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1
作者 徐锐 赖红梅 +5 位作者 杨毅宁 马依彤 李晓梅 赵倩 陈邦党 刘芬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0-234,共5页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01至2013—12在我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649例STEMI患者,进行冠状动脉病变的SYNTAX积分评...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01至2013—12在我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649例STEMI患者,进行冠状动脉病变的SYNTAX积分评价,将患者分为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SYNTAX积分〉22)231例,非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SYNTAX积分≤22)418例。另外按照PLR三分位又将649例患者分为高PLR组(PLR≥207)216例,中PLR组(207〉PLR〉94)215例,低PLR组(PLR≤94)218例。分析PLR水平与SYNTAX积分的相关性,及30天全因死亡与PLR的相关性。结果: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PLR高于非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P〈0.001);SYNTAX积分与PLR存在正相关性(r=0.34,P〈0.001);PLR是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338,95%可信区间:1.028~2.026,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LR是STEMI患者发生30天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风险比=1.245,9.5%可信区间:1.153~1.825,P〈0.001);Kaplan~Meier生仔曲线显示随着PLR水平升高,患者的累积生存率明显降低(P=0.019)。结论:STEMI患者PLR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并且对患者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比值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绝对单核细胞计数、血小板与绝对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在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中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陈亚芳 臧立 +10 位作者 张小影 赵盼 袁英 岳智杰 杨洪亮 赵海丰 于泳 王亚非 赵智刚 张翼鷟 王晓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76-382,共7页
背景与目的:NK/T细胞淋巴瘤(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NKTCL)为恶性淋巴瘤中较少见的一种类型,其在临床表现及整体疗效上差别较大,目前尚无确切的危险分层指导预后。该研究旨在探索治疗前外周血绝对单核细胞计数(absolute monocy... 背景与目的:NK/T细胞淋巴瘤(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NKTCL)为恶性淋巴瘤中较少见的一种类型,其在临床表现及整体疗效上差别较大,目前尚无确切的危险分层指导预后。该研究旨在探索治疗前外周血绝对单核细胞计数(absolute monocyte count,AMC)、血小板与绝对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在原发鼻腔NKTCL预后中的意义,为患者提供更确切的危险分层,从而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改善预后。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初诊的132例原发鼻腔NKTCL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治疗前外周血AMC、PLR与患者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及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之间的关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治疗前外周血AMC、PLR在原发鼻腔NKTCL患者的预后分层中均具有重要作用。AMC小于0.5×109个/L组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AMC大于等于0.5×109个/L组,PLR小于150组患者的预后优于PLR大于等于150组(P<0.05)。根据分期、ECOG评分标准、AMC、PLR这4个独立危险因素,我们试图建立了一个新的预后模式,将所有患者分为3个不同危险组,结果发现3个组的5年OS及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AMC、PLR与原发鼻腔NKTCL患者的预后明显相关。由分期、ECOG评分标准、AMC、PLR这4个独立危险因素组成的新的预后模式可能较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及韩国预后指数(Korean Prognostic Index,KPI)更确切方便、更经济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 绝对单核细胞计数 血小板与绝对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总生存率 无进展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对心肾综合征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绍谨 闫泽晨 +5 位作者 李腾 陈昆仑 刘雨轩 李松超 王静 何娟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3-217,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对心肾综合征(CR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51例CR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PLR测定水平绘制PLR预测CRS预后的ROC曲线,确定最佳截断值,根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PLR组和高PLR组...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对心肾综合征(CR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51例CR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PLR测定水平绘制PLR预测CRS预后的ROC曲线,确定最佳截断值,根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PLR组和高PLR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分别以心源性死亡或心衰再入院为终点事件绘制Kaplan-Meier曲线;采用Cox回归分析CRS患者心源性死亡和心衰再入院的影响因素。结果:PLR的最佳截断值为213.92,据此将CRS患者分为低PLR组(<213.92)576例,高PLR组(≥213.92)375例。与低PLR组相比,高PLR组年龄升高,血红蛋白和白蛋白降低,脑钠肽前体和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P<0.05)。分别以心源性死亡和心衰再入院为终点事件,Log-rank检验显示低PLR组CRS患者生存状况均好于高PLR组(P均<0.001)。高PLR、高龄、高脑钠肽前体、高C反应蛋白为心源性死亡的危险因素[HR(95%CI)为2.573(2.000~3.310)、1.649(1.419~1.917)、1.111(1.045~1.181)和1.122(1.056~1.192)]。高PLR、高龄、高C反应蛋白为心衰再入院的危险因素[HR(95%CI)为3.150(2.510~3.952)、1.349(1.184~1.538)和1.126(1.066~1.189)]。