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幼虫性特征和精子的发生 被引量:9
1
作者 陈大福 牛宝龙 +1 位作者 翁宏飚 孟智启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6期354-357,共4页
以棉铃虫精巢为材料,气干法制片,Giemsa染色,研究了棉铃虫精巢的形态变化和精子发生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棉铃虫的精巢自预蛹期开始会发生融合现象;雄性棉铃虫染色体数目为n=31。还发现雌性幼虫的腹部有4个腺体,可以作为幼虫的性别特征。
关键词 棉铃虫 幼虫性征 精巢 染色体 精子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配和黑光灯处理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生物钟基因cryptochromes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倪慧 闫硕 +1 位作者 刘小侠 张青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1531-11533,11538,共4页
[目的]明确交配和黑光灯处理对棉铃虫生物钟基因cryptochromes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SYBR Green)技术检测不同条件下棉铃虫cryptochromes(cry1和cry2)基因的表达。提取棉铃虫头部总RNA,经DNase I消化后进行反转录合成... [目的]明确交配和黑光灯处理对棉铃虫生物钟基因cryptochromes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SYBR Green)技术检测不同条件下棉铃虫cryptochromes(cry1和cry2)基因的表达。提取棉铃虫头部总RNA,经DNase I消化后进行反转录合成cDNA,并采用特异性引物分别对cry1、cry2和EF-1α基因进行实时定量PCR扩增。[结果]黑光灯处理棉铃虫2h,其cry1mRNA的表达量明显降低;cry2mRNA的表达量小于对照,但两者之间差异性并不显著。交配对棉铃虫cry1和cry2mRNA表达均存在显著影响,并且雌、雄两性cry1和cry2mRNA表达量在交配后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结论]该结果对进一步研究cry基因的功能以及棉铃虫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cry1和cry2 实时定量PCR 黑光灯处理 交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übner)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礼生 张青文 +3 位作者 蔡青年 徐环李 徐静 付建业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3-36,共4页
采用压片法HSG显带技术,对棉铃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进行了研究,描述了其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征。同 时通过C-带处理表明棉铃虫染色体单倍数目为n=31,染色体长度从2.05μm至6.20μm不等。
关键词 棉铃虫 精母细胞 减数分裂 压片法 HSG显带技术 棉花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配对棉铃虫嗅觉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张泽恩 王志强 +2 位作者 陈秋燕 秦秋菊 刘杨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4,共14页
嗅觉影响着昆虫取食、交配、产卵等行为,然而嗅觉系统的状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昆虫状态的变化发生相应改变。交配是昆虫生活史中非常重要的行为,交配前后昆虫的各项生理状态都会发生明显变化,已有研究证明交配会影响蛾类昆虫的嗅... 嗅觉影响着昆虫取食、交配、产卵等行为,然而嗅觉系统的状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昆虫状态的变化发生相应改变。交配是昆虫生活史中非常重要的行为,交配前后昆虫的各项生理状态都会发生明显变化,已有研究证明交配会影响蛾类昆虫的嗅觉感受,但其作用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以重大农业害虫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为研究对象,对交配与未交配雌雄蛾触角、下唇须和喙的转录组进行测序、分析和qPCR验证,探究交配对嗅觉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交配与未交配的雌雄蛾的各组织中均有一定数量的嗅觉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基因的表达变化可能导致了昆虫交配前后的嗅觉感受和行为的变化。本研究从分子水平上初步探索了交配对棉铃虫嗅觉影响的机制,为深入探究嗅觉可塑性以及嗅觉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交配 转录组测序 嗅觉相关基因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带犀猎蝽对草地贪夜蛾和棉铃虫高龄幼虫的捕食作用
