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西北汉简和朝鲜半岛出土《论语》简看汉代儒家文化的流布 被引量:8
1
作者 郝树声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3-68,共6页
通过对敦煌、居延、西域出土汉简和朝鲜半岛出土汉简中的《论语》等儒家文献的分析可知,西汉王朝武力开拓边疆的同时,还把当时代表主流意识形态的儒家文化和思想理念传播到了河西、西域以及朝鲜半岛,同军事、政治三位一体,维护了大一统... 通过对敦煌、居延、西域出土汉简和朝鲜半岛出土汉简中的《论语》等儒家文献的分析可知,西汉王朝武力开拓边疆的同时,还把当时代表主流意识形态的儒家文化和思想理念传播到了河西、西域以及朝鲜半岛,同军事、政治三位一体,维护了大一统局面的实现和东亚汉文化圈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汉简 朝鲜半岛 《论语》 儒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是统一,而非专制——重评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被引量:5
2
作者 李之喆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83-88,共6页
文章认为汉武帝的“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政策 ,造成了中国文化统一而非专制的局面。汉武帝为实行这个政策所采取的手段是温和的、合理的 ,所导致的结果也非思想文化的单一与窒息局面。儒学在中国封建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内的主导地位是... 文章认为汉武帝的“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政策 ,造成了中国文化统一而非专制的局面。汉武帝为实行这个政策所采取的手段是温和的、合理的 ,所导致的结果也非思想文化的单一与窒息局面。儒学在中国封建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内的主导地位是由中国文化的特性以及儒学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文化统一 汉武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尊儒术与重继道统——汉、唐儒学文化观的个案比较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许宁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5-59,共5页
董仲舒和韩愈的儒学文化观具有不同的特色。董仲舒需要整合百家之学,而韩愈面对三教合流的历史趋势;董仲舒主张尊孔,韩愈提倡尊孟;董仲舒侧重于立道,而韩愈侧重道统的弘传;董仲舒重视天人关系,韩愈关注心性问题;董仲舒对汉代经学产生了... 董仲舒和韩愈的儒学文化观具有不同的特色。董仲舒需要整合百家之学,而韩愈面对三教合流的历史趋势;董仲舒主张尊孔,韩愈提倡尊孟;董仲舒侧重于立道,而韩愈侧重道统的弘传;董仲舒重视天人关系,韩愈关注心性问题;董仲舒对汉代经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韩愈与宋代理学亦有内在的思想连接。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汉、唐儒学的基本特征及其思想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唐儒学 董仲舒 韩愈 汉唐文化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洲“汉文化”化与接续中华文明之统绪 被引量:4
4
作者 徐凯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31,共13页
满洲贵族定鼎燕京,由一个弱势民族转变成为强势民族,面临着多种文明的抉择。他们毅然选择了中华文明,采取多种措施,接续中华文化脉系,认同中原王朝法统。尊孔重道,"心崇正学",将此作为王朝的主导文化。在"中华"的... 满洲贵族定鼎燕京,由一个弱势民族转变成为强势民族,面临着多种文明的抉择。他们毅然选择了中华文明,采取多种措施,接续中华文化脉系,认同中原王朝法统。尊孔重道,"心崇正学",将此作为王朝的主导文化。在"中华"的名义下,糅合华夷文化,实现"满汉一家"、"中外一体"的一统思想,这有利于消除满汉等民族隔阂,促进大一统王朝的巩固。清代"中华"一词的普遍使用,不失为满洲贵族顺应历史发展的明智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洲 “汉文化”化 尊孔重道 中华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少数民族官僚家族婚姻初探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沛之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4-116,共3页
元代汪古马氏家族源自西域,在未进入汉地之前,基本上与非汉族人联姻,具有较强的族群认同感和种族联姻特征。入元后,随着该家族逐渐深入汉地,其通婚由种族婚姻向政治门第婚姻不断转变;且大多与与自身身份地位接近的中低级官僚联姻。另外... 元代汪古马氏家族源自西域,在未进入汉地之前,基本上与非汉族人联姻,具有较强的族群认同感和种族联姻特征。入元后,随着该家族逐渐深入汉地,其通婚由种族婚姻向政治门第婚姻不断转变;且大多与与自身身份地位接近的中低级官僚联姻。另外,马氏家族还十分注重选取与自己同样倾向汉文化且具有较高汉化儒学水平的家族和个人为联姻对象,这从一个侧面映射出该家族逐渐汉化和儒化的历史进程。另外,随着家族居地的变迁,马氏的通婚还表现出一定的地缘性及情感和交谊因素的成分,反映了元代少数民族中低级官僚家族通婚状况的许多共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官僚家族 马氏家族 门第婚 汉化和儒化 地缘性婚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探汉代陶瓷艺术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5
6
作者 沈玲 谭骏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70,共3页
汉代陶瓷艺术在我国漫长的陶瓷史上极具特色和个性张力,异彩纷呈,是中国陶瓷艺术继原始彩陶繁荣之后的又一个兴盛期。本文谨希望浅探在两汉陶瓷艺术背后所折射的其时代之文化内涵。
关键词 汉代陶瓷 汉文化 黄老之道 儒家影响 南楚文化 西域文化 庄园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大赋与经学:强势文化的互动 被引量:1
7
作者 戴伟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4-120,共7页