结论:PLR是预测CRS患者心源性死亡及心衰再入院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心力衰竭 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心源性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马超 杭莺 +1 位作者 刘云 费甄甄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第5期384-388,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的STEMI患者资料,依据WBC> 10×109/L或≤10×10... 目的探讨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的STEMI患者资料,依据WBC> 10×109/L或≤10×109/L将患者分为WBC升高组和WBC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住院死亡率。多因素回归分析WBC、NLR与STE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关系。结果 374例患者纳入研究,男性294例,女性80例。与WBC正常组(182例)比较,WBC升高组(192例)患者的平均年龄较低[(60. 4±12. 3)岁比(64. 8±11. 8)岁,P=0. 001],入院时收缩压较低[(130±24) mm Hg比(136±21) mm Hg,P=0. 014],而住院死亡率显著升高(8. 0%比1. 1%,P <0. 01)。多因素分析显示,NLR升高(OR=1. 106,95%CI:1. 015~1. 204,P=0. 021)和WBC升高(OR=1. 289,95%CI:1. 055~1. 576,P=0. 013)是STEMI患者住院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入院时WBC或NLR升高的STEMI患者短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死亡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高坤 余伟吉 +7 位作者 李全 莫其农 杨金龙 赖锦泉 张吉亮 吴益宏 林展鹏 曹亚飞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34-1137,共4页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 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评价其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患者,分析其年龄、体重、性别、白细胞数、红细胞数、...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 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评价其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患者,分析其年龄、体重、性别、白细胞数、红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单核细胞数、血小板数、血红蛋白量、血沉( ESR)、C 反应蛋白( CRP)、骨密度值( bone mineraldensity,BMD),计算NLR水平。并通过ROC 曲线计算NLR的诊断价值,通过Pearson 检测NLR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症以女性患者居多,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升高,骨密度值、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CRP 水平较正常范围升高。骨质疏松患者NLR水平( 2. 23±1. 6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 1. 56±0. 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通过ROC 曲线检测,NLR的AUC 面积为0. 747, cut-off 值为0. 436,灵敏度为0. 629,特异性为0. 807( 95% CI:0. 682~ 0. 813),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NLR与CRP、ESR呈正相关性( r = 0. 324、0. 305,P<0. 05),与BMD 呈负相关( r =-0. 250,P<0. 05),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且NLR与CRP 的相关性优于与BMD 相关性。结论骨质疏松症中,NLR可作为预测诊断指标,对临床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比值在儿童脓毒症预后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3
6
作者 常晨阳 胡绍雯 +2 位作者 邓国平 朱惠芳 罗开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958-2963,共6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比值(N/LPR)在脓毒症患儿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171例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入院24 h...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比值(N/LPR)在脓毒症患儿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171例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入院24 h内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PCIS);收集确诊脓毒症24 h内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计数;计算N/LP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中性粒细胞与前白蛋白比值(NPRI)。根据患儿预后结局将其分为存活组(n=110)和死亡组(n=61)。比较两组N/LPR、PLR、NLR、NPRI、PCIS评分、PCT、CRP和PLT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PR、PLR和PCIS评分预测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风险的准确性;根据三者ROC曲线的截断值对患儿28 d死亡风险进行亚组分析,同时使用Kaplan-Meier法对各亚组脓毒症患儿进行生存分析。根据PCIS评分对脓毒症患儿进行危险分层(非危重组、危重组和极危重组),评估N/LPR和PLR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死亡组的PCT、CRP、N/LPR水平均较存活组高,PLT、PLR和PCIS水平均低于存活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N/LPR、PLR和PCIS评分预测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9、0.595和0.716。亚组分析表明,N/LPR≥1.5组患儿死亡风险大于N/LPR<1.5组(χ^(2)=11.224,P=0.001);PLR<85.58组患儿死亡风险大于PLR≥85.58组(χ^(2)=5.708,P=0.017),PCIS<84组患儿死亡风险大于PCIS≥84组(χ^(2)=19.312,P=0.000)。生存分析结果与亚组分析结果一致。此外,N/LPR可能与脓毒症患儿的危险分层相关。结论N/LPR对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比值 预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7
