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ct of correlated private signals on continuous-time insider trading
1
作者 ZHOU Yonghui XIAO Kai 《运筹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107,共11页
A model of continuous-time insider trading in which a risk-neutral in-sider possesses two imperfect correlated signals of a risky asset is studied.By conditional expectation theory and filtering theory,we first establ... A model of continuous-time insider trading in which a risk-neutral in-sider possesses two imperfect correlated signals of a risky asset is studied.By conditional expectation theory and filtering theory,we first establish three lemmas:normal corre-lation,equivalent pricing and equivalent profit,which can guarantee to turn our model into a model with insider knowing full information.Then we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the two correlated signals on the market equilibrium consisting of optimal insider trading strategy and semi-strong pricing rule.It shows that in the equilibrium,(1)the market depth is constant over time;(2)if the two noisy signals are not linerly correlated,then all private information of the insider is incorporated into prices in the end while the whole information on the asset value can not incorporated into prices in the end;(3)if the two noisy signals are linear correlated such that the insider can infer the whole information of the asset value,then our model turns into a model with insider knowing full information;(4)if the two noisy signals are the same then the total ex ant profit of the insider is increasing with the noise decreasing,while down to O as the noise going up to infinity;(5)if the two noisy signals are not linear correlated then with one noisy signal fixed,the total ex ante profit of the insider is single-peaked with a unique minimum with respect to the other noisy signal value,and furthermore as the noisy value going to O it gets its maximum,the profit in the case that the real value is ob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inuous-time insider trading risk neutral private correlated signals linear bayesian equilibrium market depth residual inform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onotope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for piecewise affine systems 被引量:1
2
作者 WANG Jianho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0年第5期1077-1084,共8页
The problem of how to identify the piecewise affine system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where this considered piecewise affine system is a special nonlinear system. The reason why it is not easy to identify this piecewis... The problem of how to identify the piecewise affine system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where this considered piecewise affine system is a special nonlinear system. The reason why it is not easy to identify this piecewise affine system is that each separated region and each unknown parameter vector are all needed to be determined