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6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紫苏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 被引量:2
1
作者 崔文娟 罗俊杰 +1 位作者 陈军 欧巧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0-392,共13页
为提高紫苏地方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对来自甘肃的5个栽培区的127份紫苏地方种质资源,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根据127份资源的UPGMA聚类结果,应用位点优先取样策略,并结合采集地信息开展核心种质构建。结果表明,甘肃地... 为提高紫苏地方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对来自甘肃的5个栽培区的127份紫苏地方种质资源,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根据127份资源的UPGMA聚类结果,应用位点优先取样策略,并结合采集地信息开展核心种质构建。结果表明,甘肃地方紫苏种质资源具有较低水平的遗传多样性,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366,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3724,陇南和天水、平凉和庆阳之间分别具有更高的亲缘关系。最终获得由38份紫苏地方材料组成的核心种质。利用均值、方差、极差、变异系数等指标对紫苏核心种质的7个表型性状、5个油用品质性状检验,表明所构建的核心种质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种质资源 SSR 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型性状的茶梅初级核心种质构建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莹 解丰羽 +1 位作者 孙迎坤 李辛雷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88,共7页
为了筛选出茶梅(Camellia sasanqua Thunb.)核心种质构建的适宜方法并对构建的核心种质进行有效性评价,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山茶种质资源圃中保存的216个茶梅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45个表型性状进行系统调查。采用不同... 为了筛选出茶梅(Camellia sasanqua Thunb.)核心种质构建的适宜方法并对构建的核心种质进行有效性评价,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山茶种质资源圃中保存的216个茶梅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45个表型性状进行系统调查。采用不同取样比例(10%、20%和30%)、取样方法(优先取样法结合多次聚类随机取样法、优先取样法结合多次聚类变异度取样法和完全随机取样法)和聚类方法(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重心法、不加权平均法、可变类平均法、可变法和离差平方和法)构建茶梅核心种质,并利用多样性指数、表型保留比率和表型频率方差对构建的核心种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茶梅核心种质构建的适宜方法为采用优先取样法结合多次聚类变异度取样法取样,取样比例为20%,并采用重心法聚类。利用该方法构建的茶梅初级核心种质包含43个品种,其总体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数(1.074)高于总群体,表型保留比率达0.978,表型频率方差为0.063。说明采用适宜方法构建的茶梅初级核心种质能够有效代表茶梅总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梅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核心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型性状的蝴蝶兰初级核心种质构建
3
作者 钟淮钦 罗宇婷 +3 位作者 钟声远 吴建设 林兵 樊荣辉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2,共10页
【目的】基于表型性状构建蝴蝶兰初级核心种质,为蝴蝶兰资源的保存利用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10份蝴蝶兰种质资源为材料,对32个表型性状进行调查,其中包括13个质量性状和19个数量性状。采用3种取样方法(随机取样法、优先... 【目的】基于表型性状构建蝴蝶兰初级核心种质,为蝴蝶兰资源的保存利用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10份蝴蝶兰种质资源为材料,对32个表型性状进行调查,其中包括13个质量性状和19个数量性状。采用3种取样方法(随机取样法、优先取样法、偏离度取样法)、2种遗传距离(欧氏距离、马氏距离)、3种取样比例(20%、25%、30%)和8种聚类方法(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重心法、不加权类平均法、可变类平均法、可变法、离差平方和法),探讨最佳取样策略,构建核心种质。利用均值差异百分率(Mean difference percentage,MD)、方差差异百分率(Variance difference percentage,VD)、极差符合率(Range coincidence rate,CR)和变异系数变化率(Variation coefficient change rate,VR)对备选核心种质进行评价,利用均值、极值比较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核心种质进行确认。【结果】优先取样法能够使核心种质更具代表性,欧式距离优于马氏距离,25%为最佳取样比例,最优聚类方法为最长距离法,最终抽提出52份材料的初级核心种质。构建的核心种质各项评价参数优秀,能够代表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主成分信息得到保留,并且很好地去除了原种质的遗传冗余。【结论】构建的蝴蝶兰初级核心种质可以优先作为后续蝴蝶兰种质资源研究的材料,为种质的保存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兰 初级核心种质 表型性状 取样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的余甘子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核心种质构建
