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域—枢纽”:研究型大学学术组织架构的新范式--基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袁广林 《研究生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7,共9页
学科跨界交叉融合是原始创新之源,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需要一种新的组织架构来保障。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以重大科技与社会问题为指向,实施跨越传统学科边界的研究与教育,在学术组织上首设“学域—枢纽”,打破了大学传统“学系—学院”... 学科跨界交叉融合是原始创新之源,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需要一种新的组织架构来保障。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以重大科技与社会问题为指向,实施跨越传统学科边界的研究与教育,在学术组织上首设“学域—枢纽”,打破了大学传统“学系—学院”组织架构带来的学科割据,重塑了未来大学学术组织架构的新范式。这将成为推动学科间大跨度交叉综合创新的有效载体以及实现关键领域重大原始创新、破解“卡脖子”问题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方略。该校对全球研究型大学学术组织范式改革的新探索,也为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学术组织变革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枢纽 学域 学科交叉 融合学科 学术组织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深港合作打造世界级“高教-科创-人才”枢纽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武汉大学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组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共9页
深圳和香港地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两个核心引擎,两地优势互补、珠联璧合。深港合作打造世界级“高教-科创-人才”枢纽,有利于建设全球科创高地,推动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发挥香港“超级联系人”... 深圳和香港地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两个核心引擎,两地优势互补、珠联璧合。深港合作打造世界级“高教-科创-人才”枢纽,有利于建设全球科创高地,推动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发挥香港“超级联系人”作用,依托香港优质高校资源,强化深港两地教育和人才的深度合作与高效协同,形成国际化人才吸附与培养的“磁场效应”,打造世界级优质“高等教育枢纽”;其次,要深化两地科技与金融合作,强化企业在促进深港协同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优化“深圳科创+香港创科”的成果转化衔接机制,打造“创投-创新-创业”铁三角,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和创富环境,形成“创新-创业-创富”的“金三角”;最后,要抓住河套科技创新合作区这个深港“强强联合”的关键着力点,形成“一核多极、多层联动”格局,促进制度型开放和规则衔接,把深港的“制度之异”变成“制度之利”,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港合作 高等教育 创新人才 科技金融 产业创新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一流大学集群赋能一流城市群科技创新——基于美国三大城市群的案例分析
3
作者 欧小军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3-152,共10页
美国一流大学集群与一流城市群科技创新存在共生现象,从美国“多中心+轴线”式、“中心+外围”式、“多中心互补”式一流大学集群赋能一流城市群科技创新经验可知,一流大学集群可开辟城市转型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城市科技创新的... 美国一流大学集群与一流城市群科技创新存在共生现象,从美国“多中心+轴线”式、“中心+外围”式、“多中心互补”式一流大学集群赋能一流城市群科技创新经验可知,一流大学集群可开辟城市转型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城市科技创新的新优势、新动能。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一流城市群科技创新发展,须聚焦城市群与大学群间的耦合发展特点,夯实“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支撑,内聚“科技创新、产业重构、城市复兴”的驱动力,打造“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城市社区”科创同心圆,构建“知识生产、技术支持、产业经营”的协同创新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大学集群 一流城市群 科技创新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大学“互联网+”继续教育系统模式的实践思考 被引量:50
4
作者 张伟远 段承贵 封晨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11-18,26,共9页
"互联网+"继续教育就是釆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技术和继续教育的深度融合,形成一种新型的更加信息化的继续教育模式。在进入"互联网+"的Web3.0时代,需要运用"互联网+"继续教育发展的系统模式。从香港大学应... "互联网+"继续教育就是釆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技术和继续教育的深度融合,形成一种新型的更加信息化的继续教育模式。在进入"互联网+"的Web3.0时代,需要运用"互联网+"继续教育发展的系统模式。从香港大学应用"互联网+"继续教育系统模式实践经验来看,有四点重要启示:第一,"互联网+"继续教育发展需要顶层设计,釆用先进的网络管理和技术理念,重点在基础设施、管理系统、课程和教学等方面做好规划,以保证系统模式有效运行;第二,"互联网+"继续教育的技术支撑应该立足本校需求进行建设。技术应用的着眼点不应单从高端技术考虑,而应基于实际需求、有效应用和成本效益;第三,"互联网+"继续教育的管理系统发展,应根据规划阶段性发展,每一步基于统一技术路线发展的新内容,都应与已有平台和系统无缝衔接;第四,"互联网+"继续教育遵循教育驱动和技术支撑的教育理念,发挥教师的核心作用,发挥技术人员的支持地位,有效担当"互联网+"继续教育的管理和教学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继续教育 WEB技术 系统管理 网络教学 香港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64
5
作者 叶玉瑶 王景诗 +4 位作者 吴康敏 杜志威 王洋 何淑仪 刘郑倩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39,共13页
