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粒型籼粳杂交稻浙优77高产高效制种技术
1
作者 沈建勋 祁永斌 +4 位作者 王林友 陈明祥 吕向朝 张浩迪 黄惠芳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309-312,共4页
浙优77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联合谷之雨(浙江湖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杭州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长粒型籼粳杂交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转色好等特点,2024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 浙优77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联合谷之雨(浙江湖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杭州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长粒型籼粳杂交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转色好等特点,2024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晚稻种植。为加速籼粳杂交稻新品种浙优77的推广,提高新品种制种产量,文章介绍了浙优77的亲本特性及高产高效制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优77 长粒型籼粳杂交稻 高产 制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产优质早熟籼粳杂交稻浙优915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2
作者 王建军 宋建 +2 位作者 崔永涛 范宏环 唐立群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2014-2018,共5页
高产与优质是水稻产业的关键性目标,然而这2个性状存在明显的矛盾,运用常规育种技术在同一品种上集聚2个性状非常困难。本研究团队采用分子育种技术与籼粳杂种优势利用方法相结合,成功选育出超高产优质早熟籼粳杂交稻浙优915。该品种在... 高产与优质是水稻产业的关键性目标,然而这2个性状存在明显的矛盾,运用常规育种技术在同一品种上集聚2个性状非常困难。本研究团队采用分子育种技术与籼粳杂种优势利用方法相结合,成功选育出超高产优质早熟籼粳杂交稻浙优915。该品种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出超高产潜力。稻米品质符合食用稻部标三等,评价指标中除碱消值外,其余指标符合部标一等。全生育期为146.5~156.5 d,比嘉优5号早熟0.3~0.9 d。202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适宜在浙江、上海、安徽、湖北、苏南等南方粳稻种植区推广应用。根据浙优915品种特性,提出提高有效穗数和增加每穗粒数的关键性高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选育 超高产 优质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籼粳杂交稻嘉禾优7245的选育及制种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金浩晶 周巧钰 +2 位作者 厉伟杉 郑利欣 董国军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785-789,共5页
嘉禾优7245是中国水稻研究所联合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多家单位,以嘉禾212A(长粒型粳稻三系不育系)为母本与中恢7245(中籼迟熟型恢复系)为父本选育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等优势,于2017年7月通过国家审定... 嘉禾优7245是中国水稻研究所联合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多家单位,以嘉禾212A(长粒型粳稻三系不育系)为母本与中恢7245(中籼迟熟型恢复系)为父本选育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等优势,于2017年7月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稻20170064),2020—2022年先后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审稻2020220号)、广西壮族自治区晚稻(桂审稻2022093号)、江西省(赣审稻20210016)的品种审定,2022年通过福建省:(闽)引种〔2022〕第1号的引种备案,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中、晚稻种植。文章介绍了嘉禾优7245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高产籼粳杂交稻 嘉禾优7245 选育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籼粳杂交稻嘉丰优3号的选育及制种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金浩晶 曹郁青 +3 位作者 郑利欣 厉伟杉 马强 董国军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780-784,共5页
嘉丰优3号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联合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可得丰种业有限公司,以嘉禾112A(长粒型粳稻三系不育系)为母本与G1143(中籼迟熟型恢复系)为父本选育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优质、中抗稻瘟病等优势,于2021年... 嘉丰优3号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联合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可得丰种业有限公司,以嘉禾112A(长粒型粳稻三系不育系)为母本与G1143(中籼迟熟型恢复系)为父本选育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优质、中抗稻瘟病等优势,于2021年4月通过浙江审定(浙审稻2021019),2021—2023年先后通过了江西省[(赣)引种〔2021〕第001号]、安徽省(皖引稻2021066)、福建省[(闽)引种〔2022〕第1号]、湖北省(鄂引种2022055)的引种备案,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中稻种植。文章介绍了嘉丰优3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高产籼粳杂交稻 嘉丰优3号 选育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籼稻“一种两收”头季高温热害调查及对再生稻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郭亚玲 张长海 汪向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23-27,共5页
