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SVG/HIV-1_(NL4-3)Luc假病毒筛选抗HIV-1药物的条件优化及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萍 陈欢 +3 位作者 罗荣华 卿晨 张高红 郑永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3-438,共6页
目的建立并优化VSVG/HIV-1_(NL4-3)Luc假病毒筛选抗HIV药物药效模型。方法参照Promega公司的荧光素酶活性分析系统,比较VSVG/HIV-1_(NL4-3)Luc对4种不同细胞的感染力。通过采用3种不同实验条件对不同类型HIV-1上市药物进行活性评价,进... 目的建立并优化VSVG/HIV-1_(NL4-3)Luc假病毒筛选抗HIV药物药效模型。方法参照Promega公司的荧光素酶活性分析系统,比较VSVG/HIV-1_(NL4-3)Luc对4种不同细胞的感染力。通过采用3种不同实验条件对不同类型HIV-1上市药物进行活性评价,进一步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最后,应用该系统对特定靶点化合物进行筛选,并与HIV-1_(ⅢB)病毒筛选体系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VSVG/HIV-1_(NL4-3)Luc对CRFK细胞的感染力最强,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加入的病毒量呈剂量依赖关系。比较3种实验条件下不同阳性药物抑制VSVG/HIV-1_(NL4-3)Luc的半数有效剂量浓度EC50,发现第3种条件最优。而用该假病毒对合成化合物进行筛选,发现其EC50与病毒HIV-1_(ⅢB)所得EC_(50)基本一致。结论成功建立并优化了基于VSVG/HIV-1_(NL4-3)Luc假病毒的抗HIV药物筛选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VG/hiv-1NL4-3Luc hiv 药物筛选 阳性药物 优化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1蛋白酶与抑制剂BEG相互作用的分子对接计算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伊长虹 梁志强 +3 位作者 王伟 张少龙 张庆刚 陈建中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8-723,共6页
本文使用分子对接方法和MM/PBSA方法计算抑制剂BEG与HIV-1蛋白酶的结合自由能,结果表明范德华相互作用主宰了BEG与HIV-1蛋白酶的结合,还证明分子对接采用的分子力场相比于Amber12力场更适合于BEG-HIV蛋白酶系统.本文采用基于残基的自由... 本文使用分子对接方法和MM/PBSA方法计算抑制剂BEG与HIV-1蛋白酶的结合自由能,结果表明范德华相互作用主宰了BEG与HIV-1蛋白酶的结合,还证明分子对接采用的分子力场相比于Amber12力场更适合于BEG-HIV蛋白酶系统.本文采用基于残基的自由能分解方法计算了抑制剂-残基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残基Leu23、Gly49、Ile50、Val82、Ile84、Asp25′、Gly27′、Ala28′、Gly49′、Ile50′和Ile84′与BEG产生了较强的相互作用,同时也证明CH-π和CH-O相互作用驱动了抑制剂BEG与HIV-1蛋白酶的结合.我们期望这个研究能为艾滋病治疗药物的合理化设计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实验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结合自由能 H IV-1蛋白酶 分子对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1 Gag蛋白P2/NC蛋白酶切割位点序列的随机化及噬菌体展示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波 贾建安 +5 位作者 温宗梅 邓松华 蒋少华 陈秋莉 潘欣 潘卫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43-1247,共5页
目的:构建HIV-1 Gag PR蛋白P2/NC切割位点序列随机化的噬菌体展示文库,研究HIV-1蛋白酶(protease PR)耐药性突变对其敏感切割序列的影响。方法:PCR扩增制备重组HIV-1gag基因上的CAP2和NC片段,在CAP2片段5′端引入StuⅠ酶切位点,3′端PR... 目的:构建HIV-1 Gag PR蛋白P2/NC切割位点序列随机化的噬菌体展示文库,研究HIV-1蛋白酶(protease PR)耐药性突变对其敏感切割序列的影响。方法:PCR扩增制备重组HIV-1gag基因上的CAP2和NC片段,在CAP2片段5′端引入StuⅠ酶切位点,3′端PR切割位点处的氨基酸序列进行随机化;在NC片段5′端设计重叠区域,3′端引入SalⅠ酶切位点。应用Overlapping PCR将CAP2和NC片段拼接并克隆于噬菌体展示载体LD3-pCANTAB5S上,建立HIV-1PR靶蛋白CAP2和NC之间切割位点随机化的噬菌体展示文库。结果:该噬菌体展示文库库容量为2.1×106,滴度为3.0×1012TU/ml,CAP2/NC片段插入率为52.1%;12个样品的序列分析显示切割位点中随机化的核苷酸与氨基酸均呈随机性分布;10个阳性单克隆噬菌体CAP2/NC-LD3-pCANTAB5S样品中9个与IgG特异结合。