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2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浓度与活性分层的汽油小负荷压燃研究
1
作者 张蕾 张珊珊 +1 位作者 邬斌扬 苏万华 《内燃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6,共10页
汽油压燃发动机具有高效清洁运行的潜力,基于自行搭建的汽、柴油双燃料发动机试验平台及缸内燃烧数值模拟方式,研究了汽油双、单歧管喷射策略及柴油单次、两次直喷策略所产生的燃料分层对汽油压燃小负荷燃烧的优化效果.结果表明:在转速... 汽油压燃发动机具有高效清洁运行的潜力,基于自行搭建的汽、柴油双燃料发动机试验平台及缸内燃烧数值模拟方式,研究了汽油双、单歧管喷射策略及柴油单次、两次直喷策略所产生的燃料分层对汽油压燃小负荷燃烧的优化效果.结果表明:在转速为1500 r/min、燃料热量为610.4 J/cyc的小负荷工况下,单歧管策略的缸内混合气浓度分层程度显著高于双歧管策略,有利于火核产生,提升着火性能,但燃烧效率低下.因此采用直喷微量柴油的策略使混合气活性大幅提升,活性基团产生与消耗速率加快,不同直喷策略导致混合气燃烧特性产生变化.在汽油预混率为86%的工况下,柴油早喷(-160°CAATDC)时的平均指示压力和指示热效率(ITE)分别为0.53 MPa和49.41%,NO_(x)、CO和总碳氢化合物(THC)排放水平降低,但压力升高率超限.优化喷射策略,采用多次直喷可灵活调控混合气浓度与活性分布,延缓放热进而降低压力升高率.在一次柴油早喷量为1.9 mg/cyc、二次柴油直喷量为1.0 mg/cyc时,指示热效率进一步提升至49.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燃料发动机 汽油压燃 双、单歧管喷射策略 活性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控单体泵结构参数对喷油特性影响的仿真研究
2
作者 潘岩 刘华 +3 位作者 邓胜江 王宇 冯鑫 王天也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3-290,共8页
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大功率高转速柴油机领域还有较大差距,燃料供给系统作为核心部件,直接决定柴油机的动力输出特性。为此,以一款国产大功率柴油机所使用的电控单体泵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Hydsim软件建立该系统模型,对比试验数据验证... 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大功率高转速柴油机领域还有较大差距,燃料供给系统作为核心部件,直接决定柴油机的动力输出特性。为此,以一款国产大功率柴油机所使用的电控单体泵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Hydsim软件建立该系统模型,对比试验数据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系统结构参数对喷油特性的影响,获得喷油特性随各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增大针阀弹簧预紧力会使断油过程更加迅速干脆;针阀质量越大,串气现象越严重;提高针阀最大升程能明显改善节流效应,喷油压力上升28.58%;总流通面积一定时,较少的喷孔数目会提高喷雾质量;增大喷孔直径能改善节流效应,喷油压力减小32.98%,循环喷油量增大19.51%,针阀头部泄漏得到改善,喷雾质量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控单体泵 柴油机 数值仿真 结构参数 喷油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油机碳罐冲洗控制策略仿真与试验
3
作者 刘伟强 连学通 +2 位作者 白振霄 饶良武 龚金科 《内燃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5,共8页
以某汽油机碳罐冲洗控制策略为研究对象,基于Simulink平台以模块化建模思路搭建了包含目标冲洗率计算、目标冲洗流量计算和电磁阀流量特性标定模块的控制策略仿真模型.使用流量计实测车辆转毂循环工况冲洗流量,验证模型控制精度与空燃... 以某汽油机碳罐冲洗控制策略为研究对象,基于Simulink平台以模块化建模思路搭建了包含目标冲洗率计算、目标冲洗流量计算和电磁阀流量特性标定模块的控制策略仿真模型.使用流量计实测车辆转毂循环工况冲洗流量,验证模型控制精度与空燃比控制效果,进而基于模型优化控制特征参数,探究提升冲洗流量途径.研究表明:模型仿真与实测累积冲洗流量分别为402.69 L、373.62 L,仿真误差为7.78%;常规冲洗率因子、电磁阀开启速度、电磁阀最大开度限制和初始冲洗率因子均对冲洗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且相互独立;基于模型综合优化控制策略特征参数,累积冲洗量由373.62 L提升至499.61 L,且空燃比控制效果良好.试验为在保持空燃比控制在当量比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汽油机碳罐冲洗流量的控制策略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碳罐冲洗 控制策略 流量仿真 空燃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燃室点火式汽油机稀薄燃烧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尹丛勃 申小雨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3,共7页
