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VvCCD1b基因克隆及与其启动子互作的转录因子筛选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一恒 李少楠 +4 位作者 董天宇 唐美玲 唐雯 卢素文 房经贵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15-2224,共10页
【目的】筛选葡萄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CCD)基因VvCCD1b启动子互作的转录因子,挖掘参与调控葡萄类胡萝卜素代谢的潜在因子,为深入探究葡萄类胡萝卜素的代谢调控网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克隆VvCCD1b基因的cDNA及其启动子序列,利用... 【目的】筛选葡萄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CCD)基因VvCCD1b启动子互作的转录因子,挖掘参与调控葡萄类胡萝卜素代谢的潜在因子,为深入探究葡萄类胡萝卜素的代谢调控网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克隆VvCCD1b基因的cDNA及其启动子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VvCCD1b基因的染色体位置、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及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等进行预测分析。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不同葡萄品种及不同处理下葡萄CCD家族成员表达模式。通过酵母单杂交技术筛选与VvCCD1b基因启动子互作的转录因子,并进行点对点验证。【结果】通过PCR克隆获得VvCCD1b基因序列全长1641 bp,位于13号染色体上,编码546个氨基酸残基,为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由α-螺旋(16.67%)、β-折叠(5.49%)、延伸链(24.54%)和无规则卷曲(53.30%)构成,具有RPE65保守结构域。VvCCD1b基因启动子含有光响应元件(G-box、3-AF1 binding site、GATA-motif、TCT-motif)、水杨酸(SA)响应元件(SARE)、脱落酸(ABA)响应元件(ABRE)及AP2/ERF、WRKY、MADS-box转录因子结合元件。VvCCD1b基因表达水平随果实发育逐渐升高且受光照与逆境胁迫的影响。以VvCCD1b基因启动子为诱饵,初步筛选出VvRAP2-4、VvWRKY4、VvBHLH137转录因子及葡萄液泡加工酶、葡萄糖苷酶等18个功能蛋白,其中VvRAP2-4、VvWRKY4转录因子与VvCCD1b基因启动子间存在互作。【结论】VvCCD1b为亲水性蛋白,基因表达水平随果实发育逐渐升高,且受到干旱、高温、水涝胁迫和光照的影响。通过酵母单杂交技术筛选出与VvCCD1b启动子互作的候选转录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VvCCD1b基因 启动子 酵母单杂交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行菜种子bHLH类转录因子基因家族及幼苗laICE1表达对冷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10
2
作者 袁琳琳 王亚茹 +4 位作者 曾卫军 谢红桃 杜钰 卢函 赵惠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34,共9页
该研究在转录组数据基础上,以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 Willd.)种子耐受和不能耐受低温萌发的2组样本为材料,对其bHLH转录因子家族成员进行分析,并对该家族成员表达差异极显著的laICE1基因进行克隆、序列分析、结构预测,以探讨独行菜... 该研究在转录组数据基础上,以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 Willd.)种子耐受和不能耐受低温萌发的2组样本为材料,对其bHLH转录因子家族成员进行分析,并对该家族成员表达差异极显著的laICE1基因进行克隆、序列分析、结构预测,以探讨独行菜幼苗中laICE1基因表达对低温胁迫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萌发中的独行菜种子,至少有83个bHLH转录因子序列表达,相对于低温萌发停滞组,在低温萌发耐受组的独行菜种子中,有10个下调、13个上调、60个表达差异不显著。其中表达量极显著下调的序列c20009_g1具有1 503bp开放阅读框,GO注释到ICE1基因,该基因命名为laICE1。(2)laICE1基因编码500aa,蛋白分子量为54 635.19kD,理论等电点为5.45,分子式为C2364H3742N688O758S22;该蛋白具有保守结构域bHLH。(3)定量分析表明,laICE1基因在非低温胁迫的独行菜种子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一直处于低温胁迫中不能进行萌发的独行菜种子,这与转录组数据库中该序列表达情况一致;而laICE1基因在独行菜幼苗期经低温处理后,其表达量显著上调,表明laICE1基因可能在独行菜幼苗耐受低温生长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行菜 bHLH转录因子 laice1基因 表达 低温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萝卜低温胁迫转录因子DcICE1基因克隆与非生物逆境响应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黄莹 徐志胜 +3 位作者 王枫 李梦瑶 马静 熊爱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6,共7页
