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8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花质膜H+-ATPase基因家族成员鉴定及响应低氮低磷胁迫的表达分析
1
作者 腊贵晓 赵玉龙 +5 位作者 代丹丹 余永亮 郭红霞 史贵霞 贾慧 杨铁钢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0-233,共14页
【目的】对红花质膜H^(+)-ATPase(CtPMA)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与分析,为研究该基因家族及其在响应低氮低磷胁迫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tPMA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和系统的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 【目的】对红花质膜H^(+)-ATPase(CtPMA)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与分析,为研究该基因家族及其在响应低氮低磷胁迫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tPMA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和系统的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其组织表达特异性及在低氮低磷胁迫下的响应。【结果】在红花中共鉴定到10个CtPMAs(命名为CtPMA1-CtPMA10),其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数为785-958 aa,相对分子质量为85.23-105.52 kD,等电点为5.26-7.91,亚细胞位点预测显示全部位于细胞膜;都含有Cation_ATPase_N结构域、E1_E2 ATPase结构域和HAD-superfamily hydrolase subfamilyⅢA结构域;顺式作用元件预测显示CtPMA基因家族内广泛存在与生长发育、激素和胁迫相关的调控元件;基因共线性显示全基因组复制和片段复制在Ct PMA基因家族进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RT-qPCR结果表明,在根中高表达的CtPMA1和CtPMA7的表达量显著受到低氮低磷胁迫的诱导,说明CtPMA1和CtPMA7可能与红花根部吸收氮磷的功能密切相关。【结论】红花全基因组中共鉴定到10个CtPMA基因,其进化相对保守,在不同的组织部位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当红花遭受低氮低磷胁迫时在根部高表达的CtPMA1和CtPMA7的转录水平显著被诱导,暗示其通过诱导自身转录水平以提高对氮磷的吸收和利用效率,用来抵御营养等逆境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质膜h+-atpase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低氮胁迫 低磷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H3K27me3修饰缺失上调弥漫型胃癌细胞中SLC7A11的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任原锋 刘文康 +8 位作者 储召乐 刘碧颖 侯永英 吴林育 李先锋 陈东风 王涛 王斌 杨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81,共11页
目的描绘弥漫型胃癌组织中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H3K27me3)修饰的全基因组分布图谱,通过鉴定H3K27me3所调控的关键靶基因,初步探究H3K27me3修饰重编程可能调控弥漫型胃癌细胞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方法样本来源于2021-2023年... 目的描绘弥漫型胃癌组织中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H3K27me3)修饰的全基因组分布图谱,通过鉴定H3K27me3所调控的关键靶基因,初步探究H3K27me3修饰重编程可能调控弥漫型胃癌细胞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方法样本来源于2021-2023年在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内镜中心及手术室胃肠外科组接受检查或治疗的患者。共收集到正常组患者14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6岁;胃癌组患者14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3岁。采用染色质靶向剪切及转座酶技术(cleavage under target and tagmentation,CUT&Tag)捕获基因组H3K27me3修饰区域,分析H3K27me3修饰重编程特征。整合转录组(RNA‐Seq)测序数据、高通量染色体构象捕获技术(high‐throughput chromosome conformation capture,Hi‐C)及已发表的公共单细胞数据,分析H3K27me3修饰重编程在弥漫型胃癌细胞中所调控靶基因。结果CUT&Tag和RNA测序数据质量符合下游分析标准,正常胃黏膜组织和弥漫型胃癌组织的组蛋白H3K27me3修饰均主要分布于远端基因间区和内含子区。相较于正常组织,胃癌组织的H3K27me3修饰存在显著的重编程特征,表现为H3K27me3总体信号强度明显降低。