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芪多糖干预内毒素诱导的葡萄膜炎模型中糖原合成酶3-β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硕 余朔 +3 位作者 刘新丽 于晋懿 张孝生 卢弘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红芪多糖(radix hedysari polysaccharide,HPS)和氯化锂(Li Cl)对霍乱弧菌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葡萄膜炎的抗炎作用,探讨糖原合成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在葡萄膜炎中的作用机制。... 目的通过观察红芪多糖(radix hedysari polysaccharide,HPS)和氯化锂(Li Cl)对霍乱弧菌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葡萄膜炎的抗炎作用,探讨糖原合成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在葡萄膜炎中的作用机制。方法2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n=50):空白对照组(negative control,NC)组、LPS诱导的葡萄膜炎组(LPS组)、HPS治疗组(LPS+HPS组)和Li Cl治疗组(LPS+Li Cl组)。LPS+HPS组腹腔注射400 mg·kg^(-1)HPS,LPS+Li Cl组腹腔注射0. 5 mol·L^(-1)的Li Cl 100μL,对照组和LPS组注射等量PBS。2 h后,LPS组、LPS+HPS组和LPS+Li Cl组每只大鼠足底注射0. 1 mL LPS注射液,NC组注射等体积的PBS。应用临床评分、裂隙灯照相、HE染色等检查评价炎性反应程度; 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虹膜睫状体GSK3-β和核因子-κB(neuclear factor-κB,NF-κB) p65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大鼠前房房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等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LPS注射后6 h、12 h、24 h、48 hLPS组的炎症评分分别为(2. 3±0. 2)分、(3. 6±0. 7)分、(3. 9±0. 3)分、(3. 2±0. 4)分,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均为P <0. 05),而LPS+HPS组、HPS+Li Cl组和NC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HPS或Li Cl预处理对LPS诱导的大鼠葡萄膜炎产生了抗炎效果。经过HPS或Li Cl处理,LPS诱导的葡萄膜炎大鼠虹膜睫状体磷酸化GSK3-β水平上调,NF-κB p65表达明显被抑制,前房房水中抗炎因子IL-10水平上调,而TNF-α、IL-6、IL-1β等炎症细胞因子受到抑制。结论 HPS或Li Cl预处理可以抑制LPS诱导的大鼠葡萄膜炎炎性反应,这一抗炎作用与GSK3-β的抑制性磷酸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葡萄膜炎 糖原合成酶3 虹膜睫状体 红芪多糖 氯化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元合酶激酶-3过度激活对神经细丝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娟 周洁 +1 位作者 王建枝 冯友梅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1-263,F002,共4页
目的:在细胞水平研究糖元合酶激酶(GSK-3)过度激活对神经细丝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磷酯酰肌醇三磷酸激酶(PI3K)的特异性抑制剂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WT)处理野生型小鼠成神经瘤细胞株(N2a/wt),免疫印迹技术及酶活性测定检测GSK-3活... 目的:在细胞水平研究糖元合酶激酶(GSK-3)过度激活对神经细丝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磷酯酰肌醇三磷酸激酶(PI3K)的特异性抑制剂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WT)处理野生型小鼠成神经瘤细胞株(N2a/wt),免疫印迹技术及酶活性测定检测GSK-3活性,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神经细丝(NF)的磷酸化状态。进一步采用GSK-3特异性的抑制剂LiCl处理上述细胞,检测上述相同指标。结果:WT处理N2a细胞1h后,GSK-3酶活性显著增加,并使抗体SMI31显色增强,SMI32显色减弱,提示NF被过度磷酸化。而采用WT和LiCl联合处理N2a/wt细胞,GSK3活性显著降低,与此同时,NF的磷酸化程度明显减少。结论:GSK3过度激活可引起细胞骨架蛋白NF的异常过度磷酸化,而过度磷酸化的NF可能参与了AD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丝 过度激活 合酶 糖元 GSK-3 异常过度磷酸化 细胞水平研究 特异性抑制剂 免疫印迹技术 细胞骨架蛋白 LiCl 渥曼青霉素 磷酯酰肌醇 酶活性测定 N2A细胞 磷酸激酶 瘤细胞株 技术检测 免疫荧光 联合处理 病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MT1、β-catenin和P-GSK-3β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9
3
作者 魏永长 贺大林 +1 位作者 赵佳辉 白纪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0-102,114,共4页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1)、β-连环素(β-catenin)和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P-GSK-3β)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62例原发性结肠癌患者癌组织及21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DN...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1)、β-连环素(β-catenin)和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P-GSK-3β)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62例原发性结肠癌患者癌组织及21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DNMT1、β-catenin和GSK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方法验证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结肠癌组织中DNMT1、β-catenin和P-GSK-3β表达程度显著高于正常组织。DNMT1在低分化程度的癌组织间相对含量高,β-catenin在肿瘤的不同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间相对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P-GSK-3β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DNMT1、β-catenin和P-GSK-3β的活性改变与结肠癌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转移酶1 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 Β-连环素 结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槐定碱通过Akt/Nrf2/HO-1和Akt/GSK3β信号通路对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文文 张敏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992-998,共7页