植物ICE1基因是调控CBF基因表达的上游调控因子,在植物抵抗逆境胁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该实验以2个胡萝卜品种‘黑田五寸’和‘君川红’为实验材料,分别克隆出DcICE1转录因子基因,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了4种不同逆境胁迫下(4℃低温... 植物ICE1基因是调控CBF基因表达的上游调控因子,在植物抵抗逆境胁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该实验以2个胡萝卜品种‘黑田五寸’和‘君川红’为实验材料,分别克隆出DcICE1转录因子基因,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了4种不同逆境胁迫下(4℃低温、38℃高温、0.2mol·L-1 NaCl及200g·L-1 PEG)DcICE1基因的表达情况,探讨DcICE1转录因子在植物抵抗非生物胁迫下的功能。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全长1 458bp,编码485个氨基酸。2个胡萝卜品种的DcICE1基因在核苷酸水平上有2个位点的差异,分别为第139位的G/A和第475位的A/G,导致编码的氨基酸在第47位的E/K和第159位的N/D差异,该差异可能与DcICE1转录因子在2个不同品种应对逆境胁迫下的响应不同有关。胡萝卜DcICE1转录因子有一个保守的ICE1功能结构域。实时定量PCR检测DcICE1基因在不同逆境胁迫下的响应表明,低温(4℃)处理能明显地诱导DcICE1基因的表达,但盐(0.2mol·L-1 NaCl)和干旱(200g·L-1 PEG)处理下的诱导效果均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萝卜 Dcice1转录因子 基因克隆 非生物胁迫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C1等转录因子基因在花生小种子突变体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4
作者 朱秀瑾 郭凤丹 +2 位作者 夏晗 赵传志 侯蕾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6,共7页
花生突变体ssm1与其对照亲本鲁花11号(LH11)相比,种子皱缩变小,百仁重、单株生产力和含油量显著降低。为了探究导致该突变体种子变小且含油量降低的原因,本试验研究了种子发育关键转录因子基因LCE1等在突变体ssm1及其对照LH11合子受精... 花生突变体ssm1与其对照亲本鲁花11号(LH11)相比,种子皱缩变小,百仁重、单株生产力和含油量显著降低。为了探究导致该突变体种子变小且含油量降低的原因,本试验研究了种子发育关键转录因子基因LCE1等在突变体ssm1及其对照LH11合子受精及种子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AhLEC1在花生未受精子房(DBP0)时期表达量较低,且在ssm1和对照LH11中无明显差异,在受精后的子房(DBP1)和入土10 d(DAP10)和20 d(DAP20)种子中表达量上调,并且在LH11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突变体ssm1;转录因子基因AhFUS3、AhABI3、AhAGL15和AhWRI1在ssm1中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调。其中,与脂肪酸合成和糖酵解关系密切的AhWRI1基因在ssm1中的表达量显著下调。因此推测,ssm1中AhLEC1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下调,影响AhFUS3、AhABI3和AhWRI1等基因的表达,进而导致ssm1种子胚胎发育和油脂积累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小种子突变体ssm1 转录因子基因LEC1 基因表达 种子发育 油脂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芥ICE1转录因子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轩春雷 肖向文 +1 位作者 李晓波 祝建波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8-114,共7页
