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辣椒碱对小菜蛾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少武 纪明山 +2 位作者 谷祖敏 魏松红 王英姿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40-242,共3页
采用常规生化方法测定了辣椒碱对小菜蛾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辣椒碱处理12h后,小菜蛾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在100.56~141.53μmol.L-1.mg-1Pro.min-1之间;而Na+-K+... 采用常规生化方法测定了辣椒碱对小菜蛾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辣椒碱处理12h后,小菜蛾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在100.56~141.53μmol.L-1.mg-1Pro.min-1之间;而Na+-K+-ATP酶活力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在12.43~20.36μmol.mg-1Pro.min-1之间。说明辣椒碱能抑制小菜蛾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而对Na+-K+-ATP酶活性则表现为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碱 小菜蛾 谷胱甘肽S-转移 NA^+-K^+-a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低盐度胁迫下鲻幼鱼鳃丝Na^+-K^+-ATP酶活性及其β亚基mRNA表达与显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磊 蒋玫 +3 位作者 王云龙 吴庆元 牛俊翔 沈新强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3-230,共8页
探讨在低盐度胁迫下鲻(Mugil cephalus)幼鱼鳃丝Na+-K+-ATP酶活性、Na+-K+-ATP酶β亚基mRNA表达量变化以及对鳃丝组织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度分别为20(对照组),15,10,5和0实验条件下,20d后各低盐度组鳃丝Na+-K+-ATP酶活性均高... 探讨在低盐度胁迫下鲻(Mugil cephalus)幼鱼鳃丝Na+-K+-ATP酶活性、Na+-K+-ATP酶β亚基mRNA表达量变化以及对鳃丝组织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度分别为20(对照组),15,10,5和0实验条件下,20d后各低盐度组鳃丝Na+-K+-ATP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0和5盐度组鳃丝Na+-K+-ATP酶活性在实验过程中表现为持续上升的趋势,前期升高幅度大,后期升高幅度减小;10和15盐度组鳃丝Na+-K+-ATP酶活性在15d后达到峰值,至20d呈现小幅下降趋势.鳃丝Na+-K+-ATP酶β亚基mRNA表达的变化趋势与Na+-K+-ATP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保持同步,显示出了其对Na+-K+-ATP酶活性的调控作用.对鳃丝显微结构观察的结果显示,随着盐度的降低,鲻幼鱼鳃小片逐渐变宽,伴随间距缩小,同时泌氯细胞数量逐渐减少,体积缩小,扁平细胞体积增大,黏液细胞数量增多.这表明在低盐度胁迫下鲻幼鱼鳃的生理功能和组织结构具有随外界水体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鲻幼鱼 盐度 鳃丝 NA^+-K^+-atp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山海棠杀虫活性成分雷公藤定碱和雷公藤次碱的触杀作用及对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胡兆农 程丹 +1 位作者 戴亚丽 师宝君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5-79,共5页
为进一步探讨杀虫植物昆明山海棠根皮中分离出的雷公藤定碱和雷公藤次碱的杀虫作用机理,采用微量点滴法处理3龄粘虫前胸背板,观察发现试虫均在2h左右表现出中毒麻醉,8h后完全恢复,24h后重新表现为中毒麻醉,48h后部分死亡。进一步的触杀... 为进一步探讨杀虫植物昆明山海棠根皮中分离出的雷公藤定碱和雷公藤次碱的杀虫作用机理,采用微量点滴法处理3龄粘虫前胸背板,观察发现试虫均在2h左右表现出中毒麻醉,8h后完全恢复,24h后重新表现为中毒麻醉,48h后部分死亡。进一步的触杀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雷公藤定碱和雷公藤次碱对3龄粘虫幼虫的24h麻醉中量分别为8.82μg/头和4.58μg/头,对3龄小菜蛾幼虫的麻醉中量分别为4.71μg/头和3.46μg/头。