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船用天然气发动机废气-燃料重整器控制系统设计
1
作者 陶志文 李煜辉 +2 位作者 张尊华 魏文文 宋汪浩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71,共6页
针对船用天然气发动机燃烧效率和NO_(x)排放等问题,设计开发基于REGR技术的废气-燃料重整器控制系统。以废气-燃料重整器为控制对象,分析控制系统主要功能及软硬件实现平台与方案。选用飞思卡尔MC9S12XEP100单片机为主控芯片,根据相关... 针对船用天然气发动机燃烧效率和NO_(x)排放等问题,设计开发基于REGR技术的废气-燃料重整器控制系统。以废气-燃料重整器为控制对象,分析控制系统主要功能及软硬件实现平台与方案。选用飞思卡尔MC9S12XEP100单片机为主控芯片,根据相关控制需求构建多种外围控制电路,模块化设计控制软件架构。利用NI LabVIEW开发平台进行控制系统上位机设计,实现人机交互,最后基于废气-燃料重整器与船用天然气发动机联合运行台架开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此控制系统下,能够实现对天然气与废气流量的精确调节,燃烧效率提高,NO_(x)排放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天然气发动机 废气-燃料重整器 控制系统 NO_(x)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气门正时对高比例甲醇-汽油混合燃料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宫艳峰 钱丁超 +3 位作者 马赫阳 刘铭礼 解方喜 孟祥龙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7,26,共7页
采用自行开发的可变气门机构,在高压缩比点燃式发动机上进行了试验,研究了排气门正时对高甲醇掺烧比甲醇-汽油发动机燃烧和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提前排气门正时会使燃烧开始时刻(CA5)滞后,燃烧持续期延长,结合点火正时后,燃烧相位得到... 采用自行开发的可变气门机构,在高压缩比点燃式发动机上进行了试验,研究了排气门正时对高甲醇掺烧比甲醇-汽油发动机燃烧和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提前排气门正时会使燃烧开始时刻(CA5)滞后,燃烧持续期延长,结合点火正时后,燃烧相位得到改善;在排气门正时结合最佳点火正时下,等效有效比油耗(b e)和NO x排放都得到明显改善,在最佳点火正时下,排气门正时前移可以使M50,M75和M100的最佳b e分别降低7.39%,11.06%和18.72%,NO x排放量分别降低34.5%,19.6%和23.9%;提高甲醇添加量可以提高经济性,降低HC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气门正时 甲醇 汽油 双燃料发动机 燃油经济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喷与外部EGR对车用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尹钰屹 李岳林 +2 位作者 张五龙 陈侗 谢清华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6-511,共6页
以某四缸水冷车用柴油机为样机,应用GT-Power软件搭建车用柴油机仿真模型,通过改变预主喷间隔、预喷油量和废气再循环(EGR)开度,研究中等负荷及转速工况下,不同的预喷策略以及引入外部EGR后两者共同作用对车用柴油机燃烧和排放性能的影... 以某四缸水冷车用柴油机为样机,应用GT-Power软件搭建车用柴油机仿真模型,通过改变预主喷间隔、预喷油量和废气再循环(EGR)开度,研究中等负荷及转速工况下,不同的预喷策略以及引入外部EGR后两者共同作用对车用柴油机燃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预喷正时从-17°CA提前到-37°CA,预喷油量从3.3 mg增加到9.9 mg,燃烧特性、碳氢化合物(HC)和一氧化碳(CO)排放均得到有效改善,但燃油消耗率和NOx排放总体呈上升趋势。在预喷策略的基础上引入外部EGR后,随着EGR率从5%增加到25%,NOx排放保持在较低水平,但缸内燃烧变差,HC和CO排放增多。在1 800 r/min、50%负荷的试验工况下,较小的预喷油量、中等的预喷间隔以及中等的EGR开度更有利于车用柴油机的燃烧和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预喷正时 预喷油量 废气再循环 排放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柴油混合燃料对柴油机燃烧与排放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于超 王建昕 +1 位作者 王志 帅石金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共6页