simultaneously. Then, firstl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identification goal, a multi-class classification process is proposed to determine each separated region. As the proposed multi-class classification process is the same with the classical data clustering strategy, the multi-class classification process can combine the first order algorithm of convex optimization, while achieving the goal of the classification process. Secondly, a zonotope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algorithm is used to construct a set, which contains the unknown parameter vector. In this zonotope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algorithm, the strict probabilistic description about the external noise is relaxed, and each unknown parameter vector is also identified. Furthermore, this constructed se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measured output and the given bound corresponding to the noise. Thirdly, a sufficient condition about guaranteeing our derived zonotope not growing unbounded with iterations is formulated as an explicit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 Finall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zonotope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algorithm is proven through a simulation exam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ecewise affine system zonotope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阵列分布RFID系统性能建模方法研究
3
作者 佐磊 张一卓 +2 位作者 孔维业 雷碧航 丁雨晴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6-186,共11页
标签间互耦效应对不同位置标签的作用效果不同,使得线性阵列分布RFID系统的整体性能随标签间距与数量的改变呈现非线性变化。鉴于此,基于RFID工作原理与电磁波传播理论,推导了多标签RFID系统中标签互阻抗及功率传输系数的表达式;利用功... 标签间互耦效应对不同位置标签的作用效果不同,使得线性阵列分布RFID系统的整体性能随标签间距与数量的改变呈现非线性变化。鉴于此,基于RFID工作原理与电磁波传播理论,推导了多标签RFID系统中标签互阻抗及功率传输系数的表达式;利用功率传输系数,分析了标签线性等距分布情形下,互耦效应对不同位置标签及系统整体性能的影响,并建立了系统最小功率传输系数随标签间距与标签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在开阔室内环境中,测试了标签间距和数量变化时的应答信号功率。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线性等距分布时,标签的功率传输系数与间距呈非线性关系;互耦效应对标签的影响程度以工作波长为周期逐步减小,在间距为波长倍数时取得极大值;最小功率传输系数出现的位置随着间距的增大在中心与外侧之间以波长为周期波动;系统性能测试结果与所建立模型的变化规律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识别 互耦效应 互阻抗 多标签RFID系统 线性阵列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废旧塑料材质识别研究
4
作者 彭斌彬 张潮 +1 位作者 郭亚坤 吴英琦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7,共8页
针对废旧塑料回收处理量大且种类繁多,难以快速无损分类识别的难题,提出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塑料材质识别方法。使用红外光谱仪采集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PE)、尼龙(PA)、聚碳酸酯(PC)、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丙烯... 针对废旧塑料回收处理量大且种类繁多,难以快速无损分类识别的难题,提出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塑料材质识别方法。使用红外光谱仪采集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PE)、尼龙(PA)、聚碳酸酯(PC)、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甲醛(POM)八种塑料的近红外光谱数据,采用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和标准正态变量变换进行数据预处理,分别运用无监督学习的主成分分析与有监督学习的线性判别分析进行光谱数据降维,将光谱数据维度从334维降至10维和7维,最后结合马氏距离判别建立塑料材质识别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结合S-G平滑和SNV的预处理有效提高了识别准确率;对预处理数据的验证集进行降维后,两种降维方法的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5.24%和100%。这两种方法可为多种废旧塑料材质识别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塑料材质识别 数据预处理 主成分分析 线性判别分析 马氏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改进级联模型预测控制