ICE1基因编码一个MYB类型的碱性螺旋-环-螺旋(bHLH)转录因子,在冷胁迫条件下调节CBF基因的表达,能够提高植物抗寒性。利用盐芥5′EST序列和拟南芥ICE13′UTR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从盐芥基因组中克隆得到了1个2525bp的基因xhICE。生物信息... ICE1基因编码一个MYB类型的碱性螺旋-环-螺旋(bHLH)转录因子,在冷胁迫条件下调节CBF基因的表达,能够提高植物抗寒性。利用盐芥5′EST序列和拟南芥ICE13′UTR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从盐芥基因组中克隆得到了1个2525bp的基因xhICE。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具有4个外显子,4个内含子,外显子/内含子边界符合经典的GT-AG规则。由此推导的cDNA包含一个1500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00个氨基酸。与拟南芥ICE1相比,二者的内含子具有相同的类型和相对保守的位置,在核酸水平与氨基酸水平高度同源,并且具有相同的bHLH结构域。以上分析都表明,xhICE基因可能是盐芥ICE1基因,涉及抗寒相关的CBF转录调控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 表达序列标签 生物信息学 ice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锈菌诱导的小麦MBF1转录辅激活因子基因的克隆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毅 张岗 +3 位作者 董艳玲 郭军 黄丽丽 康振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7,共7页
应用电子克隆和RT-PCR方法,从小麦叶片中分离出一个条锈菌诱导的编码MBF1基因的cDNA序列,暂被命名为TaMBF1a。TaMBF1a包含一个完整的42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42个氨基酸,具有MBF1保守结构域;小麦TaMBF1a氨基酸序列与水稻OsMBF1相似性达... 应用电子克隆和RT-PCR方法,从小麦叶片中分离出一个条锈菌诱导的编码MBF1基因的cDNA序列,暂被命名为TaMBF1a。TaMBF1a包含一个完整的42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42个氨基酸,具有MBF1保守结构域;小麦TaMBF1a氨基酸序列与水稻OsMBF1相似性达92%,与拟南芥AtMBF1a相似性达80%。TaMBF1a编码的蛋白可能是核蛋白,且该基因在小麦根、茎、叶组织中表达量基本一致。在小麦与条锈菌的亲和、非亲和互作中,TaMBF1a基因均受条锈菌诱导高水平表达,且非亲和组合表达量高于亲和组合。外源植物激素水杨酸、乙烯、脱落酸也可诱导该基因快速上调表达,表明TaMBF1a可能通过水杨酸、乙烯等信号途径参与小麦对条锈菌的防御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锈菌 小麦 MBF1转录辅激活因子 电子克隆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DREB1A基因和Bar基因双价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马铃薯遗传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贾小霞 齐恩芳 +6 位作者 王一航 文国宏 龚成文 王红梅 李建武 马胜 胡新元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0-117,共8页
马铃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影响,干旱是其中最常见和危害最严重的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常常导致单产不高,总产不稳,严重影响着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本研究以改善马铃薯抗旱性为目的,采用PCR方法从拟南芥中克隆了转录... 马铃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影响,干旱是其中最常见和危害最严重的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常常导致单产不高,总产不稳,严重影响着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本研究以改善马铃薯抗旱性为目的,采用PCR方法从拟南芥中克隆了转录因子DREB1A基因和诱导型启动子rd29A。利用DNA重组技术成功构建了诱导型启动子rd29A驱动转录因子DREB1A基因和CaMV35S启动子驱动Bar基因的双价植物表达载体pBI121-rd29-BDR,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对马铃薯进行遗传转化,PPT筛选得到22株抗性苗,PCR和RT-PCR检测证明DREB1A基因已整合到陇薯10号马铃薯基因组中并在转基因植株中转录表达,有望提高转基因马铃薯的抗旱性。目前,作者正在进行转基因马铃薯的抗旱性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EB1A基因 转录因子 RD29A启动子 抗旱性 马铃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V感染B19、B21单倍型SPF鸡外周血淋巴细胞BLec1、BNK及细胞因子基因转录水平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宁官保 田文霞 +3 位作者 张园华 张鼎 张晓娜 韩凌霞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84-1190,共7页
