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作猪IFN-β基因编码区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谢开会 王伟 +3 位作者 杨姣姣 闫尊强 杨巧丽 滚双宝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67-1575,共9页
克隆合作猪干扰素β(Interferon-beta,IFN-β)基因的编码区序列(Coding region sequence,CDS),预测分析其结构与功能。以NCBI/GenBank中猪IFN-β(登录号:NM_001003923.1)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TA克隆技术得到合作猪IFN-β基因完整CD... 克隆合作猪干扰素β(Interferon-beta,IFN-β)基因的编码区序列(Coding region sequence,CDS),预测分析其结构与功能。以NCBI/GenBank中猪IFN-β(登录号:NM_001003923.1)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TA克隆技术得到合作猪IFN-β基因完整CDS区,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作猪IFN-β基因CDS区全长561 bp,编码186个氨基酸,与参考序列相比,其编码区的第177位点处的C突变为T,为同义突变。分子质量约为21.95 ku,理论等电点(PI)为4.93,不稳定系数为62.91,平均疏水性为-0.172;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构成,三级结构与二级结构预测基本一致。合作猪与巴马猪、梅山猪和疣猪IFN-β核酸序列的相似性为99.47%、99.82%和98.75%。进化树结果表明,合作猪与梅山猪亲缘关系最近。合作猪IFN-β属于干扰素ab超家族,是不稳定的酸性亲水性蛋白,含有信号肽和跨膜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猪 ifn-β基因编码区 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AA基因非编码区变异叠加单亲二体所致甲基丙二酸血症的多组学分析
2
作者 霍晓燕 罗小梅 +4 位作者 叶贤涛 孙昱 余永国 梁黎黎 范燕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00-806,共7页
目的·针对1例临床表现疑似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MMA)但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为阴性的罕见疑难病例,利用多组学测序分析其遗传学致病原因。方法·提取先证者及父母的外周血DNA及RNA样本... 目的·针对1例临床表现疑似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MMA)但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为阴性的罕见疑难病例,利用多组学测序分析其遗传学致病原因。方法·提取先证者及父母的外周血DNA及RNA样本,先应用MMA相关基因Panel测序和WES,再利用RNA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和全基因组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综合分析该患儿基因变异、来源及可能的遗传方式。结果·MMA相关基因Panel测序及WES常规分析均未发现与患儿表型相关的致病性变异。对WES的拓展分析提示患儿可能存在4号染色体单亲二体;WGS发现患儿MMAA(metabolism of cobalamin associated A)基因非编码区域c.-66+2T>C纯合剪接变异。该变异位于5'非翻译区(5'untranslated region,5'UTR),具体位置为第1个外显子的剪接供体位点下游第2个碱基处(参考序列:NM_172250);在基因组坐标(hg19)中,该变异的位置为4号染色体第146540561个碱基(chr4:146540561)。Sanger测序验证发现其母亲携带该位点杂合变异,父亲未携带;RNA-seq发现该患儿4号染色体上的MMAA基因表达量几乎为0,反转录实时定量PCR进一步证实该基因mRNA几乎不表达,提示MMAA非编码区剪接变异影响转录水平表达。结论·位于WES范围之外的MMAA基因非编码区c.-66+2T>C纯合剪接变异是该患儿可能的致病原因,推测由4号染色体母源单亲二体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码变异 基因组测序 转录组测序 甲基丙二酸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新基因C17orf32的电子克隆和编码区序列RT-PCR验证 被引量:22
3
作者 张德礼 丁培国 +2 位作者 凌伦奖 陈润生 马大龙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43-549,共7页
