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产生黏液复层上皮肿瘤性病变的临床组织及分子病理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雅玲 黄献 +2 位作者 王菲 胡泉泉 宣兰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1-308,共8页
目的:探究浸润性复层产生黏液的复层上皮癌(ISMC)的临床组织及分子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4年4月间安徽医科大学安庆医学中心/安庆市立医院及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的病理数据库的11例ISMC和4例产生黏液... 目的:探究浸润性复层产生黏液的复层上皮癌(ISMC)的临床组织及分子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4年4月间安徽医科大学安庆医学中心/安庆市立医院及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的病理数据库的11例ISMC和4例产生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SMILE)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化、阿利新蓝(AB)/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分子学检测及PD-L1表达情况。结果:ISMC患者多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细胞质内含有黏液的细胞呈复层排列,周围呈栅栏状,肿瘤细胞可呈印戒样或胞质透明。ISMC不仅存在单纯型,也可呈混合型。ISMC具有高侵袭性的生物学特性。CK7、p16,p40和(或)p63表达呈癌巢周栅栏状阳性或局灶表达。AB/PAS染色阳性。人乳头状病毒(HPV)检测结果:ISMC中HPV16/18阳性(1/4),术前检测出HPV16/18阳性(4/6);SMILE组织中HPV阴性。ISMC均表达PD-L1。成功随访8例ISMC患者,时间4~39个月(平均20.50月),4例SMILE患者,时间1~25个月(平均8.25月),随访患者均存活,1例ISMC术后出现多脏器转移。结论:ISMC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表现为高侵袭性和不良预后。所有ISMC均呈PD-L1阳性,提示所有患者均可从PD-L1免疫治疗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浸润性复层产生黏液的复层上皮癌(ISMC) 产生黏液的复层上皮内(SMILE) 临床病理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 人乳头状病毒(hp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变及鳞癌组织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的表达及与HPV16/18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9
2
作者 肖莉 万义增 +1 位作者 王宝 李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64-467,471,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鳞癌组织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的异常表达以及CIN、宫颈鳞癌发病与HPV16/18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原位杂交(ISH)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慢性宫颈炎组织(慢性宫颈炎组)、CIN组织(CINⅠ...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鳞癌组织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的异常表达以及CIN、宫颈鳞癌发病与HPV16/18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原位杂交(ISH)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慢性宫颈炎组织(慢性宫颈炎组)、CIN组织(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和宫颈鳞癌组织(宫颈癌组)中HPV16/18感染以及HDAC1的表达。结果慢性宫颈炎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和宫颈癌组中HPV16/18的感染率分别为8.33%、34.78%、48.00%、65.21%、78.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AC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13.04%、32.00%、47.82%和76.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18感染组的HDAC1阳性表达率高于HPV16/18未感染组(P<0.05)。HDAC1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无关(P>0.05),而与组织分化、间质浸润深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结论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HPV16/18感染可能是通过提高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的水平抑制转录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 hpv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变p16、p53、Ki-67的表达与高危型HPV感染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3
作者 史健 郑军生 +3 位作者 尹方 胡维维 黄小军 周小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5-517,共3页
目的研究p16、p53、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高危型HPV感染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自制组织芯片对243例CIN病变上皮和30例正常上皮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16、p53及Ki-67表达情况,部分CIN病例用基因杂交捕获法检... 目的研究p16、p53、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高危型HPV感染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自制组织芯片对243例CIN病变上皮和30例正常上皮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16、p53及Ki-67表达情况,部分CIN病例用基因杂交捕获法检测高危型HPV感染情况。结果正常鳞状上皮与腺上皮p16、Ki-67和p53染色均为阴性,而在CIN中三者均有较高表达,且随CIN级别升高而表达增强,各组间有差别并与CIN分级呈正相关(P<0.001)。同时二者阳性表达均见分层现象,在CIN1中大部分阳性细胞局限于宫颈鳞状上皮的下1/3,在CIN2中累及上皮下2/3,而CIN3则多超过上皮的下2/3或全层弥漫阳性,各组间有差别且与CIN分级呈正相关(P<0.001)。