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介素B和受体对H9N2亚型流感病毒感染诱导的ITCH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田世茂 田珂 +5 位作者 刘玉钤 辜晴新 沈昀知 张骋怀 包银莉 杨桂红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34-1842,共9页
甲型流感病毒(IAV)编码的基质蛋白1(M1)通过调控E3泛素连接酶ITCH介导的泛素化修饰反应拮抗宿主的抗病毒免疫反应。本课题前期研究表明,神经介素B(NMB)和其受体NMBR具有抑制IAV的先天性免疫应答反应的作用,但二者对IAV感染诱导的E3泛素... 甲型流感病毒(IAV)编码的基质蛋白1(M1)通过调控E3泛素连接酶ITCH介导的泛素化修饰反应拮抗宿主的抗病毒免疫反应。本课题前期研究表明,神经介素B(NMB)和其受体NMBR具有抑制IAV的先天性免疫应答反应的作用,但二者对IAV感染诱导的E3泛素连接酶ITCH和M1表达的影响如何,尚未见报道。因此,本文采用外源性NMB及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刺激模型,适时干扰和过表达NMBR,分别从体内外水平分析NMB和NMBR对ITCH和M1蛋白的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外源性NMB和过表达NMBR均可显著抑制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的A549细胞和小鼠肺组织中ITCH表达;与之相对,干扰NMBR表达则可显著促进A549细胞和小鼠肺组织中ITCH表达;此外,NMB和NMBR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诱导的ITCH的表达趋势与M1蛋白的表达呈现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NMB和NMBR可通过调节ITCH的表达而影响H9N2编码的M1蛋白的表达,从而发挥抗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先天性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介素B 神经介素B受体NMBR h9N2流感病毒 E3泛素连接酶IT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2024年我国部分地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流行病学调查和疫苗株筛选
2
作者 王金右 车艳杰 +3 位作者 宋新宇 张博文 付旭彬 孙英峰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22,共11页
为了解2023年12月—2024年9月我国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分子流行病学和遗传变异情况,并筛选免疫原性更好的H9N2亚型AIV疫苗株,本试验自甘肃、广西、山东、河北、辽宁、黑龙江、广东、湖北、江苏、安徽、河南、内蒙古和山西采集280... 为了解2023年12月—2024年9月我国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分子流行病学和遗传变异情况,并筛选免疫原性更好的H9N2亚型AIV疫苗株,本试验自甘肃、广西、山东、河北、辽宁、黑龙江、广东、湖北、江苏、安徽、河南、内蒙古和山西采集280份疑似AIV发病肉鸡和蛋鸡的临床样本,进行AIV-H9亚型核酸检测、HA基因测序分析和病毒分离,并采用分离毒制备油乳剂灭活疫苗,与购买的商品化三联灭活疫苗进行交叉血凝抑制(HI)试验和攻毒保护试验,以筛选出免疫原性较好的毒株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280份样本中24份呈H9N2亚型AIV阳性,24份阳性样本的HA基因均属于h9.4.2.5分支(也被称为Y280谱系),它们之间的HA核苷酸同源性为90.10%~99.90%,氨基酸同源性为91.44%~99.82%。24份阳性样本的HA蛋白裂解位点均为333PSRSSR↓GLF341,符合低致病性AIV特征;HA蛋白受体结合位点变异主要表现为在R381K、Q234L和T198V的突变。将24份阳性样本接种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胚获得9株分离毒,其中A/Chicken/Shandong/JY17/2024(H9N2)(简称SD17株)交叉HI抗体滴度较高,且制备的油乳剂灭活疫苗对流行毒株的免疫保护率不低于90%。结果表明,h9.4.2.5分支为我国H9亚型AIV的HA基因主流分支,结合关键氨基酸位点分析,H9亚型AIV逐步向哺乳动物适应性和气溶胶传播方向发生变异。本试验分离的A/Chicken/Shandong/JY17/2024(H9N2)制备的油乳剂灭活疫苗对H9N2亚型AIV流行毒株的免疫保护效果良好,可作为疫苗候选株用于研制新型H9N2亚型AIV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 流行病学调查 hA基因 交叉免疫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树花多糖纳米乳的制备及其对H9亚型禽流感病毒与常见细菌抑制效果的评估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博 毕研丽 +6 位作者 杨丽梅 冯宗玲 李佳 苏海歌 孙红武 张艳 王文秀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56-862,共7页
为制备灰树花多糖(GFP)纳米乳,并观察其理化及形态学特征,评估其对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及3种常见细菌的抑制效果,本研究采用低能乳化法制备GFP纳米乳,经不同方式处理后观察GFP纳米乳的稳定性,分别采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特... 为制备灰树花多糖(GFP)纳米乳,并观察其理化及形态学特征,评估其对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及3种常见细菌的抑制效果,本研究采用低能乳化法制备GFP纳米乳,经不同方式处理后观察GFP纳米乳的稳定性,分别采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特征,使用激光粒度仪测定GFP纳米乳的粒径与多分散系数(PDI),使用电位仪测定其Zeta电位。结果显示:该GFP纳米乳外观澄清、透明,8000 r/min离心20 min和室温静止7 d后不分层、不破乳,表明制备的GFP纳米乳性状稳定。