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rnel iridoid glycoside induces autophagy to protect against tau oligomer neurotoxicity induced by activation of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 被引量:4
1
作者 YANG Cui-cui LI Xue-lian +3 位作者 ZHANG Li LI Ya-li LI Lin ZHANG Lan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56-456,共1页
Tau oligomers are the etiologic molecules of Alzheimer disease(AD), and correlate strongly with neuronal loss and exhibit neurotoxicity. Recent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small tau oligomers are the most relevant toxic a... Tau oligomers are the etiologic molecules of Alzheimer disease(AD), and correlate strongly with neuronal loss and exhibit neurotoxicity. Recent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small tau oligomers are the most relevant toxic aggregate species.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s of cornel iridoid glycoside(CIG) on tau oligomers and cognitive functions. We injected wortmannin and GF-109203 X(WM/GFX, 200 μmol·L-1 each) into the lateral ventricles to induce tau oligomer and memory impairment in rats. When oral y administered with CIG at 60 and 120 mg·kg-1 per day for 14 d, CIG decreased the escape latency in Morris water maze test. We also found that CIG restored the expression of presynaptic p-synapsin, synaptophysin, and postsynaptic density-95(PSD-95) decreased by WM/GFX in rat cortex. CIG reduced the accumulation of tau oligomers in the brain of WM/GFX rats and in cells transfected with wild type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wt GSK-3β). In addition, CIG up-regulated the levels of ATG7, ATG12, Beclin-1, and LC3 II in vivo and in vitro, suggesting the restoration of autophagy funct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CIG could ameliorate memory deficits and regulate memory-associated synaptic proteins through the clearance of tau oligomers accumulation. Moreover, CIG clears tau oligomers by restoring autophagy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nel IRIDOID GLYCOSIDE AUTOPHAGY TAU OLIGOMER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糖原合成酶激酶-3信号在急性睡眠剥夺致小鼠躁狂样行为中作用及机制
2
作者 崔杨凤 陈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5,共9页
目的探究急性睡眠剥夺对小鼠躁狂样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73只雄性8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trl组,n=36)和急性睡眠剥夺组(SD组,n=37)。在急性睡眠剥夺后,运用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实验评估小鼠的运动及探索能力... 目的探究急性睡眠剥夺对小鼠躁狂样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73只雄性8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trl组,n=36)和急性睡眠剥夺组(SD组,n=37)。在急性睡眠剥夺后,运用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实验评估小鼠的运动及探索能力;运用悬尾实验评估小鼠的抑郁样行为。c-fos染色观察脑组织中的神经元激活情况,ELISA试剂盒检测海马(HIP)和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中的神经递质多巴胺(D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HIP和mPFC中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β、磷酸化GSK-3β(p-GSK-3β)水平。结果与ctrl组相比,SD组小鼠在旷场实验中总运动距离和在中央区域的时间均增加(P<0.05),高架十字实验中在开臂时间(P<0.0001)、开臂距离(P<0.01)增加,悬尾实验中静止不动时间减少(P<0.01)。SD组HIP和mPFC中神经元c-fos表达升高(P<0.01),DA水平在HIP(P<0.05)及mPFC(P<0.01)中升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trl组相比,SD组小鼠在mPFC和HIP中p-GSK-3β/GSK-3β均降低(P<0.0001,P<0.05);而p-GSK-3β蛋白水平在mPFC中降低(P<0.05),在HIP中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睡眠剥夺可能在小鼠mPFC中通过DA调控GSK-3水平,抑制了GSK-3的丝氨酸磷酸化,最终导致小鼠出现躁狂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睡眠剥夺 躁狂样行为 多巴胺 糖原合成酶激酶-3 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尿嘧啶修饰酶3激活AKT通路对胶质母细胞瘤恶性进展的影响
3
作者 张畅 刘春汕 +2 位作者 廖华英 吴宇超 田允鸿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825-1834,共10页