p53的阳性率及表达强度从CIN1到CIN3逐渐增加,多组之间及CIN1与CIN2比较有差别且与CIN分级呈正相关(P<0.001),但CIN2与CIN3之间无差别。部分CIN1、CIN2及CIN3患者高危型HPV-DNA阳性率分别为37/52(71.2%)、50/58(86.2%)和50/55(90.9%),DNA相对含量多组之间及CIN1与CIN2比较有差别并与CIN分级呈正相关(P<0.001),CIN2与CIN3之间无差别。结论高危型HPV感染及p16、Ki-67及p53与宫颈癌前病变发生机制及病变进展相关,而联合检测p16蛋白和Ki-67抗原表达可作为CIN分级诊断的辅助方法,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 P16 P53 KI-67 hpv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P16蛋白表达与HR-HPV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杨君 周德平 +3 位作者 王彬 张轩珍 王敏 钱丹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中P16蛋白表达及其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2)检测宫颈(正常宫颈42例,CINⅠ级32例,CINⅡ53例,CINⅢ92例)组织中P16蛋白表达及...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中P16蛋白表达及其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2)检测宫颈(正常宫颈42例,CINⅠ级32例,CINⅡ53例,CINⅢ92例)组织中P16蛋白表达及HR-HPV病毒载量。结果:①从正常宫颈、CINⅠ、CINⅡ到CINⅢ,宫颈组织P16蛋白表达强度及HR-HPV阳性率均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不同级别CIN组织中HR-HPV病毒载量分别呈正态分布,并随病变级别增高,病毒载量中位数增高,但病毒载量与病变级别之间无相关性(r s=0.1412,P>0.05)。③P16蛋白表达强度与CIN级别呈正相关(r s=0.3633,P<0.01)。④在CIN组织中,P16蛋白表达与HR-HPV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 s=0.4781,P<0.01)。结论:P16、HR-HPV感染参与了CIN的发生与发展,P16免疫组化检测对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 P16 人乳头病毒 宫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宫颈癌组织中P16、HPV L-1壳蛋白的表达及与HR-HPV载量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0
5
作者 张涛 毛世华 唐良萏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36-539,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早期宫颈癌组织中P16、HPV L-1壳蛋白的表达及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载量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ybrid captureⅡ,HC-2)检测26例慢性宫颈炎组织、83例低...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早期宫颈癌组织中P16、HPV L-1壳蛋白的表达及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载量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ybrid captureⅡ,HC-2)检测26例慢性宫颈炎组织、83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CINⅠ83例)、109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CINⅡ49例,CINⅢ60例)、11例早期宫颈鳞癌组织中P16蛋白、HPV L-1壳蛋白的表达及HR-HPV载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在宫颈癌前病变中随病变级别增高,HR-HPV阳性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织学分级中病毒载量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IL(44.95%)及早期宫颈癌组织(63.64%)中皆以低病毒载量(1~100 RLU/CO)为主。从慢性宫颈炎、LSIL、HSIL到早期宫颈癌,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54%(3/26),55.42%(46/83),85.32%(93/109),100.00%(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1壳蛋白阳性率分别为15.38%(4/26),28.92%(24/83),14.68%(16/109),0.0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29例宫颈组织中,随HPV载量增加,P16蛋白表达增强;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在慢性宫颈炎组中,P16蛋白阳性表达与HPV载量呈正相关(r=0.491,P〈0.05)。在LSIL组中,P16蛋白与HPV载量(r=0.459,P〈0.01)及L1壳蛋白表达(r=0.297,P〈0.01)皆呈正相关。4在HSIL及早期宫颈癌组中,P16蛋白、L-1壳蛋白表达与HPV载量三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16、HPV L-1壳蛋白异常表达是宫颈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早期分子事件,对判断CINⅠ有参考价值,可能比HR-HPV载量更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 P16 hpv L-1壳蛋白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 宫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vivin、Bcl-2、HPV 16/18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2
6
作者 朱华 施铮铮 +3 位作者 杨孝军 郑飞云 张虎祥 万丽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0,I0001,共5页
