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5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粒型籼粳杂交稻浙优77高产高效制种技术
1
作者 沈建勋 祁永斌 +4 位作者 王林友 陈明祥 吕向朝 张浩迪 黄惠芳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309-312,共4页
浙优77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联合谷之雨(浙江湖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杭州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长粒型籼粳杂交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转色好等特点,2024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 浙优77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联合谷之雨(浙江湖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杭州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长粒型籼粳杂交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转色好等特点,2024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晚稻种植。为加速籼粳杂交稻新品种浙优77的推广,提高新品种制种产量,文章介绍了浙优77的亲本特性及高产高效制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优77 长粒型籼粳杂交稻 高产 制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长粒型籼粳杂交稻新品种浙优77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2
作者 祁永斌 王林友 +2 位作者 吕向朝 蒋根水 张浩迪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838-842,共5页
长粒型籼粳杂交稻新组合浙优77是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谷之雨(浙江湖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杭州种业集团合作选育的中熟三系籼粳杂交稻组合,以长粒粳型不育系浙杭K68A(浙75A)为母本、广亲和偏籼型恢复系浙恢F27... 长粒型籼粳杂交稻新组合浙优77是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谷之雨(浙江湖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杭州种业集团合作选育的中熟三系籼粳杂交稻组合,以长粒粳型不育系浙杭K68A(浙75A)为母本、广亲和偏籼型恢复系浙恢F27为父本配组而成,2024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浙审稻2024017)。浙优77具有产量高、米质优、转色好、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合在浙江省及周边稻区作单季晚稻种植。本文对浙优77的选育、品种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做了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优77 长粒型籼粳杂交稻 选育 特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香型杂交粳稻新品种‘申优R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3
作者 程灿 孙滨 +5 位作者 张安鹏 代雨婷 况思梦 厉高中 张克红 曹黎明 《上海农业学报》 2025年第4期21-25,共5页
针对目前上海市主栽水稻品种存在的食味好但稻瘟病抗性差、高产但适口性一般等问题,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分子标记选择等技术快速创制具有爆米花香味、低直链淀粉含量、抗稻瘟病的亲本材料,并结合高密度SNP芯片检测、显性基因互补聚合育... 针对目前上海市主栽水稻品种存在的食味好但稻瘟病抗性差、高产但适口性一般等问题,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分子标记选择等技术快速创制具有爆米花香味、低直链淀粉含量、抗稻瘟病的亲本材料,并结合高密度SNP芯片检测、显性基因互补聚合育种技术,培育出米质优、香味浓、食味好、抗稻瘟病的杂交粳稻新品种‘申优R2’(沪审稻2022003),并从‘申优R2’的测交配组培育历程、产量、品质、抗病的特征特性以及配套的机插秧(或机直播)栽培技术要点等维度进行了全面分析。‘申优R2’适合在上海市及苏南、皖南、浙北作为单季晚稻或早茬口双季晚稻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申优R2’ 分子标记 直链淀粉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期下氮素穗肥对大穗型籼粳杂交稻甬优538颖花退化的调控作用
4
作者 王晶卿 陈惠哲 +5 位作者 兰天明 李慧 唐承翰 马昕伶 张玉屏 王亚梁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759-2774,共16页