目的体外探讨假尿嘧啶修饰酶3(PUS3)对胶质母细胞瘤(GBM)细胞恶性行为(增殖、凋亡、侵袭)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以期为GBM治疗提供新靶点。方法利用GEPIA2在线数据库分析PUS3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PUS3... 目的体外探讨假尿嘧啶修饰酶3(PUS3)对胶质母细胞瘤(GBM)细胞恶性行为(增殖、凋亡、侵袭)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以期为GBM治疗提供新靶点。方法利用GEPIA2在线数据库分析PUS3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PUS3高表达患者与低表达患者的生存差异。通过q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PUS3在正常脑胶质细胞HEB细胞系及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87、LN229、U251、T98G)中表达水平;构建PUS3稳定过表达的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采用克隆形成实验、CCK-8实验和流式细胞术评估PUS3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Transwell实验证明过表达PUS3促进GBM细胞的侵袭;免疫组化检测GBM患者的PUS3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PUS3后GBM细胞中肿瘤相关通路蛋白表达。结果PUS3在GBM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是水平升高,在GBM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HEB细胞(P<0.01)。过表达PUS3后,GBM细胞增殖能力增强(P<0.05)、凋亡率下降(P<0.01),且侵袭细胞数增加(P<0.001)。机制上,PUS3过表达显著激活AKT通路,在PUS3过表达细胞中使用AKT抑制剂可以逆转促癌效应。结论PUS3在GBM中高表达,通过激活AKT通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并抑制凋亡,提示其可作为GBM治疗的潜在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尿嘧啶修饰酶3 胶质母细胞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蛋白激酶B(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探讨EA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内在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仲丽丽 路鑫 +7 位作者 于颖 赵秦妍 张静 刘彤慧 倪雪妍 车艳玲 吴丹 刘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8,共9页
目的探讨鞣花酸(ellagicacid,EA)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探讨鞣花酸对双转基因小鼠海马氧化应激水平的调节机制。方法将32只SPF级6月龄APP/... 目的探讨鞣花酸(ellagicacid,EA)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探讨鞣花酸对双转基因小鼠海马氧化应激水平的调节机制。方法将32只SPF级6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APP/PS1组、APP/PS1+EA组、APP/PS1+LY294002组、APP/PS1+EA+LY294002组,每组8只,另外选取8只SPF级C57BL/6J野生型小鼠(Wildtype)作为空白对照组,即WT组。APP/PS1+EA组给予50mg·kg^(-1)·d^(-1)灌胃EA;APP/PS1+LY294002组予以1.5mg·kg^(-1)·d^(-1)腹腔注射PI3K抑制剂LY294002;APP/PS1+EA+LY294002组予以50mg·kg^(-1)·d^(-1)灌胃EA,同时按1.5mg·kg^(-1)·d^(-1)腹腔注射LY294002;WT组和APP/PS1组于相同时间点灌胃等体积10%二甲基亚砜(DMSO)。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60天。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免疫组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I3K、AKT、GSK-3β相关蛋白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小鼠海马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WT组相比,其他四组的逃避潜伏期均增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APP/PS1组、APP/PS1+LY294002组和APP/PS1+EA+LY294002组中的PI3K、AKT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GSK-3β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APP/PS1+EA组的PI3K表达量降低(P<0.05),AKT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GSK-3β表达量升高(P<0.05);与WT组相比,APP/PS1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数目较少,线粒体结构破坏,大部分线粒体出现肿胀,线粒体的内膜和外模不完整,部分线粒体嵴消失,微管、微丝缠结,排列紊乱,而APP/PS1+EA组神经元细胞数较APP/PS1组增多,线粒体结构较清晰,可见清楚的线粒体嵴,线粒体轻度水肿。微管、微丝排列较整齐有序。结论鞣花酸改善AD模型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减少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和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PI3K、AKT、GSK-3β等相关蛋白降低AD模型小鼠海马氧化应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 阿尔茨海默病 鞣花酸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糖原合成酶激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原合成激酶3α和糖原合成激酶3β在小鼠胚胎干细胞神经分化中的作用
5
作者 邓卫岭 张旭辉 +3 位作者 陈子睿 黄伊华 胡亚芳 吴永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0-665,共6页
目的 探讨GSK3α和GSK3β在胚胎干细胞体外神经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Gsk3a或Gsk3b敲除的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对其进行神经诱导分化,并通过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胚胎干细胞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 Gsk3a^(-/-)或Gsk... 目的 探讨GSK3α和GSK3β在胚胎干细胞体外神经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Gsk3a或Gsk3b敲除的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对其进行神经诱导分化,并通过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胚胎干细胞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 Gsk3a^(-/-)或Gsk3b^(-/-)胚胎干细胞仍然具有多能性,能够分化成神经干细胞。然而,Gsk3b^(-/-)无法形成神经花环,其神经干细胞也不能进一步分化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检测三胚层标志物的mRNA表达发现,Gsk3a^(-/-)神经外胚层标志物的表达略高于野生(WT)组,而Gsk3b^(-/-)内胚层标志物的表达远高于WT组和Gsk3a^(-/-)(P<0.001),神经外胚层标志物的表达较低。RNA-seq结果显示,涉及JAK-STAT、PI3K-Akt信号通路以及Neurog1、Hes1等基因的变化。结论 GSK3α抑制神经分化而GSK3β促进神经分化,其机制与JAK-STAT、PI3K-Akt信号通路以及Neurog1、Hes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合成激酶 糖原合成激酶3β 胚胎干细胞 神经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通过IRE1α-XBP1通路抑制衣霉素诱导的神经元凋亡和GSK-3β/Tau蛋白磷酸化