电镜观察可见许多单一分布的均匀圆球,其周围包裹着网格状凝胶基质;GFP纳米乳的粒径为10 nm~100 nm,平均粒径24.12 nm,PDI为0.096,Zeta电位为-18.6±4.3 m V,表明GFP纳米乳稳定性较好。将不同浓度的GFP纳米乳及免手洗凝胶消毒剂分别于MDCK细胞中与H9亚型AIV NJ02株作用,通过计算各药物对H9亚型AIV的抑制率比较GFP纳米乳对H9亚型AIV的抑制效果。将不同稀释度的GFP纳米乳、GFP溶液及免手洗凝胶和75%乙醇分别与AIV NJ02株作用后,采用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H9亚型AIV基因的拷贝数,并计算各药物对H9亚型AIV的抑制率。采用药敏纸片法检测GFP纳米乳、GFP原液、免手洗凝胶对禽舍3种常见细菌的抑菌效果。对H9亚型AIV的抑制率检测结果显示,当浓度低于10μL/mL时,GFP纳米乳及免手洗凝胶消毒剂对H9亚型AIV的抑制率均小于55%,效果不明显;当浓度大于40μL/mL时,GFP纳米乳对H9亚型AIV的抑制率极显著高于同浓度的免手洗凝胶(P<0.01);当浓度为80μL/mL时,GFP纳米乳可以100%抑制病毒增殖,且对细胞无毒性。qPCR结果显示,10倍稀释的各药物对H9亚型AIV的抑制率均明显高于100倍稀释的各药物,且10倍稀释的GFP纳米乳对H9亚型AIV的抑制率均极显著高于免手洗凝胶、GFP原液和75%乙醇(P<0.01)。纸片扩散法结果显示,GFP纳米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较差,对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较强,但总体GFP纳米乳的抑菌效果比免手洗凝胶稍差。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GFP纳米乳性状稳定,对体外培养的H9亚型AIV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对禽舍常见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且安全无毒副作用,有望作为安全高效的纳米消毒剂用于畜禽和人类的消毒。本研究为开发新型抗病毒中草药纳米消毒剂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多糖 纳米乳 h9亚型禽流感病毒 抑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抗原变异株产生原因的分析
4
作者 乔淑媛 滕巧泱 +6 位作者 李雪松 刘芹防 张志飞 王思琪 李泽君 杨健美 王彩云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5,共7页
目前,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是我国最主要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造成禽养殖业的严重经济损失。H9N2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是防控该疫病的最有效方式,然而,H9N2病毒在免疫压力下容易产生抗原变异,导致疫苗免疫失败,其机制尚不清楚。在前期研究... 目前,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是我国最主要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造成禽养殖业的严重经济损失。H9N2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是防控该疫病的最有效方式,然而,H9N2病毒在免疫压力下容易产生抗原变异,导致疫苗免疫失败,其机制尚不清楚。在前期研究中,我们通过模拟H9N2禽流感免疫压力筛选出携带HA_(D201N)单点突变的逃逸株,但HA_(D201N)如何导致H9N2病毒逃逸株出现的原因尚不明确。为此,本研究利用8质粒反向遗传技术方法拯救出1株A/Chicken/Shanghai/1/2006(H9N2)(简称SH1)及其免疫逃逸株rSH1-HA_(D201N)。为了鉴定HA_(D201N)是否通过影响H9N2禽流感病毒复制能力而导致病毒发生免疫逃逸,用0.001 MOI的病毒接种MDCK并测定其生长曲线,结果表明HA_(D201N)点突变可显著降低rSH1病毒的复制能力,且病毒复制能力的变化不是rSH1病毒发生逃逸的主要原因。为了研究HA_(D201N)是否通过影响H9N2病毒抗原变异而产生病毒逃逸株,将原毒株与突变毒株加入佐剂后免疫鸡以制备多克隆抗体血清,利用交叉HI试验,计算R值并分析抗原变异,结果表明rSH1与rSH1-HA_(D201N)的R值为2,说明HA_(D201N)会导致rSH1发生显著的抗原变异,从而使病毒在免疫压力下逃逸。本研究为探索H9N2禽流感病毒抗原变异规律及其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 反向遗传技术 点突变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HA蛋白的重组血清4型禽腺病毒构建及其免疫效果评估
5
作者 万志敏 李亚锋 +9 位作者 孙建文 姜文杰 赵喆泓 汤婷 谢泉 李拓凡 邵红霞 秦爱建 钱琨 叶建强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33,共9页
为构建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的二联疫苗候选株,试验通过CRISPR/Cas9和Cre-Loxp系统,以课题组前期构建的表达EGFP蛋白的重组病毒FAdV4-EGFP为载体,构建能够稳定表达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蛋白的重组血清4... 为构建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的二联疫苗候选株,试验通过CRISPR/Cas9和Cre-Loxp系统,以课题组前期构建的表达EGFP蛋白的重组病毒FAdV4-EGFP为载体,构建能够稳定表达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蛋白的重组血清4型腺病毒;并通过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Westernblot试验以及SPF鸡保护性试验等方法,探究此重组病毒体外生物学特性并评估其为鸡提供的保护力。结果显示:研究成功构建能稳定表达H7N9禽流感亚型病毒HA蛋白的重组血清4型腺病毒,命名为FAdV4-H7;FAdV4-H7能在LMH细胞高效复制,并能在LMH细胞传代15次后仍能稳定表达HA蛋白;FAdV4-H7不仅高度致弱,而且能诱导机体产生高滴度针对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HI抗体和FAdV-4的中和抗体,能为SPF鸡提供足够保护来抵抗致死性FAdV-4感染。