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9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扩展的数据集成引擎DataTurbo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1
作者 冯家耀 齐德昱 钱正平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293-2298,共6页
针对分布式异构数据共享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用于解决分布式数据迁移、集成、融合的平台DataTurbo。DataTurbo利用可扩展功能构件支持贴近用户语义的策略描述,结合灵活的调度引擎,弥补了很多商业工具仅支... 针对分布式异构数据共享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用于解决分布式数据迁移、集成、融合的平台DataTurbo。DataTurbo利用可扩展功能构件支持贴近用户语义的策略描述,结合灵活的调度引擎,弥补了很多商业工具仅支持规范化的数据访问接口以及功能局限的弱点,成为一个综合的平台。重点剖析了DataTurbo系统的框架结构,强调功能层下面的引擎支撑层的设计与实现,重点描述了核心调度逻辑和功能构件的规范。DataTurbo现已成功部署并服务于广州市番禺区数据中心,能承担大量异构数据的交换与同步,适合政府各级部门、企业各级机构的数据集成、共享与数据中心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集成 可扩展 引擎 异构数据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异质数据下深度神经网络的整合分析及其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小燕 冮建伟 +1 位作者 王洁丹 王德青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34,共13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累积和存储了丰富的数据。这些数据往往具有来源差异性、高维性特点,基于这些特征的多源数据建模是统计学的热点问题。针对多源异质数据,本文提出深度神经网络整合分析模型(IADNN)。该模型建立了L_(1)-CMC...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累积和存储了丰富的数据。这些数据往往具有来源差异性、高维性特点,基于这些特征的多源数据建模是统计学的热点问题。针对多源异质数据,本文提出深度神经网络整合分析模型(IADNN)。该模型建立了L_(1)-CMCP惩罚,以识别重要特征以及处理数据的异质性,其中外层MCP识别对多源数据集整体显著的特征;中层MCP识别特征在数据集层面的异质性;内层Lasso识别DNN节点的异质性。这种嵌套设计旨在促进数据集间的信息共享。本文对L_(1)-CMCP进行局部线性近似,再采用近端梯度下降算法进行模型估计。模拟分析表明,IADNN在特征选择和分类预测方面均有良好表现。当多源数据部分异质时,所提方法的F_(1)分数、FPR等评估指标均优于各数据集独立建模和合并建模的方法;在多源数据完全异质或完全同质时,所提方法取得了与理论最佳模型相近的效果。最后,将IADNN应用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信用违约数据,发现该模型在风险指标选择和违约预测方面具备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整合分析 深度神经网络 信用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场智能跑道系统的多源数据集成与应用
3
作者 凌建明 侯天新 +2 位作者 刘诗福 陶泽峰 李沛霖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47-1054,共8页
在现有智能跑道内涵、架构基础上,针对智能跑道数据流转难题,系统分析了智能跑道海量、多源、异构、异频的数据特征。基于此,提出了面向智能跑道的多层次数据集成原理、多平台物理构成和全过程数据流架构。结合数据高效可靠利用、分类... 在现有智能跑道内涵、架构基础上,针对智能跑道数据流转难题,系统分析了智能跑道海量、多源、异构、异频的数据特征。基于此,提出了面向智能跑道的多层次数据集成原理、多平台物理构成和全过程数据流架构。结合数据高效可靠利用、分类长效保存需求,阐述了智能跑道数据预处理、标准化处理方法,总结了智能跑道数据存储特点,并建立了对应的多级存储架构与关联存储模式。日喀则定日机场落地应用表明,在不丢失有效信息的前提下减少无效信息超过95%,完成所有数据的统一管理、多源共享,推动智能跑道性能实时评价、风险超前预警、智能维护决策等优势功能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场工程 智能跑道 数据集成 多源异构 数据处理 数据存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地区人工智能地震预测模型应用
4
作者 孟令媛 胡峰 +7 位作者 臧阳 司旭 闫伟 田雷 赵小艳 张致伟 韩颜颜 王月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6年第1期43-50,共8页
针对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的科学目标和主要科学问题,基于川滇地区地震目录和地球物理观测数据,在对川滇地区进行区域划分并建立图神经网络的基础上,构建了川滇地区地震预测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约3万条地震目录数据、基于地震目录的3种... 针对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的科学目标和主要科学问题,基于川滇地区地震目录和地球物理观测数据,在对川滇地区进行区域划分并建立图神经网络的基础上,构建了川滇地区地震预测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约3万条地震目录数据、基于地震目录的3种地震活动性参数,以及116台项地球物理观测数据,通过将传统经验预测指标方法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给出了适用于川滇地区的多源异构数据图神经网络地震预测模型,实现了川滇地区不同数据源下短期与中期地震预测功能。模型应用结果显示,在CD2、CD8和CD10区域月尺度预测效果较好,年尺度无震预测有一定对应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 多源异构数据 图神经网络 地震预测模型 川滇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邦学习赋能数智化科技情报工作中的多源数据融合 被引量:1
5
作者 窦路遥 魏凤 +3 位作者 邓阿妹 周洪 辛竹琳 付豪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1-198,共8页
