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3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辅助提取GC-MS/MS测定复杂基质底泥中德克隆类化合物及处理效果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帅 沈亚婷 +4 位作者 潘萌 贾静 杨志鹏 曹建华 王玉 《岩矿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0-304,共15页
德克隆类物质在污泥样品中以痕量水平(ng/g级)存在,加之污泥基质复杂,对污泥中德克隆类化合物的分析带来极大挑战。鉴于此,本文建立了微波辅助提取与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GC-MS/MS)相结合,测定污水处理厂底泥中德克隆类化合物... 德克隆类物质在污泥样品中以痕量水平(ng/g级)存在,加之污泥基质复杂,对污泥中德克隆类化合物的分析带来极大挑战。鉴于此,本文建立了微波辅助提取与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GC-MS/MS)相结合,测定污水处理厂底泥中德克隆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底泥样品采用微波辅助提取在线净化的方法,以丙酮-正己烷(1∶1,V/V)作为提取溶剂,在120℃温度和1500W功率条件下,该方法能够高效地从基质复杂的底泥样品中提取出德克隆类化合物,提取回收率超过80%。样品提取后,利用石墨化碳黑(GCB)和乙二胺基-N-丙基(PSA)固相萃取柱进一步净化,可有效地去除色素、脂类和非极性干扰物,减少基质干扰。借助质谱多反应监测(MRM)模式,针对目标化合物的特定离子对进行选择性监测,排除其他干扰离子的影响,从而实现了对德克隆类化合物的准确定量。该方法在5~400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不小于0.998,检出限为0.017~0.040ng/g。在低、中、高三个浓度水平底泥基质中,德克隆类化合物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9.8%~99.5%、86.2%~104.8%、91.2%~106.1%,相对标准偏差(RSD)<7%。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底泥样品的检测,在11个污水处理厂底泥中均检出德克隆类化合物,且含量较高(31.4~195.6ng/g)。底泥中顺式德克隆(syn-DP)异构体比例的平均值f_(syn)=0.27,低于德克隆(DP)产品的f_(syn)值,这是由于底泥对反式德克隆(anti-DP)的吸附性更强,或底泥中的顺式德克隆(syn-DP)优先发生了生物降解。初步比较了11个污水处理厂采用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处理底泥中德克隆化合物的效果,与活性污泥法水处理相比,采用A2/O工艺处理的德克隆类化合物的浓度显著降低,f_(syn)值显著增高,但其影响机制仍待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化合物 污泥 微波辅助提取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 污水处理厂 顺式德克隆(syn-DP)异构体比例(f_(sy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根茎型克隆植物赖草水分再分配功能对植物群落的影响
2
作者 叶学华 杜娟 +2 位作者 邵玉颖 刘志兰 黄振英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33-2743,共11页
沙基质及其导致的高度生境异质性是毛乌素沙地主要的生态因素。基于其克隆特性,克隆植物能够很好的适应高异质性的生境,在毛乌素沙地植物群落中占据重要地位。有研究表明克隆植物能够对异质性分布的水分和养分等资源进行水平空间上的再... 沙基质及其导致的高度生境异质性是毛乌素沙地主要的生态因素。基于其克隆特性,克隆植物能够很好的适应高异质性的生境,在毛乌素沙地植物群落中占据重要地位。有研究表明克隆植物能够对异质性分布的水分和养分等资源进行水平空间上的再分配,并且这种再分配的资源可以被其相邻植物所利用。假设基于水分再分配过程,根茎型克隆植物赖草能够对其相邻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整个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通过野外控制实验,研究了增水和切断根茎处理下,根茎型克隆植物赖草对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个样方间赖草分株根茎相连的情况下,增水处理不仅显著提高了处理样方中其他植物的地上生物量,也显著提高了连接样方中植物总地上生物量和其他植物的地上生物量;而切断赖草根茎情况下,增水处理仅增加了处理样方植物总地上生物量,而对连接样方中植物总地上生物量及其分配没有显著影响。研究证实了植物克隆性能够对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克隆植物的群落学效应,使得克隆植物在毛乌素沙地植被恢复与稳定性维持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应关注于植物克隆性对资源水平空间再分配的作用机理及其影响因子,以及植物克隆性的群落生态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克隆 克隆整合 资源再分配 植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Fnip1基因克隆、组织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3