研究表明,试验成功构建了重组病毒FAdV4-H7,为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FAdV-4的联防联控提供了二联苗候选疫苗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 hA蛋白 重组血清4型腺病毒 CRISPR/Cas9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鸡呼吸道应答模式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池周颖 李天旭 +6 位作者 吴亚鑫 瞿孝云 李思婕 孙敏华 张建峰 廖明 杜寿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970-3979,共10页
【目的】通过建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感染鸡上呼吸道炎症模型,探索其感染鸡上呼吸道引起的炎症反应。【方法】将H9N2亚型AIV流行毒株GD10142,按照100μL/只(108 EID 50/100μL)的剂量通过滴鼻点眼方法感染SPF鸡,并在感染后观察鸡... 【目的】通过建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感染鸡上呼吸道炎症模型,探索其感染鸡上呼吸道引起的炎症反应。【方法】将H9N2亚型AIV流行毒株GD10142,按照100μL/只(108 EID 50/100μL)的剂量通过滴鼻点眼方法感染SPF鸡,并在感染后观察鸡的临床特征,采集感染后0、1、3、5、7、9 d的咽拭子和血清样品;感染后5和9 d剖检观察鸡的呼吸道和肺脏病理变化,收集气管灌洗液、气管和肺脏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咽拭子、气管灌洗液、气管和肺脏组织中的病毒载量;应用ELISA方法检测感染后血清总IgG和H9N2亚型AIV特异性IgG的变化规律,通过血清中和试验分析血清中和抗体的活性;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血清和气管灌洗液中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0、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水平。【结果】H9N2亚型AIV感染后鸡没有出现典型的临床特征,但感染后1~5 d在咽拭子中可检测到病毒核酸,且感染3 d后病毒载量最高,感染5 d后检测不到病毒核酸;感染5 d时,在气管灌洗液、气管和肺脏检测到病毒核酸,其中前两者载量高于肺脏;血清总IgG和H9N2亚型AIV特异性IgG在感染后3 d增多,感染后5~9 d维持较高水平,且具有较强的病毒中和活性;血清IL-10、IL-1β、TNF-α和NF-κB也在感染后3 d开始呈上升趋势;但气管灌洗液中IL-6、IL-10、IL-1β、TNF-α和NF-κB含量很低,且感染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H9N2亚型AIV感染鸡呼吸道模型,确定上呼吸道是H9N2亚型AIV主要感染和增殖部位,H9N2亚型AIV感染诱导机体产生促炎和抑炎细胞因子,可能是感染动物维持免疫稳态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为深入探索H9N2亚型AIV的致病机制和宿主防御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 呼吸道感染 免疫应答 模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表达膜结合型与可溶性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A蛋白的重组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的构建及免疫效果评价
7
作者 吕亚迪 杨洁 +2 位作者 谢文婷 徐婷 陈瑞爱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23-2134,共12页
旨在构建能高效稳定表达H9N2 AIV的HA蛋白的重组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有望开发抗新城疫和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二联疫苗,为控制H9N2 AIV和NDV提供新的防御思路,对NDV疫苗载体的构建和优化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利用反向遗传技术,以rDHN3-mF... 旨在构建能高效稳定表达H9N2 AIV的HA蛋白的重组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有望开发抗新城疫和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二联疫苗,为控制H9N2 AIV和NDV提供新的防御思路,对NDV疫苗载体的构建和优化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利用反向遗传技术,以rDHN3-mF为骨架,在病毒基因组的P和M之间的非编码区插入全长膜结合HA和另外一个带有截短跨膜结构域的可溶性HA蛋白,获得了能高效稳定表达H9N2 AIV的HA蛋白的基因Ⅶ型NDV减毒株重组病毒rDHN3mF-HA和rDHN3mF-2HA。通过鸡胚接种、Western blot、血凝效价(HA)及平均鸡胚致死时间(MDT)等试验来检测重组病毒的稳定性以及生物学特性,将重组病毒以10~6 EID_(50·)只^(-1)剂量免疫7日龄SPF鸡并测定血凝抑制(HI)抗体,在免疫后28 d对各组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重组病毒在鸡胚中连续传至十五代后HA基因无突变发生;Western blot证明重组病毒可稳定高效地表达特异性的HA蛋白;重组病毒的生长曲线说明了重组病毒与亲本毒株具有相似的复制特性和低毒力特征;重组病毒免疫组的SPF鸡均能产生针对NDV或者H9N2 AIV的特异性HI抗体;攻毒保护试验结果:重组病毒均能对攻毒后的鸡产生100%保护效果;喉、肛拭子检测结果说明重组病毒可显著减少NDV与H9N2 AIV的体外排毒;气管与肺qPCR检测结果显示攻毒后3 d, rDHN3mF-2HA较rDHN3mF-HA更显著地降低了脏器中H9N2 AIV含量。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共表达膜结合型与可溶性H9N2亚型禽流感HA蛋白的基因Ⅶ型重组NDV,为H9N2 AIV和NDV的一种新型重组基因工程二联活载体疫苗的研制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 hA蛋白 新城疫病毒 免疫原性 载体疫苗 免疫保护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鸽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试验 被引量:1
