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6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逻辑理路与协同路径 被引量:17
1
作者 祁占勇 吴仕韬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61,共13页
新质生产力是集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特质于一体的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力量源泉。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软要素”,要在育人逻辑上勇担新质人才的培育使命,在技术逻辑上打造新质技术的创新高地,在产业逻辑上适配... 新质生产力是集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特质于一体的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力量源泉。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软要素”,要在育人逻辑上勇担新质人才的培育使命,在技术逻辑上打造新质技术的创新高地,在产业逻辑上适配新质产业的发展需求,在生产逻辑上聚焦新质生产的变革成效,在治理逻辑上助推新质治理的向善发展。为此,高等职业教育要强化顶层设计,创建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长效机制;重塑育人方案,确立基于创新能力生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创新协同,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系打造;聚焦跨界属性,提升在新质社会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新质生产力 创新人才 技术创新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域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曹文军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4,共6页
作为当代大学转型发展的新取向与教育教学的新内容,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基于学生个性培养更具开创性的社会建设人才。从场域的视角看,形成教育新惯习、建构行动者网络与实现主体同场共生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必然要求。当前创... 作为当代大学转型发展的新取向与教育教学的新内容,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基于学生个性培养更具开创性的社会建设人才。从场域的视角看,形成教育新惯习、建构行动者网络与实现主体同场共生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必然要求。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中存在既有惯习挟持、专业壁垒掣肘、隔“场”喊话盛行等问题,阻碍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为此,需要全员行动,超越教育惯习同场域结构的消极互动关系,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微观行为与宏观结构在中观场域的层面走向统合。具体路径是基于文化生态激活主体内生动力、基于组织生态贯通协同育人体系、基于管理生态优化环境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场域 惯习 行动者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工程专业双创人才CDCA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肖迁 贾宏杰 +3 位作者 余晓丹 穆云飞 李天翔 田森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8-152,共5页
从教学内容、教育目标、培养模式3个角度,深入剖析传统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痛点问题。在此基础上,梳理电气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求,明确多元化创新创业人才教育目标,构建“后备人才、攻关人才、拔尖人才、领军人才”金字... 从教学内容、教育目标、培养模式3个角度,深入剖析传统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痛点问题。在此基础上,梳理电气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求,明确多元化创新创业人才教育目标,构建“后备人才、攻关人才、拔尖人才、领军人才”金字塔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框架。通过这一框架,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提出一种“思考—设计—合作—应用”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为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实践表明,该模式符合电气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求,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人才培养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思考—设计—合作—应用模式 电气工程 教学探索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下高校有组织科研的治理创新 被引量:1
4
作者 常亮 赵显嵩 杨春薇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共9页
高校是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一体化布局的体系构成、结构逻辑与网络特征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高校科技创新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高校科技创新取... 高校是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一体化布局的体系构成、结构逻辑与网络特征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高校科技创新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高校科技创新取得的历史性进展与宝贵经验,指出有组织科研将引发高校科技创新的深刻变革。作为大学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高校科技创新治理结构的网络化育成,是推动和实现高校有组织科研治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应从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构建以“人”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等方面着手,探索以治理创新推进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 科技创新 高校有组织科研 新型举国体制 治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作用机理与创新路径 被引量:7
5
作者 景安磊 朱元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4,共7页
数字技术是开辟产教融合新赛道和塑造产教融合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数字技术可以通过拓宽应用场景、链接政校企多方主体、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创新融合发展模式等,有效推进产教融合的广度、协同度、精度和深度。我国在数字技术推进产教... 数字技术是开辟产教融合新赛道和塑造产教融合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数字技术可以通过拓宽应用场景、链接政校企多方主体、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创新融合发展模式等,有效推进产教融合的广度、协同度、精度和深度。我国在数字技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进程中,仍面临数字应用场景不足、数字主体联动不够、数字资源配置匮乏、数字融合模式待突破的现实挑战。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充分发挥数字技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作用,需要拓宽数字场景,实现建设应用智能化更迭;统筹数字主体,推动要素力量协同化发展;加大优化数字资源供给,促进成果创造性转化;创新产教融合数字模式,打造多元化发展引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产教深度融合 作用机理 创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历史使命、重大难题与改革模式 被引量:3
6
作者 徐小洲 潘韵涵 《教育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0,共7页