结论:成功地对HIV-1PR靶蛋白CAP2和NC之间切割位点进行了随机化并展示于噬菌体表面,构建了其噬菌体展示文库,为筛选耐药性突变的PR敏感切割序列及构建蛋白酶抑制剂噬菌体筛选模型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蛋白酶 切割位点序列 随机化 噬菌体展示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耐药基因变异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袁宏丽 郑煜煌 +2 位作者 周华英 李瑛 王敏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研究湖南省未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HIV蛋白酶和逆转录酶区耐药基因变异情况,为更有效地开展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从184例研究对象的血浆中提取HIV-1RNA,采用套... 目的研究湖南省未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HIV蛋白酶和逆转录酶区耐药基因变异情况,为更有效地开展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从184例研究对象的血浆中提取HIV-1RNA,采用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IV-1POL基因片段,并对扩增片段进行序列测定直接分析。结果获得阳性结果的106例感染者中,蛋白酶基因区次要耐药变异以M36I、H69K、I13V和I93L为多,它们的累积可引起蛋白酶抑制剂的耐药。逆转录酶区的耐药变异较少见,但发现1例同时存在多个与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耐药基因相关的基因位点变异的HIV感染者。结论湖南省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中存在原发耐药相关基因位点变异,耐药基因变异处于较低水平的流行状态,感染者在抗病毒治疗开始前和后均应定期检测耐药基因突变情况以指导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DS hiv-1 耐药突变 蛋白酶基因 逆转录酶基因 抗药性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1蛋白酶与抑制剂3G3相互作用机制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伊长虹 梁志强 +3 位作者 王伟 尹妍妍 李洪云 陈建中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94-1001,共8页
HIV-1蛋白酶已经成为治疗艾滋病药物设计的重要靶标.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MM-PB/SA方法计算了抑制剂3G3与HIV-1蛋白酶的结合自由能,结果表明范德华作用驱动了3G3与蛋白酶的结合.同时也采用了基于残基的自由能分解方法计算了抑制剂-... HIV-1蛋白酶已经成为治疗艾滋病药物设计的重要靶标.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MM-PB/SA方法计算了抑制剂3G3与HIV-1蛋白酶的结合自由能,结果表明范德华作用驱动了3G3与蛋白酶的结合.同时也采用了基于残基的自由能分解方法计算了抑制剂-残基相互作用,结果证明残基Ala28,Val32/Val32′,Ile47,Gly49,Ile50/Ile50′,Ile84/Ile84′和Pro81′能与蛋白酶产生较为强烈的相互作用,同时也表明CH-π,π-π和CH-O相互作用控制了3G3与蛋白酶的结合.我们期望这个研究能为抗艾滋病的药物设计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MM—PB SA方法 抑制剂-残基相互作用 hiv-1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展示耐药突变HIV-1蛋白酶敏感切割位点六肽随机文库的构建 被引量:1
6
作者 卢海妹 周波 +6 位作者 潘卫 贾建安 王锦红 温宗梅 何俊 陈露 邓松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3-406,共4页
目的构建耐药性突变HIV-1蛋白酶(protease PR)敏感切割位点序列体外噬菌体筛选模型,研究HIV-1蛋白酶耐药性突变与敏感切割序列的关系。方法用含随机核苷酸序列的引物PCR方法对HIV-1gag基因上的CAP2片段的PR切割位点处的氨基酸序列进行... 目的构建耐药性突变HIV-1蛋白酶(protease PR)敏感切割位点序列体外噬菌体筛选模型,研究HIV-1蛋白酶耐药性突变与敏感切割序列的关系。方法用含随机核苷酸序列的引物PCR方法对HIV-1gag基因上的CAP2片段的PR切割位点处的氨基酸序列进行随机化,再将重组CAP2片段和NC片段拼接克隆于噬菌体展示载体LD3-pCANT-AB5S上,建立HIV-1蛋白酶靶蛋白切割位点随机化的噬菌体展示文库。结果该噬菌体展示文库库容量为2.6×106,滴度为4.1×1015TU·L-1,CAP2片段插入率为47.8%;序列分析显示切割位点中随机化的核苷酸与氨基酸均呈随机性分布。结论成功地构建HIV-1蛋白酶的敏感切割序列噬菌体筛选文库,为筛选到突变PR敏感切割序列噬菌体及研究耐药HIV-1蛋白酶抑制剂与突变PR的关系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蛋白酶 耐药突变 噬菌体展示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剂G4G与HIV-1蛋白酶作用模式的结合自由能计算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伊长虹 梁志强 +3 位作者 王伟 张少龙 张庆刚 陈建中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55-860,共6页