利用生物信息学与实验验证的技术路线 ,成功地克隆了人类新基因C17orf32的cDNA (GenBank登记号 :AY0 74 90 7和TPA :BK0 0 0 2 6 0 ) ,发现C17orf32的完整开放阅读框架 (ORF ,31~ 6 5 7bp)cDNA (6 2 7bp)与人类假定基因LOC12 4 919ORF ... 利用生物信息学与实验验证的技术路线 ,成功地克隆了人类新基因C17orf32的cDNA (GenBank登记号 :AY0 74 90 7和TPA :BK0 0 0 2 6 0 ) ,发现C17orf32的完整开放阅读框架 (ORF ,31~ 6 5 7bp)cDNA (6 2 7bp)与人类假定基因LOC12 4 919ORF (2 5~ 80 7bp)的 2 5~ 6 5 1位只有一个碱基不同 .经RT PCR验证并cDNA测序、人类表达序列标签 (EST)数据库的BLAST检索和基因组成规律分析三方面的结果 ,均支持C17orf32的序列 ,而不支持LOC12 4 919的编码序列 .C17orf32基因组序列全长 4 6 10kb ,含有 6个外显子和 5个内含子 ,cDNA序列全长 16 79bp ,ORF横跨全部 6个外显子 .该基因ORF翻译起始处符合Kozak规则 ,ORF起始码上游同一相位有终止码 ,ORF后有 2个加尾信号和PolyA尾 .C17orf32基因的成功克隆表明 ,NCBIGENOMEAnnotationProject在 2 0 0 1年 12月预测的人类假定蛋白XP- 0 5 886 5编码基因LOC12 4 919的模式参考序列XM- 0 5 886 5中存在偏差 ,即在C17orf32基因cDNA的 4 0 6与 4 0 7位碱基之间错误插入一个碱基G ,从而导致在插入位点后 ,ORF编码 12 5位氨基酸以后蛋白质序列的改变 ,出现 2 6 0个氨基酸的多肽 .因此 ,应慎重看待计算机注释的人类基因组编码序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新基因 C17orf32 电子克隆 编码序列 RT-PCR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新硝基还原酶基因NOR1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及与鼻咽癌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熊炜 曾朝阳 +9 位作者 肖炳燚 熊芳 聂新民 范松青 彭聪 李伟芳 王蓉 沈守荣 李小玲 李桂源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1-405,共5页
NOR1基因是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肿瘤研究所克隆的一个鼻咽癌表达下调新基因 ,生物信息学预测NOR1基因含有硝基还原酶结构域 ,该基因可能参与亚硝胺类化学致癌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从而与鼻咽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通过采用病例 对照的研究方... NOR1基因是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肿瘤研究所克隆的一个鼻咽癌表达下调新基因 ,生物信息学预测NOR1基因含有硝基还原酶结构域 ,该基因可能参与亚硝胺类化学致癌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从而与鼻咽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通过采用病例 对照的研究方法 ,利用测序技术对 144名鼻咽癌患者和匹配的 144名正常人NOR1基因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 (codingregion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 ,cSNPs)进行基因分型 ,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所检测到的两个cSNPs之间存在连锁不平衡 ,且均与鼻咽癌发病相关 ,两个cSNPs及它们所组成的单倍型相对危险度分别为 1 3 6、 1 64和 1 3 7.两个cSNPs的多态性改变均使NOR1基因编码蛋白一级结构发生了变化 ,这种改变可能影响NOR1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还原酶基因 NORl编码 单核苷酸多态 鼻咽癌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角苔叶绿体rbcL基因编码区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艇 苏应娟 +1 位作者 朱建明 周勤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0-73,共4页
测定了黄角苔(Phaeoceroslaevis(L.)Prosk)叶绿体rbcL基因编码区的1398个核苷酸序列,并且由此推导出对应的氨基酸序列.此基因中密码子的第2和第3位上A/T所占的比例较高,分别为536%和... 测定了黄角苔(Phaeoceroslaevis(L.)Prosk)叶绿体rbcL基因编码区的1398个核苷酸序列,并且由此推导出对应的氨基酸序列.此基因中密码子的第2和第3位上A/T所占的比例较高,分别为536%和775%.黄角苔rbcL基因的编码区与花旗松、菠菜、玉米和雷氏衣藻间在核苷酸序列上的同源性分别为840%,815%,793%和763%;在氨基酸序列上的同源性分别为91.0%,89.9%,88.5%和89.3%.为研究角苔植物的系统发育提供了核苷酸序列方面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角苔 RBCL基因 编码 序列分析 角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基因编码区cDNA的克隆与测序 被引量:8
6