离体和活体条件下测定了雷公藤定碱和雷公藤次碱对5龄粘虫幼虫头部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药剂对粘虫幼虫神经系统Na+-K+-ATP酶活性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该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推测Na+-K+-ATP酶可能是雷公藤定碱和雷公藤次碱的一个重要作用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定碱 雷公藤次碱 触杀作用 NA^+-K^+-atp 粘虫 小菜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菖蒲益智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脑组织Ca^(2+)-ATP酶及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徐丽娟 许斐 +4 位作者 臧春柳 赵层闪 刘学飞 杨丽静 田军彪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1289-1292,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菖蒲益智汤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脑组织中Ca^(2+)-ATP酶及Na^+-K^+-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复方菖蒲益智汤高、低剂量组、尼莫地平对照组。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备脑缺血... 目的观察复方菖蒲益智汤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脑组织中Ca^(2+)-ATP酶及Na^+-K^+-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复方菖蒲益智汤高、低剂量组、尼莫地平对照组。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小鼠,给药14天后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并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海马区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测定脑组织Ca^(2+)-ATP酶及Na^+-K^+-ATP酶活性。结果各用药组小鼠海马区锥体细胞损伤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模型组均有所减轻,以复方菖蒲益智汤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高剂量组小鼠的Ca^(2+)-ATP酶及Na^+-K^+-ATP酶活性高于模型组、低剂量组及尼莫地平组(P<0.01)。结论复方菖蒲益智汤能够提高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Ca^(2+)-ATP酶及Na^+-K^+-ATP酶活性,对于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复方菖蒲益智汤 Ca^(2+)-atp NA^+-K^+-a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和北细辛对小鼠肾脏组织细胞Ca^(2+)、Na^+-K^+-ATP酶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邓毅 王昕 +2 位作者 张艳萍 姚凝 杨志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原方)、原方去木通和北细辛对肾脏毒性的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各组分别以生理盐水及药物灌胃,每日1次,连续给药21d。检测各组对小鼠肾脏组织细胞Ca2+含量、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当归四...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原方)、原方去木通和北细辛对肾脏毒性的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各组分别以生理盐水及药物灌胃,每日1次,连续给药21d。检测各组对小鼠肾脏组织细胞Ca2+含量、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等药物组对组织细胞Ca2+、Na+-K+-ATP酶等指标均有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原方)组、原方去木通组、北细辛组对肾脏均产生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北细辛 肾损害 NA^+-K^+-atp 当归四逆 吴茱萸生姜汤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外伤患者红细胞变形性与红细胞膜Na^+-K^+-ATP酶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弘乐 陶绍能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 动态观察30例脑外伤患者的红细胞变形性与红细胞膜Na+ K+ ATP酶活性变化。方法 采用核孔滤膜法测定红细胞变形性,定磷法测定红细胞膜Na+ K+ ATP酶活性。结果 红细胞变形性与红细胞膜Na+ K+ ATP酶活性于伤后12h下降,2 4h... 目的 动态观察30例脑外伤患者的红细胞变形性与红细胞膜Na+ K+ ATP酶活性变化。方法 采用核孔滤膜法测定红细胞变形性,定磷法测定红细胞膜Na+ K+ ATP酶活性。结果 红细胞变形性与红细胞膜Na+ K+ ATP酶活性于伤后12h下降,2 4h至最低,96h开始恢复,与正常对照相比有显著意义(P <0 .0 1)。伤情愈重,红细胞变形性与红细胞膜Na+ K+ ATP酶活性下降愈明显(P <0 .0 1)。结论 红细胞变形性与红细胞膜Na+ K+ ATP酶活性可作为判断脑损伤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红细胞变形性 红细胞膜 NA^+-K^+-a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对山羊红细胞膜Na^+-K^+-ATP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家华 吴玄光 +1 位作者 邹万盛 吴凤鸣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5年第10期97-100,共4页