本研究旨在揭示BLec1、BNK及细胞因子在B21和B19两种单倍型鸡对马立克病(MD)抗性差异中的可能机制。分别对B21和B19单倍型1日龄鸡腹腔接种马立克病毒(MDV)超强毒株,在攻毒后不同时间检测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中BLec1、BNK及IFN-γ、IL-4、IL... 本研究旨在揭示BLec1、BNK及细胞因子在B21和B19两种单倍型鸡对马立克病(MD)抗性差异中的可能机制。分别对B21和B19单倍型1日龄鸡腹腔接种马立克病毒(MDV)超强毒株,在攻毒后不同时间检测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中BLec1、BNK及IFN-γ、IL-4、IL-10和IL-18的基因转录水平。结果显示,在第4、7天,两种鸡BNK、BLec1和4种细胞因子水平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在第10天,B21单倍型鸡中BNK、BLec1、IFN-γ、IL-4和IL-18基因转录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而B19单倍型鸡中细胞因子转录水平有所下降。在第13天,B21单倍型鸡中BNK、BLec1、IL-18和IL-10基因转录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升高,而B19单倍型鸡中则有所下降。以上结果总体表明,MD耐受型鸡在感染沉默期BNK、BLec1和细胞因子转录量高于敏感型,不同遗传基因型鸡对MD的抗性差异与耐受基因及细胞因子的转录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BLec1 BNK 基因转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DREB1A基因的克隆与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晶 朱延明 李杰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1-214,共4页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转录因子DREB1A基因的cDNA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 ,通过RT PCR的方法从低温处理的拟南芥总RNA中扩增出DREB1A基因的全长cDNA片段。将其克隆到 pMD1 8T vector中。经测序证明该片段与GenBank上报道的序列具有 99...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转录因子DREB1A基因的cDNA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 ,通过RT PCR的方法从低温处理的拟南芥总RNA中扩增出DREB1A基因的全长cDNA片段。将其克隆到 pMD1 8T vector中。经测序证明该片段与GenBank上报道的序列具有 99.8%的同源性。 2个碱基的置换导致了一处氨基酸的差异 ,但这一氨基酸并不在基因的功能结构域上 ,推测其不会影响基因功能。以植物表达载体pBch为基础 ,构建了由组成型启动子 35S调控的DREB1A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BDR35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 DREB1A基因 克隆 植物表达载体 CDNA序列 拟南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转录因子CBF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特征与低温应激表达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林 刘晓格 +4 位作者 方荣俊 潘刚 刘利 赵卫国 王琳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29-1035,共7页
CBF(C-repeat binding factor)是一类与植物抗逆应答相关的转录因子。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桑树CBF1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MCBF1(GenBank登录号:JX186750)。该基因序列全长1 134 bp,包括693 bp的开放阅读框,87bp的5'端非翻... CBF(C-repeat binding factor)是一类与植物抗逆应答相关的转录因子。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桑树CBF1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MCBF1(GenBank登录号:JX186750)。该基因序列全长1 134 bp,包括693 bp的开放阅读框,87bp的5'端非翻译区和354 bp的3'端非翻译区;预测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保守的AP2结构域,且该结构域的两端拥有CBF家族特有的短多肽序列PKK/RPAGRxKFxETRHP和DSAWR,与其它植物CBF1的序列相似性较高;基于CBF1序列的系统进化树显示桑树与柑橘(Citrus jambhiri)、垂枝桦(Betula pendula)和切花月季(Rosa hybrid cultivar)的亲缘关系较近。将构建的pET28a-MCBF1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后,诱导表达的MCBF1重组蛋白分子质量大小与预测值一致。半定量RT-PCR分析MCBF1基因在未经过低温处理的对照桑苗幼叶中无表达,而在低温处理后的桑苗幼叶中有表达,其中低温处理4 d后的表达量最高。克隆的MCBF1基因编码蛋白质具有典型的CBF家族结构域,并具有低温诱导表达的特点,推测其在桑树对低温的耐受性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转录因子MCBF1 基因克隆 序列特征 原核表达 应激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人延伸因子1α亚基启动子和人工转录激活因子提高外源基因在CHO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1