目的探讨氧化槐定碱(oxysophoridine,OSR)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组)和给药组(I/R+OSR组)。I/R+OSR组预给药5 d[... 目的探讨氧化槐定碱(oxysophoridine,OSR)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组)和给药组(I/R+OSR组)。I/R+OSR组预给药5 d[250 mg/(kg·d),腹腔注射],sham组和I/R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第5天给药后1 h开始利用左侧肾切除、右侧肾蒂缺血30 min再灌注24 h的方法构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下腔静脉取血并离心取血清,用自动生化仪检测肌酐和尿素氮,试剂盒检测丙二醛的生成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HE染色法检测肾脏组织形态学,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细胞内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HO-1)、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磷酸化GSK3β(p-GSK3β)、半胱天冬酶-3(pro-caspase-3)、活化的半胱天冬酶-3(cleaved 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l-2)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小鼠肌酐、尿素氮、丙二醛、TNF-α和IL-1β显著升高(P<0.05),SOD、CAT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p-Akt、Nrf2、HO-1、p-GSK3β、Bcl-2、pro-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促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I/R组比较,OSR组小鼠肌酐、尿素氮、丙二醛、TNF-α和IL-1β显著降低(P<0.05),SOD、CAT的活性显著增加(P<0.05),p-Akt、Nrf2、HO-1、p-GSK3β、Bcl-2、pro-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促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sham组比较,HE染色结果显示I/R组肾损伤显著加重,而给药后可显著改善急性肾损伤。结论 OSR通过Akt/Nrf2/HO-1和Akt/GSK3β信号通路及抗炎和抗凋亡相关信号通路机制对肾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急性肾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槐定碱 肾缺血再灌注 细胞内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加氧酶 糖原合酶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原合成酶激酶3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盛建华 李春波 《上海精神医学》 2011年第4期233-236,共4页
大量研究报告显示,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GSK3)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s dis-ease,AD)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AD患者存在GSK3活性的增强和水平的提高。细胞培养、无脊椎动物和哺乳类动物模型研究发现,GSK... 大量研究报告显示,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GSK3)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s dis-ease,AD)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AD患者存在GSK3活性的增强和水平的提高。细胞培养、无脊椎动物和哺乳类动物模型研究发现,GSK3活性增强导致tau的过度磷酸化、Aβ产生的增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缺损,同时伴有神经退行性变。GSK3抑制剂能防止AD转基因动物tau的过度磷酸化,使得GSK3抑制剂有望用于预防和治疗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合成酶激酶3 阿尔茨海默病 TAU蛋白质类 Β-淀粉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及海马组织GSK-3β表达的变化
6
作者 黄庆晖 侯剑辉 +3 位作者 刘钰君 叶博然 陈盛强 陈晞明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及海马区GSK-3β的变化。方法:将25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5只)、假手术组(10只)和模型组(10只),采用腹主动脉部分缩窄术建立大鼠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术后1、2、4、8周应用超声心动图动...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及海马区GSK-3β的变化。方法:将25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5只)、假手术组(10只)和模型组(10只),采用腹主动脉部分缩窄术建立大鼠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术后1、2、4、8周应用超声心动图动态监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和左室后壁厚度(LVPWd);计算心肌重量指数[心重/体重(HW/BW)、左室重/体重(LVW/BW)];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脑海马区GSK-3β和p-GSK-3β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LVEDd、IVSd、LVPWd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且呈时间依赖性上升趋势(P<0.01)。模型组心肌重量指数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心肌和海马组织p-GSK-3β灰度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压力超负荷性心力衰竭发生过程中,大脑海马区p-GSK-3β表达量明显增高,GSK-3β活性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预处理 磷脂酰肌醇激酶-3 丝苏氨酸蛋白激酶通路 糖原合成酶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原合成酶激酶3在精子成熟、获能和顶体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屈夏 王昊 +2 位作者 周家豪 赵紫薇 刘强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05-308,322,共5页