作者 潘剑 华成舸 +5 位作者 温玉明 李珉 王刚 王昌美 李龙江 陈绍维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8-320,共3页
目的 克隆人舌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_C功能片段的cDNA ,为进一步研究VEGF_C在口腔鳞癌中表达的意义及与淋巴转移的关系打下基础。方法 以RT_PCR法从舌鳞癌组织中克隆VEGF_C基因功能片段的cDNA ,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和PCR筛... 目的 克隆人舌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_C功能片段的cDNA ,为进一步研究VEGF_C在口腔鳞癌中表达的意义及与淋巴转移的关系打下基础。方法 以RT_PCR法从舌鳞癌组织中克隆VEGF_C基因功能片段的cDNA ,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和PCR筛选出阳性克隆pCRII_VEGF_C ,以SP6和T7引物完成VEGF_CcDNA的全序列测定。结果 从人舌癌组织总RNA中克隆到约 1 1kb大小的VEGF_C基因cDNA ,经测序与Genbank公布的人VEGF_C基因cDNA序列的同源性为 99 6 %。结论 从人舌癌组织中克隆得到的VEGF_C基因功能片段cDNA ,为进一步研究VEGF_C在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中的功能效应提供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基因编码 CDNA 克隆 测序 舌鳞癌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个物种BPI基因编码区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吴正常 苏先敏 +3 位作者 王瑾 郑先瑞 吴圣龙 包文斌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32,共5页
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比较不同物种BPI基因编码区CDS序列,分析人、小家鼠、褐家鼠、牛、白颊长臂猿、原鸡、家兔、野猪、猕猴、家马、非洲爪蟾、毛猩猩、犬13个物种BPI基因编码区的遗传多样性,且对BPI氨基酸序列组成、信号肽、疏... 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比较不同物种BPI基因编码区CDS序列,分析人、小家鼠、褐家鼠、牛、白颊长臂猿、原鸡、家兔、野猪、猕猴、家马、非洲爪蟾、毛猩猩、犬13个物种BPI基因编码区的遗传多样性,且对BPI氨基酸序列组成、信号肽、疏水性/亲水性、跨膜结构、二级结构及保守结构域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在13个物种的29条BPI基因CDS序列中,共检测到532个多态位点,生成了15种单倍型,BPI基因在种群间及种群内均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BPI基因具有较强的密码子偏爱性。BPI蛋白理论等电点均大于7,呈碱性,N端大都有信号肽,肽链表现为亲水性,基本属于跨膜蛋白和分泌蛋白。BPI蛋白主要二级结构元件为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有2个保守结构域BPI1和BPI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I基因 编码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物种Mitf基因编码区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张丽英 李祥龙 +2 位作者 周荣艳 李兰会 杨清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3298-13300,13308,共4页
[目的]对不同物种Mitf基因编码区(CD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小家鼠、褐家鼠、人、黑猩猩、狨、毛猩猩、猕猴、家马、大熊猫、野猪、原鸡和非洲爪蟾Mitf基因编码区的遗传多样性,并对Mitf氨基酸序列、组成... [目的]对不同物种Mitf基因编码区(CD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小家鼠、褐家鼠、人、黑猩猩、狨、毛猩猩、猕猴、家马、大熊猫、野猪、原鸡和非洲爪蟾Mitf基因编码区的遗传多样性,并对Mitf氨基酸序列、组成成分、导肽、信号肽、跨膜结构域、疏水性/亲水性、蛋白质二级结构和结构域进行预测和推断。[结果]在12个物种的37条Mitf基因CDS序列中,共检测到466个多态位点,生成16种单倍型,Mitf基因序列编码区在种内及种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Mitf蛋白理论等电点均低于7,呈酸性,N端无信号肽,无跨膜结构域,肽链表现为亲水性;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元件为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有2个保守结构域。[结论]该研究为探明Mitf基因在不同种间和种内的遗传分化,进而为相关黑色素基因的遗传学和进化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tf基因 编码 物种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眉猪DQA基因编码区多态性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刘丽霞 张丽 +1 位作者 赵生国 滚双宝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3-108,共6页