6
作者 林淼 刘芸如 +3 位作者 于佳欣 张文轩 劳凤学 黄汉昌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30-1837,共8页
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内质网应激途径细胞凋亡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Tau蛋白磷酸化作用的影响。体外原代培养神经元细胞,采用衣霉素(tunicamycin,TM)建立内质网应激模型,Western blo... 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内质网应激途径细胞凋亡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Tau蛋白磷酸化作用的影响。体外原代培养神经元细胞,采用衣霉素(tunicamycin,TM)建立内质网应激模型,Western blot法检测内质网分子伴侣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未折叠蛋白反应相关的肌醇需要酶1α(inositol-requiring enzyme 1α,IRE1α)的Ser724磷酸化、剪接的X盒结合蛋白1(spliced form of X-box binding protein 1s,XBP1s)表达、GSK-3β的Ser9和Tau蛋白的Ser396磷酸化水平。生物化学方法分析细胞质中半胱天冬酶-12(Caspase-12)和半胱天冬酶-3(Caspase-3)活性、细胞凋亡水平。结果显示,TM能够诱导内质网应激作用,导致神经元细胞GSK-3β的活化和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升高(P<0.01)、神经元细胞经内质网途径凋亡(P<0.05)。与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苯基丁酸结果相似,Res组显著降低了GRP78的表达(P<0.01)、降低了IRE1α-XBP1通路的活性(P<0.01)。Res可以减缓TM诱导的内质网途径细胞凋亡级联反应中Caspase-12和Caspase-3的活性(P<0.01)。Res抑制了TM诱导的GSK-3β的Ser9位点磷酸化水平和Tau蛋白Ser396位点的磷酸化水平(P<0.01)。结果表明,Res能够降低TM诱导的IRE1α-XBP1途径内质网应激作用、GSK-3β的活性及Tau蛋白发生磷酸化水平,减弱神经元细胞经内质网途径凋亡的级联反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内质网应激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TAU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瘟菌糖原合成酶激酶MoGSK3功能探究
7
作者 孔延元 牛刚 +1 位作者 吴春兰 王晨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80,94,共9页
【目的】观测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糖原合成酶激酶基因MoGSK3敲除突变体表型,明确MoGSK3在稻瘟菌中的潜在生物学功能,为挖掘防治稻瘟菌新型药剂的潜在靶标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同源重组原理,用split-PCR方法获得稻瘟菌MoGSK3敲... 【目的】观测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糖原合成酶激酶基因MoGSK3敲除突变体表型,明确MoGSK3在稻瘟菌中的潜在生物学功能,为挖掘防治稻瘟菌新型药剂的潜在靶标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同源重组原理,用split-PCR方法获得稻瘟菌MoGSK3敲除突变体菌株,将MoGSK3基因克隆到pFL2载体上得到MoGSK3-C融合载体,并将其通过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导入MoGSK3突变体中得到回补菌株。培养观察野生型菌株Guy11、突变体菌株G3-9及回补菌株GC-1的菌落形态和生长状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稻瘟菌产孢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观察稻瘟菌不同菌株的分生孢子形态,通过附着胞洋葱表皮穿透试验及接种水稻叶片,研究其致病力;通过KI-I_(2)染色对野生型菌株Guy11及突变体菌株G3-9分生孢子和附着胞中的糖原运输能力进行观测。【结果】稻瘟菌MoGSK3突变体存在多个表型缺陷,与野生型菌株Guy11相比,MoGSK3突变体菌株G3-9菌落直径显著变小,生长缓慢,产孢相关基因表达量下降且分生孢子出现末端伸长畸形的状态。MoGSK3基因缺失还会导致稻瘟菌菌丝末端无法形成正常的分生孢子梗,附着胞无法穿透洋葱表皮形成侵染菌丝,接种划伤水稻叶片也无法形成褐色病斑。对MoGSK3突变体菌株G3-9分生孢子及附着胞进行糖原染色后发现,突变体菌株G3-9在糖原转运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缺陷。【结论】MoGSK3基因参与稻瘟菌的生长、分生孢子形成及形态建成、侵染、糖原转运等过程,是稻瘟菌重要的毒力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菌 糖原合成酶激酶 毒力因子 药剂靶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GSK3β通过抑制ITPR1-GRP75-VDAC1复合体功能减轻衰老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8
作者 倪海强 顾世琦 +1 位作者 彭宣 宫念樵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6-414,共9页
目的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对衰老小鼠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缺氧/复氧(H/R)损伤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将RTEC分成为Young组即正常生长的年轻RTEC、Old组即使用Etoposide诱导的衰老RTEC、Old+Ad-shNC+H/R组即使用Etoposid... 