基于对全球创新格局与趋势的探讨,以及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内涵与特性的解读,剖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所具备的优势与面临的挑战,并对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出几点战略性的思考。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处于整体迈进知识经... 基于对全球创新格局与趋势的探讨,以及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内涵与特性的解读,剖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所具备的优势与面临的挑战,并对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出几点战略性的思考。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处于整体迈进知识经济时期,创新要素在地理空间上高度集聚,创新生态条件不断完善,创新全球化的影响在区域内初显,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市场对创新的需求极为可观,基本具备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条件。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由于粤港澳一体化的制度障碍以及巨大的区域内部差距,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还存在创新要素聚而不联、创新要素流动不畅、体制机制转换对接困难、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现实挑战。在充分发挥粤港澳互补优势、补齐短板的基础上,粤港澳大湾区应立足源头创新,将建设国际产业创新策源地作为立区之本;实施产业驱动,将建设国际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作为核心功能;推进制度创新,将建设协同创新示范区作为关键突破。以源头创新促产业创新,以制度改革推协同创新,最终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协同与一体化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 科技创新 协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科技协同创新研究 被引量:36
6
作者 覃艳华 曹细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5-262,共8页
粤港澳大湾区由于内部科技要素分布不均,科技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科技合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协同尚未有效构建,区域内部创新资源配置差距大且同质性强,导致大湾区内的科技协同创新程度较低.在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科技要素进行统计分... 粤港澳大湾区由于内部科技要素分布不均,科技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科技合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协同尚未有效构建,区域内部创新资源配置差距大且同质性强,导致大湾区内的科技协同创新程度较低.在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科技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创新能力及排名进行分析,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科技协同创新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城市群 科技 协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生网络视角下的跨区域创新合作研究——以内地与香港环境科技创新合作为例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鹏 王艳艳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8-132,共15页
在内地与香港的共同努力下,两地的跨区域科技合作日益频繁,成为当今中国知识创造和技术溢出的重要源泉。基于共生网络的研究视角,以内地与香港在环境科技领域的项目合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区域的层面对跨区域创新合作... 在内地与香港的共同努力下,两地的跨区域科技合作日益频繁,成为当今中国知识创造和技术溢出的重要源泉。基于共生网络的研究视角,以内地与香港在环境科技领域的项目合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区域的层面对跨区域创新合作网络进行中心性和核心-边缘结构等指标测度;并对内地与香港环境科技创新合作网络进行奇异值(SVD)分析,以探索两地跨区域创新合作网络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心性指标较高的参与机构对跨区域创新合作网络的稳定发展起重要支撑作用,网络中的核心-边缘结构依旧存在。地理因素不再是创新合作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相似的人才结构可以突破地缘劣势的限制,从而实现跨区域创新合作网络的异域共生。同时,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与跨区域创新合作网络的形成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网络 跨区域创新合作网络 内地与香港 环境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科技大学教师绩效工资考评述评 被引量:7
8
作者 梁爱华 郑晓齐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2011年第4期101-107,124,共7页
实施绩效工资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的学术发展,正确进行绩效考评至关重要。香港科技大学教师的绩效工资考评,坚持同行评议的基本原则,具有考核机制健全、申诉渠道畅通、信息反馈及时、保密制度严格等特点。
关键词 绩效工资 考评 教师 香港科技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科技大学内部治理特点对内地新型大学治理的启示 被引量:6
9
作者 束仁龙 柳友荣 《重庆高教研究》 2017年第5期36-43,共8页
香港科技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明晰,兼具中西融合之特点:学术自由、自主管理、服务社会、民主管理、师资国际化和精设学院及专业。香港科技大学较为先进、完善的内部治理模式为香港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繁荣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高等教育改革... 香港科技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明晰,兼具中西融合之特点:学术自由、自主管理、服务社会、民主管理、师资国际化和精设学院及专业。香港科技大学较为先进、完善的内部治理模式为香港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繁荣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发展的今天,探寻香港科技大学内部治理特点,对内地新型大学内部治理有一定的启示:平衡行政与学术的关系,保障应有的学术权力;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构建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拓宽民主渠道,加强民主管理;放眼全球,科学考评,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准确定位,整合教学资源,打造特色专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治理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高校 高等教育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特点及启示——以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为例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宝玺 于晴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7-64,共8页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直是我国的理想和追求,一流大学建设既要扎根中国大地,又要借鉴国际经验。