作者 黄正洋 孔令琳 +4 位作者 王钱保 李春苗 吴兆林 黄华云 赵振华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5,共7页
为了明确鸡卵泡素相互作用蛋白1基因(Fnip1)特征及其表达规律,本研究选择苏禽3号黄羽肉鸡为试验材料,运用分子克隆技术扩增了鸡Fnip1基因CDS区序列全长,对其序列特性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了系统进化树;利用RT-qPCR方法检测了Fnip1... 为了明确鸡卵泡素相互作用蛋白1基因(Fnip1)特征及其表达规律,本研究选择苏禽3号黄羽肉鸡为试验材料,运用分子克隆技术扩增了鸡Fnip1基因CDS区序列全长,对其序列特性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了系统进化树;利用RT-qPCR方法检测了Fnip1基因在鸡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获得鸡Fnip1基因CDS区,序列开放阅读框为3474 bp,位于第13号染色体16191415 bp至16251731 bp之间,编码1157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Fnip1基因有20个外显子,FNIP1蛋白含有FNIP_N、FNIP_M和FNIP_C等3个结构域;进化树显示,鸡先与鸟类聚为一类,再与哺乳动物聚为一支,在禽类上序列保守。FNIP1蛋白为亲水性蛋白,相对分子量为128310,理论等电点为5.25。蛋白质二级结构由α-螺旋(34.40%)、β-折叠(4.06%)、延伸链(13.74%)、无规则卷曲(47.80%)组成。表达分析结果显示,Fnip1基因在鸡的胸肌和腿肌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综上所述,本研究获得了鸡Fnip1基因CDS区序列全长,发现其在鸡肌肉组织中有较高表达。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Fnip1基因在鸡肌肉生长发育中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nip1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可乐定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免疫层析试纸的研制
4
作者 王耀 景钰冰 +5 位作者 曹金博 孙亚宁 邢云瑞 陈秀金 李兆周 胡骁飞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6-1144,共9页
盐酸可乐定(Clonidine hydrochloride,CLO)是一种新型的瘦肉精类药物替代品,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禁止添加。开发CLO的快速检测方法对于兽药残留监控,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制备免疫学特性优良的CLO鼠源单克隆抗体,并基于竞... 盐酸可乐定(Clonidine hydrochloride,CLO)是一种新型的瘦肉精类药物替代品,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禁止添加。开发CLO的快速检测方法对于兽药残留监控,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制备免疫学特性优良的CLO鼠源单克隆抗体,并基于竞争模式研制快速检测CLO残留的免疫层析试纸(Immunochromatographic strip,ICS)。ICS视觉检测消线值为2.5 ng/mL,且通过读条仪可进行定量检测,检测限为0.202 ng/mL。猪尿样品的加标回收试验结果显示,ICS的批内回收率为82.79%~92.96%,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最高为7.17%,批间回收率为82.36%~89.09%,CV最高为7.04%,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为CLO残留的高效监控提供一种实用的快速检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可乐定 克隆抗体 免疫层析试纸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StSUT2基因启动子克隆及表达分析
5
作者 巩慧玲 杨雅倩 +3 位作者 梁金永 田泽 冯再平 鲍婧婷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0,共6页
植物蔗糖转运蛋白(sucrose transporter,SUT)主要介导蔗糖质外体运输,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讨马铃薯蔗糖转运蛋白基因StSUT2的表达模式,通过TOPO定向克隆了StSUT2基因上游1700 bp启动子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植物蔗糖转运蛋白(sucrose transporter,SUT)主要介导蔗糖质外体运输,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讨马铃薯蔗糖转运蛋白基因StSUT2的表达模式,通过TOPO定向克隆了StSUT2基因上游1700 bp启动子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StSUT2基因在不同组织器官、不同光照时间下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马铃薯StSUT2启动子区域内存在多个光响应元件以及脱落酸等激素和胁迫响应元件;StSUT2基因于光照4 h后在花和老叶中表达量较高;光照16 h后在花中表达量最高;此外,StSUT2在雄蕊和雌蕊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全花。