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GSK-3)是一种广泛表达于各组织细胞的激酶,参与调节多种生物活动。在精子细胞中,其两种亚型(GSK-3α和GSK-3β)均有表达,参与调控精子在附睾中的成熟、女性生殖道中的获能和顶体反应等过程... 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GSK-3)是一种广泛表达于各组织细胞的激酶,参与调节多种生物活动。在精子细胞中,其两种亚型(GSK-3α和GSK-3β)均有表达,参与调控精子在附睾中的成熟、女性生殖道中的获能和顶体反应等过程。GSK-3通过磷酸化隔膜蛋白、蛋白磷酸酶1γ2(PP1γ2)等靶蛋白影响精子获能与顶体反应。同时,作为参与了精子细胞中的Wnt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以及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c AMP/PKA)介导的蛋白质磷酸化通路等多条通路的激酶,GSK-3的活性也受到严格的控制。因此,研究GSK-3在精子成熟、获能和顶体反应中的作用对进一步阐明精子在附睾和女性生殖道中发生的各种生理过程和男性不育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合成酶激酶3 精子成熟 顶体反应 精子获能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槲皮素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磷脂酰肌醇3-激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吴明娟 费洪新 +2 位作者 田明 周忠光 韩玉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二氢槲皮素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60只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地奥心血康组(54 mg/kg),二氢槲皮素高... 目的探讨二氢槲皮素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60只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地奥心血康组(54 mg/kg),二氢槲皮素高(60 mg/kg)、中(30 mg/kg)、低(15 mg/kg)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14 d,第12天开始异丙肾上腺素腹腔注射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血液流变学变化;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NO)水平,以及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KB)和GSK-3β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中LDH、CK水平明显增加(P<0.05),NO水平明显降低(P<0.05),心肌组织SOD、GSH-Px、CAT水平和PI3K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MDA水平和GSK-3β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二氢槲皮素高、中、低剂量组血浆黏度均降低(P<0.05),二氢槲皮素中、低剂量组血细胞比容明显降低(P<0.05),二氢槲皮素高、中剂量组血清中LDH、CK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二氢槲皮素各剂量组NO水平明显升高(P<0.05),二氢槲皮素各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中SOD、GSH-Px、CAT水平和PI3K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二氢槲皮素高、中剂量组GSK-3β蛋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二氢槲皮素能通过调控PI3K/GSK-3β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级联反应,调节心肌血流量,阻断心血缺血的进程,从而发挥抗心肌缺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槲皮素 急性心肌缺血 磷脂酰肌醇3-激酶 糖原合成酶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参与调控视网膜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晓晖 徐静 吴京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9-163,共5页
视网膜疾病是视力丧失的常见原因,近年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视网膜细胞在受到氧化应激、衰老等内外环境的刺激时,经历一系列的病理改变从而发生功能障碍。在受损的视网膜细胞中,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的活性发生了改变,通过介导... 视网膜疾病是视力丧失的常见原因,近年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视网膜细胞在受到氧化应激、衰老等内外环境的刺激时,经历一系列的病理改变从而发生功能障碍。在受损的视网膜细胞中,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的活性发生了改变,通过介导细胞凋亡、血管新生等多种效应参与调控视网膜疾病的发生发展,干预GSK3β调节通路治疗视网膜疾病具有潜在临床意义。本文就多种视网膜疾病中GSK3β的活性调节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合成酶激酶 视网膜疾病 病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CA1区GSK-3β及p-Tau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邓春颖 李海滨 +1 位作者 毛文静 李世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7期16-19,共4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NBP)软胶囊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CA1区丝氨酸蛋白激酶-3β(GSK-3β)、p-Tau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NBP治疗AD的机制。