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7篇文章
< 1 2 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Iasys生物传感器实时监测sIL-1RI的研究
1
作者 吴宝艳 侯识华 +3 位作者 李静 黄加栋 宋昭 陈强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7-500,共4页
利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以IAsys生物传感器为研究方法,构建了一个实时监测sIL-1R I的实验体系.在生物素表面的样品池结合亲和素,并将生物素衍生化的IL-1α固定于样品池表面,继而将sIL-1R I加入样品池中,通过样品池再生,实现了对sIL-1R ... 利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以IAsys生物传感器为研究方法,构建了一个实时监测sIL-1R I的实验体系.在生物素表面的样品池结合亲和素,并将生物素衍生化的IL-1α固定于样品池表面,继而将sIL-1R I加入样品池中,通过样品池再生,实现了对sIL-1R I的连续监测.每一步结合反应后,均用PBS/T冲洗以去除非特异性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生物素衍生化的IL-1α以0.42ng/mm^2的密度被有效地固定于生物素包被的样品池表面.sIL-1R I与固定在样品池表面的IL-1α发生特异性亲和反应,其响应值与sIL-1R I浓度成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13,并且牛血清白蛋白作为sIL-1R I 的保护剂对检测信号没有干扰作用.说明该实验体系可对sIL-1R I进行浓度依赖性、特异性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型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受体 白细胞介素1Α iasys生物传感器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动物病原检测中的应用
2
作者 李珊珊 何坤淼 +5 位作者 刘垚 李佳 余秋颖 陈琳琳 王娜 张改平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1-116,共6页
近年来动物疫病频发,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有效的诊断检测是防治动物疫病的关键。基于纳米材料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低成本、高特异性、操作简便以及优异的灵敏度和稳定性等优势,已在动物疫病检测及临床诊断等领域得到广泛应... 近年来动物疫病频发,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有效的诊断检测是防治动物疫病的关键。基于纳米材料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低成本、高特异性、操作简便以及优异的灵敏度和稳定性等优势,已在动物疫病检测及临床诊断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论文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基本原理和分类介绍的基础上,着重对纳米材料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并重点梳理了其在常见动物病原检测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旨在为畜牧业的病原检测研究提供参考,从而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动物病原 检测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明芳 石继飞 +3 位作者 刘燕茹 史晓霞 郑燕 曹艳娟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14,共6页
纳米材料具有微小的结构、很大的比表面积和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最灵敏和最有前途的传感器之一,二者的结合使基于纳米材料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稳定、快速响应、准确和低成本等突出特点,在生物分析领域取... 纳米材料具有微小的结构、很大的比表面积和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最灵敏和最有前途的传感器之一,二者的结合使基于纳米材料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稳定、快速响应、准确和低成本等突出特点,在生物分析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综述了目前使用较多的无机纳米材料、有机纳米材料和生物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领域的最新应用进展,对不同纳米材料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纳米材料应用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无机纳米材料 有机纳米材料 生物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系统的生物传感器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毅波 马明 +1 位作者 王明仕 常天俊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5-819,共15页