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结合自由能计算研究了抑制剂G4G与HIV-1蛋白酶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范德华作用主导了抑制剂G4G与HIV-1蛋白酶的结合.基于残基的自由能计算表明残基Gly49、Ile50、Val82、Ile84、Gly27′、Ala28′、Ile50′和... 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结合自由能计算研究了抑制剂G4G与HIV-1蛋白酶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范德华作用主导了抑制剂G4G与HIV-1蛋白酶的结合.基于残基的自由能计算表明残基Gly49、Ile50、Val82、Ile84、Gly27′、Ala28′、Ile50′和Ile84′与G4G产生了较强的相互作用,同时研究也表明CH-π,CH-O相互作用和氢键是其主要的作用形式.该研究能为以HIV-1蛋白酶为靶标的抗艾滋病药物设计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结合自由能 hiv-1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动力学研究抑制剂APV与HIV-1蛋白酶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时术华 张少龙 张庆刚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85-890,共6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结合自由能计算研究了抑制剂APV与HIV-1蛋白酶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范德瓦尔斯作用主控了APV与HIV-1蛋白酶的结合.采用基于残基的自由能分解方法计算了抑制剂-残基相互作用,结果表明9个残基Gly27、Ile32、Val47...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结合自由能计算研究了抑制剂APV与HIV-1蛋白酶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范德瓦尔斯作用主控了APV与HIV-1蛋白酶的结合.采用基于残基的自由能分解方法计算了抑制剂-残基相互作用,结果表明9个残基Gly27、Ile32、Val47、Ile50、Ile84、Ala28'、Gly49'、Ile50'和Arg87'与APV产生了大于1.0 kcal/mol的强相互作用,而且证明CH-π,CH-O相互作用和极性作用是其结合的主要形式.期待该结果可以为以HIV-1蛋白酶为靶标的抗艾滋病药物设计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结合自由能 hiv-1蛋白酶 MM-PB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6-二氢-2-吡喃酮作为HIV-1蛋白酶抑制剂的3D-QSAR和对接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仝建波 吴英纪 +1 位作者 白敏 占培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8-244,共7页
本文采用分子对接法研究了24个5,6-二氢-2-吡喃酮衍生物与HIV-1蛋白酶的相互作用,并采用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了药物分子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到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_(cum)~2)为0.961、留一法交互校验复相关系数... 本文采用分子对接法研究了24个5,6-二氢-2-吡喃酮衍生物与HIV-1蛋白酶的相互作用,并采用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了药物分子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到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_(cum)~2)为0.961、留一法交互校验复相关系数(Q_(cv)~2)为0.897,外部交互验证复相关系数(Q_(ext)~2)为0.880,从结果可以看出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对化合物的抗艾滋病活性具有比较好的预测能力.然后通过分子对接研究了配体小分子和HIV-1蛋白酶活性氨基酸残基之间的结合模式,这些信息对于以后设计合成新的抗艾滋病药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构效关系 分子对接 5 6-二氢-2-吡喃酮 hiv-1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感染者体内Epstein-Barr病毒致癌性潜伏膜蛋白-1功能区C末端DNA序列分析
10
作者 周素娟 丁盈盈 +3 位作者 高眉扬 陈莉 张铁军 何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8-521,526,共5页
目的初步了解在HIV感染者体内,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致癌性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ain-1,LMP-1)功能区C末端DNA特异性30bp缺失的发生率和33bp重复序列拷贝数的情况。方法采用巢式PCR扩增175例HIV感染者... 目的初步了解在HIV感染者体内,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致癌性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ain-1,LMP-1)功能区C末端DNA特异性30bp缺失的发生率和33bp重复序列拷贝数的情况。方法采用巢式PCR扩增175例HI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PBL)中EBV的LMP-1功能区C末端的基因片段,并进行核酸序列分析。为了避免核酸质量对实验成功率的影响,同时对提取的所有标本DNA的MDR1 C3435 T基因进行PCR扩增。