大穗型籼粳杂交稻颖花容易退化,为明晰氮素对籼粳杂交稻颖花退化的缓解效应及其调控作用,本研究以大穗型籼粳杂交稻甬优538为试验材料,于2023年和2024年进行试验,设置S_(1)(4月20日播种)、S2(5月10日播种)和S_(3)(5月30日播种)3个播期,1... 大穗型籼粳杂交稻颖花容易退化,为明晰氮素对籼粳杂交稻颖花退化的缓解效应及其调控作用,本研究以大穗型籼粳杂交稻甬优538为试验材料,于2023年和2024年进行试验,设置S_(1)(4月20日播种)、S2(5月10日播种)和S_(3)(5月30日播种)3个播期,180 kg hm^(-2)(N12)、270 kg hm^(-2)(N18)2种总施氮量,以及T_(1)(在叶龄余数3.5施用100%穗肥)、T_(2)(在叶龄余数1.5施用100%穗肥)和T_(3)(在叶龄余数3.5施用50%穗肥+叶龄余数1.5施用50%穗肥)3种穗肥施用方式,分析比较不同处理下产量与产量构成、分蘖动态、颖花分化与退化、干物质积累和单朵颖花干物质占比变化。结果表明,(1)S_(1)播期下N18T_(2)处理的产量最高,较S_(3)播期下N12T_(1)处理的产量平均提高46.83%;其中播期对结实率影响最为显著,其次影响每穗粒数;不同施氮量对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有显著影响,N18处理较N12处理的穗粒数平均提高14.44%,有效穗数平均提高12.88%。(2)不同施氮量和穗肥施用时间对每穗粒数的影响主要在于颖花发育,N18处理较N12处理的氮含量平均提高22.51%,2023年和2024年颖花分化数分别提高12.12%和15.35%,现存颖花数分别提高16.00%和13.60%。穗肥施用时间后移可有效缓解颖花退化,其中N12T_(3)处理平均提高植株氮含量31.58%,N18T_(2)处理平均提高26.29%;T_(2)时期施用保花肥,颖花退化率较T_(1)平均减少18.20%,较T_(3)平均减少5.48%。(3)颖花发育直接依赖于干物质积累,N18处理较N12处理,穗分化始期干物质积累量(DM-SDI)显著提高6.96%,穗发育期间干物质积累量(DM-SD)显著提高15.08%,颖花分化数与DM-SDI、DM-SD呈正相关关系,干物质积累越多,颖花分化数越多。(4)不同穗肥施用时间显著影响穗分化期间单朵颖花的干物质占比(SSDM-SD),T_(2)>T_(3)>T_(1);颖花退化与SSDM-SDI、SSDM-SD呈负相关关系,单朵颖花干物质越小,颖花退化率越高。综上,合理的氮素穗肥通过调控干物质积累来影响籼粳杂交稻颖花形成,叶龄余数1.5时增施穗肥有利于提高单朵颖花的干物质占比,支撑颖花生存和发育,有效缓解颖花退化,增加每穗粒数。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适当提早播种,在减少氮肥施用的基础上优化氮肥运筹(施用促花肥和保花肥),可以延长营养生长期并提高单朵颖花干物质占比,促进颖花分化的同时减少颖花退化,进而达到籼粳杂交稻大穗栽培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氮素 穗肥 产量 颖花分化与退化 干物质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粳稻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5
作者 董维 沈锡琼 +4 位作者 谷安宇 涂建 奎丽梅 蒋啟勇 李小林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31,36,共7页
两系法杂交稻在挖掘水稻杂种优势、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意义重大,但至2025年5月,两系杂交粳稻国审品种仅10个,只占同期国审水稻品种数的0.23%。本文基于两系杂交粳稻的发展现状,总结了粳型两用核不育系选育的进展、粳型两用核不育系光... 两系法杂交稻在挖掘水稻杂种优势、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意义重大,但至2025年5月,两系杂交粳稻国审品种仅10个,只占同期国审水稻品种数的0.23%。本文基于两系杂交粳稻的发展现状,总结了粳型两用核不育系选育的进展、粳型两用核不育系光温敏雄性不育遗传位点及机制,深入剖析了其发展远落后于两系杂交籼稻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未来发展对策,旨在为推动两系杂交粳稻的选育与应用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粳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研究进展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籼粳杂交稻新组合浙粳嘉优710的选育
6
作者 张馨月 叶胜海 +2 位作者 董俊杰 富昊伟 李友发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830-833,共4页
浙粳嘉优710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和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三系粳型不育系浙粳7A和籼型恢复系DR610进行配组育成的籼粳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广适、米质优等特点,2022年... 浙粳嘉优710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和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三系粳型不育系浙粳7A和籼型恢复系DR610进行配组育成的籼粳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广适、米质优等特点,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浙粳嘉优710 高产 优质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在浙东地区作再生稻的适应性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胡继杰 叶凯 +4 位作者 蒋琪 何冰清 陈少杰 陈志新 章志远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86,共4页