CRISPR/Cas可改造为靶核酸刺激-响应的传感系统,可视为集“分子识别与信号输出”一体的生物传感器,目前在核酸即时诊断中已得到广泛应用.鉴于该系统具有成熟、可靠和可扩展的优点,研究人员尝试将其用于环境分析领域的非核酸分析物检测,... CRISPR/Cas可改造为靶核酸刺激-响应的传感系统,可视为集“分子识别与信号输出”一体的生物传感器,目前在核酸即时诊断中已得到广泛应用.鉴于该系统具有成熟、可靠和可扩展的优点,研究人员尝试将其用于环境分析领域的非核酸分析物检测,已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应用前景的便携式设备.然而,如何将非核酸靶标信息转换为核酸信息仍存在挑战,这限制了CRISPR/Cas系统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推广.为此,本文综述了CRISPR/Cas系统在重金属离子和阴离子、新污染物、农药与真菌毒素以及有害细菌等非核酸靶标检测中的应用进展,重点介绍了构筑非核酸靶标信息转换元件的策略,以期为推进该系统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 新污染物 核酸适体 RNA-cleaving DNAZYME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生物传感器在真菌毒素快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沈文洁 郭宝元 +4 位作者 倪保霞 石亚坤 轩志宏 黄凯 刘洪美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5-234,共10页
真菌毒素污染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严重威胁人畜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快速、精确的真菌毒素快速检测技术对保障食品安全有着重要意义。生物传感器具有操作简单、响应快速、灵敏度高和准确性好等优点,受到越来... 真菌毒素污染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严重威胁人畜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快速、精确的真菌毒素快速检测技术对保障食品安全有着重要意义。生物传感器具有操作简单、响应快速、灵敏度高和准确性好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青睐。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新型生物传感器(基于固相载体创新的生物传感器、基于识别元件创新的生物传感器和基于信号放大创新的生物传感器)在真菌毒素检测的研究进展,系统分析了各种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原理、方法特点和相关应用进展,并提出了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以期为真菌毒素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发,同时可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生物传感器技术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生物组织弹性模量检测的压电触觉传感器
6
作者 胡捷 刘仁鑫 +2 位作者 杨卫平 段武茂 文建萍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5-334,共10页
在粘膜下肿瘤早期诊断中,使用内窥镜获得触觉反馈信息有助于提高生物组织的弹性模量检测精度,进而精准定位血管,确定生物组织的健康状况与类型,从而提高治疗质量。故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安装在医用内窥镜上的微型压电触觉传感器(PTS,φ=2.0... 在粘膜下肿瘤早期诊断中,使用内窥镜获得触觉反馈信息有助于提高生物组织的弹性模量检测精度,进而精准定位血管,确定生物组织的健康状况与类型,从而提高治疗质量。故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安装在医用内窥镜上的微型压电触觉传感器(PTS,φ=2.0 mm),该器件主要由两个刚度不同的组件(内部和封装组件)及PVDF压电层构成。基于串联弹簧模型和压电传递方程,建立了PTS/生物组织接触传感数值模型,深入分析PTS的生物组织弹性模量传感规律;采用微机电系统(MEMS)制造工艺,制备了PTS样机,同时搭建PTS/生物组织动态载荷测试平台对猪胃中不同人工肿瘤软/硬特性测试和模型验证。计算结果表明,当PTS接触较硬的生物组织时,大部分的轴向载荷由内部组件-铜球传递,PDMS封装层的形变很小。相反,当PTS接触较软的生物组织时,PDMS封装层产生的形变较大。其次,PVDF层靠近内部组件(铜球)的接触区域产生的响应电压(V)与应力(σ)最大,其与封装层接触区域产生的V与σ较小;实验结果表明,内部组件与封装组件响应电压之比(V_(1)/V_(2))与生物组织弹性模量(E_(t))成线性关系,0.2~3.5 MPa内,随E_(t)增大,V_(1)/V_(2)增大,且与模型计算结果相吻合。因此,上述测量方法可有效提取生物组织的生物力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组织 触觉传感器 压电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定向固定化策略在生物传感器中应用
7
作者 王兴保 马耀宏 +7 位作者 薛云龙 黄晓珍 邵越 于毅 王丙莲 刘庆艾 张立鹤 公维丽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394,共21页
酶电极生物传感器具有灵敏、高效、特异性强以及器型小巧等特点,在生命科学研究、疾病诊断和监控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酶的固定化是决定酶电极生物传感器性能(稳定性、灵敏性、重现性)的关键步骤,通过随机固定化(物理吸附、共价... 酶电极生物传感器具有灵敏、高效、特异性强以及器型小巧等特点,在生命科学研究、疾病诊断和监控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酶的固定化是决定酶电极生物传感器性能(稳定性、灵敏性、重现性)的关键步骤,通过随机固定化(物理吸附、共价交联等)容易引起酶活力下降、固定化稳定性低等问题,而利用氨基酸残基突变、亲和肽融合以及核苷酸特异结合等优化酶分子空间取向,为解决随机固定化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对基于定点突变引入带有官能团的特定氨基酸(赖氨酸、组氨酸、半胱氨酸、非天然氨基酸)、通过基因工程融合亲和肽(金结合肽、碳材料结合肽、碳水化合物结合结构域)及利用核苷酸与目标酶(蛋白质)之间的特异性结合等策略来实现酶分子传感元件定向固定化的原理、优缺点以及在酶电极生物传感器上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并对多种传感界面固定化酶表征技术的应用领域、各方法的优点和应用局限性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高性能酶传感元件创制及酶电极传感器的制造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固定化 酶电极 生物传感器 酶分子空间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号放大策略的生物传感器检测黄曲霉毒素M_(1)研究进展
