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8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Hybrid-maize模型的吉林省不同生态区玉米产量潜力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曹玉军 吕艳杰 +5 位作者 王晓慧 魏雯雯 姚凡云 刘春光 王立春 王永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26-934,共9页
为挖掘玉米产量潜力,进一步提升玉米综合生产能力,利用在东北地区已验证的Hybrid-maize模型及多年气象数据对吉林省不同生态类型区[东部湿润生态区(桦甸)、中部半湿润生态区(公主岭)、西部半干旱生态区(乾安)]不同品种、播期和密度及其... 为挖掘玉米产量潜力,进一步提升玉米综合生产能力,利用在东北地区已验证的Hybrid-maize模型及多年气象数据对吉林省不同生态类型区[东部湿润生态区(桦甸)、中部半湿润生态区(公主岭)、西部半干旱生态区(乾安)]不同品种、播期和密度及其相互组合下的玉米产量潜力进行模拟,并对影响玉米高产稳产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同时考虑产量潜力变异情况及品种本身的生产特性,构建了吉林省不同生态区玉米高产体系。研究结果表明:1)改变播期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不同生态区的表现不同,湿润区应选择早播,播种日期在4月20日左右较适宜,而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应尽量晚播,适宜播期应在5月中旬左右。2)不同生态区对密度的容纳能力表现为湿润区(桦甸)>半湿润区(公主岭)>半干旱区(乾安),3个地区的适宜密度分别为90 000株·hm^(-2)、80 000株·hm^(-2)和75 000株·hm^(-2)左右。3)选用生育期更长的品种表现出了较高的增产潜力,生产上应根据不同区域生态条件,尽量选择晚熟品种,在当前播期条件下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品种生育期内需要的有效生长积温(GDD)可增至1 600℃以上。4)与当前生产技术相比,将播期、密度、品种三者优化组合,高产体系长期平均产量潜力可增产14.39%~29.23%。本研究可为吉林省玉米高产措施的正确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玉米产量大面积提升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maize模型 生态区 玉米 产量潜力 高产栽培体系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ize 6H-60K芯片在玉米实质性派生品种鉴定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田红丽 张如养 +6 位作者 范亚明 杨扬 张云龙 易红梅 邢锦丰 王凤格 赵久然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876-2885,共10页
玉米实质性派生品种鉴定已成为当前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热点之一。为加快其精准高效分子鉴定技术的建立,本文利用多种类型派生品种为研究材料:京2416与京2416C(两者为遗传背景高度相近的两个自交系),京724与京72464(两者为遗传背景相近... 玉米实质性派生品种鉴定已成为当前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热点之一。为加快其精准高效分子鉴定技术的建立,本文利用多种类型派生品种为研究材料:京2416与京2416C(两者为遗传背景高度相近的两个自交系),京724与京72464(两者为遗传背景相近的两个自交系),以及由京724与京72464两者构建的893个DH系遗传群体等。研究分析了Maize 6H-60K芯片(包含61,214个SNP位点集合)应用于玉米派生品种鉴定的潜力。结果显示:(1)京2416与京2416C间存在829个SNP位点差异,GS值(遗传相似度)为98.7%,56.7%的差异位点集中分布在5号染色体长度约39 Mb区域内。(2)京724与京72464之间差异位点数目为4912个,GS值为90.1%,44.8%的差异位点集中分布在3号染色体上。(3)893个DH系与2个亲本京724及京72464之间的GS值分布均呈现连续性,其中与京724之间的GS值范围88.0%-97.0%,平均值为92.6%;与京72464之间的GS值范围88.3%-98.6%,平均值为94.5%。(4)893个DH系进行两两成对比较,共比较398,278‬对,所有DH系之间均有明确的SNP位点差异;GS值最小为87.5%,最大为99.9%,平均值为94.3%。结果表明Maize 6H-60K包含的SNP位点集能够精准评估派生、近似或极近似自交系及DH系的遗传背景,将所有材料一一鉴别明确区分开来,并具有进一步锁定与派生性状连锁标记的潜力。建议亟需基于Maize 6H-60K SNP位点集合,利用高效芯片、靶向测序等平台建立玉米实质性派生品种分子鉴定技术规程,为玉米品种知识产权保护、品种创新等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实质性派生品种 分子鉴定 maize 6H-60K芯片 高密度SNP位点集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品字形高速精量播种机正压气流导槽式导种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
3