8
作者 贺祥 徐久鹏 +5 位作者 袁嘉欣 卢佳慧 范雨欣 常伽翌 李龙飞 徐彤 《北方牧业》 2024年第12期15-15,共1页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属于A型流感病毒,目前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不仅可以感染家禽,而且可以感染猪、猫等哺乳动物,甚至出现人类感染现象。因此,H9N2亚型流感病毒不仅影响畜禽的健康养殖,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公共卫生学意义。近年来鸽群感染流...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属于A型流感病毒,目前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不仅可以感染家禽,而且可以感染猪、猫等哺乳动物,甚至出现人类感染现象。因此,H9N2亚型流感病毒不仅影响畜禽的健康养殖,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公共卫生学意义。近年来鸽群感染流感病毒时有报道,这其中包括H5N1、H7N9以及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虽然H9N2亚型禽流感毒株的致病性相对于H5和H7亚型较低,但是该亚型病毒在我国家禽中存在较为普遍,且目前从鸽子已分离到重组的H9N2毒株,该毒株不仅引起鸽子感染而且具有优先与人类呼吸道表面受体结合的能力,因此加强流感病毒在鸽群中流行情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 A型流感病毒 感染现象 公共卫生学 致病性试验 h7亚型 h5N1 健康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莲子草乙酸乙酯部位体内外抗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廖思雨 郑新 +4 位作者 戴琪 许诗怡 张天旭 张秀桥 桂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9-769,共11页
[目的]探究空心莲子草乙酸乙酯部位(ethyl acetate extract from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AETAC)体内外抗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9N2 subtype 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H9N2)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AETA... [目的]探究空心莲子草乙酸乙酯部位(ethyl acetate extract from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AETAC)体内外抗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9N2 subtype 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H9N2)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AETAC作用不同时间对鸡胚成纤维细胞(DF-1)的抑制作用,通过预防感染、影响复制、阻止吸附及直接杀灭4种方式作用后检测AETAC对DF-1细胞的毒性,选择体外最佳抗AIV-H9N2作用方式。尿囊腔接种不同浓度AETAC确定其对鸡胚的最大安全浓度;将AETAC以3种不同给药方式作用于AIV-H9N2感染后鸡胚,选择体内最佳给药方式。经尿囊腔同时接种AETAC和AIV-H9N2,统计各组鸡胚存活数,测定血凝效价,并观察胚胎的发育情况和鸡胚法氏囊病理组织变化。[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随着AETAC浓度升高或作用时间延长,AETAC对DF-1细胞的抑制率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4种抗AIV-H9N2作用方式下,病毒对照组和药物组细胞存活率均显著降低(P<0.05);与病毒对照组相比,AETAC浓度为5~30μg/mL时,4种抗AIV-H9N2作用方式下,药物组细胞存活率均显著升高(P<0.05)。4种作用方式下,DF-1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15%~64.96%(预防感染)、8.56%~83.83%(影响复制)、1.82%~5.90%(阻止吸附)和6.90%~40.12%(直接杀灭)。AETAC对鸡胚的最大安全浓度为16.41 mg/mL,对感染鸡胚的最佳给药方式为AETAC和病毒混合后接种。以最佳体内作用方式给药后,AETAC中、低浓度组鸡胚存活率为40%~60%,高浓度组鸡胚全部存活,胚胎喙部发育明显,鸡胚法氏囊淋巴滤泡发育完整,滤泡大小和数量正常,充血量少,组织病理状态改善。[结论]AETAC在体内外对AIV-H9N2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主要与影响病毒复制作用方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莲子草乙酸乙酯部位(AETAC)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h9N2) DF-1细胞 鸡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鸭呼肠孤病毒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共感染对番鸭法氏囊和抗体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林锋强 陈少莺 +7 位作者 朱小丽 程晓霞 王劭 陈仕龙 蔡羲 李兆龙 马春全 赵佳荣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3-137,共5页
