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of life-form and growth-form of plant species in an alpine ecosystem of North-West Himalaya 被引量:4
1
作者 R. K. Vashistha Neelam Rawat +3 位作者 A. K. Chaturvedi B. P. Nautiyal P. Prasad M. C. Nautiyal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期501-506,共6页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in the alpine pastures of Tungnath (30° 14' N and 79° 13' E) to observe life-form and growth-form patterns of alpine plant species under grazed and ungrazed conditions and...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in the alpine pastures of Tungnath (30° 14' N and 79° 13' E) to observe life-form and growth-form patterns of alpine plant species under grazed and ungrazed conditions and to work out the plant life form spectrum. Species were categorized as plant habit, height and length of growth-cycle and life-form classes according to Raunkiaer's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otal of 68 species at grazed site, hemicryptophytes (He) accounted for 50.00% species, followed by cryptophytes (26.47%), chamaephytes (16.18%), phanemphytes (4.41%) and therophytes (2.94%). At the ungrazed site in 65 plant species, hemicryptophytes (He) accounted fo'r 49.23% species, cryptophytes (26.15%), chamaephytes (15.38%), phanerophytes (6.15%) and ther6phytes (3.08 % species). In general, hemicrptophyte are dominant^in both sites i.e. graged and ungrazed. Growth form categories were classified as forbs, shrubs, grasses and sedges'and undershrubs, according to plant habit and height. On the basis of length of the growth cycle, species were categorized as plant species of short growth cycle, intermediate growth cycle and long growth cycle. The short forbs of plant habit and height, had the highest emergence, and grasses and sedges had the lowest emergence in representative species. Percentage of species with long growth cycle was highest in both 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INE biological spectrum growth form HIMALAYA lif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供应强度与氮素形态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2
作者 庄旭龙 李龙骧 +2 位作者 王蔚然 魏文良 刘树堂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0,共7页
水分供应强度与氮素形态对玉米生长指标和根系特征的交互影响对玉米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设置3个水分供应强度,分别为水分供应充足(W1)、水分轻度胁迫(W2)、水分中度胁迫(W3),即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80%... 