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3篇文章
< 1 2 1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NMT1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的增殖与迁移
1
作者 杨娜 刘俊丽 +3 位作者 白静 杨思怡 韩继明 张华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7-726,共10页
目的·探究HEN甲基转移酶1(HEN methyltransferase 1,HENMT1)在胃癌(gastric cancer,GC)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 目的·探究HEN甲基转移酶1(HEN methyltransferase 1,HENMT1)在胃癌(gastric cancer,GC)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HENMT1在GC中的表达。使用Kaplan-Meier Plotter和BEST在线分析HENMT1表达与临床GC患者总生存期、神经侵袭、亚型、肿瘤发生部位及Lauren分型的相关性。体外培养胃癌细胞,采用靶向HENMT1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及其过表达载体联合PI3K激活剂(740 Y-P)和PI3K抑制剂(3-MA)处理胃癌细胞,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划痕实验以及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HENMT1在胃癌细胞增殖及迁移中的作用。结果·HENMT1在GC中的表达显著升高,且其高表达与神经侵袭呈正相关;HENMT1的表达与GC的亚型密切相关,在增殖型中最为显著;在Lauren分型中的肠型胃癌表达更高。HENMT1的表达与患者的总生存期和GC发生部位(如胃体、贲门、胃窦和全胃)无明显相关性。功能实验结果表明,沉默HENMT1能够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而过表达HENMT1则促进这些功能。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发现,沉默HENMT1导致PI3K-AKT-mTOR信号通路关键蛋白p-PI3K、p-AKT和p-mTOR水平下降,同时PI3K、AKT和mTOR的总蛋白表达也降低;相反,过表达HENMT1则使这些蛋白的表达上调。此外,siHENMT1联合PI3K激活剂740 Y-P能够有效逆转740 Y-P诱导的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效应,而over-HENMT1联合3-MA则能够有效逆转3-MA抑制的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作用。结论·HENMT1在GC中呈高水平表达,并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正向调控胃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n甲基转移酶1 胃癌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口蹄疫病毒A/HeN/1/2009株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及其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谢毅 牟一娇 +2 位作者 朱琳 刘强 赵兴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期640-641,700,共3页
[目的]测定A型口蹄疫病毒A/HeN/1/2009株全基因组序列并分析其基因特征,为研究我国最近发生的A型口蹄疫病毒的致病性、流行规律以及筛选适用的疫情防控疫苗株奠定分子基础。[方法]应用RT-PCR方法,分段扩增、克隆A/HeN/1/2009株基因,并... [目的]测定A型口蹄疫病毒A/HeN/1/2009株全基因组序列并分析其基因特征,为研究我国最近发生的A型口蹄疫病毒的致病性、流行规律以及筛选适用的疫情防控疫苗株奠定分子基础。[方法]应用RT-PCR方法,分段扩增、克隆A/HeN/1/2009株基因,并进行基因测序;借助DNAStar分子生物学软件,从分子流行病学角度分析A/HeN/1/2009株与参考毒株之间可能的遗传衍化关系。[结果]该毒株基因组全长8 171 nts[不包括poly(C)区段和poly(A)尾巴],其中5'-UTR和3'-UTR分别为1 080、92 nts,蛋白编码区为6 999 nts。分析A/HeN/1/2009株遗传衍化关系显示,该毒株划为东南亚拓扑型Laos03系的VN09亚系,同源性依次为87.3%~91.8%、93.7%~94.5%和96.9%~98.4%。[结论]VP1中A24V、N85R、S196T,3A中I61V、T128S、E147G和A134V在该毒群的进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A/SH/1/2009株VP1 140-160基序为R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A hen 1 2009株 全基因组 东南亚拓扑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Quercetin on Performance and Lipid Metabolism in Laying Hens 被引量:2
3
作者 Han Chun-yan Chaudhry Maria Tabassum +5 位作者 Yao Jia-ying Wang Mi Yang Jia-xin Wang Sheng-nan Zhou Bo Li Yao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7年第2期29-36,共8页
Quercetin has a variety of biological activities. However, its application as a feed additive in poultry production is limited.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s of quercetin on performance and lipid metabolism in Hessian la... Quercetin has a variety of biological activities. However, its application as a feed additive in poultry production is limited.