作者 吴凡 马俊芬 +1 位作者 平杰丹 明亮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MPVLR)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首发并于发病24 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9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体检者126例为对照组。治疗前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对脑梗死患者病... 目的:探讨早期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MPVLR)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首发并于发病24 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9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体检者126例为对照组。治疗前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对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分,轻度117例,中度46例,重度26例。检测两组血常规及血脂指标,计算MPVLR。结果:脑梗死组MPV、MPVLR均高于对照组,而LC低于对照组(P<0.05)。轻度脑梗死患者MPVLR低于重度患者,而LC高于重度患者(P<0.008)。MPV、LC及MPVLR诊断急性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2(0.765~0.860)、0.792(0.741~0.844)、0.851(0.807~0.895),MPVLR的曲线下面积较大。临界值取5.98时,MPVLR诊断急性脑梗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60%和81.75%。结论:早期MPVLR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平均血小板体积 淋巴细胞计数 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及肺外结核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0
8
作者 何畏 陈晴 +2 位作者 黄涛 黄晓秋 吴桂辉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1090-1095,共6页
目的探讨肺外结核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8^+比值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搜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月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结核病区住院的147例患者(包括63例单纯肺结核、60例肺结核并发肺外结... 目的探讨肺外结核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8^+比值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搜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月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结核病区住院的147例患者(包括63例单纯肺结核、60例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和24例单纯肺外结核患者,分别为肺结核组、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组和肺外结核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及四色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试剂盒检测纳入的各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的绝对计数及CD4^+/CD8^+比值,分析上述各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结果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患者外周血CD3^+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596.000(377.500,823.250)个μl和347.500(214.000,479.250)个/μl,均低于单纯肺结核患者的698.000(572.000,904.000)个/μl和409.000(311.000,545.000)个/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507,P=0.012;Z=-2.431,P=0.015)。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患者的CD8^+T淋巴细胞计数与CD4^+/CD8^+比值分别为195.500(137.250,278.750)个/μl和1.670(1.258,2.273),较肺结核患者的244.000(154.000,317.000)个/μl和1.770(1.290,2.350)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892,P=0.058;Z=-0.546,P=0.585)。单纯肺外结核患者外周血CD3^+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551.500(283.750,949.000)个/μl和295.500(134.250,461.750)个/μl,低于单纯肺结核患者的698.000(572.000,904.000)个/μl和409.000(311.000,545.000)个/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89,P=0.037;Z=-2.460,P=0.014);单纯肺外结核患者外周血的CD8^+T淋巴细胞计数[185.000(92.000,366.250)个/μl]及CD4^+/CD8^+比值[1.455(1.018,2.128)]与单纯肺结核患者[分别为244.000(154.000,317.000)个/μl和1.770(1.290,2.350)]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315,P=0.188;Z=-1.429,P=0.153)。结论随着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逐步降低,结核分枝杆菌可能更易播散至肺外;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在肺外结核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计数 CD4-CD8比值 数据说明 统计 结核 肺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分类计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预测价值 被引量:17
9
作者 赵玲玲 陈响亮 +6 位作者 徐骁盟 李施展 石瑞峰 俞书红 杨昉 熊云云 张仁良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48-1151,共4页
目的炎症反应易出现在急性脑梗死病理过程中,但炎症反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的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讨脑梗死急性期白细胞分类计数对脑梗死严重程度及早期临床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635例急... 目的炎症反应易出现在急性脑梗死病理过程中,但炎症反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的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讨脑梗死急性期白细胞分类计数对脑梗死严重程度及早期临床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6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症状开始到入院3d以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ore,NIHSS)进行评分及入院第3天NIHSS评分。出院时神经功能预后情况采用出院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mRS〉2分时为预后较差。分析入院NIHSS、入院第3天NIHSS评分及出院mRS与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相关性及白细胞分类计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结果出院mRS(mRS〉2)的影响因素为白细胞总数(OR=1.147,95%CI:1.038-1.268)、中性粒细胞计数(OR=1.227,95%CI:1.100-1.369)、淋巴细胞计数(OR=0.508,95%CI:0.342-0.753)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OR=1.150,95%CI:1.008-1.314)。入院时NIHSS评分与早期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相关(r=0.078,P=0.024;r=0.083,P=0.019;r=-0.010,P=0.004);同时,入院第3天NIHSS评分与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和NLR相关(r=0.238、0.335、-0.269、0.423,P均〈0.001)。在ROC曲线中,NLR预测出院较差的功能预后(出院mRS〉2)的最佳诊断值为2.59(曲线下面积0.709,特异度为70.81%,敏感度为62.84%,P〈0.001)。结论脑梗死急性期白细胞分类计数对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早期不良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细胞分类计数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炎症标志物对脑出血不良预后预测能力的比较研究