作者 衣淑娟 张淯朋 +3 位作者 戴智博 孔泠童 孙文胜 许磊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1-274,共14页
针对2BDQ系列玉米品字形播种机高速作业时(12~16 km/h)因气流裹挟种子进入双侧导种装置速度过快产生剧烈碰撞,使双侧种子交错均匀程度下降导致落种品字成形率低的问题,设计一种正压气流导槽式导种装置。阐述了导种装置结构与上下组合式... 针对2BDQ系列玉米品字形播种机高速作业时(12~16 km/h)因气流裹挟种子进入双侧导种装置速度过快产生剧烈碰撞,使双侧种子交错均匀程度下降导致落种品字成形率低的问题,设计一种正压气流导槽式导种装置。阐述了导种装置结构与上下组合式导槽导种原理,建立玉米种子在导槽上引种、附种过程的力学模型,探究导种过程中种子约束状态与导槽结构参数的关系。采用DEM-CFD耦合仿真方法,分析玉米种子导种速度轨迹并比较气流场确定上导槽与下导槽宽度比例,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上导槽高度、下导槽宽度与输送气流正压取值范围。以单因素试验结果为试验因素水平值,以品字形合格指数、导种一致性变异系数为试验指标,利用JPS-16型高速播种性能检测试验台进行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台架试验设计,得到导种装置最优参数组合并进行试验验证,并选用4种不同类型的玉米种子进行导种装置最优参数组合的适播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参数组合为上导槽高度354.491 mm、下导槽宽度2.245 mm、输送气流正压0.739 kPa,验证试验下该参数组合的品字形合格指数为91.791%、导种一致性变异系数为6.111%,与优化结果相符,在田间试验作业速度12~16 km/h工况中测得品字形合格指数不低于8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字形 高速精量播种机 正压 导种装置 导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密植春玉米冠层-根系的协同调控特性及抗倒效应
4
作者 孙宁 边少锋 +7 位作者 闫伟平 徐晨 陈喜凤 宋杭霖 李斐 张丽华 谭国波 赵洪祥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6,共11页
为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春玉米冠层-根系的协同调控特性,进一步揭示植株抗倒机理,于2021—2022年以玉米品种迪卡159和先玉335为试验材料,在75000,90000株/hm^(2)2个种植密度下,设置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PGR)和清水对照(CK),分析比较了不... 为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春玉米冠层-根系的协同调控特性,进一步揭示植株抗倒机理,于2021—2022年以玉米品种迪卡159和先玉335为试验材料,在75000,90000株/hm^(2)2个种植密度下,设置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PGR)和清水对照(CK),分析比较了不同处理下的冠层结构、茎秆基部节间性状、根系形态特征和伤流液理化指标。结果显示,PGR对玉米冠层和根系均有调控作用。PGR处理后,植株株高、穗位高和重心高度降低,穗位以上叶片叶倾角增大,植株穗位层无截取散射(DIFN)平均增加23.59%,穗下层DIFN平均增加18.60%,基部节间茎秆质量显著提高。同时PGR处理下0~40 cm土层根条数、根长和根系干质量增加,地表以下10 cm处的根幅增大,根系伤流量和养分流量增加,根系形态和运输能力明显优化。伤流液中CTK和IAA的流量增加,GA的流量减少。PGR通过对冠层-根系的协同调控,有效地减少了茎折和根倒的发生,玉米的田间倒伏率从13.43%降低到6.47%,玉米产量平均增加了16.10%,从而实现稳产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植物生长调节剂 密植 冠层 根系 倒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刷带式玉米高速导种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5
作者 何晓宁 王如正 +3 位作者 杨紫奥 尚书旗 李梦竹 王东伟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27,共11页
针对气吸式玉米高速播种机导种过程中种子碰撞损伤和投种精度差的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向控轮旋拨导向毛刷带转运投种的毛刷带式导种装置。通过对关键结构的设计和理论分析,确定影响导种性能的主要因素和各因素取值范围。利用Adams-EDE... 针对气吸式玉米高速播种机导种过程中种子碰撞损伤和投种精度差的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向控轮旋拨导向毛刷带转运投种的毛刷带式导种装置。通过对关键结构的设计和理论分析,确定影响导种性能的主要因素和各因素取值范围。利用Adams-EDEM耦合仿真方法进行向控轮导向过程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向控轮相对排种盘安装角度为15°时,种子满足导向要求且导向轨迹稳定;搭建试验台架,以刷毛长度、带轮直径为试验因素,粒距合格率、重播率、漏播率为试验指标,开展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作业速度13 km/h条件下、刷毛长度为25 mm,带轮直径为53 mm时,粒距合格率为96.03%,漏播率为1.76%,重播率为3.48%;根据最优参数组合验证不同作业速度下导种装置的性能,结果表明,当作业速度在12~16 km/h时,粒距合格率不低于94.3%,重播率不高于3.92%,漏播率不高于3.19%,破损率不高于0.19%。该研究可为玉米高速播种作业条件下导种装置的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玉米 高速播种 导种装置 Adams-ED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STAT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基因的鉴定及其表达谱分析
