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受体选择性剪切及功能性研究的进展
1
作者 吕树文 王宇 +1 位作者 赵文成 相文华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8年第10期6-8,共3页
病毒的特异性的细胞受体是病毒入侵细胞的门户,决定病毒的宿主范围、组织及细胞,嗜性。从受体角度阐明病毒入侵机制,是病毒性疾病的药物研发及疫苗研制的一个重要方面。选择性剪接可使同一基因编码出功能不同蛋白,选择性剪接对满足生物... 病毒的特异性的细胞受体是病毒入侵细胞的门户,决定病毒的宿主范围、组织及细胞,嗜性。从受体角度阐明病毒入侵机制,是病毒性疾病的药物研发及疫苗研制的一个重要方面。选择性剪接可使同一基因编码出功能不同蛋白,选择性剪接对满足生物体复杂性所需蛋白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鉴定不同选择性剪接变异体的功能已成为生物学界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选择性剪切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岗鹅TLR3基因选择性剪切体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少丰 雍艳红 +1 位作者 巨向红 贾如敏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3年第3期5-10,共6页
为了研究鹅Toll样受体3(gTLR3)基因选择性剪切体在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根据鸡、人和小鼠TLR3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和SMART RACE技术,首次克隆了鹅TLR3基因的选择性剪切体。所得基因序列提交GeneBank,登录号:KC292271。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鹅Toll样受体3(gTLR3)基因选择性剪切体在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根据鸡、人和小鼠TLR3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和SMART RACE技术,首次克隆了鹅TLR3基因的选择性剪切体。所得基因序列提交GeneBank,登录号:KC292271。结果表明:核酸序列分析表明,鹅TLR3基因选择性剪切体开放阅读框长2283 bp,编码761个氨基酸,该蛋白等电点7.56,分子量为86.29 kD;与鹅、鸡、小鼠、猪、鱼、牛、羊和人的同源性分别为84.71%、74.40%、48.63%、50.38%、40.09%、50.16%、50.71%和50.98%。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在其胞外具有LRRs结构域,跨膜区和不完整的TIR结构域,N末端存在信号肽,且可能在26~27位氨基酸处存在裂解位点。胞外区有14个明显的LRR和15个N连接的糖基化位点。文章首次证实鹅TLR3选择性剪切体的存在,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和蛋白质的特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岗鹅 TOLL样受体 生物信息学分析 选择性剪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D在自身免疫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文生 黄琼 +1 位作者 吴育晶 魏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共4页
免疫球蛋白D(immunoglobulin D,IgD)最初认为是一类进化产生不久的、仅表达于部分哺乳动物体内的免疫球蛋白。然而,新近研究表明,IgD在绝大部分有颚脊椎动物体内都表达,且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其结构在进化过程中表现出多样性,哺乳类动... 免疫球蛋白D(immunoglobulin D,IgD)最初认为是一类进化产生不久的、仅表达于部分哺乳动物体内的免疫球蛋白。然而,新近研究表明,IgD在绝大部分有颚脊椎动物体内都表达,且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其结构在进化过程中表现出多样性,哺乳类动物通过选择性剪切(alternative RNA splicing)和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class switch recombination,CSR)表达IgD。IgD既可以作为受体也可以作为配体参与免疫应答,但由于B细胞上IgD和IgM功能不易区分,且T细胞等免疫细胞上的IgD受体(IgD receptor,IgD-R)未被克隆,IgD的免疫调节机制尚不明确。故本文就IgD对T、B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d igd受体选择性剪切 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 配体 受体 自身免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72几种新的剪切形式的发现及它们在红斑狼疮模型鼠中的差异表达
4
作者 朱洁滢 唐捷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75-1181,共7页
CD72是一个重要的B细胞特异性受体,它以多种选择性剪切形式存在.在小鼠脾细胞中发现并鉴定了8种新的CD72选择性剪切形式,这些剪切形式中包含有2种独特的插入片段,一种选择性剪切保留了一个内含子(intron1),而这个内含子被翻译成氨基酸... CD72是一个重要的B细胞特异性受体,它以多种选择性剪切形式存在.在小鼠脾细胞中发现并鉴定了8种新的CD72选择性剪切形式,这些剪切形式中包含有2种独特的插入片段,一种选择性剪切保留了一个内含子(intron1),而这个内含子被翻译成氨基酸序列后并没有改变前后外显子的读码框,另一种使用了一个位于内含子之内的3′剪切位点,从而产生移码,提前终止了蛋白质的开放读码框,称为3′AS(3′alternative splicingsite).比较了CD72所有剪切形式在BALB/C小鼠和NZB/W小鼠中的差异表达,发现:a.含有3′AS的剪切形式的表达都很少;b.WT,+In1,+In1-Ex3和-Ex3的表达在BLAB/C小鼠中比在NZB/W小鼠中高;c.没有ITIM2的-Ex2-Ex3剪切形式在NZB/W小鼠中有特异性高表达.这些结果提示,CD72的多种选择性剪切形式在调控B细胞受体信号转导过程中可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剪切 CD72 B细胞受体 红斑狼疮 NZB/W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