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颌外科技术在面部陈旧性复杂性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一霖 顾晓明 +1 位作者 刘彦普 周树夏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41-243,共3页
采用正颌外科技术治疗378例颌面部陈旧性复杂性颌骨骨折。结果表明,正颌外科技术、颅面外科技术和坚固内固定技术的结合,可有效地治疗此类疾病,比以往的小切口、局部复位固定有明显的优越性。文中就此类手术的术前准备、手术方法... 采用正颌外科技术治疗378例颌面部陈旧性复杂性颌骨骨折。结果表明,正颌外科技术、颅面外科技术和坚固内固定技术的结合,可有效地治疗此类疾病,比以往的小切口、局部复位固定有明显的优越性。文中就此类手术的术前准备、手术方法、手术中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外科 颌骨骨折 内固定 陈旧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固内固定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76
2
作者 杨学文 东耀峻 +3 位作者 李祖兵 张文峰 严全梅 赵吉宏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9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坚固内固定技术在颌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使用坚因内固定的患者37例(骨折30例,正颌手术5例,植骨手术2例)。手术前后进行临床及X线片检查,了解 关系的恢复及骨折段的复位情况。结果:在本组病例中.33例患者... 目的:探讨坚固内固定技术在颌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使用坚因内固定的患者37例(骨折30例,正颌手术5例,植骨手术2例)。手术前后进行临床及X线片检查,了解 关系的恢复及骨折段的复位情况。结果:在本组病例中.33例患者骨段间顺利愈合,1例因骨创感染,另1例因固定螺钉松动,分别在术后3个月和4个月时取出夹板,2例患者术后咬合关系恢复不良。结论:在正颌手术及颌骨骨折中,使用坚固内固定,既利于骨段间的稳定加速其愈合,又缩短了颌间栓结时间,是一种理想的固定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固内固定 颌骨骨折 正颌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颌外科技术在陈旧性颌骨骨折整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学文 李祖兵 +3 位作者 东耀峻 刘刚 赵吉宏 丽航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2001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正颌外科技术治疗陈旧性颌骨骨折和恢复其正常咬合关系的方法。方法 :对 10例陈旧性颌骨骨折伴有牙合关系紊乱的患者 ,我们参照X -线片中提示骨折部位和畸形类型 ,对头影测量侧位片作VTO并进行模型研究 ,确定截骨部位后... 目的 :探讨应用正颌外科技术治疗陈旧性颌骨骨折和恢复其正常咬合关系的方法。方法 :对 10例陈旧性颌骨骨折伴有牙合关系紊乱的患者 ,我们参照X -线片中提示骨折部位和畸形类型 ,对头影测量侧位片作VTO并进行模型研究 ,确定截骨部位后将模型移动或分段 ,恢复外伤前的咬合关系 ,并将此关系转移到牙合架上 ,调整牙合架 ,使用自凝塑料制作定位牙合板。术中先截开错位愈合的骨段 ,下颌骨陈旧性骨折的复位一般较为理想 ,上颌骨陈旧骨折常需配合LeFortⅠ型截骨术。结果 :9例患者术后恢复了正常的咬合关系及面型 ,1例术后配合正畸治疗也恢复了满意的效果。结论 :借助正颌外科的设计程序和手术方法 ,较容易也会很准确的将错位愈合的骨段重新复位 ,达到正常的咬合关系 ,为骨段间采用坚强内固定技术奠定了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正颌外科 治疗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内固定系统在颌面骨折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冉炜 陈松龄 +2 位作者 冯崇锦 黎炽彬 匡代军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5-387,315,共3页
【目的】研究观察生物可吸收内固定系统 (夹板与螺钉 )植入人体后的各类反应及对机体内环境的可能影响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对 16位颌面部骨折的病人在植入可吸收夹板与螺钉内固定后的 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均检测血常... 【目的】研究观察生物可吸收内固定系统 (夹板与螺钉 )植入人体后的各类反应及对机体内环境的可能影响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对 16位颌面部骨折的病人在植入可吸收夹板与螺钉内固定后的 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均检测血常规、血生化和血清酶学指标并按时间段总结 ,同时复查病人的伤口愈合、骨端固定、咬合关系恢复等情况。【结果】 16位病人术后 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检测血常规、血生化和血清酶学指标均无异常发现 ,临床检查局部伤口、骨段愈合均恢复良好 ,咬合关系正常。【结论】生物可吸收内固定系统 (夹板与螺钉 )具有良好的骨断端内固定作用 ,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可满足颌面部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要求 ,完全达到临床治疗上的生理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用品 内骨折固定术 颌骨折 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合锚钉与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5
作者 陆洲 裘晓冬 +1 位作者 任雅春 骆志航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7-582,共6页