结果所有HIV感染者的PBL标本中,MDR1 C3435 T基因均成功扩增(扩增率为100%),证明标本的DNA质量合格。175例标本中的33例可以成功扩增EBV-DNA(阳性率为18.9%)。在33例EBV-DNA阳性的标本中,27例(81.8%)的LMP-1基因核酸序列发生特异性30bp缺失(the 30bp-del),其33bp重复序列的拷贝数分别为4(4例,14.8%)、5(12例,44.4%)、6(8例,29.6%)、7(3例,11.1%);其他6例LMP-1核酸序列没有发生30bp核甘酸缺失,其33bp重复序列单位的拷贝数为4(5例,83.3%)、5(1例,16.7%)。结论 HIV感染者体内EBV致癌性LMP-1功能区C末端基因发生特异性30bp缺失的频率为81.8%,而其33bp重复序列的拷贝数为4、5、6、7,共4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者 EPSTEIN-BARR病毒 潜伏膜蛋白-1 巢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耐药性HIV-1蛋白酶抑制剂的分子设计策略
11
作者 缪有盼 李爱秀 +1 位作者 刘涛 吴可柱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9-283,共5页
在抗艾滋病化学治疗中,HIV-1蛋白酶抑制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HIV-1病毒不断变异产生的耐药性,如何开发出抗耐药性的HIV-1蛋白酶抑制剂已成为抗艾滋病药物研发的热点。同时,多种抗耐药性HIV-1蛋白酶抑制剂的分子设计策略被提出并... 在抗艾滋病化学治疗中,HIV-1蛋白酶抑制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HIV-1病毒不断变异产生的耐药性,如何开发出抗耐药性的HIV-1蛋白酶抑制剂已成为抗艾滋病药物研发的热点。同时,多种抗耐药性HIV-1蛋白酶抑制剂的分子设计策略被提出并用于抗艾滋病药物研究,这些策略包括:基于"底物包膜"假说的设计策略、最大限度增加抑制剂与HIV-1蛋白酶的亲和力和寻找新作用部位的抑制剂。本文对这些分子设计策略在艾滋病药物研究与开发上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药物研究工作者提供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耐药性 hiv-1蛋白酶抑制剂 分子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选择的HIV-1蛋白酶剪切位点预测
12
作者 刘惠 姚远 仇广涛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133-136,195,共5页
研究HIV-1蛋白酶的剪切特异性是研制蛋白酶抑制剂类药物的基础。针对HIV-1蛋白酶剪切位点预测改进一种新型的过滤器方法,去除特征集中的冗余特征,简化分类器结构。通过融合三种特征获得完备的特征表达并对支持向量机(SVM)进行参数优化... 研究HIV-1蛋白酶的剪切特异性是研制蛋白酶抑制剂类药物的基础。针对HIV-1蛋白酶剪切位点预测改进一种新型的过滤器方法,去除特征集中的冗余特征,简化分类器结构。通过融合三种特征获得完备的特征表达并对支持向量机(SVM)进行参数优化从而提高预测性能。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预测性能优于当前基于特征提取的研究成果,这表明特征选择结合特征融合并且进行SVM参数优化可以有效提高HIV-1蛋白酶剪切位点预测效果,能够为未来开发HIV-1蛋白酶抑制剂提供有用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维 模式识别 hiv-1 蛋白酶 特征融合 特征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1蛋白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3
作者 靳传涛 林陈水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8-541,549,共5页
分泌融合表达HIV-1蛋白酶(Protease,PR),用于对HIV蛋白酶抑制剂的筛选.利用重叠延伸PCR方法,获得使用大肠杆菌偏爱密码子的编码HIV-1蛋白酶(PR)的基因,将目的基因重组至原核表达载体pET-SP-DsbA-T,得到"pET-SP-DsbA-PRsite-PR"... 分泌融合表达HIV-1蛋白酶(Protease,PR),用于对HIV蛋白酶抑制剂的筛选.利用重叠延伸PCR方法,获得使用大肠杆菌偏爱密码子的编码HIV-1蛋白酶(PR)的基因,将目的基因重组至原核表达载体pET-SP-DsbA-T,得到"pET-SP-DsbA-PRsite-PR"分泌融合表达型载体,重组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工程菌在LB培养基中添加终浓度为0.1 mM的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周质蛋白.DNA测序结果证实合成的HIV-1 PR基因与设计的序列完全一致,在周质空间表达出具有自切割活性的HIV-1 PR蛋白.研究成功合成并克隆了使用大肠杆菌偏好密码子的HIV-1 PR的DNA编码序列,经表达鉴定得到具有自切割活性的HIV-1 PR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蛋白酶 分泌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50V变异对HIV-1蛋白酶抑制剂Amprenavir抗药机制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世亮 梁志强 +3 位作者 王伟 伊长虹 李洪云 赵娟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0-135,共6页