10
作者 黄琴 宋紫薇 +6 位作者 况洪腊 张治 朱玉萍 吴麟 洪道俊 林晶 朱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08,共6页
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多种炎症标志物与预后的关系,并比较多种炎症标志物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根据脑出血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 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多种炎症标志物与预后的关系,并比较多种炎症标志物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根据脑出血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分)。比较两组的一般信息、检验、检查和随访资料,其中炎症标志物包括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monocyte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ratio,MHR)、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dex,SIRI)、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白细胞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white blood cell count to mean platelet volume ratio,WM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全身凝血炎症指数(systemic coagulation-inflammation index,SCI)。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脑出血后不良预后的预测因子,并构建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来比较其预测能力。结果本研究总共入组510例脑出血患者,其中预后良好组297例(58.2%),预后不良组213例(41.8%)。基线资料的比对显示与预后良好的患者相比,预后不良的患者在入院时具有更高水平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NLR、PLR、SIRI、SII、WMR;基线血肿体积和基线水肿体积较大,脑叶出血比例更高,年龄更大,更低水平的血小板、淋巴细胞、LMR和SC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NLR(OR:1.081,95%CI:1.032~1.1131,P=0.001)、SIRI(OR:1.089,95%CI:1.014~1.169,P=0.019)、SII(OR:1.000,95%CI:1.000~1.001,P=0.011)、WMR(OR:2.627,95%CI:1.267~5.445,P=0.009)为脑出血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表明,在预测脑出血患者的不良预后方面,NLR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0.729(95%CI:0.685~0.774)]大于SIRI[0.692(95%CI:0.645~0.738)]、SII[0.688(95%CI:0.641~0.735)]和WMR[0.65(95%CI:0.602~0.698)],提示NLR预测能力最强。结论NLR、SIRI、SII、WMR为脑出血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NLR的预测能力优于其他炎症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预后不良 炎症标记物 预测能力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细胞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炎症指标作为预测性指标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夏经纬 陈羽中 +2 位作者 温少迪 杜晓月 沈波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32-645,共14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癌症相关死亡最主要的病因,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最常见的类型。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已经成为晚期NSCLC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回顾性研究...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癌症相关死亡最主要的病因,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最常见的类型。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已经成为晚期NSCLC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回顾性研究了外周血炎症指标对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疗效及生存预后的影响,以寻找指导NSCLC免疫治疗的策略。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均接受抗PD-1(Pembrolizumab、Sintilimab或Toripalimab)单药或者联合方案治疗。随访至2020年12月10日,根据RECIST1.1标准评价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显著变量,并随访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进行生存分析。根据治疗前、治疗后6周、治疗后12周(0 w、6 w、12 w)三个不同时间点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数据构建临床预测模型分析NLR的预测价值,并验证模型准确性。结果最终纳入173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上述治疗方案,中位随访时间19.7个月。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27.7%(48/173),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89.6%(155/173),中位PFS为8.3个月(7.491-9.109),中位OS为15.5个月(14.087-16.913)。χ^(2)检验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NLR_(6w)与ORR相关,NLR_(12w)与ORR、DCR相关,进一步Cox回归分析显示NLR_(6w)和NLR_(12w)影响PFS,NLR_(0w)、NLR_(6w)和NLR_(12w)与OS相关。结论在晚期NSCLC患者中,不同时间点的NLR数值是免疫治疗反应的有效预测因子,并且NLR<3往往与良好的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组学联合检测对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新辅助化疗效果的评估效能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芬 赵辉 郭利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539-3546,共8页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8(CK18)、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水平,探讨此5项外周血指标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8(CK18)、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水平,探讨此5项外周血指标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187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化疗8个周期后实体肿瘤的反应评价标准分为有效组(n=84)和无效组(n=103)。