[研究目的]数智驱动背景下,面对传统机器学习方法所存在的数据孤岛、隐私泄露和计算资源限制问题,联邦学习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分析联邦学习在科技情报多源数据融合中的理论基础与实际应用,以期推动科技情报多源数据融合的转型升... [研究目的]数智驱动背景下,面对传统机器学习方法所存在的数据孤岛、隐私泄露和计算资源限制问题,联邦学习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分析联邦学习在科技情报多源数据融合中的理论基础与实际应用,以期推动科技情报多源数据融合的转型升级,实现数据共享与安全融合,提升科技情报分析的精准性和安全性。[研究方法]结合联邦学习技术特点与科技情报工作中多源数据融合的实践落脚点,从信息保密、信息优化和信息协同三个方面分析联邦学习在科技情报工作多源数据融合中的理论基础;再从跨组织、跨地域、跨领域、跨体量四个维度探讨联邦学习赋能科技情报多源数据融合的应用场景;继而从技术创新、多重模式、全域感知、多方协作角度提出促进科技情报多源数据融合的具体路径。[研究结果/结论]通过联邦学习技术的应用,科技情报工作可以在保护数据隐私和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多源数据的高效融合和共享,推动科技情报系列分析模型的持续优化和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驱动 联邦学习 科技情报 多源数据融合 安全共享 数据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新兴技术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宏 刘沁莹 +2 位作者 胡玉峰 王庆红 周育忠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31,共11页
新兴技术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准确把握新兴技术发展方向有助于国家政策制定和科技快速发展。融合学术论文和专利文献数据,构建一套新兴技术识别方法。通过主题N元语法(TNG)模型抽取和筛选技术主题,确定关键技术主题,... 新兴技术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准确把握新兴技术发展方向有助于国家政策制定和科技快速发展。融合学术论文和专利文献数据,构建一套新兴技术识别方法。通过主题N元语法(TNG)模型抽取和筛选技术主题,确定关键技术主题,通过量化新兴技术的5项特征指标:影响力、增长性、连贯性、创新性、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计算新兴指数得分,对多源数据融合新兴技术进行识别和预判。预测新兴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可为电网领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验证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技术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 新兴技术画像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函数依赖自动识别的真值发现算法
7
作者 高东钧 张志勇 靳正芬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41-2148,共8页
为解决真值发现方法通过人为分析实体属性间的依赖关系效率较低、使用平均值进行可靠度初始化导致结果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源同构数据真值发现算法。识别实体属性间的函数依赖关系;利用识别出的函数依赖计算数据源的初始可靠... 为解决真值发现方法通过人为分析实体属性间的依赖关系效率较低、使用平均值进行可靠度初始化导致结果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源同构数据真值发现算法。识别实体属性间的函数依赖关系;利用识别出的函数依赖计算数据源的初始可靠度;将函数依赖对应的否定约束转换为算术约束,通过最小化目标函数计算数据源的可靠度并生成真值表。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相较于现有方法获得了更高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值发现 多源同构数据 实体关系 函数依赖 数据源可靠度 数据集成 数据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船舶制造车间监视系统的构建 被引量:1
8
作者 胡天翔 叶辉 杨晓飞 《系统仿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7-528,共12页
为解决船舶制造车间生产信息不透明、设备数据采集困难等问题,基于Unity物理平台设计了数字孪生船舶制造车间监控系统。针对监视系统中船舶虚拟车间的构造、多源异构数据采集的数据传输方式、由数据驱动的虚实同步方法,以及数据可视化... 为解决船舶制造车间生产信息不透明、设备数据采集困难等问题,基于Unity物理平台设计了数字孪生船舶制造车间监控系统。针对监视系统中船舶虚拟车间的构造、多源异构数据采集的数据传输方式、由数据驱动的虚实同步方法,以及数据可视化等关键步骤进行了阐释。实验设计船舶制造小组立焊接流水线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系统,完成了焊接流水线的3D场景复现以及在李生车间中对现实车间的生产监控,并通过虚实车间一致性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异构数据采集 虚实同步 数据可视化 孪生车间 生产监控 一致性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煤矿跨系统统一数据服务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弯茂全 李昊 王浩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4,共9页
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在煤矿应用中存在无法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数据在不同系统间的流通受限制,在处理跨系统数据交互时,不同子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权限管理机制,增加了数据被篡改和非授权访问的风险等问题。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出了一种... 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在煤矿应用中存在无法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数据在不同系统间的流通受限制,在处理跨系统数据交互时,不同子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权限管理机制,增加了数据被篡改和非授权访问的风险等问题。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出了一种煤矿跨系统统一数据服务体系。