目的:通过采用缝合锚钉或锁骨钩钢板的方法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比较两者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间在富阳市中医骨伤医院治疗的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40例.采用缝合锚钉治疗21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2... 目的:通过采用缝合锚钉或锁骨钩钢板的方法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比较两者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间在富阳市中医骨伤医院治疗的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40例.采用缝合锚钉治疗21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23 -44岁,平均(33.2±1.5)岁,伤后至手术时间36 -60 h,平均(48±7)h;锁骨钩钢板治疗19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22 - 46岁,平均(34.3±1.8)岁,伤后至手术时间36-60 h,平均(50±8)h.所有患者均为单侧闭合性损伤,损伤局部无皮肤破损,无合并血管、神经及其他部位损伤.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和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获得Ⅰ期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和血肿形成.术后随访时间为12- 24个月,中位数15个月.缝合锚钉组骨折愈合时间为9-17周,平均(13.2±2.0)周;锁骨钩钢板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0 -16周,平均(13.3±2.0)周;术后Constant-Murley总评分缝合锚钉组为78 - 100分,平均(91.1±6.5)分;锁骨钩钢板组为76 -100分,平均(89.2±7.6)分.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Constant-Murley总评分和各项定量分数(除疼痛评分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缝合锚钉组的疼痛评分优于锁骨钩钢板组(12.6±1.9与11.3±2.3,P<0.05).结论:缝合锚钉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良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板 骨折/外科学 缝合锚 骨折固定术 锁骨/损伤 治疗结果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外侧联合双柱内固定治疗23例肩胛骨体部移位骨折患者疗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高明暄 聂德军 +5 位作者 常彦峰 谢伟强 王悦 普星宇 张伟 骆文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51-656,共6页
目的:分析内、外侧微创切口双柱固定治疗肩胛骨体部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采用内、外侧微创切口手术治疗肩胛骨体部移位骨折患者23例。外侧切口:沿肩胛骨外侧缘、外柱骨折线向上牵开三角肌后部,自小圆肌与冈下... 目的:分析内、外侧微创切口双柱固定治疗肩胛骨体部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采用内、外侧微创切口手术治疗肩胛骨体部移位骨折患者23例。外侧切口:沿肩胛骨外侧缘、外柱骨折线向上牵开三角肌后部,自小圆肌与冈下肌间隙显露出肩胛骨外缘。内侧切口:沿肩胛骨内侧缘、内柱骨折线顺斜方肌纤维分离,经菱形肌与冈下肌肩胛骨附丽点间隙分离进入,显露肩胛骨内侧缘。两柱均用钢板螺丝钉进行框架式内固定。结果:除1例患者的切口脂肪液化经二次处理后愈合,其余所有患者切口一期愈合。骨折肩胛骨盂极角术前为(25±12)°,术后为(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折愈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4.4±1.3)个月。结论:采用内、外侧联合双柱内固定手术治疗肩胛骨体部移位骨折便于骨折显露、复位和可靠固定,且软组织剥离少,患者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外科学 肩胛骨/损伤 骨折固定术 内/方法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优先模式颌骨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杨赟琪 林阳阳 侯敏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227-232,共6页
目前主流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模式,包括“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3部分,但存在治疗周期长,术前正畸期间患者咀嚼功能及侧貌恶化等问题。近年来,有学者在传统主流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选择部分合适病例缩短或省略术前正畸,形成了... 目前主流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模式,包括“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3部分,但存在治疗周期长,术前正畸期间患者咀嚼功能及侧貌恶化等问题。近年来,有学者在传统主流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选择部分合适病例缩短或省略术前正畸,形成了先行正颌手术,再行术后正畸的治疗模式,称为手术优先模式。国内外也报道了许多该模式治疗的病例,相较于传统主流模式,手术优先模式缩短了整体治疗时间,术后即刻改善面容,更符合成年正颌患者的治疗需求。但是,手术优先模式正颌术后患者的颌骨稳定性如何,有哪些影响因素,如何确立适应证,又有哪些不足之处,都是临床应用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就手术优先模式下的颌骨稳定性及其与过渡性咬合、手术设计、正畸治疗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优先 颌骨稳定性 过渡性咬合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