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比例汽/柴油混合燃料对柴油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汽油比例的增加,滞燃期增长,燃烧持续期缩短,有利于燃烧等容度的提高,同时最大压力升高率也升高;随着汽油比例的增加,碳烟排放大幅度降低,NO排放... 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比例汽/柴油混合燃料对柴油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汽油比例的增加,滞燃期增长,燃烧持续期缩短,有利于燃烧等容度的提高,同时最大压力升高率也升高;随着汽油比例的增加,碳烟排放大幅度降低,NO排放有所升高,同时指示热效率基本保持不变;随着汽油比例的增加,发动机喷油时刻可变范围变窄。综合考虑燃烧噪声、热效率和排放,在转速1 400r/min、喷射压力80MPa工况下,最佳汽油掺混比例应控制在50%左右;在废气再循环条件下,与纯柴油相比,燃用汽/柴油混合燃料能够同时降低NO排放和烟度,在实现低温燃烧上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混合燃料 燃烧 排放 废气再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小气门重叠角改善EQ6100汽油机怠速排放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褚超美 陈家琪 +1 位作者 涂南明 金晶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7-450,共4页
介绍了在保持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及 9工况排放基本不变的情况下 ,通过采用新型凸轮型线和减小气门重叠角的方法 ,来改善 EQ6 10 0汽油机的怠速排放性能。结果表明 ,凸轮型线与气门重叠角的合理匹配 。
关键词 气门重叠角 怠速排放 汽油机 EQ6100型 汽车 废气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变涡流进气系统及其在直喷式汽油机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赵慧 杨延相 +2 位作者 冯适 刘圣华 周龙保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6-41,共6页
设计了一种简单的阀片式变涡流控制系统。在螺旋气道中安装一适当形状的阀片,可在较大范围内连续调节涡流比。在充气效率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本涡流控制系统可使涡流比在0.35~1.68之间变化。通过在稳流吹风试验台上的大量试验... 设计了一种简单的阀片式变涡流控制系统。在螺旋气道中安装一适当形状的阀片,可在较大范围内连续调节涡流比。在充气效率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本涡流控制系统可使涡流比在0.35~1.68之间变化。通过在稳流吹风试验台上的大量试验,对阀片形状,包括阀片外形和逆流弯角进行了优化。将本系统应用在汽油机直接喷射分层燃烧系统中,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尤其是低负荷下的排放性能有了较大的改善。试验表明,当涡流比在1.0~1.5之间变化时,所研究的直接喷式汽油机在低负荷工况下CO、HC和NOx的排放水平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涡流 控制系统 汽油机 废气排放 直喷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油/液化石油气两用燃料摩托车的性能与排放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邓宝清 宫长明 +3 位作者 李理光 刘巽俊 肖宗成 王惠萍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9-52,共4页
介绍了在国内率先开发成功的汽油/液化石油气(LPG)两用燃料摩托车的结构与性能。对该摩托车进行了转鼓试验、道路噪声试验和百公里燃料消耗率的测试。其结果表明:新开发的两用燃料摩托车在燃用LPG燃料时,其动力性能与原车相当,燃料经济... 介绍了在国内率先开发成功的汽油/液化石油气(LPG)两用燃料摩托车的结构与性能。对该摩托车进行了转鼓试验、道路噪声试验和百公里燃料消耗率的测试。其结果表明:新开发的两用燃料摩托车在燃用LPG燃料时,其动力性能与原车相当,燃料经济性比燃用汽油时有所改善;其十五工况的排放,燃用汽油时接近欧Ⅱ限值,燃用LPG时优于欧Ⅱ限值。摩托车整车噪声达到2005年以后国家对摩托车的噪声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 液化石油 燃料 摩托车 排放 发动机 LP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非道路柴油机排气管内颗粒的粒径分布与氧化特性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忠 孙波 +3 位作者 赵洋 瞿磊 赵怀北 李铭迪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1-46,共6页
为了深入了解柴油机颗粒在排气管内的变化过程,分析柴油机颗粒粒径分布和氧化特性的变化趋势,采用废气排放颗粒物粒径谱仪(engine exhaust particle Sizer,EEPS),测量了柴油机沿排气气流运动方向,不同位置的颗粒粒径,研究了不同位置颗... 为了深入了解柴油机颗粒在排气管内的变化过程,分析柴油机颗粒粒径分布和氧化特性的变化趋势,采用废气排放颗粒物粒径谱仪(engine exhaust particle Sizer,EEPS),测量了柴油机沿排气气流运动方向,不同位置的颗粒粒径,研究了不同位置颗粒粒径的分布规律;应用热重/差热同步分析仪,分析了沿排气气流方向不同位置颗粒的表观活化能、着火温度、燃尽特性指数等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沿柴油机排气气流方向,核态颗粒数量减小,聚集态颗粒数量增加;聚集态颗粒的粒径增大。