8
作者 运欢 张宇昊 +1 位作者 马良 郭婷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87-395,共9页
黄曲霉毒素M_(1)是黄曲霉毒素B1在哺乳动物肝脏内转化而来的羟基化代谢产物,具有致癌性、免疫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突变性。它在乳及乳制品中难以消除,对消费者的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开发快速灵敏的现场检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生物传... 黄曲霉毒素M_(1)是黄曲霉毒素B1在哺乳动物肝脏内转化而来的羟基化代谢产物,具有致癌性、免疫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突变性。它在乳及乳制品中难以消除,对消费者的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开发快速灵敏的现场检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生物传感器因其便携、灵敏、智能化等优势广泛应用于真菌毒素检测中。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信号放大策略构建的黄曲霉毒素M_(1)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信号放大策略在生物传感器应用中的优势及局限,并对信号放大策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M_(1) 生物传感器 信号放大策略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属纳米材料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明芳 石继飞 +3 位作者 郑燕 刘燕茹 史晓霞 曹艳娟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医疗保健、食品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应用日益广泛。纳米材料因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质,成为构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首选材料,其中金属纳米材料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包括单金属纳米材料、多金属纳米材料、金属...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医疗保健、食品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应用日益广泛。纳米材料因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质,成为构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首选材料,其中金属纳米材料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包括单金属纳米材料、多金属纳米材料、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和金属有机骨架在内的常见金属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领域的应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基于金属纳米材料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单金属纳米材料 多金属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碳量子点为荧光信号的生物传感器构建及其在金银花Pb^(2+)检测中的应用
10
作者 李浩佳 贺诗华 +4 位作者 曹艺泽 郭西玉 朱由余 赵玮钦 黄淳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79,共8页
以葡萄柚皮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碳量子点(G-CQDs),并以此构建一种用于金银花中Pb^(2+)检测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利用圆二色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对G-CODs的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优化该荧光生物传感... 以葡萄柚皮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碳量子点(G-CQDs),并以此构建一种用于金银花中Pb^(2+)检测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利用圆二色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对G-CODs的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优化该荧光生物传感器的实验条件,并对其检测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CQDs呈球形且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2.41 nm,最佳激发波长为350 nm;荧光生物传感器的适宜实验条件为Hemin浓度60μmol/L、反应时间30 min、反应温度25℃、K^(+)浓度10 mmol/L和pH值为6.5;与其他金属离子(Ag^(+)、Zn^(2+)、Cd^(2+)、Cu^(2+)和Hg^(2+))相比,荧光生物传感器对Pb^(2+)的选择性更高,且其Δ荧光强度随着Pb^(2+)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0.1~5.0μg/mL线性范围内,二者线性关系良好,R 2为0.9980,检测限为0.0639μg/mL;与传统方法相比,该荧光生物传感器的准确性良好,且具有绿色环保、经济有效、操作简单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生物传感器 碳量子点 DNAZYME G-四链体 金银花 P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s衍生中空及异质结复合材料在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11
