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82篇文章
< 1 2 1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省土地利用配置与减碳增效优化--基于MOP与GeoSOS-FLUS模型分析
1
作者 赵钧一 杜昌会 武静 《中国城市林业》 2025年第3期117-125,共9页
【目的】结合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等可持续发展目标,寻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平衡的土地利用结构,以推动经济社会的土地效能优化。【方法】以湖北省为研究区域,分析2000—2020年期间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运用灰色预测模型预... 【目的】结合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等可持续发展目标,寻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平衡的土地利用结构,以推动经济社会的土地效能优化。【方法】以湖北省为研究区域,分析2000—2020年期间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运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30和2060年自然演变情境下的土地利用;计算湖北省2000—2020年的经济效益系数,并通过灰色预测得到2030与2060年的经济效益系数;结合多目标规划模型,平衡土地生态与经济效益,耦合GeoSOS-FLUS模型模拟土地利用布局,并采用标准差椭圆与重心迁移模型进行分析。【结果】经济优先情景下主要表现为耕地和草地向城镇建设用地的转化,建设用地面积达到历史最高;生态效益优先情境下林地和草地面积增加,耕地和建设用地受到限制。通过多目标规划模型平衡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果表现为耕地向建设用地和林地的转化,土地结构趋于稳定。【结论】湖北省有可能在未来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和谐共生,经济和生态效益两者兼具情景在丰富生态过程和格局结构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可为湖北省国土空间资源配置、“三生”空间优化等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配置 MOP模型 geosos-flus模型 灰色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GeoSOS-FLUS模型估测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2
作者 滕皎 余英 +7 位作者 石兆明 陈鹏 周长松 王宇翱 崔中耀 刘明丽 赵彩云 殷晓洁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6,119,共12页
为探究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及未来的变化趋势,以长江上游地区2000—2020年3期土地利用和驱动力数据为基础,利用GeoSOS-FLUS模型模拟2030年4种情景的土地利用变化及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趋势,并分... 为探究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及未来的变化趋势,以长江上游地区2000—2020年3期土地利用和驱动力数据为基础,利用GeoSOS-FLUS模型模拟2030年4种情景的土地利用变化及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趋势,并分析长江上游地区不同情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土地利用的特征。结果表明:(1)采用GeoSOS-FLUS模型对长江上游地区未来土地利用模拟,模型精度较好,Kappa系数为0.83,适应度系数(FoM)为0.068。(2)长江上游地区主要以草地和林地为主,草地和林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为70%;2000—2020年,林地、水域、建设用地呈增加趋势,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增幅达148.66%,耕地和草地面积呈减小趋势,未利用地面积表现为先稳定后增加的趋势。(3)2000—2020年长江上游地区总生态服务价值呈倒“V”型变化;2030年各情景的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2020年均有增加,其中生态保护情景下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大(89078.94亿元);各地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其面积变化趋势一致。生态服务功能一级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大到小顺序为:调节服务、支持服务、供给服务、文化服务;二级类型的水资源供给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幅度最大,在各情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增加350亿元以上。(4)研究区各年份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以中等级和较高等级为主,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其中长江上游中部山地及青藏高原部分区域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而四川和重庆主城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较低等级和低等级集中分布区域。因此,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需要加强对局部城镇建成区和扩展新区生态服务功能的补偿与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geosos-flus模型 时空特征 长江上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型金属橡胶的静力学模型研究