为了观察在发生内毒素血症时,山羊红细胞膜上Na+-K+-ATP酶活性以及红细胞内和血清中K+离子浓度的变化,将体重10 kg±1 kg的12只山羊,随机分为内毒素处理组(LPS,1 mg/kg)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分别在处理后第0,0.5,1,2,3,4,5小时和... 为了观察在发生内毒素血症时,山羊红细胞膜上Na+-K+-ATP酶活性以及红细胞内和血清中K+离子浓度的变化,将体重10 kg±1 kg的12只山羊,随机分为内毒素处理组(LPS,1 mg/kg)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分别在处理后第0,0.5,1,2,3,4,5小时和第6小时从颈静脉采取血液样品。采血之后,制备红细胞、红细胞膜和血清。检测红细胞膜上Na+-K+-ATP酶活力,红细胞内和血清中K+浓度。结果表明,发生内毒素血症时,红细胞膜上Na+-K+-ATP酶活力和红细胞内K+离子浓度都先升高后降低,血清中K+离子浓度先降低后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血症 NA^+-K^+-atp K^+ 山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燕麦产品对正常小鼠消化酶及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申瑞玲 王英 董吉林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1-5,共5页
探讨了不同的燕麦产品对正常小鼠胃肠道消化酶和小肠黏膜Na+-K+-ATP酶活性的影响.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和分别饲喂燕麦面粉、燕麦麸皮、燕麦片、燕麦β-葡聚糖计5组,饲喂3周,测定血清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以及小肠黏膜Na+-K+-... 探讨了不同的燕麦产品对正常小鼠胃肠道消化酶和小肠黏膜Na+-K+-ATP酶活性的影响.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和分别饲喂燕麦面粉、燕麦麸皮、燕麦片、燕麦β-葡聚糖计5组,饲喂3周,测定血清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以及小肠黏膜Na+-K+-ATP酶活性,并测体重、进食量等指标.结果显示:饲喂3周后,面粉组小鼠体重和进食量与对照组基本一致,其他实验组小鼠体重下降,进食量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燕麦产品对小鼠消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也很明显,除面粉组外,各实验组血清淀粉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各实验组胰蛋白酶、脂肪酶和Na+-K+-ATP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实验表明:燕麦产品可抑制小鼠消化酶和小肠黏膜Na+-K+-ATP酶的活性,降低营养物质的利用率,降低体重,减少进食量.其变化过程与不同燕麦产品中β-葡聚糖含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产品 消化 NA^+-K^+-a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烧伤患者红细胞Na^+-K^+-ATP酶活性与红细胞变形性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小宁 崔凡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17-118,共2页
目的 研究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红细胞变形能力与Na+ K+ ATP酶之间的变化和联系。方法 采用核孔滤膜法测定红细胞变形能力 ,应用定磷法测定红细胞膜Na+ K+ ATP酶活性。结果 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红细胞变形能力低于正常对照组 (P <... 目的 研究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红细胞变形能力与Na+ K+ ATP酶之间的变化和联系。方法 采用核孔滤膜法测定红细胞变形能力 ,应用定磷法测定红细胞膜Na+ K+ ATP酶活性。结果 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红细胞变形能力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而Na+ K+ ATP酶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且二者呈负相关。结论 红细胞膜上Na+ K+ ATP酶活性改变是影响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红细胞变形能力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红细胞变形能力 NA^+-K^+-a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对水合氯醛诱导的小鼠可逆性晶状体混浊及Na^(+)-K^(+)-ATP酶表达的影响
10
作者 秦柏 张俊芳 +5 位作者 杨梅 吴刘萍 康丽华 张国伟 石海红 管怀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93-1697,共5页