综上,StSUT2在花器官尤其在花蕊组织的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马铃薯StSUT2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StSUT2启动子 克隆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茵衣藻ChR2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6
作者 张媛媛 刘雁霞 樊振川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70,共8页
【目的】制备一支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C.reinhardtii)光敏通道蛋白2(ChR2)多克隆抗体,研究ChR2在鞭毛内通过感应光信号来影响细胞趋光性的应答机制。【方法】将构建的表达载体pET-28a(+)-chr2转化至大肠杆菌(Escherichi... 【目的】制备一支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C.reinhardtii)光敏通道蛋白2(ChR2)多克隆抗体,研究ChR2在鞭毛内通过感应光信号来影响细胞趋光性的应答机制。【方法】将构建的表达载体pET-28a(+)-chr2转化至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BL21(DE3)感受态细胞,诱导表达6×His-ChR2融合蛋白,用镍柱对其进行亲和纯化。以此融合蛋白作为抗原进行动物免疫,产生相应抗体,再采用Protien A处理抗血清,使得抗体富集,获得纯度较高的莱茵衣藻ChR2多克隆抗体。通过免疫印迹检测莱茵衣藻ChR2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并通过免疫荧光试验来确定ChR2在鞭毛中的位置。【结果】6×His-ChR2融合蛋白纯化结果表明其纯度>85%;间接ELISA法检测莱茵衣藻ChR2多克隆抗体的效价为1∶25600;在野生型莱茵衣藻CC-125细胞的全蛋白质提取物中出现了目的条带(相对分子质量93000),而在突变型莱茵衣藻CC-5499(chr1和chr2双基因敲除的突变体)细胞的全蛋白质提取物中未出现目的条带,说明所得到的莱茵衣藻ChR2多克隆抗体特异性较高;ChR2定位于莱茵衣藻细胞的眼点和鞭毛。【结论】该研究为后续探索ChR2在鞭毛内通过感应光信号影响细胞趋光性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茵衣藻 ChR2 原核表达 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细小病毒VP2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7
作者 龚婷 马辉 郑鸣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1-84,118,共5页
为获得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 disease,CPV)VP2蛋白单克隆抗体,该研究利用原核表达技术对VP2蛋白进行截短表达,制备单克隆抗体。结果显示:获得了3株稳定的单克隆抗体(C6F7、D2E4、E3F6),其抗体效价分别为1∶1024000、1∶1024000... 为获得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 disease,CPV)VP2蛋白单克隆抗体,该研究利用原核表达技术对VP2蛋白进行截短表达,制备单克隆抗体。结果显示:获得了3株稳定的单克隆抗体(C6F7、D2E4、E3F6),其抗体效价分别为1∶1024000、1∶1024000、1∶2048000,染色体数目分别为106、105、103,重链分别为IgG1、IgG2b和IgG1,轻链均为κ链,均能与VP2蛋白和CPV感染的F81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均与4种常见病毒不发生交叉反应。该研究获得了3株抗体效价高、特异性强、免疫学活性好的VP2蛋白单克隆抗体,可为CPV基础性研究和免疫学诊断试剂盒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细小病毒 VP2蛋白 克隆抗体 制备与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殖性克隆技术:突破、应用与伦理审视
8
作者 朱昀 闫路娜 孔德晶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7-89,共3页
体细胞核移植,是生殖性克隆实现的核心技术。本文回顾了体细胞核移植技术3次突破:从格登的两栖动物克隆,到多莉羊的诞生与灵长类动物克隆成功。介绍了克隆在优良种畜繁育、医学治疗、濒危物种保护和非人灵长类疾病动物模型建立方面的重... 体细胞核移植,是生殖性克隆实现的核心技术。本文回顾了体细胞核移植技术3次突破:从格登的两栖动物克隆,到多莉羊的诞生与灵长类动物克隆成功。介绍了克隆在优良种畜繁育、医学治疗、濒危物种保护和非人灵长类疾病动物模型建立方面的重要应用。2024年非人灵长类生殖性克隆再次取得重大的进展。但是,人类生殖性克隆会涉及伦理的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性克隆 体细胞核移植 伦理审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生长素响应基因AcIAA9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9