5
作者 高锋阳 吴银波 +4 位作者 徐昊 史志龙 岳文瀚 孙伟 王高强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54-1265,共12页
为降低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三矢量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开关频率和控制系统对电机参数依赖性,提出一种基于变步长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Adaline)可调参数改进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首先,针对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 为降低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三矢量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开关频率和控制系统对电机参数依赖性,提出一种基于变步长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Adaline)可调参数改进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首先,针对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三矢量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造成开关频率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剔除高开关频率和高共模电压的电压矢量,优化备选电压矢量范围,对剩余电压矢量根据其对q轴电流作用效果分组组合寻优和分配作用时间;基于变步长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改进PI控制器,使得改进PI控制器兼顾快速性与超调;然后,分析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模型预测控制参数变化特性,构建系统变步长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参数辨识模型,对电机参数分步辨识,形成参数可调节级联模型预测控制;最后,对所提策略和三矢量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进行稳态和动态半实物测试对比。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对转矩脉动、零轴电流、总谐波畸变率、开关频率、调速超调都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避免了传统模型预测控制的多目标代价函数中权重系数整定和参数辨识模型构建欠秩问题,对系统的控制性能有明显的提升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将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传动系统应用于机车牵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 变步长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 级联模型预测 转矩脉动 零轴电流 参数分步辨识 开关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去线性化误差的冗余机械臂两步标定法
6
作者 蒋周翔 蒙月晨 +3 位作者 陈世园 曹磊 龙忠杰 宋宝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0,共6页
为解决冗余机械臂运动学标定时线性化误差导致的距离类运动学参数误差辨识精度劣化问题,提出了一种精确的两步运动学标定方法。通过理论分析论证了线性化误差的客观存在依据,在此基础上建立无需线性化的距离类运动学参数误差到臂体末端... 为解决冗余机械臂运动学标定时线性化误差导致的距离类运动学参数误差辨识精度劣化问题,提出了一种精确的两步运动学标定方法。通过理论分析论证了线性化误差的客观存在依据,在此基础上建立无需线性化的距离类运动学参数误差到臂体末端关节位姿误差的映射关系,构造了一种具有最小化线性化误差的运动学误差降维模型,并将其与典型运动学标定方法组合得到两步标定法。仿真结果表明,当角度类运动学参数误差上升一个量级时,线性化误差在末端关节位姿误差平均占比也增大约10倍,对角度类运动学参数误差具有高敏感性。对比验证表明,新方法能在距离类运动学参数误差的辨识精度上平均提升60.2%,并将标定后的残差在典型运动学标定方法基础上减少7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冗余机械臂 运动学标定 线性化误差 辨识精度 混合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丝绳环双质量飞轮弹性元件非线性特性研究
7
作者 龙云 王红霞 +2 位作者 赵磊 梁宏 龚青山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4-180,共7页