基于测试试验台架对被动预燃室增压直喷汽油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效率特性、燃烧特性、燃油经济性以及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3次喷射策略形成稀薄燃烧环境(过量空气系数为1.3),发动机转速为2800 r/min,2000 r/min。结果表明:同一转速条件... 基于测试试验台架对被动预燃室增压直喷汽油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效率特性、燃烧特性、燃油经济性以及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3次喷射策略形成稀薄燃烧环境(过量空气系数为1.3),发动机转速为2800 r/min,2000 r/min。结果表明:同一转速条件下,增压预燃室发动机在负荷增加时,有效热效率和有效机械效率呈上升趋势,但超过一定范围,有效热效率下降;CA10,CA50,CA75,CA90和最大爆震指数随负荷增大呈上升趋势,同时燃烧循环变动率也可以控制在0.35%以下;发动机转速为2800 r/min,较小负荷时的燃油消耗率最低可达242.1 g/(kW·h);NO_(x),HC和CO排放与发动机运行工况密切相关,随负荷增加呈现减少趋势,Soot排放可控制在0.13 m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燃室式燃烧室 汽油机 稀薄燃烧 燃油消耗率 排放 喷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升程电控喷油器多次喷射油量波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许菁 兰奇 +1 位作者 范立云 魏云鹏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1-270,共10页
为实现船用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喷射的柔性和稳定控制,提出一种双升程电控喷油器,基于搭建的喷油器AMESim仿真模型,探究了喷油器不同多次喷射模式下的油量波动特性.结果表明:大升程预喷模式下的主喷量标准差随预喷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 为实现船用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喷射的柔性和稳定控制,提出一种双升程电控喷油器,基于搭建的喷油器AMESim仿真模型,探究了喷油器不同多次喷射模式下的油量波动特性.结果表明:大升程预喷模式下的主喷量标准差随预喷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而小升程预喷模式下的主喷量标准差随预喷量呈幅值逐渐降低的波动变化趋势.总体上,在预喷量为161~660 mm^(3)范围,小升程预喷模式在降低主喷量波动程度方面比大升程预喷模式更占优势.预喷射采用小升程喷射模式且预喷量一定时,升程切换延迟为0.2 ms的靴形主喷模式在降低主喷量波动程度方面略优于相同主喷脉宽或相同单次喷射油量的大升程主喷模式.大升程和小升程后喷模式下的后喷量标准差随主喷脉宽和目标后喷量均呈波动变化趋势,且小升程后喷模式下的后喷量标准差波动程度更小.与大升程后喷模式相比,小升程后喷模式在降低后喷量波动程度方面更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柴油机 高压共轨系统 双升程电控喷油器 多次喷射 喷油量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喷汽油机高效颗粒捕集器技术及控制策略研究
6
作者 马标 钟秋月 +2 位作者 胡帅 孙豫 滕勤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0,共7页
为了适应国家排放法规对汽油直喷发动机颗粒物监测粒径逐渐减小的要求,根据汽油直喷发动机排放开发目标,设计不同的汽油机颗粒捕集器(GPF)技术方案,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转毂试验的测试选型确定捕集效率高、背压小的最优方案。建立了基... 为了适应国家排放法规对汽油直喷发动机颗粒物监测粒径逐渐减小的要求,根据汽油直喷发动机排放开发目标,设计不同的汽油机颗粒捕集器(GPF)技术方案,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转毂试验的测试选型确定捕集效率高、背压小的最优方案。建立了基于发动机原排和压差的GPF控制策略,结合GPF测试选型数据标定GPF碳载量模型、再生效率模型等,实现再生工况识别并协调再生控制。通过WLTC排放循环验证GPF控制策略,最优方案的捕集效率满足排放开发目标,有效降低了汽油直喷汽油机的颗粒物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喷式汽油机 颗粒捕集器 控制策略 再生效率 过滤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汽油发动机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刘圣华 魏衍举 +3 位作者 吕胜春 李晖 Eddy R.Cuty Clemente 祁东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45-747,775,共4页