其中缺失的2912个H3K27me3信号峰可能导致822个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上调,这些基因中上调最显著(信号值强度的差异倍数≥2,P<0.05)的56个基因主要富集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 1,mTORC1)信号通路,其中甲硫氨酸转运体SLC7A5和胱氨酸转运体SLC7A1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最高。单细胞数据提示,弥漫型胃癌组织中SLC7A11的异常高表达主要存在于肿瘤上皮细胞。利用公共数据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进一步验证SLC7A11在弥漫型胃癌中高表达,且与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结论组蛋白H3K27me3修饰重编程是弥漫型胃癌的重要表观遗传学特征;组蛋白H3K27me3修饰缺失可能上调肿瘤细胞SLC7A11表达,进而促进肿瘤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3k27me3 组蛋白修饰 表观遗传 弥漫型胃癌 溶质载体家族7A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血浆渗透压和鳃丝Na^+-K^+-ATPase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73
3
作者 潘鲁青 唐贤明 +1 位作者 刘泓宇 田景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共6页
采用微型冰点渗透压仪和酶学分析的方法测定了褐牙鲆幼鱼由盐度30向低盐(24、18、12、6)适应过程中血浆渗透压和鳃丝Na^+-K^+-ATPase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盐度对褐牙鲆幼鱼血浆渗透压和鳃丝Na^+-K^+-ATPase活力都有显著的影响(P<0&#... 采用微型冰点渗透压仪和酶学分析的方法测定了褐牙鲆幼鱼由盐度30向低盐(24、18、12、6)适应过程中血浆渗透压和鳃丝Na^+-K^+-ATPase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盐度对褐牙鲆幼鱼血浆渗透压和鳃丝Na^+-K^+-ATPase活力都有显著的影响(P<0·05)。盐度变化后,各实验组褐牙鲆血浆渗透压、鳃丝Na^+-K^+-ATPase活力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且随着盐度变化的增加而增大。在6d内,盐度为18、12和6实验组血浆渗透压呈峰值变化,在3d时达到最小值;6d后,各实验组血浆渗透压趋于稳定;而鳃丝Na^+-K^+-ATPase活力在6d时达到最小值,9d后,各实验组褐牙鲆鳃丝Na^+-K^+-ATPase活力基本趋于稳定状态,而且在高渗环境(S>14·97)中鳃丝Na^+-K^+-ATPase活力与外界盐度大小呈正比,在低渗环境(S<14·97)中与盐度呈反比。褐牙鲆幼鱼的等渗点盐度为14·97,等渗压为425·8mOsm/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褐牙鲆 血浆渗透压 鳃丝Na^+-k^+-atp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pH对鲤鳃组织Na^+-K^+-ATPase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卢健民 卢玲 +2 位作者 蔺玉华 夏重志 战培荣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2-104,共3页
关键词 Ph 鳃组织 NA^+-k^+-atp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芨芨草种子萌发苗Na^+,K^+含量与质膜H^+-ATPase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董秋丽 夏方山 董宽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23-828,共6页
以芨芨草(Achnatherumsplendens)种子萌发苗为试验材料,分别以不同浓度NaCl和Na2SO4进行胁迫,通过对芨芨草叶片和根系中Na+,K+含量以及质膜H+-ATPase活性进行测定,以探讨盐胁迫对芨芨草中Na+,K+分布以及质膜H+-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 以芨芨草(Achnatherumsplendens)种子萌发苗为试验材料,分别以不同浓度NaCl和Na2SO4进行胁迫,通过对芨芨草叶片和根系中Na+,K+含量以及质膜H+-ATPase活性进行测定,以探讨盐胁迫对芨芨草中Na+,K+分布以及质膜H+-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和Na2SO4浓度的增加,芨芨草根系和叶片的Na+含量增加,K+含量下降,K+/Na+比值下降,根系中质膜H+-ATPase活性增加;在NaCl和Na2SO4胁迫下,芨芨草叶片中Na+含量显著低于根系,K+含量显著高于根系,叶片的K+/Na+比值均大于1并明显高于根系,根系的质膜H+-ATPase活性显著高于叶片;与NaCl相比,Na2SO4胁迫下,芨芨草根系向叶片的离子选择性运输系数(TSK,Na)较高,叶片和根系的质膜H+-ATPase活性明显高于相同浓度的NaCl胁迫组。与NaCl胁迫相比,芨芨草对Na2SO4胁迫的适应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盐性 芨芨草 NA^+ k^+ TSk Na 质膜h^+-atp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pH变化对凡纳滨对虾鳃丝Na^+-K^+-ATPase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44