作者 张锐龙 郑德论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4-538,共15页
作为一种功能性材料,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具有独特的优点,如大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和可调控的形态形貌。然而,MOFs材料低劣的电子传输速率和低效的可见光收集能力限制了它的许多实际应用。MOFs衍生的多种金属基化合物可作为优良的导... 作为一种功能性材料,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具有独特的优点,如大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和可调控的形态形貌。然而,MOFs材料低劣的电子传输速率和低效的可见光收集能力限制了它的许多实际应用。MOFs衍生的多种金属基化合物可作为优良的导电介质,而获得的中空及多级孔隙性则能增强其多重光漫散射/反射效应,同时也可为高效复合其他能级匹配的光活性材料创造了条件。MOFs衍生得到原位形成的异质结架构能促进光电转换效率的大幅度提升。本文概述了光电化学传感器的原理,MOFs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其结构特征,着重阐述了MOFs衍生的中空材料及其异质结复合物在光电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同时也描述了Ⅱ型、p-n型等异质结材料及其在光电化学领域的性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Fs衍生物 中空结构 异质结 光电化学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还原氧化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构建酶生物燃料电池自供能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研究
12
作者 易锦飞 尹学虎 +5 位作者 李蓉 马丽红 张艳丽 王红斌 杨文荣 庞鹏飞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3-401,共9页
基于酶生物燃料电池(EBFC)构建的自供能传感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小型化、无需外部电源等优势,在临床诊断、环境监测、生物传感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利用还原氧化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多壁碳纳米管(rGO/AuNPs/MWCNTs)复合材料作... 基于酶生物燃料电池(EBFC)构建的自供能传感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小型化、无需外部电源等优势,在临床诊断、环境监测、生物传感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利用还原氧化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多壁碳纳米管(rGO/AuNPs/MWCNTs)复合材料作为电极基底材料,通过在rGO/AuNPs/MWCNTs修饰电极表面分别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x)和电沉积生长二氧化锰(MnO2),制得EBFC生物阳极和阴极,构建单室酶生物燃料电池自供能葡萄糖生物传感器(EBFC-SPGB)。当存在目标物葡萄糖时,生物阳极表面固定的GOx发生酶促反应,催化葡萄糖产生电子经外电路到达阴极,导致阴极表面MnO2发生还原反应,产生电化学响应信号。rGO/AuNPs/MWCNTs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生物相容性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其协同效应可显著提高GOx负载量和有效促进电子在电极表面传递。构建的EBFC-SPGB最大功率输出信号与葡萄糖浓度在1~30m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0.3 mmol/L,成功用于人体血清样本中葡萄糖浓度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纳米复合材料 生物燃料电池 自供能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细胞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13
作者 张含蕾 周俊俊 +3 位作者 刘冰冰 刘安琪 韩俊莹 翟丹丹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411-421,共11页
食品安全日益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领域关注的问题,全细胞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细胞作为信号收集器并产生相应的可识别信号的传感设备,具有微型化、自动化、微生物细胞反应快、易于获得、成本低以及可将刺激直接转化为可读信号等优点。近年... 食品安全日益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领域关注的问题,全细胞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细胞作为信号收集器并产生相应的可识别信号的传感设备,具有微型化、自动化、微生物细胞反应快、易于获得、成本低以及可将刺激直接转化为可读信号等优点。近年来,随着合成生物学和材料科学的发展,全细胞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本文总结了全细胞生物传感器的使用原理,并根据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场景,从重金属检测、农药残留检测、兽药残留检测、食品添加剂检测、食源性病原体和毒素检测5个方面评述了其特点。此外,还讨论了全细胞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发展挑战和未来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全细胞生物传感器 食品污染物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系统的生物传感器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