5
作者 孙淦琳 蔡浩升 +4 位作者 杨韵 金思彤 张秋瑾 唐垚 陈斌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125,共8页
为探究黄带犀猎蝽Sycanus croceovittatus对2种玉米重要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高龄幼虫的控害潜力,在室内测定了黄带犀猎蝽对2种害虫6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及捕食选择。结果表明,... 为探究黄带犀猎蝽Sycanus croceovittatus对2种玉米重要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高龄幼虫的控害潜力,在室内测定了黄带犀猎蝽对2种害虫6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及捕食选择。结果表明,黄带犀猎蝽5龄若虫及雌雄成虫对2种害虫6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捕食能力均为雌成虫>5龄若虫>雄成虫。黄带犀猎蝽对棉铃虫表现出正喜好性且对棉铃虫的控害效能(雌成虫:32.204;5龄若虫:25.024;雄成虫:16.527)强于草地贪夜蛾(雌成虫:29.970;5龄若虫:25.018;雄成虫:15.527);雌成虫和5龄若虫对棉铃虫的日最大捕食量(7.353、6.273头)也高于草地贪夜蛾(5.179、4.787头)。黄带犀猎蝽的搜寻效应随害虫密度的增加逐渐下降,对2种害虫的搜寻效应也呈现出雌成虫>5龄若虫>雄成虫。综上,黄带犀猎蝽5龄若虫及雌雄成虫对于攻击性较强的草地贪夜蛾和棉铃虫具有较好的生防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带犀猎蝽 草地贪夜蛾 棉铃虫 捕食功能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外种皮提取物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及对烟叶品质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6
作者 阳灿 蒋蜜涵 +3 位作者 闫荣玲 张翼 罗金强 廖阳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10,117,共8页
为探究银杏外种皮(Ginkgo biloba sarcotesta,Gbs)提取物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防治效果及对烟草幼苗生长、烟叶品质、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测定和比较了不同浓度(2、4、8 mg/mL)银杏外种皮醇、水提取物作用下棉铃虫幼虫的... 为探究银杏外种皮(Ginkgo biloba sarcotesta,Gbs)提取物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防治效果及对烟草幼苗生长、烟叶品质、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测定和比较了不同浓度(2、4、8 mg/mL)银杏外种皮醇、水提取物作用下棉铃虫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及其烟苗生长、烟叶品质、土壤酶活性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银杏外种皮的醇或水提物对棉铃虫幼虫均具有良好的杀虫活性,8 mg/mL的醇、水提取物持续处理60 h后,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5.8%、48.9%;醇提物对烟草幼苗株高、鲜重、干重均有一定促进效应,但水提物对烟草幼苗的促生长作用不显著;醇、水提取物均显著提升了烟叶的可溶性糖及总糖含量,但对烟碱含量影响不显著;相同喷施浓度和处理时长时,醇提物对棉铃虫幼虫的杀虫活性,对烟草幼苗生长、烟叶品质的影响较水提物更明显;银杏外种皮的醇、水提取物均未导致土壤酶活性发生显著变化。结果表明,银杏外种皮醇与水提物在不影响土壤酶活性条件下,可对棉铃虫幼虫表现出良好防治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烟叶的品质,因此在防治烟草棉铃虫中具有一定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外种皮 棉铃虫 校正死亡率 烟叶品质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对棉铃虫天蚕素抗菌肽基因(HacD)转录的影响
7
作者 袁伟宁 魏玉红 +3 位作者 郭建国 刘月英 张美娇 郭致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1-167,共7页