4
作者 王建超 张小艳 +2 位作者 张立杰 李韬 谢丽雪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72-1686,共15页
【目的】利用SSR分子标记开展余甘子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核心种质构建研究,为余甘子种质资源保存、遗传育种和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余甘子SSR分子标记分析192份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inn.)与1份近缘种小果叶下珠(P.re... 【目的】利用SSR分子标记开展余甘子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核心种质构建研究,为余甘子种质资源保存、遗传育种和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余甘子SSR分子标记分析192份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inn.)与1份近缘种小果叶下珠(P.reticulatus Poir.)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从聚类方法、取样策略和取样比例筛选构建余甘子核心种质最佳方案,并检验其有效性。【结果】10对SSR引物在193个样本中共检测到85条多态性条带,多态信息含量0.77,余甘子遗传距离范围0~0.9583,余甘子种质资源间的遗传分化水平高,多样性丰富。经聚类分析,192份余甘子可分为3个组别,相同生态分布区的种质亲缘关系相对较近。筛选出构建余甘子核心种质最佳方案为Jaccard遗传距离+类平均法+优先取样策略+10%取样比例,经检验,构建出的初级核心种质既有效排除了原种质遗传冗余,又确保了代表性和异质性。【结论】余甘子种质资源的遗传分化水平高,遗传多样性丰富;利用余甘子SSR多样性数据构建核心种质最佳方案为Jaccard遗传距离+类平均法+优先取样策略+10%取样比例,构建包含20份余甘子的核心种质,为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创新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简单重复序列 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楠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及其核心种质资源构建
5
作者 王洋 丁凯 +2 位作者 张毓婷 张俊红 童再康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4-164,共11页
[目的]旨在分析闽楠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并以此为基础比较不同方法构建的核心种质代表性性状差异,优化闽楠种质资源的保存策略,构建可靠的初级核心种质群体,以提升闽楠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效率。[方法]基于来自福建、江西、... [目的]旨在分析闽楠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并以此为基础比较不同方法构建的核心种质代表性性状差异,优化闽楠种质资源的保存策略,构建可靠的初级核心种质群体,以提升闽楠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效率。[方法]基于来自福建、江西、湖南、浙江、广西的221个半同胞闽楠家系的生长性状和叶部性状,采用欧几里得法(欧氏距离)和马哈拉诺比斯法(马氏距离)计算样本间性状遗传距离,类平均法、离差平方和法、最长距离法和最短距离法进行层次聚类,随机取样法、优先取样法和偏离度取样法进行取样。通过4个核心种质代表性参数对各核心种质进行检验,并进一步比较7个取样比例(10%、15%、20%、25%、30%、35%、40%),最终筛选出最优取样策略。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样品分布图比较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的代表性。[结果](1)闽楠种质资源中9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23.70%~33.84%,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大于1,表明闽楠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和广泛的多样性;(2)通过马氏距离—离差平方和聚类—随机取样法(30%取样比例),构建的包含66个家系的闽楠核心种质,其均值差异百分率为0.00%、方差差异百分率为55.56%、极差符合率为96.00%、变异系数变化率为121.00%,能够最有效地代表原始种质群体;(3)原始种质与核心种质的样品主成分分布总体相似,核心种质重叠部分较少,表明核心种质在去除遗传冗余的同时,很好地代表了原始种质的总体遗传特征。[结论]闽楠种质资源各性状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变异,筛选出的66个核心种质能够较好地代表原始种质群体,为闽楠种质资源的保存与优良种质的选育提供了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 取样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洲坚果核心种质的初步构建
6