3
作者 余慧杰 侯伟平 +1 位作者 陈成 倪维宇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2-158,共7页
在静态力学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复合型金属橡胶(Composite-Metal Rubber,C-MR)的理论模型。采用一种新型制备工艺制备C-MR,对其进行静态力学试验。结合编织型金属橡胶(Wove-Metal Rubber,W-MR)和缠绕型金属橡胶(Tangled-Metal Rubber,... 在静态力学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复合型金属橡胶(Composite-Metal Rubber,C-MR)的理论模型。采用一种新型制备工艺制备C-MR,对其进行静态力学试验。结合编织型金属橡胶(Wove-Metal Rubber,W-MR)和缠绕型金属橡胶(Tangled-Metal Rubber,T-MR)的静力学模型,建立了C-MR的力学模型,并研究了不同编缠比对C-MR力学特性的影响。试验数据和理论模型对比结果表明,该理论模型能够有效预测C-MR的力学特性。并且发现,编缠比对C-MR的力学特性有显著影响,编缠比越大,C-MR的刚度和阻尼特性越大。研究结论可为C-MR的制备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金属橡胶 静态力学试验 力学特性 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模型与模糊推理联合的溢流风险分级评估新方法
4
作者 廖华林 屈峰涛 +1 位作者 许玉强 魏凯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0-151,共12页
溢流作为钻井施工过程中的井喷前兆,对其及时准确识别和评估,对于降低井喷发生概率、保障安全高效钻井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当前数据驱动的溢流风险评估模型在复杂地质环境作业中泛化能力不足和评估结果可解释性较差的问题,构建了具备... 溢流作为钻井施工过程中的井喷前兆,对其及时准确识别和评估,对于降低井喷发生概率、保障安全高效钻井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当前数据驱动的溢流风险评估模型在复杂地质环境作业中泛化能力不足和评估结果可解释性较差的问题,构建了具备深度特征挖掘能力的组合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网络与随机森林算法的复合模型(CNN-LSTM-RF),提取了数据特征、计算风险概率,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确定了临界风险概率阈值;然后引入模糊推理,将专家经验转化为模糊规则,优化风险分级边界,提高溢流风险评估的透明度和灵活性;最后形成了一种基于复合模型与模糊推理的溢流风险分级评估方法,并成功将其应用于海上某油田的溢流风险管理。研究结果表明:(1)卷积神经网络(CNN)有效提取了多源数据的局部特征和空间关联,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则捕捉了数据序列的长短期依赖关系,提升了模型处理复杂数据的能力;(2)模糊综合评价结合正态分布隶属度函数和置信度,能够准确计算临界风险阈值,实现了溢流风险概率的分级标定,提高了评估的可操作性;(3)该方法在低风险和高风险井段钻井溢流识别的准确率达到97.9%,显著降低了固定阈值方法的高风险误判率(降低44.92%)。结论认为,该方法在识别和评估高风险井段及预警方面表现出色,能够提前发出预警信号,在溢流风险分级评估中更加灵活,为实际钻井溢流风险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风险 复合模型 模糊推理 风险分级 溢流风险 CNN-LSTM-RF Mamdani推理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城市复合洪涝顶托作用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以海口市美舍河流域为例
5
作者 徐奎 文纳新 庄云超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7-535,共9页
暴雨、上游来洪、高潮位等多因子驱动的复合洪涝灾害严重威胁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探究多因子复合作用下洪潮顶托致涝机制,本文以海口市美舍河流域主城区为例,构建复合洪涝物理模型,采用粒子示踪方法,分析不同暴雨-河流洪水-高潮位(雨... 暴雨、上游来洪、高潮位等多因子驱动的复合洪涝灾害严重威胁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探究多因子复合作用下洪潮顶托致涝机制,本文以海口市美舍河流域主城区为例,构建复合洪涝物理模型,采用粒子示踪方法,分析不同暴雨-河流洪水-高潮位(雨-洪-潮)组合情景下城市地下排水管网所受洪潮顶托作用特征。结果表明:降雨强度越大,排水管网所受洪潮顶托作用越弱;河水位抬升,洪潮顶托效应增强,管网所受顶托作用范围自河道排水口向管网内部延伸,顶托最大长度达14.55 m,范围占比达82.58%;当潮位增加,洪潮顶托持续时间及范围降低,20年一遇降雨下,洪潮顶托作用持续时间减少37 min,最大顶托范围占比下降35.70%;50年一遇降雨下,持续时间减少42min,最大顶托范围占比下降30.66%。研究成果可为沿海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及复合灾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洪涝 物理模型 粒子示踪 顶托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文化维度模型与电影传播:跨文化的实证研究
6
作者 刘正山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39,共6页
通过超越单纯的文化距离或文化折扣视角,剖析文化距离的形成机制,构建了复合文化维度模型。实证分析文化共性、文化接近性、文化差异性等自变量对文化距离的影响,检验了复合文化维度模型,并探讨了其对电影票房的效应,为电影这一典型跨... 通过超越单纯的文化距离或文化折扣视角,剖析文化距离的形成机制,构建了复合文化维度模型。实证分析文化共性、文化接近性、文化差异性等自变量对文化距离的影响,检验了复合文化维度模型,并探讨了其对电影票房的效应,为电影这一典型跨文化产品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新的解释框架与策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文化维度模型 文化距离 文化折扣 跨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中模型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冲击损伤比较研究