通过涵盖监测监控级、生产管理级与运营管理级5层跨系统数据模型(主题域分组-主题域-业务对象-逻辑实体-属性),构建“接口层-服务层-存储层”协同架构,集成协议动态适配引擎、容器化微服务部署及低代码接口配置工具,设计动态分级鉴权机制和全链路行为监控体系,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标准化接入、安全流转与精准交互。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分布式接口模式相比,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煤矿跨系统统一数据服务体系的数据平均响应时间从270 ms优化至148 ms,数据加工准确率提升至99.57%。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在持续12000 h的运行中,服务可用性达到99.6%,数据一致性误差低于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互联网平台 煤矿跨系统统一数据服务 多源异构数据 统一数据交互规则 容器化微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地面沉降因素的沿海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识别——基于深度学习的珠海市案例研究
10
作者 袁少雄 宫清华 +4 位作者 叶玉瑶 王钧 郝银磊 张雅泽 刘博文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3-690,共18页
快速城市化与地质灾害频发对区域生态安全构成挑战。传统生态安全格局(ESP)构建方法较少考虑地面沉降等垂直地质因素,这可能导致沿海城市生态功能区划不合理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降低。文章以珠海市为例,探索了地面沉降因素对生态安全... 快速城市化与地质灾害频发对区域生态安全构成挑战。传统生态安全格局(ESP)构建方法较少考虑地面沉降等垂直地质因素,这可能导致沿海城市生态功能区划不合理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降低。文章以珠海市为例,探索了地面沉降因素对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影响机制。采用多层感知器(MLP)深度学习模型进行ESP预测,结合加权平均、非线性融合、信息熵和主成分分析等多源数据融合方法进行格局分类和效果评估。结果显示,MLP模型的平均预测准确率达84.5%。空间分析揭示了地面沉降对ESP的影响存在显著空间异质性,中等历史沉降区(8~41 mm/a)表现出最显著影响。源地区和建设区域分别有7.14%和9.84%的区域表现为轻微沉降(2~8 mm/a),应作为重点监测与管理区域。不同融合方法在识别特定功能区域方面表现各异:主成分分析(前2个主成分分别解释了27.1%和19.8%的方差)和信息熵方法在识别建设区和廊道区方面表现优异,而非线性融合在源地区识别方面具有优势。通过整合地面沉降监测数据和多源数据融合方法,文章为沿海城市ESP优化提供了方法学参考,辅助识别了以沿海湿地和河口系统为核心的珠海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表明,在地面沉降约束下协调生态保护、灾害防治与城市发展是可行的。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高分辨率时空数据的应用、算法优化,以及研究成果向城市规划和生态管理政策的高效转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深度学习 地面沉降 多源数据融合 空间异质性 珠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铀的数智化原地浸出动态开采体系的探索与构建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龙成 张喆安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针对原地浸出动态开采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实时数据分析不足、智能决策支持欠缺及动态优化能力有限等问题,分析了数字孪生技术与原地浸出采铀工艺相结合的优势,通过与缪子成像、光纤水位监测、先进传感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 针对原地浸出动态开采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实时数据分析不足、智能决策支持欠缺及动态优化能力有限等问题,分析了数字孪生技术与原地浸出采铀工艺相结合的优势,通过与缪子成像、光纤水位监测、先进传感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先进关键技术相结合,构建了一套高效的数智化铀矿采矿平台。该平台包括地质结构模型、地下水渗流模型、反应运移模型和智能代理模型,核心算法涵盖深度学习、数据同化、多目标优化和不确定性分析。原地浸出动态开采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提高铀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能为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提供有益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地浸出 动态开采体系 数字孪生技术 数智开采平台 多源异构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似失效点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可靠性评估模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童博 魏政 周坤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6-142,共7页
为解决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问题,提高可靠性评估的精度,根据D-S(Dempster-Shafer)理论和最小二乘法相结合的思想,提出一种基于近似失效点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方法。首先,针对单一数据源构造概率分配并进行加权融合得到概率包络,建立基于... 为解决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问题,提高可靠性评估的精度,根据D-S(Dempster-Shafer)理论和最小二乘法相结合的思想,提出一种基于近似失效点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方法。首先,针对单一数据源构造概率分配并进行加权融合得到概率包络,建立基于近似失效点的分布拟合模型。其次,采用最小二乘法得到参数估计值并构造面积度量指标确定真实的失效分布函数,进而完成可靠性评估。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相较于Bayes方法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异构数据 D-S证据理论 近似失效点 最小二乘估计 面积度量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文卫星数传数据完整性判断方法