作者 吴超 李志强 +5 位作者 陶亮 马静 李婷玉 李扬 耿建建 宫丽丹 《热带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构建澳洲坚果的核心种质是提升澳洲坚果种质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策略。本研究基于208份澳洲坚果种质资源的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利用Core Hunter软件和基因覆盖度指标,构建了一套核心种质。通过遗传多样性、等位基因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 构建澳洲坚果的核心种质是提升澳洲坚果种质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策略。本研究基于208份澳洲坚果种质资源的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利用Core Hunter软件和基因覆盖度指标,构建了一套核心种质。通过遗传多样性、等位基因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构建的核心种质进行综合评估,共鉴定出5470885个SNP标记,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最终筛选出41份种质作为核心种质,其中美国种质11份(26.83%),澳大利亚种质12份(29.27%),中国种质18份(43.90%)。在18份国内种质中,包含了经实生选种(11份)、杂交育种(5份)和诱变育种(2份)途径获取的种质。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193和0.202)、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311和0.274)、平均Nei遗传多样性(分别为0.315和0.275)、平均香浓维纳指数(分别为0.481和0.43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256和0.228)均显示出较高的一致性。此外,10种基因型在核心种质和原始种质中的比例几乎一致,次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很小。另外,核心种质的主成分分布图和原始种质的分布图的趋势相吻合。本研究构建的核心种质能够有效代表原始种质的遗传变异,为澳洲坚果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 种质资源 核心种质 S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芝麻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郅琪 颜廷献 +3 位作者 颜小文 梁俊超 乐美旺 孙建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469,I0001,共16页
分析江西省芝麻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构建可靠的芝麻核心种质,为促进芝麻种质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以736份来源于江西省各县(市)的芝麻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24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从3种取样方法,6种取样比例和8种聚类方... 分析江西省芝麻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构建可靠的芝麻核心种质,为促进芝麻种质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以736份来源于江西省各县(市)的芝麻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24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从3种取样方法,6种取样比例和8种聚类方法中筛选出最佳方案构建初始核心种质;对原始种质和初始核心种质的多个参数进行均值T检测和方差F检测,同时通过主成分分析比较两个群体的特征值、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在此基础上,选取吉安地区的核心种质进行分子验证,利用12对多态性标记对吉安地区64份原始种质及其16份核心种质进行基因型数据分析。结果显示,736份江西省芝麻地方种质的表型变异较大,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5129~2.0833,变异范围为4.83%~41.52%,且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1.7140~2.0833)整体高于质量性状(0.5129~1.1054);“多次聚类优先取样法+15%取样比例+可变类平均法+欧式距离”构建的110份初始核心种质能够代表原始种质的多样性;原始种质和初始核心种质的主成分比较分析显示,两者的累计贡献率分别为80.533%和82.631%,表明初始核心种质可解释原始种质80%以上的遗传信息。抽样开展的分子分析结果显示,16份核心种质保留了64份原始种质96.25%的多态性位点,两者多态性参数值基本接近,且均值T检测均无显著性差异,遗传相似程度基本接近,说明16份核心种质在分子水平上可代表64份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因此,进一步表明110份核心种质可以代表736份江西省芝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种质资源 多样性 核心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型多样性构建山西大豆地方品种核心种质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妍 杨午 +2 位作者 万坤 聂萌恩 张海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为解决山西省大豆种质资源数量多,保存、更新负担大,优良种质利用率低等问题,本研究依据山西省种质库数据对1999份山西大豆地方品种的20个表型性状进行分析,采用非加权类平均聚类分析方法对每个地区资源进行系统聚类后随机取样,构建的... 为解决山西省大豆种质资源数量多,保存、更新负担大,优良种质利用率低等问题,本研究依据山西省种质库数据对1999份山西大豆地方品种的20个表型性状进行分析,采用非加权类平均聚类分析方法对每个地区资源进行系统聚类后随机取样,构建的核心种质保留了原始种质总数量的10.66%。利用多个特征值(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和评价参数,包括均值差异百分率(MD)、方差差异百分率(VD)、极差符合率(CR)、变异系数变化率(VR)等对核心种质的代表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核心种质和原始种质19个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数t检验结果不显著,均值差异百分率、极差符合率、变异系数变化率、方差差异百分率分别为0、136.29%、106.44%、15.79%。核心种质和原始种质的前7个主成分相同,累计贡献率分别为85.761%和85.857%。结果表明,核心种质的213份种质能够代表山西大豆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表型性状 核心种质 原始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型性状和SSR标记的樟子松核心种质构建 被引量:1