抗菌肽是昆虫体液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抵御外源致病微生物的侵染具有重要作用。明确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诱导下棉铃虫天蚕素抗菌肽基因(HacD)转录的空间特征和时序特征,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昆虫体液免疫与棉铃虫抗B... 抗菌肽是昆虫体液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抵御外源致病微生物的侵染具有重要作用。明确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诱导下棉铃虫天蚕素抗菌肽基因(HacD)转录的空间特征和时序特征,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昆虫体液免疫与棉铃虫抗Bt发展的关联性。本研究测定了HacD cDNA序列,对序列进行了蛋白质翻译,并通过RT-qPCR技术研究了棉铃虫HacD基因在Bt诱导下的转录规律。结果表明,棉铃虫HacD cDNA全长189 bp,其中GC含量为48.15%,肽链由63个氨基酸组成。Bt诱导后棉铃虫幼虫HacD相对转录水平整体呈显著上调趋势,其中脂肪体中HacD的相对转录水平上调最高,其次为血淋巴。Bt对棉铃虫幼虫进行短期诱导后,脂肪体和血淋巴中的HacD基因的相对转录水平均呈持续上调趋势,分别在诱导24 h和18 h时达到最高,随后均持续下调。对幼虫进行持续诱导后,F 0代初孵幼虫、5龄幼虫、蛹和成虫的HacD基因均可以保持上调的转录特性;传代培养获得的F 1代初孵幼虫、5龄幼虫、蛹和成虫的HacD基因转录较F 0代下调,但均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Bt能够诱导棉铃虫HacD基因转录水平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苏云金芽胞杆菌 免疫致敏 抗性 抗菌肽 脂肪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性诱剂监测山东烟田棉铃虫种群消长动态研究
8
作者 陈鹏 朱佩群 +7 位作者 王宝剑 庄乾营 刘文涛 周仙红 高欢欢 张秀霞 翟正勇 张安盛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6-149,共4页
为明确山东烟田棉铃虫发生情况,提高烟田棉铃虫防控效率,本试验开展不同类型诱捕器和性诱芯持续时间与棉铃虫诱集效果之间关系的研究,同时基于所得结果利用性诱剂诱捕法测定山东烟田棉铃虫成虫种群动态。结果显示,棉铃虫种群动态测报中... 为明确山东烟田棉铃虫发生情况,提高烟田棉铃虫防控效率,本试验开展不同类型诱捕器和性诱芯持续时间与棉铃虫诱集效果之间关系的研究,同时基于所得结果利用性诱剂诱捕法测定山东烟田棉铃虫成虫种群动态。结果显示,棉铃虫种群动态测报中应选用诱蛾率更高的蛾类高效诱捕器,性诱芯需要20 d左右更换一次;山东烟田棉铃虫成虫种群消长动态呈双峰型曲线,第一个高峰出现在6月中旬至下旬,第二个高峰期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一个高峰明显高于第二个高峰,同时棉铃虫成虫主要在夜间活动。该结论可为明确新型栽培模式下山东烟田棉铃虫种群动态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可为当前山东烟田棉铃虫的精准防控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性诱剂 种群消长动态 烟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伊犁河谷玉米主要害虫田间一喷多防药效评价
9
作者 孙健博 吴莉莉 +10 位作者 贾尊尊 叶晓琴 丁新华 付开赟 吐尔逊·阿合买提 王哲 李亚文 付文君 艾尔肯娜依·买买提江 安尼瓦尔·库尔班 郭文超 《新疆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2-18,共7页
【目的】研究新疆伊犁河谷玉米高效杀虫剂混配种类、施药量和减药增效配套技术,为新疆玉米主要害虫的协同高效防治及节本增效提供指导。【方法】选用植保无人机喷施不同杀虫剂,同时配合增效助剂对药剂混配组合进行减施处理,比较分析其... 【目的】研究新疆伊犁河谷玉米高效杀虫剂混配种类、施药量和减药增效配套技术,为新疆玉米主要害虫的协同高效防治及节本增效提供指导。【方法】选用植保无人机喷施不同杀虫剂,同时配合增效助剂对药剂混配组合进行减施处理,比较分析其对亚洲玉米螟、双斑萤叶甲和棉铃虫的实际防效。【结果】不同复配药剂对亚洲玉米螟、双斑萤叶甲、棉铃虫的防治效果不同,处理30%氯虫苯甲酰胺SC+9.8%甲维·虱螨脲SC药剂对玉米主要害虫的防效优于处理30%氯虫苯甲酰胺SC+22%噻虫·高氯氟SC。其中处理530%氯虫苯甲酰胺(凯荔)SC 7.5 mL/667m^(2)+9.8%甲维·虱螨脲(丝扑瑞)SC 18.75 mL/667m^(2)+迈诺安飞防助剂10 mL/667m^(2)药后28 d,对亚洲玉米螟、双斑长跗萤叶甲、棉铃虫防效最高,防效分别为91.68%、93.44%和91.22%。相同复配药剂下,添加飞防助剂可在降低用药量的同时增加其防治效果。【结论】处理5防效最佳,于玉米大喇叭口期施药,可兼防多种玉米害虫。此外,飞防过程中适量添加飞防助剂可达到较好的减药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棉铃虫 双斑萤叶甲 一喷多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环境友好药剂对烟田棉铃虫室内毒力与田间防效
10
作者 陈鹏 王宝剑 +6 位作者 朱先志 王海婷 周仙红 高欢欢 庄乾营 张秀霞 张安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130-132,共3页
