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Hybrid-maize模型的吉林省不同生态区玉米产量潜力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曹玉军 吕艳杰 +5 位作者 王晓慧 魏雯雯 姚凡云 刘春光 王立春 王永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26-934,共9页
为挖掘玉米产量潜力,进一步提升玉米综合生产能力,利用在东北地区已验证的Hybrid-maize模型及多年气象数据对吉林省不同生态类型区[东部湿润生态区(桦甸)、中部半湿润生态区(公主岭)、西部半干旱生态区(乾安)]不同品种、播期和密度及其... 为挖掘玉米产量潜力,进一步提升玉米综合生产能力,利用在东北地区已验证的Hybrid-maize模型及多年气象数据对吉林省不同生态类型区[东部湿润生态区(桦甸)、中部半湿润生态区(公主岭)、西部半干旱生态区(乾安)]不同品种、播期和密度及其相互组合下的玉米产量潜力进行模拟,并对影响玉米高产稳产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同时考虑产量潜力变异情况及品种本身的生产特性,构建了吉林省不同生态区玉米高产体系。研究结果表明:1)改变播期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不同生态区的表现不同,湿润区应选择早播,播种日期在4月20日左右较适宜,而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应尽量晚播,适宜播期应在5月中旬左右。2)不同生态区对密度的容纳能力表现为湿润区(桦甸)>半湿润区(公主岭)>半干旱区(乾安),3个地区的适宜密度分别为90 000株·hm^(-2)、80 000株·hm^(-2)和75 000株·hm^(-2)左右。3)选用生育期更长的品种表现出了较高的增产潜力,生产上应根据不同区域生态条件,尽量选择晚熟品种,在当前播期条件下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品种生育期内需要的有效生长积温(GDD)可增至1 600℃以上。4)与当前生产技术相比,将播期、密度、品种三者优化组合,高产体系长期平均产量潜力可增产14.39%~29.23%。本研究可为吉林省玉米高产措施的正确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玉米产量大面积提升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maize模型 生态区 玉米 产量潜力 高产栽培体系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密度联网试验和Hybrid-Maize模型的内蒙古玉米产量差和生产潜力评估 被引量:8
2
作者 李雅剑 王志刚 +6 位作者 高聚林 孙继颖 于晓芳 胡树平 余少波 梁红伟 裴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35-943,共9页
采用科学方法对内蒙古玉米产量差与生产潜力进行定量化研究,对合理规划内蒙古玉米增产途径及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品种×密度联网试验和Hybrid-Maize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利用2006年以来内蒙古各生态区历年高产攻关田... 采用科学方法对内蒙古玉米产量差与生产潜力进行定量化研究,对合理规划内蒙古玉米增产途径及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品种×密度联网试验和Hybrid-Maize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利用2006年以来内蒙古各生态区历年高产攻关田的最高实测产量和各区域农户平均产量,对内蒙古全区和6大生态类型区的玉米产量差和生产潜力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各生态区的模拟产量、高产纪录、试验产量、农户产量皆表现为从东到西逐步提高。内蒙古玉米模拟产量潜力为14.9 t×hm^(-2),高产纪录产量为14.4 t×hm^(-2),试验产量为11.1 t×hm^(-2),农户产量分别实现了模拟产量潜力的49%、高产纪录产量的51%和试验产量的66%。基于模型模拟的产量差(YGM)、基于高产纪录的产量差(YGR)和基于试验产量的产量差(YGE)分别为7.5 t×hm^(-2)、7.0 t×hm^(-2)和3.8 t×hm^(-2)。基于YGE的短期生产潜力达3 525.2万t,是当前总产水平的1.6倍,短期增产潜力为1 191.9万t。其中,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赤峰4盟市对全区的增产贡献率将达61%,西部的呼和浩特市、巴彦淖尔市为16%。造成较大YGE主要原因是栽培管理措施不当,缩小YGE需要针对限制各生态区玉米增产的实际问题,通过栽培技术综合改良、技术简化和技术入户来逐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密度联网试验 hybrid-maize模型 产量差 生产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酵剂和青贮时间对南方玉米秸秆发酵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邹成林 杨萌 +3 位作者 黄开健 黄爱花 莫润秀 翟瑞宁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168,共7页