文章以"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作为筛选亚洲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选取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为例,从历史的...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直是我国的理想和追求,一流大学建设既要扎根中国大地,又要借鉴国际经验。文章以"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作为筛选亚洲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选取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为例,从历史的视角研究亚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特点。文章通过研究发现,亚洲的一流大学与政府之间具有天然的共生关系,政府直接对大学进行设置、管理与重点拨款;大学强化办学理念,服务于国家和地区发展需要;大学采用"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汇聚一流师资从事教学和研究;大学实施"重点研究领域"发展战略,进行一流学科建设。鉴于此,我国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应发挥我国制度优势、明确大学办学定位、加强环境营造和平台搭建工作、建设一流的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 世界一流大学 东京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 学科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科技大学的国际化办学理念及启示 被引量:10
11
作者 朱艳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57,共4页
国际化不仅改变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存在形态,还影响着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与大学组织的办学模式。香港科技大学作为一所年轻的现代高等学府,在国际化理念指导下实现了师资队伍、学术研究等方面的国际化,从而屹立在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学之... 国际化不仅改变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存在形态,还影响着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与大学组织的办学模式。香港科技大学作为一所年轻的现代高等学府,在国际化理念指导下实现了师资队伍、学术研究等方面的国际化,从而屹立在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学之列。香港科技大学的国际化理念及成功办学经验,对高等教育改革,特别是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化 香港科技大学 高水平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发展、深化粤港澳科技合作的再思考 被引量:12
12
作者 周运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0,共6页
从新时期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理念出发,结合粤港澳科技发展的实际,分析粤港澳经济发展取得的坚实基础以及港澳持续合作发展赋予的特殊使命,在此基础上提出更新发展理念、深化粤港澳科技合作的思考:发挥粤港澳科技现实基础,促进... 从新时期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理念出发,结合粤港澳科技发展的实际,分析粤港澳经济发展取得的坚实基础以及港澳持续合作发展赋予的特殊使命,在此基础上提出更新发展理念、深化粤港澳科技合作的思考:发挥粤港澳科技现实基础,促进合作发展;把握"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推动合作发展;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推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要求,推进粤港澳科技合作;建设粤港澳创新圈为科技创新平台,促进合作发展;设立粤港澳科技协调发展委员会,促推合作发展;以广东良好环境与港澳人才技术金融资源为优势互补基础,促进粤港澳人才技术等紧密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发展 粤港澳科技合作 再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正丙酯萃取提纯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东杰 胡柏玲 +1 位作者 邱学青 楼宏铭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5-78,共4页
针对醋酸正丙酯生产过程中分离提纯困难,生产能耗高的现状,研究了由盐类组成复合萃取剂在醋酸正丙酯分离中的应用。该萃取剂在常温下可改变醋酸正丙酯-正丙醇-水体系的互溶度,大幅度提高组分在二相中的分配系数和选择性系数。研究了工... 针对醋酸正丙酯生产过程中分离提纯困难,生产能耗高的现状,研究了由盐类组成复合萃取剂在醋酸正丙酯分离中的应用。该萃取剂在常温下可改变醋酸正丙酯-正丙醇-水体系的互溶度,大幅度提高组分在二相中的分配系数和选择性系数。研究了工艺参数对醋酸正丙酯提纯效果的影响,萃取比为0.8,经三级错流萃取后,有机相中酯的质量分数从93.87%提高到98.44%,比传统工艺可以节能35.2%,萃取剂回收容易,同时能增大原设备的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正丙酯 萃取 提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科技大学的成功办学之路及其启示——基于战略创新的视角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艳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71-74,共4页
香港科技大学在战略创新的指导下,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跻身于世界著名的研究型大学之列。它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大学发展史上的奇迹,极大地冲击和改变了传统大学的办学观与发展观。文章基于战略创新的视角,从准确的办学定位、优势学科的培... 香港科技大学在战略创新的指导下,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跻身于世界著名的研究型大学之列。它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大学发展史上的奇迹,极大地冲击和改变了传统大学的办学观与发展观。文章基于战略创新的视角,从准确的办学定位、优势学科的培育、卓越的学术三方面分析其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并且提出对内地高等学校,特别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一些启示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科技大学 战略创新 高水平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的探索 被引量:16
15