为提高浙东地区再生稻综合生产能力,促进水稻产业发展,于2023年在宁波市开展甬优系列再生稻品种比较试验,筛选适宜浙东地区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质再生稻新品种。综合考量了5个供试品种在两季产量、再生能力和再生季稻米品质等方面的综合表... 为提高浙东地区再生稻综合生产能力,促进水稻产业发展,于2023年在宁波市开展甬优系列再生稻品种比较试验,筛选适宜浙东地区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质再生稻新品种。综合考量了5个供试品种在两季产量、再生能力和再生季稻米品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得出以下结论:甬优4901和甬优6760表现突出,熟期适中、产量高、再生能力较强、再生季稻米品质优,适宜在浙东地区作再生稻推广;甬优1540也展现出了良好的丰产性和再生能力,但其生育期相对较长,在宁波南部地区作再生稻种植时,为确保安全齐穗,需采取提前播种、提高留桩高度等栽培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 稻米品质 有效积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剂引发及播种方式对杂交粳稻成苗效果的影响
8
作者 吴雪凡 韩家俊 +3 位作者 胡伟民 李茂柏 关亚静 楼坚锋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3-99,104,共8页
提高播种质量是水稻生产实现高效、优质、高产的重要保障。本研究以杂交粳稻品种花优14和申优28的种子作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的柠檬酸(CA)和γ-氨基丁酸(GABA)对种子进行引发和浸种处理,旨在筛选出这两种药剂的最佳处理浓度。随后,将... 提高播种质量是水稻生产实现高效、优质、高产的重要保障。本研究以杂交粳稻品种花优14和申优28的种子作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的柠檬酸(CA)和γ-氨基丁酸(GABA)对种子进行引发和浸种处理,旨在筛选出这两种药剂的最佳处理浓度。随后,将处理过的种子进行田间直播和秧盘播种育苗,以探究不同播种方式对种子出苗效果的影响,进而筛选出能够切实提高杂交粳稻种子田间成苗率的药剂及播种方式。结果表明,用CA和GABA引发和浸种均促进了花优14和申优28种子的萌发速率和幼苗生长。其中,两种药剂的适宜处理浓度均为0.50 mmol/L,且引发处理在促进成苗及提升成苗质量方面较浸种处理优势明显。田间试验结果表明,CA引发处理在直播条件下对花优14和申优28的成苗率和幼苗质量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而在秧盘育苗条件下的效果则相对不显著。另一方面,GABA引发处理对花优14的成苗率和幼苗质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申优28的成苗率虽无明显影响,但能够增加其幼苗质量。GABA引发处理在田间直播和秧盘育苗条件下的效果较为一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杂交粳稻品种及其播种方式,筛选出适宜的引发药剂及其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柠檬酸 Γ-氨基丁酸 种子引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杂交中籼稻扬籼优77的选育与应用
9
作者 段圣省 薛莲 +8 位作者 余启芝 董华林 李爱宏 殷得所 李忠正 王红波 孙阳 郭英 徐得泽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25-28,共4页
扬籼优77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北洪山实验室、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湖南亚华种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利用不育系扬籼9A与恢复系HD377配组选育而成的中熟偏迟籼型杂交中稻品种,具有高产稳... 扬籼优77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北洪山实验室、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湖南亚华种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利用不育系扬籼9A与恢复系HD377配组选育而成的中熟偏迟籼型杂交中稻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良、综合抗性好等显著特点,于202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中籼稻 扬籼优77 高产 优质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粳优4号品种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10
作者 章文斌 任军凯 +1 位作者 叶胜海 张国萍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1583-1586,共4页
浙粳优4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联合多家单位育成的籼粳杂交稻品种。该品种表现为穗大粒多,分蘖能力强,抗倒伏性突出,熟期转色好。为确保其丰产,本文对其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探索,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浙粳优4号 特征特性 高产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杂交水稻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11
作者 马双双 黄玲玲 +5 位作者 王伟 杨用丹 翟荣荣 叶靖 巫明明 叶胜海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297-1307,共11页