13
作者 杨晓艳 马福利 +3 位作者 李冰 石涛 于勤思 刘志奇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共9页
针对天文卫星观测数据分散、完整质量信息获取难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多层数据信息综合判断天文卫星数据质量的方法,首先判断传输帧层、源包层数据的连续性;然后从载荷包层判断一组观测数据的完整性,联合生成数据质量信息。经爱因斯... 针对天文卫星观测数据分散、完整质量信息获取难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多层数据信息综合判断天文卫星数据质量的方法,首先判断传输帧层、源包层数据的连续性;然后从载荷包层判断一组观测数据的完整性,联合生成数据质量信息。经爱因斯坦探针(EP)卫星地面数据处理业务系统应用,在轨测试数据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获得EP卫星数据质量判断结果,可以为后续天文卫星数据质量判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卫星 传输帧 源包 数据连续性 数据完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市数字孪生空间底座建设及应用赋能
14
作者 郑小梅 邓小军 +1 位作者 史秀保 叶斌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2-174,179,共4页
本文详细阐述了宁波市数字孪生空间底座的建设背景、总体框架,提出了基于多传感器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模型,整合了300多类数据,形成了地上地下、陆域海域、室内室外一体化的空间底座,构建了城市数字孪生中心,并采用UE+推流架构的高渲染... 本文详细阐述了宁波市数字孪生空间底座的建设背景、总体框架,提出了基于多传感器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模型,整合了300多类数据,形成了地上地下、陆域海域、室内室外一体化的空间底座,构建了城市数字孪生中心,并采用UE+推流架构的高渲染技术实现了应用赋能,提高了城市管理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多源异构 数据融合 虚拟引擎(U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脱贫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异质性金融需求分析
15
作者 冯政 廖东声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6-134,共9页
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对脱贫地区金融异质性需求进行分析,探讨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以Malmquist指数对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进行评价,通过分析农村金融配置效率对三产融合推进的影响,探... 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对脱贫地区金融异质性需求进行分析,探讨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以Malmquist指数对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进行评价,通过分析农村金融配置效率对三产融合推进的影响,探讨农村金融需求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于1.053时,农村金融需求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较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高于1.053时,农村金融需求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有所提高。中部地区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于0.939时,农村金融需求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较为明显。增加农村金融需求可进一步推动农村金融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三产融合 异质性 数据包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协议智慧医疗健康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16
作者 万庆华 薄敬东 +3 位作者 宋英杰 崔传金 罗齐熙 吴硕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95-99,共5页
针对有些医院医疗设备存在数据传输通信方式不一,造成数据格式种类多进而影响数据接收、处理,同时,数据传输安全性存在缺陷等问题。在感知节点设计多种通信方式(WiFi、LoRa、RS485、USB),将数据通过椭圆曲线密码学(ECC)加密并上传至雾节... 针对有些医院医疗设备存在数据传输通信方式不一,造成数据格式种类多进而影响数据接收、处理,同时,数据传输安全性存在缺陷等问题。在感知节点设计多种通信方式(WiFi、LoRa、RS485、USB),将数据通过椭圆曲线密码学(ECC)加密并上传至雾节点,对多源异构网络数据接收、融合处理,存储至SQLite数据库及传输至阿里云服务器。测试结果表明:多通信方式感知节点设备可将数据上传至雾节点,雾节点可实现异构网络数据融合处理、分析、显示、存储以及转发数据等功能,节约网络带宽,且ECC算法加密保证数据传输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THREAD LINUX 多源异构网络 数据融合 数据库 椭圆曲线密码学加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整合与主成分分析法的系统运用类混合式教学模式成绩测评方法
17
作者 刘昭 刘彬 +4 位作者 程中华 艾艳松 史宪铭 夏伟 李明雨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139-150,共12页