9
作者 尹明宇 吴波 +2 位作者 乌云塔娜 庞营军 张学利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2-190,共9页
【目的】基于表型性状和SSR标记构建樟子松核心种质,为樟子松种质资源有效管理和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科尔沁沙地31年生517份樟子松种质为材料,探究其表型性状(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单株材积、冠形、干形和分枝)变异规律,应... 【目的】基于表型性状和SSR标记构建樟子松核心种质,为樟子松种质资源有效管理和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科尔沁沙地31年生517份樟子松种质为材料,探究其表型性状(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单株材积、冠形、干形和分枝)变异规律,应用12对SSR引物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合表型和SSR数据,依据等位基因数目最大化策略与表型极值和稀有等位基因优先原则构建核心种质。通过表型变异和遗传多样性相关参数差异检验以及主坐标分析评价核心种质的代表性和有效性。【结果】樟子松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表型变异和遗传多样性,各性状变异系数为13.01%~48.21%,表型多样性指数(H′)为0.913~2.064;12个SSR位点共检测到97个等位基因(Na),各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Ne)、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I)、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的平均值分别为3.324、1.189、0.511、0.556和0.512。以8.90%的取样比例得到46份核心种质,其均值差异百分率(MD)、方差差异百分率(VD)、极差符合率(CR)和变异系数变化率(VR)分别为1.42%、46.33%、100.00%、135.34%;核心种质的H′、Ne、I、He和PIC均显著高于原有种质且在原有种质中呈均匀分布。应用11个SSR位点构建了46份核心种质的唯一性DNA指纹图谱。【结论】构建的46份樟子松核心种质,能够有效代表樟子松种质资源的表型变异和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核心种质 表型 SSR标记 DNA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微核心种质的构建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红凯 赵苏蒙 +4 位作者 陆琼 周鹏 智慧 刁现民 贺强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35-1444,I0001-I0004,共14页
种质资源是作物遗传研究、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的重要基础。然而,随着种质资源数量的快速增长,如何高效研究和利用这些遗传资源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基于全球范围的967份谷子种质资源的基因组数据,通过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 种质资源是作物遗传研究、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的重要基础。然而,随着种质资源数量的快速增长,如何高效研究和利用这些遗传资源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基于全球范围的967份谷子种质资源的基因组数据,通过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地理分布等信息,构建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200份谷子微核心种质资源群体。该微核心种质保留了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的代表性,同时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和丰富的表型变异。本研究进一步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鉴定出10个与农艺性状关联的QTL,包括调控谷子叶枕颜色的PPLS1基因和与抽穗期相关的Ghd7.1基因,表明该微核心种质具有高的实用性。研究结果为谷子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种质资源 核心种质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PPLS1 Ghd7.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型性状的花苜蓿核心种质构建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伟业 李润泽 +3 位作者 唐芳 杜柯 伊风艳 陈鸿玺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2,共12页
为了科学保存和研究花苜蓿(Medicago ruthenica L.)种质,本研究以113份野生花苜蓿种质资源为材料,基于测定的20个表型性状数据,采用2种遗传距离、3种取样方法、8种系统聚类方法和6种取样比例构建花苜蓿核心种质,通过对比核心种质的均值... 为了科学保存和研究花苜蓿(Medicago ruthenica L.)种质,本研究以113份野生花苜蓿种质资源为材料,基于测定的20个表型性状数据,采用2种遗传距离、3种取样方法、8种系统聚类方法和6种取样比例构建花苜蓿核心种质,通过对比核心种质的均值差异百分率、方差差异百分率、极差符合率和变异系数变化率,探寻构建花苜蓿核心种质的最佳策略,并通过比较核心种质和原始种质的变异系数、方差、多样性指数和主成分,对构建的核心种质进行代表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欧氏距离+优先取样法+不加权类平均法+25%的取样比例”是构建花苜蓿核心种质的最佳策略。核心种质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和多样性指数的符合率均达到90%以上,主成分累计贡献率高于原始种群,表明构建的28份苜蓿核心种质均匀分布在原始种质范围内,能够有效代表原始种质。本研究为科学利用和深入挖掘花苜蓿种质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优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苜蓿 种质资源 核心种质 表型性状 取样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核心种质构建