6
作者 张红梅 杨海鹏 +7 位作者 刘娅娟 龙芸 张鹏安 陈伟 张杰 侯凌鹏 韩志玲 刘小红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8,共9页
STAT蛋白是一类在信号传导和基因转录激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转录因子。在植物中STAT基因的表达与高温等非生物胁迫相关。为了研究玉米STAT基因是否参与响应高温胁迫,以耐高温胁迫的Zheng 58和对高温敏感的PH6WC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选取... STAT蛋白是一类在信号传导和基因转录激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转录因子。在植物中STAT基因的表达与高温等非生物胁迫相关。为了研究玉米STAT基因是否参与响应高温胁迫,以耐高温胁迫的Zheng 58和对高温敏感的PH6WC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选取高温和常温2个条件下生长的植株根、茎、叶、花粉和花丝5个部位的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基于测序数据,对玉米STAT基因结构、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及其在不同玉米材料、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组织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玉米中鉴定到2个STAT基因Zm-STAT1和Zm-STAT2,其中,Zm-STAT1编码的蛋白是疏水蛋白,而Zm-STAT2编码的蛋白是亲水蛋白,它们都具有多个功能位点和磷酸化修饰位点。进一步表达分析发现,以常温为对照,在高温条件下,Zm-STAT1基因在PH6WC的根中、Zm-STAT1基因在Zheng 58的花粉和花丝中表现为上调表达,而Zm-STAT1基因在PH6WC的茎和叶中、Zm-STAT2基因在PH6WC的叶中则表现为下调表达。在2个温度条件下,Zm-STAT2在5个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Zm-STAT1,且ZmSTAT2在耐高温胁迫材料Zheng 58的根、茎、花粉和花丝中均受高温诱导,暗示Zm-STAT2基因参与了玉米高温胁迫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高温胁迫 STAT转录因子 基因结构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审玉米新品种陇单336选育报告
7
作者 周玉乾 李永生 +6 位作者 何海军 杨彦忠 王晓娟 连晓荣 周文期 董小云 马增科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644-647,I0002,共5页
为推动甘肃省玉米生产发展,结合生产上的需求,通过种质资源创新与优异基因聚合育种,成功选育出高产、稳产、优质、抗病好的玉米新品种陇单336。玉米新品种陇单336是以BSK卡570为母本、BSKZ82为父本选育而成的杂交种,2014—2015年在甘肃... 为推动甘肃省玉米生产发展,结合生产上的需求,通过种质资源创新与优异基因聚合育种,成功选育出高产、稳产、优质、抗病好的玉米新品种陇单336。玉米新品种陇单336是以BSK卡570为母本、BSKZ82为父本选育而成的杂交种,2014—2015年在甘肃多地进行品比试验,陇单336 2 a 32点平均折合产量10 080.0kg/hm^(2),比对照品种德美亚3号增产8.8%,增产点率100%。在2020年北方早熟春玉米联合体生产试验中,陇单336平均折合产量11 172.0 kg/hm^(2),比对照品种德美亚3号增产349.5 kg/hm^(2),增产率3.2%。陇单336生育期平均为125.9 d,株高272.5 cm,穗位高102.5 cm,穗长18.5~19.2 cm,穗行数15.0~18.0行,穗粗4.8~5.2 cm,千粒重372 g,出籽率84.3%。适宜在黑龙江、甘肃、内蒙古、宁夏、吉林、河北和山西等早熟春玉米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新品种 选育 陇单336 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嫩单47的选育
8
作者 周超 王俊强 +5 位作者 韩业辉 徐婷 马宝新 刘海燕 孙善文 于运凯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04-108,共5页