目的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对衰老小鼠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缺氧/复氧(H/R)损伤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将RTEC分成为Young组即正常生长的年轻RTEC、Old组即使用Etoposide诱导的衰老RTEC、Old+Ad-shNC+H/R组即使用Etoposide诱导衰老再转染腺病毒阴性对照(AdshNC)后进行H/R处理,Old+Ad-shGSK3β+H/R组即使用Etoposide诱导衰老后再转染靶向沉默GSK3β的短发夹RNA腺病毒(Ad-shGSK3β)后进行H/R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水平和线粒体活性氧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钙离子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GSK3β、线粒体相关的内质网膜(MAM)相关蛋白肌醇1,4,5-三磷酸受体1(ITPR1)、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VDAC1)、葡萄糖调节蛋白75(GRP75)表达及磷酸化水平,采用免疫共沉淀分析GSK3β与MAM相关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与Young组比较,Old组细胞凋亡水平、线粒体活性氧水平及线粒体钙离子水平均较高;与Old组比较,Old+AdshNC+H/R组细胞凋亡水平、线粒体活性氧水平及线粒体钙离子水平均较高;与Old+Ad-shNC+H/R组比较,Old+Ad-shGSK3β+H/R组细胞凋亡水平、线粒体活性氧水平及线粒体钙离子水平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Young组比较,Old组ITPR1、GRP75和GSK3β总蛋白表达增多,ITPR1和GRP75磷酸化水平升高,而VDAC1总蛋白和磷酸化水平均下降;与Old组比较,Old+Ad-shNC+H/R组GSK3β蛋白表达不变,ITPR1和GRP75总蛋白和磷酸化水平升高,VDAC1总蛋白表达不变,磷酸化水平增高;与Old+AdshNC+H/R组比较,Old+Ad-shGSK3β+H/R组GSK3β蛋白表达减少,ITPR1、GRP75和VDAC1总蛋白表达不变,磷酸化水平均下降。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GSK3β能够与ITPR1、GRP75和VDAC1蛋白发生相互作用。结论GSK3β在衰老RTEC中表达升高,抑制GSK3β表达能够降低ITPR1-GRP75-VDAC1复合体磷酸化水平,限制线粒体钙离子超负荷,保护线粒体功能,减少再灌注时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肾移植 中老年供者 缺血-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损伤 衰老 线粒体相关的内质网膜 钙超载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参炔苷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调控作用及机制
9
作者 刘明 张寅 +4 位作者 柳永达 张秀峰 乔建新 冯晓崧 刘熙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52-958,共7页
目的基于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锌指蛋白转录因子(snail family zinc finger 1,Snail)信号通路探究党参炔苷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将人... 目的基于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锌指蛋白转录因子(snail family zinc finger 1,Snail)信号通路探究党参炔苷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将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373MG随机分为正常组、SC79组、党参炔苷组、党参炔苷+SC79组,以党参炔苷和Akt激活剂SC79分组干预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法、克隆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体外增殖、凋亡;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凋亡与相关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构建U-373MG裸鼠移植瘤模型,同法分组干预后测定各组移植瘤的瘤体质量和瘤体积;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TUNEL染色检测裸鼠肿瘤细胞增殖、凋亡情况;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移植瘤相关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党参炔苷组比较,党参炔苷+SC79组细胞活力、克隆形成数、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Snail、磷酸化Akt/Akt与磷酸化GSK-3β/GSK-3β、瘤体质量、瘤体积,移植瘤Ki67、cyclin D1、Bcl-2阳性比例升高(P<0.05);与党参炔苷组比较,党参炔苷+SC79组细胞凋亡率、Bcl-2相关X蛋白,移植瘤TUNEL、Bcl-2相关X蛋白阳性比例降低[(3.20±1.14)%vs(46.15±1.52)%,P<0.05;0.51±0.07 vs 0.89±0.06,P<0.05;(51.56±7.13)%vs(74.95±8.61)%,P<0.05;(32.71±5.43)%vs(41.86±4.90),P<0.05]。结论党参炔苷可通过阻止Akt/GSK-3β/Snail信号通路激活而在体内外诱导脑胶质瘤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炔苷 原癌基因蛋白质c-akt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神经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硫辛酸对血糖波动状态下2型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PI3K/Akt/GSK-3β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景尚 孙明月 +1 位作者 黄烨 殷惠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2965-2971,共7页
目的观察α-硫辛酸(α-LA)对血糖波动状态下2型糖尿病(T2DM)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磷脂酰肌醇3磷酸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通路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2013年7—12月,选取50只清洁级雄性Sprague... 目的观察α-硫辛酸(α-LA)对血糖波动状态下2型糖尿病(T2DM)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磷脂酰肌醇3磷酸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通路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2013年7—12月,选取50只清洁级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采用普通饲料适应性喂养2周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10只作为正常组(NOR组),余下40只大鼠建造T2DM模型,给予高脂饲料6周后,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5 mg/kg,然后给予普通饲料2周,并于第10周连续尾静脉采血检测空腹血糖(FBG),计算空腹血糖变异系数(FBG-CV),以FBG>16.7 mmol/L视为造模成功,共造模成功T2DM大鼠36只;NOR组始终给予普通饲料,并在相同时间点一次性腹腔注射等体积的柠檬酸-柠檬酸三钠缓冲液,且运用相同方法检测7次FBG,并计算FBG-CV。