12
作者 卿东山 何长征 +4 位作者 罗玉松 宋慧娟 蔡雁平 孙小武 戴思慧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3,共8页
以200份甜瓜种质为研究对象,利用SSR分子标记数据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依据遗传相似性系数逐步进行聚类分析,多次抽样构建甜瓜核心种质库。结果显示:35对SSR标记共扩增出109个多态性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 以200份甜瓜种质为研究对象,利用SSR分子标记数据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依据遗传相似性系数逐步进行聚类分析,多次抽样构建甜瓜核心种质库。结果显示:35对SSR标记共扩增出109个多态性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多态性信息含量(PIC)、香农指数(I)分别为3.11、2.60、0.37、0.57、0.49、0.96;利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可将200份种质分为2大类;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当群体数K=2时,最佳群体分层情况Δk最大,供试种质可划分为2个亚群,符合聚类结果;构建的各核心子集遗传多样性指数总体上变化不明显,最终确立了10.0%的取样比例,包含20个甜瓜品种核心种质,其中Na的保留率为98.17%,Ne的保留率为99.42%,I的保留率为99.79%,Ho的保留率高达104.08%,He的保留率为100.35%,PIC的保留率为99.59%;t检验和主坐标分析结果表明核心种质和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参数无显著差异,能充分代表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5份落羽杉材料表型性状分析及核心种质筛选
13
作者 陈若男 王紫阳 +2 位作者 於朝广 杨颖 殷云龙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73,共9页
为更好地保存、利用和评价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Linn.) Rich.]种质资源,以65份落羽杉为供试材料,对其11个定性性状和6个定量性状进行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并筛选适宜的取样策略进行核心种质构建。结果表明:定性性状的Shannon... 为更好地保存、利用和评价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Linn.) Rich.]种质资源,以65份落羽杉为供试材料,对其11个定性性状和6个定量性状进行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并筛选适宜的取样策略进行核心种质构建。结果表明:定性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23~1.42,变异系数为20.48%~132.99%;定量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94~2.06,变异系数为10.94%~20.00%。脱落性小枝长度与脱落性小枝宽度和针叶长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针叶密度与脱落性小枝长度、脱落性小枝宽度和针叶长度均极显著负相关,脱落性小枝宽度还与针叶长度和针叶夹角极显著正相关,针叶夹角还与枝密度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65份落羽杉可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的落羽杉多具有抗赤枯病、秋季叶色呈棕红色等性状;第Ⅱ类群表现为脱落性小枝下垂、针叶夹角较大、落叶期早等;第Ⅲ类群表现为脱落性小枝长度中等或较长、针叶不在同一平面、芽开放期晚等;第Ⅳ类群表现为枝密度和针叶密度较大等。筛选出“欧氏距离-优先取样法-可变类平均法-25%取样比例”为构建核心种质的最佳策略,采用此策略筛选出含16份落羽杉的核心种质,均值差异百分率、方差差异百分率、极差符合率和变异系数变化率分别为0.00%、17.65%、100.00%和119.88%,符合核心种质的构建要求;此外,核心种质获得了更大的变异,与原有种质有良好的异质性。综上所述,供试65份落羽杉材料的表型多样性较为丰富,筛选出的核心种质能够有效代表原有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羽杉 表型性状 核心种质 取样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核心种质研究现状与展望
14
作者 吕勋 刘国祥 +6 位作者 李云霞 籍燕 李媛 李洋洋 程崖芝 吴则东 张兴伟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93-1707,共15页
植物种质资源研究领域中,关于核心种质的研究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包括了对农作物、林木、花卉以及药用植物等关键物种的种质资源搜集,还涵盖了对这些资源的保存、鉴定、评价和应用等多个方面。核心种质研究工作对于提高作... 植物种质资源研究领域中,关于核心种质的研究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包括了对农作物、林木、花卉以及药用植物等关键物种的种质资源搜集,还涵盖了对这些资源的保存、鉴定、评价和应用等多个方面。核心种质研究工作对于提高作物的产量、改善作物的品质、增强作物的抗逆性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此外,它对于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制定和实施,也有着不可或缺的深远影响。本文系统综述了植物核心种质研究的发展概况及核心种质构建策略等,重点概述了其在构建方法、构建成果及重要应用研究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对这一领域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 核心种质 构建方法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叶一枝花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初级核心种质构建