在一台JL368Q3多点电喷汽油机上,开展了乙醇汽油(不同掺混比)发动机排放特性的研究,并用GC 2010气相色谱仪测量了排气中未燃醇醛的排放浓度.试验结果表明:在发动机运转参数相同的条件下,燃用E10、E20(乙醇的体积分数分别为10%、20%)混... 在一台JL368Q3多点电喷汽油机上,开展了乙醇汽油(不同掺混比)发动机排放特性的研究,并用GC 2010气相色谱仪测量了排气中未燃醇醛的排放浓度.试验结果表明:在发动机运转参数相同的条件下,燃用E10、E20(乙醇的体积分数分别为10%、20%)混合燃料时,发动机的CO和NOx排放有了较好的改善,降幅可分别达到15%和5%,但在高负荷时发动机的HC排放增加;乙醇汽油发动机排气中的醇醛排放随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增加而增加,其中乙醛排放随燃料中乙醇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经过三效催化转化后,乙醇汽油发动机的醇醛在大部分工况下可以实现零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喷汽油机 乙醇 乙醛 排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汽油机颗粒物生成机理及排放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8
作者 帅石金 董哲林 +4 位作者 郑荣 王步宇 付海超 徐宏明 王建昕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5-116,共12页
汽油机是中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乘用车和轻型货车的主流动力.随着汽车排放法规加严,汽油机颗粒物(PM)和可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以及在大气中形成雾霾等问题广受关注.围绕直喷(GDI)汽油机缸内碳烟生成机理、GDI汽油机和进气道喷射(PFI... 汽油机是中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乘用车和轻型货车的主流动力.随着汽车排放法规加严,汽油机颗粒物(PM)和可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以及在大气中形成雾霾等问题广受关注.围绕直喷(GDI)汽油机缸内碳烟生成机理、GDI汽油机和进气道喷射(PFI)汽油机的一次颗粒物排放特性以及汽油机尾气排放生成二次颗粒物机理等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已有研究表明:GDI汽油机碳烟排放主要来源于附壁油膜的池火燃烧和缸内局部浓区的燃烧,燃油喷射策略和混合气组织方式对缸内碳烟生成有重要影响;GDI汽油机颗粒物的排放水平要远高于PFI汽油机以及装有颗粒过滤器(DPF)的柴油机,但GDI和PFI汽油机排放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总体相近;汽油机排放生成二次颗粒物质量要远高于其生成的一次颗粒物,二次颗粒物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汽油机尾气中VOCs生成的二次有机气溶胶(SO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内直喷汽油机 进气道喷射汽油机 一次颗粒物 二次颗粒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口顺序喷射、稀燃、全电控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的研究 被引量:35
9
作者 苏万华 林志强 +7 位作者 汪洋 谢辉 王江 裴毅强 费向阳 刘文胜 李红珍 王根生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2-108,共7页
采用气口顺序喷射、稀燃、全电控柴油 /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方案 ,对斯太尔 WD6 15 .6 4增压非中冷柴油机进行了改装。试验结果表明 ,改装后的发动机 NOx、颗粒和 NMHC排放均达到了欧 排放指标。 CO和 HC(含甲烷 )可以通过后处理解决。
关键词 喷射 柴油发动机 天燃气发动机 双燃料发动机 稀燃 电子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5
10
作者 王耀南 申永鹏 +2 位作者 孟步敏 李会仙 袁小芳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2-447,共16页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是高性能、高可靠性发动机开发的核心研究内容,是保证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车用汽油发动机,本文首先分析了典型的车用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结构,然后围绕电子节气门控制系统、燃油喷射...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是高性能、高可靠性发动机开发的核心研究内容,是保证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车用汽油发动机,本文首先分析了典型的车用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结构,然后围绕电子节气门控制系统、燃油喷射控制系统、点火控制系统、空燃比控制系统、怠速控制系统、涡轮增压控制系统、爆震检测与控制系统以及汽油机先进燃烧模式控制这8项关键问题展开论述,并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最后对车用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节气门控制 燃油喷射控制 点火控制 空燃比控制 怠速控制 涡轮增压 爆震 燃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共轨式电控柴油机的燃油喷射系统 被引量:17
11
作者 唐厚君 韩正之 +5 位作者 杨银昌 尚宇辉 徐维新 何方正 陈峰 刘炽棠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7-122,共6页