为探讨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H9 AIV)共感染对番鸭法氏囊免疫应答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将MDRV或/和H9 AIV人工感染8日龄番鸭,观察法氏囊病理组织学变化,检测法氏囊B细胞增殖能力及RE-5 AIV疫苗免疫后抗体变化规律。结果... 为探讨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H9 AIV)共感染对番鸭法氏囊免疫应答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将MDRV或/和H9 AIV人工感染8日龄番鸭,观察法氏囊病理组织学变化,检测法氏囊B细胞增殖能力及RE-5 AIV疫苗免疫后抗体变化规律。结果显示:H9 AIV感染组番鸭发病率低(10%),无死亡,法氏囊无病理变化,显著抑制番鸭法氏囊细胞增殖反应;MDRV感染番鸭发病率70%,死亡率40%,生长迟缓,法氏囊病理变化为萎缩,淋巴细胞减少,局部出现范围较小的坏死灶,番鸭法氏囊细胞增殖反应下降;共感染组番鸭发病率100%,死亡率80%,番鸭生长迟缓,法氏囊萎缩和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下降程度均比单一病毒感染组严重。病毒感染使番鸭对RE-5 AIV疫苗免疫应答能力明显下降,其共感染组抑制抗体应答程度最严重;共感染组的病毒检出时间早于并且检出率大于单一病毒感染组。表明MDRV与H9 AIV共感染在番鸭免疫应答抑制方面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鸭呼肠孤病毒 h9流感病毒 法氏囊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流感病毒(H9亚型)流行性毒株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11
作者 赵海明 崔松奇 +3 位作者 师延峰 柴沛瑶 张娜 李娥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第8期103-105,共3页
为了明确2023年我国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的流行情况,从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福建、四川、广西、辽宁等地养殖场送检的50份病料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共分离到19株具有血凝性的培养物,对19个具有血凝性的培养物开展了血清学试验和RT... 为了明确2023年我国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的流行情况,从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福建、四川、广西、辽宁等地养殖场送检的50份病料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共分离到19株具有血凝性的培养物,对19个具有血凝性的培养物开展了血清学试验和RT-PCR试验初步鉴定,其中8株鉴定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接下来对8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进行了HA基因测序与遗传进化分析,同时使用8株H9N2分离株以及目前普遍使用的H9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的疫苗株制备灭活疫苗免疫SPF鸡制备高免血清,开展交叉血凝抑制试验,筛选出血清保护谱广的分离株BJ23株,然后使用BJ23株在SPF鸡中开展免疫攻毒保护研究。结果表明,分离株与我国目前普遍使用的H9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株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遗传距离,HA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7.5%~93.1%,8株H9N2分离株同属于Y280种系;BJ23株对近年来分离的H9N2禽流感毒株交叉血凝保护谱广;使用BJ23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SPF鸡后21日,使用8株分离株以及目前普遍使用的疫苗株WJ57株进行免疫后攻毒试验,BJ23株制备的疫苗不仅可以抵御同源毒株的攻击,而且对异源毒株的攻击也可提供理想的保护。结果表明,BJ23株适合作为疫苗候选株进行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 疫苗株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9亚型禽流感病毒RT-LAMP可视化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3
12
作者 彭宜 谢芝勋 +5 位作者 刘加波 庞耀珊 邓显文 谢志勤 谢丽基 范晴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22,28,共5页
目的根据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建立了一种适用于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中的H9亚型AIV血凝素(HA)基因序列,在保守区设计了一套针对HA基因8个区域的6条特异性引物,并... 目的根据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建立了一种适用于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中的H9亚型AIV血凝素(HA)基因序列,在保守区设计了一套针对HA基因8个区域的6条特异性引物,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对H3、H5、H7亚型AIV及其它禽呼吸道病原体均无扩增反应,并可通过反应液是否有沉淀或向反应液中加入荧光染料来对结果进行可视化观察;扩增反应只需要在常规水浴锅中进行,50min之内可完成反应;该方法对H9亚型AIV RNA的最小检测限为0.01pg,灵敏度是一步法RT-PCR方法的1 000倍。结论本研究建立的RT-LAMP方法简便、快速、灵敏、特异,适合在基层进行H9亚型AIV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亚型禽流感病毒 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 检测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活禽批发市场H9亚型禽流感病毒调查 被引量:26