为研究不同发酵剂和青贮时间对南方玉米秸秆发酵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宜的玉米秸秆发酵剂和青贮时间,本试验以收获果穗后的玉米鲜秸秆为原料,分别加入3种不同发酵剂(YJY、WR和QW),以不加发酵剂为对照(CK),青贮20、40、60 d,测定不同发酵剂... 为研究不同发酵剂和青贮时间对南方玉米秸秆发酵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宜的玉米秸秆发酵剂和青贮时间,本试验以收获果穗后的玉米鲜秸秆为原料,分别加入3种不同发酵剂(YJY、WR和QW),以不加发酵剂为对照(CK),青贮20、40、60 d,测定不同发酵剂和青贮时间下玉米秸秆的发酵品质相关指标。结果显示:与CK相比,发酵剂YJY、WR和QW能使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增加400.00%、580.18%和136.94%(P<0.05),使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降低6.79%、7.56%、9.59%(P<0.0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降低5.74%、18.81%和16.62%(P<0.05),但对干物质和粗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明显;与CK相比,发酵剂YJY和WR能使玉米秸秆青贮饲料pH均降低6.91%(P<0.05),使氨态氮/总氮分别降低22.73%和28.57%(P<0.05),使乳酸含量分别提高27.58%和82.80%(P<0.05)。随着青贮时间持续,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pH、碳水化合物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逐渐降低,干物质含量和氨态氮/总氮逐渐增加,粗蛋白质含量先增加后降低。隶属函数法对发酵品质的综合评价为:WR-60 d>WR-20 d>YJY-60 d>WR-40 d>YJY-40 d>QW-60 d>QW-40 d>YJY-20 d>CK-60 d>QW-20 d>CK-40 d>CK-20 d。综上所述,不同发酵剂和青贮时间对玉米秸秆青贮发酵品质有显著影响,本试验条件下,以发酵剂WR青贮60 d时发酵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剂 青贮时间 南方 玉米秸秆 发酵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南部林缘山区青贮玉米品种筛选及其高效栽培研究
4
作者 王新友 王小兰 +10 位作者 张万昌 李颖 马永玲 王晓寅 王建刚 王海青 岳贝凡 刘永福 王永宏 刘珊 白美婷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1-202,共12页
为筛选出适宜陇东南部林缘山区栽培的青贮玉米品种,并确定其合理的栽培方式,本试验先以5份青贮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不同品种在该地区的生产性能和营养成分含量,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发现:铁研53表现最... 为筛选出适宜陇东南部林缘山区栽培的青贮玉米品种,并确定其合理的栽培方式,本试验先以5份青贮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不同品种在该地区的生产性能和营养成分含量,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发现:铁研53表现最好,可作为主推品种。再以优势品种铁研53为材料,分别探究了不同施氮量(0、70、140、210和280 kg N·hm^(-2))和不同种植密度(60000、67500、75000、82500和90000株·hm^(-2))对铁研53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研53产量在施氮210 kg N·hm^(-2)时达到最大,为38.80 t·hm^(-2),施氮280 kg N·hm^(-2)时产量并未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其营养品质在施氮280 kg N·hm^(-2)时最好。铁研53随密度的增加产量增加,在密度为90000株·hm^(-2)时产量最高;虽然种植密度为75000株·hm^(-2)时粗蛋白含量达到最高,但粗蛋白产量在种植密度为90000株·hm^(-2)时达到最高。为兼顾产量和利润,本研究通过拟合施氮量与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初步推荐该地区铁研53的适宜施氮量为280.74 kg N·hm^(-2)。另外,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推荐铁研53种植密度为90000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产量 品质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种植密度 施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兴安盟冷凉区青贮玉米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5
作者 莽春霞 赵力兴 +5 位作者 董乌云嘎 其格其 候伟峰 姜昕禹 张旗 毕盛楠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究兴安盟冷凉区青贮玉米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对不同施氮量的响应。[方法]以青贮玉米“金岭17”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施氮量(0、100、200、300 kg/hm^(2)),在青贮玉米乳熟期进行收割,测定其株高、产量和品质等指标,并计算氮肥... [目的]探究兴安盟冷凉区青贮玉米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对不同施氮量的响应。[方法]以青贮玉米“金岭17”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施氮量(0、100、200、300 kg/hm^(2)),在青贮玉米乳熟期进行收割,测定其株高、产量和品质等指标,并计算氮肥利用率。[结果]随着施氮量增加,青贮玉米株高、产量和粗蛋白含量逐渐增加,而氮肥偏生产力逐渐降低,在施氮量为200 kg/hm^(2)时,上述指标分别为334.40 cm、23522.36 kg/hm^(2)、6.51%和117.61;在施氮量为300 kg/hm^(2)时,上述指标分别为341.80 cm、24908.68 kg/hm^(2)、7.81%和83.03。[结论]综合考虑青贮玉米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建议该地区施氮量为2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产量 品质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型鉴定技术划分生态区综合评价黄淮海青贮玉米品种 被引量:7
6