热重试验结果表明:沿柴油机排气气流方向,在SOF挥发阶段和soot氧化过程中,颗粒失质量速率增加,失质量峰值对应温度降低;颗粒中H2O质量由1.3%增加到2.46%,SOF质量由38.21%增加到42.05%,soot质量由57.84%减少到52.24%,灰分质量由3.01%增加到3.25%;颗粒的指前因子由7.93×1012减小到4.67×1012,反应活化能由157.3降低到127.9,着火温度由546℃降低到501℃,降低了约8.2%,燃烧特性指数由8.16×10-9增加到1.62×10-8,燃尽特性指数上升了14.5%。该研究是对颗粒衍化机理的完善,可为颗粒捕集器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颗粒 排放控制 排气管 粒径 氧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油机排气成分的连续测量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李兴虎 崔海龙 +3 位作者 张博彦 韩爱民 金克成 张西振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3-177,193,共6页
测量并分析了点燃式发动机起动、加速及若干稳定工况运行时排气中CO2、CO、HC、NO、O2的体积成分.结果表明:在发动机起动时,CO排放曲线上有一个峰值存在,在加速时,有一个峰谷存在;在排气的各成分中,HC的变化幅度较大;在发动机处于宏观... 测量并分析了点燃式发动机起动、加速及若干稳定工况运行时排气中CO2、CO、HC、NO、O2的体积成分.结果表明:在发动机起动时,CO排放曲线上有一个峰值存在,在加速时,有一个峰谷存在;在排气的各成分中,HC的变化幅度较大;在发动机处于宏观稳定工况时排气中各成分亦呈现出一定波动.CO2、CO、HC、NO、O2的波动系数的变化分别为0.007~0.020、0.049~0.288、0.l~0.883、0.03~0.077、0.024~0.1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kong燃比 排气成分 汽车排放测量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及废气再循环系统改善柴油机排放性能 被引量:17
10
作者 倪计民 刘越 +3 位作者 石秀勇 陈泓 李佳琪 白炳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82-88,共7页
针对一台废气旁通阀式(wastegate,WG)增压柴油机,提出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variable nozzle turbine,VNT)+文丘里管废气再循环系统(venturi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v EGR)的VNT-v EGR系统设计,并进行匹配优化。搭建了发动机... 针对一台废气旁通阀式(wastegate,WG)增压柴油机,提出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variable nozzle turbine,VNT)+文丘里管废气再循环系统(venturi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v EGR)的VNT-v EGR系统设计,并进行匹配优化。搭建了发动机台架试验系统,在保证原机经济性与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排放性能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对氮氧化物(NOx)排放进行重点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VNT+v EGR柴油机的欧洲稳态测试循环(European steady state cycle,ESC)试验加权的有效燃油消耗率、NOx排放和PM排放分别为229.4、3.53和0.055 g/(k W·h),相比于原WG柴油机的变化率分别为0.04%、-48.2%和14.6%,油耗和PM排放略有升高,而NOx排放大幅降低,且动力性整体提高约5%~10%。匹配新系统的柴油机能够满足现行的排放法规并具有满足未来排放法规的潜力。该研究为改善柴油机的排放性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放控制 颗粒 排放性能 废气再循环 文丘里管 涡轮增压器 可变喷嘴涡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I缸内直喷二冲程汽油机低负荷燃烧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登 杨延相 +3 位作者 郗大光 万冬 刘昌文 蔡晓林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8-40,共3页
初步试验研究了应用FAI喷射技术的缸内直喷二冲程汽油机低负荷工况下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FAI缸内直喷技术可以消除扫气短路造成的严重的HC排放和燃油浪费;对高残余废气率造成的低负荷燃烧不稳定现象,可通过采用进气旁通阀配合合适的... 初步试验研究了应用FAI喷射技术的缸内直喷二冲程汽油机低负荷工况下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FAI缸内直喷技术可以消除扫气短路造成的严重的HC排放和燃油浪费;对高残余废气率造成的低负荷燃烧不稳定现象,可通过采用进气旁通阀配合合适的喷油量和喷油相位控制来改善,此时发动机扭矩可通过喷油量和喷油相位控制而得到调节,但要将发动机扭矩控制到怠速工况,则需要更高的混合气浓度分层燃烧控制及燃烧系统的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二冲程汽油机 缸内直接喷射 FAI喷射器 排放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油机燃料的改质 被引量:3