采用克隆测序的方法对八眉猪DQA基因编码区进行多态性分析,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八眉猪DQA基因的理化特性及其编码产物的结构功能。结果显示:八眉猪DQA基因编码255个氨基酸,编码区序列有14个碱基变异,11个氨基酸变异,外显子2区域表... 采用克隆测序的方法对八眉猪DQA基因编码区进行多态性分析,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八眉猪DQA基因的理化特性及其编码产物的结构功能。结果显示:八眉猪DQA基因编码255个氨基酸,编码区序列有14个碱基变异,11个氨基酸变异,外显子2区域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DQA基因编码产物是一种不稳定的水溶性蛋白,二级结构为混合型,三级结构由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组成。蛋白质功能预测结果显示,信号转导、受体、胁迫应答、免疫应答和生长因子的几率较高。研究结果为八眉猪的抗病分子育种和经济性状相关基因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眉猪 DQA基因 编码 多态性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眉猪DRA基因编码区多态性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丽霞 张丽 +1 位作者 赵生国 滚双宝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71,共6页
为了探讨八眉猪DRA基因的遗传特性及其在抗病育种和猪-人异种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前景,采用克隆测序的方法对该基因编码区进行多态性分析,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该基因编码氨基酸的理化特性和结构功能,同时对该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结... 为了探讨八眉猪DRA基因的遗传特性及其在抗病育种和猪-人异种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前景,采用克隆测序的方法对该基因编码区进行多态性分析,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该基因编码氨基酸的理化特性和结构功能,同时对该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八眉猪DRA基因编码252个氨基酸,编码区有5个核苷酸和2个氨基酸变异位点。DRA基因编码产物是一种不稳定的不可溶蛋白,二级结构为混合型,无规则卷曲所占比例最高。蛋白质功能预测结果显示,DRA基因免疫应答几率最高(4.405)。同源性分析发现,八眉猪DRA氨基酸与其他猪种的相似度在98%以上,与人的相似度达到83%,在CD4分子结合部位与人类相应的DRA仅存在1个氨基酸差异,具有在异种移植排斥反应中利用的潜力。研究结果为八眉猪的抗病分子育种和猪-人异种器官移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眉猪 DRA 基因 编码 多态性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钙调蛋白2基因编码区及3′端非编码区序列克隆 被引量:3
11
作者 封瑞 刘彦 +5 位作者 杨磊 胡慧媛 郭凤 赵美眯 赵金生 郝丽英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克隆豚鼠钙调蛋白2(Ca M2)基因编码区及3′端非编码区,为豚鼠Ca M基因功能等研究提供遗传学信息。方法以豚鼠心肌组织作为实验材料提取RNA,通过RT-PCR和3′-RACE PCR的方法扩增Ca M2的编码区和3′端非编码区序列,应用基因工程技术... 目的克隆豚鼠钙调蛋白2(Ca M2)基因编码区及3′端非编码区,为豚鼠Ca M基因功能等研究提供遗传学信息。方法以豚鼠心肌组织作为实验材料提取RNA,通过RT-PCR和3′-RACE PCR的方法扩增Ca M2的编码区和3′端非编码区序列,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插入克隆载体构建重组质粒后基因测序及分析。结果克隆出豚鼠Ca M2基因编码区450 bp序列和3′端非编码区660 bp序列。分析编码区序列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种属其他亚型完全一致。而3′端非编码区与其他亚型的同源性较低。结论成功获得了豚鼠Ca M2基因编码区和3′端非编码区序列,为进一步研究Ca M2的基因功能及其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调蛋白 基因克隆 序列 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支睾吸虫翻译控制肿瘤蛋白(TCTP)基因的鉴定及其编码区序列克隆 被引量:6
12