作者 岳海旺 魏建伟 +3 位作者 王广才 刘朋程 陈淑萍 卜俊周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138,共19页
气候因子对农作物区域试验丰产性和适应性的影响较大。为准确评价青贮玉米品种在黄淮海夏播区的适应性、丰产性和稳定性,采用2002-2021年20 a的气象数据资料,依据环境型鉴定技术(ET)对2022年青贮玉米区域试验中12个试点进行生态区(ME)划... 气候因子对农作物区域试验丰产性和适应性的影响较大。为准确评价青贮玉米品种在黄淮海夏播区的适应性、丰产性和稳定性,采用2002-2021年20 a的气象数据资料,依据环境型鉴定技术(ET)对2022年青贮玉米区域试验中12个试点进行生态区(ME)划分,依据品种-性状(GT)双标图和品种-产量×性状(GYT)双标图对15个参试品种的生物干重、干物质含量、倒伏率、倒折率、空秆率、小斑病、弯孢叶斑病、南方锈病、茎腐病、瘤黑粉病、生育期、株高和穗位高13个农艺性状以及全株淀粉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粗蛋白质含量4个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加性主效应和积性互作效应(AMMI)方差分析被测的13个农艺性状中基因型效应和环境效应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除穗位高外其余性状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6个省份的12个试点被划分为4个生态区,不同生态区间气象因子呈较大的变化趋势。生物干重与株高、穗位高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倒伏率、倒折率呈极显著负相关。GYT双标图与生态区结合,可以鉴别出不同生态区的优势品种。参试品种中渝单805在划定的4个生态区中均表现出丰产性突出、稳定性较好的特征,属于丰产稳产型品种。皖农科青贮8号、成单3601、正大511和衡玉1996等品种在ME2、ME3和ME4中丰产性和稳定性较好。安科青2号和KNX2202等品种在ME1和ME4中丰产性较差,金诚6在ME2和ME3中丰产性和稳定性均较差。基于环境型鉴定技术划分生态区和GYT双标图相结合评价青贮玉米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可以实现品种推广的精细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品种 生态区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气候因子 GYT双标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青贮玉米中24种农药残留
7
作者 李艳霞 皮大能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15-322,共8页
本实验旨在建立一种改良QuEChERS技术结合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GC-MS/MS)同时测定饲用青贮玉米中24种农药残留的方法。通过对提取溶剂、萃取盐、净化剂、基质效应的考察,筛选出样品最优前处理参数,并对最优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 本实验旨在建立一种改良QuEChERS技术结合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GC-MS/MS)同时测定饲用青贮玉米中24种农药残留的方法。通过对提取溶剂、萃取盐、净化剂、基质效应的考察,筛选出样品最优前处理参数,并对最优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0.05~1.00μg/mL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55;方法检出限(LOD)为0.0265~5.2542μg/kg;定量限(LOQ)为0.1245~13.3211μg/kg;分别向阴性空白样品中添加各农药1×LOQ、2×LOQ、10×LOQ来进行加标实验,其加标回收率为76.65%~99.87%,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012%~9.451%。该方法具有检测快速有效、操作简便、数据准确、灵敏度高等特点,可用于农产品及饲料中多种农药残留的快速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QUECHERS 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株青贮玉米根际固氮菌的筛选鉴定及促生作用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孟超楠 赵玉洁 +5 位作者 陈佳欣 张旖璐 王彦佳 冯丽荣 孙玉刚 郭长虹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4-185,共12页
为了获得优良的固氮菌,并评价其对青贮玉米的促生效果,本研究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利用阿须贝氏固体培养基从青贮玉米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0株固氮菌,对其固氮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菌株ZL-2和ZL^(-1)3的固氮能力较强,菌株ZL-2的固氮量... 为了获得优良的固氮菌,并评价其对青贮玉米的促生效果,本研究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利用阿须贝氏固体培养基从青贮玉米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0株固氮菌,对其固氮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菌株ZL-2和ZL^(-1)3的固氮能力较强,菌株ZL-2的固氮量为1.07μg·mL^(-1),ZL^(-1)3的固氮量为0.95μg·mL^(-1)。通过细菌形态学、16S rDNA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特征,确定菌株ZL-2为生癌肠杆菌和ZL^(-1)3为成团泛菌。对2株固氮菌的促生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菌株具有泌铵能力、溶磷能力、产嗜铁素能力和合成吲哚-3-乙酸(IAA)的能力。