针对多项式模型参数众多且无法直观描述钢丝绳环双质量飞轮弹性元件刚度阻尼特性的问题,对多种规格的该弹性元件进行了动态加载试验,分析了各参数对其迟滞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等效平均法对改进多项式模型进行了简化,分别用等效线性刚... 针对多项式模型参数众多且无法直观描述钢丝绳环双质量飞轮弹性元件刚度阻尼特性的问题,对多种规格的该弹性元件进行了动态加载试验,分析了各参数对其迟滞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等效平均法对改进多项式模型进行了简化,分别用等效线性刚度和等效黏性阻尼系数描述了钢丝绳环的刚度和阻尼特性,并基于试验数据完成了模型参数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非线性迟滞模型不仅各参数物理含义明确、易于识别,还可以清楚地反映钢丝绳环双质量飞轮弹性元件的刚度和阻尼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质量飞轮 钢丝绳环 非线性迟滞模型 等效平均法 参数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ushing单元的滚动直线导轨结合部动力学建模
8
作者 何秀权 雷声 毛宽民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7-705,共9页
根据滚动直线导轨副的结构特性,提出基于bushing单元的滚动直线导轨结合部动力学建模方法,并通过算例仿真计算和实物实验,验证了利用bushing单元对滚动直线导轨动力学特性建模的有效性。基于零件的结合部能显著影响整体结构的动力学特... 根据滚动直线导轨副的结构特性,提出基于bushing单元的滚动直线导轨结合部动力学建模方法,并通过算例仿真计算和实物实验,验证了利用bushing单元对滚动直线导轨动力学特性建模的有效性。基于零件的结合部能显著影响整体结构的动力学特性的特点,采用子结构法与模型修正技术结合的方式,识别滚动直线导轨的bushing单元参数。通过构建哑铃状结构的仿真算例,对bushing单元参数进行仿真识别,以验证识别算法的准确性。以仿真算例的三维机械结构为基础,以含有单个滑块的哑铃状滚动直线导轨结构为实验对象,通过实物实验识别导轨的参数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在以上仿真与实物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制造了含有4个滑块的滚动直线导轨机械结构,通过理论分析和模态实验对比,验证bushing单元建模的有效性和通用性。以专用轮毂环焊机的床身⁃滚动导轨移动平台结构为实验对象,进行工程应用验证。结果表明:采用bushing单元模拟滚动直线导轨滚动结合部的建模过程简单;相同模态振型的有限元分析与实验测试获得的前5阶模态频率对比表明,基于bushing单元的单滑块滚动直线导轨结构的固有频率误差不高于5%;基于bushing单元的四滑块滚动直线导轨结构固有频率误差不高于12%;基于bushing单元的环焊机床身滚动导轨移动平台结构的固有频率误差最高为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建模 参数识别 滚动直线导轨 导轨结合部 bushing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场景化特征的电力系统薄弱点两阶段精确辨识方法
9
作者 蒋天伦 刘文霞 +1 位作者 李承泽 曹宇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I0001,共11页
由于场景化特征的差异性会导致电力系统脆弱点的不同,提出一种考虑场景化特征的电力系统薄弱点两阶段精确辨识方法。首先,考虑厂、站内设备毁伤对厂站功能损伤和修复时间影响,设备间可靠性关联关系,以及设备的地理聚集特征,建立子模块... 由于场景化特征的差异性会导致电力系统脆弱点的不同,提出一种考虑场景化特征的电力系统薄弱点两阶段精确辨识方法。首先,考虑厂、站内设备毁伤对厂站功能损伤和修复时间影响,设备间可靠性关联关系,以及设备的地理聚集特征,建立子模块毁伤后果和厂站失能故障集。其次,考虑目标失能区域与预期恢复时间,建立电力系统关键厂站和子模块的两阶段优化辨识模型。进而,针对第一阶段采用KKT条件法并利用大M法将非线性约束做线性化处理,把问题转化成单层混合整数线性模型,利用求解器进行求解。最后,通过IEEE-39节点系统进行算例仿真,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其获得的精确薄弱区域对支持防御者制定不同场景下的防御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提高了防御策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脆弱性 薄弱点辨识 薄弱设备辨识 电力系统场景化特征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反射镜恒偏差故障观测器设计
10
作者 李智斌 潘嘉男 +1 位作者 孙崇尚 吴佳彬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33,共13页
快速反射镜的工作环境一般比较恶劣,容易受到振动冲击、温度变化等影响,导致故障。本文针对最为普遍的恒偏差故障,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inear matrix inequality,LMI)的故障观测器设计方法,旨在提高故障检测的可靠性,增强快... 快速反射镜的工作环境一般比较恶劣,容易受到振动冲击、温度变化等影响,导致故障。本文针对最为普遍的恒偏差故障,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inear matrix inequality,LMI)的故障观测器设计方法,旨在提高故障检测的可靠性,增强快速反射镜的稳定性以及抗干扰能力。首先,采用基于汉克尔(Hankel)矩阵的模型辨识方法得到了考虑耦合效应的两轴快速反射镜模型。然后,建立了快速反射镜系统的故障模型,采用基于LMI的方法对快速反射镜的故障观测器进行设计。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快速反射镜的两轴发生执行器和传感器恒偏差故障时,基于黎卡提(Riccati)方程的故障观测器只能检测出其中一个轴的故障,基于LMI的故障观测器对X轴能在故障发生后0.1 s内检测出故障,对Y轴能在故障发生后0.06 s内检测出故障。上述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LMI故障观测器能够更加准确地实现对快速反射镜的故障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反射镜 恒偏差故障 模型辨识 线性矩阵不等式 故障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成回归的弱特征恒星光谱识别方法
11