将造模成功的T2DM大鼠,以FBG-CV>2倍NOR组FBG-CV为波动高糖组(BHG组,24只,选取FBG-CV较大的20只进行实验),以NOR组FBG-CV<FBG-CV≤2倍NOR组FBG-CV为稳定高糖组(SHG组,12只,选取FBGCV较小的10只进行实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BHG组大鼠分为α-LA组(10只)和波动高糖对照组(FHG组,10只)。α-LA组给予高脂饲料,灌服α-LA混悬液;FHG组给予高脂饲料,灌服等体积蒸馏水;NOR组给予普通饲料,灌服等体积蒸馏水;SHG组给予高脂饲料,灌服等体积蒸馏水。干预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FB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水平,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指标[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一氧化氮(NO)]、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PI3K/Akt/GSK-3β通路蛋白[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GSK-3β、磷酸化糖原合酶激酶3β(p-GSK-3β)]水平及Akt、GSK-3β激活程度(p-Akt/Akt、pGSK-3β/GSK-3β)。结果 SHG组、FHG组大鼠体质量、FINS水平低于NOR组,FBG水平高于NOR组(P<0.05);α-LA组大鼠体质量低于NOR组,FBG水平高于NOR组(P<0.05);α-LA组大鼠FBG水平低于FHG组,FINS水平高于FHG组(P<0.05)。SHG组、FHG组大鼠HGF、NO、MDA、AGEs水平高于NOR组,SOD水平低于NOR组(P<0.05);SHG组、α-LA组大鼠HGF、NO、MDA、AGEs水平低于FHG组,SOD水平高于FHG组(P<0.05);α-LA组大鼠SOD水平低于NOR组,MDA水平高于NOR组(P<0.05)。SHG组、FHG组大鼠p-Akt水平、p-GSK-3β水平、p-Akt/Akt、p-GSK-3β/GSK-3β低于NOR组(P<0.05);α-LA组大鼠p-Akt水平、p-Akt/Akt低于NOR组,GSK-3β水平、p-GSK-3β水平高于NOR组(P<0.05);SHG组大鼠p-Akt水平、p-Akt/Akt高于FHG组(P<0.05);α-LA组大鼠p-Akt水平、GSK-3β水平、p-GSK-3β水平、p-Akt/Akt、p-GSK-3β/GSK-3β高于FHG组(P<0.05)。结论α-LA对血糖波动状态下T2DM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具有保护效应,其机制与α-LA改善氧化应激、调控PI3K/Akt/GSK-3β通路蛋白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硫辛酸 血糖 内皮细胞 磷酸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类 糖原合成酶激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脑GSK-3与PP-2A失调诱导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曲忠森 赵永波 +1 位作者 刘文文 王建枝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89-794,共6页
探讨胰岛素缺乏的糖尿病大鼠皮层糖原合酶激酶-3(GSK-3)及蛋白磷酯酶-2A(PP-2A)变化及其对tau蛋白磷酸化的作用.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胰岛素缺乏的糖尿病大鼠模型,用放射性配体结合实验检测了GSK-3和PP-2A的活性,蛋白... 探讨胰岛素缺乏的糖尿病大鼠皮层糖原合酶激酶-3(GSK-3)及蛋白磷酯酶-2A(PP-2A)变化及其对tau蛋白磷酸化的作用.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胰岛素缺乏的糖尿病大鼠模型,用放射性配体结合实验检测了GSK-3和PP-2A的活性,蛋白质印迹检测了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及PP-2A的表达.结果提示:在糖尿病大鼠皮层,GSK-3活性升高,PP-2A活性及表达降低,tau蛋白在Ser198/Ser199/Ser202和Ser396/Ser404位点磷酸化.应用GSK-3的选择性抑制剂Li2CO3后,GSK-3活性降低,PP-2A活性及表达恢复,tau蛋白在Ser198/Ser199/Ser202和Ser396/Ser404位点磷酸化水平降低.研究提示:糖尿病大鼠皮层GSK-3升高可能抑制PP-2A的活性,升高的GSK-3和降低的PP-2A协同促进tau蛋白的磷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原合酶激酶-3 蛋白磷酸酯酶-2A TAU蛋白 Li2C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境稳定剂单药或联合治疗对双相躁狂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糖原合成酶激酶3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晓虹 蔡焯基 +1 位作者 刘敏 王刚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8-163,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心境稳定剂单药或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双相躁狂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GSK3)活性的影响。方法纳入双相I型躁狂发作患者36例,... 目的探讨不同心境稳定剂单药或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双相躁狂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GSK3)活性的影响。方法纳入双相I型躁狂发作患者36例,给予碳酸锂或丙戊酸钠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8周。分别于基线、4周和8周末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20 m L,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患者PBMCs的GSK3α和GSK3β丝氨酸磷酸化水平(p Ser-GSK3α,p Ser-GSK3β)以及总GSK3水平(total-GSK3α和total-GSK3β)。采用杨氏躁狂量表(Young Mania Ratings Scale,YMRS)和临床症状严重度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Scale,CGI-S)等评估症状变化。结果治疗8周,各组患者的YMRS、CGI-S等评分均明显降低(P<0.001),与此同时,治疗后PBMCs的p Ser-GSK3α、p Ser-GSK3β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不同心境稳定剂组间比较,p Ser-GSK3β/total-GSK3β相对比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20),锂盐组变化明显(P=0.024);相关分析显示,p Ser9-GSK3β/total-GSK3β比值与4周末YMRS减分绝对值呈负相关(r=-0.413,P=0.043)。剔除反复躁狂发作(≥3次)患者,这一趋势更加显著(r=-0.543,P=0.020)。其中锂盐组呈现了相似的变化(r=-0.432,P=0.083),而丙戊酸钠组无。