为有效防治烟田棉铃虫,采用浸叶饲喂法测定多杀霉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安全性药剂对棉铃虫的室内毒力,并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明确了其对棉铃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多杀霉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棉铃虫具有较... 为有效防治烟田棉铃虫,采用浸叶饲喂法测定多杀霉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安全性药剂对棉铃虫的室内毒力,并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明确了其对棉铃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多杀霉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棉铃虫具有较高的室内毒力,药后48 h的LC_(50)分别为2.213、0.022 mg/L。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多杀霉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田间应用速效性均相对较低,持效性相对较高;10%多杀霉素SC制剂量300~375 mL/hm^(2)处理药后7 d更正防效为91.69%~87.51%,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制剂量1500~1875 mL/hm^(2)处理药后7 d更正防效为89.57%~88.67%,两者均能较好地控制烟田棉铃虫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棉铃虫 毒力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杂草地黄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11
作者 梁怀方 王丽 +3 位作者 朱香镇 李东阳 雒珺瑜 陈招荣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5-50,共6页
为探索利用植物资源防治靶标害虫,选用农田常见杂草地黄处理棉田主要害虫棉铃虫,利用饲料与地黄根或叶干粉混拌法,调查棉铃虫发育历期、死亡率和虫重,研究对其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地黄根或叶粉末含量的升高,棉铃虫的死亡率升高、... 为探索利用植物资源防治靶标害虫,选用农田常见杂草地黄处理棉田主要害虫棉铃虫,利用饲料与地黄根或叶干粉混拌法,调查棉铃虫发育历期、死亡率和虫重,研究对其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地黄根或叶粉末含量的升高,棉铃虫的死亡率升高、发育历期延长、虫重减轻。取食地黄根混拌饲料的棉铃虫2龄、3龄、4龄、5龄和6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比对照组升高3.25%~5.82%、22.92%~35.42%、4.10%~9.69%、41.22%~65.58%和12.65%~67.67%;1龄、2龄、3龄、4龄和5龄的棉铃虫幼虫发育历期分别比对照延缓0.00~2.50、1.00~2.25、1.00~6.25、0.00~1.75、0.50~1.50 d,幼虫发育至6龄时,生长发育缓慢且无法正常完成生活史;3龄、4龄、5龄和6龄棉铃虫幼虫虫重分别比对照降低43.79~130.18、152.56~255.47、127.27~327.91和41.75~177.22 mg。另外,取食地黄叶混拌饲料的棉铃虫1龄、2龄、3龄、4龄、5龄和6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比对照组升高5.75%~11.46%、3.09%~11.67%、42.71%~66.27%、16.29%~83.33%、21.67%~100.00%和5.17%~42.67%;1龄、2龄、3龄、4龄和5龄的棉铃虫幼虫发育历期分别比对照延缓1.00~2.00、0.00~4.00、0.00~4.00、0.00~0.50和1.50~4.00 d,6龄幼虫无法正常完成生活史;3龄、4龄、5龄和6龄棉铃虫幼虫虫重分别比对照降低47.11~134.18、170.76~259.19、141.51~317.33和78.24~334.93 mg。通过研究地黄对棉铃虫生长发育、死亡率和虫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对棉铃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为有效利用农田杂草资源开发植物源杀虫剂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棉铃虫 生长发育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棉区利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田间释放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1
12
作者 许建军 郭文超 +4 位作者 姚举 吐尔逊 王泽鹏 哈米提 阿克旦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78-380,共3页
研究表明,螟黄赤眼蜂对新疆南部棉区棉铃虫的控制作用优于松毛虫赤眼蜂;田间放蜂量6×104~8×104头/667m2、放蜂点为3~6个/667m2,螟黄赤眼蜂最高寄生率达51.49%,累计寄生率为18.67%~44.02%,平均寄生率30.36%,棉铃虫虫口减退... 研究表明,螟黄赤眼蜂对新疆南部棉区棉铃虫的控制作用优于松毛虫赤眼蜂;田间放蜂量6×104~8×104头/667m2、放蜂点为3~6个/667m2,螟黄赤眼蜂最高寄生率达51.49%,累计寄生率为18.67%~44.02%,平均寄生率30.36%,棉铃虫虫口减退率25.3%~64.2%,蕾铃被害减退率46.8%~76.8%,赤眼蜂对新疆棉田棉铃虫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同时,持续放蜂田天敌数量明显高于化防田,表明持续放蜂生态效应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棉铃虫 赤眼蜂 生物防治 田间释放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三氟氯氰菊酯棉铃虫种群相对适合度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孟香清 芮昌辉 +2 位作者 赵建周 范贤林 魏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2-14,共3页