水分供应强度与氮素形态对玉米生长指标和根系特征的交互影响对玉米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设置3个水分供应强度,分别为水分供应充足(W1)、水分轻度胁迫(W2)、水分中度胁迫(W3),即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80%~85%、65%~70%、50%~55%;2种氮素形态,分别为铵态氮(N1)和硝态氮(N2),共6个组合处理,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水肥组合处理对玉米株高、叶面积、根系特征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1W1处理的玉米株高、叶面积、根体积、根长、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地上部与根系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为最大,N1较N2处理组以上各指标均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29.48%、127.18%、144.29%、70.23%、187.93%、171.01%、180.82%、39.48%和200.41%;W1处理较W2和W3处理的玉米株高分别增加13.49%和39.87%,叶面积分别增加52.09%和63.87%,根体积分别增加71.36%和65.33%,根长分别增加71.86%和50.67%,根系总吸收面积分别增加64.41%和60.34%,活跃吸收面积分别增加65.76%和71.72%,地上部生物量分别增加58.70%和63.15%,根系生物量分别增加32.13%和29.62%,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129.19%和30.18%。同时,研究发现施用铵态氮条件下,W2、W3处理较W1显著降低了玉米生物量与水分利用效率,而在施用硝态氮条件下,3种水分供应强度间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N1W1处理最有利于促进玉米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铵态氮优于硝态氮,而施用硝态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分胁迫对玉米生长发育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供应 氮素形态 玉米 植株生长 根系特性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生长型和叶片特征探讨功能群划分——以浙西山麻岭地区次生常绿阔叶林为例
3
作者 邓国右 方茹 +4 位作者 许在恩 吴小明 唐成 罗优波 何庆海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5期16-23,共8页
以浙西地区次生常绿阔叶林23个样地的575个样方调查数据为例,研究物种的功能群划分。基于生长型和叶片特征两大因素建立功能群划分体系,并用于浙西地区目标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次生常绿阔叶林包括17个功... 以浙西地区次生常绿阔叶林23个样地的575个样方调查数据为例,研究物种的功能群划分。基于生长型和叶片特征两大因素建立功能群划分体系,并用于浙西地区目标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次生常绿阔叶林包括17个功能群。根据物种数量和生长型及叶片特征因素构建功能群结构综合图,通过对目标群落功能群结构综合图的分析,可知目标群落的功能群结构组成完全吻合次生常绿阔叶林的特征:常绿功能群占比远大于落叶功能群,阔叶功能群占比远大于针叶功能群,乔木层的大、中、小乔木功能群占比随径级增大而数量减少,充分吻合次生林的群落结构特征。本研究的分析结果充分证明不论是功能群划分体系还是功能群结构综合图,都适用于常绿阔叶林群落的研究,尤其是对群落样本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常绿阔叶林 功能群 生长型 叶片特征 浙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δ^(13)C估算水分利用效率的2种模型比较——以峨眉山雷洞坪植物为例
4
作者 陈淼 刘顺 +2 位作者 许格希 陈健 史作民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年第2期14-23,共10页
【目的】通过对基于碳稳定同位素值(δ^(13)C)估算水分利用效率(iWUE)的2种模型(是否考虑叶肉导度,gm)之间差异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gm对植物iWUE的影响。【方法】选择峨眉山雷洞坪针阔混交林中不同生长型植物,采集了48个物种的117... 【目的】通过对基于碳稳定同位素值(δ^(13)C)估算水分利用效率(iWUE)的2种模型(是否考虑叶肉导度,gm)之间差异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gm对植物iWUE的影响。【方法】选择峨眉山雷洞坪针阔混交林中不同生长型植物,采集了48个物种的117个叶片样品,通过测定其叶片δ^(13)C,对比了早期估算iWUE模型(iWUEsim模型,将gm看作无穷大)与包含gm效应的iWUE模型(iWUEmes模型)之间的iWUE差异(iWUE_(difference)),以及这种差异随植物生长型变化的趋势。【结果】结果显示,iWUEsim的平均值(42.23±1.33μmol·mol^(-1))显著高于iWUEmes的平均值(28.10±0.65μmol·mol^(-1)),高估比例为3.64%~72.11%(平均49.58%±1.30%)。不同生长型植物的iWUEsim均显著大于iWUEmes,其中草本植物高估比例3.64%~48.00%(平均29.20%±5.16%),灌木高估比例13.68%~67.73%(平均48.44%±1.83%),乔木高估比例32.04%~72.11%(平均54.08%±1.47%)。此外,叶片功能性状对iWUE_(difference)有显著影响,相比于叶片厚度、叶片干物质含量和单位质量叶片氮含量,单位面积叶片氮含量和比叶重是影响iWUE_(difference)变化的主要因素。【结论】将gm看作无穷大会造成对基于δ^(13)C估算的iWUE的高估,未来估算植物iWUE时应考虑gm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水分利用效率 叶肉导度 碳稳定同位素 植物生长型 单位面积叶片氮含量 比叶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长型性状的地被植物群落景观设计