6
作者 潘鲁青 刘志 姜令绪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87-790,共4页
本文研究了盐度、pH变化对凡纳滨对虾 (Litopenaeusvannamei)鳃丝Na+ K+ ATPase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盐度、pH变化对凡纳滨对虾鳃丝Na+ K+ ATPase活力的影响显著 (F >F0 .0 1)。在盐度变化 (3 0→ 5 ) 3d内 ,各处理组鳃丝Na+ ... 本文研究了盐度、pH变化对凡纳滨对虾 (Litopenaeusvannamei)鳃丝Na+ K+ ATPase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盐度、pH变化对凡纳滨对虾鳃丝Na+ K+ ATPase活力的影响显著 (F >F0 .0 1)。在盐度变化 (3 0→ 5 ) 3d内 ,各处理组鳃丝Na+ K+ ATPase活力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逐渐升高 ;至 3~ 15d时 ,不同盐度下鳃丝Na+ K+ ATPase活力趋于稳定 ,与对照组相比酶活力明显升高 (F >F0 .0 5) ,而且盐度越低酶活力越大。在 pH变化 (7.0← 8.0→ 9.5 ) 3d内 ,各处理组鳃丝Na+ K+ ATPase活力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呈峰值变化 ,表现为向低pH和向高 pH变化分别于 9h和 12h达到最大值 ,至 3d时均恢复正常 ;在pH变化 3~ 12d内 ,不同 pH环境下鳃丝Na+ K+ ATPase活力无明显差异 (F <F0 .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Ph 凡纳滨对虾 鳃丝 NA^+-k^+-atp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g^(2+)对草鱼鱼种肾、鳃Na^+/K^+-ATPase及其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温茹淑 郑清梅 +1 位作者 徐鸿飞 方展强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14-1020,共7页
以浸浴法对草鱼鱼种进行毒性试验,比较在0.045,0.091,0.181 mg/L 3个不同Hg2+质量浓度下,草鱼的肾脏和鳃组织中Na+/K+-ATPase活性变化规律及其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对鳃而言,Hg2+对草鱼肾的Na+/K+-ATPase活性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以浸浴法对草鱼鱼种进行毒性试验,比较在0.045,0.091,0.181 mg/L 3个不同Hg2+质量浓度下,草鱼的肾脏和鳃组织中Na+/K+-ATPase活性变化规律及其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对鳃而言,Hg2+对草鱼肾的Na+/K+-ATPase活性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加强。在组织结构上,草鱼肾小管出现萎缩的现象,肾小球未见明显症状;鳃小片出现弯曲、融合、脱落和顶端呈肿大等现象,肾、鳃的组织结构特征均具有时间及剂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Na+ k+-atpase 肾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对大鼠腹腔感染状态下胃黏膜Na^+-K^+-ATPase和pH值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张茂 张超 杨宗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1-463,490,共4页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对严重腹腔感染状态下大鼠胃黏膜Na+ K+ ATPase活性变化和胃黏膜内pH的影响。方法 利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造成腹腔严重感染动物模型 ,检测穿孔前和穿孔后 3、6、12、2 4、4 8h各时相大鼠胃黏膜Na+ K+ ATPase活...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对严重腹腔感染状态下大鼠胃黏膜Na+ K+ ATPase活性变化和胃黏膜内pH的影响。方法 利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造成腹腔严重感染动物模型 ,检测穿孔前和穿孔后 3、6、12、2 4、4 8h各时相大鼠胃黏膜Na+ K+ ATPase活性和胃黏膜内pH的变化。结果 盲肠穿孔后感染组 3hNa+ K+ ATPase活性显著降低 (P <0 .0 5 ) ,12h降至最低 (P <0 .0 1) ,仅为对照组的 4 8.5 % ,4 8h仍未恢复正常 ;丹参组 12h、2 4hNa+ K+ ATP酶活性比感染组显著升高 (P <0 .0 5 )。感染组胃黏膜内 pH值穿孔后 3h即有下降 ,6h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12h下降至最低 (P <0 .0 1)。 