为促进优质玉米新品种嫩单47的推广应用,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主要栽培技术。嫩单47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玉米研究所于2017年以玉米自交系7076A1为母本,以玉米自交系K165101B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杂交组合。2... 为促进优质玉米新品种嫩单47的推广应用,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主要栽培技术。嫩单47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玉米研究所于2017年以玉米自交系7076A1为母本,以玉米自交系K165101B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杂交组合。2021-2022年参加黑龙江省齐顺联合体玉米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为10668.0 kg·hm^(-2),比对照品种德美亚1号平均增产7.6%。2023年参加黑龙江省齐顺联合体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0372.6 kg·hm^(-2),比对照品种德美亚1号增产7.4%。2024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玉2024L0061。嫩单47具有抗倒伏、抗病害、耐密植、优质、高产、籽粒后期脱水快、适宜机械化收获等特性,适合在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嫩单47 选育 特征特性 早熟 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沧农99丰产性、稳产性、广适性分析评价
9
作者 鲁珊 毛彩云 +2 位作者 刘炳甫 陆建章 岳金生 《作物研究》 2025年第3期278-282,共5页
沧农99是由沧州市农林科学院选育的玉米新品种。本研究利用最小显著差数法(LSD)、Shukla变异系数、增产点率对河北省众城玉米科企联合体试验中沧农99的丰产性、稳产性、广适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在河北多地,沧农99较对照品种郑单95... 沧农99是由沧州市农林科学院选育的玉米新品种。本研究利用最小显著差数法(LSD)、Shukla变异系数、增产点率对河北省众城玉米科企联合体试验中沧农99的丰产性、稳产性、广适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在河北多地,沧农99较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极显著,具有良好的丰产性;其Shukla变异系数小,具有良好的稳产性;增产点率高,具有良好的广适性。沧农99适宜在河北省沧州、石家庄、唐山、衡水、保定等地夏播玉米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丰产性 稳产性 广适性 沧农9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期高温对不同耐热性鲜食糯玉米杂交种的影响
10
作者 赵文明 崔亚坤 +5 位作者 孔令杰 张美景 孟庆长 刘瑞响 袁建华 陈艳萍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7期28-31,共4页
以鲜食糯玉米杂交种苏科糯1801(耐热型)和万糯2000(热敏感型)为试验材料,在花期进行高温处理,探究高温胁迫对鲜食糯玉米杂交种产量构成、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花粉活力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花期高温胁迫下苏科... 以鲜食糯玉米杂交种苏科糯1801(耐热型)和万糯2000(热敏感型)为试验材料,在花期进行高温处理,探究高温胁迫对鲜食糯玉米杂交种产量构成、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花粉活力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花期高温胁迫下苏科糯1801小区产量、穗长、行粒数、百粒鲜重的降幅和秃尖长度的增幅均小于万糯2000;苏科糯1801的SOD、POD和CAT活性的增幅均高于万糯2000,MDA含量的增幅小于万糯2000;苏科糯1801的花粉活力和淀粉含量的降幅均小于万糯2000。因此,在鲜食玉米花期高温热害频发区域应重视耐热性品种的改良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糯玉米 花期 高温胁迫 耐热型 热敏感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高速精量排种器轮式导种装置设计与试验
11
作者 唐汉 王紫恒 +3 位作者 徐福东 苑子昕 朱贵煊 王一甲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6-327,共12页
针对高速播种作业工况下种子运移不稳定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轮式导种装置,以玉米高速精量排种器作为载体,阐明了该导种装置工作原理,分析了该装置对排种器排种性能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单因素试验,探究了轮式导种装置底座约... 针对高速播种作业工况下种子运移不稳定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轮式导种装置,以玉米高速精量排种器作为载体,阐明了该导种装置工作原理,分析了该装置对排种器排种性能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单因素试验,探究了轮式导种装置底座约束运移弧面圆心角、导种轮转速对排种性能的影响。基于高速摄像技术对不同结构与工况下玉米种子运动进行轨迹与速度分析。