以“一种两收”展示试验的18个杂交籼稻品种为材料,将穗形分成中大穗和中小穗,分别考查结实率,研究在自然条件下孕穗至抽穗阶段遇上中等强度高温对再生稻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间抗热性存在差异。在抽穗阶段遇上高温的14个品种中,深优... 以“一种两收”展示试验的18个杂交籼稻品种为材料,将穗形分成中大穗和中小穗,分别考查结实率,研究在自然条件下孕穗至抽穗阶段遇上中等强度高温对再生稻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间抗热性存在差异。在抽穗阶段遇上高温的14个品种中,深优粤禾丝苗和甬优4901的中大穗和中小穗结实率在85%以上,表现强抗热性,Y两优911的中大穗和中小穗结实率在80%以上,表现较强抗热性,其余品种的中大穗和中小穗结实率在80%以下或中大穗与中小穗结实率差距在10百分点以上,表现抗热性一般或弱;在孕穗阶段遇上高温的4个品种中,仅晶两优华占表现较强抗热性。随着高温热害的产生,头季灌浆期缩短,产量降低,再生季抽穗期提前。最后提出了桐城市再生稻减轻高温热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种两收” 杂交籼稻 高温热害 结实率 头季 再生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徽两优9192高产制种技术
6
作者 王鹤鹃 杨鹏 +3 位作者 程国旺 王凤杰 孙志伟 王程亮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2期70-71,74,共3页
徽两优9192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共同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18年通过国家审定,具有丰产性良好、株型好、生育期适中、抗性好等特点,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 徽两优9192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共同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18年通过国家审定,具有丰产性良好、株型好、生育期适中、抗性好等特点,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根据徽两优9192的亲本特性及制种地区福建省建宁县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从选择制种区域、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徽两优9192的制种技术,以期为该品种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 徽两优9192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两优5078高产制种技术
7
作者 王鹤鹃 杨鹏 +3 位作者 孙志伟 程国旺 王凤杰 王程亮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4期92-93,共2页
两优5078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共同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具有株型好、产量高、适口性好等优点,适合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该文简述了该品种的亲本来源、特征特... 两优5078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共同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具有株型好、产量高、适口性好等优点,适合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该文简述了该品种的亲本来源、特征特性及制种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 两优5078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晚籼稻新组合乐优97的选育及栽培制种技术
8
作者 夏澳运 戴思青 +3 位作者 陈周兵 刘鹏 周红英 吴晓亮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197-199,205,共4页
乐优97是由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自育的三系不育系409A与恢复系R977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抗倒杂交晚籼稻新组合,于2022年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详细介绍了乐优97的选育过程和特征特性,并总结了乐优97... 乐优97是由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自育的三系不育系409A与恢复系R977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抗倒杂交晚籼稻新组合,于2022年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详细介绍了乐优97的选育过程和特征特性,并总结了乐优97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其制种技术关键要点,以期为该产品的大规模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晚籼稻 乐优97 优质 选育 栽培 制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作晚稻品种生长特性及产量比较
9
作者 王丽丹 包碎云 朱德峰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2543-2546,共4页
针对连作晚稻季节紧、产量低的问题,比较6个高产杂交稻品种的生长特性和产量。结果表明,甬优59、华中优9326、嘉丰优2号和甬优31每667 m^(2)产量分别较对照品种甬优1540提高12.0%、14.0%、15.4%和16.4%。嘉丰优2号和华中优9326产量较对... 针对连作晚稻季节紧、产量低的问题,比较6个高产杂交稻品种的生长特性和产量。结果表明,甬优59、华中优9326、嘉丰优2号和甬优31每667 m^(2)产量分别较对照品种甬优1540提高12.0%、14.0%、15.4%和16.4%。嘉丰优2号和华中优9326产量较对照品种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提高,甬优31和甬优59产量较甬优1540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每穗粒数提高。供试品种的生育期较对照品种延长1~6 d。生产上可根据早晚稻品种的生育期进行搭配,选用生长期适宜的杂交稻品种作连作晚稻机插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晚稻 杂交稻 籼粳杂交稻 机插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杂交稻新品种春优87农艺性状及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1