研究开发了一种共轨式柴油机的电喷系统 ,设计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并在油泵试验台上对系统进行了性能试验。由试验可知 :( 1)电控喷油器的响应速度快 ,完成一次喷油的最短时间为 0 .9ms;( 2 )喷油正时及喷油量随工况的变化关系控制灵活 ... 研究开发了一种共轨式柴油机的电喷系统 ,设计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并在油泵试验台上对系统进行了性能试验。由试验可知 :( 1)电控喷油器的响应速度快 ,完成一次喷油的最短时间为 0 .9ms;( 2 )喷油正时及喷油量随工况的变化关系控制灵活 ,调节范围大 ,喷油量的喷油持续角可控范围为 4°~ 50°油泵轴转角 ,喷油正时的可控范围可达± 3 0°油泵轴转角 ;( 3 )系统整体的控制精度高 ,喷油正时及喷油脉宽的理论控制误差均小于 0 .0 9°油泵轴转角 ;( 4)系统的喷射压力可在 0 MPa~ 4 5MPa之间连续调节 ,误差小于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轨 柴油机 燃油喷射系统 电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控燃油喷射用高速电磁阀驱动方式研究 被引量:43
12
作者 连长震 李建秋 +1 位作者 周明 欧阳明高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0-313,共4页
对柴油机电控系统脉冲电磁阀的快速响应性进行了分析,从电磁铁结构设计和电路驱动技术两个方面进行了对比,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充电泵的升压驱动电路。实验结果表明,这种驱动电路可以大大缩短电磁阀的响应时间。
关键词 驱动方式 电控燃油喷射 电磁阀 柴油机 快速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控喷油器流量特性试验台的开发与试验分析 被引量:23
13
作者 肖琼 颜伏伍 +2 位作者 邹华 任明 杜传进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419-1422,共4页
分析了电控喷油器的喷油过程和驱动电路形式对其流量特性的影响,详细介绍了所设计的喷油器流量试验台及其控制单元的组成及原理。以高阻型喷油器为例,在整个流量范围内对其进行测试并对测试数据加以分析总结,得出了该喷油器流量特性的... 分析了电控喷油器的喷油过程和驱动电路形式对其流量特性的影响,详细介绍了所设计的喷油器流量试验台及其控制单元的组成及原理。以高阻型喷油器为例,在整个流量范围内对其进行测试并对测试数据加以分析总结,得出了该喷油器流量特性的一些重要参数。比较了电压和油压对流量特性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补偿措施。测试系统为喷油器的开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测试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电子控制 喷油器 流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流比对缸内直喷汽油机混合气形成及燃烧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韩文艳 许思传 +2 位作者 周岳康 张弘 任健康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99-505,共7页
用FEV评价方法对两种进气道稳态流动特性进行了对比,适当减小气道与气门座夹角,可使滚流比提高约20.3%,而流量系数降低了11.8%.用FIRE软件对使用两种滚流比气道发动机的缸内流动进行了仿真,分析了滚流比对气流运动、混合气形成及燃烧的... 用FEV评价方法对两种进气道稳态流动特性进行了对比,适当减小气道与气门座夹角,可使滚流比提高约20.3%,而流量系数降低了11.8%.用FIRE软件对使用两种滚流比气道发动机的缸内流动进行了仿真,分析了滚流比对气流运动、混合气形成及燃烧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低速和高速工况下,高滚流比可以提高燃烧速率,改善燃烧稳定性,使燃油消耗率降低约10%.同时,高滚流比发动机由于具有较强的气流运动及缸内湍动能,混合气分布更加均匀且燃烧更充分,因此HC和CO排放也相应降低,而较高的缸内温度使得NOx排放在低速时增加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内直喷汽油机 滚流比 混合 燃烧 燃油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控多点汽油喷射控制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业保 黄英 +2 位作者 张付军 刘福水 吴思进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34-143,共10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单片机控制的多点电控汽油喷射系统。该系统不仅具备适应发动机各种工况变化的燃油控制功能,具有明显的降低排气污染、节油和提高动力性的效果,还能对系统的故障进行自我诊断。本文详细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软硬... 本文介绍了一种单片机控制的多点电控汽油喷射系统。该系统不仅具备适应发动机各种工况变化的燃油控制功能,具有明显的降低排气污染、节油和提高动力性的效果,还能对系统的故障进行自我诊断。本文详细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软硬件设计及脉谱图的测取方法,并给出了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燃油喷射 电子控制 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控单体泵燃油喷射系统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杨时威 吴长水 +2 位作者 冒晓建 杨林 卓斌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11,共6页