方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4只)、AD模型组(24只)、NBP治疗组(24只)。采用β-淀... 目的观察丁苯酞(NBP)软胶囊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CA1区丝氨酸蛋白激酶-3β(GSK-3β)、p-Tau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NBP治疗AD的机制。方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4只)、AD模型组(24只)、NBP治疗组(24只)。采用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制作AD模型,假手术组注射5μL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4周,NBP治疗组给予NBP与食用油混合后制成的NBP混合溶液灌胃;假手术组和AD模型组采用同等剂量的食用油进行灌胃。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比较各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采用Western blot法分别于给药后1、2、4和8周检测海马CA1区GSK-3β、p-Tau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AD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均P<0.05);与AD模型组比较,NBP治疗组各时间点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均增加(均P<0.05);与假手术组同期比较,AD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p-Tau、GSK-3β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AD模型组同期比较,NBP治疗组大鼠海马CA1区p-Tau、GSK-3β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假手术组同期比较,NBP治疗组大鼠海马CA1区p-Tau、GSK-3β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BP可通过下调GSK-3β、p-Tau蛋白的表达,发挥对AD模型大鼠的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酚酞 阿尔茨海默病 丝氨酸蛋白激酶-蛋白 p-Tau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早期慢性肾脏病颈动脉斑块患者周围淋巴细胞GSK-3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寅轶 张清德 +1 位作者 李松华 曲忠森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16期138-142,146,共6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早期慢性肾脏病(CKD)颈动脉斑块患者周围血淋巴细胞糖原合酶激酶-3(GSK-3)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10月在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东院和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就诊的CKD 1~2期并颈动脉斑块患者143例,按照随...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早期慢性肾脏病(CKD)颈动脉斑块患者周围血淋巴细胞糖原合酶激酶-3(GSK-3)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10月在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东院和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就诊的CKD 1~2期并颈动脉斑块患者14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CKD组(76例)和治疗组(67例)。同时选择同期年龄在42岁以上的正常人50名为对照组。治疗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晚,治疗6个月后观察不同时间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GSK-3β活性及GSK-3βSer9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变化。采用放射性配体结合试验检测GSK-3β的活性,蛋白质印迹法检测GSK-3βSer9位点的磷酸化及总GSK-3β水平。结果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CKD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明显增厚(P <0.01),外周血淋巴细胞GSK-3β的活性明显降低(P <0.01),且外周血淋巴细胞GSK-3βSer9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 <0.01)。与CKD组比较,治疗组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可使IMT缩小(P <0.05),促进GSK-3β的活性明显恢复(P <0.01),且能降低外周血淋巴细胞GSK-3βSer9位点的磷酸化水平(P <0.01)。结论本研究提示CKD患者外周淋巴细胞GSK-3活性降低可能与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有关,并进一步提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GSK-3βSer9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升高GSK-3活性,从而进一步抑制颈动脉硬化及斑块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早期慢性肾脏病 颈动脉斑块 淋巴细胞 糖原合酶激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K-3β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5-氟尿嘧啶、顺铂药物敏感性之间的关系
12
作者 刘洋 梁建芳 郑绘霞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624-627,共4页