结论心境稳定剂单药或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降低双相躁狂患者PBMCs的GSK3活性,碳酸锂单药或联合治疗相比丙戊酸钠,可以更显著降低双相躁狂患者的GSK3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躁狂发作 心境稳定剂 锂盐 丙戊酸盐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糖原合成酶激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应激介导糖原合成酶激酶-3β促进肝细胞凋亡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向颖 郭媛媛 +6 位作者 张莉 温韬 朴正福 时红波 陈德喜 段钟平 任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在氧化应激诱导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以人肝HL-7702细胞为研究对象,H2O2/抗霉素A诱导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建立肝细胞凋亡模型。SB216763为GSK3β特异性抑制剂,在H2O2/抗霉素A给药前2 h干预。采用... 目的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在氧化应激诱导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以人肝HL-7702细胞为研究对象,H2O2/抗霉素A诱导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建立肝细胞凋亡模型。SB216763为GSK3β特异性抑制剂,在H2O2/抗霉素A给药前2 h干预。采用钙黄绿素乙酰甲酯/碘化丙啶(PI)双染色观察细胞存活情况,采用annexinⅤ-FITC/PI联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同时对细胞培养上清进行乳酸脱氢酶(LDH)检测来评价细胞死亡程度;Western blot法检测p-GSK3β、GSK3β、caspase-3、cleaved caspase-3、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细胞色素C(Cyt C)蛋白的表达。结果 H2O2/抗霉素A诱导的氧化应激促进了GSK3β活性增加,抑制GSK3β活性缓解了氧化应激和由氧化应激引起的细胞凋亡。与氧化应激模型组相比,SB216763干预组中PI染色的细胞显著减少,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降低,细胞培养上清中LDH显著降低,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干预组中cleaved caspase-3、JNK、Cyt C蛋白表达下降。结论 GSK3β是氧化应激诱导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种重要信号分子,抑制其活性可减轻氧化应激而改善肝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元合成酶激酶3β对微管相关蛋白tau的磷酸化作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飞 施建华 +1 位作者 丁绍红 尹晓敏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45-951,共7页
tau蛋白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微管相关蛋白,其功能受磷酸化调节.异常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中神经纤维缠结的主要组成部分.糖元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是重要的tau蛋白激酶之一,它虽... tau蛋白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微管相关蛋白,其功能受磷酸化调节.异常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中神经纤维缠结的主要组成部分.糖元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是重要的tau蛋白激酶之一,它虽可催化tau蛋白多个位点的磷酸化,但对不同位点,其催化效率不同.通过位点特异性、磷酸化依赖的tau蛋白抗体,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GSK-3β对tau蛋白位点特异性的磷酸化作用及动力学.用双倒数作图,计算GSK-3β催化tau磷酸化以及各个位点磷酸化的Km值,并结合培养细胞中的实验,研究GSK-3β对tau蛋白磷酸化作用的位点特异性.结果显示,GSK-3β催化tau蛋白多个位点的磷酸化,其中包括Thr181、Ser199、Ser202、Thr205、Thr212、Thr217、Thr231、Ser396和Ser404,对不同的位点磷酸化作用,其Km值不同,GSK-3β对Ser396的Km值最低,即对Ser396位点的亲和性最高,催化其磷酸化的能力最强.在培养的细胞中,也显示了GSK-3β的表达引起Ser396位点的磷酸化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U 糖元合成酶激酶3β(GSK-3β) 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芪多糖干预内毒素诱导的葡萄膜炎模型中糖原合成酶3-β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硕 余朔 +3 位作者 刘新丽 于晋懿 张孝生 卢弘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红芪多糖(radix hedysari polysaccharide,HPS)和氯化锂(Li Cl)对霍乱弧菌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葡萄膜炎的抗炎作用,探讨糖原合成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在葡萄膜炎中的作用机制。... 目的通过观察红芪多糖(radix hedysari polysaccharide,HPS)和氯化锂(Li Cl)对霍乱弧菌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葡萄膜炎的抗炎作用,探讨糖原合成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在葡萄膜炎中的作用机制。方法2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n=50):空白对照组(negative control,NC)组、LPS诱导的葡萄膜炎组(LPS组)、HPS治疗组(LPS+HPS组)和Li Cl治疗组(LPS+Li Cl组)。LPS+HPS组腹腔注射400 mg·kg^(-1)HPS,LPS+Li Cl组腹腔注射0. 5 mol·L^(-1)的Li Cl 100μL,对照组和LPS组注射等量PBS。2 h后,LPS组、LPS+HPS组和LPS+Li Cl组每只大鼠足底注射0. 1 mL LPS注射液,NC组注射等体积的PBS。应用临床评分、裂隙灯照相、HE染色等检查评价炎性反应程度; 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虹膜睫状体GSK3-β和核因子-κB(neuclear factor-κB,NF-κB) p65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大鼠前房房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等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LPS注射后6 h、12 h、24 h、48 hLPS组的炎症评分分别为(2. 3±0. 2)分、(3. 6±0. 7)分、(3. 9±0. 3)分、(3. 2±0. 4)分,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均为P <0. 05),而LPS+HPS组、HPS+Li Cl组和NC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HPS或Li Cl预处理对LPS诱导的大鼠葡萄膜炎产生了抗炎效果。经过HPS或Li Cl处理,LPS诱导的葡萄膜炎大鼠虹膜睫状体磷酸化GSK3-β水平上调,NF-κB p65表达明显被抑制,前房房水中抗炎因子IL-10水平上调,而TNF-α、IL-6、IL-1β等炎症细胞因子受到抑制。结论 HPS或Li Cl预处理可以抑制LPS诱导的大鼠葡萄膜炎炎性反应,这一抗炎作用与GSK3-β的抑制性磷酸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葡萄膜炎 糖原合成酶3 虹膜睫状体 红芪多糖 氯化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原合酶激酶-3β磷酸化抑制顺铂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宋晓红 翁丹卉 +3 位作者 邢辉 卢运萍 王世宣 马丁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45-648,共4页