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s of quercetin on performance and lipid metabolism in Hessian laying hen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possibility of quercetin to decrease cholesterol in eggs an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holesterol) in laying hens were explored. A total of 240 laying hens at 29-week-old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four treatments, with six replicates of 10 birds per replicate. The treatments were fed with basal diet supplemented with 0, 0.2, 0.4 and 0.6 g · kg-1 quercetin for 8 weeks. Layer performance, lipid concentration in livers, yolks and serum were measured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aying rate had a quadratic correlation with the level of quercetin(p=0.056) and was maximized by the supplement level of 0.2 g · kg-1 diet. When the level of dietary quercetin increased, feed-egg ratio decreased. Crude fat and the total cholesterol of livers decreased by supplementation of quercetin. The total cholesterols of yolks also decreased and had a quadratic correlation with the levels of quercetin(p=0.019). Insulin increased by supplement of quercetin. In conclusion, quercetin improved the performance and reduced egg yolk cholesterol by affecting serum hormone lev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RCETIN laying hen laying rate CHOLESTE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Quercetin on Egg Quality and Components in Laying Hens of Different Weeks 被引量:1
4
作者 You Ying Han Chun-yan +6 位作者 Chaudhry Maria Tabassum Li Ling Yao Jia-ying Wang Sheng-nan Yang Jia-xin Teng Nan Li Yao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5年第4期23-32,共10页
This trial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quercetin on egg quality and components in laying hens of different weeks. A total of 240 healthy Hessian laying hens at 29, 39-week-old with similar body weight and ... This trial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quercetin on egg quality and components in laying hens of different weeks. A total of 240 healthy Hessian laying hens at 29, 39-week-old with similar body weight and laying rat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with six replicates of 10 each replicate, respectively. The treatments were fed with basal diet supplemented with 0, 0.2, 0.4 and 0.6 g-kg-1 quercetin for 8 week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broken or soft shell rat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t 0.2 and 0.4 g.kg-1 quercetin and eggshell thicknes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t 0.4 g.kg-1 quercetin (P〈0.01) in laying hens at 39-47 weeks old; yolk protei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t 0.6 g kg-1 quercetin (P〈0.05) in laying hens at 29-37 weeks old; while yolk protei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t three quercetin treatments in laying hens at 39-47 weeks old; yolk cholesterol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y quercetin in laying hens at 29-37 weeks old (P〈0.05); yolk total phospholipid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t 0.4 and 0.6 g kg-1 quercetin (P〈0.01) and yolk cholesterol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t 0.6 g kg-1 quercetin (P〈0.05) in laying hens at 39-47 weeks old. In a word, quercetin affected egg quality and components to some extents in laying hens of different weeks, the older the hens became, the better improvement they would be. The optimum level of quercetin was 0.4 g kg-1 in the basal di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RCETIN laying hens egg quality egg componen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用于RNA 3'末端的甲基转移酶Hen1蛋白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高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9期3783-3785,共3页
Hen1蛋白是一类作用于RNA 3'末端的甲基转移酶,研究表明其同源物在植物、动物和细菌中均存在。不同来源的Hen1蛋白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差异。文中就不同来源Hen1蛋白的结构、功能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RNA hen1 甲基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袁文菊 孙留霞 +1 位作者 赵庆枫 毛李博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9-52,共4页