应用经三氟氯氰菊酯汰选的棉铃虫种群,在室内条件下分别研究了抗性、敏感及杂交F1代(RS和SR)基因型相对适合度。结果表明,抗性基因型在产卵量、卵孵化率、幼虫及蛹历期和成虫存活期等方面与敏感基因型相比较存在明显的不利性... 应用经三氟氯氰菊酯汰选的棉铃虫种群,在室内条件下分别研究了抗性、敏感及杂交F1代(RS和SR)基因型相对适合度。结果表明,抗性基因型在产卵量、卵孵化率、幼虫及蛹历期和成虫存活期等方面与敏感基因型相比较存在明显的不利性;与敏感基因型相比,抗性基因型只有045的适合度,RS和SR基因型的相对适合度分别为114和1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抗药性 三氟氯氰菊酯 相对适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剂量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14
作者 欧善生 梁沛 +2 位作者 宋敦伦 史雪岩 高希武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共8页
在室内采用培养基混药法测定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剂量(LC10、LC25和LC50)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体内3种解毒酶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剂量处理3龄幼虫48h后饲养,各处理组当代(F0)3~6龄幼虫历期均比对照组延长0.2~3.8d,但成虫平均历期比对... 在室内采用培养基混药法测定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剂量(LC10、LC25和LC50)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体内3种解毒酶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剂量处理3龄幼虫48h后饲养,各处理组当代(F0)3~6龄幼虫历期均比对照组延长0.2~3.8d,但成虫平均历期比对照组缩短0.8~2.5d,子代(F1)1~6龄幼虫历期均比对照组延长0.2~2.6d,成虫平均历期比对照组缩短0.1~0.5d;各剂量处理后,各处理组F0代3~6龄幼虫和蛹的体重、F1代4~6龄幼虫和蛹的体重均比对照组减轻,且剂量越大,体重减轻越显著;各处理组F0代种群趋势指数分别比对照组下降了16.27%、58.51%和71.17%,F1代分别下降了13.66%、52.61%和66.63%;各处理组F0代3~6龄幼虫体内的羧酸酯酶(CarE)和细胞色素P450O-脱乙基酶(P450-ECOD)比活力均高于对照组,其中6龄幼虫这两种酶比活力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5%~16%和23%~66%,但各处理组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比活力均低于对照组,其中6龄幼虫GSTs比活力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16.23%、58.51%和71.17%。表明在LC10~LC50剂量范围内,氯虫苯甲酰胺处理棉铃虫3龄幼虫的亚致死剂量越高,其生长发育受抑制越显著,P450-ECOD和CarE比活力上升越高,GSTs比活力下降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虫苯甲酰胺 棉铃虫 亚致死剂量 生长发育 解毒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分布和发育期变化及植物次生物质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31
15
作者 张常忠 高希武 郑炳宗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0-35,共6页
对棉铃虫 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发育期活性进 行了跟踪测定。从卵期开始,GSTs活性呈上升趋势,6龄幼虫达到最高,然后逐渐下降,但 化蛹初期仍维持较高水平;用培养基混药法研究发现,芸香苷和2... 对棉铃虫 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发育期活性进 行了跟踪测定。从卵期开始,GSTs活性呈上升趋势,6龄幼虫达到最高,然后逐渐下降,但 化蛹初期仍维持较高水平;用培养基混药法研究发现,芸香苷和2-十三烷酮诱导种群5龄时 活性即达到峰值。6龄幼虫脂肪体GSTs活性最高,中肠次之,头部和表皮最低。用1-氯-2, 4-二硝基苯(CDNB)作底物时,中肠GSTs的 K m值最小。5龄幼虫中肠匀浆液中,GSTs活 性90%以上集中在细胞液层,在微粒体、线粒体和细胞碎片层的分布均不超过5%;芸香苷诱 导种群3龄幼虫微粒体层GSTs活性分布明显比对照种群减少,而上清液层则比对照种群 有所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谷胱甘肽S-转移酶 植物次生物质 诱导作用 酶活性 发育期 抗药性 杀虫剂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为害与拟轮生镰孢侵染对玉米穗腐病发生及玉米籽粒中伏马毒素污染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李人杰 魏铁松 +3 位作者 郭聪聪 庞民好 刘颖超 董金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8-72,共5页