4 8h仍低于对照组 (P <0 .0 5 )。丹参组从 12h开始胃黏膜内pH值与感染组显示出差别 (P <0 .0 5 )。结论 严重腹腔感染状态下胃黏膜Na+ K+ ATPase活性和 pHi降低可能是引起胃黏膜屏障功能受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腹腔感染 胃黏膜 ph NA+-k+-ATP酶 应激性胃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发现hALR与Na^+,K^+-ATPase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佟明华 陈思强 +1 位作者 姚汝华 孔祥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目的 :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寻找与人肝再生增强因子 (hALR)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探讨ALR的作用机理。方法 :构建hALR诱饵质粒pGBKT7-hALR ,醋酸锂法转化AH10 9酵母菌 ,转化菌在SD/ -Trp -His培养基上培养及滤纸法 β一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 目的 :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寻找与人肝再生增强因子 (hALR)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探讨ALR的作用机理。方法 :构建hALR诱饵质粒pGBKT7-hALR ,醋酸锂法转化AH10 9酵母菌 ,转化菌在SD/ -Trp -His培养基上培养及滤纸法 β一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排除自身激活作用后 ,与人肝cDNA文库质粒预转化的酵母菌Y187进行接合试验 ,接合产物在QDO培养基上筛选 ,阳性克隆进一步在含X -α -Gal的QDO平板上鉴定 ,X -α -Gal活性呈阳性的克隆 ,进行PCR及酶切鉴定排除完全相同克隆 ,进一步进行回交试验排除假阳性 ,对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得到数个阳性克隆 ,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中 1个阳性克隆是Na+ ,K+ -ATPaseβ亚基部分基因 ,长669bp ,3′端非编码区 2 2 4bp ,编码区长 44 5bp ,编码Na+ ,K+ -ATPaseβ亚基C端的 147个氨基酸残基。 结论 :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出Na+ ,K+ -ATPase与hALR具有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双杂交系统 hALR NA^+ k^+-atpase 肝再生增强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印戒细胞癌的H3K27me3沉默子重塑特征及转录调控功能
10
作者 杜艾贝 任原锋 +9 位作者 储召乐 刘碧颖 李先锋 向俊宇 陈东风 王涛 王斌 郭海英 张璇 李玉红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7-425,共9页
目的通过表观遗传组学技术,解析胃印戒细胞癌(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 of the stomach,SRCC)的H3K27me3沉默子的全基因组特征及其对基因转录的调控作用,以阐明SRCC恶性进展的表观调控机制。方法采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陆军特色... 目的通过表观遗传组学技术,解析胃印戒细胞癌(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 of the stomach,SRCC)的H3K27me3沉默子的全基因组特征及其对基因转录的调控作用,以阐明SRCC恶性进展的表观调控机制。方法采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35例胃镜样本(正常胃窦/胃体15例,SRCC 20例)。采用以下多组学分析:染色质可及性测序(assay for transposase-accessible chromatin with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ATAC-seq)检测染色质开放区域;染色质靶向捕获测序(cleavage under targets and tagmentation,CUT&Tag)捕获H3K27me3沉默子区域;转录组测序(transcriptome sequencing,RNA-seq)分析转录组。测序于Illumina NovaSeq 6000平台完成(符合深度标准)。通过DESeq2筛选H3K27me3相关差异基因(|Log_(2)FC|>1,FDR<0.05),并通过基因本体论(Gene Onc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进行功能富集,Homer鉴定转录因子基序,Cytoscape构建调控网络,并使用免疫组化进行验证,探讨其调控机制。结果SRCC沉默子主要分布于基因组远端基因间区(占37.06%)。与正常组织相比,SRCC中H3K27me3沉默子信号显著降低(95%CI:1.34~2.30,P=0.007),共鉴定出6257个丢失位点(FDR<0.01)。CUT&Tag和RNA-seq整合分析显示,380个因沉默子丢失而上调的基因显著富集于免疫相关通路,如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OR=4.2,95%CI:2.8~6.3,P=0.002)。免疫组化验证表明,转录因子EHF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SRCC中存在H3K27me3沉默子重塑现象,转录因子EHF可能在SRCC恶性进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印戒细胞癌 表观遗传 组蛋白修饰 沉默子 h3k27m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PRL基因、Na^+-K^+-ATPase α1基因对盐度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5