作者 苏丽艳 党祎晗 +1 位作者 张九东 李琦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6-701,共6页
为了初步研究猕猴桃生长素诱导基因AcIAA9编码蛋白结构及其在猕猴桃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以‘红阳’猕猴桃为材料,利用PCR技术克隆获得AcIAA9基因全长开放阅读框为1152bp,编码383个氨基酸,疏水系数为-0.539,具有较高的亲水性氨基酸比例... 为了初步研究猕猴桃生长素诱导基因AcIAA9编码蛋白结构及其在猕猴桃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以‘红阳’猕猴桃为材料,利用PCR技术克隆获得AcIAA9基因全长开放阅读框为1152bp,编码383个氨基酸,疏水系数为-0.539,具有较高的亲水性氨基酸比例,可知AcIAA9蛋白为亲水性蛋白;预测其分子质量为41.04ku,等电点为8.45,不稳定系数为57.31;此外,AcIAA9蛋白具有Aux/IAA家族蛋白典型结构域和保守序列;亚细胞定位预测分析表明,AcIAA9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内;进化分析表明,猕猴桃AcIAA9基因与茶树CsIAA9基因同源性最高,与葡萄VvIAA9基因位于同一进化分支。该基因启动子区含有多样化的顺时作用元件,除参与调控真核基因转录的TATA框、CAAT框等基本元件外,还具有多种逆境胁迫响应因素,如厌氧胁迫、干旱胁迫等。Real-timeqPCR结果显示,AcIAA9基因在不同组织中存在表达差异,而花中表达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生长素 AcIAA9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花草胶孢炭疽菌转录因子CgHapX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0
作者 陆英 张巍懿 +4 位作者 贺春萍 梁艳琼 黄兴 易克贤 吴伟怀 《热带农业工程》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柱花草(Stylosanthes spp.)是全球热带地区栽培面积最大、应用最广泛的优良豆科牧草。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柱花草炭疽病(Stylo anthracnose)是柱花草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炭疽菌转录因子CgHapX是铁稳态调... 柱花草(Stylosanthes spp.)是全球热带地区栽培面积最大、应用最广泛的优良豆科牧草。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柱花草炭疽病(Stylo anthracnose)是柱花草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炭疽菌转录因子CgHapX是铁稳态调控系统的关键因子,参与调控铁稳态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与病原菌生长和致病力相关,目前有关柱花草胶孢炭疽菌CgHapX转录因子参与铁稳态调控系统相关研究尚未开展。本研究使用PCR克隆技术获得柱花草胶孢炭疽菌CgHapX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序列进行结构和功能预测。结果表明:柱花草胶孢炭疽菌CgHapX基因包含一个1512 bp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504个氨基酸,其中脯氨酸含量最高,占比为11.70%;系统进化树显示,CgHapX蛋白与草莓炭疽病菌(C.aenigma,C.siamense)bZIP蛋白的亲缘关系为98.74%;该蛋白含典型bZIP结构域,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分别占27.98%、71.43%,无跨膜结构,为亲水性蛋白。本研究为深入研究柱花草胶孢炭疽菌CgHapX基因分子生物学功能奠定理论基础,为靶标农药的生产及高效防控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花草 CgHapX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克隆人:“跨媒介—交互”中的数字沉浸性研究——基于容积视频捕获技术的探讨
11
作者 沈嘉熠 温凯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4-162,共9页
容积视频捕获(Volumetric Video)是通过光学扫描来捕捉拍摄对象并生成动静两态4D数字影像模型的前沿机器视觉技术之一。与现有的虚拟数字人不同,它生成的数字克隆人是对真人一比一的真实呈现,故而数字克隆人所具有的视觉情感与叙事场景... 容积视频捕获(Volumetric Video)是通过光学扫描来捕捉拍摄对象并生成动静两态4D数字影像模型的前沿机器视觉技术之一。与现有的虚拟数字人不同,它生成的数字克隆人是对真人一比一的真实呈现,故而数字克隆人所具有的视觉情感与叙事场景于受众而言具有更深刻的沉浸性。本文从数字克隆人的生成逻辑、技术特性出发,深挖其背后生发的感知体验与情感投射,通过跨媒介叙事分析,结合实验室成果探索其沉浸意境与实践意义,揭示数字克隆人在经历“生产—创造”的过程后将客观形态和主观感性融合在一起,冲破了人与技术、人与审美、人与群体的边界,在虚拟世界中转化为现实的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体验 交互叙事 容积视频捕获 数字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移植后出现寡克隆带的特征分析及疗效判断