本研究以‘浚单20’为供试玉米品种,以棉铃虫为供试昆虫,以拟轮生镰孢为供试病原菌,分别进行单独及复合处理,以明确棉铃虫和拟轮生镰孢单独处理和复合处理对玉米穗腐病发病程度及籽粒中伏马毒素污染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2011年和2012... 本研究以‘浚单20’为供试玉米品种,以棉铃虫为供试昆虫,以拟轮生镰孢为供试病原菌,分别进行单独及复合处理,以明确棉铃虫和拟轮生镰孢单独处理和复合处理对玉米穗腐病发病程度及籽粒中伏马毒素污染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2011年和2012年均以棉铃虫与拟轮生镰孢侵染复合处理对穗腐病发病程度及籽粒中伏马毒素污染水平的影响最大,穗腐病平均病级分别为0.68±0.05和1.08±0.19;单独接种棉铃虫,2011年和2012年的穗腐病平均病级分别为0.31±0.05和0.71±0.06;单独接种拟轮生镰孢,穗腐病平均病级分别为0.24±0.03和1.05±0.29。复合处理的籽粒中伏马毒素污染水平,2011年和2012年分别为(0.85±0.56)mg/kg和(2.36±0.98)mg/kg;单独接种棉铃虫处理分别为(0.17±0.12)mg/kg和(0.01±0.002)mg/kg;单独接种拟轮生镰孢处理分别为(0.10±0.03)mg/kg和(1.14±0.62)mg/kg。相同处理条件下,降水量大和相对湿度高的气候条件更有利于穗腐病的发生及籽粒中伏马毒素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拟轮生镰孢 玉米穗腐病 伏马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提取物对棉铃虫幼虫体内几种酶系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操海群 岳永德 +2 位作者 彭镇华 花日茂 汤锋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45-148,共4页
Effects of the extracts from selected bamboos on the growth and the activities of the digestive enzyme and arbaxylesterase of Helicoverpa armigera larvae were report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trac... Effects of the extracts from selected bamboos on the growth and the activities of the digestive enzyme and arbaxylesterase of Helicoverpa armigera larvae were report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tracts from Pleioblastus juxianensis, Bambusa multiplex, Brachystachyum albostriatum show strong growth disrupting effects on tested pest. The activities of the digestive enzyme in the larvae of Helicoverpa armigera fed with extract of Pleioblastus juxianensis, Bambusa multiplex, Brachystachyum albostriatum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treatment, Thereinto, the activity of protease changed largest, that of amylase larger, and the activity of lipase changed a little. The activity of arbaxylesterase in the larvae fed with extract of Pleioblastus juxianensis, Bambusa multiplex, Brachystachyum albostriatum was inhibited, the relative enzyme activities after 3 days of which were 0.626、0.637、0.602 folds compared to CK, respectively. The effect on the enzymes in Helicoverpa armigera larvae was reduced with the treatmen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提取物 棉铃虫 中肠消化酶 羧酸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和烟青虫初孵幼虫对植物顶尖嫩叶的偏好性差异 被引量:13