作者 何东苟 余新炳 +4 位作者 吴忠道 徐劲 吴德 胡旭初 陈守义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 通过cDNA文库筛选识别华支睾吸虫新基因 ,并将所发现的华支睾吸虫翻译控制肿瘤蛋白 (csTCTP)编码区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GEX - 4T - 1和真核表达质粒 pcDNA3上 ,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 方法 将插入于 pBlue script质粒上的... 目的 通过cDNA文库筛选识别华支睾吸虫新基因 ,并将所发现的华支睾吸虫翻译控制肿瘤蛋白 (csTCTP)编码区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GEX - 4T - 1和真核表达质粒 pcDNA3上 ,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 方法 将插入于 pBlue script质粒上的cDNA进行随机测序 ,在NCBI和ExPasy网站上进行序列分析 ,识别华支睾吸虫新基因 ,并应用Motifsan、Scan prosite等程序对其进行结构域分析。根据PGEX - 4T - 1和pcDNA3上的克隆位点及所发现的csTCTPcDNA编码序列设计引物 ,进行PCR扩增 ,扩增产物回收纯化后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 - 1和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上。构建的PGEX4T- 1-csTCTP、pcDNA3-csTCTP重组表达质粒经PCR、双酶切及测序证实。 结果 发现华支睾吸虫新基因———csTCTP ,完整阅读框含 5 10个碱基 ,编码 16 9个氨基酸 ,理论分子量为 19 4 5 96Kd。序列分析表明 ,csTCTP编码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物种有较高的同源性 ,Motifscan及Scanprosite程序发现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具有TCTP保守的完整功能域以及两个典型的TCTP完整标签。所构建的重组原核和真核表达质粒经PCR、双酶切及测序证实与目标基因相符。结论 发现华支睾吸虫翻译控制肿瘤蛋白基因 ,并成功构建原核和真核重组表达质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翻译控制肿瘤蛋白 TCTP 基因 鉴定 编码序列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牛亚科家畜GH基因编码区序列的遗传变异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耿荣庆 常洪 +4 位作者 李永红 冀德君 常春芳 王兰萍 常国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779-1784,共6页
采用PCR产物直接双向测序法,分段扩增普通牛、瘤牛、牦牛、大额牛和亚洲水牛共5个牛种的GH基因,并拼接成编码区全序列,分析中国牛亚科家畜不同牛种GH基因编码区序列变异及其分子进化特征。结果表明,牛GH基因编码区序列全长654bp,... 采用PCR产物直接双向测序法,分段扩增普通牛、瘤牛、牦牛、大额牛和亚洲水牛共5个牛种的GH基因,并拼接成编码区全序列,分析中国牛亚科家畜不同牛种GH基因编码区序列变异及其分子进化特征。结果表明,牛GH基因编码区序列全长654bp,种间核苷酸突变率在0.1%~1.84%。5个牛种编码区序列定义了10种单倍型,瘤牛的单倍型多样性最高,大额牛和水牛均无单倍型多样性。GH基因编码区序列的密码子使用存在偏倚性,共发现了25个偏好性密码子。核苷酸的替代以转换为主,转换明显高于颠换,转换/颠换比为3.0。非同义突变位点远远少于同义突变位点,同义与非同义替代发生的速率比都小于或等于1,表明GH基因编码区序列不受达尔文正选择的影响。以GH基因单倍型序列为基础的分子进化树表明,水牛与普通牛、瘤牛、牦牛、大额牛间分化很明显;普通牛、瘤牛、牦牛、大额牛间序列分化并不明显,并且它们共同拥有一条相同的祖先核苷酸序列。说明中国牛亚科家畜GH基因编码区序列的变异相当贫乏,并且由于功能的约束表现得相当保守,进化速率相当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亚科 生长激素基因 编码序列 分子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DAZL基因编码区的克隆和序列特征与进化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新福 谢元澄 +5 位作者 张庆波 赵兴波 顾垚 朱翔 谢庄 李齐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9-114,共6页
根据黄牛DAZL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和克隆测序获得牦牛睾丸组织DAZL基因编码区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牦牛DAZL基因编码区序列结构以及与其他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牦牛DAZL基因cDNA序列长度为1 782 bp,编码区全长... 