12
作者 菅原 杨光忠 陈文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378,共5页
在近年来新药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的普及应用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深度缓解率有了明显提高[1-2],而寡克隆带也随之越来越常见,即在部分已达深度缓解的MM患者血清或尿液... 在近年来新药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的普及应用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深度缓解率有了明显提高[1-2],而寡克隆带也随之越来越常见,即在部分已达深度缓解的MM患者血清或尿液中,重新出现一种或数种与原始疾病类型不同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 多发性骨髓瘤 免疫重建 疗效判断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松PkSERKs基因克隆及在不同类型愈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13
作者 梁艳 王宇含 +3 位作者 赵雪莹 马天意 贯春雨 周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1,94,共12页
【目的】通过克隆红松PkSERKs基因,分析其表达特性,为研究该基因在红松体胚发生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克隆红松PkSERK1~3基因的编码区序列(CDS)全长,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分析其蛋白结构、理化性质、进化关系,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 【目的】通过克隆红松PkSERKs基因,分析其表达特性,为研究该基因在红松体胚发生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克隆红松PkSERK1~3基因的编码区序列(CDS)全长,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分析其蛋白结构、理化性质、进化关系,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技术进行亚细胞定位,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研究3个红松PkSERKs基因在7种类型红松愈伤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成功克隆PkSERK1、PkSERK2和PkSERK3基因,其cDNA全长分别为1824、1887和1437 bp,分别编码607、628和448个氨基酸。PkSERK1为酸性的亲水性稳定蛋白,PkSERK2为酸性的亲水性不稳定蛋白,PkSERK3为碱性的亲水性不稳定蛋白;PkSERK1和PkSERK2有1个信号肽,而PkSERK3没有信号肽;3个蛋白均为跨膜蛋白。PkSERK1、PkSERK2、PkSERK3分别与杉木ClSERK1~3、茶树CsSERK1-like、柳杉CjSERK3亲缘关系最近。PkSERK1和PkSERK2定位在细胞膜,PkSERK3定位在细胞膜和细胞核。qRT-PCR分析结果表明,PkSERK1基因在红松高胚性的愈伤组织和含球形胚的愈伤组织中均高表达;PkSERK2在褐化的愈伤组织中高表达;PkSERK3仅在高胚性的愈伤组织中高表达。【结论】从红松中克隆获得PkSERK1、PkSERK2、PkSERK3基因,PkSERK1可能在红松愈伤组织胚性的保持及早期球形胚分化中起作用,高水平的PkSERK2可能与红松胚性愈伤组织(Embryogenic callus,EC)褐化及球形胚分化有关,PkSERK3可能仅在红松愈伤组织胚性的保持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体细胞胚发生 胚性愈伤组织 PkSERKs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MsTIFY77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14
作者 张岩 陈崎 +3 位作者 代蕊 李建伟 边林 张志强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9-727,共9页
TIFY家族蛋白是一类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转录因子,该家族蛋白含有一个高度保守的TIFY结构域,通过参与植物内部的多种信号途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逆境响应以及防御机制进行调节。本研究从‘草原4号’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L.)中克隆得... TIFY家族蛋白是一类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转录因子,该家族蛋白含有一个高度保守的TIFY结构域,通过参与植物内部的多种信号途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逆境响应以及防御机制进行调节。本研究从‘草原4号’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L.)