5
作者 鲍璇 刘晖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6期70-76,共7页
针对当前地被植物群落景观设计在实践中存在的高维护需求与使用门槛问题,对连接并转换群落生态关系构建过程与植物群落设计实践的有效途径进行探索,可以验证植物性状作为转换工具进行群落设计、解决现有问题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文章选择... 针对当前地被植物群落景观设计在实践中存在的高维护需求与使用门槛问题,对连接并转换群落生态关系构建过程与植物群落设计实践的有效途径进行探索,可以验证植物性状作为转换工具进行群落设计、解决现有问题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文章选择生长型这一影响地被植物生存与竞争,且在植物景观设计的植物选择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全株性状作为典型,参考缀花草地种植设计与管理方法,选择6种生长型进行试验群落设计与建植,并开展为期3年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期内播种建植的试验群落在只进行刈割的低管理方式下存活,并保持了理想的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稳定性与景观效果。生长型作为转换工具能在地被植物群落的设计与营建中发挥有效作用,且不同生长型能够在群落设计中承担相应的群落功能,其中丛生型植物能够稳定群落结构与形态、抑制自生杂草;直立型、短时期莲座型植物能够丰富群落景观特征;半莲座型与分枝型植物兼具上述功能,可与其他生长型组合进行使用。研究结果初步证明了植物性状能够协助人工种植植物在群落竞争中占据优势,提高群落自我维持能力、降低维护需求;也能协助设计过程更具针对性地进行植物配置与选择,降低群落设计实践的难度,具备优化地被植物群落设计理论与方法的价值与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景观设计 地被植物群落景观 植物性状 生长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由曲面和L-system的红掌生长模型
6
作者 邹一波 褚诗贤 +1 位作者 葛艳 陈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0,共6页
针对红掌花卉生长可视化中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推导控制点的方法,建立红掌器官模型:采用Bezier曲线结合扫描成型的方法来构造叶柄模型,采用双三次NURBS曲线对佛焰苞进行建模;运用红掌的相关表型数据拟合生长函数,提出基于... 针对红掌花卉生长可视化中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推导控制点的方法,建立红掌器官模型:采用Bezier曲线结合扫描成型的方法来构造叶柄模型,采用双三次NURBS曲线对佛焰苞进行建模;运用红掌的相关表型数据拟合生长函数,提出基于红掌生长规律的微分L-system,可有效模拟红掌的拓扑结构和生长过程;通过虚拟器官表示红掌器官的几何属性,降低微分L-system的复杂度。试验验证提出的方法对红掌各项生长指标拟合度可达0.89以上,并可对每个生长阶段的红掌进行模拟,能有效地对红掌的生长过程进行建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掌 自由曲面建模 L-SYSTEM 生长函数 虚拟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复合肥对上海青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刘旭 李东亚 +2 位作者 张阳阳 赵勇 张书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7期65-68,共4页
不同氮素形态的肥料不仅对蔬菜的产量有一定影响,还会对蔬菜的品质产生显著影响。为了探讨不同氮形态复合肥对上海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硝硫基复合肥和喷浆硫基复合肥为试验肥料,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通过设置两种施肥方式开展了田间试... 不同氮素形态的肥料不仅对蔬菜的产量有一定影响,还会对蔬菜的品质产生显著影响。为了探讨不同氮形态复合肥对上海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硝硫基复合肥和喷浆硫基复合肥为试验肥料,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通过设置两种施肥方式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定植后10 d追施喷浆硫基复合肥或底施硝硫基复合肥上海青的叶片数、株高、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和地上部鲜重均增加,VC含量下降,硝酸盐含量显著升高,但是定植后10 d追施喷浆硫基复合肥上海青硝酸盐含量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青 复合肥 氮形态 生长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海拔对植物种子大小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郭淑青 齐威 +3 位作者 王玉林 马雄 陈学林 杜国祯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0-58,共9页