目的探讨增加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的磷酸化状态对顺铂诱导的卵巢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卵巢癌细胞株OV2008细胞,运用GSK-3β特异性抑制剂LiCl增加磷酸化GSK-3β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W... 目的探讨增加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的磷酸化状态对顺铂诱导的卵巢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卵巢癌细胞株OV2008细胞,运用GSK-3β特异性抑制剂LiCl增加磷酸化GSK-3β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GSK-3β及磷酸化GSK-3β蛋白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梯度增加的顺铂(40、80、120μmol/L)作用于OV2008细胞24 h,其凋亡率不断增加,分别为(4.55±1.64)%、(25.50±0.94)%和(53.80±1.62)%;而应用抑制剂预孵育的细胞,不同浓度顺铂作用24 h后凋亡率分别为(2.10±0.80)%(、15.75±0.97)%和(20.45±0.87)%;Western blot显示,抑制剂LiCl作用后,细胞的磷酸化GSK-3β表达明显增加,并且顺铂作用亦可引起磷酸化GSK-3β表达上调;流式结果还显示,PI3K的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作用后使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率从(18.75±0.70)%增加至(28.40±1.50)%。结论磷酸化GSK-3β表达增加可抑制顺铂诱导的卵巢癌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合酶激酶-3Β 顺铂 细胞凋亡 卵巢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kt/GSK-3β介导高糖上调肾小管上皮细胞Snail1的表达 被引量:7
17
作者 余红 石明隽 +4 位作者 肖瑛 刘瑞霞 王圆圆 郭兵 张国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222-2226,共5页
目的:观察高糖对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Snail1和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β(Akt/GSK-3β)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糖尿病肾病时Snail1表达的调节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s),随机分为正常糖对照组、高渗组和高糖组。Wester... 目的:观察高糖对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Snail1和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β(Akt/GSK-3β)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糖尿病肾病时Snail1表达的调节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s),随机分为正常糖对照组、高渗组和高糖组。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处理组RTECs不同培养时点(30 min、2 h、12 h、24h、48 h和72 h)Snail1、Akt1、GSK-3β、磷酸化Akt(p-Akt,Ser473)和磷酸化GSK-3β(p-GSK-3β,Ser9)蛋白的水平。RT-PCR检测Snail1、Akt1和GSK3βmRNA的表达。RTECs以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25μmol/L)预处理50 min,再与高糖共同培养24 h,Western blotting检测上述指标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糖对照组比较,高糖组RTECs Snail1和Akt1蛋白和mRNA的表达上调,p-Akt及p-GSK-3β蛋白表达增加,但总GSK-3β蛋白和mRNA表达无变化。以LY294002处理后,高糖组RTECs Snail1、p-Akt及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较未处理高糖组明显下降,但LY294002不影响总Akt1和GSK-3β蛋白表达。结论:Akt/GSK-3β可能介导了高糖诱导的RTECs锌指转录因子Snail1的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ail1蛋白 蛋白激酶B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糖尿病肾病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对Aβ_(25-35)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21
18
作者 彭小松 陈晓春 +2 位作者 黄俊山 朱元贵 李永坤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9-305,共7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Aβ2535所致大鼠海马神经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脑立体定向技术向成年大鼠海马背侧注射凝聚态Aβ25355nmol制备AD样大鼠模型,术后分别给予腹腔内注射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Rg1(625、125...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Aβ2535所致大鼠海马神经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脑立体定向技术向成年大鼠海马背侧注射凝聚态Aβ25355nmol制备AD样大鼠模型,术后分别给予腹腔内注射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Rg1(625、125、25μmol·kg-1)处理,14d后处死,采用镀银染色方法观察海马组织神经元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免疫蛋白印迹技术显示大鼠脑内[pS396]tau、[pSpS199/202]tau、[pT231]tau的表达水平情况,以及总tau蛋白的水平(tau5);免疫蛋白印迹技术检测海马组织中GSK3β和磷酸化GSK3β的水平变化。