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固氮菌ZL-2和ZL^(-1)3能够显著提高青贮玉米的株高、根长、地上和地下干、鲜重(P<0.05)。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株固氮菌单接种和双接种均能提高青贮玉米的株高、茎粗、产量、粗蛋白含量和全磷含量(P<0.05)。接种2株固氮菌的青贮玉米,其氮代谢和氨同化相关基因(ZmAMT-4、ZmAMTB、ZmGOGAT2和ZmGS1-3)的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因此,2株固氮菌具有较好的促生特性,在提高青贮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开发微生物菌剂的优质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固氮菌 泌铵 促生作用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株青贮玉米粉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程文昊 徐裕 +4 位作者 宋科林 石海霞 闫尊强 王鹏飞 滚双宝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1-1030,共10页
【目的】研究添加不同比例全株青贮玉米粉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及免疫指标的影响,并确定最佳添加比例。【方法】选取平均体重(39.03±5.53)kg的“杜×长×大”育肥猪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对... 【目的】研究添加不同比例全株青贮玉米粉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及免疫指标的影响,并确定最佳添加比例。【方法】选取平均体重(39.03±5.53)kg的“杜×长×大”育肥猪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不添加全株青贮玉米粉),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5%(Ⅰ组)、10%(Ⅱ组)和15%(Ⅲ组)全株青贮玉米粉试验饲粮,正试期90 d。测定每头猪初始体重、终末体重,记算平均日采食量;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3头体重相近的猪,前腔静脉采血10 mL,测定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免疫指标。【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Ⅱ组猪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Ⅲ组终末体重(FBW)、平均日增重(ADG)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P<0.05)。(2)与对照组相比,Ⅱ组猪血清球蛋白(GLB)和Ⅲ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Ⅰ和Ⅱ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Ⅱ和Ⅲ组猪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Ⅰ和Ⅱ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极显著提高(P<0.01),Ⅰ、Ⅱ、Ⅲ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4)与对照组相比,Ⅱ组猪血清IgG、IgM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Ⅱ组血清IL-1β含量较对照组、Ⅰ和Ⅲ组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饲粮中添加10%全株青贮玉米粉能降低育肥猪料重比,提高抗氧化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株青贮玉米粉 育肥猪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抗氧化指标 免疫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耐盐碱性的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伏晓昭 佘奎军 +1 位作者 程晋龙 杨国虎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3,共9页
【目的】筛选适合宁夏引黄灌区盐碱化土壤种植的耐盐碱玉米杂交种。【方法】采用宁夏农科院选育的30份玉米杂交种株高、穗位高、茎粗、穗长、穗粗、单穗质量、出苗率等14个性状指标,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筛选耐盐碱玉米杂交种... 【目的】筛选适合宁夏引黄灌区盐碱化土壤种植的耐盐碱玉米杂交种。【方法】采用宁夏农科院选育的30份玉米杂交种株高、穗位高、茎粗、穗长、穗粗、单穗质量、出苗率等14个性状指标,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筛选耐盐碱玉米杂交种。【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将14农艺性状转化成5个主成分因子,代表原始数据信息量85.57%,并选出单穗质量、穗行数、出籽率、茎粗、出苗率5个耐盐碱评价指标;宁禾1822、宁禾2021、宁禾1948、宁禾2035和先玉1225这5份玉米杂交种耐盐碱性较好。聚类分析将30份耐盐碱品种分为3种类型,结果与主成分分析基本一致。【结论】通过2种分析方法筛选出5份耐盐碱性较强的杂交种,给宁夏平罗盐碱地玉米种植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杂交组合 耐盐碱性 性状指标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松耕作对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籽粒脱水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怀怀 于晓芳 +3 位作者 高聚林 马达灵 胡树平 王利青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1-435,共15页