7
作者 李珂 巴金石 李伟东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36-738,共3页
对国产高强中模型碳纤维环氧、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分别进行了冲击试验和冲击后压缩强度试验,获得了不同冲击能量下的凹坑深度、冲击后压缩强度以及压缩破坏应变等数据。通过对试验结果分析可知:两种复合材料的冲击能量—凹坑深度... 对国产高强中模型碳纤维环氧、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分别进行了冲击试验和冲击后压缩强度试验,获得了不同冲击能量下的凹坑深度、冲击后压缩强度以及压缩破坏应变等数据。通过对试验结果分析可知:两种复合材料的冲击能量—凹坑深度曲线和凹坑深度—剩余压缩强度曲线均存在拐点。冲击能量低于40 J时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损伤阻抗性能高于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冲击能量高于40 J时存在相反关系。凹坑深度小于2 mm时,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损伤容限性能高于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大于2 mm时两者性能相当。两种复合材料层合板在6.7 J/mm冲击能量下的冲击后压缩强度(CAI)差异较大,在目视勉强可见损伤(BVID)下的CAI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中模型碳纤维 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 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 冲击损伤 损伤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材料性能退化规律的疲劳剩余刚度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8
作者 于欢 孙鹏文 +5 位作者 孙文博 邓海龙 文耀光 周文明 董健 刘伟超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8,共6页
针对现有复合材料剩余刚度预测模型考虑因素不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到最大应力、初始刚度、临界剩余刚度、循环周次及恒幅疲劳寿命共同作用的复合材料疲劳剩余刚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所提模型符合三阶段性能退化规律,可用于描述复... 针对现有复合材料剩余刚度预测模型考虑因素不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到最大应力、初始刚度、临界剩余刚度、循环周次及恒幅疲劳寿命共同作用的复合材料疲劳剩余刚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所提模型符合三阶段性能退化规律,可用于描述复合材料的剩余刚度退化,吻合精度高;模型在高应力区表现出比在低应力区更高的预测精度,这与高应力下数据点较为集中有关;与已有模型进行对比,本文所提模型对复合材料疲劳剩余刚度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剩余刚度预测模型 退化规律 最大应力 循环周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高斯混合模型的主动配电网全局概率电压灵敏度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认 王健 +2 位作者 商洁 海晨 刘皓明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5-305,I0096-I0099,共15页
高比例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随机性加剧了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ADN)电压波动,并使ADN电压安全分析愈加复杂,故提出了一种基于复合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的全局概率电压灵敏... 高比例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随机性加剧了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ADN)电压波动,并使ADN电压安全分析愈加复杂,故提出了一种基于复合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的全局概率电压灵敏度分析方法。首先推导基于节点道路交集阻抗的ADN全局电压灵敏度解析模型,量化所有节点功率波动对节点电压的影响。考虑到多个节点注入功率不确定性的叠加影响下,电压波动呈现非高斯分布特征,采用高斯混合模型刻画DG和负荷预测误差的概率特征。然后,基于全局灵敏度矩阵对DG和负荷预测误差GMM的仿射变换,构建源荷功率波动与电压波动的概率解析式。最后,推导DG和负荷不确定性对电压波动综合影响的复合GMM特征函数,建立基于复合GMM的全局概率电压灵敏度分析模型。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反映所有节点注入功率波动对节点电压波动影响的概率特征,可快速准确计算出ADN电压运行的越限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配电网 不确定性 复合高斯混合模型 全局电压灵敏度 电压越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oSOS-FLUS模型的荆州市生态安全评估 被引量:2
10
作者 余威 何蒲明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47-54,共8页