结果表明:约束运移弧面圆心角的增大提高了玉米种子投种稳定性,使投种速度更加稳定;采用两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得到轮式导种装置最佳工作参数为约束运移弧面圆心角65°、导种轮转速120 r/min,此时,合格指数为98.35%,变异系数为8.13%,重播率为1.18%,漏播率为0.47%。研究结果为机械式导种装置研发提供参考,同时为提高高速作业下排种质量机理探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排种器 导种装置 拨片轮式 高速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6-苄氨基腺嘌呤(6-BA)对授粉后高温胁迫下夏玉米籽粒灌浆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辛雨宁 任昊 +3 位作者 王洪章 梁明磊 于涛 刘鹏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8-431,共14页
近年来,夏玉米生长过程中频发的授粉后高温显著抑制籽粒灌浆,降低产量。6-苄氨基腺嘌呤(6-BA)能够提升作物抵抗逆境胁迫的能力。本研究为探明授粉后高温胁迫下喷施6-BA对夏玉米籽粒灌浆过程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以耐热型夏玉米品种郑单95... 近年来,夏玉米生长过程中频发的授粉后高温显著抑制籽粒灌浆,降低产量。6-苄氨基腺嘌呤(6-BA)能够提升作物抵抗逆境胁迫的能力。本研究为探明授粉后高温胁迫下喷施6-BA对夏玉米籽粒灌浆过程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以耐热型夏玉米品种郑单958(ZD958)和热敏感型品种先玉335(XY335)为材料,采用人工搭建高温棚模拟授粉后高温,研究喷施6-BA对授粉后高温胁迫下籽粒灌浆特性、淀粉积累与相关酶活性及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授粉后高温显著降低穗粒数,同时通过降低籽粒中淀粉合成相关酶的活性抑制淀粉积累;改变内源激素水平,抑制籽粒灌浆,最终降低粒重(12.68%~15.21%)和产量(18.24%~22.35%),其中XY335的降幅大于ZD958。授粉后高温胁迫下喷施6-BA增加穗粒数,同时通过提高籽粒中蔗糖合成酶、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和淀粉分支酶活性,促进淀粉积累;通过增加籽粒中玉米素核苷、吲哚-3-乙酸和脱落酸含量,降低赤霉素含量,有效缓解高温胁迫对籽粒中内源激素的不利影响,提高籽粒灌浆速率,延长灌浆持续时间,最终显著增加粒重(9.27%~11.18%)和产量(13.19%~15.47%),其中对XY335的缓解作用更为明显。综上所述,喷施6-BA能够有效改善玉米籽粒灌浆过程,促进淀粉积累,同时调节内源激素水平,减轻授粉后高温对粒重和产量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高温 6-苄基腺嘌呤 籽粒灌浆 淀粉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对花期高温胁迫的响应
13
作者 穆心愿 宋淼 +7 位作者 马智艳 隗骏坤 刘天学 胡秀丽 赵亚丽 黄收兵 李春苗 夏来坤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61-1378,I0001,共19页
【目的】探讨花期高温胁迫对夏玉米田间温湿状况、叶片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为夏玉米抗高温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米耐热型品种浚单20(XD20)和热敏感型品种农华101(NH101)为试验材料,利用聚烯烃(PO)薄膜温... 【目的】探讨花期高温胁迫对夏玉米田间温湿状况、叶片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为夏玉米抗高温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米耐热型品种浚单20(XD20)和热敏感型品种农华101(NH101)为试验材料,利用聚烯烃(PO)薄膜温室模拟花期高温,以大田常温处理为对照(CK),于抽雄期设置连续10 d的模拟高温胁迫处理(HT),测定不同处理的田间空气温湿状况及夏玉米叶片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结果】玉米田间空气温度和饱和水汽压差日变化均呈早晚低而平稳、日间高而波动的单峰曲线,且日间时段冠层高于穗层;相对湿度日变化呈早晚高而平稳、日间低而波动的单谷曲线,且日间时段冠层低于穗层。2个处理的田间实际水汽压和空气焓值日变化趋势不一致,CK处理下日变化趋势不明显,早中晚差异较小,而HT处理下日变化呈早晚低而平稳、日间高而波动的单峰曲线,日间显著高于夜间;HT处理增强了田间实际水汽压和空气焓值与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关联性。高温处理期间,与CK相比,HT处理提高了日间空气温度、增大了上午时段的饱和水汽压差,引起蒸散增强,进而使得田间相对湿度、实际水汽压和空气焓值增加,且冠层的增幅大于穗层,进而影响2个品种叶片的光合性能。高温处理期间,HT处理导致XD20和NH101穗位叶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和蒸腾速率分别平均增加36.60%、157.20%、19.72%和41.67%、143.90%、27.08%,叶片羧化效率、气孔限制值、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和内在水分利用效率平均降低59.61%、29.94%、25.08%、31.65%和63.09%、31.00%、33.54%、33.45%,而净光合速率随空气温度变化而波动,造成植株整体光合性能下降。