目的:研究Survivin、Bcl-2、HPV16/18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中的表达,探讨三者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CIN(CIN组)和宫颈癌(宫颈癌组)中Survivin mRNA及HPV16/18DNA的表达。采用免疫... 目的:研究Survivin、Bcl-2、HPV16/18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中的表达,探讨三者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CIN(CIN组)和宫颈癌(宫颈癌组)中Survivin mRNA及HPV16/18D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蛋白在各组中的表达。结果:①Bcl-2蛋白、HPV16/18DNA、Survivin mRNA的阳性率在对照组、CIN组、宫颈癌组中逐渐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②Bcl-2蛋白和Survivin mRNA在宫颈癌的组织分化程度中,低分化组的表达高于高、中分化组(P<0.01),ⅡB~Ⅲ期显著高于Ⅰ~ⅡA期(P<0.05);Survivin mRNA在淋巴结转移组中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Survivin mRNA及Bcl-2与组织类型及肿块类型无关(P>0.05);HPV16/18感染与宫颈癌组织类型、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肿块类型均无关(P>0.05)。③Survivin与Bcl-2及HPV16/18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Survivin、Bcl-2及HPV16/18在宫颈癌中有异常表达。三者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 Bcl—2 人乳头病毒16/18 宫颈 宫颈上皮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HPV亚型及亚型组合检测宫颈癌及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万晓春 杨慧娟 +6 位作者 周晓燕 向礼兵 杨文涛 蔡旭 陆永明 陈颖 平波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42-348,共7页
背景与目的: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对于浸润性宫颈癌(invasive cervical carcinoma,ICC)及其癌前病变的致病性存在亚型及地区差异。本研究通过分析本地区30岁及以上女性宫颈病变患者中HPV亚... 背景与目的: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对于浸润性宫颈癌(invasive cervical carcinoma,ICC)及其癌前病变的致病性存在亚型及地区差异。本研究通过分析本地区30岁及以上女性宫颈病变患者中HPV亚型分布特点,进一步识别罹患包含ICC的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 2 or worse,CIN2+)风险更高的亚型,并比较这些高风险亚型及亚型组合检测CIN2+病变的有效性。方法:收集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患者具备组织学随访结果的宫颈标本,行PCR-反向点杂交法(PCR-reverse dot blot,PCR-RDB)HPV基因分型检测,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rHPV亚型与CIN2+病变的风险关系,并构建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评价不同亚型及亚型组合检测CIN2+病变的准确性。结果:符合研究要求患者413例,含38例CIN1,184例CIN2/3,126例ICC和65例阴性对照人群。HPV16、58、33和18依次为致CIN2+最常见的4种HPV亚型,仅HPV16(P<0.000 1)、58(P=0.002)及33(P=0.015)为罹患CIN2+病变的高风险亚型。联合检测HPV16/18/33/58诊断CIN2+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显著高于HPV16/18亚型组合(P=0.006 6)。结论:HPV16/18/33/58亚型组合用于辅助本地区CIN2+病变的检测可能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宫颈 宫颈上皮内 人乳头状病毒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基细胞学联合HPV分型检测在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郑寰宇 马冬 +4 位作者 李鸥 李月红 张丽芬 刘桂艳 杨利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95-397,共3页
目的:应用液基细胞学联合HPV分型方法检测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初步了解此类患者中TCT及HPV感染情况与妊娠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对象为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确诊为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 目的:应用液基细胞学联合HPV分型方法检测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初步了解此类患者中TCT及HPV感染情况与妊娠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对象为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确诊为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的72例患者,初次孕期保健均进行细胞学、HPV检测,对这些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妊娠合并CIN发生率为2.1%。72例患者中全部产前行宫颈TCT检测,HSIL为32例,LSIL为40例,56例于产前保健时检测HPV,其中48例(85.7%)为阳性结果,32例为HPV16型单独或混合感染。72例孕期保健时行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CINⅠ16例、CINⅡ16例、CINⅢ40例。结论:液基细胞学联合HPV分型检测在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应用是安全而且有效的。在妊娠期CIN患者中HPV感染率高,且HPV16型与CIN高等级病变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液基细胞学 人乳头病毒 宫颈上皮内 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级宫颈上皮内瘤变中HPV病毒载量与P16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预后意义 被引量:9
9
作者 杨君 王彬 +3 位作者 周德平 张轩珍 刘玉明 王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556-1559,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级组织中HPV病毒载量与P16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二者用于预测CINⅠ转归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0年1月,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宫颈专科门诊,经组织学确诊为CINⅠ患...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级组织中HPV病毒载量与P16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二者用于预测CINⅠ转归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0年1月,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宫颈专科门诊,经组织学确诊为CINⅠ患者103例,确诊CINⅠ同时以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ybrid captureⅡ,HC-2)检测高危型HPV(HR-HPV)病毒载量,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相应宫颈组织中P16蛋白表达,分析二者相关性。