为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中的多源数据,解决系统运用类课程的成绩评定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据提取和主成分分析法的成绩测评方法。在整理多源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数据整合的方法提升数据维度,形成初步评价因素;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影... 为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中的多源数据,解决系统运用类课程的成绩评定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据提取和主成分分析法的成绩测评方法。在整理多源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数据整合的方法提升数据维度,形成初步评价因素;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影响因素主成分,以主成分为自变量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实验结果表明:数据整合的方法赋予了多源数据更显著的特征;使用特征提取和主成分分析得到的测评成绩与主观测评结果有更强的相关性。所构建的基于数据整合和主成分分析的成绩测评方法具有较好的解释性,对系统运用类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成绩测评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整合 主成分分析 混合式教学模式 成绩测评 多源数据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张量链分解的多聚类算法
18
作者 张宏俊 张泽宇 +2 位作者 张颖娇 叶昊 潘高军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120,共18页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阶数据的有效表示和分析成为一项重大挑战。基于此,聚焦于张量分解技术在多聚类算法中的应用,特别是针对大型多源异构数据集的处理,深入研究并改进了张量链(tensor train,TT)分解方法,通过引入新的优化策略,显...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阶数据的有效表示和分析成为一项重大挑战。基于此,聚焦于张量分解技术在多聚类算法中的应用,特别是针对大型多源异构数据集的处理,深入研究并改进了张量链(tensor train,TT)分解方法,通过引入新的优化策略,显著提高了其在多聚类任务中的性能。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出了一种新的张量分解框架,该框架通过优化目标函数,有效降低了存储成本并提高了计算效率;二是将改进的张量分解技术应用于3种主要的多聚类算法中,包括自加权多视图聚类(self-weighted multi-view clustering,SwMC)、潜在多视图子空间聚类(latent multi-view subspace clustering,LMSC)和具有完整性感知相似性的多视图子空间聚类(multi-view subspace clustering with intactness-aware similarity,MSC IAS),显著提升了聚类的准确性和效率。为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在7个真实的数据集上进行了全面的实验评估,包括准确性(accuracy,ACC)、归一化互信息(normalized mutual information,NMI)和纯度等3个指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提取有意义的模式和提高聚类性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量 多聚类算法 张量分解 多源异构数据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停电数据提示学习的电网轻量化停电感知模型
19
作者 骆晨 冯玉 +3 位作者 吴凯 周建军 吴少雷 郭小东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1-431,共11页
电网的稳定运行对于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至关重要,实现从低压到系统多层面的停电监测与分析成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若通过新增边端节点的方式实现停电状态监测,将会带来巨大的建设和运维成本。因此,通过引入电网外部的智... 电网的稳定运行对于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至关重要,实现从低压到系统多层面的停电监测与分析成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若通过新增边端节点的方式实现停电状态监测,将会带来巨大的建设和运维成本。因此,通过引入电网外部的智能家居等网络设备数据,开辟了兼具强实时高精度与低成本广覆盖的停电故障感知技术路径。同时,当前深度学习停电研判模型对不同场景需重新训练参数,缺乏轻量化部署且模型实时性不高。为此,基于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方法,提出一种端到端的轻量化电网停电感知模型。首先,通过图聚类算法挖掘用户簇停电事件特征,并且获取停电先验作为停电研判提示。在此基础上,引入自适应提示学习,轻量化实现重复使用同一个模型参数,能在不同层面场景下进行停电研判。进一步,应用组稀疏算法优化停电模型的计算效率。该方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具有显著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网 多源异构数据 停电感知 图聚类 提示学习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需平衡视角下的苏州市轨道交通客流评估诊断
20
作者 金铭 施敏 +1 位作者 李喆康 李旭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22,共5页
[目的]截至2022年底,苏州市轨道交通已基本成网,但客流水平偏低,有必要开展苏州市轨道交通客流评估,剖析其发展症结,以提升客流水平。[方法]研究基于手机信令、轨道闸机数据等多源数据融合分析技术,精准把控用户全过程轨迹。鉴于传统OD... [目的]截至2022年底,苏州市轨道交通已基本成网,但客流水平偏低,有必要开展苏州市轨道交通客流评估,剖析其发展症结,以提升客流水平。[方法]研究基于手机信令、轨道闸机数据等多源数据融合分析技术,精准把控用户全过程轨迹。鉴于传统OD(起讫点)分析的局限性,研究采用了栅格化划分法,以城市轨道交通供需平衡为视角,从城市轨道交通职住覆盖率(居住人口及就业岗位占比)和客流转化率(城市轨道交通出行占比)两个层面构建评估指标,分析苏州市轨道交通客流情况。[结果及结论]苏州市轨道交通线网与职住分布、居民出行需求的整体契合度较高,但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吴江区等区域存在城市轨道交通覆盖薄弱的高密度人口岗位集聚片区,需加强公交接驳服务;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和5号线部分站点周边的轨道交通出行占比较低,反映出用地布局和产业结构对客流吸引力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客流评估诊断 供需平衡 手机信令 多源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