15
作者 刘玲玲 丁明月 +3 位作者 谢倩 罗文宝 陈清西 苏海兰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4-244,共11页
【目的】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Smith.)因市场需求增长,资源供不应求,出现野生资源过度开采,种质混杂现象,为此构建其初级核心种质,为优良基因挖掘、种质改良与保护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通过15条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 【目的】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Smith.)因市场需求增长,资源供不应求,出现野生资源过度开采,种质混杂现象,为此构建其初级核心种质,为优良基因挖掘、种质改良与保护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通过15条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引物对60份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Structure软件进行群体结构分析,使用NTSYSpc2.10e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进行验证,同时基于Structure分组-比例取样法构建初级核心种质,并对初级核心种质的构建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5条引物共扩增出102个位点,多态位点率为97.05%,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e)分别为0.502 2、0.332 8,表明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Structure软件分析结果显示,群体数K值为3是较为合适的分类选择。主坐标分析与群体结构分析结果一致,但聚类分析与群体结构略有不同,其结果均与地域分布相关。采用Structure分组-比例取样法构建初级核心种质,从7种抽样比例中筛选得到12份初级核心种质,占原种质的20%,其Shannon's信息指数(I)、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e)、有效等位基因数(Ne)保留率分别为104.22%、106.43%、107.71%;t检验与主坐标分析表明,所构建的核心种质不仅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在原种质中也呈现出均匀分布的特点。【结论】七叶一枝花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所构建的初级核心种质能够有效代表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一枝花 I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初级核心种质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型性状构建黑龙江省菜豆核心种质
16
作者 郑雅潞 李祥羽 +3 位作者 孙广全 李志江 马金丰 董晓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30-37,共8页
为构建黑龙江省普通菜豆种质资源的核心种质,以在黑龙江省收集的334份菜豆资源为试验材料,依据33个农艺性状的表型数据,采用逐步聚类、欧氏距离结合离差平方和法,以7种不同取样规模(10%、15%、20%、25%、30%、35%和40%),4种组内取样比例... 为构建黑龙江省普通菜豆种质资源的核心种质,以在黑龙江省收集的334份菜豆资源为试验材料,依据33个农艺性状的表型数据,采用逐步聚类、欧氏距离结合离差平方和法,以7种不同取样规模(10%、15%、20%、25%、30%、35%和40%),4种组内取样比例(简单比例、对数比例、平方根比例和多样性比例),构建了28个备选核心种质,从中筛选出最佳核心种质,并对构建的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进行最大值、最小值、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等6个特征值比较,以均值差异百分率、方差差异百分率、极差符合率、变异系数变化率和表型保留比例5个评价参数进行评价,并用主成分分析法进一步验证,研究黑龙江省菜豆资源核心种质构建方法。结果表明,以35%总体取样规模,组内取样比例为对数比例构建的116份核心种质最佳,其均值差异百分率为9.1%,极差符合率为99.945%,变异系数变化率为113.985%,表型保留比例为100%,主成分14个,累计贡献率为74.568%,能较好地代表原始种质遗传多样性,可作为核心资源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 表型性状 核心种质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核心种质资源库的构建
17
作者 洪霞 卢基来 +1 位作者 漆慧娟 陈孝赏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33-1243,共11页