高温胁迫结束后,随玉米生育进程推进,HT处理的穗位叶各光合参数均能逐渐恢复至CK水平。HT处理导致玉米植株生育后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降低(P<0.05,下同),穗粒数显著减少,百粒重略有增加,但籽粒产量显著下降。与CK相比,HT处理下XD20穗粒数和产量分别降低33.55%和35.49%,NH101则分别降低36.89%和37.63%,NH101的降幅大于XD20。【结论】高温胁迫下空气升温快、温度高且水汽压差大,增强了农田蒸散,使得田间相对湿度、实际水汽压和空气焓值增加,导致玉米叶片气孔导度增大、蒸腾散热增强,水分利用效率降低,气孔限制值降低而胞间CO_(2)浓度增加,叶片羧化效率降低且净光合速率随空气温度波动,造成植株整体光合性能下降,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降低,进而导致穗粒数减少、籽粒产量显著降低。热敏感型品种农华101减产幅度大于耐热型品种浚单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花期高温 田间温湿度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利-甜菜碱-水杨酸合剂对夏玉米耐热性和产量的调控效应
14
作者 孟凡琦 房孟颖 +7 位作者 罗艺 卢霖 董学瑞 王亚菲 郭丽娜 闫鹏 董志强 张凤路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99-1311,共13页
高温热害已成为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生产的重要限制性气候因子,增强玉米耐热性对保障该区域玉米稳产高产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乙烯利-甜菜碱-水杨酸合剂(有效成分为乙烯利、甜菜碱和水杨酸,总有效成分含量42%,下文简称“EGS”)对夏玉米耐... 高温热害已成为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生产的重要限制性气候因子,增强玉米耐热性对保障该区域玉米稳产高产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乙烯利-甜菜碱-水杨酸合剂(有效成分为乙烯利、甜菜碱和水杨酸,总有效成分含量42%,下文简称“EGS”)对夏玉米耐热性和产量的调控效用及其作用机制,以郑单958 (ZD958)和豫单9953 (YD9953)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常温(CK)、高温(HT)和高温化控(TR)3个处理,TR为在玉米6展叶期叶面均匀喷施乙烯利-甜菜碱-水杨酸合剂, CK和HT处理喷施等量清水, 2021年设置V8、V12和VT共3个高温处理时期, 2022年设置V9和VT共2个高温处理时期。结果表明,相比CK,HT处理对玉米株高和穗位高无显著影响,单株叶面积下降3.6%;TR处理下,玉米株高、穗位高和单株叶面积相比CK分别显著下降10.9%、11.9%和7.3%,叶片净光合速率相比CK和HT分别显著提高6.3%和16.8%。TR处理增强了2个玉米品种叶片耐热性,促进了高温胁迫下玉米干物质积累和根系发育,叶片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花期植株干重和根系干重相比HT分别增加6.6%、17.5%、15.2%、11.0%和16.3%, 2个品种ZD958和YD9953产量相比CK无显著差异,相比HT分别显著增加14.8%和14.2%。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植株干重和根系干重密切相关。综上所述,叶面喷施乙烯利-甜菜碱-水杨酸合剂增强了高温胁迫下冠层干物质生产能力并促进了根系发育、进而缓解了高温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可作为黄淮海夏玉米区抗热增产的重要栽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利-甜菜碱-水杨酸合剂 夏玉米 高温 热形态建成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改良剂对富硒高镉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和玉米对硒、镉吸收的影响
15
作者 王钊 张小莉 +5 位作者 杨杰 陈继平 张浩楠 吕家珑 贾汉忠 代允超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7-525,共9页
为改良富硒高镉耕地土壤,本研究选取凹凸棒土、叶面硅肥、生物炭、微生物菌剂作为改良剂,通过单独或联合施用的方式,探究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对硒、镉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土壤pH值、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有机质含量... 