分别于随访6、12、18、24个月复查细胞学、阴道镜,必要时重复宫颈活检。以随访第24个月组织学检查结果为病变转归结局,分析HPV病毒载量及P16蛋白表达作为CINⅠ病变转归预测指标的可行性。结果①CINⅠ组织中HPV阳性率为69.90%(72/103),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8.83%(40/103),P16蛋白表达与HPV病毒载量二者之间呈正相关(rs=0.568 8,P<0.01);②随访24个月,CINⅠ病变总进展率为11.65%(12/103);③以P16蛋白表达评分≥6分作为CINⅠ进展的预测指标,其敏感性、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67%、96.70%、98.88%(P<0.01);以HR-HPV病毒载量≥100 RLU/CO为预测指标,其敏感性、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8.33%、81.32%、93.67%(P<0.01)。结论 P16蛋白表达强度及HR-HPV病毒载量与CINⅠ病变转归密切相关,可以作为CINⅠ进展风险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P16 宫颈上皮内 宫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T联合HR-HPV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LLETZ术后随访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艳萍 吴瑞芳 +3 位作者 刘志红 汤惠茹 王纯 周艳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57-660,共4页
目的:评价HR-HPV(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检测在CINⅢ(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Ⅲ)行宫颈移行区大环切除术(LLETZ)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分析的方法,选取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03年5月至2009年5月... 目的:评价HR-HPV(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检测在CINⅢ(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Ⅲ)行宫颈移行区大环切除术(LLETZ)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分析的方法,选取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03年5月至2009年5月间诊断为CINⅢ接受LLETZ(large loop excis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zone)手术的567例患者,术后3、6个月及以后每6~12个月随访1次,以LCT(liquid-based cytologic test)及HCⅡ(hybrid captured-Ⅱ)法HR-HPV DNA检测作为随访的监测指标,评估LCT联合HR-HPV检测在术后随访中的价值。结果:1)术后LCT预测病变残留灵敏度60.00%,特异度88.15%,阳性预测值8.30%,阴性预测值99.19%;HPV预测病变残留灵敏度100%,特异度85.64%,阳性预测值11.11%,阴性预测值100%;LCT预测病变复发灵敏度63.64%,特异度92.27%,阳性预测值14.00%,阴性预测值99.23%;HPV预测病变复发灵敏度72.73%,特异度85.97%,阳性预测值9.30%,阴性预测值99.38%。2)术后HPV持续阳性患者复发几率高于非HPV持续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率在HPV持续阳性组与再次感染组为高,HPV持续阴性组术后无复发。结论:术后LCT联合HR-HPV检测预测残留或复发有重要价值,是一种有效的随诊方法。术后HPV感染状态与复发相关,临床需严密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基细胞学检测 HR—hpv检测 宫颈移行区大环切除术 宫颈上皮内Ⅲ级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关系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秦勤 常淑芳 +5 位作者 孙江川 张永红 张潇元 丁钦容 胡亚玲 谢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87-590,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及宫颈锥切除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后人乳头瘤病毒(humn papilloma virus,HPV)持续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的关系,为CI... 目的:通过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及宫颈锥切除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后人乳头瘤病毒(humn papilloma virus,HPV)持续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的关系,为CIN患者治疗中恢复阴道微生态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LEEP术的CIN患者治疗前后阴道微生态状况及治疗后HPV持续感染情况。结果:722例患者中具有完整随访资料者383例,其中84.3%(323/383)的患者阴道微生态异常,38.4%(147/383)的患者检测出明确致病菌,以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为主。接受LEEP术治疗后,51例患者HPV持续阳性,其中76.5%(39/51)阴道微生态异常,BV和VVC的感染率分别为35.3%(18/51)和9.8%(5/51);332例患者HPV转阴,其中16.3%(45/332)微生态异常,BV及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vaginal candidiasis,VVC)的感染率分别为6%(20/332)和1.2%(4/332),与术后HPV持续阳性患者相比,其阴道微生态异常发生率及BV、VVC的感染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合并HPV感染的CIN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调较为普遍,其中以BV感染最为常见,CIN术后HPV持续阳性与阴道微生态异常及BV、VVC感染有关,提示清除致病菌、恢复阴道微生态在CIN治疗中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 人乳头病毒感染 阴道微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ERC和HPV联合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中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梅佳 李桂梅 杨志慧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47-950,共4页
