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量性状分离分析中分布参数估计的IECM算法 被引量:107
1
作者 章元明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99-706,共8页
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中 ,随着模型的扩展 ,估计成分分布参数的 EM算法显示其局限性。本文在 ECM算法和剖分成分分布方差为主基因、多基因及环境三种方差组分基础上 ,推演出S个 CM步骤的一般迭代公式 ,称为迭代 ECM算法 (简称 I... 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中 ,随着模型的扩展 ,估计成分分布参数的 EM算法显示其局限性。本文在 ECM算法和剖分成分分布方差为主基因、多基因及环境三种方差组分基础上 ,推演出S个 CM步骤的一般迭代公式 ,称为迭代 ECM算法 (简称 IECM算法 )。文中给出利用个别分离世代鉴定主基因和多基因存在 ,以及利用联合多个世代分离分析的 IECM算法。用 Turbo C++语言编写了所有计算程序。最后给出的实例说明 IECM算法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ecm算法 参数估计 数量性状分离分析 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TL混合遗传模型扩展至2对主基因+多基因时的多世代联合分析 被引量:122
2
作者 盖钧镒 章元明 王建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85-391,共7页
本文将 Gai and Wang( 1998)的 P1、F1、P2 、B1、B2 和 F2 6个世代联合分离分析方法从 A、B、C、D4类共 17种遗传模型扩展至 E( 2对主基因 +多基因 )共 5类 2 4种遗传模型。成分分布参数估计的方法由 EM算法改进为迭代条件 EM算法 ( IE... 本文将 Gai and Wang( 1998)的 P1、F1、P2 、B1、B2 和 F2 6个世代联合分离分析方法从 A、B、C、D4类共 17种遗传模型扩展至 E( 2对主基因 +多基因 )共 5类 2 4种遗传模型。成分分布参数估计的方法由 EM算法改进为迭代条件 EM算法 ( IECM) ,其收敛性和所获结果优于 EM算法。水稻株高例中 2对主基因 +多基因的遗传模型 ( E- 2 )优于原所获得的 1对主基因 +多基因的遗传模型 (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性状 混合遗传 多世代联合分析 iecm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数量性状遗传体系检测中回交或自交家系重复试验数据的分析方法 被引量:9
3
作者 章元明 盖钧镒 戚存扣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9-332,共4页
为提高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的精度 ,降低试验误差 ,采用重复内分组随机区组设计 ,对低遗传力性状的B1∶2 和B2∶2 或F2∶3 家系平均数资料进行遗传分析。通过AIC准则和适合性检验比较无主基因 (A - 0 )、1对主基因 (A)、2对主基... 为提高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的精度 ,降低试验误差 ,采用重复内分组随机区组设计 ,对低遗传力性状的B1∶2 和B2∶2 或F2∶3 家系平均数资料进行遗传分析。通过AIC准则和适合性检验比较无主基因 (A - 0 )、1对主基因 (A)、2对主基因 (B)、多基因 (C)、1对主基因 +多基因 (D)和 2对主基因 +多基因 (E)模型以鉴定其遗传模式。采用IECM算法估计混合模型参数。通过油菜HSTC14×宁油 7号初花期F2∶3 家系平均数资料阐明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性状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 iecm算法 油菜 回交家系 自交家系 植物 重复试验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_1F_1P_2和F_2或F_(2∶3)世代联合的数量性状分离分析 被引量:105
4
作者 章元明 盖钧镒 张孟臣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1期6-9,共4页
文章建立了利用亲本、F1和F2 或F2∶3 4个世代的数量性状主基因 +多基因 (简称主 +多基因 )混合遗传分离分析方法 ,包括 1对主基因、2对主基因、多基因、1对主 +多基因和 2对主 +多基因 5类共 2 4个遗传模型。
关键词 数量性状 大豆 混合遗传 分离分析法 iecm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苗期节间长度的遗传规律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宁 刘文超 +3 位作者 李毅丰 王帅 曹霞 毛秀杰 《中国果菜》 2022年第3期62-66,71,共6页
为了解番茄苗期节间长度的遗传规律,本研究对短节间‘串黄’番茄(CH)和长节间‘大黄’番茄(DH)品系构建的6个世代P_(1)、P_(2)、F_(1)、F_(2)、B_(1)、B_(2)遗传模型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极大似然法和IECM算法对番茄节间长度的遗传参数... 为了解番茄苗期节间长度的遗传规律,本研究对短节间‘串黄’番茄(CH)和长节间‘大黄’番茄(DH)品系构建的6个世代P_(1)、P_(2)、F_(1)、F_(2)、B_(1)、B_(2)遗传模型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极大似然法和IECM算法对番茄节间长度的遗传参数进行估计。结果表明,DH上胚轴长度和节间长度都极显著高于CH。DH和CH番茄的节间长度遗传模型为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群体B_(1)、B_(2)、F_(2)节间长度主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100%、20.72%、62.52%,多基因遗传率均为0。这说明番茄节间长度的主基因遗传效率在B_(1)和F_(2)代中较高,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性状选择可以在较早的世代中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节间长度 遗传规律 极大似然法 iecm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