目的:探究年龄对水合氯醛诱导的小鼠急性可逆性晶状体混浊及Na^(+)-K^(+)-ATP酶表达的影响。方法:青年(3月龄)和老年(24月龄)C57BL/6小鼠各12只,4%水合氯醛(400mg/kg)腹腔注射诱导急性可逆性晶状体混浊。在注射后10、20、30、45、60、90... 目的:探究年龄对水合氯醛诱导的小鼠急性可逆性晶状体混浊及Na^(+)-K^(+)-ATP酶表达的影响。方法:青年(3月龄)和老年(24月龄)C57BL/6小鼠各12只,4%水合氯醛(400mg/kg)腹腔注射诱导急性可逆性晶状体混浊。在注射后10、20、30、45、60、90、120、150min分别应用裂隙灯观察晶状体混浊程度,根据晶状体混浊评价系统记录混浊程度分级情况并拍照。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晶状体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晶状体Na^(+)-K^(+)-ATP酶表达。结果:水合氯醛注射后两组小鼠晶状体混浊和消退过程相似,但青年组小鼠晶状体混浊出现早、持续时间略长,混浊厚重,呈乳白色;老年组小鼠晶状体混浊出现晚,持续时间略短,混浊轻薄,呈薄雾状。HE染色显示水合氯醛注射后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下皮质聚集大量水泡,浅层晶状体纤维细胞结构紊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LECs及纤维Na^(+)-K^(+)-ATP酶的表达呈现阳性,水合氯醛注射前青年组和老年组小鼠LECs中Na^(+)-K^(+)-ATP酶表达较弱,注射后45min LECs中Na^(+)-K^(+)-ATP酶的表达上调,且老年组小鼠LECs的Na^(+)-K^(+)-ATP酶上调更为显著。结论:年龄影响水合氯醛诱导小鼠急性可逆性晶状体混浊,Na^(+)-K^(+)-ATP酶参与水合氯醛诱导的晶状体混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混浊 水合氯醛 年龄 Na^(+)-K^(+)-atp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虹膜色素上皮细胞Na^+-K^+-ATP酶的超微结构定位
11
作者 祝素文 石玉秀 +2 位作者 刘冬娟 徐彦平 王岚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05-506,共2页
关键词 虹膜色素上皮细胞 NA^+-K^+-atp 超微结构 定位 钠钾泵 细胞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原C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离体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及红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
12
作者 李素霞 袁勤生 《食品与药品》 CAS 2006年第01A期33-35,共3页
目的研究外源性胰岛素原C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离体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及红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方法取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肝素抗凝,分离红细胞,生理盐水重新悬浮,加外源性C肽,分别测定细胞膜上的Na+-K+-ATP酶活性和细胞内Ca2+... 目的研究外源性胰岛素原C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离体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及红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方法取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肝素抗凝,分离红细胞,生理盐水重新悬浮,加外源性C肽,分别测定细胞膜上的Na+-K+-ATP酶活性和细胞内Ca2+浓度。结果外源性C肽的加入可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的Na+-K+-ATP酶活性,并降低红细胞内的Ca2+浓度。结论胰岛素原C肽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降低的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原C肽 糖尿病 2型 NA^+-K^+-atp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莨菪碱对氧自由基诱导羊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降低的保护作用
13
作者 刘磊 张学梅 黄彩云 《大连大学学报》 1994年第3期305-309,共5页
山莨菪碱对正常心肌细胞膜上的Na^+-K^+-ATP醇活性无显著影响,但对氧自由基诱导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降低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具有浓度依赖性。当山茛菪碱浓度为2×10^(-4)mol·L^(-1),与对照组相比,酶的活性增高了114.... 山莨菪碱对正常心肌细胞膜上的Na^+-K^+-ATP醇活性无显著影响,但对氧自由基诱导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降低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具有浓度依赖性。当山茛菪碱浓度为2×10^(-4)mol·L^(-1),与对照组相比,酶的活性增高了114.6%,浓度为10^(-3)mol·L^(-1)时,酶的活性增高了16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莨菪碱 心肌细胞膜 NA^+-K^+-atp 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阳益气活血方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Na^(+)-K^(+)-ATP酶、Ca^(2+)-ATP酶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吕李飞 魏孝钦 +5 位作者 王梦歌 张贤儒 马晓贞 多杰卓玛 贾守宁 祁永福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74-80,共7页