11
作者 崔文晓 马爱军 +6 位作者 黄智慧 孙志宾 刘志峰 夏丹丹 唐启政 杨志 曲江波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2-40,共9页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盐度胁迫下各时间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肠、鳃中催乳素(PRL)基因和Na^+-K^+-ATPase α1两种基因的表达量进行检测。以盐度30为对照组,盐度5、10、40和50为实验组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基...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盐度胁迫下各时间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肠、鳃中催乳素(PRL)基因和Na^+-K^+-ATPase α1两种基因的表达量进行检测。以盐度30为对照组,盐度5、10、40和50为实验组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基因在两种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基因的表达量具有组织和时间特异性。肠组织PRL、Na^+-K^+-ATPase α1基因的表达量,在盐度50和5条件下,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鳃组织PRL基因表达量,在盐度50和盐度5条件下,随胁迫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而Na^+-K^+-ATPase α1基因表达量在低盐条件下(盐度5)没有显著变化,在高盐条件下(盐度50)随时间延长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在肠组织中,两种基因存在极显著的协同作用,随着盐度的升高,两种基因的表达量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相关系数均接近于1;在鳃组织中,在10–40盐度范围内,两种基因的表达存在明显的拮抗作用,当PRL基因的表达量呈现升高(或下降)趋势时,Na^+-K^+-ATPase α1基因的表达量呈现下降(或升高)趋势,且两种基因的相关系数均为负值。研究表明,PRL具有抑制Na^+/K^+-ATP酶活性的作用,为今后盐度胁迫分子调控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荧光定量PCR PRL基因 Na+-k+-atpase αl基因 盐度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离子(La^(3+)、Nd^(3+)、Ho^(3+)、Yb^(3+))对人红细胞膜Na^+/K^+ ATPase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金红 魏继中 +2 位作者 吳隽平 张遂坡 徐友涵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3年第3期274-277,共4页
本文以低渗法从新鲜健康人红细胞中制得膜Na^+/K^+ ATPase,用于研究四种鑭系稀土离子(La^(3+)、Nd^(3+)、Ho^(3+)、Yb^(3+))对该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鑭系离子都对红细胞膜Na^+/K^+ ATPase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当反应体系中的稀土离子... 本文以低渗法从新鲜健康人红细胞中制得膜Na^+/K^+ ATPase,用于研究四种鑭系稀土离子(La^(3+)、Nd^(3+)、Ho^(3+)、Yb^(3+))对该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鑭系离子都对红细胞膜Na^+/K^+ ATPase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当反应体系中的稀土离子浓度达50μmol/L时,Na^+/K^+ ATPase的活性所剩不多;低于50μmol/L鑭系离子时,以Nd^(3+)的抑制作用最强;金属离子螯合剂能阻止稀土离子对Na^+/K^+ ATPase的抑制作用。此项研究为稀土的生物效应的理论提供了一些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作用 稀土离子 红细胞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竭游泳对大鼠肠组织MDA、Free-SH、ATP含量及Na^+-K^+-ATPase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思淼 麻新远 衣雪洁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1-73,共3页