为改良富硒高镉耕地土壤,本研究选取凹凸棒土、叶面硅肥、生物炭、微生物菌剂作为改良剂,通过单独或联合施用的方式,探究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对硒、镉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土壤pH值、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效磷含量、土壤速效钾含量、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土壤荧光素二乙酸酯(FDA)水解酶活性、土壤脲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土壤有效硒含量、有效镉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与单独施用生物炭或微生物菌剂处理相比,施用生物炭+微生物菌剂使土壤有效磷含量、荧光素二乙酸酯(FDA)水解酶活性、中性磷酸酶活性、脲酶活性均显著提高,土壤有效镉含量显著降低。与对照相比,施用凹凸棒土+叶面硅肥,土壤pH值、阳离子交换量、土壤有效磷含量、土壤速效钾含量、土壤有效硒含量、玉米籽粒硒含量显著升高,同时土壤有效镉含量显著降低。综上,施用生物炭+微生物菌剂、凹凸棒土+叶面硅肥对土壤的改良效果较好。本研究结果为富硒高镉耕地的土壤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改良剂 富硒高镉耕地 镉污染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新区灌区粮饲兼用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薛莲 谢成俊 +4 位作者 张芮 薛亮 张鹏 闫宗芳 陈延明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287-290,共4页
为加快兰州新区粮改饲项目实施进度,推动寒旱区灌区农业“以养带种、种养结合、农牧互促”的循环发展,促进草食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经多年试验示范,从播前准备、播期管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期收获等方面总结了兰州新区... 为加快兰州新区粮改饲项目实施进度,推动寒旱区灌区农业“以养带种、种养结合、农牧互促”的循环发展,促进草食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经多年试验示范,从播前准备、播期管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期收获等方面总结了兰州新区灌区粮饲兼用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以期为提升当地粮饲兼用玉米生产水平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饲兼用玉米 兰州新区 灌区 栽培技术 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GE双标图的黄淮海地区青贮玉米高产稳产性分析
17
作者 李淑芬 柴文波 +4 位作者 许瀚元 祝庆 李洪涛 袁超 王军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863-868,共6页
为了确定黄淮海地区2020年夏播青贮玉米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和稳定性,为进一步的品种推广种植提供合理的分析方法和理论参考,选用2020年黄淮海夏播青贮玉米667 m^(2)5000株密度组区域试验参试的15个品种(系)、13个试点的数据,应用... 为了确定黄淮海地区2020年夏播青贮玉米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和稳定性,为进一步的品种推广种植提供合理的分析方法和理论参考,选用2020年黄淮海夏播青贮玉米667 m^(2)5000株密度组区域试验参试的15个品种(系)、13个试点的数据,应用基因型主效应与基因型×环境相互作用(GGE)双标图的分析方法,分析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以及试点的区分力和代表性,结果表明,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的品种为皖农科青贮6号、川单99、连青贮101和渝青玉9号,也是本组区域试验较理想的品种,适宜在黄淮海大部分地区种植推广。河北石家庄是本组区域试验最理想的试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GGE双标图 丰产性 稳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K和48K SNP芯片进行高低种植密度下玉米株高相关性状的作图比较
18
作者 李阳婧 杨泽兵 +4 位作者 罗洁 池双红 刘应红 易强 侯宪斌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9-727,共9页
为了比较不同密度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芯片的数量性状位点(QTL)作图效率,本研究基于Maize SNP 3K和48K芯片对来源于R08×掖478的271个重组自交系(RIL)群体进行基因分型,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定位四个环境和两种种植密度条件下玉米株... 为了比较不同密度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芯片的数量性状位点(QTL)作图效率,本研究基于Maize SNP 3K和48K芯片对来源于R08×掖478的271个重组自交系(RIL)群体进行基因分型,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定位四个环境和两种种植密度条件下玉米株高相关性状的QTL。结果表明,利用48K SNP芯片分型结果构建的遗传图谱分辨率高于3K(标记数:2 804个bin vs 683个SNP;图谱长:3 863.77 cM vs 1 786.06 cM;标记平均间距:1.38 cM vs 2.65 cM)。