深松作为一种保护性耕作措施,是当前玉米增密增产的有效调控手段,在我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深松是否影响玉米籽粒脱水特性,还缺乏更加深入的研究。据此,本试验选用1970s—2010s 5个年代的代表性玉米品种,采用深松(35 cm)和传统浅旋(15... 深松作为一种保护性耕作措施,是当前玉米增密增产的有效调控手段,在我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深松是否影响玉米籽粒脱水特性,还缺乏更加深入的研究。据此,本试验选用1970s—2010s 5个年代的代表性玉米品种,采用深松(35 cm)和传统浅旋(15 cm)两种耕作方式,设置裂区试验,探究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生理成熟前后籽粒脱水特性及其对深松耕作的响应规律,为机械化籽粒直收背景下采取该措施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籽粒脱水特性存在显著差异,2000s和2010s品种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低于其余品种,2010s品种的收获期籽粒含水率明显低于其余品种,而2000s和2010s品种的生理成熟前籽粒脱水速率高于其余品种。对比浅旋,深松后1970s—2010s各品种吐丝后15~35 d籽粒含水率的下降幅度增加,生理成熟前籽粒脱水速率有小幅度增加,而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无显著变化,且深松对生理成熟期和收获期籽粒含水率的影响均较小。深松后各品种苞叶和穗轴生理成熟前、后脱水速率均降低,而穗柄脱水速率无明显变化。综合来看,2000s和2010s品种的籽粒脱水特性明显优于其余年代品种,而深松耕作主要通过提升吐丝后15~35 d籽粒含水率的下降量促进了籽粒脱水,使深松下玉米生理成熟前籽粒脱水速率有较小幅度增加;深松后苞叶、穗轴生理成熟前、后脱水速率降低,而对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生理成熟期和收获期籽粒含水率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深松耕作 不同年代品种 脱水特性 穗部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齐哈尔地区适宜青贮玉米品种的筛选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仲鹃 郝曦煜 +2 位作者 王雪 李峰 李文龙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8-240,共13页
随着齐齐哈尔地区畜牧业的发展,亟需开展适宜该地区青贮玉米品种的研究,以助力该地区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普通玉米、鲜食玉米、粮饲兼用型、青贮专用型15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和营养成分等指标进... 随着齐齐哈尔地区畜牧业的发展,亟需开展适宜该地区青贮玉米品种的研究,以助力该地区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普通玉米、鲜食玉米、粮饲兼用型、青贮专用型15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和营养成分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5个玉米品种从播种至收获(籽粒乳线1/2~3/4)需119~134 d,其中京科青贮932、京科968和先达304成熟期较晚。京科青贮932的株高和穗位高最高、绿叶数最多、果穗最长;京科糯768茎秆最粗,为3.05 cm;先玉1506穗秃尖长最短,为0.85 cm。鲜草产量超过60 t·hm^(-2)的品种有先达511、先玉1506、和育321和京科青贮932;利合328、先玉1506、和育321和先达511干物质产量分别为21.42、20.59、20.13、19.84 t·hm^(-2),显著高于除先达304、京科青贮932以外的品种(P<0.05)。先玉1506和先达511淀粉含量分别为34.79%和33.96%,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的皆为先达304;粗蛋白含量以先达205最高,为7.44%。通过灰色关联度法综合比较分析,先达511和先玉1506综合评分靠前,综合生产性能较好,适宜作为青贮玉米在齐齐哈尔第三积温带的区域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农艺性状 产量 营养品质 灰色关联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贮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对全膜覆盖不同滴灌量的响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建喜 李广 +1 位作者 王钰煐 张武清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3-43,52,共12页
为探讨全膜覆盖下滴灌量对河西灌区青贮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甘肃省河西灌区W_(1)(节水30%)、W_(2)(节水20%)、W_(3)(节水10%)、W_(4)(传统灌水)4种滴灌处理下青贮玉米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滴灌处理下青贮玉米关键生育期光合生理... 为探讨全膜覆盖下滴灌量对河西灌区青贮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甘肃省河西灌区W_(1)(节水30%)、W_(2)(节水20%)、W_(3)(节水10%)、W_(4)(传统灌水)4种滴灌处理下青贮玉米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滴灌处理下青贮玉米关键生育期光合生理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除拔节期外,W_(3)、W_(4)处理下青贮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和气孔导度(G_(s))均显著高于W_(1)和W_(2)处理(P<0.05),而W_(3)和W_(4)处理间无显著差异。