14
作者 邹淼 曾静怡 +4 位作者 曾丹丹 富语涵 张旭 赵波 莫天录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21,共12页
CRISPR/Cas系统可识别外源DNA,切割靶标并阻止沉默外源基因的表达。由于精确的靶向功能,CRISPR/Cas系统被开发成1种高效的基因编辑工具。基于其高度的特异性及可操作性,将其与生物传感器联用,提高了传感器的检测特异性及效率。作者介绍... CRISPR/Cas系统可识别外源DNA,切割靶标并阻止沉默外源基因的表达。由于精确的靶向功能,CRISPR/Cas系统被开发成1种高效的基因编辑工具。基于其高度的特异性及可操作性,将其与生物传感器联用,提高了传感器的检测特异性及效率。作者介绍了CRISPR/Cas系统的特点和应用,分析了基于CRISPR/Cas系统的生物传感器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对其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系统 生物传感器 食源性致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丝网印刷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功能纳米材料的最新进展
15
作者 杨美清 王路 +2 位作者 卢浩滋 杨耀成 刘松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7,共16页
光电化学(PEC)生物传感器因其低背景、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快响应速度等优点而备受关注。近年来,一次性丝网印刷电极(SPE)的引入极大地推动了PEC生物传感器的发展,使丝网印刷PEC生物传感器成为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分析工具。在丝网印刷... 光电化学(PEC)生物传感器因其低背景、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快响应速度等优点而备受关注。近年来,一次性丝网印刷电极(SPE)的引入极大地推动了PEC生物传感器的发展,使丝网印刷PEC生物传感器成为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分析工具。在丝网印刷PEC生物传感器的构建过程中,光活性纳米材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不仅可用作光电转换平台,还可用作生物识别元件的装载平台。然而,单纯的光活性材料通常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固有的毒性、宽带隙、高的电子空穴对重组率等,因此,通过各种设计策略来改善光活性材料的光电特性是十分必要的。为了获得高灵敏度的丝网印刷PEC生物传感器,通常还需要将高性能光电极与各种信号放大策略相结合。鉴于此,我们在本文中首次对用于丝网印刷PEC生物传感器的光活性材料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将其归为四大类:金属氧化物、金属硫族化合物、碳纳米材料和铋基纳米材料。同时,我们重点关注了光活性材料的设计策略,例如形态调控、元素掺杂、异质结构建等。此外,我们还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丝网印刷PEC免疫传感器和丝网印刷PEC适体传感器介绍了一些信号放大策略,如酶标记放大(ELA)策略、聚合酶链反应(PCR)策略、滚环扩增(RCA)策略和杂交链式反应(HCR)策略。最后,我们还讨论了丝网印刷PEC生物传感器目前面临的挑战和前景。我们希望通过本文让读者全面了解丝网印刷PEC生物传感器的最新进展,并为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可行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化学分析 生物传感器 丝网印刷电极 光活性材料 信号放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loch表面波的高性能生物传感器
16
作者 刘思彤 李润华 +3 位作者 王洪满 杨子一 孙璐璐 马季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1-607,共7页
研究一种用波长控制的Bloch表面波高性能生物传感器,基于阻抗匹配法优化生物传感器的系统参数,并将其用于葡萄糖溶液质量浓度检测.该生物传感器由光栅耦合一维光子晶体结构构成,在光栅结构附近可激发强局域的Bloch表面波.结果表明,通过... 研究一种用波长控制的Bloch表面波高性能生物传感器,基于阻抗匹配法优化生物传感器的系统参数,并将其用于葡萄糖溶液质量浓度检测.该生物传感器由光栅耦合一维光子晶体结构构成,在光栅结构附近可激发强局域的Bloch表面波.结果表明,通过调节缓冲层的厚度、光子晶体周期数以及入射角可优化Bloch表面波的品质因子,从而提高生物传感器的传感性能.结合Bloch表面波的高品质因子和高波长灵敏度,该生物传感器在葡萄糖质量浓度检测中的传感性能可达708.1(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ch表面波 生物传感器 光栅结构 光子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石墨烯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乳腺癌研究进展
17
作者 师瑶 王发展 +1 位作者 高瑞君 韩磊磊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11,共6页
