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牧交错地带:认识中华文明统一性的一个视角 被引量:8
1
作者 麻国庆 张斯齐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8,共8页
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基础来源于各民族之间形成的你来我往、我来你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统一关系。农牧交错地带同时并存农耕与游牧两种生计方式,这种互补循环的关系使不同经济文化类型在此区域内发生碰撞,在保留各自特质的同时又... 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基础来源于各民族之间形成的你来我往、我来你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统一关系。农牧交错地带同时并存农耕与游牧两种生计方式,这种互补循环的关系使不同经济文化类型在此区域内发生碰撞,在保留各自特质的同时又融合为一种独特的生计方式,在此基础上衍生出该地区特有的以嵌入和共享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形式。农牧业生计方式的共生与融合带来经济方式的趋同化,加速了社会一体化进程。农牧交错地带的发展变化,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地带 共生共融 嵌入 中华文明统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周秦汉时期骆驼题材文物初步研究
2
作者 冯锴 李阳 +1 位作者 蒋文孝 王添瑞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92,共11页
本文在广泛梳理东周秦汉时期骆驼题材文物类别与时空分布的基础上,认为骆驼题材文物的出现年代、分布范围和造型风格具有显著的时代与地域特征。骆驼题材文物在内地的出现和发展,深受我国北方人群的影响,显示出较为活跃的农牧互动。秦... 本文在广泛梳理东周秦汉时期骆驼题材文物类别与时空分布的基础上,认为骆驼题材文物的出现年代、分布范围和造型风格具有显著的时代与地域特征。骆驼题材文物在内地的出现和发展,深受我国北方人群的影响,显示出较为活跃的农牧互动。秦始皇帝陵陵西大墓M1新发现的单体金、银骆驼塑像写实逼真的艺术形式,是我国骆驼题材文物中的特例,但在中亚、西亚艺术品中有迹可循,它可能是舶来品,也可能是在西方艺术影响之下本土创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秦汉时期 骆驼题材文物 农牧互动 中西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荒漠化本质特性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常庆瑞 安韶山 +1 位作者 刘京 文治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8-523,共6页
通过分析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壤的机械组成、物质成分和理化性质 ,探讨了土地荒漠化的本质。结果表明 :土壤受风沙作用 ,细粒物质逐渐减少 ,表层消失 ,或者被流沙取代 ,原土壤剖面被覆盖在沙层之下 ;土壤质地出现沙化 ,颗粒组成变粗 ;土壤... 通过分析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壤的机械组成、物质成分和理化性质 ,探讨了土地荒漠化的本质。结果表明 :土壤受风沙作用 ,细粒物质逐渐减少 ,表层消失 ,或者被流沙取代 ,原土壤剖面被覆盖在沙层之下 ;土壤质地出现沙化 ,颗粒组成变粗 ;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减少 ,保水保肥性能降低 ;土壤形成以现代侵蚀和风沙沉积为主 ,物质淋溶和化学风化微弱 ,进化与退化同时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地区 农牧交错带 土地荒漠化 本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季风与中国干湿、农牧气候界线之关系 被引量:35
4
作者 杨建平 丁永建 +1 位作者 陈仁升 刘俊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1-447,共7页
基于中国553个气象站点1958~2000年日降水量资料、北方295个气象站点同期(20(em)蒸发皿资料,界定出半干旱区和农牧交错区各自的范围.利用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1951~1995年)与印度夏季降水量(1951~1998年)资料,分析了半干旱区和农牧交... 基于中国553个气象站点1958~2000年日降水量资料、北方295个气象站点同期(20(em)蒸发皿资料,界定出半干旱区和农牧交错区各自的范围.利用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1951~1995年)与印度夏季降水量(1951~1998年)资料,分析了半干旱区和农牧交错区东南-西北界10年际空间变化与亚洲夏季风的关系.近50年中国干湿、农牧气候界线的动态变化是影响中国的季风环流强弱作用在空间上的实物表现,季风环流的强弱变化控制着气候界线空间摆动的范围与方向,其年代际变化是中国干湿、农牧气候界线呈现出年代际变化特征的根源.分析显示,在现代情况下,农牧气候界线位置的空间摆动主要反映人类生产活动强度的强弱差异,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印度夏季风 干湿气候界线 农牧气候界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农牧交错带荒漠化土壤肥力水平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常庆瑞 高亚军 刘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33,38,共6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化验,对陕北农牧交错带荒漠化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肥力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荒漠化土壤机械组成为:砂粒含量>784.0g/kg,有机质含量<3.67g/kg,阳离子交换量不超过6.37cmol/kg,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不足,土...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化验,对陕北农牧交错带荒漠化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肥力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荒漠化土壤机械组成为:砂粒含量>784.0g/kg,有机质含量<3.67g/kg,阳离子交换量不超过6.37cmol/kg,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不足,土壤的综合肥力质量低;从沙丘流动到固定沙丘,表层土壤粒径>0.25mm的砂粒降低,5mm以上的团聚体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等速效养分增高,离子吸附交换能力增强。可以认为,土壤肥力差异是荒漠化的本质反映,结皮层可作为荒漠化类型土壤鉴定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农牧交错带 荒漠化土壤 肥力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交通用地风蚀个例分析—以河北丰宁县坝上大滩镇东沟村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海春兴 赵烨 付金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7-60,共4页