18
作者 吴明峰 高尚 +3 位作者 杨耀 谷少华 王沫 李显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3-69,共7页
棉铃虫和烟青虫是一对除寄主范围以外差异极小的近缘种,目前初孵幼虫取食选择对决定两者寄主谱所起的作用尚不明确。为此,本试验选取16种植物(烟草、番茄、辣椒、茄子、棉花5种是共同寄主;月季、菠菜、甘蓝、大葱4种是非寄主;玉米、大... 棉铃虫和烟青虫是一对除寄主范围以外差异极小的近缘种,目前初孵幼虫取食选择对决定两者寄主谱所起的作用尚不明确。为此,本试验选取16种植物(烟草、番茄、辣椒、茄子、棉花5种是共同寄主;月季、菠菜、甘蓝、大葱4种是非寄主;玉米、大豆、花生、黄瓜、胡萝卜、西芹、黑杨7种是棉铃虫寄主),在培养皿两侧分别放入植物顶尖嫩叶和滤纸对照,在中间放置初孵幼虫进行选择,每隔10min观察记录一次结果,持续24h,2h后选择结果呈稳定趋势。结果表明棉铃虫初孵幼虫取食选择范围广,选择玉米、茄子、烟草、大豆、黄瓜、胡萝卜、菠菜、番茄、棉花、西芹、花生、辣椒、大葱这13种植物,这些植物除菠菜和大葱外均为已报道的棉铃虫寄主植物。而烟青虫初孵幼虫取食选择范围窄,选择甘蓝、大豆、烟草、茄子、西芹、番茄6种植物,其中烟草、茄子和番茄为已报道的烟青虫寄主植物。此外,棉铃虫初孵幼虫在除甘蓝外其他植物上的选择率均高于烟青虫,其具备取食多种植物的能力。两者初孵幼虫取食选择对确定各自寄主谱范围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不能完全限定寄主谱,其仍然具备取食寄主谱以外其他植物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寄主选择 初孵幼虫 烟青虫 寄主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棉铃虫的高毒农药替代品种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于宏坤 梁革梅 +4 位作者 任明勇 张永军 常洪雷 吴孔明 郭予元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27-334,共8页
采用室内浸卵、浸叶和点滴法以及田间小区试验,对19种杀虫剂防治棉铃虫的作用特点和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多杀菌素对棉铃虫卵孵化有较好的抑制作用,90.40mg/L多杀菌素处理后棉铃虫卵的孵化率仅为42.86%;... 采用室内浸卵、浸叶和点滴法以及田间小区试验,对19种杀虫剂防治棉铃虫的作用特点和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多杀菌素对棉铃虫卵孵化有较好的抑制作用,90.40mg/L多杀菌素处理后棉铃虫卵的孵化率仅为42.86%;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辛硫磷、丙溴磷、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对棉铃虫初孵幼虫的毒杀作用明显,原药稀释1.0×10^4-2.0×10^4倍时可使初孵幼虫死亡率迭100%;昆虫生长调节剂——氟啶脲、氟铃脲、甲氧虫酰肼原药稀释1000倍对棉铃虫初孵幼虫的致死率大于70%,且幼虫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甲氨基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多杀菌素、毒死蜱、高效氨氰菊酯、丙溴磷、辛硫磷对低、高龄棉铃虫幼虫均具有较好的毒杀效果。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丙溴磷、高效氯氰菊酯作用效果快且防治效果好,尤其是4000倍甲氨基阿维菌素和5000倍高效氨氟氰菊酯处理后第三天,其对棉铃虫的致死率迭100%;多杀菌素和甲氧虫酰肼作用效果稍差。若在棉铃虫卵高峰期适时施药,供试的6种药剂均可作为防治棉铃虫的高毒农药替代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毒农药替代 棉铃虫 室内生物测定 田间小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对棉铃虫体内一些解毒酶系和靶标酶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高希武 董向丽 +1 位作者 赵颖 郑炳宗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56-60,共5页
用培养基混药法研究了槲皮素对棉铃虫羧酸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的诱导作用和对乙酰胆碱酯酶敏感度的影响。槲皮素诱导种群对甲基对硫磷的敏感度明显降低 ,对灭多威和溴氰菊酯的敏感度没有明显变化。诱导种群羧酸酯酶的活性提高 2~ 3倍 ... 用培养基混药法研究了槲皮素对棉铃虫羧酸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的诱导作用和对乙酰胆碱酯酶敏感度的影响。槲皮素诱导种群对甲基对硫磷的敏感度明显降低 ,对灭多威和溴氰菊酯的敏感度没有明显变化。诱导种群羧酸酯酶的活性提高 2~ 3倍 ,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提高近 15倍 ,而乙酰胆碱酯酶对对氧磷的敏感度却提高了 3.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槲皮素 诱导作用 解毒酶系 乙酰胆碱酯酶 靶标酶 培养基混药法 农药 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