本研究以60周龄罗曼蛋鸡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30羽鸡,共750羽。CK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Cur50、Cur100、Cur200和Cur400中姜黄素(Cur)的添加量分别为50、100、200和400 mg/kg,预饲期1周,正试期9周。结果表明:C... 本研究以60周龄罗曼蛋鸡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30羽鸡,共750羽。CK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Cur50、Cur100、Cur200和Cur400中姜黄素(Cur)的添加量分别为50、100、200和400 mg/kg,预饲期1周,正试期9周。结果表明:Cur200和Cur400的产蛋率和平均蛋重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料蛋比和不合格蛋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且Cur200和Cur400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Cur100的产蛋率和平均蛋重显著高于CK(P<0.05),料蛋比和不合格蛋率显著低于CK(P<0.05)。生产性能在Cur50和CK间无显著差异(P>0.05)。Cur200和Cur400的蛋壳强度、蛋壳厚度、蛋黄颜色和哈夫单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且Cur200和Cur400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Cur100的蛋壳强度、蛋壳厚度、蛋黄颜色和哈夫单位显著高于CK(P<0.05)。Cur50的蛋品质同CK处于同一水平(P>0.05)。Cur200和Cur400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和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且Cur200和Cur400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Cur100的IgA、IgG、IgM和IL-4含量显著高于CK(P<0.05),IL-6、IL-1β和TNF-α含量显著低于CK(P<0.05)。Cur50的血清免疫指标同CK处于同一水平(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Cur可以提高产蛋后期蛋鸡的生产性能,改善鸡蛋品质,增强蛋鸡免疫功能。在本研究条件下,Cur的适宜添加量为20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蛋鸡 生产性能 蛋品质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鸡无抗养殖技术与案例探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国顺 朱彦军 +1 位作者 马萍 樊锦龙 《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2期114-116,共3页
随着全球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严峻,尤其是抗生素滥用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存在的潜在威胁,蛋鸡无抗成为了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从蛋鸡的无抗养殖发展现状、无抗养殖基础技术以及替抗的成功案例等方面,对蛋鸡无抗养殖进行了探究... 随着全球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严峻,尤其是抗生素滥用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存在的潜在威胁,蛋鸡无抗成为了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从蛋鸡的无抗养殖发展现状、无抗养殖基础技术以及替抗的成功案例等方面,对蛋鸡无抗养殖进行了探究,以期为实现蛋鸡的无抗养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 无抗养殖 兽用抗菌药 案例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饲料对蛋鸡产蛋性能、消化道组织形态、食糜消化酶活性和盲肠微生物的影响
8
作者 卢建 郭伟 +7 位作者 张欣 杨晓东 王强 马猛 李永峰 邵丹 童海兵 曲亮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863-5876,共14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使用不同水平发酵饲料对蛋鸡产蛋性能、消化道组织形态、食糜消化酶活性和盲肠微生物的影响。选用40周龄海兰褐蛋鸡36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含...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使用不同水平发酵饲料对蛋鸡产蛋性能、消化道组织形态、食糜消化酶活性和盲肠微生物的影响。选用40周龄海兰褐蛋鸡36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含有5%和10%发酵饲料的试验饲粮。试验期12周。结果表明:1)各组之间蛋鸡产蛋率、平均蛋重、日均蛋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蛋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2)5%和10%发酵饲料组肌胃重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发酵饲料组肌胃相对重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5%发酵饲料组空肠绒毛高度以及10%发酵饲料组空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5%和10%发酵饲料组空肠食糜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10%发酵饲料组盲肠微生物的Observed species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门水平上,10%发酵饲料组盲肠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ota)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盲肠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相对丰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盲肠互养菌门(Synergistota)和Verrucomicrobiot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5%发酵饲料组(P<0.05)。6)5%发酵饲料组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类群集中在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10%发酵饲料组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类群集中在阿克曼菌科(Akkermansiaceae)。由此可见,饲粮使用发酵饲料改善了蛋鸡的空肠组织形态,提高了空肠消化酶活性,增加了盲肠微生物区系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有益微生物数量。综合分析,建议产蛋高峰期后蛋鸡饲粮中发酵饲料的使用水平为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饲料 蛋鸡 小肠组织形态 消化酶 肠道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育成期能量限饲及转换为自由采食调控开产时蛋鸡生殖器官发育的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研究