乳腺癌(BC)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全球女性杀手第一名。如果早期能够发现,可以有效防止癌细胞扩散到乳房以外且更容易治疗。近年来,人们研究了各种生物传感器策略,包括光学、电学、电化学等生物传感器。特别是加入了纳米材料... 乳腺癌(BC)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全球女性杀手第一名。如果早期能够发现,可以有效防止癌细胞扩散到乳房以外且更容易治疗。近年来,人们研究了各种生物传感器策略,包括光学、电学、电化学等生物传感器。特别是加入了纳米材料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其高灵敏度和短检测时间使其适合于BC生物标志物的识别。在这方面,石墨烯其优异的机械和电气性能使得该材料用于BC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日益激烈。因此,本文将分析基于石墨烯构建生物传感器诊断BC的检出限(LOD)、线性范围(LR),讨论其前景和当前面临的挑战,以及提高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性能的潜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乳腺癌 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拉伸电化学传感器监测细胞释放生物活性分子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王梦爽 郎晋荣 +3 位作者 杨君娴 胡明丽 程琪庆 王诗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5,共7页
可拉伸电化学传感器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高灵敏度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为细胞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并能实时监测细胞受到机械刺激时释放的生物活性分子。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可拉伸电化学传感器的最新进展,介绍了基于新型纳米材料的可拉... 可拉伸电化学传感器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高灵敏度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为细胞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并能实时监测细胞受到机械刺激时释放的生物活性分子。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可拉伸电化学传感器的最新进展,介绍了基于新型纳米材料的可拉伸传感器在实时监测细胞释放生物活性分子中的应用。最后,讨论了可拉伸电化学传感器在细胞监测上面临的挑战及解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拉伸电化学传感器 生物活性分子 细胞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重金属离子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玉珍 施宁娜 +3 位作者 田茂忠 温雅琼 王江悦 穆建圆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4,共7页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基于抗原抗体、酶、核酸适配体、蛋白质、细胞等各种生物成分建立的电化学方法,由于这些生物成分具有强的特异性,决定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高选择性。同时该方法还具有便捷快速、灵敏、操作简单等优点,已经被广泛...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基于抗原抗体、酶、核酸适配体、蛋白质、细胞等各种生物成分建立的电化学方法,由于这些生物成分具有强的特异性,决定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高选择性。同时该方法还具有便捷快速、灵敏、操作简单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污染物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各种生物成分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重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重金属离子 生物成分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微导管传感器设计与仿真研究
20
作者 冉鹏 焦追追 +1 位作者 刘薇 赖映兵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1,85,共8页
目的 研究微导管传感器在血液周期性流动过程中的力学特征和电压输出变化,探究设计可实时监测压力信息与狭窄病变信息的微导管传感器的可行性。方法 构建双向流固耦合模型对微导管传感器和血液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有限元数值仿真,分析在... 目的 研究微导管传感器在血液周期性流动过程中的力学特征和电压输出变化,探究设计可实时监测压力信息与狭窄病变信息的微导管传感器的可行性。方法 构建双向流固耦合模型对微导管传感器和血液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有限元数值仿真,分析在各关键帧中传感器在轴向和环向的力学特征,并比较在健康血管和狭窄血管中传感器力学特征的差异性;构建PVDF力电仿真模型,导入传感器上的力学信号,分析两种场景下传感器的电压输出。结果 在健康血管中传感器的轴向和环向输出值较为平均,其比值接近1,而在发生狭窄病变的血管中,传感器的轴向输出产生明显差异,其比值为0.3~0.6,且在环向狭窄区域出现异常分布,其狭窄方向的分量与平均值的比值远大于1。力电仿真进一步揭示传感器可以将力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输出,其输出值为8.01~225.2 mV。结论 在健康血管和狭窄病变血管中,传感器所受的力学特征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通过对传感器的输出进行分析得到血管狭窄病变的位置和狭窄方向,而PVDF传感器可以将这些力学特征转换为更易处理的电学信号。研究结果为新型微导管传感器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物理场 数值模拟 微导管传感器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