以青藏高原东缘600种植物种子为对象,就海拔对种子大小的影响展开系统性地研究。结果表明,1)整个区系内,植物种子大小与海拔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n=600,R2=0.029,P<0.001),并且在2000~3000m ... 以青藏高原东缘600种植物种子为对象,就海拔对种子大小的影响展开系统性地研究。结果表明,1)整个区系内,植物种子大小与海拔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n=600,R2=0.029,P<0.001),并且在2000~3000m 海拔梯度中,种子大小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草本植物种子大小与海拔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n=512,R2 =0.026,P<0.001),但是灌木(n=72,R2=0.004,P=0.616)和乔木种子大小(n=16,R2=0.005,P=0.795)随海拔虽有减小的趋势但无显著相关性;3)海拔较高地区的草本植物种子大小比同属的海拔较低的植物种子大11.5%(df=131,t=2.724,P=0.007),小于阈值±30%,草本植物属内种子大小与海拔无关。在132个草本植物种对中,与同属的低海拔物种相比,40.9%(54种)高海拔物种种子大,另外19.7%(26种)小,39.4%(52种)没有变化,由此,认为在青藏高原东缘强烈的选择压力下,海拔和系统发育综合因子对植物种子大小的影响由具体的某个属本身的特性所决定,不存在单一的海拔与属的种子大小变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大小 海拔 区系 生长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植物功能性状沿气候梯度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35
9
作者 施宇 温仲明 +3 位作者 龚时慧 宋光 郑颖 丁曼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7-111,116,共6页
选取黄土丘陵区延河流域147个物种,对10个与植物形态、生理相关的叶片和细根功能性状(叶大小、叶长宽比、叶厚度、叶干重、比叶面积、叶组织密度、叶氮含量、细根比根长、细根组织密度和细根氮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功能性状与气候因子... 选取黄土丘陵区延河流域147个物种,对10个与植物形态、生理相关的叶片和细根功能性状(叶大小、叶长宽比、叶厚度、叶干重、比叶面积、叶组织密度、叶氮含量、细根比根长、细根组织密度和细根氮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功能性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水热条件是影响研究区植物功能性状的重要因子,其中降雨为主导因子。物种水平上,植物功能性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如叶氮含量随着温度指标(最冷月均温、生长季均温、年均温、最热月均温、温度季节变化的增加而增加;(2)不同生长型功能性状在环境梯度下存在差异,表现为草本植物相对木本植物有更小的叶组织密度以及更大的叶面积、比叶面积、叶片氮含量、根氮含量和比根长,表明不同生活型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明显不同;(3)不同类群植物对环境条件变化的响应不同,表现为适应方式的分异和趋同。该结果为探究黄土高原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功能性状 生长型 适应策略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嫩平原羊草草甸植物的生态及分布区型结构分析 被引量:61
10
作者 李建东 杨允菲 《草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10-20,共11页
松嫩平原羊草草甸穿越吉林省西部和黑龙江省西南部约 12 9万 hm2的范围 ,是蒙古植物区系、东北植物区系、兴安植物区系、华北植物区系 4个植物区系相汇集的区域 ,在全区所设的 36个调查样地中 ,共有 16 2种植物 ,隶属于 36个科 ,6个株... 松嫩平原羊草草甸穿越吉林省西部和黑龙江省西南部约 12 9万 hm2的范围 ,是蒙古植物区系、东北植物区系、兴安植物区系、华北植物区系 4个植物区系相汇集的区域 ,在全区所设的 36个调查样地中 ,共有 16 2种植物 ,隶属于 36个科 ,6个株生长型 ,5个根生长型 ,6个生活型 ,5个水分生态类型 ,15个分布区型和 6个经济价值类型。其中 ,菊科种类最多 ,占 2 4 .1% ,豆科和禾本科分别占 11.1%和 10 .5 % ;株生长型结构以分枝型种类最多 ,占 31% ,直立型和丛生型分别为 2 2 %和 2 0 % ;根生长型结构以直根型的种类最多 ,占 5 4 % ,刷状根型和根茎型分别为 2 3%和 19% ;生活型结构以地面芽植物最多 ,占 4 2 % ,地下芽植物次之 ,占 2 6 % ,地面 -地下芽植物占 9% ;水分生态类型结构以中生型种类最多 ,占 5 8% ,中旱生型次之 ,占 2 5 % ;分布区型结构以蒙古 -东北 -兴安 -华北分布区型的种类最多 ,占 2 6 % ,东北 -华北分布区型次之 ,占 17% ;经济价值类型结构以中、低等质量的种类最多 ,所占比重高达 5 0 % ,而优、良牧草种类只占 2 2 %。松嫩平原羊草草甸具有温带草本群落的植株和根系的特点 ,典型的温带地面芽植物气候特征 ,中生生境条件 ,复杂的分布区型结构和多样的经济价值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平原 羊草草甸 植物 分布区型 株生长型 根生长型 生活型 水分生态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河谷湿地镰叶锦鸡儿群落的植物组成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贾娜尔·阿汗 赵玉 +2 位作者 张维 杨允菲 李建东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21-227,共7页