9
作者 卢建 马猛 +9 位作者 郭军 王星果 窦套存 胡玉萍 王强 李永峰 邵丹 童海兵 郭杰 曲亮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7-754,共18页
本试验旨在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研究育成期(6~17周龄)能量限饲及转换为自由采食(18~20周龄)调控开产时(20周龄)蛋鸡生殖器官发育和激素水平的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将720只6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6~17周... 本试验旨在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研究育成期(6~17周龄)能量限饲及转换为自由采食(18~20周龄)调控开产时(20周龄)蛋鸡生殖器官发育和激素水平的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将720只6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6~17周龄,试验鸡分别饲喂禽代谢能(ME)水平为12.34、11.11(90%)和9.87(80%)MJ·kg^(-1),其它营养素水平相同的试验饲粮,12.34 MJ·kg^(-1)组试验鸡自由采食(对照组),其它试验组蛋鸡按照对照组蛋鸡采食量定量饲喂,18~20周龄,各组试验鸡均饲喂相同营养水平试验饲粮自由采食。试验期6~20周龄。20周龄末,选取生殖器官发育和血液孕酮水平差异显著的对照组和80%ME摄入组试验鸡各4只,采集卵巢基质部进行RNA-seq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并对测序结果进行qRT-PCR验证。结果表明:1)随育成期能量限饲强度增加,各试验组蛋鸡20周龄体重和体重变异系数(CV)均显著线性减少(P<0.001),6~20周龄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均显著线性增加(P<0.001),平均日代谢能摄入量(ADMEI)和平均日增重(ADG)显著线性减少(P<0.001)。2)随育成期能量限饲强度增加,20周龄蛋鸡血清尿素氮(UN)含量显著线性增加(P=0.007),血清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以及肝组织总胆固醇(TC)和游离脂肪酸(NEFA)含量均显著线性减小(P=0.045,P=0.029,P=0.024,P=0.003)。3)随育成期能量限饲强度增加,20周龄蛋鸡输卵管长度、长度体重比、重量和指数(P=0.012、0.016、0.042和0.045)、小黄卵泡的数量和指数(P=0.017和0.039)以及卵巢基质部重量和指数(P=0.046和0.047)均显著线性减少,血浆孕酮水平显著线性增加(P<0.001)。4)对20周龄自由采食组(ALF20W)和80%能量限饲组(ERF20W)蛋鸡卵巢基质部进行RNA-Seq分析,纯净序列匹配到鸡参考基因组的比例均超过了93.77%,Q20和Q30的纯净序列含量分别高于97.03%和92.14%,两组共筛选出1488个差异基因,ERF20W组600个下调,888个上调。GO功能分析发现细胞进程、发育和生殖等46个显著富集的GO条目,KEGG信号通路显著富集在28个显著富集的KEGG通路,其中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卵巢类固醇生成通路和cAMP信号通路等是与能量代谢或生殖相关的通路,筛选到的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类固醇生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细胞色素P4501B1(CYP 1B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黑皮质素2受体(MC 2R)、细胞骨架蛋白角蛋白18(KRT 18)和孕激素受体(PGR)等差异基因富集在以上信号通路,可能是育成期能量限饲及转换为自由采食调控开产时蛋鸡生殖器官发育和雌激素生成的潜在靶基因和通路。qRT-PCR结果显示10个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趋势与RNA-Seq结果一致。由此可见,育成期能量限饲及转换为自由采食显著影响了开产时(20周龄)蛋鸡脂质代谢、生殖器官发育和孕酮生成,随育成期能量限饲强度增加,开产时蛋鸡体重、体重CV、血清TG和LDL水平、肝TC和NEFA含量、输卵管长度、长度体重比、重量和指数、小黄卵泡的数量和指数以及卵巢基质部重量和指数均显著线性减少,而血浆孕酮水平显著线性增加。育成期能量限饲及转换为自由采食可能通过影响卵巢组织StAR、CREB1、CYP 1B1、IGF-I、MC 2R、KRT 18和PGR等基因的表达,作用于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卵巢类固醇生成通路和cAMP信号通路等通路,以调控开产时蛋鸡能量代谢、生殖器官发育和孕酮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 育成期能量限饲 生殖器官 RNA-SEQ 卵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玉屏风散对罗曼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10
作者 周小玲 许隽 +5 位作者 曾艳 朱华珺 吴胜莲 邵晨霞 程刚毅 舒燕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1-36,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发酵玉屏风散对产蛋高峰期罗曼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将320只产蛋率相近的健康370日龄罗曼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 试验旨在探究发酵玉屏风散对产蛋高峰期罗曼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将320只产蛋率相近的健康370日龄罗曼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5%、0.50%和0.75%的发酵玉屏风散,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罗曼鸡饲粮中添加0.25%、0.50%和0.75%的发酵玉屏风散显著提高了产蛋率、平均蛋重、平均日产蛋重、蛋白高度、哈氏单位和蛋黄颜色(P<0.05),显著降低了平均日采食量、料蛋比、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以及尿酸含量(P<0.05)。添加0.5%发酵玉屏风散显著提高了蛋壳强度(P<0.05),添加0.50%和0.75%的发酵玉屏风散显著降低了血清葡萄糖的含量(P<0.05)。添加0.25%、0.50%和0.75%的发酵玉屏风散显著提高了血清和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和肝脏的丙二醛含量(P<0.05)。研究表明,在产蛋高峰期罗曼鸡饲粮中添加发酵玉屏风散,可以改善生产性能和蛋品质,增强肝肾功能和抗氧化能力。在综合考虑添加成本与效益的前提下,推荐添加0.25%的发酵玉屏风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玉屏风散 产蛋高峰期 蛋品质 抗氧化 蛋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鸡玉米-豆粕-棉粕-菜籽粕型日粮低蛋白水平及氨基酸平衡模式研究
