Hamilton能量反馈控制器,将其控制到不同的周期簇放电状态.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发现磁通HR神经元系统的Hopf分岔使其平衡点的稳定性发生了改变,并产生极限环,进而研究了Hopf分岔点附近膜电压的放电特征.基于双参数数值仿真发现该系统具有丰富的分岔结构,在不同的参数平面上存在倍周期分岔、伴有混沌的加周期分岔、无混沌的加周期分岔以及共存的混合模式振荡.最后,为了有效控制膜电压的混合模式振荡,利用亥姆霍兹理论计算出磁通HR神经元系统的Hamilton能量函数并设计Hamilton能量反馈控制器,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膜电压在不同反馈增益下的簇放电状态,发现该控制器能够有效地控制膜电压到不同的周期簇放电模式.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探究电磁感应下神经元的分岔结构及其能量控制领域提供了有用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通HR神经元 双参数分岔分析 多模振荡 Hamilton能量控制 周期簇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清蛋白中间神经元及其γ振荡在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纪木火 杨建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1-93,共3页
认知功能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主要包括感觉、知觉、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力及思维等,是完成神经活动最重要的基础。认知功能障碍指上述几项认知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受损,并影响个体日常或社会能力。随着人口老龄化及脆弱... 认知功能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主要包括感觉、知觉、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力及思维等,是完成神经活动最重要的基础。认知功能障碍指上述几项认知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受损,并影响个体日常或社会能力。随着人口老龄化及脆弱脑功能患者数量逐步增多,手术后相关认知功能障碍如术后谵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等已成为目前麻醉学界的热点和难点。手术后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涉及很多学说,但其关键机制仍不清楚,因此,目前临床上尚无切实有效的防治手段。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抑制性微清蛋白(parvalbumin interneuron,PV)中间神经元及其神经环路在情感及认知活动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就PV中间神经元及其γ振荡在认知功能及相关疾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为手术后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中间神经元 清蛋白 振荡 社会能力 人口老龄化 手术后 神经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荡电场对脊髓损伤大鼠β-catenin蛋白表达和神经元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坤坤 钱军 +1 位作者 黄先甲 荆珏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1-356,共6页
目的观察振荡电场对脊髓损伤大鼠β-catenin蛋白表达规律和神经元再生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施加振荡电场干预,对照组只置入振荡电场刺激器而不给予干预。... 目的观察振荡电场对脊髓损伤大鼠β-catenin蛋白表达规律和神经元再生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施加振荡电场干预,对照组只置入振荡电场刺激器而不给予干预。建模成功后分别在3、7、14 d取大鼠脊髓,行HE染色观察脊髓大体形态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脊髓中β-catenin蛋白表达规律,行免疫荧光检测观察神经元变化情况,并在取材前对两组大鼠行Basso-Beattle-Bresnahan(BBB)行为学评分。结果 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结果均显示,3 d时两组脊髓灰质内β-catenin蛋白均高表达,随时间延长表达量逐渐减少,同时实验组在各时间点β-catenin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元的表达在3~14 d时呈现递增的趋势,但实验组神经元在表达数量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细胞形态更加规则。两组BBB评分3、7 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14 d时,实验组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振荡电场可以提高大鼠脊髓损伤区域β-catenin蛋白表达量,并促进神经元再生,从而改善受损脊髓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电场 脊髓损伤 大鼠 Β-CATENIN蛋白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激励的神经元振荡转换
7
作者 陈明明 朱亚杰 +1 位作者 张锐 万红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2-38,共7页