12
作者 邱先文 夏淑敏 +2 位作者 张宝欢 唐琦 史绍熙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67-869,共3页
阐述了适应排放需求的汽油机燃料的特点及发展状况 .认为要满足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法规的规定 ,汽油机燃料的特性不仅要满足发动机性能的要求 ,还要着重考虑发动机排污控制的要求 .因此在汽油机燃料方面必须采取一系列改进燃料品质的措施 ... 阐述了适应排放需求的汽油机燃料的特点及发展状况 .认为要满足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法规的规定 ,汽油机燃料的特性不仅要满足发动机性能的要求 ,还要着重考虑发动机排污控制的要求 .因此在汽油机燃料方面必须采取一系列改进燃料品质的措施 .一方面 ,提高汽油的品质 :如提高汽油的辛烷值、使用无铅汽油、混合燃料等 ;另一方面 ,积极研究开发并尽快推广使用有前景的代用燃料 :如甲醇、乙醇、压缩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等 .同时 ,还对汽油机燃料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无铅汽油 混合燃料 代用燃料 排放法规 污染控制 品质 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汽油机稀燃催化器NO_x排放控制技术 被引量:3
13
作者 冯洪庆 刘德新 +2 位作者 刘书亮 于吉超 王天友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20-23,共4页
介绍了目前研究较多的吸附还原催化器和选择还原催化器。指出,对于吸附还原催化器,催化器在富氧时储存NOx及在短时间接近当量比的浓混合气燃烧时还原NOx,因此空燃比控制问题至关重要,还需解决硫中毒的问题;对于选择还原催化器,适当增大H... 介绍了目前研究较多的吸附还原催化器和选择还原催化器。指出,对于吸附还原催化器,催化器在富氧时储存NOx及在短时间接近当量比的浓混合气燃烧时还原NOx,因此空燃比控制问题至关重要,还需解决硫中毒的问题;对于选择还原催化器,适当增大HC/NOx的比值,对活性金属组成配比及含量进行优化或添加某些氧化物,均可提高NOx转化率。对热稳定性及水蒸气中毒等问题也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稀燃催化器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汽油机 稀薄燃烧 催化器 排放控制 NOx 排放物 氮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排放污染的净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冯国胜 张玉申 +3 位作者 张幽彤 张伟 吴利军 张玉舫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5-76,共2页
简述了柴油机排气污染生成机理和减轻车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的途径,提出了集燃油添加剂、氧化催化转化器、喷水洗涤装置、涤烟剂等于一体的净化方法,经施工应用和尾气排放的测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放污染 净化 安装 工艺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燃油物性降低车辆发动机有害排放和节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梁荣光 简弃非 +3 位作者 翁仪壁 罗胜平 林奇 区志诚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4,共4页
车辆尾气有害排放物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根据车辆发动机所用燃油特性,研究了一系列添加剂,由台架对比试验测出,该系列汽油添加剂可使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降低30.1%、一氧化碳降低20%,柴油添加剂可使尾气中的烟度降低... 车辆尾气有害排放物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根据车辆发动机所用燃油特性,研究了一系列添加剂,由台架对比试验测出,该系列汽油添加剂可使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降低30.1%、一氧化碳降低20%,柴油添加剂可使尾气中的烟度降低39%,且节能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控制 节能 车辆发动机 燃油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混重整气对汽油机燃烧及排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戴晓旭 纪常伟 +2 位作者 汪硕峰 梁晨 句丙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11,共5页