HIV-1蛋白酶PR(HIV-1 protease)的变异对抑制剂产生抗药性,严重消弱抗艾滋病的治疗效果.I50V变异是HIV-1蛋白酶残基变异中最重要的一个.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溶解相互作用能方法SIE(solvated interaction energy)研究I50V变异对抑制剂AP... HIV-1蛋白酶PR(HIV-1 protease)的变异对抑制剂产生抗药性,严重消弱抗艾滋病的治疗效果.I50V变异是HIV-1蛋白酶残基变异中最重要的一个.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溶解相互作用能方法SIE(solvated interaction energy)研究I50V变异对抑制剂APV(amprenavir)抗药机制.分子动力学分析表明I50V变异诱导HIV-1蛋白酶整体柔性的增加,影响了抑制剂与蛋白酶的相互作用.结合自由能计算表明范德华作用的下降驱动了I50V变异对APV的抗药性.基于残基的能量分解证明V50/V50'与APV的相互作用相对于野生型的I50/I50'明显减弱,诱导了抗药性.本研究能为高效的缓解抗药性抑制剂的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蛋白酶 溶解相互作用能方法 分子动力学模拟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方法研究HIV-1蛋白酶及其变异与小分子GRL-0519的相互作用
15
作者 李高峰 扈国栋 +2 位作者 张晨 季保华 王吉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83-791,共9页
艾滋病病毒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严重地威胁到人们的身心健康.HIV-1蛋白酶的残基变异严重地削弱了药物的治疗效果.为了研究残基变异D30N、I54M和V82A对蛋白酶结合抑制剂GRL-0519的影响,本研究进行了4个30 ns的分子动力学(MD)模拟,并采用... 艾滋病病毒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严重地威胁到人们的身心健康.HIV-1蛋白酶的残基变异严重地削弱了药物的治疗效果.为了研究残基变异D30N、I54M和V82A对蛋白酶结合抑制剂GRL-0519的影响,本研究进行了4个30 ns的分子动力学(MD)模拟,并采用溶解相互自由能(SIE)方法计算了蛋白酶和抑制剂的结合能.计算结果表明,极性相互作用不利于变异的蛋白酶结合抑制剂,而对于野生型的蛋白酶(WT),极性相互作用有微弱的贡献,极性相互作用是残基变异抗药性的主要原因,计算得到的总结合能与实验的数据一致.为了说明每个残基在抗药性中的贡献,采用分子力场的方法计算了每一个残基与小分子作用的范德华作用能,并分析了抑制剂与蛋白酶形成的氢键.范德华作用分析表明,V82A残基变异对结合模式的影响较小,相对于WT,D30N有5个残基的范德华贡献差异大于0.4 kcal/mol,I54M残基变异的蛋白酶有6个残基.氢键的分析说明,D30N和I54M变异丢失了几个氢键;范德华作用和氢键的分析结果与SIE的计算结果一致.研究结果为设计新的更有效的抗HIV-1蛋白酶变异的抑制剂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蛋白酶 抑制剂 分子动力学模拟 结合自由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物质、神经激肽-1受体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晓昆 侯炜 霍文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57-659,共3页
生活紧张状态和抑郁是HIV感染各阶段直至发展为AIDS的重要辅助因素。Kopnisky等报道心理改变在HIV-1疾病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发现在免疫一神经传导中脑部趋化因子特别是SP的重要性。抑郁、焦虑和紧张状态与HIV发展相关,行为状态和脑力... 生活紧张状态和抑郁是HIV感染各阶段直至发展为AIDS的重要辅助因素。Kopnisky等报道心理改变在HIV-1疾病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发现在免疫一神经传导中脑部趋化因子特别是SP的重要性。抑郁、焦虑和紧张状态与HIV发展相关,行为状态和脑力活动的改变所引起的免疫应答间接或至少有一部分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途径介导的。紧张状态反应导致神经肽的释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神经激肽-1受体 P物质 调节作 hiv感染 紧张状态 hiv-1 神经内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S,3S)-N-苄氧羰基-4-苯基-3-氨基-1-氯-2-丁醇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17
作者 李荣梅 赵秀雅 张关永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06-1309,共4页
以天然产物中提取的L-苯丙氨酸为原料,经氨基保护、重氮化反应、氯化和还原反应后合成了(2S,3S)-N-苄氧羰基-4-苯基-3-氨基-1-氯-2-丁醇。并以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单晶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产品进行了分析和结构表征。
关键词 (2S 3S)-N-苄氧羰基-4-苯基-3-氨基-1--2-丁醇 hiv蛋白酶抑制剂 L-苯丙氨酸 单晶X射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丝桃素分子结构及其与HIV病毒蛋白酶作用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曲晓波 苏忠民 +4 位作者 胡冬华 鲍永利 孟祥颖 乌垠 李玉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02-1405,共4页