由于离子通道的随机波动和突触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大脑神经元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噪声。噪声会影响神经元活动和神经信息处理,但其在神经元振荡模式转换中的作用仍不清楚。为此,该文采用神经计算建模的方法,应用扩展HH模型模拟神经元的电活... 由于离子通道的随机波动和突触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大脑神经元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噪声。噪声会影响神经元活动和神经信息处理,但其在神经元振荡模式转换中的作用仍不清楚。为此,该文采用神经计算建模的方法,应用扩展HH模型模拟神经元的电活动,探究噪声对神经元振荡模式的影响。通过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噪声强度的改变会引起神经元不同振荡模式之间的转换,特别是噪声强度增加使神经元更易产生多模式放电。该研究结果为揭示噪声在神经元生理活动中的功能作用提供了理论参考,并有助于理解大脑的信息处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HH模型 噪声 神经元振荡 模式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mma神经振荡产生机制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静 李小俚 +1 位作者 邢国刚 万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88-693,共6页
Gamma神经振荡的频率在30~100 Hz之间,存在于动物和人类大脑的多个区域,如丘脑、体感皮层以及海马等部位,在各个尺度水平上都可被检测到.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组成的神经网络是产生此高频节律性活动的主要条件之一.皮层的gamma神经振荡与丘... Gamma神经振荡的频率在30~100 Hz之间,存在于动物和人类大脑的多个区域,如丘脑、体感皮层以及海马等部位,在各个尺度水平上都可被检测到.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组成的神经网络是产生此高频节律性活动的主要条件之一.皮层的gamma神经振荡与丘脑-皮层系统有关.Gamma神经振荡具有易化突触可塑性和调节神经网络的作用,主要参与感觉特征绑定、选择性注意以及记忆等高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mma神经振荡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特征绑定 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脉冲发放型人工神经元
9
作者 袁晓 虞厥邦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2-65,共4页
从可编程神经脉冲振荡器(PNPO-ProgrammableNerualPulseOscilator)的数学原理出发,理论上探讨了构建恒定脉宽PNPO模型的原理和条件,提出一类脉冲发放型人工神经元电路,模拟生物神经元输... 从可编程神经脉冲振荡器(PNPO-ProgrammableNerualPulseOscilator)的数学原理出发,理论上探讨了构建恒定脉宽PNPO模型的原理和条件,提出一类脉冲发放型人工神经元电路,模拟生物神经元输出等幅、恒宽、频率可编程的离散电脉冲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滞迟回线 OTA器件 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rexin对蓝斑底核神经元活动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
10
作者 文思怡 冯慧 +3 位作者 庞钰洁 乔啟城 杨念 张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63-972,共10页
目的研究orexin对蓝斑底核(sublaterodorsal tegmental nucleus,SLD)神经元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初步探讨orexin对SLD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以及在其介导的快速眼动(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调控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vglut1、GA... 目的研究orexin对蓝斑底核(sublaterodorsal tegmental nucleus,SLD)神经元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初步探讨orexin对SLD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以及在其介导的快速眼动(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调控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vglut1、GAD 67、orexin-1/2型受体以及NeuN对SLD脑区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对SLD神经元的形态学基础进行初步研究;采用出生后8~14 d的SPF级SD大鼠,制备包含SLD脑区且具有生理活性的离体脑片,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结合神经药理学的方法来研究orexin对SLD神经元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结果SLD脑区大多数神经元均表现为vglut1和orexin-1/2型受体阳性;orexin在SLD神经元上引起了明显的去极化反应(P<0.01)并伴随SLD神经元膜电位阈下振荡的增强(P<0.05);orexin主要增强了SLD神经元膜电位在delta(P<0.05)和theta(P<0.05)频段阈下振荡的功率;orexin使SLD神经元的放电与delta频段振荡的锁相关系提前(P<0.05),并使神经元更容易放电;orexin使SLD神经元膜电位在theta频段的阈下振荡更加规则和稳定(P<0.05),从而稳定SLD神经元的放电。结论Orexin一方面通过提高SLD神经元的兴奋性,另一方面通过调控SLD神经元膜电位的阈下振荡使得SLD神经元的放电更加高效稳定,进而调控SLD神经元的活动并可能参与其介导的REM睡眠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EXIN 蓝斑底核 神经元活动 阈下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_V3.2 T型钙离子通道在邻近未损伤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上调
11
作者 Liu 刘风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02-402,共1页