车载燃料重整制氢技术可以回收发动机尾气余热,在线制取重整气与汽油混合燃烧。基于一台1.6 L四缸汽油机,在转速1 800 r/min,进气道绝对压力61.5 kPa,理论当量比条件以及最大制动扭矩点火角条件下,考察混重整气对汽油机燃烧和排放性能... 车载燃料重整制氢技术可以回收发动机尾气余热,在线制取重整气与汽油混合燃烧。基于一台1.6 L四缸汽油机,在转速1 800 r/min,进气道绝对压力61.5 kPa,理论当量比条件以及最大制动扭矩点火角条件下,考察混重整气对汽油机燃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进气中重整气混合分数的逐渐增加,重整气中氢气的体积分数逐渐升高,燃油油耗率降低,指示热效率升高。尾气中HC、NO x和CO2的排放量降低,而CO的排放量则有所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重整气 乙醇 余热回收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车用汽油机稳态排放特性建模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义虎 禹敏 +1 位作者 张利军 曾利权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7-73,共7页
车用汽油机稳态工况下废气排放与汽油机转速、负荷、空燃比和点火正时等影响因素之间是非线性关系 ,通过对汽油机试验排放数据的学习 ,建立起描述车用汽油机废气 HC,CO,NOx 排放与上述因素之间关系的 BP神经网络模型 。
关键词 废气排放 车用汽油机 神经网络 排放建模 排放预测 稳态排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发动机燃用汽油、乙醇和LPG燃料的排放对比 被引量:3
18
作者 邓宝清 李理光 +2 位作者 刘巽俊 刘志敏 王惠萍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47-250,共4页
对125mL发动机燃用汽油、乙醇和液化石油气(LPG)时的过量空气系数和点火提前角与排放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指出了影响这三种燃料发动机排放性能的敏感参数的合理取值范围.通过对比试验,验证了发动机燃烧乙醇可降低NOx排放浓度... 对125mL发动机燃用汽油、乙醇和液化石油气(LPG)时的过量空气系数和点火提前角与排放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指出了影响这三种燃料发动机排放性能的敏感参数的合理取值范围.通过对比试验,验证了发动机燃烧乙醇可降低NOx排放浓度.发动机燃烧LPG时,低HC排放的空燃比范围比其它两种发动机空燃比范围广.研究结果可为小型汽油、乙醇和LPG发动机参数匹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发动机 汽油机 液化石油气发动机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柴油机瞬变工况排放测试方法与控制措施初探 被引量:7
19
作者 崔毅 邓康耀 邬静川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4,共4页
介绍了车用柴油机瞬态工况排放问题的由来 ,初步探讨了我国现阶段瞬态循环排放的研究方法。随着排放法规日益严格 ,瞬态排放要求已提到议事日程 ,限于我国现阶段瞬态循环排放测试实施有困难 ,通过稳态排放试验和瞬态工作过程模拟相结合... 介绍了车用柴油机瞬态工况排放问题的由来 ,初步探讨了我国现阶段瞬态循环排放的研究方法。随着排放法规日益严格 ,瞬态排放要求已提到议事日程 ,限于我国现阶段瞬态循环排放测试实施有困难 ,通过稳态排放试验和瞬态工作过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瞬态排放性能 ,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直接进行瞬态测试的困难。文中还讨论了控制和降低车用柴油机瞬态工况排放的一些措施及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汽车 瞬态工况 废气排放 测试方法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油机燃用汽油/二甲氧基甲烷混合燃料的性能与排放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勇 黄印玉 +1 位作者 黄佐华 蒋德明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17,共4页
在丰田8A型汽油机上开展了汽油/二甲氧基甲烷(DMM)含氧混合燃料的性能与排放特性研究,得到了不同节气门开度、转速和负荷下的发动机性能和排放参数,为在汽油机上使用含氧燃料提供了试验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平均有效压力下混合燃... 在丰田8A型汽油机上开展了汽油/二甲氧基甲烷(DMM)含氧混合燃料的性能与排放特性研究,得到了不同节气门开度、转速和负荷下的发动机性能和排放参数,为在汽油机上使用含氧燃料提供了试验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平均有效压力下混合燃料的燃油消耗率有所增加,但折算成当量汽油的燃油消耗率下降,热效率提高。CO和HC排放随混合燃料中含氧量的增加而降低,但NOx排放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含氧燃料 经济性 动力性 排放 汽油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