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的构网型场站与同步调相机协调配置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林俐 徐宁 +1 位作者 崔灏 唐传伟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5-125,共11页
沙戈荒地区新能源基地的开发有力推动了电力系统低碳转型,但由于缺乏就地同步电源,这类基地呈现出低惯量、低短路比的特征。构网型场站与调相机的合理配置能使基地惯量、电压特性得到有效改善,但现有研究往往仅侧重两种特性之一。因此,... 沙戈荒地区新能源基地的开发有力推动了电力系统低碳转型,但由于缺乏就地同步电源,这类基地呈现出低惯量、低短路比的特征。构网型场站与调相机的合理配置能使基地惯量、电压特性得到有效改善,但现有研究往往仅侧重两种特性之一。因此,文中提出了兼顾惯量、电压支撑的构网型场站与同步调相机协调配置策略。首先,分析构网型场站与同步调相机的支撑能力机理及其配置关系;其次,构建基于无功支撑系数的构网型场站改造优先级顺序,依据该顺序确定构网型场站初步配置方案,以满足系统惯量需求;然后,配置同步调相机以满足新能源多场站短路比约束,并计及调相机提供的惯量支撑对初步方案进行修正,实现对构网型场站和同步调相机支撑能力的最大化配置;最后,以中国西北某缺乏同步电源支撑的沙戈荒新能源基地为研究对象进行仿真,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戈荒地区 新能源基地 惯量 构网型场站 同步调相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草对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陈俊 张琦 +1 位作者 杨梦宇 袁振杨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6-943,共8页
【目的】探究干旱荒漠区生草对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干旱荒漠区苹果园自然生草技术推广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富士苹果为材料,设置自然生草为处理1,以清耕为对照连续5年自然生草为处理2,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个处理... 【目的】探究干旱荒漠区生草对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干旱荒漠区苹果园自然生草技术推广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富士苹果为材料,设置自然生草为处理1,以清耕为对照连续5年自然生草为处理2,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个处理各层土壤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生草对果园浅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较大,而对深层土壤影响较小,与清耕相比自然生草处理0~20 cm土层土壤的pH值降低了0.11,电导率降低了0.11 mS/cm,水溶性盐含量降低了0.36 g/kg,土壤含水量增加了0.63个百分点,土壤容重降低了0.06 g/cm^(3),总孔隙度增加了2.41个百分点;有机质、速效氮、全氮含量分别增加了0.17 g/kg、0.39 mg/kg、0.02 g/kg。自然生草处理土壤环境优于清耕处理,自然生草处理土壤更疏松,养分含量更高,盐碱化程度更低。自然生草处理苹果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比清耕增加了22.49 g、0.71个百分点。【结论】一定年限自然生草可改善果园土壤理化性质,提高苹果的鲜食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生草 干旱荒漠区 苹果 土壤理化性质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强度对干旱区白墩子盐沼湿地土壤与植被的影响
3
作者 王润龙 周晓雷 +4 位作者 郭思淼 樊玉科 刘锐 张亚强 张晓玮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81,共11页
[目的]探讨放牧强度对西北干旱区盐沼湿地土壤质量和植被多样性的影响,为干旱荒漠区湿地合理放牧与生态恢复提供参考。[方法]以甘肃省景泰县白墩子盐沼湿地为研究区域,设置围栏封育区、轻度放牧区和重度放牧区,采用样方法调查植被多样... [目的]探讨放牧强度对西北干旱区盐沼湿地土壤质量和植被多样性的影响,为干旱荒漠区湿地合理放牧与生态恢复提供参考。[方法]以甘肃省景泰县白墩子盐沼湿地为研究区域,设置围栏封育区、轻度放牧区和重度放牧区,采用样方法调查植被多样性并测定植物生物量,分层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团聚体组成、紧实度、养分含量及物理性质,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构建土壤质量指数(SQI)以评估放牧强度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解析关键影响因素。[结果]①围栏封育提高了植被生物量。β多样性指数表明不同放牧强度之间,物种组成存在显著差异。②不同放牧处理的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粒径>0.25 mm)占比、表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表现为:禁牧区>轻牧区>重牧区。