作者 崔阳 《大学教育科学》 2007年第1期105-108,共4页
香港科技大学虽然建校仅十五年,然而它却产生了许多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本文从办学理念、师资建设、研究与开发等方面对该校进行分析后认为,立足本地、着眼世界且小而精的办学理念,高标准、人性化的师资建设,及有选择、合作性的研发活... 香港科技大学虽然建校仅十五年,然而它却产生了许多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本文从办学理念、师资建设、研究与开发等方面对该校进行分析后认为,立足本地、着眼世界且小而精的办学理念,高标准、人性化的师资建设,及有选择、合作性的研发活动是香港科技大学办学特色之所在,也是其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的重要因素,这些经验值得内地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思索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科技大学 一流大学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科学设施的创新生态系统建设——“雨林模型”与演化交易成本视角 被引量:11
16
作者 黄振羽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9-16,共8页
多种类型大科学设施在特定区域集聚,有助于实现基础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应用、工业企业制造等多领域前沿人才和创新资本要素集聚。具备多样性生物集聚、创新要素快速流动及互利共生等特征的“雨林模型”,常被用于描述极具活力的创新生态... 多种类型大科学设施在特定区域集聚,有助于实现基础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应用、工业企业制造等多领域前沿人才和创新资本要素集聚。具备多样性生物集聚、创新要素快速流动及互利共生等特征的“雨林模型”,常被用于描述极具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和解释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机制。在“雨林模型”和演化交易成本视角下,分析基于大科学设施的创新生态系统历史演进和发展现状,发现创新中国大科学设施投资模式有利于构建大科学设施集群演化为“热带雨林”的组织基础和个体行动选择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科学设施 创新生态系统 雨林模型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术型”定位导向的研究生培养创新机制略探——香港科技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微视及启示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媛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2-135,共4页
在国家大力推进科技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作为高素质人才生力军,是重要的智力资源和储备人才。围绕其"学术性"、"研究性"、"创新性"等基本特质,香港科技大学重视对学术型硕... 在国家大力推进科技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作为高素质人才生力军,是重要的智力资源和储备人才。围绕其"学术性"、"研究性"、"创新性"等基本特质,香港科技大学重视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进行系统的学术素养培养与科研创新能力训练;支持研究生参与学术交流,拓宽学术视野;强化导师职责与团队培养,严把人才培养质量关。其在长期探索中形成的富有特色的实践经验,对于国内高校创新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服务研究生成长成才颇有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香港科技大学 创新培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科技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就业辅导工作之差异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贝娜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B06期130-133,共4页
香港科技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就业辅导工作,在观念、形式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通过对差异进行比较,内地大学可以从中发现值得借鉴之处,根据社会实际情况,开拓出一条可行、高效的就业辅导之路.
关键词 香港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就业辅导 差异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特征与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广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27,75,共4页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的提出,标志着我国以区域经济带动全国经济迈向新台阶的新时代的开始。在国际湾区经济发展取得丰富经验的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有着诸多明显的优势,全面、合理的产业规划将使粤港澳大湾区着实超越世界上其他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的提出,标志着我国以区域经济带动全国经济迈向新台阶的新时代的开始。在国际湾区经济发展取得丰富经验的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有着诸多明显的优势,全面、合理的产业规划将使粤港澳大湾区着实超越世界上其他湾区。平衡规划产业发展,重视休闲业在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湾区经济规划中值得重视的问题,而依照湾区城市群中现有产业基础,运动休闲产业应当成为未来重点发展的绿色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湾区经济 运动休闲产业 运动休闲地产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特别行政区创新竞争力研究——基于G20指标体系的分析
20
作者 王丹 赵新力 张振山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9-36,共8页
香港正处于"以创新和技术"促发展的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本文基于《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01-2010)》黄皮书,定量分析了2001-2009年香港创新竞争力各要素与G20国家的排名变化,比较分析了近10年... 香港正处于"以创新和技术"促发展的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本文基于《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01-2010)》黄皮书,定量分析了2001-2009年香港创新竞争力各要素与G20国家的排名变化,比较分析了近10年间香港创新竞争力与G20的差异,探索香港创新竞争力的推动点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未来香港提升创新竞争力的若干建议,以供相关部门和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技术 创新 竞争力 香港 G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