目的观察人端粒酶mRNA基因(human telomerase mRNA componentgene,hTERC)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作为宫颈病变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35例宫颈疾病患者的宫颈活检组... 目的观察人端粒酶mRNA基因(human telomerase mRNA componentgene,hTERC)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作为宫颈病变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35例宫颈疾病患者的宫颈活检组织标本。根据组织学结果分组,其中正常组(包括炎症患者)24例;CIN组100例,其中CIN 1级30例,CIN 2级50例,CIN 3级20例;宫颈癌(鳞癌)组11例。采用双色间期FISH技术检测宫颈细胞hTERC基因扩增情况,同时其中的85例患者进行了HPV-DNA检测,阳性者49例,阴性者36例。结果 (1)hTERC基因在正常组、CIN组及宫颈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38.0%和90.9%,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419,P<0.01)。(2)hTERC基因在CIN 1~3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48.0%和55.0%,CIN 2级组与CIN 3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 1~3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病变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r=0.354,P<0.01)。(3)49例HPV阳性患者中,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为57.14%(28/49);而在36例HPV阴性患者中,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为25.0%(9/36),两者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5),同时hTERC基因的扩增情况与HPV感染情况两者间呈正相关(r=0.320,P<0.003)。结论 hTERC基因的阳性率随宫颈病变级别的升高而增加,可预测病变的进展情况。hTERC基因的扩增和HPV感染呈正相关,提示HPV的感染可能是hTERC基因异常扩增的早期事件。HPV-DNA和hTERC基因联合检测相结合是宫颈CIN早期筛查的理想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宫颈上皮内 荧光原位杂交 人类染色体端粒酶 hp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高危型HPV感染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蒋静 刘玉娟 敬巧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825-828,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病毒(HR-HPV)的感染情况。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2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150例和宫颈诊断正常的50例妊娠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 目的:探讨妊娠期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病毒(HR-HPV)的感染情况。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2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150例和宫颈诊断正常的50例妊娠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Ⅱ)检测所有病例孕期和产后HPV阳性感染率、种类和载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IN患者病变程度与HPV的阳性率和载荷量的相关性。结果:CIN感染的主要类型为HPV-16和18,占感染率的81.00%(162/200),正常健康组妊娠妇女感染类型主要为HPV-31、33和35;CINⅠ~Ⅲ组妊娠期和产后的单一感染率和多重感染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妊娠期和产后CIN患者HPV载荷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INⅡ和CINⅠ组患者产后HPV负荷量显著低于妊娠期(P<0.05),CINⅢ组和健康组患者产后HPV负荷量与妊娠期无显著差异(P>0.05);CIN病变程度与HR-HPV阳性率和载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1和0.901,两者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论:妊娠合并CIN患者感染的HPV主要类型为HPV16和HPV18,两者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宫颈病变的级别与HPV的阳性率和载荷量呈显著正相关,两者可以作为妊娠合并CIN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hpv 宫颈上皮 感染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二黄散治疗伴有持续性HPV感染的宫颈上皮内瘤变 被引量:11
14
作者 徐又先 袁林 +1 位作者 陈静 覃莹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1826-1827,共2页
目的:研究中药二黄散对伴有持续性HPV感染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伴有持续性HPV感染的CINⅠ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二黄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不作任何治疗,50例)。观察不同时间宫颈病变及HPV转归情况,并结... 目的:研究中药二黄散对伴有持续性HPV感染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伴有持续性HPV感染的CINⅠ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二黄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不作任何治疗,50例)。观察不同时间宫颈病变及HPV转归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CINⅠ治疗结束后3、6、9个月不同时间转归率分别为75.0%、81.3%、85.4%,HPV治疗结束后不同时间转归率分别为47.9%、52.0%、60.4%,治疗组CINⅠ及HPV不同时间转归率明显高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中药二黄散对伴有HPV感染的CINⅠ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二黄散 宫颈上皮内 人乳头病毒 持续性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8例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患者的TCT和hrHPV检测分析 被引量:42