亚洲栽培稻在驯化过程中形成了籼稻和粳稻2个亚种,两者在种植环境、植株和籽粒特性以及基因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有效利用籼粳亚种间的遗传差异,能够借助强大的杂种优势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本文概述了籼稻和粳稻之间的分类与分化差... 亚洲栽培稻在驯化过程中形成了籼稻和粳稻2个亚种,两者在种植环境、植株和籽粒特性以及基因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有效利用籼粳亚种间的遗传差异,能够借助强大的杂种优势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本文概述了籼稻和粳稻之间的分类与分化差异,论述了目前已经定位及克隆的亚种间杂种不育基因和分子作用机制,分析了已经鉴定的杂种优势基因及杂种优势作用机制,汇总了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籼粳杂交稻品种数据,旨在为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以及籼粳杂交稻新品种的培育提供有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分化 杂种不育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抗病三系杂交粳稻新品种嘉优10号的选育
12
作者 张呈祥 李柏 +1 位作者 陆金根 高荣村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834-837,共4页
嘉优10号是利用BT型早熟中粳不育系嘉57A和恢复系嘉恢10号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品种。嘉优10号具有综合抗性好、米质优、制繁种产量高等特点,2022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对嘉优10号的农艺性状、产量表现、稻米... 嘉优10号是利用BT型早熟中粳不育系嘉57A和恢复系嘉恢10号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品种。嘉优10号具有综合抗性好、米质优、制繁种产量高等特点,2022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对嘉优10号的农艺性状、产量表现、稻米品质及抗病性进行分析,并总结了该品种的栽培技术要点和制种技术要点,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嘉优10号 优质 抗病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光和穗肥施氮量对优质杂交稻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13
作者 杨尔倮 梅岫峰 +5 位作者 李燕容 文泰深 邓俊 王然 张荣萍 马鹏 《上海农业学报》 2025年第2期41-48,共8页
为明确遮光和穗肥施氮量对优质杂交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杂交籼稻‘金龙优589’和‘深优粤禾丝苗’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不同遮光处理和穗肥施氮量对杂交稻叶绿素含量、干物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然光条件下,减少穗期氮肥的施用... 为明确遮光和穗肥施氮量对优质杂交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杂交籼稻‘金龙优589’和‘深优粤禾丝苗’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不同遮光处理和穗肥施氮量对杂交稻叶绿素含量、干物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然光条件下,减少穗期氮肥的施用量可增加杂交稻的叶绿素含量,两个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均在N1处理下表现最高;而在遮光处理下,相比其他氮肥施用量,N1处理下的杂交稻叶绿素含量最高,说明不同遮光和穗肥氮素用量减施有利于总叶绿素维持在较高的水平。遮光降低了杂交稻干物质积累,‘深优粤禾丝苗’干物质量比‘金龙优589’高。在自然光条件和遮光下,‘深优粤禾丝苗’干物质转运量均在N2(75 kg∕hm^(2))处理下最高,分别为4513.59 kg∕hm^(2)和4896.89 kg∕hm^(2),表明在遮光处理下适当减少穗肥用量有利于干物质的转运。抽穗期遮光使得杂交稻产量构成因子和产量表现出降低的趋势;穗肥施氮量增加了结实率和穗着粒数,在自然光条件下,增加穗肥施氮量可以增加杂交稻的产量,‘金龙优589’的产量在75 kg∕hm^(2)处理下最高,达到10762.37 kg∕hm^(2),‘深优粤禾丝苗’产量在105 kg∕hm^(2)处理下最高,为11037.42 kg∕hm^(2);而在遮光处理下,N1(60 kg∕hm^(2))处理的杂交稻产量最高,‘金龙优589’和‘深优粤禾丝苗’产量分别达到8426.34 kg∕hm^(2)和9044.72 kg∕hm^(2)。遮光降低了杂交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在遮光和穗肥施氮量60 kg∕hm^(2)条件下可维持较高的产量。该研究可为四川弱光寡照区域的优质杂交稻丰产调优栽培技术的更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遮光 穗肥施氮量 杂交籼稻 干物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品种稻草的微生物群落特征
14
作者 李依芸 刘帮 +4 位作者 曾梦圆 牟薏 徐炜 谢莉 沈毅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2-78,共7页
