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产量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47
1
作者 周淼平 任丽娟 +3 位作者 张旭 余桂红 马鸿翔 陆维忠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40,共6页
为寻找更多与小麦产量性状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利用江苏地方品种望水白与墨西哥小麦品种Alondra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104个家系),在3个试验环境下进行了单株有效穗数、主穗粒数、单穗粒数和千粒重4个性状的QTL分析,结... 为寻找更多与小麦产量性状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利用江苏地方品种望水白与墨西哥小麦品种Alondra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104个家系),在3个试验环境下进行了单株有效穗数、主穗粒数、单穗粒数和千粒重4个性状的QTL分析,结果在5A染色体上检测到与单株有效穗数相关、可以解释10.3%~18.8%表型变异的QTL1个;检测到与主穗粒数相关的QTL8个,分别位于染色体1B、1D、3B、4A、5D、6B上和连锁群4上(未知具体染色体归属),单个QTL可以解释9.9%~19.9%的表型变异;检测到与单穗粒数相关的QTL11个,分别位于染色体1B、1D、2A、2B、3B、4A、5D、6B和7A上,单个QTL可解释7.5%~43.4%的表型变异;检测到与千粒重相关的QTL5个,分别位于2A、2B、3B、4D和7A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9.6%~25.7%的表型变异。获得的QTL可以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产量性状 单株有效穗数 单穗粒数 千粒重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阴条件下小麦穗粒数形成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乔旭 张宏芝 +4 位作者 雷钧杰 赵奇 陈兴武 张新志 周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02-1806,共5页
【目的】阐明遮阴对小麦穗粒数形成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便在果粮间作模式下采取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方法】在人工遮阴和不同果麦间作模式下(枣麦、杏麦和核麦间作),研究遮阴对小麦穗粒数形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 【目的】阐明遮阴对小麦穗粒数形成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便在果粮间作模式下采取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方法】在人工遮阴和不同果麦间作模式下(枣麦、杏麦和核麦间作),研究遮阴对小麦穗粒数形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遮阴明显降低了小麦的可孕小花数、生物量、穗粒数、穗粒重和公顷穗数等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最终导致产量降低。【结论】遮阴后小麦穗粒数的改良应更多地关注小花的分化、发育、退化和结实过程,产量的提高应更多地关注植株的生长发育、公顷穗数和籽粒灌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遮阴强度 穗粒数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穗部性状间的相关及穗粒数改良途径的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余泽高 许立俊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8-40,共3页
以10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株高与穗部性状间进行了相关分析及穗粒数的改良途径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与株高呈负相关,而与穗长、分化小穗、结实小穗和小穗结实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穗长和小穗结实率对小麦粒数的影响最大,均为... 以10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株高与穗部性状间进行了相关分析及穗粒数的改良途径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与株高呈负相关,而与穗长、分化小穗、结实小穗和小穗结实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穗长和小穗结实率对小麦粒数的影响最大,均为极显著正相关;小麦穗粒数的改良过程中,应在培育矮秆、大穗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小穗的结实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部性状 相关 穗粒数 改良途径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模式下小麦穗粒数QTL定位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霖 孙雷明 +6 位作者 黄玲 邵敏敏 赵凯 闫璐 徐兴科 王继峰 冯维营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38-1044,共7页