采用用计算化学方法研究金丝桃素分子结构特征,并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其与HIV蛋白酶的相互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抗HIV病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金丝桃素分子结构具有刚性特征,与HIV蛋白酶在酶的催化活性位点与ASP-A25 and ASP-B25以氢键作... 采用用计算化学方法研究金丝桃素分子结构特征,并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其与HIV蛋白酶的相互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抗HIV病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金丝桃素分子结构具有刚性特征,与HIV蛋白酶在酶的催化活性位点与ASP-A25 and ASP-B25以氢键作用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桃素 hiv蛋白酶 分子动力学模拟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蛋白酶抑制剂的微生物筛选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9
作者 冷启彬 陶佩珍 +1 位作者 王琳 高琦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0-145,共6页
目的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建立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蛋白酶(HIV-1PR)的微生物检测法,用以筛选抗HIVPR抑制剂。方法合成编码HIV-1PR识别序列24bp低聚核苷酸片段,并将其插入质粒pBR322四环素耐药基因tet... 目的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建立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蛋白酶(HIV-1PR)的微生物检测法,用以筛选抗HIVPR抑制剂。方法合成编码HIV-1PR识别序列24bp低聚核苷酸片段,并将其插入质粒pBR322四环素耐药基因tetr,经亚克隆构建含突变之四环素耐药基因mtetr的pACYC184M。以后者转染含HIV-1PR表达载体(pPOLO)的大肠杆菌,构建能同时表达四环素耐药蛋白及HIV-1PR之工程菌(TLV331)。结果在选择培养基内,TLV331生长受HIV-1PR控制,HIV-1PR表达时可破坏TLV331四环素抗性;HIV-1PR活性受到抑制时,其四环素抗性则恢复。此特性经HIV-1PR的已知抑制剂验证并以该法对31个化学合成样品进行筛选。结论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建立了HIV-1PR的微生物检测法,该法可作为抗HIVPR抑制剂之初筛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蛋白酶 四环素抗性基因 抑制剂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南槐根的抗HIV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魏鑫 张卫 +4 位作者 杨欣 王菊 张丽艳 危英 周英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7-423,共7页
为研究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根的抗HIV蛋白酶活性成分及其分子对接机制,采用硅胶、MCI、Sephadex LH-20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对越南槐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采用HIV蛋白酶对化合物进行体外抗HIV活性筛选,运用分子对接手段初步探... 为研究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根的抗HIV蛋白酶活性成分及其分子对接机制,采用硅胶、MCI、Sephadex LH-20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对越南槐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采用HIV蛋白酶对化合物进行体外抗HIV活性筛选,运用分子对接手段初步探究活性化合物与HIV-1蛋白酶的结合机制。结果表明,从越南槐中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三叶豆紫檀苷(1)、苦参碱(2)、N-acetylnicotinamide(3)、2′-O-甲基腺苷(4)、毛蕊异黄酮苷(5)、玫瑰花苷(6)、环广豆根素(7)、芒柄花苷(8),此外还分离得到塑化剂衍生物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9)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0)。抗HIV蛋白酶活性测试显示化合物1和2的IC50分别为13.2和38.6μg/mL,分子对接表明其与HIV蛋白酶有一定的结合作用。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显示中等的抗HIV蛋白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槐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hiv活性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