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长粒型籼粳杂交稻浙优77高产高效制种技术 |
沈建勋
祁永斌
王林友
陈明祥
吕向朝
张浩迪
黄惠芳
|
《浙江农业科学》
|
2025 |
0 |
|
2
|
超高产优质早熟籼粳杂交稻浙优915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
王建军
宋建
崔永涛
范宏环
唐立群
|
《浙江农业科学》
|
2024 |
0 |
|
3
|
优质高产籼粳杂交稻嘉禾优7245的选育及制种技术 |
金浩晶
周巧钰
厉伟杉
郑利欣
董国军
|
《浙江农业科学》
|
2024 |
2
|
|
4
|
优质高产籼粳杂交稻嘉丰优3号的选育及制种技术 |
金浩晶
曹郁青
郑利欣
厉伟杉
马强
董国军
|
《浙江农业科学》
|
2024 |
2
|
|
5
|
杂交籼稻“一种两收”头季高温热害调查及对再生稻的影响 |
郭亚玲
张长海
汪向东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2024 |
1
|
|
6
|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徽两优9192高产制种技术 |
王鹤鹃
杨鹏
程国旺
王凤杰
孙志伟
王程亮
|
《园艺与种苗》
CAS
|
2024 |
0 |
|
7
|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两优5078高产制种技术 |
王鹤鹃
杨鹏
孙志伟
程国旺
王凤杰
王程亮
|
《园艺与种苗》
CAS
|
2024 |
0 |
|
8
|
杂交晚籼稻新组合乐优97的选育及栽培制种技术 |
夏澳运
戴思青
陈周兵
刘鹏
周红英
吴晓亮
|
《现代农业科技》
|
2024 |
0 |
|
9
|
连作晚稻品种生长特性及产量比较 |
王丽丹
包碎云
朱德峰
|
《浙江农业科学》
|
2024 |
0 |
|
10
|
籼粳杂交稻新品种春优87农艺性状及栽培技术要点 |
支新中
陈中林
应巧红
龙启勇
|
《浙江农业科学》
|
2024 |
1
|
|
11
|
低温贮藏对不同形态籼粳杂交稻米品质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
让学娜
董翼飞
朱麟
|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2
|
山区单季机插秧杂交籼稻栽培技术 |
汪龙
|
《园艺与种苗》
CAS
|
2024 |
0 |
|
13
|
籼粳杂交稻品种春优83在余杭的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
马伟洪
金明浩
汪璐
|
《浙江农业科学》
|
2024 |
0 |
|
14
|
氮素水平对籼粳杂交稻产量和贮藏蛋白的影响 |
孙建龙
张新城
任韵
王丰颖
陆鸿英
钱伟红
马善林
|
《浙江农业科学》
|
2024 |
0 |
|
15
|
籼粳杂交水稻春优86的选育与制繁种技术 |
陈中林
麻人方
刘化宙
龙启勇
|
《浙江农业科学》
|
2024 |
0 |
|
16
|
控制灌溉条件下施氮量对杂交籼稻F优498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
张绍文
何巧林
王海月
蒋明金
李应洪
严奉君
杨志远
孙永健
郭翔
马均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19
|
|
17
|
不同施氮条件下杂交中籼稻的群体质量与产量形成 |
吴文革
杨联松
苏泽胜
张玉海
白一松
赵决建
胡根生
方文杰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
2008 |
30
|
|
18
|
籼型杂交稻亲本米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对比分析 |
朱满山
王丰
符福鸿
黄慧君
肖昕
柳武革
刘振荣
廖亦龙
李金华
陈建伟
付崇允
|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0
|
|
19
|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
张利华
王建军
李旭晨
王林友
|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
2003 |
39
|
|
20
|
不同产量水平的杂交籼稻品种穴直播茎秆抗倒特性及其差异性比较 |
郭长春
张桥
孙永健
武云霞
徐徽
何艳
杨志远
马鹏
彭志芸
马均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