②抽雄期至成熟期,W_(1)、W_(2)处理下青贮玉米叶片光合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高于W_(3)和W_(4)处理(P<0.05),但拔节期内,W_(3)处理下青贮玉米WUE显著高于其他处理。③在不同生育期、不同滴灌处理下,青贮玉米叶片的P_(n)、T_(r)、G_(s)和胞间CO_(2)浓度(C_(i))都呈现明显的光合日变化特征;W_(3)、W_(4)处理下各光合特征的日变化幅度、峰高、峰值与W_(1)和W_(2)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④与W_(1)和W_(2)处理相比,W_(3)和W_(4)处理显著增加青贮玉米茎重、穗重及生物产量(P<0.05),但相对于W_(3)处理而言,W_(4)处理对青贮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综合青贮玉米产量与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的表现,在全膜覆盖的传统施肥条件下,滴灌量在5535 m^(3)/hm^(2)时青贮玉米的产量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量 青贮玉米 光合特性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全膜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地区秋播小黑麦茬后复种青贮玉米品种的筛选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谦 马淑梅 +3 位作者 张兰 余小亮 杨晓 杜文华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0-145,共6页
为筛选出适宜在陇东地区与秋播小黑麦复种的青贮玉米品种,本试验连续2年对12个青贮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进行研究,以筛选出最佳适宜于秋播小黑麦复种的青贮玉米品种,从而为该区推广秋播小黑麦茬后复种青贮玉米“一年... 为筛选出适宜在陇东地区与秋播小黑麦复种的青贮玉米品种,本试验连续2年对12个青贮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进行研究,以筛选出最佳适宜于秋播小黑麦复种的青贮玉米品种,从而为该区推广秋播小黑麦茬后复种青贮玉米“一年两作”饲草高效生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秋播小黑麦茬后复种禾玉36和北农青贮208的鲜草产量分别为74.83、72.58 t/hm2,干草产量分别为24.59、22.85 t/hm2,而且2个年份均能够表现出高产、稳产的优势。因此,禾玉36和北农青贮208可作为陇东地区秋播小黑麦复种生产优质饲草的主推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地区 复种 青贮玉米 农艺性状 草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对宁夏引黄灌区不同品种青贮玉米光能利用及生物产量的影响
15
作者 罗海强 李珩 +4 位作者 张楠海 何进尚 贾志宽 张维军 张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108,共12页
为探究播期对宁夏引黄灌区麦收后复种不同品种青贮玉米光能利用和生物产量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选择早熟‘科沃028’(Z)和中晚熟‘利合629’(W)2个青贮玉米品种为主区,设置麦收后3(S1,6月28日)、6(S2,7月1日)、9 d(S3,7月4日)3个播... 为探究播期对宁夏引黄灌区麦收后复种不同品种青贮玉米光能利用和生物产量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选择早熟‘科沃028’(Z)和中晚熟‘利合629’(W)2个青贮玉米品种为主区,设置麦收后3(S1,6月28日)、6(S2,7月1日)、9 d(S3,7月4日)3个播期为副区,共计6个处理,研究不同播期对不同品种青贮玉米光能利用、干物质积累及生物产量的影响,并拟合推测不同品种青贮玉米的最适播期及收获期。结果表明:Z较W处理整体上有更高的叶面积指数(LAI)、光能利用率(LUE)、光合生产潜力开发度(r)、干物质积累量(DM)和生物产量(BY)。Z处理整个生育时期LAI大小顺序均为ZS1>ZS2>ZS3。在生育后期(麦收后95 d),ZS3处理的植株底部透光率(BLT)和LUE较ZS1和ZS2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3.81%、5.40%和15.02%、23.49%(P<0.05);麦收后107 d,ZS1和ZS2处理的BY与麦收后100 d相比分别显著下降22.47%和17.37%(P<0.05)。各处理在其最适收获期收获,产量大小顺序为ZS1>ZS2>ZS3>WS2>WS1>WS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LUE均与其BY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而与r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01)。主成分分析发现ZS2处理综合评价最优。综上所述,建议宁夏引黄灌区早熟品种生长85 d后(麦收后6~8 d播种)收获,而中晚熟品种生长86 d后(麦收后5~6 d播种)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播期 光能利用率 生物产量 宁夏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琦 汪兰英 +2 位作者 赵小林 李永清 杨希文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148,共8页