作者 来大志 翁少洁 +4 位作者 于长明 齐连权 付玲 于婷 陈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8-126,共9页
表达载体的设计对于提高外源基因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量十分重要 .而表达载体中最为重要的元件是启动子 .一些常用病毒来源的启动子 ,如巨细胞病毒即早期启动子 (PCMV IE)仅在S期激活 ,应用这类启动子表达外源蛋白需要宿主细胞不停增... 表达载体的设计对于提高外源基因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量十分重要 .而表达载体中最为重要的元件是启动子 .一些常用病毒来源的启动子 ,如巨细胞病毒即早期启动子 (PCMV IE)仅在S期激活 ,应用这类启动子表达外源蛋白需要宿主细胞不停增殖 ,这对于连续持久大规模培养的宿主细胞不现实 .而人延伸因子 1α亚基启动子 (PEF 1α)不受细胞周期限制 ,且启动子强度高于PCMV IE,对于大规模外源蛋白的生产较为理想 .首先构建了基于PEF 1α启动子的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pED5 ,在增殖缓慢的CHO细胞中 ,此载体表达外源蛋白的能力是应用PCMV IE启动子表达载体的 4 1倍 .由于启动子一般仅能决定基因转录的本底水平 ,而转录激活因子 (transcriptionactivators)对基因转录的影响更大 ,所以另把两个人工转录激活结构域AH和VP2接到λ噬菌体cⅠ蛋白的C端 ,它们通过cⅠ蛋白结合于已插入到PEF 1α启动子的TATA框上游约 2 0 0bp的λ噬菌体OR2 OR1序列上 ,而被“征募”到PEF 1α启动子TATA框附近 ,从而促进基因的转录 .把上述元件均整合进一个表达载体中 ,构建了两个新型表达载体pER AH和pER VP2 .pER AH表达外源蛋白的能力比不含转录激活因子的表达载体略高 ,而pER VP2表达外源蛋白的能力则比不含转录激活因子的表达载体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转录激活因子 人延伸因子1α亚基启动子 基因表达 cI蛋白 CHO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10基因对转录因子NF-κB、AP1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曹晓敏 庞战军 +1 位作者 全松 邢福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01-904,共4页
目的:研究F10基因对转录因子NF-κB、AP1活性的影响。方法:质脂体共转染F10基因和报道质粒NF-κB-Luc、AP1-Luc,通过测定荧光素酶的活性以确定F10基因对NF-κB和AP1转录活性的影响;提取各实验组不同时点细胞核蛋白,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 目的:研究F10基因对转录因子NF-κB、AP1活性的影响。方法:质脂体共转染F10基因和报道质粒NF-κB-Luc、AP1-Luc,通过测定荧光素酶的活性以确定F10基因对NF-κB和AP1转录活性的影响;提取各实验组不同时点细胞核蛋白,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AP1、NF-κB和DNA的结合活性。结果:F10基因瞬间转染A549细胞48h NF-κB-Luc和AP1-Luc荧光素酶的活性较其对照组分别下降0.3和上升2倍、AP1和NF-κB与DNA的结合活性分别上升23%和下降49%。结论:F10基因上调AP1活性、下调NF-κB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胎 基因 F10 NF-ΚB 转录因子A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人牙本质基质蛋白1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逄键梁 吴补领 +2 位作者 张亚庆 柯杰 吴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71-875,共5页
目的:观察具有矿化活性的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HDPSC)在重组人转录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作用下对牙本质基质蛋白1(dentin matrix protein1,Dmp1)表达和Dmp1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 目的:观察具有矿化活性的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HDPSC)在重组人转录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作用下对牙本质基质蛋白1(dentin matrix protein1,Dmp1)表达和Dmp1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体外培养的HDPSC矿化诱导模型,经10ng/L重组人TGF-β1刺激后,运用RT-PCR、报告基因检测等方法检测细胞在TGF-β1作用后Dmp1mRNA表达变化以及对pGL3-P-193~+86和pGL3-P-505~+862个启动子片段重组报告基因载体活性的影响。