为探讨力竭性运动引起的运动性肠功能紊乱及其氧化应激损伤,将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C);运动后即刻组(EX);运动后30min组(EX30);运动后60min组(EX60),测定力竭性游泳后不同时相,肠组织匀浆MDA、游离巯基(Free-SH)和ATP含... 为探讨力竭性运动引起的运动性肠功能紊乱及其氧化应激损伤,将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C);运动后即刻组(EX);运动后30min组(EX30);运动后60min组(EX60),测定力竭性游泳后不同时相,肠组织匀浆MDA、游离巯基(Free-SH)和ATP含量。结果显示,运动后肠组织MDA含量在运动后30min,60min显著性增加(P<0.01);运动后Free-SH含量在运动后30min(P<0.05)和运动后60min后(P<0.01)显著下降;运动后30min组ATP含量显著下降(P<0.01);运动后60min,Na+-K+-ATPase活性下降。结果提示,力竭运动使肠组织自由基产生增加,自由基使得肠组织中游离巯基氧化,致使ATP含量下降,Na+-K+-ATPase活性下降可能是造成运动性肠功能紊乱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竭性游泳 丙二醛 游离巯基 ATP 肠组织 钠-钾-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犀角地黄汤调节组蛋白H3K36三甲基化抑制脓毒症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
14
作者 朱晔妍 田芳 +6 位作者 葛凡 闫其祥 孙启蒙 叶乐瑶 余成涛 周江 鲁俊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77-793,共1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体内外实验探讨犀角地黄汤(XJDHT)抑制脓毒症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TCMSP和HERB数据库筛选XJDHT活性成分,通过GeneCard、OMIM及DisGeNet数据库获取脓毒症与组蛋白H3K36三甲基化(H3K36me3)相关靶点...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体内外实验探讨犀角地黄汤(XJDHT)抑制脓毒症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TCMSP和HERB数据库筛选XJDHT活性成分,通过GeneCard、OMIM及DisGeNet数据库获取脓毒症与组蛋白H3K36三甲基化(H3K36me3)相关靶点。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PPI),Cytoscape3.9.1筛选核心靶点,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潜在通路,分子对接验证配体-受体结合能力。通过盲肠结扎穿刺术(CLP)构建脓毒症小鼠模型,评估术后24 h小鼠存活率和脓毒症评分(MSS),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ELISA检测血清IL-1β、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损伤,免疫荧光检测肝巨噬细胞H3K36me3表达。脂多糖(LPS)诱导THP-1细胞炎症模型,ChIP-qPCR检测细胞IL-1β、TNF-α基因表达域H3K36me3富集,Western blot分析HIF-1α、EGFR、AKT1相关通路蛋白表达。结果共筛选出28个XJDHT的活性成分,对应987个基因靶点,与脓毒症相关的交集靶点为189个。核心靶点包括TNF、IL1B、GAPDH等。富集的相关通路包括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性等。分子对接证实核心成分与关键基因均能较好地结合。体内实验证实,与空白组比较,Model组小鼠24 h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MSS评分显著增加(P<0.01),血常规呈免疫失衡状态,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显著上升(P<0.01)。XJDHT高、低剂量干预显著提高小鼠24 h存活率(P<0.01),降低MSS评分(P<0.01),调节免疫稳态,降低IL-1β和TNF-α表达(P<0.01)。Model组小鼠肝组织病理显示肝脏严重炎症损伤,肝脏Kupffer细胞H3K36me3修饰水平显著升高;XJDHT组肝脏病理损伤明显减轻,H3K36me3修饰水平显著下降。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Model组H3K36me3修饰、IL-1β、TNF-α、HIF-1α、p-AKT1/AKT1、EGFR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XJDHT干预后上述指标下调(P<0.05,P<0.01)。体外实验中,LPS诱导THP-1细胞H3K36me3修饰及IL-1β、TNF-α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ChIP-qPCR结果显示IL-1β基因表达域H3K36me3富集(P<0.01);15%XJDHT含药血清处理24 h可降低H3K36me3修饰水平(P<0.01),减少其在IL-1β表达域募集(P<0.01),并拮抗LPS诱导的EGFR、HIF-1α及p-AKT1/AKT1相关通路激活(P<0.05,P<0.01),且HIF-1α激动剂DMOG验证进一步证实XJDHT可能通过调控HIF-1α相关通路抑制H3K36me3介导的炎症表观遗传重塑。结论XJDHT可抑制炎症反应,调控免疫稳态,改善脓毒症预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IL-1β表达域上H3K36me3的表观遗传修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犀角地黄汤 组蛋白h3k36三甲基化 表观遗传修饰 炎症反应 IL-1β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胃质子泵(H^+/K^+ ATPase)与消化机能发生的关系