目的观察温阳益气活血方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Na^(+)-K^(+)-ATP酶、Ca^(2+)-ATP酶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皮下多点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制备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和温阳益... 目的观察温阳益气活血方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Na^(+)-K^(+)-ATP酶、Ca^(2+)-ATP酶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皮下多点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制备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和温阳益气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4只,另设空白组15只,给药组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6周。超声检测大鼠心功能,ELISA检测血清脑钠肽(BNP)含量,计算心脏质量指数(HMI),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酶活比色法、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心肌组织Na^(+)-K^(+)-ATP酶、Ca^(2+)-ATP酶活性及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显著降低(P<0.01);血清BNP含量显著增加,HMI显著升高(P<0.01);心肌组织大量纤维水肿,胞质疏松,组织边缘心肌纤维溶解,伴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心肌组织Na^(+)-K^(+)-ATP酶、Ca^(2+)-ATP酶活性显著减弱,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阳益气活血方高剂量组大鼠LVEF、LVFS显著升高(P<0.01);血清BNP含量显著减少,HMI显著降低(P<0.05,P<0.01);心肌纤维水肿、胞质疏松、炎症浸润、细胞空泡变性及纤维溶解程度均有改善;心肌组织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显著增强,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温阳益气活血方能通过调节心肌Na^(+)-K^(+)-ATP酶、Ca^(2+)-ATP酶活性及表达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不全,发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温阳益气活血方 Na^(+)-K^(+)-atp Ca^(2+)-atp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斯坦牛红细胞Na^+-K^+-ATP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泽英 黄金明 +3 位作者 王长法 李秋玲 仲跻峰 王根林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0-37,共8页
作者对荷斯坦牛红细胞Na+-K+-ATP酶的分子结构和基本特征、分布、作用机制、调控机制、生理功能、影响因素及其与热应激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荷斯坦牛 NA^+-K^+-atp 热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膜H^(+)-ATP酶在植物矿质营养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戴森焕 吴海诚 +3 位作者 张茂星 丁明 朱毅勇 曾后清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118-2129,共12页