15
作者 石杏先 余立群 高国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如何使用现有的筛查方法,减少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 2 or 3,CIN2/3)及宫颈癌的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8月318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航空总医院治疗的CIN2/3及宫颈癌患... 目的:探讨如何使用现有的筛查方法,减少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 2 or 3,CIN2/3)及宫颈癌的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8月318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航空总医院治疗的CIN2/3及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CIN2/3为296例、宫颈癌为22例,采用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检测方法,分析患者的年龄、TCT和hrHPV。结果:296例CIN2/3患者中30~39岁患者为130例(43.92%)、占第1位,20~29岁年轻患者为69例(23.31%)、占第3位。318例患者中TCT阳性为199例(62.58%),hrHPV阳性为308例(96.86%),两者联合筛查阳性为313例,阳性率为98.43%(313/318)。hrHPV分型检测主要亚型依次为16、52、58、33、18、31型。结论:CIN2/3及宫颈癌的发病年龄年轻化,年轻患者筛查不容忽视。TCT单独筛查较hrHPV单独筛查易漏诊高级别病变,TCT联合hrHPV筛查可提高检出率。TCT阴性,hrHPV非16、18亚型的其他hrHPV阳性,尤其是hrHPV52、58、33、31亚型阳性患者也建议行阴道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宫颈上皮内 宫颈 TCT hrhpv 阴道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R、p16^(ink4a)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与高危型HPV负荷量的关系 被引量:7
16
作者 易为 李杏红 +1 位作者 王建六 魏丽慧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65-667,I0001,共4页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p16ink4a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并进一步探讨其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负荷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例CINⅠ、12例CINⅡ、41例CINⅢ组织中EGFR、p16ink4a的表达,...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p16ink4a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并进一步探讨其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负荷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例CINⅠ、12例CINⅡ、41例CINⅢ组织中EGFR、p16ink4a的表达,用等级相关方法分析EGFR、p16ink4a表达水平与CIN等级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高危型HPV负荷量与CIN等级及EGFR、p16ink4a表达的关系。结果: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p16ink4a表达逐渐增强,二者之间成等级正相关关系(r=0.457,P<0.01);EGFR表达与CIN等级之间无相关性(r=-0.173,P>0.05)。高危型HPV负荷量与CIN等级及p16ink4a表达水平之间呈等级正相关关系(r=0.288,P<0.05;r=0.336,P<0.01),与EGFR表达水平之间无等级相关性(r=0.013,P>0.05)。结论:p16ink4a表达增强及高危型HPV负荷量的增加与宫颈病变的进展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p16ink4a基因 宫颈上皮内 人乳头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蛋白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中表达意义与高危型HPV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静阳 胡波 +3 位作者 孙海姣 王炜智 裴笑月 于晶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514-1516,1526,共4页
目的:研究P16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表达的意义,探讨其与高危型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以期用P16蛋白的表达预测CIN进展。方法:收集大连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宫颈活检及手术切除标本137例,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研究P16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表达的意义,探讨其与高危型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以期用P16蛋白的表达预测CIN进展。方法:收集大连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宫颈活检及手术切除标本137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16蛋白的表达并评分,HC2方法检测高危型HPV-DNA,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P16蛋白表达在慢性子宫颈炎伴鳞状上皮化生中均阴性(0/40),CINⅠ阳性90.91%(20/22),CINⅡ阳性为95.00%(19/20),CINⅢ阳性为100.00%(25/25),浸润性鳞癌阳性为100.00%(30/30)。在慢性子宫颈炎伴鳞化中高危型HPV阳性1例,CINⅠ12例,CINⅡ14例,CINⅢ22例,浸润性鳞癌29例。CIN中感染高危型HPV的病例,P16蛋白均呈阳性表达。结论:P16蛋白可作为区分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与良性反应性增生的标记物,其表达的分层现象能够很好的反映出CIN的分级,P16蛋白阳性表达的评分有助于区分出有高危发展倾向的C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蛋白 宫颈上皮内 人类乳头状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高危型HPV感染与潜在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16
18
作者 白彩云 王延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9期1290-1293,共4页