作者 王瑞 贺艳婷 +1 位作者 苏美红 史晨辉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706-2713,共8页
为识别和搜寻光谱数据中含有微弱特征的稀有目标,提出了基于集成回归的弱特征恒星光谱识别方法。针对目标光谱的有效特征微弱的特点,提出基于特征重组和特征交互的特征分组方法,从而有效提取目标光谱的特征信息;针对弱特征的可信度低的... 为识别和搜寻光谱数据中含有微弱特征的稀有目标,提出了基于集成回归的弱特征恒星光谱识别方法。针对目标光谱的有效特征微弱的特点,提出基于特征重组和特征交互的特征分组方法,从而有效提取目标光谱的特征信息;针对弱特征的可信度低的问题,给出面向特征组合的集成回归方法,提升目标光谱弱特征的可信度;设计了基于参数空间和区间矩阵的分类器,实现对稀有目标光谱的精准识别。对实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学习 特征交互 特征分组 线性回归 二元分类 光谱识别 可靠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纹图谱和化学模式识别法的墨染樱花质量评价以及化学成分的鉴定
12
作者 刘朝青 赵晗宇 彭红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8-164,共7页
取干燥墨染樱花瓣,粉碎,过筛,分取0.500 g,加入25 mL 70%(体积分数,下同)甲醇溶液,超声30 min。冷却至室温,用70%甲醇溶液补足重量,摇匀后过0.22μm滤膜,续滤液按照仪器工作条件测定。以高效液相色谱法采集10批不同采收期的样品的指纹图... 取干燥墨染樱花瓣,粉碎,过筛,分取0.500 g,加入25 mL 70%(体积分数,下同)甲醇溶液,超声30 min。冷却至室温,用70%甲醇溶液补足重量,摇匀后过0.22μm滤膜,续滤液按照仪器工作条件测定。以高效液相色谱法采集10批不同采收期的样品的指纹图谱,并结合相似度分析和化学模式识别法对10批样品质量进行评价。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法鉴定样品中的化学成分。结果显示:比对10批样品的指纹图谱,筛选出8个共有成分,通过对照品比对确定了2个共有成分绿原酸和芦丁;10批样品的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80,说明不同采收期样品质量较稳定;将8个共有峰的峰面积导入SPSS 21.0软件和SIMCA 14.1软件,系统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均将10批样品分为4类,且分类结果完全一致;以变量重要性投影分析筛选引起质量差异的标志物,共筛选出3个成分;通过质谱库和文献比对,鉴定出48个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19个,有机酸类18个,萜类4个,其他类7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化学模式识别法 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法 质量评价 化学成分鉴定 墨染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力学参数辨识的两轮机器人平衡控制
13
作者 董慧芬 姚勤燃 王俊峰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5-353,共9页
针对非同轴两轮机器人平衡控制算法设计过程中,机器人动力学建模不精准导致控制器设计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小批量梯度下降法的极大似然估计参数辨识方法。首先,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建立两轮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然后,根据激励轨迹用极... 针对非同轴两轮机器人平衡控制算法设计过程中,机器人动力学建模不精准导致控制器设计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小批量梯度下降法的极大似然估计参数辨识方法。首先,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建立两轮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然后,根据激励轨迹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进行动力学模型参数辨识;最后,用辨识参数和三维软件计算参数分别设计线性二次型调节器平衡控制算法,提升机器人倾角的控制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动力学模型与真实模型的拟合度达到92.5%,基于此方法设计的控制器平衡控制效果显著,在静态和动态下均具有良好的平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辨识 两轮机器人 小批量梯度下降 极大似然估计 线性二次型调节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模型的递推最小二乘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电气参数在线辨识
14
作者 鲍明堃 周扬忠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3-353,共11页
为了实现永磁同步直线电机PMSLM(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linear motor)高精度的多电气参数在线辨识,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模型的递推最小二乘电气参数在线辨识算法。首先,根据电机的dq轴电压方程分别建立了辨识定子电阻、永磁体磁链... 为了实现永磁同步直线电机PMSLM(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linear motor)高精度的多电气参数在线辨识,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模型的递推最小二乘电气参数在线辨识算法。首先,根据电机的dq轴电压方程分别建立了辨识定子电阻、永磁体磁链的模型1和辨识q轴电感、d轴电感的模型2,并将2个辨识模型循环结合。其次,基于上述双模型结构,采用递推最小二乘算法实现电气参数在线辨识,并针对PMSLM运行时存在大量动态过程的特性,提出一种具有饱和特性的分段变遗忘因子;然后,对功率开关非理想因素导致的误差电压进行补偿,进一步提高了辨识的精准度;最后,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该辨识算法的有效性,且具有收敛速度快、辨识结果精度高、多工况适用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在线辨识 变遗忘因子 递推最小二乘 双模型 功率开关非理想因素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me-delay Positive Feedback Control for Nonlinear Time-delay Systems with Neural Network Compensation 被引量:2