伊犁河谷湿地镰叶锦鸡儿群落调查样方中,共有64种植物,隶属于29个科,6个株生长型,3个根生长型,6个生活型,5个水分生态类型。其中,菊科和禾本科种类最多,各占14.0%,豆科占12.5%;株生长型结构以直立型种类最多,占39.0%,分枝型和丛生型分别... 伊犁河谷湿地镰叶锦鸡儿群落调查样方中,共有64种植物,隶属于29个科,6个株生长型,3个根生长型,6个生活型,5个水分生态类型。其中,菊科和禾本科种类最多,各占14.0%,豆科占12.5%;株生长型结构以直立型种类最多,占39.0%,分枝型和丛生型分别为25.0%和22.0%;根生长型结构以直根型的种类最多,占50.0%,刷状根型和根茎型各占25.0%;生活型结构以地下芽植物最多,占42.0%,地面芽植物次之,占33.0%,一年生植物占12.5%;水分生态类型结构以中生型种类最多,占57.8%,中旱生型和中湿生型分别为14.0%和12.5%。以上结论表明,伊犁河谷湿地镰叶锦鸡儿群落具有中温带群落植株和根系特点,典型的中温带地下芽植物气候特征和中生生境条件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叶锦鸡儿群落 株生长型 根生长型 生活型 水分生态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水养殖条件下鞍带石斑鱼生长特点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锦雄 杨宇晴 +3 位作者 张海发 黄靖荃 张磊 蔡秀娜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54,共4页
通过对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为期5个月的养殖监测试验,研究循环水养殖条件下鞍带石斑鱼的生长特点。采用线性拟合、指数拟合、乘幂拟合的方法,分析了鞍带石斑鱼全长、体重生长与养殖时间,以及全长与体重的最佳拟合曲线... 通过对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为期5个月的养殖监测试验,研究循环水养殖条件下鞍带石斑鱼的生长特点。采用线性拟合、指数拟合、乘幂拟合的方法,分析了鞍带石斑鱼全长、体重生长与养殖时间,以及全长与体重的最佳拟合曲线。结果表明:鞍带石斑鱼全长生长与养殖时间以线性回归为佳(y=2.791x-15.716,R2=0.951 2);体重生长与养殖时间以指数回归最佳(y=2.432 3e0.32x,R2=0.996 5);全长与体重以乘幂回归为最佳(y=0.007 3x3.262 8,R2=0.945 3)。对鞍带石斑鱼全长与体重的幂函数关系分析,表明鞍带石斑鱼属正异速生长型(b=3.262 8),说明本研究条件下的循环水养殖模式适用于鞍带石斑鱼的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带石斑鱼 全长 体重 生长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西山地区侧柏游憩林群落结构及植物多样性 被引量:8
13
作者 汪平 贾黎明 +1 位作者 李效文 李江婧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5-571,共7页
摘要:为了从群落生态学角度科学经营北京西山地区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游憩林,采用区系成分分析法、系统聚类法、方差均值比率法及物种丰富度指数(R,Dgl,Dma),多样性指数(Dsi,Dsh,Dmc),均匀度指数(Jsi,Jsh,Ea),群落总体多样性指... 摘要:为了从群落生态学角度科学经营北京西山地区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游憩林,采用区系成分分析法、系统聚类法、方差均值比率法及物种丰富度指数(R,Dgl,Dma),多样性指数(Dsi,Dsh,Dmc),均匀度指数(Jsi,Jsh,Ea),群落总体多样性指数分别对其植物组成与区系、群落垂直结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侧柏游憩林群落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包括32科59属63种高等维管束植物,且反映出以温带成分为主的植物区系特点。群落垂直层次分化明显,理论上可定量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且各层优势种群突出。建群种侧柏趋于随机分布(C<1,t<t0.05),而林下植被(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孩儿拳头Grewia biloba,求米草Oplismenus undulatifolius等)则呈不同程度的聚集分布(C>1,t>t0.01)。不同生长型间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大小规律为:灌木>乔木>草本(P<0.05),乔木和灌木均匀度均大于草本(P<0.05)。不同生长型对群落总体多样性的贡献率分别为乔木0.696,灌木0.204和草本0.100。低山阴坡厚土可作为营建侧柏游憩林的优先选择立地类型,同时建议营建相对低密度的群落以满足游客对游憩空间及生物多样性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侧柏 游憩林 优势种群 空间分布格局 群落总体多样性 生长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荷生长与形质地理变异和木制工艺材种源选择 被引量:7