根据黄牛DAZL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和克隆测序获得牦牛睾丸组织DAZL基因编码区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牦牛DAZL基因编码区序列结构以及与其他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牦牛DAZL基因cDNA序列长度为1 782 bp,编码区全长885 bp,编码295个氨基酸,与黄牛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31%;牦牛DAZL蛋白含有DAZ基因家族所具有的典型的RNA结合域和DAZ重复基序。系统发育分析显示:牦牛与黄牛首先聚为一类,然后与哺乳纲的其他物种相聚,而与鱼纲、爬行纲动物的亲缘关系最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DAZL基因 编码 序列分析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生长激素基因(bGH)编码区的遗传变异特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耿荣庆 王兰萍 +3 位作者 冀德君 李永红 常春芳 常洪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2-496,共5页
以普通牛、瘤牛、牦牛、大额牛、沼泽型水牛和河流型水牛的代表牛种为对象,探讨不同牛种(或亚种)GH基因编码区序列的遗传变异特征。结果表明,6个群体的GH基因编码区序列全长均为654 bp,共检测到16个SNP位点,外显子1无变异位点,外显子2... 以普通牛、瘤牛、牦牛、大额牛、沼泽型水牛和河流型水牛的代表牛种为对象,探讨不同牛种(或亚种)GH基因编码区序列的遗传变异特征。结果表明,6个群体的GH基因编码区序列全长均为654 bp,共检测到16个SNP位点,外显子1无变异位点,外显子2、外显子3、外显子4和外显子5分别有3个、5个、1个和7个变异位点,表明外显子5是编码区的高变区域,而且SNP位点在不同牛种(或亚种)中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16个核苷酸替代位点中有13个为同义突变,仅有3个非同义突变位点,分别位于第2外显子、第4外显子和第5外显子处,并造成其所编码的氨基酸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基因 编码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V闽A株gE基因抗原编码区片段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敖敬群 王瑾雯 +2 位作者 陈新华 王珣章 龙綮新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6-79,共4页
伪狂犬病病毒(PRV)糖蛋白E是一种在伪狂犬病的根除计划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糖蛋白。将伪狂犬病病毒闽A株gE基因抗原编码区片段克隆到杆状病毒Bac_to_Bac系统表达载体pFastBacHTa中,获得的重组表达载体pFastBacHTa_FS转化大肠杆菌DH10BA... 伪狂犬病病毒(PRV)糖蛋白E是一种在伪狂犬病的根除计划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糖蛋白。将伪狂犬病病毒闽A株gE基因抗原编码区片段克隆到杆状病毒Bac_to_Bac系统表达载体pFastBacHTa中,获得的重组表达载体pFastBacHTa_FS转化大肠杆菌DH10BAC感受态细胞后,得到的重组BacmidDNA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粉蚊夜蛾Hi5细胞,通过细胞内同源重组,获得了含目的片段的重组病毒。此重组病毒感染Hi5细胞后72h,细胞总蛋白的SDS_PAGE与Western_Blot结果表明,gE基因抗原编码区片段在Hi5细胞中得到了正确表达,表达产物约35000,占细胞总蛋白的9 31%。溶解性分析显示该片段在Hi5细胞中为不可溶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gE基因抗原编码片段 杆状病毒 Bac-to-Bac表达系统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瘟热病毒A株N蛋白基因编码区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昌文 张洪英 +4 位作者 刘怀然 关云涛 刘立奎 张坦 陈洪岩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6期93-95,共3页
本试验对犬瘟热病毒 ( CDV) A株 N蛋白基因编码区进行了克隆与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CDV A株 N蛋白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与Onderstepoor株。 A75/ 1 7株及 2 544/ han95株的同源性分别为 97.5%、94%及 93 % ,编码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 98... 本试验对犬瘟热病毒 ( CDV) A株 N蛋白基因编码区进行了克隆与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CDV A株 N蛋白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与Onderstepoor株。 A75/ 1 7株及 2 544/ han95株的同源性分别为 97.5%、94%及 93 % ,编码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 98%、97%和 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瘟热病毒 A株 N蛋白基因 编码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闽A株gE基因表位抗原编码区的克隆与序列测定 被引量:3