③禁牧区的土壤供肥潜力、土壤供肥强度和土壤综合质量显著高于重牧区,同时与轻牧区无显著差别。④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得出土壤干筛几何平均直径、土壤养分(特别是氮和钾)以及毛管持水量是影响土壤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围栏禁牧显著改善植被生长与土壤质量,适度放牧(轻牧)通过促进团聚体稳定性和养分输入对生态系统产生正向反馈,而重度放牧导致土壤结构退化及养分流失。建议采用“围栏+适度放牧”管理模式,优先保护表层土壤物理结构及速效养分,以实现干旱区盐沼湿地的可持续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荒漠区 盐沼湿地 生物量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戈荒”地区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五位一体”系统化开发模式研究
4
作者 马维唯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6-92,共7页
为了给沙漠、戈壁、荒漠(以下简称“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开发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支撑国家战略落地,研究了“沙戈荒”地区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的“五位一体”系统化开发模式,涵盖规划建设、运营调度、市场机制、循环发展、组织管理五... 为了给沙漠、戈壁、荒漠(以下简称“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开发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支撑国家战略落地,研究了“沙戈荒”地区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的“五位一体”系统化开发模式,涵盖规划建设、运营调度、市场机制、循环发展、组织管理五大核心要素,强调各环节协同性与整体性。规划建设方面,提出了煤电与新能源一体化布局及弹性规划建议;运营调度方面,面临智能管控与运维技术挑战,建议构建基于多维度调度的“网对网”基地调度体系;市场机制方面,现行模式存在成本疏导与市场活力激发的矛盾,亟需重构成本分摊规则与市场机制;循环发展方面,构建“新能源开发+生态治理”模式,但面临用地成本与生态治理成本问题,建议差异化土地租赁与生态补偿机制;组织管理方面,采用央地协同、多能互补、统一开发的模式,但存在开发主体分散与跨省协调低效等问题,建议强化国家统筹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戈荒”地区 新能源基地 “五位一体” 开发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源网直储一体化的沙戈荒大规模新能源基地外送方案
5
作者 王宇 姜崇学 +3 位作者 宋胜利 杨鹏程 熊凌飞 刘明松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6-134,共9页
针对沙戈荒地区大型新能源基地外送场景,提出了一种基于源网直储一体化的大规模新能源特高压直流送出方案。将大规模新能源基地分区,并通过多个低电压等级柔性直流通道汇集至特高压直流送端换流站,汇集通道的新能源侧配备具有构网型控... 针对沙戈荒地区大型新能源基地外送场景,提出了一种基于源网直储一体化的大规模新能源特高压直流送出方案。将大规模新能源基地分区,并通过多个低电压等级柔性直流通道汇集至特高压直流送端换流站,汇集通道的新能源侧配备具有构网型控制功能的储能装置,以平抑新能源功率波动并支撑新能源并网电压。特高压直流系统采用送端常规直流、受端柔性直流方式。从适用场景、运行特性、经济性能等方面分析所提方案的特点,并提出多电力电子换流器的协同控制策略。基于PSCAD/EMTDC电磁暂态仿真平台对稳态、交直流暂态工况进行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戈荒地区 特高压直流 新能源基地 构网型控制 常规直流 柔性直流 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水剂种类和定植位置对干旱荒漠区沙枣生长的影响
6
作者 王晓桃 杨波 黄伟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6期36-39,共4页
为研究保水剂对干旱荒漠区沙枣生长的影响,以凹凸棒保水剂和羟甲基纤维素钠(CMC)植物纤维粘合剂2种保水剂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空白对照(CK)、F1(40 g凹凸棒保水剂与定植穴内土混合均匀)、F2(80 g凹凸棒保水剂与定植穴内土混... 为研究保水剂对干旱荒漠区沙枣生长的影响,以凹凸棒保水剂和羟甲基纤维素钠(CMC)植物纤维粘合剂2种保水剂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空白对照(CK)、F1(40 g凹凸棒保水剂与定植穴内土混合均匀)、F2(80 g凹凸棒保水剂与定植穴内土混合均匀)、F3(15 g CMC植物纤维粘合剂与定植穴内土混合均匀)、F4(30 g CMC植物纤维粘合剂与定植穴内土混合均匀)、F5(40 g凹凸棒保水剂撒施于定植穴底)、F6(80 g凹凸棒保水剂撒施于定植穴底)、F7(15 g CMC植物纤维粘合剂撒施于定植穴底)和F8(30 g CMC植物纤维粘合剂撒施于定植穴底)共9个处理,测定沙枣成活率及新梢生长量,并计算成本。