目的研究胃癌中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蛋白表达及其与5-氟尿嘧啶、顺铂药物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胃癌新鲜标本50例,提取组织总蛋白,采用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GSK-3β蛋白的表达情况。四甲基噻唑蓝(... 目的研究胃癌中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蛋白表达及其与5-氟尿嘧啶、顺铂药物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胃癌新鲜标本50例,提取组织总蛋白,采用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GSK-3β蛋白的表达情况。四甲基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胃癌组织对5-氟尿嘧啶及顺铂的药物敏感性,分析GSK-3β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药物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GSK-3β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并且与患者的年龄、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GSK-3β在5-氟尿嘧啶及顺铂耐药病例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敏感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K-3β的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胃癌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并且与化疗药物耐药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合成酶激酶- 胃癌 原代培养 四甲基噻唑蓝 免疫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ti-diabetic potential of apigenin,luteolin,and baicalein via partially activating PI3K/Akt/GLUT-4 signaling pathways in insulin-resistant HepG2 cells 被引量:1
13
作者 Lingchao Miao Haolin Zhang +10 位作者 Meng Sam Cheong Ruting Zhong Paula Garcia-Oliveira Miguel A.Prieto Ka-Wing Cheng Mingfu Wang Hui Cao Shaoping Nie Jesus Simal-Gandara Wai San Cheang Jianbo Xiao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CSCD 2023年第6期1991-2000,共10页
Dietary flavonoids are abundant in natural plants and possess multiple pharmacological and nutritional activities.In this study,apigenin,luteolin,and baicalein were chosen to evaluate their anti-diabetic effect in hig... Dietary flavonoids are abundant in natural plants and possess multiple pharmacological and nutritional activities.In this study,apigenin,luteolin,and baicalein were chosen to evaluate their anti-diabetic effect in high-glucose and dexamethasone induced insulin-resistant(IR)HepG2 cells.All flavonoids improves the glucose consumption and glycogen synthesis abilities in IR-HepG2 cells via activating glucose transporter protein 4(GLUT4)and phosphor-glycogen synthase kinase(GSK-3β).These fl avonoids signifi cantly inhibited the produ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and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which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uppression of the phosphorylation form of NF-κB and P65.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IRS-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2(IRS-2)and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protein kinase B(Akt)pathway in IR-HepG2 cells were all partially activated by the fl avonoids,with variable effects.Furthermore,the intracellular metabolic conditions of the fl avonoids were also evalu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IGENIN LUTEOLIN BAICALEIN Insulin-resistant HepG2 cells Signaling pathway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GSK-) Glucose transporter protein 4(GLUT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原合酶激酶3(GSK3)介导的胰岛素对糖原合酶2(GYS2)的抑制调节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圣曜 赵新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共9页
本文基于Hill动力学与Michaelis-Menten方程,建立理论模型研究肝癌(HCC)进展过程的微环境中,糖原合酶激酶3(GSK3)介导的胰岛素对糖原代谢的抑制调节,以及P53蛋白恢复调节糖原代谢异常的作用.分析了胰岛素激活AKT激酶影响GYS2磷酸化/去... 本文基于Hill动力学与Michaelis-Menten方程,建立理论模型研究肝癌(HCC)进展过程的微环境中,糖原合酶激酶3(GSK3)介导的胰岛素对糖原代谢的抑制调节,以及P53蛋白恢复调节糖原代谢异常的作用.分析了胰岛素激活AKT激酶影响GYS2磷酸化/去磷酸化转变的昼夜节律性,以及P53通过抑制AKT,对GYS2磷酸化/去磷酸化转变的昼夜节律性异常的调节恢复特性.研究发现,胰岛素激活并提升AKT的表达水平,经过AKT的催化作用,GSK3的表达被抑制减弱,进而增强了GYS2的磷酸化和失活.在胰岛素浓度较低的情况下,GYS2去磷酸化激活的昼夜节律性会被改变,进而改变了GYS2昼夜节律的合成规律.在较高胰岛素浓度条件下,去磷酸化的GYS2(dGYS2)随时间演变的周期振荡性会被极大地改变,GYS2昼夜节律的合成规律被破坏.改变P53的表达水平,我们发现,P53对较低和较高胰岛素浓度条件下dGYS2异常的昼夜节律演化性,有明显的调节恢复作用.理论结果符合实验,并进一步分析了GSK3介导的胰岛素调节GYS2磷酸化/去磷酸化转变的昼夜节律性的调节机理,以及P53对GYS2磷酸化/去磷酸化转变异常的调节恢复特性,进而揭示了HCC发生发展的一种致癌、抑癌机理,可为设计阻断致癌转变的通路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P53蛋白 糖原合酶激酶3(GSK3) GYS2磷酸化/去磷酸化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苁蓉抗运动性疲劳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杨宏新 杨勇 闫晓红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4-25,28,共3页