基于48K-遗传图谱在高低种植密度下定位到的QTL较3K-遗传图谱多近40%(86/62),两者共定位到28个位置相同的QTL,约占48K-遗传图谱检测到QTL总数的32.6%和3K-遗传图谱检测到QTL总数的45.2%。利用48K-遗传图谱在高种植密度下检出51个QTL,低种植密度下检出60个QTL,其中密度钝感型QTL为25个。基于高密度标记芯片作图具有更高的效率,可用于高效解析玉米数量性状。本研究结果为玉米耐密候选基因的进一步精细定位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基因芯片 玉米株高 耐密性 QTL作图分辨率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弯管负压取种的高速气流导种装置研制
19
作者 李玉环 李贤 +5 位作者 杨丽 刘尊民 李宝刚 杨发展 宋泉 颜世斌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46-54,共9页
为解决直管负压取种方法对投种区玉米种子产生气流干扰导致高频种子流失序影响播种质量的问题,该研究对直管负压取种过程进行分析,构建了气吸式精量排种器投种区种子保持稳定吸附的力学模型,明确了直管负压取种对投种一致性的影响,并据... 为解决直管负压取种方法对投种区玉米种子产生气流干扰导致高频种子流失序影响播种质量的问题,该研究对直管负压取种过程进行分析,构建了气吸式精量排种器投种区种子保持稳定吸附的力学模型,明确了直管负压取种对投种一致性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一种弯管负压取种方法。基于弯管负压取种原理构建了弯管取种力学和运动学模型,确定了取种弯管直径、取种角度和弯管形状等参数。以作业速度、取种口气压及取种弯管直径为试验因素进行三因素三水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株距25 cm、排种器作业速度13 km/h时,较优参数组合为取种口气压1.0 kPa,取种弯管直径21 mm,此时相邻种子的投种时间差变异系数为8.12%。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作业速度为12~16 km/h时,弯管负压取种的投种时间差变异系数比直管负压取种降低4.6个百分点以上,弯管负压取种可有效提升高速气流导种装置的投种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排种器 负压取种 精量播种 高速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限制型瘠薄粮田高产玉米品种的养分累积与转运特征
20
作者 李长青 宋亚茹 +4 位作者 缪春语 孙梦宇 史佳鑫 熊恩江 孙志梅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90-100,共11页
探明耐瘠高产型玉米品种在氮磷限制型瘠薄粮田的养分累积与转运特征及产量潜力,为耐瘠高产型玉米品种的优选及养分优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于2022和2023年在氮磷养分瘠薄型土壤上,以10个高产玉米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施肥和不施肥... 探明耐瘠高产型玉米品种在氮磷限制型瘠薄粮田的养分累积与转运特征及产量潜力,为耐瘠高产型玉米品种的优选及养分优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于2022和2023年在氮磷养分瘠薄型土壤上,以10个高产玉米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施肥和不施肥处理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根据施肥和不施肥下的玉米平均产量可以将供试品种分为耐瘠高产型(HB)、不耐瘠高产型(HNB)和不耐瘠次高产型(SHNB)3类。在瘠薄土壤不施肥条件下,HB型玉米的产量分别显著高于HNB型和SHNB型16.23%、19.66%(2022年)和45.33%、52.36%(2023年),总的氮磷钾累积量也均明显高于HNB和SHNB型品种。2 a间在不施肥条件下,与HNB型和SHNB型品种相比,HB型品种花后氮素累积量分别显著提高了38.22%~54.99%和57.34%~82.00%,花后磷素累积量分别显著提高了76.19%~106.31%和105.56%~317.60%,花后钾素累积量分别显著提高了29.77%~66.12%和63.46%~84.40%,但是3类品种的花前氮磷转运量没有明显差异。在施肥条件下,HB型品种的上述指标与HNB型品种没有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SHNB型品种。进一步对其养分累积吸收特征进行分析发现,HB型品种的相对氮磷钾累积量优势明显,表现出较强的养分获取能力,氮、磷、钾素最大累积速率也明显提高。由此可见,在氮磷养分瘠薄型土壤上,HB型品种花后养分的吸收累积能力表现出明显优势,一方面保证了HB型品种整个生育时期可以吸收积累更多的养分,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花后较强的养分吸收累积能力为玉米籽粒灌浆期间的营养需求提供了重要保证,从而为产量形成奠定了基础。该结果同时也说明HB型品种(美抗1T、科恩702、华皖261)具有良好的耐瘠薄能力和节肥潜力,是适宜于氮磷养分瘠薄型中低产田上兼具高产和养分资源高效的双高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耐瘠高产 养分累积与转运 最大累积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