探讨浙江省不同姜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以更好地保护与利用姜种质资源,并为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材料。利用收集到的80份姜种质资源,采用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30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并构建核心种质... 探讨浙江省不同姜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以更好地保护与利用姜种质资源,并为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材料。利用收集到的80份姜种质资源,采用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30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并构建核心种质资源库。结果表明,15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0.85,其中叶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15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7.84%~44.56%,变异系数最大的为分枝数。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株根状茎质量与株高、株幅、叶长、叶宽、主茎叶片数、地上茎高、地上茎粗、子姜长、子姜茎节数等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表明长势旺盛的资源具有较高产量。主成分分析提取出的前6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62.423%。聚类分析将80份姜种质资源分为6个类群,其中第Ⅱ、Ⅲ类群的植株较为高大、长势旺,产量高。采用系统逐步聚类、优先取样策略筛选出36份种质作为姜资源核心库优异材料,占总体样本的45%,t检验表明该核心库能够代表原种质资源库的遗传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表型性状 核心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型性状的丝瓜初级核心种质库的构建
18
作者 张婷 王雪艳 +5 位作者 郭勤卫 韦静 方萍萍 谢利芬 赵东风 李朝森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4,共9页
丝瓜为葫芦科丝瓜属作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深受消费者喜欢,是我国主要的瓜类蔬菜之一。随着丝瓜种质资源的数量和类型不断增加,丝瓜优异材料的筛选、保存难度日益增大。为了构建丝瓜核心种质库,剔除同质化严重的种质材料,提高丝瓜育... 丝瓜为葫芦科丝瓜属作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深受消费者喜欢,是我国主要的瓜类蔬菜之一。随着丝瓜种质资源的数量和类型不断增加,丝瓜优异材料的筛选、保存难度日益增大。为了构建丝瓜核心种质库,剔除同质化严重的种质材料,提高丝瓜育种效率,本研究以丝瓜极具代表性的18个表型性状为指标,对244份丝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以变异系数变化率、香农指数、表型保留比例等7项参数为评价指标,对比分析8种不同抽样比例(5%~40%)、3种不同取样方法(随机聚类取样、分组聚类取样、优先聚类取样)的丝瓜候选核心种质的代表性。结果发现:丝瓜种质资源的表型遗传变异较为丰富,其中香农指数最大的是叶宽,为3.0,最小的是种瓜长,为1.8。利用7个评价指标综合分析发现最适宜的抽样比例为20%,最适宜的取样方式为分组聚类取样。利用该方法进行核心种质库构建,获得的初级核心种质包含51份丝瓜种质资源,占全部原始种质资源的20.90%,与原始种质对比,18个农艺性状中有13个性状与原种质的极大值、极小值完全一致,大部分性状的特征值与原种质相同或是差异较小,经T检验发现所有表型性状均值与原种质无显著差异,表明采用该方法构建的核心种质库具有较好的代表性,遗传多样性丰富。本研究可为后期丝瓜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创新利用提供基础支撑,同时也为提高丝瓜品种改良效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瓜 表型性状 核心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型构建马铃薯种质资源核心种质
19
作者 宋威武 陈火云 +3 位作者 程群 叶兴枝 邹莹 高剑华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29,共10页
利用湖北省马铃薯种质资源库1 069份资源的22个表型性状数据,首先从8个聚类方法中筛选出2个针对该群体最优的聚类法,从5个抽样比例中筛选2个针对该群体最优的抽样比例,然后对2种系统聚法、2个抽样比例、2个遗传距离和3个抽样方法进行组... 利用湖北省马铃薯种质资源库1 069份资源的22个表型性状数据,首先从8个聚类方法中筛选出2个针对该群体最优的聚类法,从5个抽样比例中筛选2个针对该群体最优的抽样比例,然后对2种系统聚法、2个抽样比例、2个遗传距离和3个抽样方法进行组合试验,共构建24个不同核心种质并进行代表性评价。结果表明,遗传距离选择欧氏距离,抽样比例选择15%,抽样方法选择偏离度取样法,系统聚类法选择离差平方和法为核心种质构建最佳策略,所构建核心种质包含160个样本,与原群体相比均值差异为4.35%,方差差异率为82.60%,极差符合率为100.00%,变异系数变化率为114.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种质资源 核心种质 表型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型性状的毛竹核心种质构建
20
作者 谷瑞 范少辉 +1 位作者 魏松坡 刘广路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1-112,共12页
【目的】为得出较为可靠的毛竹核心种质群体,促进毛竹种质有效利用和分子遗传学研究。【方法】本研究以432份毛竹种质为对象,基于15个表型特征,采用10%的总体取样率进行逐步系统聚类分析。结合2种遗传距离计算方法、3种取样技术和7种聚... 【目的】为得出较为可靠的毛竹核心种质群体,促进毛竹种质有效利用和分子遗传学研究。【方法】本研究以432份毛竹种质为对象,基于15个表型特征,采用10%的总体取样率进行逐步系统聚类分析。结合2种遗传距离计算方法、3种取样技术和7种聚类算法,从多维度优化核心种质的取样方案。在确定最佳取样方案后,设置八种取样比例筛选最佳总体比例,并比较分组取样与未分组直接取样的效果。最终,通过多指标评估体系全面检验核心种质的代表性。【结果】采用10%取样比例、优先取样法、欧氏距离法和最短距离法相结合,是构建毛竹核心种质的最佳策略。不分组取样构建的最佳核心种质在方差差异百分率方面优于分组取样构建的核心种质,显示出更好的构建效果。通过表型性状的t检验、符合率检验和主成分分析,验证了所构建的43份核心种质能够有效避免遗传冗余,并充分代表原始种质。【结论】本研究首次构建了能够代表原始毛竹种质表型多样性的核心种质,为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和有效利用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表型性状 核心种质 取样策略 评价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