为探索荆州市的生态安全底线,模拟未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为荆州市的生态保护制定合理的政策建议,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结合粮食安全标准,测算了荆州市的生态安全底线;利用GeoSOS-FLUS模型在自然发展、生态保护、耕... 为探索荆州市的生态安全底线,模拟未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为荆州市的生态保护制定合理的政策建议,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结合粮食安全标准,测算了荆州市的生态安全底线;利用GeoSOS-FLUS模型在自然发展、生态保护、耕地保护和双重保护4种情景下,模拟了未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荆州市的供给生态安全底线为1 227.56亿,需求生态安全底线为7 690.12亿,存在较大的生态安全缺口;双重保护情景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接近需求生态安全底线,也能提供相对更多的粮食,最有利于平衡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本文探索性地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结合粮食安全标准,计算了荆州市的生态安全底线,利用了一种先进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方法,为其他地区的生态安全评估和保护提供了借鉴,为荆州市的生态环境优化模式和方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底线 geosos-flus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oSOS-FLUS模型的乌鲁木齐生态空间模拟 被引量:1
11
作者 柴进则 张明如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68-72,79,共6页
基于GeoSOS-FLUS模型,利用2005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对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农业生态效应进行分析,并建立农田保护、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3种情景模拟。结果表明,GeoSOS-FLUS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和适用性,能够反映乌鲁木齐市... 基于GeoSOS-FLUS模型,利用2005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对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农业生态效应进行分析,并建立农田保护、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3种情景模拟。结果表明,GeoSOS-FLUS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和适用性,能够反映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在不同情景模拟下,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和农业生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农业生态效应 geosos-flus模型 乌鲁木齐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复合材料黏弹阻尼微观模型研究
12
作者 陈磊 张英琦 王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6-274,共9页
为提升旋翼稳定性并探索替代传统减摆器的新途径,研究了在旋翼桨叶中嵌入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CNT)短纤维,利用其黏弹滑移效应增强结构阻尼的方法。针对CNT的黏弹滑移机理,建立了微观力学模型。基于界面临界剪切应力和施加载荷,分... 为提升旋翼稳定性并探索替代传统减摆器的新途径,研究了在旋翼桨叶中嵌入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CNT)短纤维,利用其黏弹滑移效应增强结构阻尼的方法。针对CNT的黏弹滑移机理,建立了微观力学模型。基于界面临界剪切应力和施加载荷,分析了CNT的滑移行为,并推导了微观参数与宏观阻尼之间的显式表达式。该模型充分考虑了CNT的几何参数和力学性能等关键参数对其阻尼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的阻尼效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通过嵌入CNT,可使复合材料的滑移阻尼显著提升,达到基体阻尼的11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力学模型 黏弹滑移 滑移阻尼 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宏细观模型的黏弹性复合材料层合板阻尼预测
13
作者 朱遂安 张鸿 +1 位作者 李湘萍 刘兵飞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80,共8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宏细观模型求解复合材料层合板模态阻尼的有限元方法。该方法以层合板的模态分析结果作为边界条件输入基体为黏弹性的单向纤维RVE模型,计算了具有频率依赖性与应变依赖性的各向损耗因子,并结合应变能法在宏观模型中引入... 提出了一种基于宏细观模型求解复合材料层合板模态阻尼的有限元方法。该方法以层合板的模态分析结果作为边界条件输入基体为黏弹性的单向纤维RVE模型,计算了具有频率依赖性与应变依赖性的各向损耗因子,并结合应变能法在宏观模型中引入符合实际分布的阻尼,借助有限元软件中复频率分析步求解层合板的模态阻尼。与已有的阻尼预测方法相比,本方法的计算结果变化趋势更接近实验数据,且只需定义细观组分的材料属性即可实现任意体积分数、任意铺层的复合材料阻尼预测,具有更加广泛的适用性,为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各类复合材料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细观模型 模态阻尼 有限元分析 应变能法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激励下软磁复合材料动态磁滞模型及实验验证