汉代的经学、政论、大赋都是强势文化的产物,它们之间有相通之处,三者关系可以表述为经学影响政论,政论又影响了汉大赋。经学影响议论文侧重于内容,而议论文影响大赋侧重于形式;经学、议论文、大赋又时常表现为互动关系。经学与汉大赋... 汉代的经学、政论、大赋都是强势文化的产物,它们之间有相通之处,三者关系可以表述为经学影响政论,政论又影响了汉大赋。经学影响议论文侧重于内容,而议论文影响大赋侧重于形式;经学、议论文、大赋又时常表现为互动关系。经学与汉大赋盛衰大致共时同运,正说明其间强、弱势文化的作用。从汉代政治和文学关系考察,经学一定是强势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而汉赋铺张扬厉的赋风又影响了经学阐释的繁复,"务尽"、"详博"的话语体系正好适应了实现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经学 政论 大赋 强势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儒家法律文化对两汉郡县官吏司法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胡仁智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经过汉初七十余年的文化复兴及文化整合,至西汉中期,儒家法律文化占据了法律文化的主导及主流地位,儒家法律文化深刻地影响了汉代法制的各个环节。儒家法律文化对汉代司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郡县官吏司法的儒家化方面。两汉郡县官吏在儒... 经过汉初七十余年的文化复兴及文化整合,至西汉中期,儒家法律文化占据了法律文化的主导及主流地位,儒家法律文化深刻地影响了汉代法制的各个环节。儒家法律文化对汉代司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郡县官吏司法的儒家化方面。两汉郡县官吏在儒家伦理法观念、"无讼"观、"身正令行"观、德刑观及"恤刑"观的影响下形成了"春秋决狱"、综合治理、道德感化、调处息讼及"哀矜折狱"的司法之风。两汉郡县官吏司法的儒家化影响中国古代儒家化的司法传统及司法制度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法律文化 两汉郡县官吏 司法活动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遣使巡行制度与汉代儒学传播 被引量:2
9
作者 夏增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77-81,共5页
汉代中期以后,在政府的主导下,儒学通过不同的渠道传播,其中"遣使巡行"制度就对儒学的传播起了积极的作用。政府遣使巡行采风的主要目的在于察风俗、体民情、宣教化,甚至举贤良,意在将皇帝关怀下民之情传布四方。其政治前提... 汉代中期以后,在政府的主导下,儒学通过不同的渠道传播,其中"遣使巡行"制度就对儒学的传播起了积极的作用。政府遣使巡行采风的主要目的在于察风俗、体民情、宣教化,甚至举贤良,意在将皇帝关怀下民之情传布四方。其政治前提就是充分了解各地不同的文化特色,为因俗施政做准备;然后根据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化民成俗"施政方针,实现儒学的社会化,推进文化的"大一统"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风 遣使巡行 汉代 儒学 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画蕴含的儒家文化思想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建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1-131,共11页
儒家文化思想是汉画产生和形成的主要思想内核之一,是其艺术表现、审美意蕴以及美学特征形成的内因,只有通过系统地考察与研究,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掌握汉画表象之下所蕴含的艺术本质,从而将其上升为对汉画艺术规律和审美思想的思考。以... 儒家文化思想是汉画产生和形成的主要思想内核之一,是其艺术表现、审美意蕴以及美学特征形成的内因,只有通过系统地考察与研究,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掌握汉画表象之下所蕴含的艺术本质,从而将其上升为对汉画艺术规律和审美思想的思考。以汉画蕴含的儒家文化思想为切入点,会为汉画题材、内容和艺术表现等的剖析带来文化的视域、美学的高度和方向性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 儒家文化思想 天人合一 仁义礼智信 孝文化 入世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康熙朝中叶对汉族文化政策与大一统政治之关系——以安定江南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晓良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9-147,共9页
康熙朝中叶是清朝建立多民族的大一统专制帝国的关键期,因为帝国的疆土和统治区域基本形成于此时,采取何种文化政策,是清朝统治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康熙帝十分重视各个被统治民族在思想文化上的多元化问题。他积极地了解汉族的文化,... 康熙朝中叶是清朝建立多民族的大一统专制帝国的关键期,因为帝国的疆土和统治区域基本形成于此时,采取何种文化政策,是清朝统治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康熙帝十分重视各个被统治民族在思想文化上的多元化问题。他积极地了解汉族的文化,并将之视作一种政治资源加以利用。在争取汉族精英对满清认同的同时,他利用了这种多元文化的影响为清朝的大一统政治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 汉族 理学 文化认同 江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民间化形态的个案研究——以滇东汉族移民孤岛蚕丝文化为例
12
作者 吴建勤 沈可欣 戴倩 《蚕学通讯》 2023年第4期40-45,共6页
通过调查发现,蚕丝文化在滇东汉族移民孤岛(云南省曲靖、宣威地区)民众生活的物质、精神和礼仪制度3个方面均有所体现,并且对周围民族形成了辐射效应。蚕丝文化作为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被明代汉族移植于滇东地区,在周边异质文... 通过调查发现,蚕丝文化在滇东汉族移民孤岛(云南省曲靖、宣威地区)民众生活的物质、精神和礼仪制度3个方面均有所体现,并且对周围民族形成了辐射效应。蚕丝文化作为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被明代汉族移植于滇东地区,在周边异质文化的挤压下,不仅没有被同化,反而积极地吸收异质文化进行不断的变通,从而形成了内容更为丰富的“孤岛蚕丝文化”。由此不仅为更全面地了解滇东汉族孤岛文化以及中国文化多元化的形成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蚕丝文化在滇东地区的传播运用也为展示儒家文化如何世俗化、生活化的历史过程,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丝文化 汉族孤岛 儒学 世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