11
作者 邵丽玮 赵前程 +7 位作者 任智彬 王珏 杨博文 冯志华 郝艳霜 李树鹏 李茜 赵国先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9-37,共9页
试验旨在研究蛋鸡玉米-豆粕-棉粕-菜籽粕型低蛋白日粮的可行性并确定适宜的蛋白质水平及氨基酸平衡模式。选取400日龄的海兰褐蛋鸡504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饲喂玉米-豆粕-棉粕-菜籽粕型日粮,Ⅰ组(对照组)粗蛋白... 试验旨在研究蛋鸡玉米-豆粕-棉粕-菜籽粕型低蛋白日粮的可行性并确定适宜的蛋白质水平及氨基酸平衡模式。选取400日龄的海兰褐蛋鸡504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饲喂玉米-豆粕-棉粕-菜籽粕型日粮,Ⅰ组(对照组)粗蛋白水平为15.5%,Ⅱ、Ⅲ、Ⅳ组粗蛋白水平降至14.0%并分别平衡蛋氨酸(Met)+赖氨酸(Lys)、Met+Lys+苏氨酸(Thr)和Met+Lys+Thr+色氨酸(Trp),Ⅴ、Ⅵ、Ⅶ组粗蛋白水平降至12.5%并分别平衡Met+Lys、Met+Lys+Thr和Met+Lys+Thr+Trp。预试期7 d,正试期84 d。结果表明:①日粮粗蛋白水平显著影响产蛋率和料蛋比(P<0.05);氨基酸平衡模式显著影响产蛋率(P<0.05);粗蛋白水平和氨基酸平衡模式交互对产蛋率、料蛋比影响显著(P<0.05),与Ⅰ组相比,Ⅴ、Ⅵ组产蛋率显著降低(P<0.05),料蛋比显著增加(P<0.05);Ⅱ、Ⅲ、Ⅳ、Ⅶ组生产性能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②日粮粗蛋白水平和氨基酸平衡模式均显著影响粗蛋白表观代谢率(P<0.05),且交互作用显著(P<0.05),与Ⅰ组相比,Ⅲ、Ⅳ、Ⅶ组显著提高(P<0.05),Ⅱ、Ⅴ、Ⅵ组无显著差异(P<0.05)。③日粮粗蛋白水平显著影响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尿酸含量(P<0.05);氨基酸平衡模式显著影响血清总蛋白含量(P<0.05);日粮粗蛋白水平和氨基酸平衡模式交互对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尿酸含量影响显著(P<0.05),与Ⅰ组相比,Ⅴ、Ⅵ组总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Ⅵ组白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Ⅲ、Ⅳ、Ⅴ、Ⅵ、Ⅶ组尿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④日粮粗蛋白水平和氨基酸平衡模式对粪中吲哚、粪臭素、氨气的含量影响显著(P<0.05),且交互作用显著(P<0.05),与Ⅰ组相比,其他6组吲哚、粪臭素及氨气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⑤Ⅱ、Ⅲ、Ⅳ组利润均高于Ⅰ组,且Ⅲ组经济效益最好。综合考虑各项指标,玉米-豆粕-棉粕-菜籽粕型低蛋白日粮具有可行性,平衡Met+Lys+Thr可使日粮粗蛋白水平降至14.0%(比正常水平降低1.5%),氨基酸平衡模式为Lys∶Met∶Thr∶Trp=100∶47∶71∶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 玉米 豆粕 棉粕 菜籽粕 低蛋白日粮 氨基酸平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产蛋末期蛋鸡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
12
作者 张震 张苗蕊 +5 位作者 杨朋坤 孙玉姣 郭宏伟 赵绪永 郑鸣 王永芬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3-47,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褪黑素对产蛋末期蛋鸡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选取520日龄的罗曼褐蛋鸡18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0只蛋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5、1.0、1.5和2.0 mg/kg的褪黑素。预试期1 w... 试验旨在探究褪黑素对产蛋末期蛋鸡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选取520日龄的罗曼褐蛋鸡18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0只蛋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5、1.0、1.5和2.0 mg/kg的褪黑素。预试期1 w,正式试验期4 w。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褪黑素后蛋鸡的产蛋率显著提高(P<0.05)。1.0 mg/kg组、1.5 mg/kg组和2.0 mg/kg组的平均蛋重显著提高(P<0.05),料蛋比和破蛋率显著降低(P<0.05)。1.0 mg/kg组和1.5 mg/kg组的蛋壳强度显著提高(P<0.05)。添加0.5~1.5 mg/kg褪黑素蛋鸡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和钙离子(Ca^(2+))含量显著提高(P<0.05)。当褪黑素添加量为1.0 mg/kg时,LH含量提高了46.90%,FSH含量提高了59.13%,Ca^(2+)含量增加了47.55%,LH和FS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最高(P<0.05),是对照组的2倍以上。研究表明,添加褪黑素对维持产蛋末期蛋鸡产蛋率和提升蛋品质具有积极作用,褪黑素的最适添加水平为1.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蛋品质 产蛋性能 促卵泡激素 黄体生成素 蛋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联合制剂对产蛋后期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13
作者 哈斯通拉嘎 席磊 +3 位作者 王金钰 张凡凡 聂芙蓉 赵金艳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3-29,共7页