13
作者 周锦萍 刘健 +9 位作者 李凯航 鞠厚斌 邓波 张维谊 鞠龚讷 薛霞 唐文红 陈琦 夏炉明 刘佩红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56-61,共6页
为弄清上海地区活禽批发市场中H9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的流行情况及鸡群的免疫情况,2009年对上海三大活禽批发市场进行了采样监测。采用HI试验检测H9 AIV抗体、荧光RT-PCR试验和鸡胚接种分离鉴定病毒。共采集110批次... 为弄清上海地区活禽批发市场中H9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的流行情况及鸡群的免疫情况,2009年对上海三大活禽批发市场进行了采样监测。采用HI试验检测H9 AIV抗体、荧光RT-PCR试验和鸡胚接种分离鉴定病毒。共采集110批次1 646份血样和喉头泄殖腔棉拭样品,平均抗体合格率为60.27%,分离到H9病毒134株,其中4-6月和9-11月为全年中病毒分离的2个高峰期(样品带毒率均超过了10.00%),明显比其它月份要高(其他月份均低于5.00%),样品带毒率平均为8.14%。不同市场、不同地区采集的样品其抗体合格率和样品的带毒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30批分离到病毒的样品中,13批次已免疫H9N2油乳剂灭活苗且抗体合格率均大于70.00%的样品中分离到45株病毒(45/195),其中6批次抗体合格率达到100%的样品中也分离到了病毒(8/90),但带毒率明显比未经疫苗免疫的样品(79/255)低。调查结果表明养殖户对肉鸡群H9N2油乳剂灭活苗免疫重视程度不够,鸡群中带毒现象较普遍。疫苗免疫后能产生较高的免疫抗体,且抗体能减轻临床症状,降低带毒率,但不能完全阻止病毒复制,存在高抗体下带毒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禽市场 h9流感病毒 抗体合格率 带毒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柰酚通过下调NF-κB信号通路减轻猪源甲型H9N2流感病毒所致小鼠急性肺损伤 被引量:37
14
作者 李妍 王春富 +6 位作者 张瑞华 王存连 徐彤 徐明举 刘宝剑 王国华 田树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5-321,共7页
目的:探讨山柰酚是否通过下调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而保护感染猪源甲型H9N2流感病毒引起急性肺损伤的小鼠。方法:猪源甲型H9N2流感病毒感染BALB/c小鼠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山柰酚干预后检测肺湿重与干重比,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学变... 目的:探讨山柰酚是否通过下调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而保护感染猪源甲型H9N2流感病毒引起急性肺损伤的小鼠。方法:猪源甲型H9N2流感病毒感染BALB/c小鼠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山柰酚干预后检测肺湿重与干重比,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内炎性细胞数量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同时检测肺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肺内NF-κB P65的表达,ELISA检测小鼠肺组织匀浆细胞核提取物中NF-κB P65和NF-κB P50的核转位。结果:山柰酚能降低小鼠死亡率,改善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和肺水肿程度,并能降低肺内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的数量同时降低TNF-α、IL-6、IL-1β和MDA的含量,抑制MPO的活性并升高SOD的活性。另外,山柰酚可以下调NF-κB P65的表达增加细胞核提取物中NF-κB P65和NF-κB P50的核转位。结论:山柰酚通过下调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从而降低猪源甲型H9N2流感病毒所致急性肺损伤小鼠的炎症程度和氧化应激损伤,最终减轻流感病毒所致的急性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源甲型h9N2流感病毒 NF-ΚB信号通路 急性肺损伤 山柰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房大学 赵胜杰 +2 位作者 王华俊 刘光辉 郭洛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20-923,958,共5页
为准确掌握河南省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流行情况,本研究于2019年12月在河南全省108个养殖场、7个屠宰场、12个活禽市场和3个野鸟栖息地共采集3887份拭子样品,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9亚型AIV,并统计H9亚型AIV的阳性率。结果显示,H9亚... 为准确掌握河南省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流行情况,本研究于2019年12月在河南全省108个养殖场、7个屠宰场、12个活禽市场和3个野鸟栖息地共采集3887份拭子样品,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9亚型AIV,并统计H9亚型AIV的阳性率。结果显示,H9亚型AIV的阳性率为2.75%(107/3887),其中,豫南、豫北、豫西、豫东和豫中地区样品中H9亚型AIV的阳性率分别为0(0/706)、6.04%(80/1325)、0.49%(3/607)、2.81%(16/570)和1.18%(8/679),其中豫北地区样品阳性率最高;种禽场、商品代养殖场、屠宰场、活禽市场和野鸟栖息地样品中H9亚型AIV的阳性率分别为0(0/803)、1.37%(34/2477)、17.93%(33/184)、10.05%(40/398)和0(0/25),其中屠宰场样品阳性率最高;鸡样品、水禽样品和野鸟样品中H9亚型AIV的阳性率分别为3.03%(107/3532)、0(0/330)和0(0/25),其中鸡样品阳性率最高;喉头及泄殖腔拭子样品、环境拭子样品和粪便样品中H9亚型AIV的阳性率分别为2.58%(99/3830)、15%(8/32)和0(0/25),其中环境样品阳性率最高。结果表明,河南省H9亚型AIV具有一定的区域分布特征,豫北地区H9亚型AIV阳性率较高,主要来源于鸡,同时活禽市场是H9亚型AI防控的重要区域。本研究首次系统调查了河南省H9亚型AIV的流行情况,为河南及我国中部H9亚型AI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h9亚型禽流感病毒 监测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7N9禽流感病毒对人类致病的分子基础分析 被引量:24