为研究优质青贮玉米种植的最佳氮肥施用量及最适宜种植密度,提高生产水平及饲草品质,为青贮玉米的实际生产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指导,选择临夏地区主栽的2个青贮玉米品种(S1:铁研53;S2:屯玉168)为试验材料,通过裂区设计,研究3种不同施氮量... 为研究优质青贮玉米种植的最佳氮肥施用量及最适宜种植密度,提高生产水平及饲草品质,为青贮玉米的实际生产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指导,选择临夏地区主栽的2个青贮玉米品种(S1:铁研53;S2:屯玉168)为试验材料,通过裂区设计,研究3种不同施氮量(A1:0 kg N/hm^(2);A2:180 kg N/hm^(2);A3:360 kg N/hm^(2))和5种不同种植密度(B1:7.5万株/hm^(2);B2:8.25万株/hm^(2);B3:9万株/hm^(2);B4:9.75万株/hm^(2);B5:10.5万株/hm^(2))对青贮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种植密度下,铁研53的株高、鲜草产量、粗淀粉、粗蛋白质含量与施氮量均呈正相关,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与施氮量差异不显著,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负相关;其中铁研53在施氮量达到180 kg N/hm^(2)以上时,株高和鲜草产量差异不显著。屯玉168的株高、鲜草产量、粗淀粉、粗蛋白质含量与施氮量均呈正相关,中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负相关;其中屯玉168在施氮量达到180 kg N/hm^(2)以上时,粗蛋白质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差异不显著。在同一施氮量下,铁研53的株高、鲜草产量与种植密度间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粗蛋白质含量与种植密度间呈正相关,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呈负相关,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其中铁研53在种植密度达到9.75万株/hm^(2)时,株高、鲜草产量及粗蛋白质含量达到最显著值;在种植密度达到10.5万株/hm^(2)时,粗淀粉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达到最显著值;在种植密度达到8.25万株/hm^(2)时,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达到最显著值;屯玉168的株高与种植密度间呈正相关,鲜草产量、粗淀粉、粗蛋白质含量与种植密度之间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其中屯玉168在种植密度达到9万株/hm^(2)时,各指标均达到最显著值。综合分析表明,铁研53在减氮环境下(180 kg N/hm^(2))、种植密度9.75万株/hm^(2)时产量及品质综合因素最优,屯玉168在正常氮肥(360 kg N/hm^(2))、种植密度9万株/hm^(2)时产量及品质综合因素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种植密度 青贮玉米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地区苜蓿田夏季套作青贮玉米研究初探
17
作者 高润 吴波 +4 位作者 陈燕 刘逸 张进红 许瑞轩 王国良 《农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研究旨在探究黄淮海地区苜蓿田夏季套作青贮玉米的可行性,以期提高苜蓿田牧草生产力,为牧草高效种植发掘新的种植模式。在黄淮海地区播种第三年的苜蓿田刈割两茬后套作青贮玉米,探究在黄淮海地区苜蓿套作青贮玉米的牧草生产力、对苜蓿... 研究旨在探究黄淮海地区苜蓿田夏季套作青贮玉米的可行性,以期提高苜蓿田牧草生产力,为牧草高效种植发掘新的种植模式。在黄淮海地区播种第三年的苜蓿田刈割两茬后套作青贮玉米,探究在黄淮海地区苜蓿套作青贮玉米的牧草生产力、对苜蓿田杂草的影响及套作前后的经济效益。与单作苜蓿相比,苜蓿套作青贮玉米显著提高了苜蓿田的总产草量、土地当量比和总经济效益;苜蓿套作青贮玉米可有效减少夏季高温高湿季苜蓿田杂草的种类,抑制杂草的生长。为黄淮海地区苜蓿田夏季套作青贮玉米提供理论依据,提出了一种苜蓿高效种植推广应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青贮玉米 生产力 经济效益 杂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光合特性、保护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
18
作者 徐田军 吕天放 +8 位作者 张勇 刘宏伟 刘月娥 蔡万涛 张如养 宋伟 邢锦丰 赵久然 王荣焕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70-1480,共11页
研究并明确高温胁迫对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叶片光合性能、产量性状等的影响,以期为耐高温玉米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以‘京农科728’‘MC812’‘先玉335’和‘郑单958’及其亲本自交系为试验材料,于花期前后(大喇叭口期—... 研究并明确高温胁迫对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叶片光合性能、产量性状等的影响,以期为耐高温玉米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以‘京农科728’‘MC812’‘先玉335’和‘郑单958’及其亲本自交系为试验材料,于花期前后(大喇叭口期—吐丝后7 d)对其进行高温胁迫(高温胁迫15 d)处理,研究高温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特性、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保护酶活性、产量及其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大田对照相比,花期前后高温胁迫下不同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F_(v)/F_(m)均呈降低趋势,杂交种以‘京农科728’降幅最小,亲本自交系以‘京2416’降幅最小。胞间CO_(2)浓度和蒸腾速率则均呈升高趋势,杂交种以‘京农科728’增幅最小,亲本自交系以‘京2416’增幅最小。