研究旨在探究地衣芽孢杆菌和前包被双歧杆菌联合制剂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清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288只健康的63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2、3组分别在基础日... 研究旨在探究地衣芽孢杆菌和前包被双歧杆菌联合制剂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清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288只健康的63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2、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2、3 kg/t的益生菌联合制剂,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结果显示:①在生产性能方面,3个试验组次品蛋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各试验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3组次品蛋率最低;试验2、3组料蛋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在蛋品质方面,试验3组蛋壳强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试验2组和试验3组蛋黄色度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③在血清指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和试验3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水平显著提高(P<0.05);试验1组和试验3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显著提高(P<0.05);试验2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各试验组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1组最低;试验2组和试验3组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显著提高(P<0.05),试验1组和试验2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显著提高(P<0.05);各试验组免疫球蛋白Y(IgY)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1组增幅最大;试验2组和试验3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试验2组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两个试验组;试验1组雌二醇(E2)水平显著提高(P<0.05),试验3组则显著降低(P<0.05);试验2组卵泡生成素(F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两个试验组(P<0.05)。由此可见,地衣芽孢杆菌和前包被双歧杆菌联合制剂能够提高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与蛋品质,并在提升机体抗氧化性能和免疫能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联合制剂添加量为2 kg/t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联合制剂 产蛋后期蛋鸡 生产性能 蛋品质 血清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酶解纳豆菌发酵液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肝脏功能、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哈斯通拉嘎 于雪琦 +4 位作者 张栩航 郭良兴 赵金艳 聂芙蓉 席磊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6-40,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蚯蚓酶解纳豆菌发酵液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肝脏功能、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72只健康的45周龄京红1号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0%、... 试验旨在探究蚯蚓酶解纳豆菌发酵液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肝脏功能、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72只健康的45周龄京红1号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0%、0.15%、0.20%的蚯蚓酶解纳豆菌发酵液。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添加组的蛋壳强度显著提高(P<0.05);0.15%组和0.20%组的平均蛋重显著提高(P<0.05)、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0.15%组的蛋黄比重显著提高(P<0.05);0.20%组的蛋黄颜色显著改善(P<0.05);各添加组的碱性磷酸酶(AKP)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0.15%组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0.15%组和0.20%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提高(P<0.05);各添加组的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蚯蚓酶解纳豆菌发酵液能够提高京红1号蛋鸡产蛋后期的生产性能,改善蛋品质,在提升蛋鸡抗氧化及免疫功能方面表现出良好效果,且添加量为0.15%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 蚯蚓酶解纳豆菌发酵液 生产性能 蛋品质 肝脏功能 抗氧化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子宫黏膜转录组研究调控蛋鸡产蛋后期蛋壳质量相关的基因和信号通路
15
作者 邵丹 瞿源 +1 位作者 刘良基 童海兵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1233,共13页
本研究通过比较高、低质量蛋壳力学特性、超微结构和蛋鸡的子宫组织形态、基因表达差异,挖掘调控产蛋后期蛋壳质量的重要候选基因和信号通路。选用80周龄海兰褐蛋鸡12只,6只产鸡蛋蛋壳质量相对好[蛋壳强度为(3.54±0.11)kg/cm^(2),... 本研究通过比较高、低质量蛋壳力学特性、超微结构和蛋鸡的子宫组织形态、基因表达差异,挖掘调控产蛋后期蛋壳质量的重要候选基因和信号通路。选用80周龄海兰褐蛋鸡12只,6只产鸡蛋蛋壳质量相对好[蛋壳强度为(3.54±0.11)kg/cm^(2),蛋壳厚度为(385.06±12.46)mm]的为高质量组(HQE组),6只产鸡蛋蛋壳质量相对差[蛋壳强度为(2.54±0.07)kg/cm^(2),蛋壳厚度为(256.17±18.36)mm]的为低质量组(LQE组),每组每天收集6枚鸡蛋,累计收集5 d。鸡蛋称重后采用蛋壳强度仪测定蛋壳强度,螺旋测微仪测定蛋壳厚度,计算蛋壳比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蛋壳的超微结构,测定蛋壳有效层厚度、乳突层厚度和乳突宽度,计算乳突层厚度比例;运用组织切片技术比较2组蛋鸡子宫组织形态差异;运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比较2组子宫样本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对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与LQE相比,HQE组蛋壳强度、蛋壳厚度、蛋壳重和蛋壳比例显著增加(P<0.05),蛋壳有效层厚度、乳突层厚度和乳突层厚度比例显著增加(P<0.05),蛋鸡子宫黏膜组织管状腺细胞排布更紧密,子宫黏膜绒毛高度显著增加(P<0.05)。