中克隆得到MsTIFY77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以及表达模式分析,探究MsTIFY77基因在胁迫应答中的功能。结果发现,该基因全长1101 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367个氨基酸,含有TIFY和CCT-2结构域。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MsTIFY77蛋白为不稳定蛋白,通过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紫花苜蓿MsTIFY77蛋白与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豌豆(Pisum sativum),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毛苕子(Vicia villosa),鹰嘴豆(Cicer arietinum)和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的TIFY蛋白亲缘关系较近。亚细胞预测MsTIFY77蛋白定位于细胞核。qRT-PCR结果显示,低温和干旱胁迫诱导该基因的表达,而脱落酸胁迫对该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为MsTIFY77基因的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TIFY77基因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CaTUA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5
作者 郝雪峰 张子彤 +2 位作者 贾晓宇 曹海艳 雷建军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65,共9页
辣椒作为常异花授粉作物,在生产实际中利用核不育两用系进行制种是理想手段。α-微管蛋白(α-tubulin)是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与植物育性相关。以辣椒核不育两用系AB114为材料,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 辣椒作为常异花授粉作物,在生产实际中利用核不育两用系进行制种是理想手段。α-微管蛋白(α-tubulin)是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与植物育性相关。以辣椒核不育两用系AB114为材料,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技术得到蕾期基因表达差异片段,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amplifi 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克隆AFLP-F-57全长。ORF finder分析显示,该基因具有1350 bp的最大开放阅读框,编码450个氨基酸;经Standard Protein BLAST和NCBI Conserved Domain Search鉴定,该基因编码蛋白与烟草、辣椒的α-微管蛋白具有高度相似性,均含有α-tubulin保守结构域,故将其命名为CaTUA基因;RT-PCR分析表明,与可育株相比,不育株中该基因的表达量随花蕾发育呈现下降趋势,于大花蕾时期差异显著;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CaTUA蛋白与烟草TUA蛋白序列的进化距离较近。研究初步分析了CaTUA基因的功能,为进一步揭示辣椒核不育与CaTUA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核不育两用系 Α-微管蛋白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CaTU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莎豆CeDHN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16
作者 郭静远 陈怡 +2 位作者 孔华 郭运玲 贾瑞宗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1-7,共7页
油莎豆播种期长、产量高,是目前已知唯一在块茎器官中积累大量油脂的特种经济作物,具有广阔的综合利用前景。为了进一步提高油莎豆的品质和产量,积极筛选和鉴定相关的抗性基因,研究基于转录组数据,以油莎豆热研1号为材料,采用RT-PCR技... 油莎豆播种期长、产量高,是目前已知唯一在块茎器官中积累大量油脂的特种经济作物,具有广阔的综合利用前景。为了进一步提高油莎豆的品质和产量,积极筛选和鉴定相关的抗性基因,研究基于转录组数据,以油莎豆热研1号为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油莎豆脱水素基因CeDHN1包含完整ORF在内的708 bp 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CeDHN1预测编码235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25.97 kDa,等电点为5.2,总平均疏水指数为-1.383,不稳定系数为42.81,属于不稳定亲水蛋白。CeDHN1蛋白含有3个保守区域,即2个K片段和一个S片段,属于SKn型脱水素。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CeDHN1定位在烟草叶片的细胞核。qRT-PCR分析显示,CeDHN1在油莎豆的根中的表达丰度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组织。这些结果将为下一步的功能鉴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脱水素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扭果花旗杆DePIP1;1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17