2)花期前后高温胁迫导致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的穗位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PCase)、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降低趋势。3)花期前后高温胁迫降低了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的穗行数和行粒数,进而导致产量下降,杂交种‘京农科728’‘MC812’‘先玉335’和‘郑单958’产量分别降低3.18%、5.00%、50.61%和9.50%;亲本自交系中,‘京2416’的穗行数、行粒数和产量降幅最小,而‘PH6WC’产量降幅最大。由此可见,花期前后高温胁迫下‘京农科728’‘MC812’及其父本自交‘京2416’具有较高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能力和保护酶活性,产量受高温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耐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亲本自交系 高温胁迫 光合特性 保护酶活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对引大灌区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9
作者 柴尔政 马佳丽 +4 位作者 张红娟 宋淑珍 张真荣 李平 李浩霖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9期33-38,共6页
【目的】明晰不同种植密度对引大灌区青贮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青贮玉米“陇青贮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M1(5.6×10^(4)株/hm^(2))、m^(2)(6.8×10^(4)株/hm^(2))、M3(8.0×10^(4)株/hm^(2))、M4(9.2&#... 【目的】明晰不同种植密度对引大灌区青贮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青贮玉米“陇青贮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M1(5.6×10^(4)株/hm^(2))、m^(2)(6.8×10^(4)株/hm^(2))、M3(8.0×10^(4)株/hm^(2))、M4(9.2×10^(4)株/hm^(2))、M5(10.4×10^(4)株/hm^(2))共5个种植密度,探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成熟期植株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1)随种植密度增大,青贮玉米株高和茎粗呈抛物线规律,穗长、穗粗、鲜穗质量、行粒数、穗行数均随种植密度增大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M3处理达到最优值;(2)鲜草、干草和籽粒产量均随种植密度增大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M3处理产量达到最大,最大值分别为182 146.72、91 054.35、24 278.68 kg/hm^(2);(3)青贮玉米的粗蛋白、粗淀粉和粗脂肪量均在M3处理下最大,较M4、处理,3指标分别增加了8.31%、10.58%、和10.38%,较M5处理,3指标分别增加了12.49%、15.71%和19.71%;中性洗涤纤维值M5处理最大,和M3处理最小,M5处理较M3处理增加7.78%。【结论】种植密度为8.0×10^(4)株/hm^(2)时,引大灌区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均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大灌区 种植密度 青贮玉米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筛选及其对青贮玉米幼苗的促生效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佳玮 谭澳平 +5 位作者 刘建利 唐万鹏 易嘉敏 郭淼 孙碧雯 孙至柔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21,共12页
选取实验室前期分离所得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对其进行形成生物膜能力、产铁载体能力、产IAA能力、产ACC脱氨酶能力以及溶磷和解钾能力测定,选取具有促生特性的菌株进行盆栽试验。共筛选出16株具有促生特性的菌株,其中BW2-6、MC35、B... 选取实验室前期分离所得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对其进行形成生物膜能力、产铁载体能力、产IAA能力、产ACC脱氨酶能力以及溶磷和解钾能力测定,选取具有促生特性的菌株进行盆栽试验。共筛选出16株具有促生特性的菌株,其中BW2-6、MC35、BW35、HS1-1和SHM2在活体试验中促生效果较优。菌株BW2-6对青贮玉米幼苗的株高、基茎粗、地上部干质量、根鲜质量、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相对含水量、比根长和全株鲜质量促生效果最佳,相比对照分别增加了81.00%、54.70%、156.79%、163.27%、107.35%、131.18%、175.12%、44.96%、74.48%和190.69%;菌株SHM2对地上部鲜质量和根干质量促生效果最佳,相比对照分别增加了237.85%和72.96%;菌株BW35对平均叶面积促生效果最佳,约为对照的2.33倍;对照组根冠比均高于处理组,处理组中菌株BW35根冠比最高,相比对照降低了10.18%,菌株BW2-6根冠比最低,相比对照降低了51.93%,不同菌株之间促生效果差异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株对青贮玉米幼苗生长促进作用较好的菌中以菌株BW2-6促生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促生菌 荒漠植物 筛选 青贮玉米 促生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