10
作者 支新中 陈中林 +1 位作者 应巧红 龙启勇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2019-2022,共4页
春优87系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210374),适宜在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安徽省沿江、湖北省沿江粳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单季晚稻种植。2022—2023年在永康市... 春优87系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210374),适宜在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安徽省沿江、湖北省沿江粳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单季晚稻种植。2022—2023年在永康市引进展示示范,春优87表现为生长整齐一致,后期青秆黄熟,具有转色好、抗倒性强、丰产性好、米质优等优点。文章对其展示示范种植表现和农艺性状进行了总结,并介绍了从种子处理、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水浆管理、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为春优87在永康地区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春优87 栽培技术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贮藏对不同形态籼粳杂交稻米品质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11
作者 让学娜 董翼飞 朱麟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5,共8页
为明确不同形态贮藏籼粳杂交稻米品质及挥发性成分变化规律,研究以甬优1540稻米为试材,在稻谷、糙米、精米三种形态贮藏条件下,以常规仓储为对照,考察了低温(15±1℃,RH60%)对其品质(脂肪酸值、感官评分)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 为明确不同形态贮藏籼粳杂交稻米品质及挥发性成分变化规律,研究以甬优1540稻米为试材,在稻谷、糙米、精米三种形态贮藏条件下,以常规仓储为对照,考察了低温(15±1℃,RH60%)对其品质(脂肪酸值、感官评分)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低温贮藏稻米,6个月开始感官品质显著优于常规仓储,12个月后脂肪酸值显著优于常规仓储,而采用稻谷或糙米形态贮藏显著优于精米贮藏(12个月);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分析不同处理的稻米挥发性成分时发现,相对于新鲜稻米,经贮藏6~12个月稻米中醛酮类物质含量升高,其中,贮藏6个月的样本间挥发性成分差异相对较小,贮藏12个月的样本间差异相对较大,常温样本中的2-甲基丁醇、戊醛、己醛、3-甲基丁醛等物质含量高于低温贮藏,环己酮、2-丁酮、丁醛、3-羟基-2-丁酮等物质含量低于低温贮藏。综上,相对于常规贮藏,稻谷或糙米低温贮藏可以更好地维持籼粳杂交稻米品质及挥发性成分。研究可为籼粳杂交稻米采后贮运生产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储存形态 储存品质 挥发性风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单季机插秧杂交籼稻栽培技术
12
作者 汪龙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6期93-94,96,共3页
针对山区单季机插秧杂交籼稻栽培中的温室育秧、大田整田及栽插、大田水肥管理等问题开展实地研究,总结了一套切合山区实际、便于普及推广的栽培技术,具有省力、高效、高产等优势。
关键词 单季杂交籼稻 温室育苗 大田耕整 合理密植 肥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杂交稻品种春优83在余杭的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13
作者 马伟洪 金明浩 汪璐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864-868,共5页
春优83是余杭区从中国水稻研究所引进的超高产籼粳杂交稻新品种,从2023年度余杭区生产示范表现来看,该品种具有植株长势强、穗大粒多、丰产性好、抗倒等特点,多点示范平均产量达12 920 kg·hm^(-2)。其高产栽培技术为培育带蘖壮秧... 春优83是余杭区从中国水稻研究所引进的超高产籼粳杂交稻新品种,从2023年度余杭区生产示范表现来看,该品种具有植株长势强、穗大粒多、丰产性好、抗倒等特点,多点示范平均产量达12 920 kg·hm^(-2)。其高产栽培技术为培育带蘖壮秧、适龄移栽、精准施肥、好氧灌溉和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优83 籼粳杂交稻 余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水平对籼粳杂交稻产量和贮藏蛋白的影响
14
作者 孙建龙 张新城 +4 位作者 任韵 王丰颖 陆鸿英 钱伟红 马善林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823-829,共7页
氮素对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研究颇广,但籼粳杂交稻强弱势粒蛋白组分的积累动态、蛋白质分布及其对氮素的响应鲜有报道。以两个籼粳杂交稻(甬优12和甬优17)为材料,设置4个氮肥水平,即N0(不施氮)、低氮(100 kg·hm^(-2))、中氮(200 k... 氮素对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研究颇广,但籼粳杂交稻强弱势粒蛋白组分的积累动态、蛋白质分布及其对氮素的响应鲜有报道。以两个籼粳杂交稻(甬优12和甬优17)为材料,设置4个氮肥水平,即N0(不施氮)、低氮(100 kg·hm^(-2))、中氮(200 kg·hm^(-2))和高氮(300 kg·hm^(-2)),比较了产量、粒型、强弱势粒干物质积累与贮藏蛋白的积累特征。结果显示,施氮显著提高两品种的产量以及蛋白质含量,但品种间对氮素响应存在差异。甬优12在低氮下就能获得较高产量,且其蛋白质积累对氮素响应也较稳定,能实现高产优质的平衡。低氮对粒型无显著影响,高氮显著降低长宽比,导致粒重轻微下降。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积累过程存在此起彼伏的现象,从而维持总蛋白的相对平衡。弱势粒蛋白质含量高于强势粒,但因其粒重小导致总积累量仍然低于强势粒。贮藏蛋白主要富集在籽粒外层胚乳中,甬优17对氮素响应较甬优12更敏感。研究结果可为籼粳杂交稻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蛋白组分 粒型 强弱势粒 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杂交水稻春优86的选育与制繁种技术
15