以LQE组为对照组,在HQE组子宫黏膜中筛选到303个DEGs,其中103个表达上调,200个表达下调;GO功能分析显示DEGs主要富集在DNA复制、免疫应答等生物过程;KEGG分析发现DEGs主要富集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互作、Th17细胞分化、肿瘤坏死因子(TNF)、Toll样受体等与免疫、炎症反应相关的信号通路,其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STAT1)、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CC趋化因子配体4(CCL4)、CC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白细胞介素18受体1(IL18R1)等基因在以上通路中反复富集,且在HQE组显著下调。由以上结果可知,产蛋后期蛋壳力学特性和超微结构变差的同时伴随着蛋鸡子宫组织形态变差,功能分析显示子宫黏膜组织上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互作等信号通路可能通过调控子宫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在蛋壳矿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结果可为精准改善产蛋后期蛋壳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 产蛋后期 蛋壳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青素和抗菌肽联用对蛋品质和孵化性能的相关性分析
16
作者 白建 洪金明 +1 位作者 赵斌 王奕凡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57,共7页
为研究虾青素和抗菌肽联用对蛋品质和孵化性能的相关性,选取健康且体重相近的34周龄京红蛋鸡42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T_(0)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T_(1)~T_(6)为试验组,各组单独饲喂添加不同水平的虾青素(0.5%、1... 为研究虾青素和抗菌肽联用对蛋品质和孵化性能的相关性,选取健康且体重相近的34周龄京红蛋鸡42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T_(0)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T_(1)~T_(6)为试验组,各组单独饲喂添加不同水平的虾青素(0.5%、1.0%、1.5%)和抗菌肽(300、500 mg/kg)。预试期1周,正试期8周。试验结束后对蛋鸡进行人工授精。授精后,对种蛋进行蛋品质和孵化效果分析。结果表明:(1)蛋品质:T_(1)~T_(6)组蛋重、蛋形指数、蛋壳厚度、蛋壳颜色、蛋壳强度、哈夫单位均高于T_(0)组(P<0.05)。群体平均蛋重为64.2 g,平均蛋形指数为1.344,平均蛋壳厚度为0.364 mm,平均蛋壳颜色为76,平均蛋壳强度为4.5 kg/cm^(2),平均哈夫单位为81。(2)孵化性能:T_(1)~T_(6)组受精率、孵化率、健雏率、初生重均高于T_(0)组(P<0.05)。群体平均受精率为92%,平均孵化率为94%,平均健雏率为96%,平均初生重为36.5 g。(3)相关性分析: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与蛋重和蛋形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受精率与孵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健雏率与受精率和孵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蛋壳强度与蛋壳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综上,虾青素和抗菌肽联用对京红蛋鸡F1代蛋品质和孵化性能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T3组各项检测指标均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抗菌肽 蛋鸡 蛋品质 孵化性能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壶藻粉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17
作者 刘东芳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25-128,共4页
为了给裂壶藻(SC)在生产富含DHA鸡蛋中的应用提供借鉴,本研究以720羽29周龄的海兰褐蛋鸡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处理,每个处理9个重复,每个重复16羽。对照组(CK)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SC1、SC2、SC3和SC4分别添加0.5%、1%、2%和4%的SC粉至基... 为了给裂壶藻(SC)在生产富含DHA鸡蛋中的应用提供借鉴,本研究以720羽29周龄的海兰褐蛋鸡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处理,每个处理9个重复,每个重复16羽。对照组(CK)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SC1、SC2、SC3和SC4分别添加0.5%、1%、2%和4%的SC粉至基础日粮中,预试期1周,正试期4周。测定其生产性能和蛋品质,计算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CK相比,SC1、SC2、SC3和SC4组蛋鸡的产蛋率、日均采食量、料蛋比和不合格蛋率无显著变化(P > 0.05)。SC4组蛋鸡的平均蛋重显著降低3.48%(P<0.05),其余各组蛋鸡的平均蛋重处于同一水平(P > 0.05)。与CK相比,SC1、SC2、SC3和SC4组鸡蛋的蛋形指数、蛋壳厚度、蛋壳强度、蛋白高度和哈夫单位无显著变化(P > 0.05)。蛋黄颜色在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颜色变化为SC3 > SC2 > SC1 > CK > SC4。随着SC粉添加浓度的增加,鸡蛋中EPA、DHA和ω-3PUFA的含量显著升高,且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毛利润在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SC2 > SC3 > CK > SC4 > SC1。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2%及以下的SC粉不会影响蛋鸡的生长性能和蛋品质,可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在本研究条件下,SC粉的适宜添加量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壶藻 蛋鸡 生产性能 蛋品质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硒蛴螬粉对蛋鸡热应激缓解作用的研究
18
作者 苗婷婷 李大吉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4-39,共6页