对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风蚀变化最为明显的地区进行定点研究 ,并选取一个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 ,测量了农村交通用地的土壤风蚀状况 ,计算结果表明 :交通工具对土壤作用加速了土壤风蚀过程 ,扣除车轮挤压地面下降外 ,交通工具引起的土壤风... 对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风蚀变化最为明显的地区进行定点研究 ,并选取一个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 ,测量了农村交通用地的土壤风蚀状况 ,计算结果表明 :交通工具对土壤作用加速了土壤风蚀过程 ,扣除车轮挤压地面下降外 ,交通工具引起的土壤风蚀速率在 2 .9~ 3.8cm /a之间。由此可见 ,在减缓农牧交错区土壤风蚀方面 ,农村交通道路风蚀问题必须予以考虑。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交通道路进行固化可减缓这类用地的风蚀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交通用地 风蚀 中国北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荒漠化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常庆瑞 贾科利 +1 位作者 刘京 杨云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4-78,共5页
 应用遥感技术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对陕北农牧交错带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校正、增强和自动分类识别,得到1986,1993和2000年3个时期土地荒漠化分布图(数字地图)、空间数据库及其面积统计。结果表明,近15年来该地区土地荒漠化面积增加...  应用遥感技术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对陕北农牧交错带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校正、增强和自动分类识别,得到1986,1993和2000年3个时期土地荒漠化分布图(数字地图)、空间数据库及其面积统计。结果表明,近15年来该地区土地荒漠化面积增加,严重荒漠化土地大幅度减少,中度和轻度荒漠化土地增多;荒漠化土地的时空转换频繁且复杂,耕地沙化和林地退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来源,基本农田建设和生态自然恢复使荒漠化土地发生逆转,区域土地荒漠化得到有效控制,但土地生态系统还相当脆弱;其中人畜数量增加、社会经济发展是驱动荒漠化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土地荒漠化 动态变化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城沿线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恢复重建SD模型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汉雄 张兴昌 邵明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73-178,共6页
应用系统动力学理论研究建立了长城沿线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SD模型 ,并应用该模型对该区强化治理型、协调发展型和传统经营型 3种典型治理模式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 ,强化治理模式为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治理最佳模式 ,可使农林... 应用系统动力学理论研究建立了长城沿线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SD模型 ,并应用该模型对该区强化治理型、协调发展型和传统经营型 3种典型治理模式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 ,强化治理模式为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治理最佳模式 ,可使农林牧协调持续发展 ,土壤侵蚀量减少 76 .1% ,生态环境趋向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沿线农牧交错带 生态恢复 生态重建 SD模型 治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农牧过渡带典型地区农牧业生产系统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樊江文 梁飚 霍桂林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7-80,共4页
在对北方农牧过渡带典型地区 (内蒙古赤峰市 )农牧业生产系统的资源特点、生产效率和能量物质输出输入状况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指出了该地区农牧业生产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关键性限制因素 ,进而提出了农牧业生产系统改良建议和促进农牧... 在对北方农牧过渡带典型地区 (内蒙古赤峰市 )农牧业生产系统的资源特点、生产效率和能量物质输出输入状况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指出了该地区农牧业生产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关键性限制因素 ,进而提出了农牧业生产系统改良建议和促进农牧业生产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措施。表 6 ,参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农牧过渡带 赤峰市 农牧业生产系统 资源特点 生产效率 能流分析 物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山区生态农业模型设置及结构调整探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束锡红 廖力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9-145,共7页
西北农牧交错带由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地域差异决定了其人地系统发展的不平衡性,只有依托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才能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获取空间经济和环境的整体利益,从而促进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宁南山... 西北农牧交错带由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地域差异决定了其人地系统发展的不平衡性,只有依托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才能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获取空间经济和环境的整体利益,从而促进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宁南山区作为西北农牧交错带的典型区域之一,其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完全取决于地区生态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与先进性。因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变传统的粗放型农业发展模式为集约型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是促进宁南山区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农牧交错带 宁南山区 生态农业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农牧区环境资源障碍与持续农业发展途径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立峰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64-68,共5页