目的观察肉苁蓉对负重游泳小鼠肝脏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糖原及一氧化氮合酶3(NOS3)的影响,探讨其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运动对照组和肉苁蓉实验组。正常对照组和运动对照组每只每日灌胃生理盐水0... 目的观察肉苁蓉对负重游泳小鼠肝脏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糖原及一氧化氮合酶3(NOS3)的影响,探讨其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运动对照组和肉苁蓉实验组。正常对照组和运动对照组每只每日灌胃生理盐水0.2 mL,肉苁蓉实验组每只每日灌胃肉苁蓉水煎液0.2 mL(3 g/kg),共15 d;末次给药1 h后,运动对照组和肉苁蓉实验组小鼠尾部负重5%游泳90 min,10 h后连同正常对照组小鼠处死取肝脏,一部分用中性甲醛固定制备石蜡切片,一部分制成肝细胞匀浆检测乳酸脱氢酶活性;常规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结构,糖原染色法显示肝脏糖原,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小鼠肝脏NOS3的表达。结果运动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乳酸脱氢酶活性高(P<0.05),肝脏结构损伤严重,糖原含量减少,NOS3表达下降(P<0.05);肉苁蓉实验组与运动对照组比较,乳酸脱氢酶活性降低,主要是乳酸脱氢酶5(LDH5)下降,肝小叶结构较清晰,糖原丰富,NOS3表达上调(P<0.05)。结论肉苁蓉可降低LDH5活性,上调NOS3的表达,促进肝糖原合成,发挥肝脏保护和促进体能恢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肝糖元 一氧化氮合酶3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氯胺酮抗抑郁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菁 张广芬(综述) +1 位作者 杨建军 周志强(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8-541,共4页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类疾病,是自杀的首要原因。氯胺酮作为临床上常用的全身麻醉药亦具有快速、有效的抗抑郁作用,且可快速缓解难治性抑郁患者的自杀倾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一种广泛表...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类疾病,是自杀的首要原因。氯胺酮作为临床上常用的全身麻醉药亦具有快速、有效的抗抑郁作用,且可快速缓解难治性抑郁患者的自杀倾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一种广泛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营养因子,其表达上调被认为是氯胺酮抗抑郁作用的关键步骤。文中综述了BDNF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在氯胺酮抗抑郁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抑郁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雷帕霉素靶蛋白 糖原合成酶激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降低tau蛋白磷酸化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鹏军 张昱 +1 位作者 宋荣蓉 申东方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31-1034,共4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6样淀粉蛋白(A6)导致大鼠PC1 2细胞tau蛋白磷酸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为预处理1组、2组、3组、模型组、对照组、保护组和氯化锂组。MTT法观察不同浓度IGF-1对PC1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Weste...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6样淀粉蛋白(A6)导致大鼠PC1 2细胞tau蛋白磷酸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为预处理1组、2组、3组、模型组、对照组、保护组和氯化锂组。MTT法观察不同浓度IGF-1对PC1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Aβ_(1-40)处理后PC12细胞tau蛋白磷酸化、总tau蛋白和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6)及GSK-3β Ser^9的表达情况。结果 tau蛋白Ser^(396)、Ser^(199/202)位点磷酸化水平在Aβ_(1-40)诱导3 h开始增高,1 2 h达高峰。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GSK-3β明显升高,GSK-3β Ser^9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氯化锂组及保护组tau蛋白Ser^(396)、Ser^(199/202)位点磷酸化水平和总tau蛋白明显降低(P<0.05);GSK 36明显降低,GSK-3β Ser^9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Aβ_(1-40)主要通过激活GSK-3β使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增高。IGF-1有抑制GSK-3β的活性,降低Aβ_(1-40)所诱导的PC12细胞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TAU蛋白质类 淀粉样8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糖原合成酶激酶3 磷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脉冲电磁场通过IGF-1R/NO信号通路促进大鼠颅骨成骨细胞成熟及矿化 被引量:9
18