15
作者 迟良 徐世宏 +7 位作者 肖志忠 马道远 林帆 赵春彦 肖永双 武宁宁 刘清华 李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6-212,644,共7页
胃质子泵(H+/K+ATPase)是胃酸分泌的关键酶。本试验采用RACE和PCR方法从大菱鲆的胃组织中提取RNA克隆得到了H+/K+ATPaseα亚基cDNA全长序列。结果表明:大菱鲆H+/K+ATPaseα亚基序列全长3467 bp,开放阅读框为2964 bp,编码988个氨基酸。与... 胃质子泵(H+/K+ATPase)是胃酸分泌的关键酶。本试验采用RACE和PCR方法从大菱鲆的胃组织中提取RNA克隆得到了H+/K+ATPaseα亚基cDNA全长序列。结果表明:大菱鲆H+/K+ATPaseα亚基序列全长3467 bp,开放阅读框为2964 bp,编码988个氨基酸。与GenBank上其它物种比对发现,大菱鲆H+/K+ATPaseα亚基与斑鳜同源性最高,为89%。进化树分析发现,H+/K+ATPase在进化上具有物种特异性。经RT-PCR和荧光定量PCR检测,大菱鲆H+/K+ATPase在胚胎孵化后22d开始表达,晚于大菱鲆胃腺出现的时间(16 d),说明大菱鲆胃腺的发育完成并不代表胃功能的完善。另外,大菱鲆H+/K+ATPase除了在胃中大量表达之外,在食道中的表达量也很高。结合组织学观察,作者认为,大菱鲆H+/K+ATPase在食道中大量表达是因为在发育上食道是胃的前体,因此保留了分泌H+/K+ATPase的能力。同时通过整体原位杂交试验表明:大菱鲆H+/K+ATPase会首先在食道的末端和胃的贲门处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海水鱼类的消化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荧光定量 质子泵 整体原位杂交 消化机能 海水鱼类 亚基 食道 进化树 表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调节H3K4me2刺激灵芝生长和灵芝酸积累
16
作者 张莹 黄青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共8页
研究从表观遗传学角度探讨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NS-DBD)刺激灵芝生长和灵芝酸生物合成机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发现,NS-DBD可以促进灵芝酸的生物合成。生化指标检测发现,NS-DBD诱导了灵芝胞内活性氧的积累,使总超氧化物... 研究从表观遗传学角度探讨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NS-DBD)刺激灵芝生长和灵芝酸生物合成机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发现,NS-DBD可以促进灵芝酸的生物合成。生化指标检测发现,NS-DBD诱导了灵芝胞内活性氧的积累,使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还原酶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升高。同时伴有灵芝酸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上调。免疫荧光和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方法证实,NS-DBD处理后,灵芝酸合成通路上的基因hmgr、pmvk、mvd、sqs和ls的H3K4me2修饰水平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基因hmgr、pmvk、mvd和ls的H3K4me2修饰主要分布于基因的外显子区域,而基因sqs的H3K4me2修饰则分布于上游2 kb和外显子区域。研究表明,NS-DBD通过刺激ROS积累调节灵芝酸合成通路上一些关键基因的H3K4me2修饰水平,进而调节灵芝的生长和灵芝酸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介质阻挡放电(DBD) 灵芝 灵芝酸 刺激效应 h3k4me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肾液泡型H~+_-ATPase 58kD亚基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瑛 彭生斌 谢小松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34-338,共5页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人肾液泡型H ̄+-ATPase58kD亚基的基因,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得到了58kD亚基的编码片段.直接将PCR产物连接到PET载体上表达.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蛋白质印迹分析表明58k...