检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外周血CA15-3、CA125、CEA、CK18、NLR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CA15-3、CA125、CEA、CK18、NLR水平,比较有效组与无效组外周血CA15-3、CA125、CEA、CK18、NLR水平和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无效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CA15-3、CA125、CEA、CK18、NLR预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效果的效能。结果T_(3)~T_(4)期、N_(1)~N_(3)期、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A15-3、CA125、CEA、CK18、NLR水平高于T2期、N0期、HER-2阴性的乳腺癌患者(P<0.05);无效组外周血CA15-3、CA125、CEA、CK18、NLR水平均高于有效组(P<0.05);无效组T_(3)~T_(4)期、N_(1)~N_(3)期、组织学分级为低分化、孕激素受体阳性、雌激素受体(ER)阳性、肿瘤增殖抗原高表达占比均高于有效组(P<0.05);外周血CA15-3、CA125、CEA、CK18、NLR水平升高、T_(3)~T_(4)期、N_(1)~N_(3)期、低分化、ER阳性均为影响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无效的危险因素(P<0.05);外周血CA15-3、CA125、CEA、CK18、NLR联合预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效果的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6.43%、82.52%、0.956,其中联合预测灵敏度、AUC均高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外周血CA15-3、CA125、CEA、CK18、NLR水平可能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并可能影响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效果,均能帮助预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效果,但联合预测效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类抗原15-3 糖类抗原125 癌胚抗原 细胞角蛋白-18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乳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新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2021—2022年跨年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病例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指标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海 王卓莉 +1 位作者 裴红红 潘龙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132-2137,共6页
背景西安市2021—2022年跨年期间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发生在一个超大城市且病例数众多、规模较大的本土疫情,有必要对该次疫情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疾病特征,探索重症病例的危险因素以及预... 背景西安市2021—2022年跨年期间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发生在一个超大城市且病例数众多、规模较大的本土疫情,有必要对该次疫情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疾病特征,探索重症病例的危险因素以及预测指标。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收治于西安市第四人民医院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计算总IgG与淋巴细胞百分比的比值(IgG∶L%)、总IgM与淋巴细胞百分比的比值(IgM∶L%)、总IgG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IgG∶L#)、总IgM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IgM∶L#),将患者分为轻型及普通型组、重型及危重型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究发生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预测价值,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并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指标的AUC。结果 最终纳入699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患者,分为轻型及普通型组(n=678)和重型及危重型组(n=21),轻型及普通型组年龄、基础疾病、D-二聚体、IgM∶L%、IgM∶L#低于重型及危重型组,淋巴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计数高于重型及危重型组(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68,95%CI(1.031,1.105),P<0.001]、D-二聚体[OR=1.612,95%CI(1.026,2.533),P=0.038]以及IgM∶L#[OR=1.034,95%CI(1.006,1.063),P=0.018]是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淋巴细胞百分比[OR=0.918,95%CI(0.844,0.997),P=0.043]是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生的保护因素。建立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联合预测模型,P=-5.031+0.065×年龄-0.086×淋巴细胞百分比+0.738×淋巴细胞计数+0.477×D-二聚体+0.034×IgM∶L#,联合检测预测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AUC为0.912[95%CI(0.858,0.965)],截断值为0.04,灵敏度为90.00%,特异度为83.18%,预测价值优于年龄(Z=5.314,P<0.001)、淋巴细胞百分比(Z=-1.987,P=0.047)、D-二聚体(Z=2.273,P=0.023)和IgM∶L#(Z=0.161,P<0.001)。结论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急性期,存在炎症反应与细胞免疫功能失衡,该失衡与年龄、D-二聚体均是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D-二聚体、淋巴细胞百分比、IgM∶L#在内的联合指标可有效预测重型和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免疫球蛋白M 淋巴细胞计数 igm-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危险因素 预测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系统性炎症标志物预测完全性葡萄胎恶变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睿 张涛红 +1 位作者 胡娇娇 安瑞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系统性炎症标志物在预测完全性葡萄胎恶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清宫并随访的完全性葡萄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研究共纳入206例完全性葡萄胎患者,根据术后2年随访的血... 