15
作者 NA Jing REN Xue-Mei HUANG Hong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96-1202,共7页
新适应时间延期积极反馈控制器(ATPFC ) 为非线性的时间延期系统的一个班被介绍。建议控制计划由神经基于网络的鉴定和时间延期组成积极反馈控制器。与一个特殊动态鉴定模型一起合并的二个高顺序的神经网络(HONN ) 被采用识别非线性的... 新适应时间延期积极反馈控制器(ATPFC ) 为非线性的时间延期系统的一个班被介绍。建议控制计划由神经基于网络的鉴定和时间延期组成积极反馈控制器。与一个特殊动态鉴定模型一起合并的二个高顺序的神经网络(HONN ) 被采用识别非线性的系统。基于识别模型,本地 linearization 赔偿被用来处理系统的未知非线性。线性化的系统的一个 time-delay-free 逆模型和一个需要的引用模型被利用组成反馈控制器,它能导致系统输出追踪一个引用模型的轨道。为鉴定和靠近环的控制系统的追踪的错误的严密稳定性分析借助于 Lyapunov 稳定性标准被提供。模拟结果被包括表明建议计划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反馈 控制系统 自动化系统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和生物信息分析的丁氏三阳透解汤成分鉴定及物质基础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玲玲 张宇婧 +5 位作者 郭旭冉 郑海涛 张勇 豆子莹 丁樱 闫永彬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053-3060,3066,共9页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MS/MS)对丁氏三阳透解汤干浸膏及含药血清的活性成分进行鉴定,探寻丁氏三阳透解汤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通过UPLC-Q-Orbitrap/MS/MS技术对丁氏三阳透解汤干...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MS/MS)对丁氏三阳透解汤干浸膏及含药血清的活性成分进行鉴定,探寻丁氏三阳透解汤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通过UPLC-Q-Orbitrap/MS/MS技术对丁氏三阳透解汤干浸膏、含药血清、空白血清进行主要成分鉴定,运用Xcalibur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利用成分裂解数据库对质谱峰进行指认,确定丁氏三阳透解汤活性成分,用生物信息分析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结果:共鉴定出丁氏三阳透解汤有效活性成分18种,包括木犀草素、4′-O-甲氧基葛根素、芦荟大黄素-8-O-葡萄糖苷、柚皮素、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没食子酸、黄芩苷、山柰酚等。生物信息分析结果显示丁氏三阳透解汤主要活性成分可作用于炎症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丁氏三阳透解汤主要通过氧化磷酸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炎症信号通路、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和脂肪酸代谢等通路发挥作用。结论:成功鉴定了18种丁氏三阳透解汤的有效活性成分,丁氏三阳透解汤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药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氏三阳透解汤 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生物信息分析 成分鉴定 物质基础 活性成分 药理作用 成分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曲线拟合误差估计的阻抗优化识别方法
17
作者 彭阳 王跃 +1 位作者 刘永慧 郜凯杰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在雷达系统、舰船系统、数据中心等大型复杂系统中,供配电系统变流器端口阻抗信息的完整、快速、准确获取,是研判系统可靠性的重要基础。现有研究大都使用分段线性拟合值方法进行阻抗识别,不仅需要大量阻抗测量才能获得完整的阻抗特性,... 在雷达系统、舰船系统、数据中心等大型复杂系统中,供配电系统变流器端口阻抗信息的完整、快速、准确获取,是研判系统可靠性的重要基础。现有研究大都使用分段线性拟合值方法进行阻抗识别,不仅需要大量阻抗测量才能获得完整的阻抗特性,并且可能因过度测量而对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干扰。针对这些问题,从阻抗特性曲线的非线性拟合入手,提出一种“非线性曲线拟合、全局误差估计、优选测量点频率”的阻抗识别方法,实现基于曲线拟合误差估计的测量点优化选择,以较少阻抗测量代价获取宽频带阻抗特性。与现有的方法相比,所提方法更有助于测量点的合理选择、阻抗谐振峰的准确识别,从而更高效地实现宽频带阻抗的识别,为复杂供配电系统运行状况的研判提供可靠依据。算例仿真证实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曲线拟合 在线阻抗识别 误差估计 广义加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最小绝对值状态估计的有源配电网拓扑辨识方法 被引量:6