18
作者 敖敬群 娄高明 +4 位作者 杨林 杜伟贤 龙綮新 王珣章 谢明权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92-495,共4页
用PCR方法以伪狂犬病病毒闽A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到了gE基因表位抗原决定域的编码区段。PCR产物连接到 pMD18-T载体后 ,转化大肠杆菌XL 1-blue菌株。重组质粒经测序并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gE基因序列比较 ,确证含有PRV闽A株 gE基因... 用PCR方法以伪狂犬病病毒闽A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到了gE基因表位抗原决定域的编码区段。PCR产物连接到 pMD18-T载体后 ,转化大肠杆菌XL 1-blue菌株。重组质粒经测序并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gE基因序列比较 ,确证含有PRV闽A株 gE基因的表位抗原编码区。此区段与PRVRice株相应区段的DNA序列同源性为 97 3%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 94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gE基因表位抗原编码 序列测定 PCR扩增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病毒石门株不同代次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序列差异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耘 王在时 +2 位作者 王琴 李博 丘惠深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10,共4页
利用 RT- PCR及序列测定对猪瘟病毒石门株不同代次毒株 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及同一代次不同年代主要抗原编码区序列进行了分析 ,结果所有毒株 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序列呈现较高的同源性 ,石门株不同代次毒株 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核... 利用 RT- PCR及序列测定对猪瘟病毒石门株不同代次毒株 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及同一代次不同年代主要抗原编码区序列进行了分析 ,结果所有毒株 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序列呈现较高的同源性 ,石门株不同代次毒株 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 97.7%~ 10 0 %、97.3%~ 10 0 % ;同一代次不同年代主要抗原编码区序列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均为 98.6 %~ 10 0 %。只有 3个代次毒株发生较小的变异 ,核苷酸及氨基酸呈现 1~ 3个碱基或氨基酸的变异 ,其他代次的毒株序列完全一致。初步证实了猪瘟病毒分子结构的遗传稳定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石门株 代次 E2基因 抗原编码 序列差异分析 同源性 遗传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白鲫生长激素-I基因编码区cDNA的克隆(英文) 被引量:3
20
作者 冯浩 成嘉 +2 位作者 曾志强 刘少军 刘筠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3-66,共4页
从日本白鲫(carassiuscuvieri)脑下垂体中提取总RNA,采用逆转录PCR法扩增出日本白鲫生长激素 IcDNA编码区,克隆到Pucm T载体上.序列测定表明日本白鲫生长激素 I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含有630bp,其中包括22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和188个氨基酸的成... 从日本白鲫(carassiuscuvieri)脑下垂体中提取总RNA,采用逆转录PCR法扩增出日本白鲫生长激素 IcDNA编码区,克隆到Pucm T载体上.序列测定表明日本白鲫生长激素 I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含有630bp,其中包括22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和188个氨基酸的成熟肽,日本白鲫生长激素 I基因的克隆成功为该基因的功能及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白鲫 生长激素-Ⅰ基因 编码 CDNA 基因克隆 氨基酸 逆转录PCR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