细胞膜H^(+)-ATP酶是植物体内一类重要的质子泵,也是一种极其关键的转运蛋白,在植物各种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本文综述了细胞膜H^(+)-ATP酶的活性调控机制,及其在植物根系吸收与利用矿质营养中的生理作用。细胞膜H^(+)-ATP酶通过... 细胞膜H^(+)-ATP酶是植物体内一类重要的质子泵,也是一种极其关键的转运蛋白,在植物各种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本文综述了细胞膜H^(+)-ATP酶的活性调控机制,及其在植物根系吸收与利用矿质营养中的生理作用。细胞膜H^(+)-ATP酶通过消耗ATP将细胞质中的H^(+)排出,为养分离子的跨膜转运,以及有机酸和生物硝化抑制剂等物质的分泌提供细胞膜电位和质子驱动力。在缺磷、缺铁和铝毒等营养逆境下,细胞膜H+-ATP酶在受诱导后通过分泌H^(+)使根际酸化,从而提高磷和铁的有效性,还通过促进有机酸分泌来活化土壤中的矿物态磷,并且可以降低铝离子的毒害。此外,细胞膜H^(+)-ATP酶还参与调节植物根系的生长以及植物与丛枝菌根真菌的共生。通过遗传途径调节细胞膜H^(+)-ATP酶及其上游调节因子,如蛋白激酶和磷酸酶等基因的表达,以及对细胞膜H^(+)-ATP酶的特定氨基酸位点进行突变,可以改良作物细胞膜H^(+)-ATP酶的活性。这是一种提高作物养分利用效率、增强作物抵抗营养逆境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膜H^(+)-atp 矿质元素 养分吸收 养分胁迫 有机酸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盐度驯化对罗非鱼肉质、血清生化指标及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会琴 毕保良 胡青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71-978,共8页
【目的】研究盐度驯化对罗非鱼健康养殖的影响。【方法】以体质量为(178.35±46.44)g的罗非鱼为研究对象,分别将其驯养在盐度为0(S_(0))、12(S_(12))和24(S_(24))的水体中0和12 d,分析其对罗非鱼肉质、血清生化指标及Na^(+)-K^(+)-... 【目的】研究盐度驯化对罗非鱼健康养殖的影响。【方法】以体质量为(178.35±46.44)g的罗非鱼为研究对象,分别将其驯养在盐度为0(S_(0))、12(S_(12))和24(S_(24))的水体中0和12 d,分析其对罗非鱼肉质、血清生化指标及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盐度驯化0 d,S_(12)和S_(24)组罗非鱼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水平显著高于S0组(P<0.05);驯化12 d,S24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T3和皮质醇的水平显著高于S0组(P<0.05)。盐度驯化可导致鳃丝Na^(+)-K^(+)-ATP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但血清各离子(Na^(+)、K^(+)和Cl^(−))浓度无显著变化(P>0.05);此外,盐度对肾脏和肠道Na^(+)-K^(+)-ATP酶活性以及血清葡萄糖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盐度驯化0 d,S_(24)组仅有部分质构指标(黏性、胶着性、咀嚼性和回弹性)显著高于S0组(P<0.05);盐度驯化12 d,S_(24)组的罗非鱼肌肉硬度、胶着性和咀嚼性显著高于S_(0)组(P<0.05),肌肉水分显著低于S_(0)组(P<0.05),但感官指标受驯化盐度和驯化时间的影响不显著。【结论】不同盐度驯化后,罗非鱼为了维持体内渗透压平衡,鳃丝Na^(+)-K^(+)-ATP酶活性升高,其肌肉品质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本研究为罗非鱼的盐度驯化养殖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肉质 应激 渗透调节 Na^(+)-K^(+)-atp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酸甲酯和NaCl双重处理下刺槐叶片质膜H^+-ATP酶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子越 张粟斌 +3 位作者 林可心 代靖娆 段泽浩 孟凡娟 《辽宁林业科技》 2020年第4期21-23,共3页
四倍体刺槐由二倍体诱变而来,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茉莉酸甲酯作为茉莉酸类化合物衍生物的一种,在植物界中普遍存在。为了分析茉莉酸甲酯在调控四倍体刺槐抗盐性中的作用,采用NaCl胁迫条件下施用外源茉莉酸甲酯处理,测定叶片... 四倍体刺槐由二倍体诱变而来,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茉莉酸甲酯作为茉莉酸类化合物衍生物的一种,在植物界中普遍存在。为了分析茉莉酸甲酯在调控四倍体刺槐抗盐性中的作用,采用NaCl胁迫条件下施用外源茉莉酸甲酯处理,测定叶片质膜H^+-ATPase的活性变化特征,分析茉莉酸甲酯对2种刺槐在NaCl胁迫条件下的叶片质膜H^+-ATP酶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四倍体刺槐叶片的沉淀颗粒形成趋势明显,但在二倍体中没有明显增加且有减弱趋势,说明茉莉酸甲酯有效缓解了NaCl对二倍体刺槐盐胁迫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倍体刺槐 茉莉酸甲酯 盐胁迫 H^+-a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甘草对尖吻鲈幼鱼血清和肝脏免疫酶及鳃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旭 王一福 +3 位作者 周胜杰 于刚 杨蕊 马振华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0年第5期18-24,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在低温胁迫下甘草对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幼鱼血清和肝脏免疫酶及鳃Na^+-K^+-ATP酶活性的影响。饲料中分别添加甘草0、10、30和50 g/kg投喂尖吻鲈幼鱼,经过56 d的养殖试验后进行低温胁迫试验。结果显示:低温胁迫下,... 本研究旨在探究在低温胁迫下甘草对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幼鱼血清和肝脏免疫酶及鳃Na^+-K^+-ATP酶活性的影响。