18
作者 马光 朱文 +3 位作者 顾慧杰 赵化时 何锡祺 陈世杰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7-174,共8页
在配电系统状态估计中,一方面众多网络设备难以完全监控导致量测数据不足,另一方面,频繁的拓扑切换亟须开发高效的算法。因此,提出了一种配电网拓扑辨识的加权最小绝对值状态估计方法。首先,对传统基于线性规划的加权最小绝对值状态估... 在配电系统状态估计中,一方面众多网络设备难以完全监控导致量测数据不足,另一方面,频繁的拓扑切换亟须开发高效的算法。因此,提出了一种配电网拓扑辨识的加权最小绝对值状态估计方法。首先,对传统基于线性规划的加权最小绝对值状态估计方法进行改进,以提高计算效率;其次,在重新制定的加权最小绝对值状态估计方法中加入补充变量和约束,以适应拓扑辨识问题,形成了一个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加权最小绝对值状态估计方法;最后,4个算例系统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在不同数量的实时测量、高伪测量误差、被坏数据破坏的测量以及未知支路状态场景下的优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配电系统 状态估计 拓扑辨识 加权最小绝对值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HADE算法的AUV载体磁干扰参数辨识的数值模拟
19
作者 周国华 李林锋 +2 位作者 吴轲娜 刘月林 夏帅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78-2687,共10页
采用自主水下航行器(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磁测平台可开展海洋地磁场测量、水下磁性目标探测和识别等工作,AUV磁测平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AUV载体磁干扰补偿技术研究尚不成熟,制约着水下航行器测磁精度。基于磁测... 采用自主水下航行器(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磁测平台可开展海洋地磁场测量、水下磁性目标探测和识别等工作,AUV磁测平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AUV载体磁干扰补偿技术研究尚不成熟,制约着水下航行器测磁精度。基于磁测平台抗磁干扰基本原理,提出一种基于线性种群规模缩减和成功历史的参数自适应差分进化(Success History-based Adaptive Differential Evolution with Linear Population Size Reduction,L-SHADE)算法的AUV载体磁干扰参数辨识的数值模拟方法。用磁偶极子和旋转椭球壳混合模型来等效模拟AUV载体磁干扰,通过模拟航行获得多组磁测数据,据此建立磁干扰参数辨识模型,并采用L-SHADE算法求解。通过数值模拟实验定量分析研究磁测平台测磁精度随磁传感器、平台姿态及航向等误差的传播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磁传感器测量精度为10 nT、姿态测量精度为0.01°、航向测量精度为0.1°时,测磁误差可小于100 nT。设计的AUV磁测平台抗干扰试验表明,地磁场总量最大相对误差为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水下航行器 磁干扰补偿 参数辨识 磁等效数学模型 L-SHADE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E蛋白B细胞表位的预测及鉴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鹏飞 刘钧 +5 位作者 邹紫阳 康喜龙 宋丽 焦新安 孟闯 潘志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07-813,共7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SARS-CoV-2 E蛋白B细胞表位,并利用小鼠多抗血清、人新型冠状病毒阳性血清等进行验证,以明确SARS-CoV-2 E蛋白的优势B细胞表位。方法使用SOPMA、Expasy、SWISS-MODEL及IEDB数据库和BepiPred-2.0等软件预测SAR...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SARS-CoV-2 E蛋白B细胞表位,并利用小鼠多抗血清、人新型冠状病毒阳性血清等进行验证,以明确SARS-CoV-2 E蛋白的优势B细胞表位。方法使用SOPMA、Expasy、SWISS-MODEL及IEDB数据库和BepiPred-2.0等软件预测SARS-CoV-2 E蛋白的结构及B细胞表位;通过大肠杆菌系统表达并纯化GST标签重组表位蛋白片段,以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ELISA方法检测表位蛋白与小鼠和人SARS-CoV-2 E蛋白阳性多抗血清的反应性,以初步鉴定SARS-CoV-2 E蛋白的B细胞表位。结果表位预测结果显示,E蛋白含有线性B细胞表位Ser6-Val14和Tyr57-Pro71,构象表位涉及的氨基酸序列为Glu8-Val14、Leu39-Tyr59、Ser60-Leu65;表达并纯化含有预测表位的E蛋白片段E1(Ser6-Val14表位)、E3(Tyr57-Pro71)以及阴性对照片段E2(不含表位序列),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ELISA结果均显示抗E蛋白小鼠多抗和人新型冠状病毒阳性血清只与E1、E3蛋白片段呈阳性反应而与E2蛋白片段均为阴性反应,显示E蛋白线性B细胞表位预测正确。结论本研究成功预测并初步鉴定出SARS-CoV-2 E蛋白2个线性B细胞表位,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制备和免疫应答特性分析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B细胞表位 线性表位 预测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