结果表明,2种保水剂均能提高沙枣成活率和新梢生长量,其中F2的促进效果较佳,沙枣成活率为94%,新梢生长量较CK、F1、F3、F4、F5、F6、F7、F8分别提高25.7、11.5、12.8、8.4、22.3、19.4、23.7、22.0 cm;各处理的成本由低到高依次为F5<F6<F1<F2<F7<F3<F8<F4,分别为87、91、121、125、173、207、261和296元/667 m^(2)。综合表明,80 g凹凸棒保水剂与定植穴内土混合均匀施用对沙枣成活率和新梢生长量的促进效果较佳,且经济成本相对较低,可在同类地区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沙枣 干旱荒漠区 沙地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20年塔里木盆地南部荒漠草地凋落物回收量月动态数据集
7
作者 王鹏 李向义 +2 位作者 热甫开提 林丽莎 曾凡江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2期227-237,共11页
中国科学院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策勒站”)地处塔里木盆地南缘,南依昆仑山,北临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具有植被群落简单,土壤有机质积累缓慢等特点。凋落物是该区域重要的养分来源。基于对... 中国科学院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策勒站”)地处塔里木盆地南缘,南依昆仑山,北临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具有植被群落简单,土壤有机质积累缓慢等特点。凋落物是该区域重要的养分来源。基于对策勒站荒漠植物群落的长期定位观测,通过对不同植物凋落物器官(枝、叶、果)分组,本文整理统计得到2010–2020年塔里木盆地南部荒漠草地凋落物的回收量月动态数据,同时记载了观测场群落以及土壤养分的年度变化情况。数据的产生严格遵照CERN生物观测规范执行,数据的审核及质量控制由台站与分中心质控人员共同完成。本数据集以期为深入研究塔里木盆地南部荒漠草地凋落物动态变化提供基础数据,为了解和评估极端干旱荒漠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干旱区 荒漠草地生态系统 凋落物月动态 塔里木盆地南部 土壤养分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农田和荒漠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8
作者 杨洋 张心昱 +5 位作者 苏文 郭学兵 唐新斋 李向义 李新虎 马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174-6185,共12页
基于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长期监测数据,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代表暖温带干旱区的绿洲农田生态系统(阿克苏站)、代表暖温带荒漠区(策勒站)以及温带荒漠区(阜康站)的绿洲农田和荒漠生态系统综合观测场、辅助观测场和农户调查点2005... 基于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长期监测数据,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代表暖温带干旱区的绿洲农田生态系统(阿克苏站)、代表暖温带荒漠区(策勒站)以及温带荒漠区(阜康站)的绿洲农田和荒漠生态系统综合观测场、辅助观测场和农户调查点2005—2020年0—10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SOC)储量数据,分析新疆农田和荒漠生态系统SOC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5—2020年0—100 cm土层SOC总储量平均值为阿克苏站(5.17 kg/m^(2))>阜康站(4.20 kg/m^(2))>策勒站(2.96 kg/m^(2))。0—20 cm、20—40 cm、40—60 cm土层的SOC分别约占0—100 cm土层储量的27.3%—35.3%、23.1%—24.6%和15.8%—17.5%。在阿克苏站,施肥量最高、灌溉量最低的农户调查点SOC储量最高;而在策勒站和阜康站,农户调查点和辅助观测场的施肥和灌溉措施分别最有利于提高SOC储量。总体来看,土壤含水量、地上生物量与SOC储量呈正相关关系;年平均气温与0—40 cm土层的SOC储量呈负相关关系。在单一生态站的生态系统尺度,年平均气温与SOC储量相关性不显著;地上生物量与策勒站和阜康站的SOC储量呈正相关关系,但是与阿克苏站0—40 cm土层的SOC储量呈负相关关系;施纯钾量与策勒站0—60 cm土层的SOC储量呈正相关关系,但与阜康站40—100 cm土层的SOC储量呈负相关关系。总之,与自然状态下的荒漠和农田不施肥相比,灌溉和施肥的农田管理措施有利于增加干旱区SOC储量。不同生态站要根据自身区域特点制定合理的农田管理模式,以维持较高的SOC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储量 气象因素 长期监测数据 农田和荒漠生态系统 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浅覆盖区萤石矿定位预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诚 唐卫东 +4 位作者 杨凯 李含 贺景龙 姚川 李新斌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4-156,共13页
