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地带森林巩固提升治理模式
1
作者 王珍珍 《湖北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66-71,共6页
通过分析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地带已实施过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区域的治理成效和需进行治理成效巩固提升的重点区域现状,针对目前林地巩固提升和裸露沙地治理的特点和要求,根据不同立地类型、现状地类和现状树种等因素,提出可行的治理模型和... 通过分析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地带已实施过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区域的治理成效和需进行治理成效巩固提升的重点区域现状,针对目前林地巩固提升和裸露沙地治理的特点和要求,根据不同立地类型、现状地类和现状树种等因素,提出可行的治理模型和技术要点,为该区域沙地治理巩固提升提供了示范模式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南缘 克什克腾旗 治理模式 巩固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花岗岩石林的发现及成因 被引量:11
2
作者 赵志中 钱方 +5 位作者 何培元 凌小惠 李名则 孙继民 郝治 田明中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8期98-103,235-236,共8页
在内蒙克什克腾旗的北大山地区首次发现一种花岗岩形成的石林,钱方等命名为花岗岩石林。花岗岩石林是一种新型的地貌景观,石林主要分布在海拔1700m左右的一些山脊上,石林相对高5~20m,座座石峰,千姿百态,造型奇特,美不胜收。当... 在内蒙克什克腾旗的北大山地区首次发现一种花岗岩形成的石林,钱方等命名为花岗岩石林。花岗岩石林是一种新型的地貌景观,石林主要分布在海拔1700m左右的一些山脊上,石林相对高5~20m,座座石峰,千姿百态,造型奇特,美不胜收。当地蒙古语称此石林为“阿斯哈图”,即险峻的岩石之意。花岗岩石林由燕山期花岗岩形成,水平节理和垂直节理发育,这些节理裂隙为花岗岩石林地貌形成奠定了基础。第四纪以来,大兴安岭地区发生过多次古冰川作用,形成了众多的冰川遗迹,如山脊上发育了由花岗岩构成的冰川遗迹一刃脊和角峰,这些冰川遗迹也就是花岗岩石林形成的雏形。同时,花岗岩受到冰川和流水侵蚀,特别是长期强烈的寒冻风化及风蚀等作用,在内、外动力综合作用下逐渐形成了现今独特的花岗岩石林。北大山花岗岩石林以其独特地质特征和观赏价值,而成为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的主要园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什克腾旗 花岗岩石林 世界地质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林西组碎屑锆石LA-ICP-MS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红英 张达 +4 位作者 周志广 柳长峰 李鹏举 陈利贞 谷丛楠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6-162,共17页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位于西拉木伦河以北,属锡林浩特地块南缘。本文对出露于克什克腾旗北东约5km的一套变质粉砂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测年,其年龄结果主要分为4个区间:258~298Ma(峰值为285Ma)、377~474Mat峰值为430Ma)、1...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位于西拉木伦河以北,属锡林浩特地块南缘。本文对出露于克什克腾旗北东约5km的一套变质粉砂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测年,其年龄结果主要分为4个区间:258~298Ma(峰值为285Ma)、377~474Mat峰值为430Ma)、1261~1727Ma、1853~2513Ma,此外还含有321Ma和937Ma的锆石各一颗。锆石CL图像显示:258~298Ma的锆石以岩浆锆石为主,响应兴蒙造山带的晚古生代岩浆活动;377-474Ma的锆石中既有岩浆锆石又有变质锆石,表明其源区既有奥陶纪泥盆纪岩浆岩,又有古生代的变质岩;1261~1727Ma的锆石以岩浆锆石为主,少数为变质锆石,暗示中元古代的岩浆岩和变质岩也为该组提供物源;1853~2513Ma的锆石以岩浆锆石为主,反映了华北板块基底的年龄信息。该变质粉砂岩中碎屑锆石的最小谐和年龄是258Ma,限定了其沉积时代的下限为晚二叠世,应属于林西组。年龄峰值既对应华北板块的重要构造热事件,又有与兴蒙造山带地质事件相关的年龄信息,表明林西组具有南北两个物源区,同时也暗示在其形成时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已经拼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西组 碎屑锆石 变质粉砂岩 U—Pb年龄 克什克腾旗 锡林浩特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扎赉特旗鸟类区系考察报告 被引量:4
4
作者 刘伯文 高中信 +3 位作者 王文 刘复成 孟曙光 特木勒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8-66,共9页
自 1990年 10月至 1992年 7月、 1996年 2月至 1999年9月,分两个阶段对扎赉特旗的鸟类区系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调查,共记录鸟类213种。其中,非雀形目鸟类125种,雀形目鸟类88种。
关键词 鸟类 区系 扎赉特旗 内蒙古 考察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县域旅游发展规划的实证研究——以河南省淇县旅游发展规划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杨瑞霞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78-181,共4页