该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籼、粳稻草放置前后(0 d及3 d)的微生物群落及代谢功能,探究稻草微生物群落差异性。结果表明,粳稻草细菌菌群丰富度与多样性略高于籼稻草,真菌菌群多样性相反。放置前籼稻草中主要优势细菌属为泛菌属(Panto... 该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籼、粳稻草放置前后(0 d及3 d)的微生物群落及代谢功能,探究稻草微生物群落差异性。结果表明,粳稻草细菌菌群丰富度与多样性略高于籼稻草,真菌菌群多样性相反。放置前籼稻草中主要优势细菌属为泛菌属(Pantoea),优势真菌属为糖多孢菌属(Saccharopolyspora),放置3 d后,籼稻草中优势细菌属为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和糖多孢菌属,优势真菌为曲霉属(Aspergillus);放置前后粳稻草中主要优势细菌属均为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优势真菌属均为曲霉属。代谢通路表明,籼稻草中拟诺卡氏菌属和糖多孢菌属在糖酵解途径中占据主导地位,曲霉属在多种代谢途径中功能丰度较高,粳稻草在L-酪氨酸降解和蔗糖降解途径中以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为主的功能丰度较高。籼稻草以糖酵解强化、风味物质合成为核心优势,更适用于大曲发酵品质提升,而粳稻草则侧重复杂物质降解。籼稻草微生物相关性表明,假单胞菌属与甲基杆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呈显著(P<0.05)及高度显著(P<0.001)正相关。曲霉属、帚枝霉属和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与真菌演替呈关联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大曲 籼稻草 粳稻草 微生物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4份两系不育系水稻材料籼粳属性鉴定和亲粳特性分析
15
作者 黄建鸿 曾跃辉 +2 位作者 肖长春 杨尚霖 韦新宇 《福建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利用籼型两系不育系与广亲和两系不育系或常规粳稻杂交,育成54份两系不育系高代材料。为了筛选籼型亲粳两系不育系,利用22对籼粳特异ILP分子标记对54份供试水稻材料做籼粳属性分析,再将籼稻类型和偏籼类型的两系不育系材料与粳稻测验种... 利用籼型两系不育系与广亲和两系不育系或常规粳稻杂交,育成54份两系不育系高代材料。为了筛选籼型亲粳两系不育系,利用22对籼粳特异ILP分子标记对54份供试水稻材料做籼粳属性分析,再将籼稻类型和偏籼类型的两系不育系材料与粳稻测验种秋光、巴利拉测交。结果表明:54份两系不育系水稻材料中籼稻类型21份,偏籼类型16份,偏粳类型15份,粳稻类型2份。在37份籼稻类型和偏籼类型的两系不育系材料中,9份两系不育系材料与粳稻测验种秋光、巴利拉测交F_1平均结实率>70%,即具籼型亲粳特性,编号分别为2、4、6、10、19、21、23、47、54。利用9个籼型亲粳两系不育系水稻材料分别与偏粳类型恢复系材料R107和R510配组,发现编号2具有较好的粳稻亲和性,配制组合结实率高,每穗总粒数多,属于典型的大穗型品种。编号47与粳稻也有较好的亲和性,配制组合结实率高而且稳定,综合性状较优、产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型亲粳 两系不育系 籼粳属性 亲和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良食味杂交籼稻品种稻谷储藏品质特性研究
16
作者 蒋明金 张芳 +5 位作者 姬广梅 田晋钰 张佳凤 李立江 罗丹秋 李敏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93-101,共9页
【目的】探明储藏后不同杂交籼稻品种类型稻谷品质的变化特征,为耐储藏型杂交籼稻品种选育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产普通食味(F优498、冈优725)、高产优良食味(晶两优534、蓉18优2348)和低产优良食味(川优6203、丰优香占)杂... 【目的】探明储藏后不同杂交籼稻品种类型稻谷品质的变化特征,为耐储藏型杂交籼稻品种选育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产普通食味(F优498、冈优725)、高产优良食味(晶两优534、蓉18优2348)和低产优良食味(川优6203、丰优香占)杂交籼稻品种为材料,研究储藏前后不同杂交籼稻品种的稻谷加工品质、稻米外观品质、营养与蒸煮品质和米饭食味品质的差异。【结果】储藏前后稻米品质变化存在基因型差异。F优498、蓉18优2348和丰优香占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有所提高,而冈优725、晶两优534和川优6203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整体表现为降低。储藏后不同类型杂交籼稻品种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均有所增加,增幅分别为3.93%~22.57%和3.55%~10.73%,稻米蛋白质含量提高0.13%~2.30%,直链淀粉含量相对变化率为–2.67%~9.45%,食味值降低0.62%~3.88%,米饭外观、口感和综合评分分别降低3.13%~32.87%、14.08%~34.88%和2.28%~24.92%。【结论】储藏前后高产优良食味类型晶两优534稻谷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以及稻米的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的相对变化率较小,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相对较低,米饭外观、口感和综合评分相对变化率较小,稻谷储藏品质相对稳定,属耐储藏型杂交籼稻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储藏 加工品质 外观品质 食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籼杂交稻新品种机插比较试验
17
作者 李永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9期17-21,共5页