目的:研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高危型HPV感染与潜在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患者进行研究,筛选CIN I期、CIN II期和CIN III期患者各40例,检测HPV亚型以及增殖相关基因、染色体相关基因的mRNA含量。... 目的:研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高危型HPV感染与潜在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患者进行研究,筛选CIN I期、CIN II期和CIN III期患者各40例,检测HPV亚型以及增殖相关基因、染色体相关基因的mRNA含量。结果:(1)HPV亚型:不同CIN分期患者的HPV-31、33、51、52、58的阳性率和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16、18的阳性率和含量有差异,且CIN分期越高、HPV-16、18的阳性率和含量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增殖相关基因:高危型HPV感染患者宫颈组织中促增殖基因IMP3、MUC1、TS的mRNA含量呈高表达,抑癌基因P16ink4a、p53的mRNA含量呈低表达;(3)染色体相关基因:高危型HPV感染患者宫颈组织中MCM2、MCM7、hTERC、hTERT、hTP1以及CA-IX的mRNA含量呈高表达。结论:HPV-16、18是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高危型HPV,会导致促增殖基因表达增加、抑癌基因表达受到抑制、影响染色体的复制和延伸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 人乳头病毒 增殖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阴道镜结合HPV16、18及沙眼衣原体检测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尚风 舒慧敏 +4 位作者 刘婷艳 闫坤 曹利芬 李学成 崔绪琴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7-79,88,共4页
目的 通过对电子阴道镜检查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以及 HPV16、18 型、沙眼衣原体与 CIN关系的研究,探讨电子阴道镜结合HPV16、18及沙眼衣原体检测对 CIN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电子阴道镜观察宫颈形态,PCR法检测宫颈组织中HPV16... 目的 通过对电子阴道镜检查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以及 HPV16、18 型、沙眼衣原体与 CIN关系的研究,探讨电子阴道镜结合HPV16、18及沙眼衣原体检测对 CIN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电子阴道镜观察宫颈形态,PCR法检测宫颈组织中HPV16、18及免疫层析法检测宫颈分泌物中沙眼衣原体(CT),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电子阴道镜诊断CIN的灵敏度为67%,特异度为75%,阳性预测值63%,阴性预测值78%;HPV16、18阳性病例中CIN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病例,电子阴道镜诊断CIN的准确率在 HPV16、18 阳性病例中显著高于阴性病例,在CT阳性与阴性病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电子阴道镜适合作为CIN的诊断方法; HPV16、18 检测可作为诊断CIN的方法之一,与电子阴道镜结合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电子阴道镜结合CT检测对诊断CIN帮助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阴道镜 hpv16、18 沙眼衣原体 宫颈上皮内样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MEKK3、NF-κB的表达量及其与高危型HP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平 张红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9期2247-2250,共4页
目的:研究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有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3(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ERK kinase kinase 3,MEKK3)、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s-κB,NF-κB)的表达量及其与高危型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 目的:研究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有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3(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ERK kinase kinase 3,MEKK3)、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s-κB,NF-κB)的表达量及其与高危型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CIN组以及一般资料匹配的45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宫颈组织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MEKK3、NF-κB的蛋白表达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MEKK3、NF-κB、JAK2、STAT3、p16^(INK4a)、p27^(kip1)、p53^(kip3)的mRNA表达量。结果:CIN组宫颈组织中MEKK3、NF-κB的蛋白表达量以及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危型HPV感染(+)宫颈组织中MEKK3、NF-κB的蛋白表达量以及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高危型HPV感染(-)(P<0.05);MEKK3、NF-κB阳性表达CIN宫颈组织中JAK2、STAT3的mRNA含量显著高于MEKK3、NF-κB阴性表达的CIN宫颈组织(P<0.05),p16^(INK4a)、p27^(kip1)、p53^(kip3)的mRNA含量显著低于MEKK3、NF-κB阴性表达的CIN宫颈组织(P<0.05)。结论:高危型HPV感染能够增加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MEKK3、NF-κB的表达量,进而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来下调抑癌基因p16^(INK4a)、p27^(kip1)、p53^(kip3)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 人乳头病毒 有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3 核转录因子ΚB 抑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