旅游规划是对旅游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县域旅游业的发展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基础,选取河南省淇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县域旅游规划的实证研究,指出了该规划值得肯定的成果和其中存在的问题及缺陷,总结出了具有... 旅游规划是对旅游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县域旅游业的发展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基础,选取河南省淇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县域旅游规划的实证研究,指出了该规划值得肯定的成果和其中存在的问题及缺陷,总结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适合我国县域旅游规划的编制原则与编制思路,重点突出规划编制的可持续发展、深度开发和可操作性原则,提出了打造核心竞争力、以市场为导向、资源组合、规划乡村旅游和加强支持系统建设等县域旅游发展规划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城 旅游规划 淇县 可持续发展 区域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明越中地区文人家族园林探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向频 陈路平 王庆 《风景园林》 2021年第1期112-117,共6页
晚明越中园林整体呈现广泛的造园实践与较高的艺术水平,但相关领域研究在深度与广度上都有所欠缺。以晚明时期越中地区极为显著的望族现象及家族营园风气为切入点,以张氏、祁氏、陶氏家族为例,分析其繁盛园林文化产生的背景与原因,探究... 晚明越中园林整体呈现广泛的造园实践与较高的艺术水平,但相关领域研究在深度与广度上都有所欠缺。以晚明时期越中地区极为显著的望族现象及家族营园风气为切入点,以张氏、祁氏、陶氏家族为例,分析其繁盛园林文化产生的背景与原因,探究不同家族各具特色的营园实践思想和家族间的互动交流,以及对形成园林地域特色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文人家族为晚明越中造园的主要推动者,并依靠数代间的持续实践,发展出个性鲜明的特征:如张氏崇尚“匠心”、强调“内省”;祁氏以对山水的责任感维系造园热情、明确造园观念;陶氏则擅长利用奇特的采石宕地貌造园。同时这些个性特征又依托各家族间的广泛交流,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地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越中 家族营园 张氏家族 祁氏家族 陶氏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县干旱气候特征分析及对果树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冀爱青 杨红雁 《果树资源学报》 2022年第6期33-37,共5页
【目的】由于降水量的波动变化引起山西省晋中市祁县地区干旱频繁发生,对果树生产影响很大,为全面了解祁县的干旱特征及演变规律,以保证果业生产的顺利发展。【方法】依据祁县1961—2020年逐月降水资料,以Z指数为干旱评测指标,采用线性... 【目的】由于降水量的波动变化引起山西省晋中市祁县地区干旱频繁发生,对果树生产影响很大,为全面了解祁县的干旱特征及演变规律,以保证果业生产的顺利发展。【方法】依据祁县1961—2020年逐月降水资料,以Z指数为干旱评测指标,采用线性趋势等方法,对祁县干旱特征进行分析,并阐述了干旱对祁县果树生产的影响。【结果】祁县60 a来呈干旱化趋势,年干旱发生频率为35.0%,1990s至2000s为主要年干旱发生时期;季节干旱变化中,春、秋季呈干旱化趋势,夏、冬季呈湿润化态势;春季干旱发生频率最高为31.7%,1970s为主要发生时段;夏、秋季干旱发生频率均为30.0%、冬季干旱发生频率为28.3%,干旱出现时段都集中在1980s;跨季节连旱或当年出现两个季节干旱是造成年干旱的主要原因。【结论】干旱是一种自然现象,本研究采用Z指数分析干旱特征,仅考虑了降水的影响,造成干旱的原因很多。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是形成干旱的直接原因;大气环流异常,海气和陆气相互作用导致的降雨偏少是干旱发生的根本原因。而果树生产所遇到的干旱,还涉及到气温、土壤湿度、树体需水量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分析,今后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县 干旱特征 Z指数 果树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大石寨组凝灰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许强伟 王玭 +3 位作者 王志强 王成明 郑义 方京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9-149,共31页
本文对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长岭子地区大石寨组安山质岩屑晶屑凝灰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及地球化学研究。测年结果表明样品中锆石年龄主要分七组:3140±19~2826±36 Ma、2761±36~2273... 本文对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长岭子地区大石寨组安山质岩屑晶屑凝灰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及地球化学研究。测年结果表明样品中锆石年龄主要分七组:3140±19~2826±36 Ma、2761±36~2273±23 Ma、2025±27~1673±89 Ma、1036±144~673±17 Ma、574±19~422±11 Ma、392±11~312±10 Ma和224±18~133±2 Ma。结合锆石的原位微区Hf同位素结果ε_(Hf)(t)值介于-18.0~16.8,n(^(176)Lu)/n(^(177)Hf)和n(^(176)Hf)/n(^(177)Hf)分别为0.000235~0.005759和0.280524~0.283022,T_(DM2)=4291~293 Ma,我们认为大石寨组岩屑晶屑凝灰岩中第一组锆石(3140~2826 Ma)指示东北地区或其邻区可能发育过中太古代—古太古代的古老基底。