为了挖掘在多水分环境中能够稳定表达的小麦穗粒数QTL,以洛旱2号和潍麦8号及其衍生的302个F_(8:9)重组自交系(RIL)为材料,分别在3个干旱和3个正常灌溉模式下,对穗粒数QTL进行定位分析,结果检测到24个加性QTLs,位于16个位点,分布于2B、3A... 为了挖掘在多水分环境中能够稳定表达的小麦穗粒数QTL,以洛旱2号和潍麦8号及其衍生的302个F_(8:9)重组自交系(RIL)为材料,分别在3个干旱和3个正常灌溉模式下,对穗粒数QTL进行定位分析,结果检测到24个加性QTLs,位于16个位点,分布于2B、3A、3B、3D、4A、4B、5A、5B、6B和7B共10条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3.70%~20.43%的表型变异。在充分灌溉条件下的三个环境(E1、E2和E3)中,共有14个QTLs,11个位点被检测到;在限制水分的三个环境(E4、E5和E6)中共有10个QTLs,6个位点被检测到。在所有检测到的16个位点中,有9个位点只在灌溉环境下被检测到,有5个位点只在旱作环境下被检测到,有2个位点在灌溉和旱作环境下同时被检测到。位于3A染色体上标记Xbarc012和Xgpw2266之间的Qknps-WL-3A,同时在E1、E4、E5和E6环境中被检测到,其中三个环境可解释大于10%的表型变异,且在所有的旱作环境中能够稳定表达,可以作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候选位点,用于辅助选育节水高产小麦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粒数 QTL 节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不同品种旗叶汁液组分与产量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万克江 薛绪掌 +1 位作者 王志敏 高志远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3-56,共4页
为了给小麦的生产和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大田条件下,对11个小麦品种旗叶汁液可溶性物质含量、pH值、K+含量和产量结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小麦旗叶可溶性物质含量、pH值、K+含量、产量结构间相关显著,其中可溶性物质含量与穗粒... 为了给小麦的生产和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大田条件下,对11个小麦品种旗叶汁液可溶性物质含量、pH值、K+含量和产量结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小麦旗叶可溶性物质含量、pH值、K+含量、产量结构间相关显著,其中可溶性物质含量与穗粒数达极显著负相关,与穗粒重达显著负相关,与千粒重的正相关不显著;pH值与穗粒数达极显著负相关,与千粒重达显著正相关,与穗粒重达显著负相关;K+含量与穗粒数和穗粒重达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的负相关不显著。在可溶性物质含量、pH值、K+含量三者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其中,可溶性物质含量和K+含量、pH值和K+含量都达极显著负相关,而可溶性物质含量和pH值之间达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旗叶 可溶性物质含量 PH值 K^+含量 穗粒数 千粒重 穗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沿淮和淮北地区小麦穗粒重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青 赵莉 +3 位作者 何贤芳 朱昭进 汪建来 姚大年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0-325,共6页
为给重穗型小麦新品种选育及高产育种提供参考依据,以24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穗粒重与产量、产量三要素及其他18个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间穗粒重、收获指数、产量及产量三要素存在着极显著差异;穗粒重与产量呈... 为给重穗型小麦新品种选育及高产育种提供参考依据,以24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穗粒重与产量、产量三要素及其他18个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间穗粒重、收获指数、产量及产量三要素存在着极显著差异;穗粒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收获指数、单茎生物产量、单茎草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倒三叶的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与穗数、籽粒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根据穗粒重把小麦品种划分为三大类:重穗型,穗粒重≥1.8g;中穗型,穗粒重为1.4~1.8g;轻穗型,穗粒重≤1.4g。沿淮和淮北地区可通过着重提高穗粒数、同步提高单茎生物产量与收获指数的途径提高穗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粒重 穗数 穗粒数 千粒重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雌性育性对穗粒数形成的生物学意义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童婷 阎晓菲 +1 位作者 张新玲 窦秉德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5期9-10,12,共3页