北山地区是中国西北部重要的萤石成矿带,区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但地处戈壁荒漠,受浅覆盖层影响,地表仅可观察到极少量露头,需开展综合地球物理研究为区域成矿潜力及覆盖区下方矿脉赋存空间进行定位预测研究。以北山成矿带东段花石头山... 北山地区是中国西北部重要的萤石成矿带,区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但地处戈壁荒漠,受浅覆盖层影响,地表仅可观察到极少量露头,需开展综合地球物理研究为区域成矿潜力及覆盖区下方矿脉赋存空间进行定位预测研究。以北山成矿带东段花石头山地区为示范,采用高精度磁法、激电中梯、地面伽马能谱测量、便携式X射线荧光分析及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等技术手段进行综合探测,其中面积性激电和磁法工作可有效识别隐伏赋矿空间分布,地面伽马能谱测量、便携式X射线荧光分析约束赋矿空间的矿化异常,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构建了隐伏萤石矿赋存位置深部结构模型,并通过工程验证方法组合的有效性。本研究建立了综合地质-地球物理定位预测技术方法组合,可为北山成矿带及戈壁荒漠浅覆盖区萤石矿定位预测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萤石矿 综合物探方法 戈壁荒漠 浅覆盖区 北山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域对抗网络的新能源基地风光时序功率曲线生成方法 被引量:7
10
作者 任佳星 孙英云 +3 位作者 秦继朔 刘栋 郭国栋 张柯欣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09-3417,I0119,I0120,共11页
准确刻画风光时序功率曲线对于加快推动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指导联合发电系统规划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沙漠、戈壁、荒漠等地区新建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无历史功率数据可利用的现状,该文提出基于改进域对抗网络(improved domain a... 准确刻画风光时序功率曲线对于加快推动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指导联合发电系统规划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沙漠、戈壁、荒漠等地区新建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无历史功率数据可利用的现状,该文提出基于改进域对抗网络(improved domain adversarial neural networks,IDANN)的新能源基地风光时序功率曲线生成方法。以历史气象和功率数据充足的新能源场站作为源域,仅有气象数据的新建基地作为目标域。将源域上学习的输入气象信息到输出风光功率的非线性映射知识迁移到目标域,并添加最大均值差异(maximum mean discrepancy,MMD)作为度量域间特征分布相似性的损失函数以降低目标域泛化误差。最后采用实际风光场站算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并进一步表明该方法的实用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光时序功率 改进域对抗网络 沙戈荒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荒漠植物叶片和细根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壹铭 单立山 +4 位作者 马静 王红永 解婷婷 杨洁 马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648-3659,共12页
植物的叶片和细根是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最重要的营养器官,其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反映了植物的养分限制状况及叶片与细根间的协同作用,开展叶片与细根化学计量关系的研究,对认识植物养分利用策略及元素间平衡关系有重要... 植物的叶片和细根是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最重要的营养器官,其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反映了植物的养分限制状况及叶片与细根间的协同作用,开展叶片与细根化学计量关系的研究,对认识植物养分利用策略及元素间平衡关系有重要意义。对西北干旱区21种荒漠植物叶片与细根C、N、P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C、N、P含量及其计量比在不同生活型及不同器官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西北干旱区荒漠植物叶片与细根C含量相对稳定,叶N、P含量高于细根,说明在干旱生境中,植物对养分的分配侧重于地上部分,以完成其正常的生命活动;叶片与细根的N∶P无显著差异,有明显的保守性,表明植物地上与地下部分养分吸收策略与分配规律具有一致性;2)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和细根的C、N、P含量及C∶N、C∶P存在显著差异,灌木与禾草具有较高的C∶N和C∶P,杂类草具有较高的N、P含量,说明灌木与禾草倾向于保守型养分适应策略,杂类草倾向于快速生长的资源竞争策略;3)21种荒漠植物叶片与细根N、P含量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西北干旱区荒漠植物体内N、P元素间存在相互作用;4)植物叶片与细根间C、N、P含量及C∶N、C∶P存在等速生长关系,表明植物光合产物和养分在地上与地下部分间的分配具有平行的比例关系,但这种关系受生活型影响。