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人肾液泡型H ̄+-ATPase58kD亚基的基因,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得到了58kD亚基的编码片段.直接将PCR产物连接到PET载体上表达.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蛋白质印迹分析表明58kD亚基的基因得到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可达细菌细胞质蛋白的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三磷酸酶 氢离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膜H^(+)-ATPase基因对铝胁迫下水稻硝态氮吸收的 调控作用
18
作者 董雅群 周泽仪 +2 位作者 陶光喜 李昆志 周小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5-1211,共7页
为探讨细胞质膜ATP酶(PM H^(+)-ATPase)基因对铝胁迫下水稻(Oryza sativa L.)吸收硝态氮(NO_(3)^(-)-N)的调控,本试验以2个水稻品种峰1A和峰1A优5为研究对象,以无铝处理幼苗为对照,分析铝胁迫下水稻根尖PM H^(+)-ATPase活性、H^(+)-泵... 为探讨细胞质膜ATP酶(PM H^(+)-ATPase)基因对铝胁迫下水稻(Oryza sativa L.)吸收硝态氮(NO_(3)^(-)-N)的调控,本试验以2个水稻品种峰1A和峰1A优5为研究对象,以无铝处理幼苗为对照,分析铝胁迫下水稻根尖PM H^(+)-ATPase活性、H^(+)-泵活性、H^(+)通量、PM H^(+)-ATPase基因家族(OsA1~OsA10)表达水平、PM H^(+)-ATPase和14-3-3蛋白的互作水平以及NO_(3)^(-)-N吸收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铝胁迫下2个水稻品种根尖PM H^(+)-ATPase活性、H^(+)-泵活性和根尖H^(+)通量下降,PM H^(+)-ATPase和14-3-3蛋白的互作水平下降。铝胁迫抑制了OsA1、OsA5、OsA7和OsA8基因的表达,其中OsA7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铝胁迫下峰1A和峰1A优5的OsA7表达量仅为对照组的21%和39%。NO_(3)^(-)-N吸收量较对照下降,分别为对照的81%和85%。综上,PM H^(+)-ATPase基因的表达水平影响水稻对NO_(3)^(-)-N的吸收能力,OsA1、OsA5、OsA7和OsA8在铝胁迫下水稻吸收NO_(3)^(-)-N过程中起关键的调控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增强酸铝条件下水稻吸收NO_(3)^(-)-N的能力,促进水稻生长及增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铝胁迫 硝态氮 质膜h+-atpase Q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竭游泳对大鼠肠组织MDA、Free-SH含量和Na^+-K^+-ATPase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衣雪洁 常波 胡红军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39-40,42,共3页
为了探讨运动性肠功能紊乱的原因 ,将 2 4只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即对照组 (C)、运动后 30 m in组 (EX1 )、运动后 6 0 m in组 (EX2 ) ,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力竭性游泳后 30 m in和6 0 min结肠组织 MDA、Free- SH含量和 Na+ - K+ - ... 为了探讨运动性肠功能紊乱的原因 ,将 2 4只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即对照组 (C)、运动后 30 m in组 (EX1 )、运动后 6 0 m in组 (EX2 ) ,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力竭性游泳后 30 m in和6 0 min结肠组织 MDA、Free- SH含量和 Na+ - K+ - ATPase活性。结果显示 ,运动后 30 min和 6 0m in组 MDA含量显著增加 ,Free- SH含量显著下降 ,而运动后 6 0 m in组 Na+ - K+ - ATPase活性显著下降。结果提示 ,运动源性自由基产生增加使肠组织中游离巯基被氧化 ,导致 Na+ - K+ - AT-Pase活性下降 ,可能是造成运动性肠功能紊乱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负荷 丙二醛 游泳 游离巯基 钠泵 肠组织 动物实验
全文增补中
K^+、Na^+与质膜H^+-ATPase活性关系研究进展
20
作者 周峰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10期35-37,共3页
细胞质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第一道屏障。介绍了质膜H+-ATPase分子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重点阐述了K+、Na+与质膜H+-ATPase活性的关系。
关键词 k+、Na+ 质膜h+-atpase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