14
作者 荆盈 张艳丽 +2 位作者 王振 张殿海 朱建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45-2854,I0035,共11页
软磁复合材料因其突出的高频特性而被广泛用作变压器和电机的铁心材料。为了提高高频磁化下变压器或电机的效率与功率密度,需要提高产品设计阶段铁损的计算精度。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梯形等效电路与神经网络结合的动态磁滞模型,可用以计算... 软磁复合材料因其突出的高频特性而被广泛用作变压器和电机的铁心材料。为了提高高频磁化下变压器或电机的效率与功率密度,需要提高产品设计阶段铁损的计算精度。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梯形等效电路与神经网络结合的动态磁滞模型,可用以计算高频软磁复合材料铁损。该模型通过非理想电感、恒定电阻和非线性电阻分别计算静态磁滞损耗、涡流损耗和异常损耗;其中,为了提高低磁密下静态磁滞回环的模拟精度,引入能够表征磁化过程的神经网络算法模拟静态磁滞部分;同时,在采用梯形等效电路计算涡流损耗和异常损耗时,考虑趋肤效应对铁损的影响;最后,搭建高频正弦激励下的软磁材料磁特性测试系统,在频率为1 Hz~10 k Hz范围内对软磁复合材料的磁滞回线和铁损进行实验测量,并将铁损计算方法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该模型在高频正弦激励下预估损耗的准确性,为变压器和电动机优化设计提供一种模型结构简单、精度较高且工程实用性强的损耗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磁复合材料 梯形等效电路 神经网络 动态磁滞模型 高频正弦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固体推进剂本构模型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15
作者 徐一航 李道奎 周仕明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共22页
复合固体推进剂作为固体火箭发动机的重要能量来源,其力学性能一直是工程领域所关注的重点。聚焦推进剂力学性能表征中的宏观本构模型和细观力学模型,系统梳理了两类模型的发展脉络,明确了模型之间的差异,指出了各种模型的适用条件,分... 复合固体推进剂作为固体火箭发动机的重要能量来源,其力学性能一直是工程领域所关注的重点。聚焦推进剂力学性能表征中的宏观本构模型和细观力学模型,系统梳理了两类模型的发展脉络,明确了模型之间的差异,指出了各种模型的适用条件,分析了现阶段宏、细观力学模型在推进剂力学性能表征中的困难和挑战。以跨尺度力学模型为代表的力学模型的提出,将助力推进剂力学性能表征问题的解决。未来推进剂力学表征建模中的关键是复杂条件下试验研究,重点是发展高精度与高性能的多尺度数值计算方法,以及将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数据驱动技术融入模型创新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固体推进剂 宏观本构模型 细观模型 黏弹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PSO参数优化的页岩气复合时间产量递减模型
16
作者 骆国辉 彭小龙 +1 位作者 杨晨 朱苏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7583-7589,共7页
页岩气因其储层条件复杂、多尺度孔隙结构,产量随时间变化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传统的产量预测方法依赖于地质和工程数据的统计分析,很难适应地质条件的复杂性而无法达到高准确性。提出了将超双曲递减模型与具有时间属性的复合函数结... 页岩气因其储层条件复杂、多尺度孔隙结构,产量随时间变化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传统的产量预测方法依赖于地质和工程数据的统计分析,很难适应地质条件的复杂性而无法达到高准确性。提出了将超双曲递减模型与具有时间属性的复合函数结合的方法,并使用改进的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adaptive-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PSO)来寻找最优模型参数,建立了复合时间超双曲递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A-PSO优化算法能够根据产量数据的复杂性和数据的变化自动调整参数和模型结构,能更快更准地找到最优参数组合,提高预测精度;产量在时间上的波动大,常规递减模型难以反映其特征,复合时间递减模型灵活性强,能够考虑油气藏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更准确地描述页岩气井在不同阶段的产量变化,提供更高的拟合精度,使得产量预测更接近实际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时间超双曲递减模型 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 参数优化 页岩气 产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屑-氯氧镁水泥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17
作者 冯沛洋 方强 +3 位作者 张华刚 喻涛 杨娇娇 宁攀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4-446,共13页