作者 邵佳乐 李志忠 +3 位作者 周建 李凯 秦荣 陈克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8-164,共7页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磁场(PEMF)是否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一氧化氮(NO)信号通路促进大鼠颅骨成骨细胞成熟及矿化。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乳鼠颅骨成骨细胞,传代后随机分成9组,每天用50 Hz 0.6 mT PEMF处理不同的时间,通过检...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磁场(PEMF)是否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一氧化氮(NO)信号通路促进大鼠颅骨成骨细胞成熟及矿化。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乳鼠颅骨成骨细胞,传代后随机分成9组,每天用50 Hz 0.6 mT PEMF处理不同的时间,通过检测成骨细胞中NO含量确定PEMF最佳处理时长。将传代后的成骨细胞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PEMF组、GSK(IGF-1R阻断剂)组、PEMF+GSK组,PEMF处理成骨细胞3 d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蛋白激酶(AKT)、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PKG)蛋白表达水平;PEMF处理第6天时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PEMF处理第12天时采用茜红素染色法观察钙化结节形成情况。结果:经1.5 h电磁场处理后的成骨细胞中NO含量显著提高(P<0.01),遂后续采用PEMF处理1.5 h。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EMF组AKT、iNOS、PKG蛋白表达量增加(均P<0.01),ALP活性升高(P<0.05),且茜红素染色面积增大(P<0.01);GSK组AKT、iNOS、PKG蛋白表达量减少,ALP活性降低(P<0.05),茜红素染色面积最小(P<0.01);PEMF+GSK组上述实验结果均高于GSK组但低于PEMF组(P<0.05或P<0.01)。结论:PEMF可能通过IGF-1R/NO信号通路促进大鼠颅骨成骨细胞成熟与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辐射效应 颅骨/细胞学 电磁场 糖原合成酶激酶3/生物合成 受体 IGF1型/生物合成 信号传导 细胞 培养的 大鼠 Wist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原合成激酶抑制剂在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中的作用
19
作者 劳艳萍 柯浩 +7 位作者 孙洪亮 刘荣立 马玉洁 阮秋燕 雷钏 陆凤花 李湘萍 石德顺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4-139,共6页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是从早期囊胚内细胞团分离培养出来的能够不断维持自我更新和具有发育多能性的细胞。Wnt信号通路在维持胚胎干细胞的自我更新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糖原合成激酶(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GSK-3)抑...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是从早期囊胚内细胞团分离培养出来的能够不断维持自我更新和具有发育多能性的细胞。Wnt信号通路在维持胚胎干细胞的自我更新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糖原合成激酶(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GSK-3)抑制剂可以激活Wnt信号通路,促进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增强细胞间连接。作者就GSK-3抑制剂在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细胞连接方面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简单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WNT 糖原合成激酶 6-bromoindirubin-3′-oxime CHIR990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草素改善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组织及氧化应激作用的机制研究
20
作者 李丹 左淑萍 +3 位作者 张守军 徐宝清 武海岗 李春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4期504-509,共6页
目的探究虫草素对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大鼠的干预效果及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80只构建DCM模型,随... 目的探究虫草素对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大鼠的干预效果及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80只构建DCM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虫草素组、AKT抑制剂组、虫草素+AKT抑制剂组,每组20只,构建DCM模型后分别给予相应干预。另取20只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丙二醛及AKT/GSK3β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LVEF、LVFS、心肌组织SOD、GSH-Px、磷酸化-AKT(phosphorylated-AKT,p-AKT)/AKT、磷酸化-GSK3β(phosphorylated-GSK3β,p-GSK3β)/GSK3β蛋白表达显著降低,LVESD、LVEDD、心肌组织IL-6、IL-1β、TNF-α、丙二醛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虫草素组LVEF、LVFS、心肌组织SOD、GSH-Px、p-AKT/AKT、p-GSK3β/GSK3β蛋白表达显著升高,LVESD、LVEDD、心肌组织IL-6、IL-1β、TNF-α、丙二醛、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AKT抑制剂组LVEF、LVFS、心肌组织SOD、GSH-Px、p-AKT/AKT、p-GSK3β/GSK3β蛋白表达显著降低,LVESD、LVEDD、心肌组织IL-6、IL-1β、TNF-α、丙二醛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虫草素组比较,虫草素+AKT抑制剂组LVEF、LVFS、心肌组织SOD、GSH-Px、p-AKT/AKT、p-GSK3β/GSK3β蛋白表达显著降低,LVESD、LVEDD、心肌组织IL-6、IL-1β、TNF-α、丙二醛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AKT抑制剂组比较,虫草素+AKT抑制剂组LVEF、LVFS显著升高[(61.29±5.61)%vs(39.28±4.12)%,(39.05±3.43)%vs(24.47±2.73)%,P<0.05],LVESD、LVEDD显著降低[(4.36±0.48)mm vs(6.97±0.69)mm,(6.07±0.61)mm vs(9.02±0.85)mm,P<0.05]。结论虫草素可能通过激活AKT/GSK3β信号通路改善DCM大鼠心功能、心肌损伤、炎症和氧化应激,并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素 糖尿病心肌病 细胞凋亡 糖原合成酶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