作者 葛风伟 邹丽媛 胡尔西旦·吐尔逊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31,共9页
以扭果花旗杆(Dontostemon elegans Maxim.)为研究材料,克隆了前期转录组分析获得的盐胁迫下高表达的水通道蛋白(AQP)基因,命名为DePIP1;1,GenBank登录号OM864582。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该基因及蛋白序列,并进行表达模式分析;为进一... 以扭果花旗杆(Dontostemon elegans Maxim.)为研究材料,克隆了前期转录组分析获得的盐胁迫下高表达的水通道蛋白(AQP)基因,命名为DePIP1;1,GenBank登录号OM864582。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该基因及蛋白序列,并进行表达模式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抗逆分子调控机制,构建了过表达重组载体pCAMBIA1300-GFP∷DePIP1;1并遗传转化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Linn.) Heynh.],验证了转基因拟南芥的抗盐胁迫能力。结果表明:DePIP1;1基因cDNA全长864 bp,编码287个氨基酸;DePIP1;1蛋白的理论等电点为pI 9.14,相对分子质量为30 685.71,亲水性平均系数为0.384,无信号肽,定位于细胞膜,共有6个跨膜结构域,符合AQP家族典型结构特征。DePIP1;1蛋白的二级结构含49.48%无规卷曲、33.80%α螺旋和16.72%延伸链,三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该蛋白存在同型四聚体结构。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DePIP1;1蛋白与盐芥[Eutrema salsugineum(Pall.) Al-Shehbaz et Warwick]和拟南芥PIP1;1蛋白的同源性较高。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DePIP1;1基因在花瓣、叶、雌雄蕊、茎和根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茎中表达量最高,在根中表达量最低;在干旱(250 mmol·L^(-1)甘露醇)、盐(150 mmol·L^(-1)NaCl)和冷(4℃)胁迫及10μmol·L^(-1)脱落酸处理下,扭果花旗杆茎和叶中DePIP1;1基因表达上调明显,根中DePIP1;1基因仅对干旱和盐胁迫有轻微响应。在100和200 mmol·L^(-1)NaCl胁迫下,过表达DePIP1;1拟南芥株系的根长、侧根数、叶片数均高于野生型;在200 mmol·L^(-1)NaCl胁迫下,过表达DePIP1;1拟南芥株系的总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而过表达DePIP1;1拟南芥株系和野生型的相对含水量差异不明显。综上所述,DePIP1;1基因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并受逆境和激素诱导;过表达DePIP1;1可提高拟南芥的抗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果花旗杆 DePIP1 1 基因克隆 逆境胁迫 转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V1-2B_SSc-LTR-EGFP报告系统的建立及猪克隆胚胎ERVs转录活性的监测
18
作者 付博 马红 +3 位作者 汪亮 郭镇华 王芳 刘娣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5年第4期23-28,共6页
体细胞核移植(SCNT)技术是生产转基因猪模型的核心技术,但猪克隆胚胎的发育能力仍然较低,其早期胚胎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ERVs)的表达规律尚待深入研究。研究拟构建以猪基因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调控元件ERV1-2B_SSc-LTR驱动增强型绿色荧... 体细胞核移植(SCNT)技术是生产转基因猪模型的核心技术,但猪克隆胚胎的发育能力仍然较低,其早期胚胎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ERVs)的表达规律尚待深入研究。研究拟构建以猪基因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调控元件ERV1-2B_SSc-LTR驱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的报告系统。通过脂质体转染获得阳性成纤维细胞株,进行体细胞核移植构建克隆胚胎,并在荧光显微镜下实时监测EGFP表达。结果表明:ERV1-2B_SSc-LTR-EGFP报告系统成功构建;48%的克隆胚胎在4细胞期表达EGFP,表明该元件具有启动子活性。EGFP阳性胚胎的囊胚形成率和细胞数显著高于阴性胚胎[(19.5±1.7)%vs.(14.8±0.5)%,(40.0±2.1)枚vs.(30.0±1.9)枚,P<0.05],提示该报告系统可用于实时监测ERVs活性并辅助评估克隆胚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细胞核移植 长末端重复序列 绿色荧光蛋白报告系统 克隆 胚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戈美拉汀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手工克隆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