创新创业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内容。在新的发展时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足、高质量发展瓶颈、体制机制困境等难题与挑战。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需求,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构... 创新创业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内容。在新的发展时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足、高质量发展瓶颈、体制机制困境等难题与挑战。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需求,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构建理念、机制与模式交互作用的IMM改革框架,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应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科学化、生态化、国际化的引导作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整体性、循环性和持续性机制改革,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育人、社会、专业等深度融合,切实发挥创新创业教育在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现代化强国 理念 机制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之“三论”“三难”“三突破” 被引量:1
7
作者 雷世平 谭卓婧 雷宙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1-36,共6页
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遇到的关键问题是思想认识问题。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之“三论”,即“否定论”“怀疑论”和“观望论”分别是指人们对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重大改革所持有的全盘否定、不确定和观察等待的态度和看法。职业... 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遇到的关键问题是思想认识问题。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之“三论”,即“否定论”“怀疑论”和“观望论”分别是指人们对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重大改革所持有的全盘否定、不确定和观察等待的态度和看法。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推而不动,从另一个层面折射出了其作为新生事物所遇到的困难,而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之“三难”,即思想观念的转变难、实践创新的推进难、理论创新的突破难。当前,要积极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必须解决思想观念的问题。而要推进思想观念的转变,则需要在同步推进混合所有制办学理论、实践和政策的创新与突破中逐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混合所有制办学 产教融合 办学理念 政策创新 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职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波林 李莹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36-44,共9页
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职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融合发展显得尤为关键。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其对职业教育和双创教育的影响,探讨了当前职业教育融合双创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职业教育面临教育观念滞后与思维定式束缚、校企合作深度不... 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职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融合发展显得尤为关键。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其对职业教育和双创教育的影响,探讨了当前职业教育融合双创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职业教育面临教育观念滞后与思维定式束缚、校企合作深度不足与机制不健全、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匮乏与利用率低的现实困境,探究了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职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应通过明确目标、构建体系、加强合作和培养精神等多方面措施,为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职业教育 双创教育 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认证视角下高校护理学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满意度调查研究
9
作者 周丽霞 程欣 +2 位作者 解军 商临萍 韩世范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998-2004,共7页
目的:了解护理学专业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满意度,为护理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并促进专业建设。方法:选取山西省6所高等院校护理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结果:护理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各条目的满意度均超过6... 目的:了解护理学专业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满意度,为护理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并促进专业建设。方法:选取山西省6所高等院校护理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结果:护理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各条目的满意度均超过60%,其中学生对课程中教师指导有助于了解护理学科知识前沿动态的满意度最高(75.2%),对创业课程内容与护理学专业知识结合紧密的满意度最低(62.6%)。不同性别、创业实践、亲属创业经历、高考前居住地和班级成绩的护理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的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满意度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不同群体间存在差异。因此,高校应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培养兼具护理学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性、专业性和创新性护理人才,以适应国家医药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和护理学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院校 护理教育 创新创业课程 满意度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政校企”乡村振兴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铁牛 曾文平 +3 位作者 陈海涛 胡亮 丁首斌 陈立林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4期168-171,176,共5页
该文针对众多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倾向于与科研实力突出的大学或研究机构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较少与高职院校合作的情况,提出“政校企”乡村振兴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思路,指出将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成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各企业参与的新... 该文针对众多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倾向于与科研实力突出的大学或研究机构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较少与高职院校合作的情况,提出“政校企”乡村振兴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思路,指出将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成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各企业参与的新型协同创新平台,打造“企业项目驱动+科研团队引领+学生工作室实施”的实战型育人模式,探讨“政校企”乡村振兴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乡村振兴 “政校企”共建 协同育人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扎实迈进教育强国