结果:诱导矿化后具有部分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特征的HDPSC经TGF-β1刺激后,Dmp1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并存在时间依赖性。pGL3-P-193~+86和pGL3-P-505~+86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均下降,以pGL3-P-505~+86活性下降更明显,说明TGF-β1具有下调HDPSCDmp1转录活性的作用。计算机分析结果发现,Dmp1基因启动子-505~+86bp区存在多个TGF-β1下游作用分子Smads的结合位点。结论:TGF-β1可下调Dmp1mRNA的表达水平和转录活性,以pGL3-P-505~+86活性下降更明显。启动子-505~-193bp区存在TGF-β1下游作用分子或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从而参与下调Dmp1转录表达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生长因子β1 牙本质基质蛋白1 人牙髓干细胞 报告基因 转录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1与B7-2对调节人IL-2基因的转录因子NF-κB和AP-1的相同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克晓燕 John Gribben +1 位作者 王晶 王德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12-518,共7页
为了解B7共刺激对细胞因子 ,特别是对IL 2mRNA及转录因子NF κB和AP 1的影响 ,探讨B7介导的IL 2调节的分子机制 ,在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体系中分别或联合加入抗B7 1、抗B7 2单克隆抗体和CTLA 4Ig以阻断B7/CD2 8信号传导 ,通过... 为了解B7共刺激对细胞因子 ,特别是对IL 2mRNA及转录因子NF κB和AP 1的影响 ,探讨B7介导的IL 2调节的分子机制 ,在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体系中分别或联合加入抗B7 1、抗B7 2单克隆抗体和CTLA 4Ig以阻断B7/CD2 8信号传导 ,通过竞争性PCR定量检测其对IL 2和IL 4mRNA的影响 ,并初步测定IFN γmRNA的改变 ,同时用转染MHCⅡ类分子及联合转染等量B7 1或B7 2的NIH3T3转基因细胞tDR7,tDR7/B7 1和tDR7/B7 2刺激CD2 8+ T细胞 ,通过DNA 蛋白结合实验观察B7对IL 2转录因子NF κB和AP 1的影响。结果表明 :抗B7 2单抗和CTLA 4Ig可明显抑制B7介导的IL 2和IL 4mRNA合成 ,而抗B7 1单抗仅有轻度抑制作用 ,2种或 3种抗体联合应用时抑制作用相加。MLR 1 - 6小时 ,单独tDR7即可诱导NF κB的表达 ,联合转染B7早期对其结合活力无明显影响 ,6小时后tDR7诱导作用减弱 ,B7却可显著延长tDR7的诱导作用至 72小时。tDR7早期同样可诱导AP 1的表达 ,联合转染B7分子在 2 4小时内对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而在反应后期可延长tDR7对AP 1的上调作用 ,B7 1与B7 2间作用未见明显不同。结论 :B7通过减少IL 2mRNA降解和影响基因转录而上调IL 2分泌 ,并可同时影响多种细胞因子分泌 ;在转录水平B7 1与B7 2作用未见明显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1 B7-2 IL-2基因 NF-кB 转录因子 AP-1 移植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羊转录因子CTCF基因序列分析及其对NR5A1基因转录活性的调控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隐侠 郭潇潇 +4 位作者 张俊 孟春花 钱勇 仲跻峰 曹少先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82-1488,共7页
转录因子CTCF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但其在绵羊中的序列特征、组织器官表达及功能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湖羊CTCF基因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方法克隆获得其编码区全序列,发现其序列全长2187 bp,编码727个氨基酸残基,含... 转录因子CTCF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但其在绵羊中的序列特征、组织器官表达及功能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湖羊CTCF基因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方法克隆获得其编码区全序列,发现其序列全长2187 bp,编码727个氨基酸残基,含有11个连续的锌指结构域。