T型钙离子通道(低电压激活钙离子通道),在接近神经元静息电位时开放,参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后去极化电位以及膜电位振荡形成,影响神经元兴奋性。T型钙离子通道有三种亚型:CaV3.1,CaV3.2和CaV3.3。CaV3.2亚型在外周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 T型钙离子通道(低电压激活钙离子通道),在接近神经元静息电位时开放,参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后去极化电位以及膜电位振荡形成,影响神经元兴奋性。T型钙离子通道有三种亚型:CaV3.1,CaV3.2和CaV3.3。CaV3.2亚型在外周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中表达最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神经神经元 钙离子通道 T型 损伤 神经元兴奋性 膜电位振荡 静息电位 极化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马神经细胞网络传感器及其记录5-HT对网络活动的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靓 秦臻 +2 位作者 王琴 李蓉 王平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47-952,共6页
海马神经网络活动在调节记忆和学习等行为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五羟色胺是调节此类行为的重要神经递质。目前,某些研究手段揭示了5-HT对海马神经元活动的作用,但是这些手段并没有直观展示海马神经元网络的电生理活动。因此,为了研究5-HT在... 海马神经网络活动在调节记忆和学习等行为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五羟色胺是调节此类行为的重要神经递质。目前,某些研究手段揭示了5-HT对海马神经元活动的作用,但是这些手段并没有直观展示海马神经元网络的电生理活动。因此,为了研究5-HT在体外海马神经元网络活动中的作用,本实验建立了微电极阵列(Microelectrode Array,MEA)的检测平台。利用60通道MEA芯片,可以实时无损地记录5-HT作用前后的多位点信号,实验结果证明5-HT对海马神经元的动作电位有抑制作用,但是对低频振荡没有明显变化。该实验表明,这种海马神经元网络传感器可以对神经元进行无损、长时间的记录。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新的细胞网络传感器有望成为神经元网络活动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海马神经元网络 微电极阵列(MEA) 神经元网络活动 5羟色胺 网络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与骨骼肌中钙振荡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学林 周越 王瑞元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1-584,599,共5页
Ca^2+作为细胞第二信使,对调节肌肉兴奋-收缩耦联、分泌细胞兴奋-分泌耦联、神经元可塑性、递质释放、胞吐作用、卵母细胞受精信号,以及多种酶活性、细胞分化、生长等发挥关键的作用。即使在同一细胞,Ca^2+也能激活不同的信号通路... Ca^2+作为细胞第二信使,对调节肌肉兴奋-收缩耦联、分泌细胞兴奋-分泌耦联、神经元可塑性、递质释放、胞吐作用、卵母细胞受精信号,以及多种酶活性、细胞分化、生长等发挥关键的作用。即使在同一细胞,Ca^2+也能激活不同的信号通路。然而,Ca^2+作用原理却似乎十分简单:Ca^2+作为单原子二价阳离子既不被分解也不被合成,只是通过与效应蛋白的结合与解离,以及在不同细胞器之间的运动,来实现其对生物学过程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振荡 骨骼肌 CA^2+ 细胞兴奋 神经元可塑性 收缩耦联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节律振荡机制在视觉研究中的新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科 赵翌蕾 +5 位作者 刘婷 崔砚 郭大庆 王玲 刘铁军 尧德中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23,共7页
γ节律振荡是大脑皮质中常见的,频率在30~80 Hz之间的神经振荡模式,在初级视觉通道中能观察到多种起源的γ节律振荡.在小鼠、猫与猴V1的视觉诱发的γ节律振荡主要起源于L2/3和L4B,并对刺激参数敏感.猫与小鼠初级视觉通道(视网膜、LGN与... γ节律振荡是大脑皮质中常见的,频率在30~80 Hz之间的神经振荡模式,在初级视觉通道中能观察到多种起源的γ节律振荡.在小鼠、猫与猴V1的视觉诱发的γ节律振荡主要起源于L2/3和L4B,并对刺激参数敏感.猫与小鼠初级视觉通道(视网膜、LGN与V1)中观察到起源于视网膜由亮度诱发的高频γ节律振荡;在猴LGN却没有观察到γ节律振荡,而在V1上记录到亮度诱发的γ活动.γ节律振荡的产生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网络有重要的关系,其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中PV细胞被认为与自发γ节律振荡的产生相关. SOM细胞的参与对低频γ节律振荡(20~40 Hz)的产生起到关键作用;而光栅诱发的高频γ节律振荡(65~80 Hz)主要与PV细胞有关.动物在不同生理状态、发育阶段与脑疾病状态下光栅诱发的γ节律振荡存在较大差异,反映大脑对视觉信息加工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节律振荡 视觉机制 兴奋性锥体细胞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馈风电场并网抑制频率振荡控制策略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新宇 逯芯妍 +4 位作者 曾龙 郝正航 赵起放 李现伟 郝同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3-311,共9页
针对大型风电场跨区输送电能时引起的低频振荡问题,提出了一种阻尼系统低频振荡的单神经元自适应比例积分微分(PID)附加阻尼控制策略.通过对双馈风电机组的动态频率响应特性进行分析,构建了一种在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算法中引入二次... 针对大型风电场跨区输送电能时引起的低频振荡问题,提出了一种阻尼系统低频振荡的单神经元自适应比例积分微分(PID)附加阻尼控制策略.通过对双馈风电机组的动态频率响应特性进行分析,构建了一种在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算法中引入二次型性能指标的风电场阻尼系统振荡控制器.通过对励磁变频器进行自适应调节,促使风电场快速发出有功功率,产生最大正阻尼,抑制系统低频振荡.利用MATLAB搭建含风电场的四机两区域电力系统仿真模型,通过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能够在系统发生低频振荡时有效抑制同步发电机功角的摇摆,改善系统惯性响应,降低电网发生低频振荡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 低频振荡 神经元比例积分微分算法 附加阻尼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6上调CaV3.2 T型钙离子通道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Liu 刘风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0-250,共1页