为筛选出适合在庐江县种植的高产、优质中籼稻品种,选用近3年来通过国家或安徽省审定且适宜种植区域包含庐江地区的20个水稻新品种,采用毯苗机插的方式开展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两优517、晶两优1377、荃优386和玮两优534这4个品种实际... 为筛选出适合在庐江县种植的高产、优质中籼稻品种,选用近3年来通过国家或安徽省审定且适宜种植区域包含庐江地区的20个水稻新品种,采用毯苗机插的方式开展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两优517、晶两优1377、荃优386和玮两优534这4个品种实际产量超过12000 kg/hm^(2),生育期适中,综合抗性良好,适宜在庐江县稻麦、稻油轮作模式中种植;深两优1378生育期长,实际产量超过13000 kg/hm^(2),综合抗性良好,适宜在当地作为单季稻种植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籼杂交稻 新品种 机插 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两优164在将乐县作烟后稻种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18
作者 邱芸 《福建稻麦科技》 2025年第2期51-53,共3页
山两优164系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用山S与明恢164配组育成的籼型两系杂交稻新品种,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2023—2024年在将乐县安仁乡石富村作烟后稻示范种植,表现分蘖力中等、株型适中、青枝腊秆、产量高等特点,适合在... 山两优164系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用山S与明恢164配组育成的籼型两系杂交稻新品种,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2023—2024年在将乐县安仁乡石富村作烟后稻示范种植,表现分蘖力中等、株型适中、青枝腊秆、产量高等特点,适合在将乐县作烟后稻种植。总结了山两优164在将乐县作烟后稻种植的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两优164 籼型两系杂交稻 机械化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两优819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19
作者 王珍珍 向关伦 +8 位作者 甘雨 郝留根 郭慧 张宏伟 易崇粉 杨春苗 姜敬伟 杨占烈 李双琴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1-6,共6页
【目的】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杂交水稻新品种,满足贵州省中、低海拔区域水稻种植需求。【方法】以自育优质籼型常规稻筑香19为父本,以自育优质两系不育系886S为母本,育成优质两系杂交稻新品种,并以F优498为参试对照(CK)品种,明确水稻新... 【目的】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杂交水稻新品种,满足贵州省中、低海拔区域水稻种植需求。【方法】以自育优质籼型常规稻筑香19为父本,以自育优质两系不育系886S为母本,育成优质两系杂交稻新品种,并以F优498为参试对照(CK)品种,明确水稻新品种特征特性与栽培、制种技术要点。【结果】筑香19与886S杂交组配育成优质两系杂交稻新品种两优819,2023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稻20230014)。两优819株高112.8 cm,有效穗231.0万穗/hm2,总粒数191.0粒/穗,结实率80.7%,千粒重28.4 g,全生育期145.9 d,较F优498早熟4.0 d。在贵州省2021—2022年迟熟组区域试验中,两优819两年平均产量9869.2 kg/hm2,较F优498减产0.1%。202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301.0 kg/hm2,较F优498增产2.8%。两优819出糙率80.4%,精米率70.6%,整精米率63.9%,垩白粒率6.0%,垩白度1.8%,粒长6.9mm,粒型长宽比3.1,胶稠度80 mm,直链淀粉含量15.4%,碱消值6.5,透明度1级,米质达部标2级,优于F优498(米质为普通)。两优819中感稻瘟病,耐冷性较强;F优498中感稻瘟病,耐冷性弱。【结论】两优819优质、稳产、抗逆性好,宜在贵州中、低海拔区域作一季中稻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优819 品种选育 籼型 两系不育系 杂交水稻 稻瘟病 耐冷性 综合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杂交粳稻穗部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分析
20
作者 商文奇 马秀芳 +4 位作者 吕桂兰 王先俱 李小婉 庞秀 王铮 《北方水稻》 2025年第2期1-5,共5页
以7个辽宁杂交粳稻组合和2个常规粳稻品种为试材,分析了辽宁杂交粳稻穗部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辽宁杂交粳稻属于中位优势穗型。杂交组合和常规品种之间一次枝梗数、上部、下部和总一次枝梗粒数的差异显著性表现不一。杂交组... 以7个辽宁杂交粳稻组合和2个常规粳稻品种为试材,分析了辽宁杂交粳稻穗部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辽宁杂交粳稻属于中位优势穗型。杂交组合和常规品种之间一次枝梗数、上部、下部和总一次枝梗粒数的差异显著性表现不一。杂交组合的上部、中部、下部和总二次枝梗数及其粒数均大于常规品种,且二者之间上部和中部二次枝梗数以及上部二次枝梗粒数的差异达显著水平。杂交组合的产量高于常规品种,但与高产常规品种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一次枝梗数、下部二次枝梗数、上部一次枝梗粒数以及中部和总二次枝梗粒数对杂交组合的产量有重要影响。通过适当增加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总粒数,减少下部二次枝梗数和中部二次枝梗粒数优化穗部性状,有利于进一步发挥辽宁杂交粳稻的产量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杂交粳稻 穗部特征 产量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