11
作者 王战军 张泽慧 翟亚军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共8页
实现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是教育强国的核心标志。在建设教育强国与创新型国家的关键阶段,我国亟须把博士研究生教育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加快建设世界重要博士研究生教育中心,... 实现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是教育强国的核心标志。在建设教育强国与创新型国家的关键阶段,我国亟须把博士研究生教育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加快建设世界重要博士研究生教育中心,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基于博士研究生培养,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既需要制度保障,也需要教育范式创新,打破围墙构建融合培养机制,分类发展构建“双元”培养模式,基于国家战略需求重塑博士研究生教育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教育强国 博士研究生 科教融合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广西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妮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2期13-16,共4页
数智时代背景下,广西乡村振兴面临人才紧缺、技术瓶颈、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和产业升级步伐过缓等问题,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挥着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有利于输送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人才、促进农业现代化、可以带动农村社会整体进步... 数智时代背景下,广西乡村振兴面临人才紧缺、技术瓶颈、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和产业升级步伐过缓等问题,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挥着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有利于输送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人才、促进农业现代化、可以带动农村社会整体进步,数智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机遇与挑战并存,存在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与乡村振兴需求不匹配、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不完善等问题,高职院校要从精准对接乡村振兴需求、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加强产学研合作、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和培育创新创业人才5个方面入手,积极响应时代需求,形成一整套为广西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人才和技术支撑的教育服务体系,助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教育 乡村振兴 服务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向度
13
作者 周志艳 陈新文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5-38,共4页
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是其本体职能价值、社会职能价值和服务合作价值的体现。高职院校在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中,应以技能供给为关键点,促进学生技能个性发展;以德技并修为落脚点,夯实学生职业技能素质... 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是其本体职能价值、社会职能价值和服务合作价值的体现。高职院校在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中,应以技能供给为关键点,促进学生技能个性发展;以德技并修为落脚点,夯实学生职业技能素质;以校企合作为着力点,推动技能人才培养创新;以创新创业为突破点,增强学生就业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技能型社会 技能供给 德技并修 校企合作 创新创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教融汇背景下高职《现代养羊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14
作者 王玺年 张玺 +1 位作者 王璐菊 郭志明 《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科教融汇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新动能,推进科教融汇有助于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技术人才、实现教育与科技协同育人。本文以《现代养羊技术》课程教学为例,探讨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如何从课程教学体... 科教融汇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新动能,推进科教融汇有助于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技术人才、实现教育与科技协同育人。本文以《现代养羊技术》课程教学为例,探讨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如何从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方法、课程实践环节及科创平台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培养具备数字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推进现代化畜牧业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汇 现代养羊技术 思政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探究
15
作者 常乃丹 王磊 +3 位作者 刘金成 任亚超 陈国有 周学刚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5期158-160,共3页
为推进药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药学院在药物制剂、中药学、药物分析3个本科专业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对专创融合路径进行积极探索,建立“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为推进药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药学院在药物制剂、中药学、药物分析3个本科专业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对专创融合路径进行积极探索,建立“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课程体系,构建“竞赛演练-科研创新-创业实践”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为培养适应医药行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药学类专业 专创融合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教育强国建设的统筹“三教”协同创新:意义向度、话语转向与实现进路
16
作者 祁占勇 桑晓鑫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6,共11页