结合国家农业科技攻关旱农张北试区研究.本文剖析了我国北方农牧区农业发展的环境资源障碍因素,提出了通过控制土地退化、提高水分效率、扩大负熵输入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以实现北方农牧区资源环境──农牧生产──农村经济协调互依、... 结合国家农业科技攻关旱农张北试区研究.本文剖析了我国北方农牧区农业发展的环境资源障碍因素,提出了通过控制土地退化、提高水分效率、扩大负熵输入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以实现北方农牧区资源环境──农牧生产──农村经济协调互依、持续发展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农业 资源环境 北方农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牧交错地区秋收后农田放牧利用的潜力和途径
12
作者 韩广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5-39,共5页
通过对典型区的实地调查,分析和讨论了农牧交错地区秋收后农田放牧利用的潜力和途径。结果表明:(1)农田放牧利用的潜力比较大,但目前仅利用了可利用饲草总量的30%左右;(2)农田杂草与作物残茬(尤其是玉米和高粱)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方面,... 通过对典型区的实地调查,分析和讨论了农牧交错地区秋收后农田放牧利用的潜力和途径。结果表明:(1)农田放牧利用的潜力比较大,但目前仅利用了可利用饲草总量的30%左右;(2)农田杂草与作物残茬(尤其是玉米和高粱)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方面,均适于放牧;(3)放牧应以牛和羊为主,在时空上合理配置,并且要适时补饲;(4)农作物宜适时收获,家畜要适时适地放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地区 农田杂草 放牧 潜力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宁夏盐池县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问题
13
作者 麻高云 赵文象 《宁夏农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7-12,共6页
本文是作者最近十多年对盐池县农业资源和农村经济调查研究的专题报告。作者在对盐池县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阐明了该县大农业生产现状和问题,重点论证了盐池县这个我国农牧过渡地带之典型的分区分类发展方向,以... 本文是作者最近十多年对盐池县农业资源和农村经济调查研究的专题报告。作者在对盐池县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阐明了该县大农业生产现状和问题,重点论证了盐池县这个我国农牧过渡地带之典型的分区分类发展方向,以及进一步改造被恶化的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区域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大农业生产体系的战略决策和指导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资源 环境整治 农牧过渡 综合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适宜饲用作物新品种筛选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淑芬 孙启忠 +3 位作者 韩建国 冯志茹 牛成林 刘淑华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60-65,共6页
经过2年的引种试验,适宜试验区栽培的青贮玉米Zea mays品种有科多4号、科多8号和精饲816,鲜草产量均可达15 000 kg/hm2以上;块根饲用作物以韩国胡萝卜和成都胡萝卜表现最为突出,生物产量可达15 000 kg/hm2以上。引种新品种的产量和经济... 经过2年的引种试验,适宜试验区栽培的青贮玉米Zea mays品种有科多4号、科多8号和精饲816,鲜草产量均可达15 000 kg/hm2以上;块根饲用作物以韩国胡萝卜和成都胡萝卜表现最为突出,生物产量可达15 000 kg/hm2以上。引种新品种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都明显高于目前试验区生产所用的品种,用新品种替代旧品种已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作物 农牧交错带 青贮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农牧区农户土地决策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
15
作者 周伟 曾云英 钟祥浩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5-89,共5页
调查农户土地决策,均质化处理农户决策因子,形成土地决策空间图;制作土地覆被图和农户土地决策空间图,通过图像叠加处理,来分析土地覆被变化与农户土地决策及政策因子间的空间联系。西藏农牧区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土地决策决定了土地... 调查农户土地决策,均质化处理农户决策因子,形成土地决策空间图;制作土地覆被图和农户土地决策空间图,通过图像叠加处理,来分析土地覆被变化与农户土地决策及政策因子间的空间联系。西藏农牧区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土地决策决定了土地覆被变化方向,政策因子起修正作用;农户土地决策与土地覆被在空间上和属性上能互相体现;农牧区政策的制定应立足于农户土地决策,在满足农户追求最大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引导农户顾及生态环境建设;农户土地决策、社会经济发展政策与土地覆被在空间上能互相体现,可通过观察土地覆被变化来监测农户土地决策及政策因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户土地决策 政策因子 西藏农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牧过渡区犏牛短期育肥研究及发展策略
16
作者 刘永平 《中国牛业科学》 2020年第3期48-51,共4页
临夏州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农牧过渡地带,与辽阔的青海、甘南牧区接壤。每年10月至次年4月草原牧区进入枯草期,大量牲畜从牧区向农区、半农区转移,当地群众利用秋收丰富农作物秸秆进行阶段性育肥,实现了草原牧区和农耕区饲草料和... 临夏州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农牧过渡地带,与辽阔的青海、甘南牧区接壤。每年10月至次年4月草原牧区进入枯草期,大量牲畜从牧区向农区、半农区转移,当地群众利用秋收丰富农作物秸秆进行阶段性育肥,实现了草原牧区和农耕区饲草料和草食畜资源的互补性,做到了经济和生态双赢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项目组通过现场入户、问卷调查、样本试验等方式,对犏牛育肥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和认真分析,提出了农牧过渡地区犏牛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过渡 犏牛育肥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