14
作者 林磊 周志春 +3 位作者 范辉华 金国庆 陈柳英 王月生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5-632,共8页
利用设置在福建建瓯和浙江淳安的5年生木荷Schima superba种源试验林,系统研究生长和形质性状种源差异、地理变异模式和性状遗传相关,并利用选择指数开展木制工艺材优良种源选择。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木荷树高、胸径、树干通直度及一级侧... 利用设置在福建建瓯和浙江淳安的5年生木荷Schima superba种源试验林,系统研究生长和形质性状种源差异、地理变异模式和性状遗传相关,并利用选择指数开展木制工艺材优良种源选择。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木荷树高、胸径、树干通直度及一级侧枝总数、最大侧枝长和最大侧枝粗存在显著的种源效应,受到中等以上强度遗传控制,种源广义遗传力达0.34~0.61,而树干分叉干数和分枝角的种源效应较小。木荷生长和形质性状的地理变异模式因区试点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木荷中心产区的福建建瓯点,主要生长和形质性状与产地纬度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达-0.313~-0.534,与产地经度相关性较小,呈典型的纬向变异模式,南部种源生长较快,树干通直,但分枝多而粗;在北缘区的浙江淳安点,除种源一级侧枝总数与产地纬度呈显著负相关外,其他生长和形质性状与产地纬度的负相关性较小。性状相关分析发现,木荷种源主要的形质与生长性状呈显著的正遗传相关,遗传相关系数达0.320~1.164,而树干通直度则与最大侧枝长互为独立。选用2个理想的等经济权重和以生长改良为主的选择指数分别为福建建瓯和浙江淳安点选出了10个生长和形质兼优的优良种源,前者多为南部种源,而后者多为中部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育种学 木荷 种源 生长 形质 地理遗传变异 选择指数 木制工艺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低山丘陵区泡桐无性系生长和干形综合选择 被引量:11
15
作者 赵阳 乔杰 +5 位作者 王保平 冯延芝 周海江 崔令军 王炜炜 杨代贵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2-40,共9页
针对南方低山丘陵区缺乏适宜栽培的泡桐优良无性系的现状,本研究以湖北省赤壁市泡桐无性系测定林为对象,对5年生24个泡桐无性系的4个生长性状(胸径、主干高、总材积、接干高/苗干高)和2个干形性状(主干削度、形数)进行了遗传参数估算及... 针对南方低山丘陵区缺乏适宜栽培的泡桐优良无性系的现状,本研究以湖北省赤壁市泡桐无性系测定林为对象,对5年生24个泡桐无性系的4个生长性状(胸径、主干高、总材积、接干高/苗干高)和2个干形性状(主干削度、形数)进行了遗传参数估算及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并利用多性状指数法对其进行了评价和选择。结果表明:各性状在无性系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胸径和总材积的重复力较大,分别达到0.727 3和0.726 9,其余4个性状的重复力稍小,为0.201 8~0.383 7。4个生长性状间呈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正相关关系,2个干形性状间呈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负相关关系。形数与4个生长性状间均呈极显著的遗传和表型负相关关系。削度与胸径、主干高、接干高/苗干高的遗传正相关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与胸径、总材积的表型正相关关系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依据建立的多性状指数方程选择出适宜在南方丘陵区栽培的4个优良无性系,分别为609、204、302和207,入选率17%。与CK相比,入选群体的胸径、主干高、总材积、接干高/苗干高、削度和形数的遗传增益分别为3.93%、5.75%、21.84%、13.18%、5.72%和-0.45%,实际增益分别为5.40%、16.75%、30.04%、34.35%、28.34%和-1.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 无性系 生长 干形 多性状选择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缙云山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种子大小变异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红 马益新 王海洋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6-161,共6页