上述结果表明西北干旱区不同生活型植物在恶劣生境中存在不同的养分适应策略,且地上与地下部分的养分利用策略及分配规律存在协同作用,这为进一步认识西北干旱区荒漠植物的养分利用策略提供了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 叶片 细根 生活型 西北干旱区 荒漠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荒漠区三种典型灌丛植物凋落物混合分解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海霞 解婷婷 +2 位作者 米雪 肖路臣 单立山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9-878,共10页
为探究干旱荒漠区混合凋落物的分解特征,本研究以红砂(Reaumuria soongarica(Pall.)Maxim)、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 Maxim)和珍珠(Salsola passerina Bunge)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单一和混合凋落物质量损失率和养分残留率的变化,揭... 为探究干旱荒漠区混合凋落物的分解特征,本研究以红砂(Reaumuria soongarica(Pall.)Maxim)、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 Maxim)和珍珠(Salsola passerina Bunge)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单一和混合凋落物质量损失率和养分残留率的变化,揭示了混合凋落物分解的加性与非加性效应。结果表明:各凋落物质量损失率随分解时间延长呈增加趋势;各凋落物C和N残留率随分解时间推移为降低趋势,说明C和N养分元素呈释放模式;混合凋落物质量损失率表现为加性效应,C残留率在分解前期为加性效应,分解末期为拮抗的非加性效应,N残留率在分解前期为拮抗和协同的非加性效应,分解末期为加性效应;凋落物混合后,较高的物种丰富度会导致养分残留率的非加性效应增强。综上,混合凋落物分解中养分变化的混合效应因分解时间而不同,混合凋落物物种丰富度会影响养分元素的混合效应,能改善干旱荒漠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分解 干旱荒漠区 非加性效应 拮抗效应 质量损失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山荒漠戈壁浅覆盖区萤石矿定位技术研究
13
作者 刘诚 杨凯 +3 位作者 唐卫东 贺景龙 薛东旭 李含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87-88,共2页
在我国的西北部地区,特别是东天山—北山成矿带中新生界覆盖区广泛分布,仅戈壁、沙漠覆盖区就占据了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2.3%。随着东部矿产资源的开发程度日益提高,西北部大面积的戈壁荒漠浅覆盖区有望成为有利的矿产资源接替基地。因此... 在我国的西北部地区,特别是东天山—北山成矿带中新生界覆盖区广泛分布,仅戈壁、沙漠覆盖区就占据了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2.3%。随着东部矿产资源的开发程度日益提高,西北部大面积的戈壁荒漠浅覆盖区有望成为有利的矿产资源接替基地。因此,在戈壁、沙漠等中新生界覆盖区开展矿产综合定位预测工作是当前形势下最佳的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萤石矿 综合物探方法 戈壁荒漠 北山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戈壁日光温室适栽水果型黄瓜品种筛选研究
14
作者 何萌 米兴旺 +2 位作者 李波 贾琪 钱宝玲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931-936,共6页
通过筛选适宜河西地区戈壁日光温室有机基质栽培的水果型黄瓜品种,为设施栽培水果型黄瓜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以当地品种旱宝5号为对照,对引进的7个黄瓜品种的植物学性状、果实商品性状、果实营养品质、产量与抗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通过筛选适宜河西地区戈壁日光温室有机基质栽培的水果型黄瓜品种,为设施栽培水果型黄瓜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以当地品种旱宝5号为对照,对引进的7个黄瓜品种的植物学性状、果实商品性状、果实营养品质、产量与抗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质栽培下迷你8号的综合表现最为突出,植株第1雌花节位较低,瓜蔓长势较强,分枝适中,抗性强,瓜条顺直,瓜果皮绿色,光滑无刺,有光泽,口感清甜爽脆,商品果品相好,具有一定的丰产性,较对照品种旱宝5号增产14.31%,符合当地消费习惯,推荐在戈壁日光温室及钢架大棚黄瓜生产中推广种植。玛莎果形短小粗壮、瓜皮深绿,刺密瘤大,口感较佳,产量高,抗病能力强,长势健强,较适合粗放性栽培,但其果型外观不被消费者喜爱,大大降低了其经济价值,不利于快速推广;脆美玉宝果形浑圆矮胖,手感莹润细腻,光滑无刺,玉色表皮,口感清冽爽脆深受消费者喜爱,是极具市场开发前景的水果型黄瓜品种,但其产量较低,适宜观光采摘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戈壁 日光温室 水果型 黄瓜 品种筛选 河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实验(HEIFE)的一些研究成果 被引量:163