16
作者 于玉凤 郭晓兰 +5 位作者 王颖 周俊梅 方丹云 曾谷城 晏辉钧 江丽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57-665,共9页
【目的】了解H7N9禽流感病毒对人类致病的分子特征,为更好地预防与治疗H7N9人禽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GISAID数据库中下载中国2013年分离的所有H7N9禽流感病毒株的基因及蛋白序列,并从NCBI数据库中下载其他相关的流感病毒序列,... 【目的】了解H7N9禽流感病毒对人类致病的分子特征,为更好地预防与治疗H7N9人禽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GISAID数据库中下载中国2013年分离的所有H7N9禽流感病毒株的基因及蛋白序列,并从NCBI数据库中下载其他相关的流感病毒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的系统进化特征、受体结合位点、宿主特异位点、飞沫传播关键氨基酸位点、致病及毒力相关位点、耐药性位点及潜在糖基化位点等的变异情况。【结果】2013年中国流行的H7N9禽流感病毒为四源重组病毒,所有基因片段均来源于禽类,不含任何人流感病毒基因;病毒HA的受体结合位点发生了2个关键氨基酸的变异(G186V和Q226L);在与飞沫传播有关的关键氨基酸位点中,个别氨基酸已发生了变异(T160A、Q226L);该病毒具有8个毒力增强位点;所有分离株的M2均发生了S31N变异;分离株A/Shanghai/1/2013的NA的耐药位点发生了R294K变异;所有毒株的潜在糖基化位点均相对保守。【结论】H7N9禽流感病毒为四源重组的新型禽流感病毒。该病毒具有与人呼吸道上皮细胞SAa-2,6 Gal受体结合的分子基础,但目前尚未获得经飞沫传播的充分条件,人传人的可能性不大。该病毒具有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表明对禽类致病性不强,但其对人类呈高致病性,这可能与其毒力位点的特征有关。所有分离毒株均发生了对离子通道抑制剂金刚烷胺类药物的耐药性突变,个别毒株已发生了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达菲)的耐药性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流感病毒 致病性 分子基础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人H7N9禽流感病毒的全基因组测序及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郭晓兰 司露露 +5 位作者 管大伟 王颖 于玉凤 方丹云 武婕 江丽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7-175,共9页
【目的】对两株从轻症病例和重症死亡病例中分离的人H7N9禽流感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研究其来源、基因组特征以及相互间的分子差异,旨在了解毒株的遗传进化特征与其致病性及其所致疾病临床类型的关系,为进一步阐明H7N9禽流感病毒的致... 【目的】对两株从轻症病例和重症死亡病例中分离的人H7N9禽流感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研究其来源、基因组特征以及相互间的分子差异,旨在了解毒株的遗传进化特征与其致病性及其所致疾病临床类型的关系,为进一步阐明H7N9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两株从轻症病例和重症死亡病例中分离的H7N9禽流感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比较分析两株病毒的遗传进化关系、基因组特征、受体结合位点、宿主特异性位点及致病相关位点等重要分子特征;从禽流感共享数据(GISAID)下载2013年至2014年10月轻症和重症病例的病毒分离株序列,分析致病相关关键位点差异,并分析这些变异与其致病性及所致疾病临床类型的关系。【结果】这两株H7N9禽流感病毒的HA、NA和M基因来源于2013年华东地区流行的H7N9禽流感病毒,NP、NS、PA、PB1和PB2基因来源于2013年在广东地区禽类中流行的H9N2禽流感病毒;H7N9禽流感病毒PA蛋白L336M和PB1蛋白I368V的突变率随流行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并存在地区差异;两株病毒各基因核苷酸同源性达到99.2%以上,氨基酸同源性在99.5%以上,但各基因节段存在个别氨基酸的差异,其中HA受体结合位点存在一个关键氨基酸的差异(226L和226 Q),宿主特异性位点存在两个关键氨基酸的差异(PB2-591L和PB2-591Q,PB2-627E和PB2-627K),毒力位点存在两个关键氨基酸差异(PA-353R和PA-353K,PB2-627E和PB2-627K);M2均发生了S31N突变;潜在糖基化位点均相对保守;2013年至2014年10月报道的重症病例病毒分离株PB2蛋白E627K突变率高于轻症病例分离株。【结论】两株来自不同临床类型的H7N9禽流感病毒是一种新的重组病毒,是由华东地区流行的人H7N9禽流感病毒和在广东地区禽类中流行的H9N2禽流感病毒基因重组而来;H7N9禽流感病毒的某些致病相关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在流行的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异,必须密切监测毒株的变异动向;两株致病力不同的病毒各基因节段虽然同源性较高,但存在关键氨基酸位点的差异,其中PB2蛋白627位氨基酸位点的差异可能对病毒的致病性起重要作用,与所致疾病临床类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流感病毒 测序 进化特征 分子特征 致病性 临床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b1对H9N2亚型猪流感病毒诱导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氧自由基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宝剑 王存连 +5 位作者 徐明举 魏东 王国华 张瑞华 刘英 徐彤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68-1474,共7页