作者 陈中林 麻人方 +1 位作者 刘化宙 龙启勇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1531-1538,共8页
春优86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科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早熟晚粳不育系春江88A和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T6配组而成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稻新组合,具有株高适中、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特点,2023年11月通过农业农村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 春优86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科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早熟晚粳不育系春江88A和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T6配组而成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稻新组合,具有株高适中、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特点,2023年11月通过农业农村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233243),适宜在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安徽省沿江、湖北省沿江的粳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单季晚稻种植。本文介绍了春优86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和制繁种技术,为后续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水稻 春优86 品种选育 制繁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灌溉条件下施氮量对杂交籼稻F优498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绍文 何巧林 +7 位作者 王海月 蒋明金 李应洪 严奉君 杨志远 孙永健 郭翔 马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2-94,共13页
【目的】阐明控制灌溉条件下施氮量对杂交籼稻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杂交籼稻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方式和氮肥施用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2016年,以超级杂交稻F优498为供试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控制性灌溉... 【目的】阐明控制灌溉条件下施氮量对杂交籼稻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杂交籼稻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方式和氮肥施用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2016年,以超级杂交稻F优498为供试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控制性灌溉方式下设置5个施氮水平处理为N 0、90、135、180和225 kg/hm^2,调查了主要生育期水稻生长状况和氮素吸收及转运量。【结果】1)控制灌溉条件下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影响显著。在施N 0~180 kg/hm^2范围内,水稻产量及灌溉水生产力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超过此范围则下降。2015年和2016年试验产量分别在施氮量为180 kg/hm^2和135 kg/hm^2时达到最大值,与土壤肥力和温光条件密切相关。2)随着施氮量增加,成熟期水稻氮素积累量逐渐增加,氮肥回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先增加后降低,而氮肥偏生产力、氮素生产效率、氮肥干物质生产效率和土壤氮素依存率则逐渐降低。氮肥回收利用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2**),施氮量为135 kg/hm^2时,2015年和2016年试验中氮肥回收利用率均达到最大值。3)相关分析表明,控制灌溉条件下,抽穗期叶面积指数、高效叶面积指数、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等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明控制灌溉下适宜的施氮量能够促进地上部与地下部协同生长,有利于高产群体的构建。【结论】从两年的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来看,控制灌溉条件下,根据土壤肥力和温光条件,杂交籼稻F优498氮肥用量以135~180 k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灌溉 施氮量 杂交籼稻 产量 氮素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条件下杂交中籼稻的群体质量与产量形成 被引量:30
17
作者 吴文革 杨联松 +5 位作者 苏泽胜 张玉海 白一松 赵决建 胡根生 方文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083-1089,共7页
以超高产中籼杂交水稻“皖稻153”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比较了不同施氮量对杂交中籼水稻群体质量、氮肥利用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50 kg(N)·hm^-2、187.5 kg(N)·hm^-2、225.0 kg(N)·hm^-2、262.5 kg(N)&#... 以超高产中籼杂交水稻“皖稻153”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比较了不同施氮量对杂交中籼水稻群体质量、氮肥利用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50 kg(N)·hm^-2、187.5 kg(N)·hm^-2、225.0 kg(N)·hm^-2、262.5 kg(N)·hm^-2和300.0 kg(N)·hm^-2等5种施氮量下杂交中籼稻产量差异显著,在150-262.5 kg(N)·hm^-2范围内,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以262.5 kg·hm^-2施氮处理的产量最高(11 355 kg·hm^-2),施氮量增加到300.0 kg(N)·hm^-2产量下降。不同施氮处理间产量差异主要是因为群体颖花量的差异,施氮量与群体颖花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63 5^**)。施氮量明显影响群体质量,适宜施氮量(262.5 kg·hm^-2)能保证杂交中籼水稻达到较高的叶面积指数(LAI)和粒叶比,在抽穗期维持较高的叶片干物质分配比例和单茎叶片重,有利于后期植株光合能力的提高和光合产物的积累,使后期物质积累的贡献率提高,从而增加产量。适宜施氮量(262.5 kg·hm^-2)的氮肥农学利用率也最高。推荐江淮稻区杂交中籼稻超高产栽培的适宜施氮量为262.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籼水稻 施氮量 产量构成 群体质量 氮肥农学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型杂交稻亲本米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朱满山 王丰 +8 位作者 符福鸿 黄慧君 肖昕 柳武革 刘振荣 廖亦龙 李金华 陈建伟 付崇允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5,8,共6页