木屑-氯氧镁水泥复合材料(SMOCC)是以氯氧镁水泥为胶凝材料,木屑为填充材料,并掺加适当比例改性剂,施加5 MPa压力压制成型的新型建筑材料。为了探究SMOCC的基本力学性能和损伤演化规律,本文开展了立方体抗压、劈裂抗拉和不同加载速率下... 木屑-氯氧镁水泥复合材料(SMOCC)是以氯氧镁水泥为胶凝材料,木屑为填充材料,并掺加适当比例改性剂,施加5 MPa压力压制成型的新型建筑材料。为了探究SMOCC的基本力学性能和损伤演化规律,本文开展了立方体抗压、劈裂抗拉和不同加载速率下棱柱体受压试验。同时,基于试验结果,采用Lognormal和GaussAmp统计分布函数,结合等效应变原理,建立了不同加载速率下SMOCC的损伤构模型。结果表明: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及弹性模量均随着SMOCC表观密度的增大而增大;SMOCC峰值应变和峰值应力均随着加载速率的升高而减小;较低加载速率下,SMOCC内部缺陷及微裂纹发展更充分,应力-应变曲线初始压实阶段上凹更明显,脆性特征有所改善;与Lognormal统计分布函数相比,GaussAmp统计分布函数建立的本构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SMOCC单轴受压力学行为和损伤演化过程。研究成果可为SMOCC的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屑-氯氧镁水泥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加载速率 损伤变量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电动船舶复合电源能量管理策略
18
作者 陈浩天 黄细霞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20,共8页
针对以电池为单一动力源的电动船舶无法适应复杂作业工况的问题,提出一种以锂电池为主电源、超级电容为辅助电源的复合电源系统结构和能量管理策略。建立复合电源电动船舶模型,制定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能量管理策略。利用径向基函数神经... 针对以电池为单一动力源的电动船舶无法适应复杂作业工况的问题,提出一种以锂电池为主电源、超级电容为辅助电源的复合电源系统结构和能量管理策略。建立复合电源电动船舶模型,制定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能量管理策略。利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对未来功率需求进行预测;以复合电源系统能量损失最小为目标,采用动态规划算法在预测区间内对超级电容输出功率进行优化。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对能量管理策略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能量管理策略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并且其能量损失比基于规则的能量管理策略的低了14.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电源 能量管理 模型预测控制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P-PicoDet超轻量级模型的复合滤嘴端面视觉检测系统设计
19
作者 杨彩虹 易进参 +5 位作者 施云霞 刘懋超 易凡竣 张彪 邓忠广 蔡培良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86-91,107,共7页
为解决卷接机组上光电检测技术无法有效区分常规滤嘴与复合滤嘴端面,导致烟支滤嘴端面缺陷漏检的问题,本研究创新性地采用视觉检测技术,基于PP-PicoDet超轻量级算法架构,设计开发了一套复合滤嘴端面视觉检测系统。该系统通过机械支架的... 为解决卷接机组上光电检测技术无法有效区分常规滤嘴与复合滤嘴端面,导致烟支滤嘴端面缺陷漏检的问题,本研究创新性地采用视觉检测技术,基于PP-PicoDet超轻量级算法架构,设计开发了一套复合滤嘴端面视觉检测系统。该系统通过机械支架的优化设计与精密安装、高速动态图像采集与时序图像拼接技术、深度神经网络构建、智能算法模型处理以及精准控制程序开发等关键技术突破,实现了对烟支滤嘴端面质量缺陷的智能判别与精准剔除。经实际生产验证,该视觉检测装置可有效识别滤嘴端面变形、滤嘴结构异常、滤嘴夹沫等典型缺陷,其综合性能表现优异:检测准确率达到99.9%的行业领先水平,显著提升了烟支滤嘴端面质量控制标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系统创新性地实现了常规滤嘴与复合滤嘴的智能区分,并通过大量试验数据证实,其缺陷识别准确率稳定维持在99.9%的高水准,为卷烟产品质量管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接机组 复合滤嘴 PP-PicoDet超轻量级模型 特征融合 标签分配 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砂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冻融损伤特性与模型研究
20
作者 范嘉慧 张艺珂 元成方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60-2069,共10页
为了研究黄河砂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ECC)的抗冻耐久性能,开展快速冻融循环试验,研究分析不同黄河砂取代率下ECC材料的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立方体抗压强度及劈裂抗拉强度变化规律,基于黄河砂取代率的多维评估,得到了最优黄河... 为了研究黄河砂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ECC)的抗冻耐久性能,开展快速冻融循环试验,研究分析不同黄河砂取代率下ECC材料的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立方体抗压强度及劈裂抗拉强度变化规律,基于黄河砂取代率的多维评估,得到了最优黄河砂取代率;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试验,进一步分析了最优取代率下ECC材料的微观特征和抗冻机理。研究表明:经历150次冻融循环后,5组ECC试件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均不低于97%,且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随着黄河砂取代率的增加而增大。多维评估分析结果表明,100%取代率下黄河砂ECC抗冻性能最佳。微观分析表明,黄河砂ECC孔隙分布均匀、小孔比例较高,内部水化程度较高,纤维黏结性良好。基于Weibull概率分布的冻融损伤模型可较好地预测黄河砂ECC的冻融损伤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砂 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 取代率 抗冻性能 冻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