19
作者 张家庆 沈开元 +6 位作者 孙如玉 胡湘云 刘明君 刘征 李仕彦 张冰 吕玲燕 《中国畜禽种业》 2025年第2期7-16,共10页
该试验在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前20~22 h培养过程中添加10^(-11)、10^(-10)、10^(-9)和10^(-8)mol/L的阿戈美拉汀,不添加阿戈美拉汀的作为对照组,对猪卵巢中收集到的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后,利用2',7'-二氯... 该试验在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前20~22 h培养过程中添加10^(-11)、10^(-10)、10^(-9)和10^(-8)mol/L的阿戈美拉汀,不添加阿戈美拉汀的作为对照组,对猪卵巢中收集到的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后,利用2',7'-二氯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HF-DA)染色方法检测卵母细胞中活性氧水平,采用绿色荧光素标记花生凝集素(FITC-PNA)染色方法检测卵母细胞中皮质颗粒分布情况;手工克隆重构胚激活后在第2天统计卵裂率、第7天统计囊胚发育率和囊胚细胞总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囊胚中多能性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院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0^(-11)、10^(-10)mol/L的阿戈美拉汀能显著降低卵母细胞内活性氧水平(P<0.05),且10^(-10)mol/L的阿戈美拉汀显著促进了卵母细胞皮质颗粒分布类型I比例(P<0.05)。10^(-11)、10^(-10)mol/L浓度的阿戈美拉汀添加都可以促进徒手克隆胚胎的卵裂率、囊胚率和囊胚细胞数,但10^(-10)mol/L浓度下促进效果显著(P<0.05),据此确定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液中添加阿戈美拉汀浓度为10^(-10)mol/L。定量PCR结果显示,阿戈美拉汀组囊胚细胞中多能性基因NANOG、POU5F1、SOX2的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液中添加10^(-10)mol/L的阿戈美拉汀可提高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质量,改善克隆胚胎的体外发育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戈美拉汀 卵母细胞 手工克隆胚胎 发育潜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及免疫原性评价
20
作者 李巨银 葛君 +4 位作者 马超 张建辉 闫伟 孙娇娇 李建强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4,共9页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是引发手足口病流行与暴发的重要病原体之一,给公共卫生领域带来了严峻挑战。本研究通过体外构建柯萨奇病毒CVA16的eDNA感染性克隆,进而对其感染能力、连续传代稳定性以及体内免疫原性展开深入探究,旨在为CVA1...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是引发手足口病流行与暴发的重要病原体之一,给公共卫生领域带来了严峻挑战。本研究通过体外构建柯萨奇病毒CVA16的eDNA感染性克隆,进而对其感染能力、连续传代稳定性以及体内免疫原性展开深入探究,旨在为CVA16疫苗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eGFP报告基因构建CVA16微基因组平台,并通过反向遗传技术拯救出CVA16感染性克隆,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全面评估。结果显示:构建的CVA16全长cDNA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获得7500 bp目的条带和3500 bp载体条带,全基因测序验证cDNA序列与理论序列完全一致;细胞形态学鉴定显示,CVA16组可见典型肠道病毒致细胞病变效应,连续传代后仍保持稳定感染性及正常噬斑形态;小鼠免疫实验表明,该克隆可诱导机体产生高滴度特异性抗体和中和抗体,超离浓缩后中和抗体滴度为原液免疫组的2倍。结果表明,通过反向遗传技术获得的CVA16感染性克隆在体外可稳定传代,并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可为病毒基因功能、感染机制及疫苗研发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反向遗传 感染性克隆 中和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