饲料中分别添加甘草0、10、30和50 g/kg投喂尖吻鲈幼鱼,经过56 d的养殖试验后进行低温胁迫试验。结果显示:低温胁迫下,甘草含量3%组和5%组组间尖吻鲈幼鱼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组(P<0.05);甘草对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一致,5%组血清T-SOD活性和T-AOC均为最高,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其它各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在试验过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试验组血清溶菌酶(LZM)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试验过程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试验组组间肝脏T-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和5%组肝脏MDA含量显著低于1%组和对照组(P<0.05);5%组肝脏GSH-PX活性最高,与1%和3%组相比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组肝脏T-AOC最高,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低温胁迫下,鳃Na^+-K^+-ATP酶活性随着甘草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各试验组鳃Na^+-K^+-ATP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饲料中添加甘草能够提高尖吻鲈幼鱼免疫力,减少机体组织损伤,提高尖吻鲈幼鱼在温度突发性下降状态下的生存能力。同时,鳃组织器官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胁迫 甘草 尖吻鲈幼鱼 免疫 NA^+-K^+-atp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营养缓解植物铝毒机制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刘欢 马明珠 +5 位作者 黄翯 Shaikh Amjad-salam 白蕊 杨云洪 刘轶飞 韩晓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0-818,共9页
世界耕地面积的40%以上为酸性土壤,铝(Al)毒害是酸性土壤中限制植物生长和产量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镁(Mg)是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是植物细胞内含量最丰富的游离二价金属元素,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植物非生物逆境的抗性调控过程。Mg^(2+)和... 世界耕地面积的40%以上为酸性土壤,铝(Al)毒害是酸性土壤中限制植物生长和产量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镁(Mg)是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是植物细胞内含量最丰富的游离二价金属元素,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植物非生物逆境的抗性调控过程。Mg^(2+)和Al^(3+)的水化半径相似,这两种离子竞争结合植物离子转运体和其他重要的生物分子。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共检索到79篇1989—2024年发表的植物镁铝互作研究文献。分析结果表明,外源镁可以有效减轻酸性土壤中的植物铝毒害,其作用机制包括:1)Mg^(2+)与Al^(3+)有效竞争植物质膜上的结合位点;2)有效增加植物有机酸分泌;3)上调铝诱导的镁转运蛋白基因表达,增强对镁的吸收,提高耐铝性;4)显著增强质膜H+-ATPase促进有机酸的分泌;5)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减少ROS的产生,降低铝诱导的氧化应激风险;6)提高光合作用和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缓解铝胁迫导致的光合障碍和源库失衡。除此之外,镁还在植物基本的细胞代谢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如维持质膜和液泡质体中的质子泵活性,影响一氧化氮生物合成酶活性和相关基因表达,显著提升高铝毒农田土壤中植物产量和品质。有趣的是,在水稻、小麦等单子叶植物中,毫摩尔浓度的Mg^(2+)主要通过降低Al^(3+)在细胞壁和质膜结合位点的饱和活性来减轻土壤铝的毒性。在大豆(Glycine max)、赤小豆(Vigna umbellata)、蚕豆(Vicia faba)等双子叶豆科植物中,微摩尔浓度的Mg^(2+)可以增强有机配体的生物合成,缓解土壤铝毒害。未来的研究工作应着重从以下3个方向展开:一是整合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多组学技术,深入解析镁和铝胁迫响应下的基因表达谱及蛋白质组变化,全面揭示镁与铝胁迫互作的分子调控网络,为培育耐铝毒害作物提供理论依据;二是探究外源镁素营养(如镁素肥料)对酸性铝毒障碍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群落组装过程及机制的影响;三是开发基于镁基的土壤调理剂以及耐铝作物育种策略,以增强作物对铝毒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交互 镁转运蛋白 H^(+)-atp 抗氧化 碳氮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