结果凝聚态Aβ2535注射组神经元纤维走行紊乱,增粗、肿胀密集成宽带状,轴突深染;而人参皂苷Rg1对神经元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脑内总tau的水平下降,[pS396]tau、[pSpS199/202]tau、[pT231]tau的表达明显低于Aβ2535注射组(P<001),以25μmol·kg-1保护作用最明显;GSK3β和磷酸化GSK3β的水平亦明显低于Aβ2535注射组,与正常和假注射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以25μmol·kg-1作用最明显。结论人参皂苷Rg1对Aβ2535诱导的AD样大鼠海马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断GSK3β的活性而降低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Β-淀粉样蛋白 TAU蛋白 磷酸化 糖原合成激酶-3 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贝沙坦对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GSK-3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闫喆 姚芳 +4 位作者 史永红 郝军 傅淑霞 李绍梅 段惠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5-229,共5页
目的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在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表达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拮抗剂(AT1Ra)厄贝沙坦对其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C),分为正常糖组、甘露... 目的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在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表达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拮抗剂(AT1Ra)厄贝沙坦对其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C),分为正常糖组、甘露醇对照组、高糖组、高糖+厄贝沙坦干预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观察磷酸化GSK-3β(p-GSK-3β)在肾小管细胞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GSK-3β、p-GSK-3β、E-钙粘蛋白(E-cadher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GSK-3β和TGF-β1mRNA表达。结果高糖组较正常糖及甘露醇对照组p-GSK-3β、α-SMA蛋白及TGF-β1mRNA表达增高,E-cadherin表达降低。高糖刺激细胞12hp-GSK-3β表达增强,24h达到高峰。厄贝沙坦能够下调高糖诱导的p-GSK-3β、α-SMA蛋白及TGF-β1mRNA表达,同时逆转E-cadherin下降水平。结论GSK-3β可能参与了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过程,厄贝沙坦抑制该过程可能是通过调节GSK-3β的活性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E-钙粘蛋白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上皮细胞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预处理对GSK-3功能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太忠 张艳 +3 位作者 熊弢 徐发良 龚建平 余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304-1309,共6页
目的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耐受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GSK-3)抑制剂对其功能活性的影响。方法雄性健康SD大鼠36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C)、LPS耐受组(ET)和LiCl处理组(LiCl),每组12只;LPS... 目的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耐受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GSK-3)抑制剂对其功能活性的影响。方法雄性健康SD大鼠36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C)、LPS耐受组(ET)和LiCl处理组(LiCl),每组12只;LPS耐受组(ET)于第1、2、3天接受0.015、0.030和0.060 mg/kg LPS腹腔注射;LiCl处理组(LiCl)同样时间点腹腔注射2.5 mol/L LiCl 0.25 ml,饮水含3 mmol/L LiCl;对照组每天腹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0.25 ml;处理结束后每组再按是否接受致死量LPS(10 mg/kg)攻击而分为LPS攻击前和LPS攻击后2个亚组,LPS攻击后组按10 mg/kg腹腔注射LPS,LPS攻击前亚组等体积的PBS腹腔注射,12 h后取材。按照[γ-32P]放射性掺入法、用液体闪射仪检测肝组织GSK-3激酶总活性,RT-PCR法检测GSK-3α、GSK-3β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分析GSK-3α/β、pGSK-3α/β蛋白表达,考马斯亮蓝法测定Calpain活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GSK-3亚细胞定位状况。结果 LPS攻击后ET组GSK-3活性显著低于NC组LPS攻击前水平[(1 311±57),P=0.023 5],其他各组在LPS攻击前后差异无显著性。LPS耐受、LiCl预处理和LPS攻击未导致GSK-3α和β的mRNA表达变化和GSK-3α和β的总蛋白表达变化(P>0.05)。LPS攻击前,NC、ET和LiCl组GSK-3α磷酸化无显著增加(P>0.05),但LPS攻击后,LiCl组GSK-3α磷酸化显著增加[(3.07±0.62),P<0.05]。LPS攻击前,ET和LiCl组GSK-3β磷酸化比NC组显著增加[ET(1.49±0.26);LiCl(2.05±0.43),P<0.05];但LPS攻击后,只有LiCl组GSK-3β磷酸化显著增加[(1.54±0.32),P<0.05]。同时,LPS耐受动物经大剂量LPS攻击后肝组织GSK-3α严重降解。LPS攻击导致各组与LPS攻击前比较Calpain显著升高[NC(2.78±0.53);ET(2.45±0.22);LiCl(2.39±0.86),P<0.05],但组间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GSK-3亚细胞定位分析,LPS耐受时胞核内聚集的GSK-3减少,并主要集中于细胞质内;在不同浓度LiCl刺激下,胞核GSK-3也可减少,但不显著;在大剂量LPS攻击下,胞核GSK-3减少,主要集中于细胞质内和胞核周围。结论 LPS耐受和GSK-3抑制剂LiCl预处理均可导致GSK-3功能活性改变,但影响和机制并不完全相同,LPS耐受的机制可能与抑制GSK-3激酶活性、诱导GSK-3磷酸化、促进GSK-3α裂解并诱导GSK-3从胞核向细胞质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内毒素耐受 糖原合成酶激酶-3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