“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这一战略命题,在统筹论、系统论和协同论的交互催生下,以“教育统筹”为逻辑主轴,以“协同创新”为驱动内核,确立了未来推动“三教”系统性整合与创新型发展的行动方略。面向2035年建成教... “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这一战略命题,在统筹论、系统论和协同论的交互催生下,以“教育统筹”为逻辑主轴,以“协同创新”为驱动内核,确立了未来推动“三教”系统性整合与创新型发展的行动方略。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统筹“三教”协同创新要在结构复合意义上破解教育体系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在价值相容意义上助力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与一体化推进,在载体协调意义上实现各级各类高校的分类建设与结构优化。在高质量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语境下,切实推进统筹“三教”协同创新,应实现从“普职分流”到“职普融通”的理念转向、从“沟通衔接”到“协同创新”的目标转向、从“终身教育”到“终身学习”的制度转向。为应对统筹“三教”协同创新所面临的现实挑战,未来需要高位统筹谋划,完善类型融通、层次贯通的中学后教育体系;加强载体融合,构筑多元联动、联合办学的协同治理新格局;鼓励区域先行,建设数智赋能、开放共享的全民学习型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教育统筹 协同创新 职普融通 学习型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定位、困境及路径
17
作者 王向华 韩雅彬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9-95,共7页
新质生产力以质优为关键、以创新为特点,契合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逻辑,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出了更高质量的人才诉求。基于新质生产力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资料、新型劳动对象等三大构成要素,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定位应聚焦于追求学... 新质生产力以质优为关键、以创新为特点,契合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逻辑,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出了更高质量的人才诉求。基于新质生产力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资料、新型劳动对象等三大构成要素,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定位应聚焦于追求学生拔尖创新特质、深化关键核心技术学术研究、科研成果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高校存在重“拔尖”而轻“创新”、基础研究和学科交叉的原始创新不足、原始创新难以成果转化的实然困境。为此,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深化差异教育以激发人才创新特质、坚持科教融合以实现颠覆性前沿技术突破、推动产教融合以完成核心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最终切实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拔尖创新人才 差异教育 科教融合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共同富裕:逻辑机理与现实路径
18
作者 梅伟惠 赵紫睿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5,共12页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结构逐步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共创共享”成为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本质特征。创新创业教育通过提升人力资本质量、注重价值创造和促进...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结构逐步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共创共享”成为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本质特征。创新创业教育通过提升人力资本质量、注重价值创造和促进良好治理三大机理,直接或间接地服务共同富裕的发展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创新创业教育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以共同富裕为指引发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从更加全面的视角重新设计创新创业教育,并最终达成共同富裕的目标。我国应围绕革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布局重点领域创新创业教育、打造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等维度,着力培养拔尖创业人才,实现可持续的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共同富裕 逻辑机理 现实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背景下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创新:未来图景、实践路径与风险审思
19
作者 李玉顺 韩梦莹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21,共9页
人工智能正成为加速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驱动力,彰显着引领教育教学变革、提升育人质量、推进因材施教以及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的新潜质。然而,囿于智能技术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创新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仍面临... 人工智能正成为加速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驱动力,彰显着引领教育教学变革、提升育人质量、推进因材施教以及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的新潜质。然而,囿于智能技术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创新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仍面临创新性模式融合构建、变革性实践纵深探索、价值性定位系统厘清以及系统性路径前瞻规划等挑战。研究基于价值理论,对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创新的元价值、工具性价值和发展性价值进行了学理阐述。在此基础上,从教育强国建设的长期和近中期视角,描绘了“以教育理念为原点,以终身学习为趋向,以育人生态为框架,以关键场景为坐标”的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创新未来图景,进而提出立足教育痛难点突破、关注数据赋能学校变革、重视学生终身学习力培养以及加强教师变革性发展的实践路径,并强调以持续迭代为原则探索、拥抱、驾驭和适应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最后,围绕智能环境、教师素养、技术依赖和伦理安全等潜在风险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深化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方向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人工智能 教育教学创新 素养成长型课堂 变革性教师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教融合下深化高职新农科专业群“专创融合”路径研究
20
作者 糜莉 查理 余乐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54-61,共8页
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专创融合是国家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出真正能承担产业转型升级任务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通过深入分析当前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新农科专业群“专创融合”中存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 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专创融合是国家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出真正能承担产业转型升级任务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通过深入分析当前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新农科专业群“专创融合”中存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不匹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存在偏差、专业与创新创业融合教学下教师队伍水平不够、双创共享实践平台不足等问题,提出创新“产教专创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现代农业领域现场工程师多元技术人才、打造切合学生发展需求的专创融合高水平“双师”队伍、构建“1+N”模式的校企“工学研创、双元育人”合作平台等深化高职新农科专业群“专创融合”的改革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专创融合 新农科专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