组织器官表达谱分析发现CTCF基因在湖羊各个组织器官中广泛表达,在子宫中表达量相对较低,在胃中表达量相对较高。JASPAR在线软件预测发现核受体NR5A1基因内含子(翻译起始位点ATG前393 bp片段)含有3个CTCF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试验结果显示,CTCF结合位点突变后NR5A1基因转录活性显著或极显著下降,表明CTCF可能通过调控NR5A1基因转录参与调控湖羊繁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CTCF 表达特征 NR5A1基因 转录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转录因子基因Mfhb-1的生物学功能初探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文洁 魏琦超 周岩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0-54,共5页
以苜蓿转化植株为材料,利用苜蓿的直接体细胞胚胎发生体系,对苜蓿HD-Zip转录因子基因Mfhb-1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正义转化植株F4(转入基因编码区序列)产生体细胞胚胎时期较对照47/1-5反义转化植株D3(转入编码区的反向... 以苜蓿转化植株为材料,利用苜蓿的直接体细胞胚胎发生体系,对苜蓿HD-Zip转录因子基因Mfhb-1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正义转化植株F4(转入基因编码区序列)产生体细胞胚胎时期较对照47/1-5反义转化植株D3(转入编码区的反向序列)和C5(转入编码区+uORF)早,且形成的体细胞胚胎数量远高于对照47/1-5;D3植株产生的体细胞数量较对照少;C5植株产生的体细胞数量较对照少,但比D3稍多。从以上结果可以推测,属于HD-Zip转录因子的Mfhb-1基因能够促进苜蓿体细胞胚胎的发育,并能够提高苜蓿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D—Zip转录因子 Mfhb-1基因 苜蓿 体细胞胚胎发生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湖鸭生长素基因和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1基因的PCR-SSCP检测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俊营 詹凯 +3 位作者 许月英 王德圣 赵瑞宏 唐中节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7-111,共5页
以生长素基因Ghrelin和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1Pit-1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检测2个候选基因在巢湖鸭群体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结果表明,Ghrelin基因exon 3第54 bp位置有G→A碱基的点突变,在巢湖鸭群体中检测到AA... 以生长素基因Ghrelin和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1Pit-1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检测2个候选基因在巢湖鸭群体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结果表明,Ghrelin基因exon 3第54 bp位置有G→A碱基的点突变,在巢湖鸭群体中检测到AA、AB、BB 3种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为0.49,B等位基因频率为0.51;在exon 5第149位和166位发生了C→A和G→T的突变,检测到MM、MN、NN 3种基因型,M等位基因频率为0.19,N等位基因频率为0.81。Pit-1基因的2对引物的扩增片段均未检测到多态性,说明所检测的Pit-1基因外显子3和4序列比较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鸭 生长素基因 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1 SN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曲病病菌Zn_(2)(Ⅱ)Cys6型转录因子UvZC1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俞咪娜 于俊杰 +3 位作者 曹慧娟 潘夏艳 宋天巧 刘永锋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00-1408,共9页