研究旨在探讨富硒蛴螬粉对热应激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盲肠短链脂肪酸以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择360只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蛋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蛴螬粉组、亚硒酸钠组和富硒蛴螬粉组分别在... 研究旨在探讨富硒蛴螬粉对热应激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盲肠短链脂肪酸以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择360只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蛋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蛴螬粉组、亚硒酸钠组和富硒蛴螬粉组分别在饲粮中添加普通蛴螬粉、普通蛴螬粉+亚硒酸钠以及富硒蛴螬粉。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富硒蛴螬组平均蛋重和产蛋率显著升高(P<0.05),料蛋比和破蛋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富硒蛴螬粉组哈氏单位、蛋壳厚度、蛋壳比例、蛋黄比例以及硒含量显著升高(P<0.05),蛋白比例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富硒蛴螬粉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及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富硒蛴螬粉组乙酸、丁酸、丙酸、戊酸、异戊酸、异丁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亚硒酸钠组、富硒蛴螬组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富硒蛴螬粉对热应激条件下蛋鸡的产蛋性能、蛋品质、生化指标、盲肠短链脂肪酸含量及抗氧化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 蛋鸡 亚硒酸钠 富硒蛴螬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壶藻粉对蛋鸡生产性能、免疫功能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19
作者 李媛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65-68,共4页
文章旨在分析裂壶藻粉对蛋鸡生产性能、免疫功能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取144只健康状况良好,产蛋率相近的50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T0组蛋鸡饲喂基础日粮,T1组、T2组、T3组蛋鸡分别饲喂基础日粮+0.... 文章旨在分析裂壶藻粉对蛋鸡生产性能、免疫功能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取144只健康状况良好,产蛋率相近的50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T0组蛋鸡饲喂基础日粮,T1组、T2组、T3组蛋鸡分别饲喂基础日粮+0.25%、0.50%、0.75%裂壶藻粉的试验日粮。预饲期7 d,正试期45 d。结果显示:(1)与T0组相比,T2组、T3组产蛋率显著升高4.67%(P<0.05)、5.03%(P<0.05),料蛋比显著降低4.79%(P<0.05)、5.32%(P<0.05)。(2)T1组、T2组、T3组血浆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T0组)(P<0.05),且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低于T0组(P<0.05)。T3组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低于T0组(P<0.05)。(3)T2组、T3组十二指肠和空肠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T0组(P<0.05)。T3组空肠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T0组(P<0.05)。综上所述,基础日粮添加裂壶藻粉可以通过调节机体抗炎作用提高蛋鸡免疫功能,还能增加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进而改善蛋鸡生产性能。本试验条件下,裂壶藻粉的建议添加量为0.50%~0.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壶藻粉 蛋鸡 生产性能 免疫功能 消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添加大豆异黄酮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贝贝 武书庚 +3 位作者 张海华 张海军 郝二英 邱凯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5-306,共12页
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三种不同大豆异黄酮(SIF)产品对产蛋后期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血清指标、卵巢功能和胫骨质量的影响。试验选取产蛋率相近的66周龄海兰褐蛋鸡432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 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三种不同大豆异黄酮(SIF)产品对产蛋后期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血清指标、卵巢功能和胫骨质量的影响。试验选取产蛋率相近的66周龄海兰褐蛋鸡432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种大豆异黄酮产品,即SIF1、SIF2、SIF3。预试期1周,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SIF1和SIF3可显著提高1~4、5~8和1~8周的产蛋率(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SIF1和SIF3可显著提高第4周和第8周鸡蛋的哈氏单位(P<0.05),饲粮添加SIF1可显著提高第8周鸡蛋的蛋白高度(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SIF1可显著降低血清MDA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SIF1和SIF3可显著提高血清中GSH-Px含量和E_2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SIF3可显著增加血清P_(4)含量和血清Ca含量(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SIF2和SIF3可显著增加卵泡总数、初级卵泡数、次级卵泡数和小白卵泡数(P<0.05),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SIF1、SIF2和SIF3可显著提高胫骨钙和磷含量(P<0.05)。综上,SIF可能通过增加卵巢卵泡数量,提高血清抗氧化能力、生殖激素含量和胫骨钙磷含量,进而改善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和鸡蛋品质,不同SIF产品的改善效果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产蛋后期 生产性能 蛋品质 蛋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