第二组锆石(2761~2273 Ma)记录了Kenorland超大陆汇聚的地质事件,揭示了大兴安岭地区太古代—古元古代古老结晶基底的信息。第三组锆石(2025~1673 Ma)则是Columbia超大陆形成地质事件的响应。第四、五组锆石(1036~673 Ma、574~422 Ma)来源于东北地区,分别记录了区域新元古代Rondinia和泛非期Gondwana两期重大地质事件。第六组锆石(392~312 Ma)峰值年龄为347 Ma,加权平均年龄为350.0±6.5Ma(MSWD=4.0,n=43),占总数48%,代表凝灰岩的形成时代,属于早石炭世。第七组锆石(224~133 Ma)可能与后期流体改造有关。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大石寨组岩屑晶屑凝灰岩大部分样品属于偏铝质(A/CNK=0.65~1.95)、钙碱性(δ=0.88~2.50)火山岩,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无明显Eu异常,富集Ba、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的特点,与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岩相似。结合前人已发表地质资料,我们认为克什克腾旗大石寨组安山质岩屑晶屑凝灰岩为古亚洲洋俯冲过程中洋壳脱水产生的流体与上覆地幔楔相互作用后形成的。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指示古亚洲洋在早石炭世尚未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什克腾旗 大石寨组 年代学 岩石地球化学 古亚洲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凉城县出土西晋金银印蠡测 被引量:1
9
作者 莫久愚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2-70,共9页
内蒙古凉城县小坝子滩出土的拓跋鲜卑金银器当为西晋时期遗物。从拓跋鲜卑在西晋永兴年间两次出兵并州救助司马腾的史实分析看,其中的“晋鲜卑归义侯”“晋乌丸归义侯”两枚金印应为西晋末年晋并州刺史司马腾擅行封授的产物,“晋鲜卑率... 内蒙古凉城县小坝子滩出土的拓跋鲜卑金银器当为西晋时期遗物。从拓跋鲜卑在西晋永兴年间两次出兵并州救助司马腾的史实分析看,其中的“晋鲜卑归义侯”“晋乌丸归义侯”两枚金印应为西晋末年晋并州刺史司马腾擅行封授的产物,“晋鲜卑率善中郎将”银印可能是西晋朝廷授予力微长子沙漠汗的印绶。三枚官印及其他金饰品同出一窖,似与桓帝夫人祁后的历史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城县 金银印 归义侯 率善中郎将 祁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白石森林公园植物区系组成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楚立志 《湖南林业科技》 2018年第5期99-104,共6页
采用样线、样地和观测点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湘潭县齐白石森林公园的植被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公园共有维管植物158科534属926种,含植物种数5种及以上的科有41科,包含592种,分别占森林公园总科数和总种数的25. 94%、63. 93%,它们... 采用样线、样地和观测点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湘潭县齐白石森林公园的植被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公园共有维管植物158科534属926种,含植物种数5种及以上的科有41科,包含592种,分别占森林公园总科数和总种数的25. 94%、63. 93%,它们是本森林公园的优势科,其中以禾本科、蔷薇科和菊科多样性最高。公园内野生种子植物130科可划分为10个分布区类型,野生种子植物443属,可以划分为15个分布区类型。各种植被类型交错分布,呈现出森林公园多样化的景观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齐白石森林公园 植物区系 湘潭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县昭馀古城茶产业促进文旅业发展的途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秀娟 王淑娟 冯世红 《现代农业装备》 2022年第6期94-97,共4页
目前正值山西文旅结合发展的高峰期,2020年山西祁县正式启动关于打造山西药茶,建设茶商之都的“中国茶文化旅游第一城”的建设项目,推进山西药茶作为新载体促进茶文旅新篇章的发展。本文以祁县昭馀古城为研究区域,茶文化旅游为研究主题... 目前正值山西文旅结合发展的高峰期,2020年山西祁县正式启动关于打造山西药茶,建设茶商之都的“中国茶文化旅游第一城”的建设项目,推进山西药茶作为新载体促进茶文旅新篇章的发展。本文以祁县昭馀古城为研究区域,茶文化旅游为研究主题,通过分析现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对山西药茶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打造山西药茶新名片,为服务山西转型关键期发展、宣传中国优秀茶文化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旅游 祁县昭馀古城 山西药茶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祁县地下热水形成条件分析
12
作者 任斗金 郑民刚 张元昌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12-14,26,共4页
从地质、水文地质、水化学等方面,分析了祁县地区地下热水成因,得出该地区地下热水形成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新构造运动形成的基底断块隆起及地下水循环深度大。
关键词 地下热水 形成条件 山西 祁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