Seed sizes of 74 woody species, including 40 trees and 34 shrubs, of middle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 Mt. Jinyun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likely mechanism of seed size variation was analysized. The... Seed sizes of 74 woody species, including 40 trees and 34 shrubs, of middle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 Mt. Jinyun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likely mechanism of seed size variation was analysi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re was considerable variance in the seed length and great variance in the seed weight among the 74 species. The maximum seed length was 100 times greater than the minimum. The lengths of most seeds were in a range of 0.1~1 cm, accounted for 71.62% of the total species. The maximum seed weight was 10 000 times greater than the minimum. A 39.41% of species had their 1 000 seed weights in a range of 10~100 g. 2) The results of statistic analysis indicated the seed sizes were influenced by their habitats. The longest seeds were born in canopy layer, the middle in forest edge & understorey and the shortest in dankness habitat. Additionally, the seed sizes were also influenced by growth forms of species. The seed sizes gradually decreased with the growth forms sequence of large tree, middle tree, small tree, large shrub and small shrub. Moreover, the phylogenetic backgrounds of species had little influences on the seed sizes. Little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seed sizes and their orders, families, taxonimical groups with the different weight ratio of endosperm and different fruit ty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大小 常绿阔叶林 缙云山 植物系统 生长型 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形态及配比对铁核桃苗生长及营养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樊卫国 葛慧敏 +2 位作者 吴素芳 杨婷婷 罗燕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7-84,共8页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铵态氮、硝态氮和尿素[CO(NH2)2]为氮源,研究氮素形态及配比对铁核桃苗植株大小、生物量、根系形态特征和苗木元素含量及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形态及配比对铁核桃苗木的高度、基径、根冠比值、地上部和根系...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铵态氮、硝态氮和尿素[CO(NH2)2]为氮源,研究氮素形态及配比对铁核桃苗植株大小、生物量、根系形态特征和苗木元素含量及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形态及配比对铁核桃苗木的高度、基径、根冠比值、地上部和根系的生物量、根系形态特性、苗木中元素含量及积累量有明显的影响。以50%NH+4-N+50%NO-3-N为氮源的苗高、基径、根冠比值、整株及地上部和根系的生物量、根系的总表面积及平均直径、根尖数、苗木中元素含量及积累量都最大;单一供应CO(NH2)2的苗木根系总长度和总体积最大,苗木整株和地上部及根系的生物量、苗木中的元素含量及积累量仅低于50%NH+4-N+50%NO-3-N的处理;单一供应NO-3-N的苗木矮小,整株、地上部及根系的生物量和根系的形态及生长指标都最低,各种元素的含量及积累量也最少;单一供应NH+4-N时,在夏季叶片出现大量灼烧状坏死,其症状随NH+4-N的比例增加而加重,苗木也纤细,组织不充实,须根短,坏死较多,植株的生物量和根冠比及根系总长度、表面积、体积、平均直径和根尖数都较小,营养元素的积累量也较低。铁核桃对NH+4-N或NO-3-N没有明显的偏好。在NH+4-N与NO-3-N的比例各占50%时能够更好地促进铁核桃苗木的生长及营养的吸收,尿素也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核桃 实生苗 氮素形态 生长 营养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年生马尾松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变异与种源区划 被引量:66