选用3个不同米质类型的不育系粤丰A、Y华农A和珍汕97A及其相应的保持系,分别与3个恢复系广恢998、广恢128和广恢96杂交构建27个正、反交F1,并以这些亲本与杂种F1为供试材料,对主要稻米品质性状进行了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细胞质... 选用3个不同米质类型的不育系粤丰A、Y华农A和珍汕97A及其相应的保持系,分别与3个恢复系广恢998、广恢128和广恢96杂交构建27个正、反交F1,并以这些亲本与杂种F1为供试材料,对主要稻米品质性状进行了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细胞质效应和母体效应均对杂种F1的米粒长宽比、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AC)有显著影响,且因质核互作效应的不同,存在组合的特异性;但对糙米率、整精米率和胶稠度的影响不显著;低垩白米率和低垩白度对高垩白米率和高垩白度具有部分显性作用,利用低垩白米率和低垩白度的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如广恢998)组配,可获得垩白米率和垩白度较低的杂种F1。亲本的整精米率高低直接影响其所配杂种F1的整精米率;低AC与低AC的双亲杂交,其F1的AC与低值亲本相同,高AC与低AC亲本或高AC与中等AC的亲本杂交,其F1的AC往往偏向高值亲本;在胶稠度方面,只有软胶稠度与软胶稠度亲本杂交,才能组配出软胶稠度的杂交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杂交稻 稻米品质 母体效应 细胞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39
19
作者 张利华 王建军 +1 位作者 李旭晨 王林友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1-7,共7页
选择14个优良籼型三系杂交稻亲本(7个不育系和7个恢复系),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II)模式对15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所有测定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株高、粒长、粒... 选择14个优良籼型三系杂交稻亲本(7个不育系和7个恢复系),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II)模式对15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所有测定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株高、粒长、粒宽、长宽比、每穗总粒数、着粒密度、结实率等性状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单株有效穗、主茎剑叶长,穗长、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相对日产量等性状则以基因的非加性效应为主。(2)测定的多数农艺性状受恢复系的影响要比受不育系的影响大,仅穗长、粒宽、长宽比和千粒重等受不育系的影响略大。(3)主要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不育系以浙农8010A、协青早A和全龙A较好,恢复系以J413、明恢63选、95 13和M105较好。(4)亲本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各性状均是相互独立的,一般配合力与亲本自身的表现型值则有一定的相关性,说明在育种研究中必须注意亲本自身性状的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 农艺性状 配合力 遗传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量水平的杂交籼稻品种穴直播茎秆抗倒特性及其差异性比较 被引量:5
20
作者 郭长春 张桥 +7 位作者 孙永健 武云霞 徐徽 何艳 杨志远 马鹏 彭志芸 马均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3-156,共14页
为明确不同生态区穴直播优质杂交籼稻高产品种茎秆抗倒特性及其共性特征,探明穴直播优质杂交籼稻抗倒能力与穗部构成、茎秆主要物理性状的相关性,本研究选取川西平原和川中丘陵2个稻作区为研究对象,以15个优质杂交籼稻品种为试验材料,... 为明确不同生态区穴直播优质杂交籼稻高产品种茎秆抗倒特性及其共性特征,探明穴直播优质杂交籼稻抗倒能力与穗部构成、茎秆主要物理性状的相关性,本研究选取川西平原和川中丘陵2个稻作区为研究对象,以15个优质杂交籼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人工模拟精量穴直播(以下简称"穴直播")。通过对2个生态区各品种的平均籽粒产量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分为高产、中产、低产3种类型。在不同生态区中,较之中产、低产品种,高产品种单穗干质量4.56~5.35 g、一次枝梗数14.55~15.17、二次枝梗数49.58~60.67、N_1~N_3(基部至穗顶第1—3节间)节间长25.70~26.67 cm、重心高度53.97~59.37 cm、基部N_1~N_3平均节间粗度5.75~6.26 mm、节间茎壁厚度1.09~1.20 mm、平均茎干质量0.20~0.24 g、鞘干质量0.22~0.23 g,说明其茎秆充实度高,机械强度好,抗倒优势明显。高产品种穗部构成及茎秆物理性状的改善,使其茎秆抗折力明显增加,倒伏指数降低。相关分析表明:N_1、N_2、N_3节间抗折力与穗部一、二次枝梗数,单穗质量,着粒密度,籽粒产量,弯曲力矩,茎秆长度,重心高度,相对重心高度,节间粗度,茎壁厚度,秆型指数,扁平率,茎干质量,鞘干质量,单位节间干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尤其与单位节间干质量的相关性最高(r=0.855~0.937);而与节间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合理控制基部节间配置比例,注重提高茎壁厚和茎秆充实程度,是不同生态区穴直播优质杂交籼稻高产与抗倒伏协调统一的可靠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直播 杂交籼稻品种 产量类型 茎秆物理性状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