T型钙离子通道(低电压激活钙离子通道),在接近神经元静息电位时开放,参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后去极化电位以及膜电位振荡形成,影响神经元兴奋性。T型钙离子通道有三种亚型:CaV3.1、CaV3.2和CaV3.3。以往研究表明,在外周背根神经节(DRG)神... T型钙离子通道(低电压激活钙离子通道),在接近神经元静息电位时开放,参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后去极化电位以及膜电位振荡形成,影响神经元兴奋性。T型钙离子通道有三种亚型:CaV3.1、CaV3.2和CaV3.3。以往研究表明,在外周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中,CaV3.2亚型表达最丰富。本文采用L5脊神经结扎(SNL)模型,深入探讨CaV3.2通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钙离子通道 IL-6 T型 神经元兴奋性 亚型表达 膜电位振荡 背根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枢模式发生器的机器人行走控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启军 王国星 刘成菊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34-1539,共6页
基于中枢模式发生器(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CPG)的动物运动控制机理实现四足机器人AIBO的行走控制.利用Kimura振荡神经元构建CPG分布式控制网络,通过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调整CPG网络中的参数,在AIBO上实现类似动物行走(walk)的行走... 基于中枢模式发生器(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CPG)的动物运动控制机理实现四足机器人AIBO的行走控制.利用Kimura振荡神经元构建CPG分布式控制网络,通过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调整CPG网络中的参数,在AIBO上实现类似动物行走(walk)的行走模式.通过Webots仿真和实体实验,验证所设计的CPG控制网络和控制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模式发生器 kimura振荡神经元 行走控制 多目标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刺激作用下感生电场对网络同步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于凯 王江 +1 位作者 邓斌 魏熙乐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26-736,共11页
磁刺激作为一种无侵入式的物理技术,在治疗某些精神疾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对磁刺激和大脑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的认识不清,极大限制了此技术的发展.磁场对脑部的影响体现在其产生的感应电场可以调节神经网络的活动.在基... 磁刺激作为一种无侵入式的物理技术,在治疗某些精神疾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对磁刺激和大脑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的认识不清,极大限制了此技术的发展.磁场对脑部的影响体现在其产生的感应电场可以调节神经网络的活动.在基于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磁场刺激作用下的感生电场对神经元及其网络的影响.在对直流感应电场的分析中,研究了电场强度、突触电导以及网络规模对网络同步的影响,并发现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所组成的网络只能产生在gamma频段(30~80Hz)内的同步振荡;在对交流感应电场的分析中,发现只有当神经元处于单周期放电模式时才能产生同步的网络振荡.研究结果解释了感应电场对神经元及其网络的作用规律,有助于推动以磁刺激为核心技术治疗某些精神疾病的有效手段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刺激 感生电场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网络 gamma振荡 精神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窗”—— 认知加工的后勤基础(英文) 被引量:4
19
作者 Ernst Pppel 包燕 周斌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75-793,共19页
时间加工是认知加工的内在属性。因此,理解发生在知觉或更广泛的认知过程中的时间加工极为重要。为了应对中枢信息加工所面临的外部挑战,大脑显然已形成了一些用于整合信息的特殊时间窗。已经发现,其中一个时间窗介于数十毫秒的范围内,... 时间加工是认知加工的内在属性。因此,理解发生在知觉或更广泛的认知过程中的时间加工极为重要。为了应对中枢信息加工所面临的外部挑战,大脑显然已形成了一些用于整合信息的特殊时间窗。已经发现,其中一个时间窗介于数十毫秒的范围内,它用于为意识活动产生必要的建构单元。来自反应时、时序阈限以及神经元结构振荡反应的研究为该时间窗的存在提供了实证证据。另一个时间窗的作用范围是2~3秒,它用于产生"主观现在感"或作为使知觉体的标识保持不变的时间整合区间。支持该窗口存在的实验证据来自时距再现、两可图形、感觉运动同步以及神经生理学研究。还有一种时间窗以昼夜节律的形式存在。所有的心理和生理功能似乎都有着24小时的周期性变化。时间窗的紊乱会以神经或精神疾病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恰恰表明了在基础研究之外对时间加工进行研究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知觉 顺序阈限 反应时 神经元振荡 昼夜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