为了研究小麦穗粒数与小麦雌性育性之间的关系,以含小麦雌性不育系(S)的由小麦品种(系)组成的含S种质双向极端小群体和不含小麦雌性不育系的品种双向极端小群体各60个品种(系)为目标群体,以小麦基因组中42个多态性SSR为背景控制标记,用S... 为了研究小麦穗粒数与小麦雌性育性之间的关系,以含小麦雌性不育系(S)的由小麦品种(系)组成的含S种质双向极端小群体和不含小麦雌性不育系的品种双向极端小群体各60个品种(系)为目标群体,以小麦基因组中42个多态性SSR为背景控制标记,用STRUCTRE软件进行群体结构评估,并利用TASSEL软件的MLM模型检测210个多态性标记与小麦雌性育性I.F.(国际法育性)和D.F.(国内法育性)2种表型值的关联程度,确定入选标记,再对入选标记所在的连锁群进行分析,找到与小麦穗粒数(小穗基部小花数)更加紧密关联的标记。经关联分析,在2个极端小群体里发现,小麦小穗基部小花数关联的标记共有2个(Xgwm570-6A,Xwmc776-4A);2个品种群体中与小麦穗粒数关联的标记共有2个(Xwmc25-2B/2D,Xwmc168-7A)。认为2D、5B连锁群可能有小麦穗粒数形成的遗传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雌性育性 穗粒数 关联分析 双向极端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纸袋对小麦杂交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
8
作者 孙正娟 刘建军 +7 位作者 曹新有 李豪圣 刘爱峰 程敦公 王灿国 宫文萍 韩冉 刘成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3期33-35,共3页
为解决小麦杂交穗籽粒瘪小问题,将66个小麦杂交组合剪颖后分别套牛皮纸袋和白色硫酸纸袋,比较两种纸袋对杂交穗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两种纸袋的杂交穗穗粒数无显著差异;而套牛皮纸袋的杂交穗种子千粒重极显著高于套白色硫... 为解决小麦杂交穗籽粒瘪小问题,将66个小麦杂交组合剪颖后分别套牛皮纸袋和白色硫酸纸袋,比较两种纸袋对杂交穗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两种纸袋的杂交穗穗粒数无显著差异;而套牛皮纸袋的杂交穗种子千粒重极显著高于套白色硫酸纸袋,66个组合平均提高33.00%。说明用牛皮纸袋替代传统的硫酸纸袋,可显著提高小麦杂交穗种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杂交纸袋 杂交穗 穗粒数 千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穗粒数及千粒重主效QTL共定位区QC-7AL的精细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孙宇慧 刘天相 +4 位作者 石善党 丁梦云 高欣 王中华 李春莲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88-1292,共5页
为了研究小麦7AL染色体上与穗粒数及千粒重相关的基因位点及其遗传效应,对小麦穗粒数及千粒重主效QTL共定位区QC-7AL进行了精细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QC-7AL主要位于小麦7AL染色体的IWA7406~IWA5913标记区间,长度为3.1cM,对应... 为了研究小麦7AL染色体上与穗粒数及千粒重相关的基因位点及其遗传效应,对小麦穗粒数及千粒重主效QTL共定位区QC-7AL进行了精细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QC-7AL主要位于小麦7AL染色体的IWA7406~IWA5913标记区间,长度为3.1cM,对应的物理距离约为5.63 Mb,其中包含了473个SNP标记和81个基因。QC-7AL对穗粒数和千粒重具有明显相反的遗传效应,其遗传效应分别为9.3%~14.3%和8.7%~13.7%。QC-7AL与QC-4BS位点对小麦穗粒数具有明显的互作效应,且QC-7AL位点对穗粒数的遗传效应略大于QC-4BS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粒数 千粒重 精细定位 互作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穗粒数QTL整合与元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左煜昕 马靖福 +6 位作者 刘媛 张沛沛 栗孟飞 程宏波 陈思瑾 幸华 杨德龙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71-779,共9页
小麦穗粒数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为发掘控制小麦穗粒数(KNS)的真实主效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借助小麦高密度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对来自不同遗传作图群体的控制小麦穗粒数的163... 小麦穗粒数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为发掘控制小麦穗粒数(KNS)的真实主效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借助小麦高密度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对来自不同遗传作图群体的控制小麦穗粒数的163个QTL位点进行图谱整合、映射和元分析。结果表明,目标性状QTL在小麦21条染色体上不均匀分布,在2B染色体上最多,在7D染色体上最少;建立控制小麦KNS的QTL一致性图谱,最终获得35个一致性QTL(meta quantitative trait loci,MQTL)位点及其紧密连锁的候选分子标记,置信区间最小可达到0.55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粒数 元分析 一致性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