本试验将120只6~8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肺损伤模型组(ALI组)、人参皂苷Rb1组(G-Rb1组),每组40只。AL1与GRb1组采用100μL SIA/swine/HeBei/012/2008/猪流感病毒(H9N2SIV)经鼻腔接种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同时G-... 本试验将120只6~8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肺损伤模型组(ALI组)、人参皂苷Rb1组(G-Rb1组),每组40只。AL1与GRb1组采用100μL SIA/swine/HeBei/012/2008/猪流感病毒(H9N2SIV)经鼻腔接种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同时G-Rb1组腹腔注射人参皂苷Rb1液0.1mL(剂量为10mg·kg-1),连续7d;对照组鼻腔接种相同剂量生理盐水稀释的正常鸡胚尿囊液。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小鼠的体重、肺病理组织学变化、检测小鼠肺组织T—SOD活性、抑制0H·能力及MDA、NO含量,探讨人参皂苷Rb1(G-Rb1)清除肺损伤小鼠氧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从第2天末开始ALI组大部分小鼠出现高度的精神沉郁,呼吸极度困难,采食量明显减少,体重下降。肺部明显水肿、淤血和出血,炎性细胞渗出,对照组小鼠各器官未见异常。G-Rb1组症状明显轻于攻毒组,症状出现较缓,症状较轻,死亡时间延迟,死亡率降低。在第4、6、8天:抑制0H·能力、T-SOD活力与对照组比,G-Rb1与AILI组含量显著减少(P〈O.05),但G-Rb1组明显高于ALI组(P〈0.05);MDA及N0含量与对照组比,G-Rb1与ALI组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但G-Rb1组明显低于ALI组(P〈0.01)。本研究表明,G-Rb1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清除由病毒诱导的肺损伤组织中自由基的作用,保护自由基对肺组织的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B1 h9N2流感病毒 急性肺损伤 T-SOD NO MDA O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主要成分抗H9N2亚型流感病毒作用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方炳虎 邱灵才 +3 位作者 陈建新 陈良柱 曾振灵 陈杖榴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3期66-69,共4页
利用H9N2亚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感染小鼠,以肺指数抑制率、肺组织病毒滴度、死亡保护率和生命延长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甘草酸单铵盐、甘草次酸、甘草黄酮等甘草中3种主要成分和甘草粗提物对感染H9N2亚型流感病毒小鼠的防治效果。结果表... 利用H9N2亚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感染小鼠,以肺指数抑制率、肺组织病毒滴度、死亡保护率和生命延长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甘草酸单铵盐、甘草次酸、甘草黄酮等甘草中3种主要成分和甘草粗提物对感染H9N2亚型流感病毒小鼠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甘草粗提物及甘草酸单铵盐口服均能显著抑制H9N2亚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引起的小鼠肺炎实变(P<0.01),甘草粗提物20 mg/kg组能明显延长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h9N2亚型流感病毒 小鼠 肺指数抑制率 肺组织病毒滴度 死亡保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7N9流感病毒HA、NA蛋白的抗原表位预测及其与HLA-Ⅱ类等位基因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雪婷 王珊 +6 位作者 张俊艳 刘兆宇 陈惠芳 邹泽红 肖兰艳 及志恒 何颖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分析H7N9流感病毒的HA、NA蛋白的抗原表位;预测H7N9流感病毒相关的HLA-Ⅱ类等位基因及易感人群。方法:软件分析HA、NA的同源性、B细胞表位、T细胞表位以及与HA、NA结合力强的HLA-Ⅱ类等位基因;并根据该等位基因在亚洲不同地域的基... 目的:分析H7N9流感病毒的HA、NA蛋白的抗原表位;预测H7N9流感病毒相关的HLA-Ⅱ类等位基因及易感人群。方法:软件分析HA、NA的同源性、B细胞表位、T细胞表位以及与HA、NA结合力强的HLA-Ⅱ类等位基因;并根据该等位基因在亚洲不同地域的基因频率,预测H7N9的易感人群。结果:H7N9流感病毒株之间氨基酸序列相对保守;HA具有10个B细胞表位和15个T细胞表位;NA有12个B细胞表位和9个T细胞表位;HLA等位基因DRB1*0701与HA、NA具有强结合力,在新疆、哈尔滨、山东、辽宁、北京、石家庄、天津等多个中国北方地区人群中的基因频率较高,高于广东、云南、台湾地区、日本和韩国。结论:预测了HA、NA的抗原性表位,为H7N9流感病毒的疫苗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HLA-DRB1*0701与H7N9流感病毒高度相关;H7N9流感病毒在新疆、哈尔滨、山东、辽宁、北京、石家庄、天津地区更易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流感病毒 抗原性表位 hLA 易感性 血凝素 神经氨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