15
作者 胡隐樵 高由禧 +5 位作者 王介民 季国良 沈志宝 程麟生 陈家宜 李守谦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25-236,共12页
本文回顾了黑河实验(HEIFE)的执行情况,总结了到目前为止的主要研究成果。得到了干旱地区陆面过程地表参数、地表能量平衡特征和湍流通量参数化的结果。同时得到了干旱地区陆面过程的物理机制同湿润地区有质的差异这一认识:同... 本文回顾了黑河实验(HEIFE)的执行情况,总结了到目前为止的主要研究成果。得到了干旱地区陆面过程地表参数、地表能量平衡特征和湍流通量参数化的结果。同时得到了干旱地区陆面过程的物理机制同湿润地区有质的差异这一认识:同湿润地区不同,干旱地区地表蒸散和植被过程并不是地表能量平衡中的控制因子,因为感热并不输送到自由大气仅是大气边界层的强迫因子;而潜热输送给自由大气并且潜热的释放是大气环流的主要能源,但干旱地区很少或没有水汽和潜热输送到自由大气,所以干旱地区自由大气不能从地面得到热能;地表反射率大和向上长波辐射强致使净辐射亏损大;基于以上原因,干旱地区可能是一个水汽输送和热能的“汇”。这些结果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干旱地区的陆面过程。黑河实验的结果以系统的观测事实证实了绿洲的冷岛效应,临近绿洲沙漠的逆湿现象,即夏季白天常常是绿洲有感热向下输送,临近绿洲的沙漠有水汽向下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面过程 干旱地区 沙漠 黑河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石羊河流域干旱荒漠区柠条树干液流的日季变化 被引量:80
16
作者 夏桂敏 康绍忠 +2 位作者 李王成 王锋 屈艳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86-1193,共8页
采用基于热补偿原理的SF100热脉冲茎秆液流自动监测系统,监测了柠条树干液流的日季变化规律,利用TubeTDR监测柠条根区3m土层深度的含水量变化,利用自动气象站同步监测太阳辐射、最高与最低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因子,同时输... 采用基于热补偿原理的SF100热脉冲茎秆液流自动监测系统,监测了柠条树干液流的日季变化规律,利用TubeTDR监测柠条根区3m土层深度的含水量变化,利用自动气象站同步监测太阳辐射、最高与最低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因子,同时输出相应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以上述资料为基础,对柠条树干液流的昼夜变化、日际动态、木质部径向不同位点液流速率、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液流变化及液流的季节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利用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了液流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柠条树干液流昼夜变化显著;木质部径向液流速率随探针插入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晴天液流变化幅度较大,雨天液流变化幅度较小;气象因素对柠条树干液流量影响的大小表现为空气水汽压差>太阳辐射>气温>风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荒漠区 热脉冲技术 树干液流 木质部水分传输 柠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滴灌水量对干旱荒漠区酿酒葡萄光合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9
17
作者 李昭楠 李唯 +2 位作者 刘继亮 牛瑞雪 秦彧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24-1329,共6页