18
作者 刘青华 金国庆 +3 位作者 张蕊 储德裕 秦国峰 周志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5-61,共7页
利用设置在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的24年生49个产地的马尾松种源试验,以研究和揭示已达主伐年龄时马尾松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差异和地理变异模式,通过聚类进行种源区划并选择优良种源。结果表明:马尾松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 利用设置在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的24年生49个产地的马尾松种源试验,以研究和揭示已达主伐年龄时马尾松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差异和地理变异模式,通过聚类进行种源区划并选择优良种源。结果表明:马尾松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皆存在显著的种源差异,种源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及树干通直度呈典型的纬向倾群变异模式,这种变异主要是由其产地水热资源条件差异引起的。较之于北部种源,南部的种源生产力水平高且树干通直。种源木材基本密度虽与产地经纬度相关性较小,但却与产地年均温、1月均温、无霜期和≥10℃积温呈显著的负相关。性状遗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选择生产力高的速生种源可同时改良树干通直度,但会明显降低其木材基本密度。根据种源聚类结果,可将马尾松划分为南部、中部和北部3个种源区,并分别纸浆材和锯材筛选出19个和6个优良种源,这些优良种源主要来自马尾松的南部种源区,部分来自中部种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种源 生长 形质 木材基本密度 地理变异 种源区划 种源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生态条件对蜜蜂球囊菌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梁勤 陈大福 王建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1-34,共4页
从碳源、氮源、维生素、矿质元素等方面研究了营养生态条件对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 Olive&Spiltoir)生长及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生态条件的变化对蜜蜂球囊菌的影响极大。A.apis菌丝体生长最好的碳源是果糖,产孢量最高的是... 从碳源、氮源、维生素、矿质元素等方面研究了营养生态条件对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 Olive&Spiltoir)生长及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生态条件的变化对蜜蜂球囊菌的影响极大。A.apis菌丝体生长最好的碳源是果糖,产孢量最高的是葡萄糖,不利用山梨糖和甘露糖;该菌优先利用有机氮源,不利用无机氮源中NaNO_2、H_2NCSNH_2;维生素对A.apis产孢量有极为显著的影响,复合维生素比单一维生素能更好地促进菌丝体生长,尤其对产孢更为有利;矿质元素中Mg^(2+)、P^(5+)、K^+、Zn^(2+)促进菌丝体生长和孢子的形成,Na^+对菌丝体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蜂球囊菌 营养生态 菌丝体生长 产孢 蜜蜂病害 白垩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嫩平原盐生群落植物的组合结构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李建东 杨允菲 《草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32-38,共7页
松嫩平原植被是蒙古、东北、兴安、华北4个植物区系成分相接触的区域,在全区所设的285个盐生群落调查样方中,共有74种盐生植物,隶属于20个科,6个株生长型,4个根生长型,5个生活型,5个水分生态类型,11个分布区型和6个饲用价值类型。其中,... 松嫩平原植被是蒙古、东北、兴安、华北4个植物区系成分相接触的区域,在全区所设的285个盐生群落调查样方中,共有74种盐生植物,隶属于20个科,6个株生长型,4个根生长型,5个生活型,5个水分生态类型,11个分布区型和6个饲用价值类型。其中,禾本科种类最多占20.3%,菊科和藜科分别占17.6%和14.9%。株生长型结构以分枝型种类最多占42%,丛生型为23%,直立型和匍匐型分别占11%。根生长型结构以直根型的种类最多占65%,刷状根型和根茎型分别为23%和11%。生活型结构以地面芽植物最多占37%,一年生植物次之占31%,地下芽植物占20%。水分生态类型结构以中生型种类最多占79%,湿中生型次之占8%。分布区型结构以蒙古分布区型的种类最多占29%,蒙古—华北分布区型次之占24%。饲用价值类型结构以中、低等质量的种类最多占52%,而优、良牧草种类只占23%。松嫩平原盐生植被具有温带草本群落的植株和根系的特点,典型的温带地面芽植物气候特征,中生生境条件,交错带的植物分布区型结构和饲用价值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生植物 生长型 生活型 生态类型 分布区型 饲用价值类型 结构型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