目的:探讨外周血系统性炎症标志物在预测完全性葡萄胎恶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清宫并随访的完全性葡萄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研究共纳入206例完全性葡萄胎患者,根据术后2年随访的血β-h CG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恶变组和治愈组。根据患者清宫术前血常规检查结果计算外周血系统性炎症标志物[血小板计数(PLT)、淋巴细胞绝对值(L)、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PLR)及衍生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dNLR)]等,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①在符合条件的206例患者中,29例(14.08%)完全性葡萄胎患者进展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恶变组患者L[(1.23±0.35)×10^9/L vs(1.69±0.50)×10^9/L]及PLT[(165.0±37.0)×10^9/L vs(213.7±52.3)×10^9/L]和PLR(120.1±51.1 vs 156.4±52.6)明显低于治愈组(P<0.001);恶变组NLR(3.71±0.99 vs 2.97±1.46)和dNLR(4.14±2.24 vs 3.13±2.86)明显高于治愈组(P<0.05)。②孕周、L、PLT、PLR、d NLR、NLR、血β-h CG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炎症标志物联和预测完全性葡萄胎恶变的AUC值为0.871,灵敏度为93.1%,特异度为65.5%;临床标志物联合预测的AUC值为0.807,灵敏度为86.2%,特异度为68.9%;炎症和临床标志物联合预测的AUC值为0.91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1%和82.5%,联合预测的AUC值高于单一参数。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周>8.4周、PLT≤180×10^9/L、NLR>3.24、PLR≤113.6及血β-h CG>94654 U/L是完全性葡萄胎患者清宫后发生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2.561(95%CI 3.776~41.788)、7.934(95%CI2.459~25.600)、8.261(95%CI 2.343~29.127)、5.182(95%CI 1.146~23.426)、10.743(95%CI3.030~38.0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性葡萄胎患者清宫术前外周血中PLT、L、NLR、PLR及血β-h CG等组成的系统性炎症标志物在预测其恶变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胎 恶变 炎症标志物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WBC和NLR对肥胖症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黎鑫 艾克拜尔·艾力 +2 位作者 阿力木江·麦斯依提 伊比提哈尔·买买提艾力 克力木·阿不都热依木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80-1185,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肥胖症合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肥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史及检查结果分...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肥胖症合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肥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史及检查结果分为肥胖症合并GERD组(n=57)与未合并GERD组(n=61)。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症合并GERD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外周血WBC和NLR单独与联合检测对肥胖症合并GERD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合并GERD组吸烟史(31.6%vs.14.8%,P=0.030)、GERD家族史(43.9%vs.24.6%,P=0.027)占比,外周血WBC[(10.25±1.81)×10^(9)/Lvs.(8.72±2.11)×10^(9)/L,P<0.001]、NLR(3.55±0.71vs.3.00±0.64,P<0.001),以及空腹血糖[(6.39±2.21)mmol/L vs.(5.76±0.85)mmol/L,P=0.041]均高于未合并GERD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WBC和NLR是肥胖症合并GER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WBC(AUC=0.707)和NLR(AUC=0.722)对肥胖症合并GERD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P<0.001),且两者联合能够提高诊断效能(AUC=0.786)。结论外周血WBC和NLR是肥胖症合并GERD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肥胖症合并GERD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两者联合能够提高诊断效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肥胖症 胃食管反流病 临床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炎性标志物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文清 夏立军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液学炎性标志物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IP)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学院收治的经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为NIP的90例患者作为良性组,70例NIP相关鳞状细胞癌(IP-SCC)患者作为恶性组,选取... 目的探讨外周血液学炎性标志物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IP)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学院收治的经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为NIP的90例患者作为良性组,70例NIP相关鳞状细胞癌(IP-SCC)患者作为恶性组,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9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收集3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液学炎性标志物计数,回顾性分析外周血液学炎性标志物与NIP的发生及NIP恶性转化为IP-SCC的相关性。结果良性组PLT、MPV、PLR低于对照组,PDW高于对照组(P<0.05)。恶性组MON、RDW、NLR高于良照组,PLR低于良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DW[OR=1.539,95%CI(1.305,1.943),P<0.001]、MPV[OR=0.592,95%CI(0.432,0.812),P=0.001]是NIP发生的影响因素,NLR[OR=0.886,95%CI(0.768,1.479),P<0.001]、PLR[OR=0.867,95%CI(0.821,0.915),P<0.001]是NIP恶化的影响因素。结论外周血PDW的增加和MPV的减少与NIP的发生相关,是NIP发生的危险因素。NLR的增加和PLR的减少与NIP的恶化相关,是NIP恶性转变为IP-SCC的危险因素。PLR在IP-SCC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 内翻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 血小板分布宽度 平均血小板体积 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