在甘肃河西走廊干旱荒漠区研究了覆膜与不覆膜条件下不同滴灌水量对酿酒葡萄生长、光合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滴灌水量下,葡萄新梢长、二次新梢长和主蔓基部直径均随滴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且覆膜处理下,滴灌水量低于不覆膜... 在甘肃河西走廊干旱荒漠区研究了覆膜与不覆膜条件下不同滴灌水量对酿酒葡萄生长、光合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滴灌水量下,葡萄新梢长、二次新梢长和主蔓基部直径均随滴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且覆膜处理下,滴灌水量低于不覆膜处理时,上述3项指标等于或略大于不覆膜处理,说明覆膜有利于葡萄生长。不同滴灌水量下,葡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的日变化规律相近,均总体呈下降趋势,而胞间CO2浓度呈降低-升高趋势;滴灌水量为240 mm和300 mm覆膜处理(T1和T2)的光合指标值低于灌水量为360 mm和420 mm的覆膜处理(T3和T4)和滴灌水量为360 mm的不覆膜CK处理。T1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高于T2、T3、T4和CK处理。回归分析表明,不同滴灌水量下,葡萄的胞间CO2浓度与土壤水分相关性最高,气孔导度次之,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较低。对不同处理下葡萄产量和品质的研究结果表明,覆膜各处理的葡萄产量高于不覆膜的CK处理,且含糖量以不覆膜的CK处理最高,灌水量最低(240 mm)的覆膜T1处理次之。T1处理是实现葡萄高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优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荒漠区 酿酒葡萄 滴灌水量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荒漠景观的植被自然更新机制初探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虎俊 王继和 +3 位作者 孙坤 马全林 杨自辉 詹科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816-1820,共5页
根据实地调查和参阅资料,依山前洪积扇、河流沿岸阶地、沙丘及丘间低地、戈壁、盐沼的景观斑块,初步探讨干旱区植被的自然更新机制.干旱区的高温干燥、温差强烈、风蚀沙埋已成为植物繁衍后代的动力;萌蘖、劈裂、地下茎萌生等多种繁殖方... 根据实地调查和参阅资料,依山前洪积扇、河流沿岸阶地、沙丘及丘间低地、戈壁、盐沼的景观斑块,初步探讨干旱区植被的自然更新机制.干旱区的高温干燥、温差强烈、风蚀沙埋已成为植物繁衍后代的动力;萌蘖、劈裂、地下茎萌生等多种繁殖方式,使荒漠植物在严酷的条件下实现自然更新,形成以母株为中心的母系居群.地貌形态和种子传播动力决定了群落外形.在干旱区,以种子繁殖的植物之种子成熟期与年内的丰水期相吻合,有利于植被更新,只有在连续2年降水较大时(超过多年平均降水量),沙丘和丘间地、戈壁植被的自然更新才可能发生;河流沿岸植被的自然更新受地下水影响最明显;湖盆盐碱地植被带有水生植被的痕迹,自然更新相对较难;景观斑块镶嵌分布,形成微环境均异的廊道,有利于植被的自然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荒漠景观 植被 自然更新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荒漠区狭叶锦鸡儿灌丛扩展对策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建华 马成仓 +1 位作者 刘志宏 高玉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132-2138,共7页
通过对内蒙古干旱荒漠区狭叶锦鸡儿集群的灌丛结构、分株特征、繁殖倾向和分枝特征的调查,探讨荒漠区狭叶锦鸡儿的繁殖特点和灌丛扩展对策。研究表明:在荒漠区,狭叶锦鸡儿的营养繁殖占主导地位,主要是由根萌蘖产生无性系分株,其克隆生... 通过对内蒙古干旱荒漠区狭叶锦鸡儿集群的灌丛结构、分株特征、繁殖倾向和分枝特征的调查,探讨荒漠区狭叶锦鸡儿的繁殖特点和灌丛扩展对策。研究表明:在荒漠区,狭叶锦鸡儿的营养繁殖占主导地位,主要是由根萌蘖产生无性系分株,其克隆生长构型为密集型。根系萌蘖、枝条的不定根繁殖、地上枝条不断分枝和新老个体形成复合灌丛是荒漠区狭叶锦鸡儿冠幅增大的主要原因。狭叶锦鸡儿通过克隆繁殖、灌丛扩大化和发达的根系适应荒漠区的干旱贫瘠环境,使其成为荒漠区的优势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叶锦鸡儿 无性繁殖 灌丛扩展 干旱荒漠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下水资源的环境同位素探讨 被引量:21
20
作者 顾慰祖 陆家驹 +1 位作者 谢民 张汝智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6-332,共7页
工作范围在乌兰布和沙漠北部 ,面积共约 4 2 0 0km2 。年平均降水量 85~ 1 4 0mm ,由西南向东递增 ,降水同位素组成δD~δ18O恰与Craig线一致 ,并与阿拉善地区相同。测得地下水中同位素含量范围 ,δ18O为 -7 4‰~ 1 2 1‰ ,氚为 0~... 工作范围在乌兰布和沙漠北部 ,面积共约 4 2 0 0km2 。年平均降水量 85~ 1 4 0mm ,由西南向东递增 ,降水同位素组成δD~δ18O恰与Craig线一致 ,并与阿拉善地区相同。测得地下水中同位素含量范围 ,δ18O为 -7 4‰~ 1 2 1‰ ,氚为 0~ 1 90TU ,14 C为 1 7~ 97pMC。由地下水同位素组成区别出与降水线平行或相交的 6种类型。从所有地下水水点 ,以及可能有补给关系的其它水点的各类同位素关系 ,包括δ18O ,T ,δ13 C和pMC ,识别出两类承压水的各 3个补给源和潜水的 3个补给源 ,并区别出一组氚含量极低的潜水 ,对不同位置的承压水和潜水 ,由其同位素关系估算出了各补给源的组成和变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 沙漠 地下水资源 环境同位素 干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