为明确Zn_(2)(Ⅱ)Cys6型转录因子UvZC1在稻曲病病菌中的功能,利用CRISPR-Cas9结合同源片段双交换的方法,诱导野生型菌株Jt209发生UvZC1基因缺失突变。结果显示,与Jt209相比,UvZC1基因缺失突变体的生长速率和分生孢子量均显著下降,且突... 为明确Zn_(2)(Ⅱ)Cys6型转录因子UvZC1在稻曲病病菌中的功能,利用CRISPR-Cas9结合同源片段双交换的方法,诱导野生型菌株Jt209发生UvZC1基因缺失突变。结果显示,与Jt209相比,UvZC1基因缺失突变体的生长速率和分生孢子量均显著下降,且突变体中部分与稻曲病病菌其他产分生孢子相关基因表达量发生变化;此外,该基因的缺失导致突变体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更敏感,而对氧化胁迫的耐受性增强;在稻曲病病菌接种水稻后24 h、48 h的侵染早期,UvZC1基因的表达量明显上升,但基因缺失突变体接种水稻后形成的稻曲球数量与野生型之间没有差异。综上所述,UvZC1基因参与稻曲病病菌营养生长、分生孢子产生和侵染水稻过程,还与稻曲病病菌细胞壁的完整性和响应氧化胁迫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病菌 Zn_(2)(Ⅱ)Cys6转录因子UvZC1 基因敲除 基因功能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结合因子α1对人牙本质基质蛋白1基因转录活性的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逄键梁 柯杰 +4 位作者 邓天政 朱晓茹 李晓华 张亚庆 吴补领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3-476,共4页
目的:观察核心结合因子α1(core binding factorα1,Cbfα1)对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牙本质基质蛋白1(dentin matrix protein 1,DMP1)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将pCMV-Osf2瞬时转染至体外矿化诱导的HDPSCs... 目的:观察核心结合因子α1(core binding factorα1,Cbfα1)对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牙本质基质蛋白1(dentin matrix protein 1,DMP1)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将pCMV-Osf2瞬时转染至体外矿化诱导的HDPSCs中,检测转染后不同时间Cbfα1蛋白的表达变化。将不同长度的DMP1基因启动子片段重组报告基因载体与pCMV-Osf2分别共转染至细胞中,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结果:诱导后的HDPSCs中少量表达Cbfα1,在瞬时转染Cbfα1后,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胞质中,并且在转染48 h后表达量达到最高值;Cbfα1可明显增强6个不同长度的DMP1基因启动子片段重组报告基因载体的荧光素酶活性,以pGL3-P-505~+86启动子活性增强最为明显(P<0.05)。计算机分析结果发现,DMP1基因启动子-505~+86 bp区存在Cbfα1的结合位点。结论:Cbfα1可上调人DMP1基因转录活性,是HDPSCs向成牙本质细胞方向分化重要的调节因子之一,DMP1基因启动子序列-199~-185 bp区可能是Cbfα1结合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结合因子Α1 牙本质基质蛋白1 人牙髓干细胞 报告基因 转录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核转录因子AP-1活化及原癌基因c-jun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敏 闻良珍 +1 位作者 凌霞珍 赵捷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5-338,共4页
目的 研究人胚肺成纤维 (HEL)细胞感染人巨细胞病毒 (HCMV)后 ,转录激活蛋白 1(AP 1)活化和原癌基因c junmRNA表达的时序性变化 ,探讨其在HCM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c junmRNA的表达 ,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试验 (EMSA... 目的 研究人胚肺成纤维 (HEL)细胞感染人巨细胞病毒 (HCMV)后 ,转录激活蛋白 1(AP 1)活化和原癌基因c junmRNA表达的时序性变化 ,探讨其在HCM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c junmRNA的表达 ,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试验 (EMSA)检测AP 1活性。结果 HEL细胞感染HCMV后 15min ,c junmRNA即有阳性表达 ,30~ 6 0min达高峰 (P <0 0 1) ,以后逐渐下降 ,正常对照组HEL细胞无c junmRNA表达。HCMV感染后AP 1亦迅速被活化 ,至 2h达高峰 (P <0 0 1) ,其后有所下降 ,维持于一定水平。结论 HEL细胞感染HCMV后 ,c junmRNA表达迅速增加 ,AP 1活化。提示HCMV可能通过刺激原癌基因过度表达而参与细胞的信号传导 ,以干扰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控 ;AP 1活化为早期病毒基因有效表达所必需 ,并可启动一系列前炎性细胞因子的基因转录与蛋白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1 原癌基因C-JUN HCMV感染 mRNA表达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 体外 转录因子 HEL细胞 转录激活蛋白 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