电控单体泵由电控泵喷嘴发展而来,由于在电控泵与喷油器之间加入了高压油管,使电控单元从发出喷油信号到燃油喷入气缸的时间延迟加长。针对该特点,考虑程序计算时间、电磁阀响应特性等因素对喷油正时的影响,设计了凸轮信号盘、曲轴信号... 电控单体泵由电控泵喷嘴发展而来,由于在电控泵与喷油器之间加入了高压油管,使电控单元从发出喷油信号到燃油喷入气缸的时间延迟加长。针对该特点,考虑程序计算时间、电磁阀响应特性等因素对喷油正时的影响,设计了凸轮信号盘、曲轴信号盘与发动机气缸的相位关系及判缸方式,确立了喷油正时控制策略。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判缸速度快,且电控单元可按喷油正时控制策略准确、柔性地控制喷油正时和喷油量。优化喷油正时脉谱后,电控单体泵柴油机在欧洲十三稳态循环工况测试ESC下达到了欧-Ⅲ排放标准,同时也保持了与原机相近的动力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电控单体泵 燃油喷射 控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点顺序喷射天然气发动机的开发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郝利君 张付军 +2 位作者 黄英 葛蕴珊 孙业保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3-336,共4页
将一台 CY6 10 5 Q柴油机改造为点燃式单燃料天然气发动机。该发动机采用了电控多点燃气顺序喷射以及电控高能点火等新技术 ,同时对发动机的进气系统、燃烧系统等进行了优化设计。试验结果表明 ,经改进设计的天然气发动机的动力性与原... 将一台 CY6 10 5 Q柴油机改造为点燃式单燃料天然气发动机。该发动机采用了电控多点燃气顺序喷射以及电控高能点火等新技术 ,同时对发动机的进气系统、燃烧系统等进行了优化设计。试验结果表明 ,经改进设计的天然气发动机的动力性与原机相当 ,低速转矩特性明显改善 ,排放性能指标达到了欧洲 号标准。由于使用廉价的天然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控制 顺序喷射 天然气发动机 柴油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喷式汽油机电控系统硬件开发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赵雪峰 于秀敏 +2 位作者 周骥 马君 齐万强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9-42,共4页
针对汽油直喷发动机电控系统提出总体设计技术方案,选取飞思卡尔MC9S12DP512MPVE单片机作为发动机ECU的主控芯片,进行了主控系统电路模块、信号处理电路模块、执行器驱动电路模块的设计开发。试验验证表明:电控系统的硬件设计满足发动... 针对汽油直喷发动机电控系统提出总体设计技术方案,选取飞思卡尔MC9S12DP512MPVE单片机作为发动机ECU的主控芯片,进行了主控系统电路模块、信号处理电路模块、执行器驱动电路模块的设计开发。试验验证表明:电控系统的硬件设计满足发动机点火、喷油器电磁阀的驱动与控制性能要求,也验证该电控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直喷式汽油机 电控系统 硬件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电控喷气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高青 梁宝山 +2 位作者 李虎 张纪鹏 孙济美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89-392,412,共5页
本文研制开发了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压缩天然气(CNG)电控喷气系统。试验表明,电控喷气可以明显改善双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经济性和排放性能,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合理选择喷射压力和喷射相位可有效地提高燃烧速度和燃烧稳定性。
关键词 天然气 柴油 双燃料发动机 电控喷气技术 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效清洁燃烧纯甲醇燃料的新方法探索 被引量:13
20
作者 姚春德 徐元利 +2 位作者 张志辉 杨建军 黄钰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96-1201,共6页
在一台点火式电喷汽油机上进行了甲醇裂解燃料高效清洁燃烧的探索研究.研制了甲醇裂解装置和控制单元及其控制策略.发动机用汽油起动后,电控单元判别排气温度.当其温度达到320℃以上时,电控单元自动从汽油燃料切换到甲醇裂解燃料下工作... 在一台点火式电喷汽油机上进行了甲醇裂解燃料高效清洁燃烧的探索研究.研制了甲醇裂解装置和控制单元及其控制策略.发动机用汽油起动后,电控单元判别排气温度.当其温度达到320℃以上时,电控单元自动从汽油燃料切换到甲醇裂解燃料下工作.在甲醇燃料模式下,通过ECU的标定,实现了自动运行.试验结果表明:与汽油和M20甲醇汽油相比,甲醇裂解燃料可以有效地提高点火式电喷发动机的效率,显著增高发动机的经济性,而且降低了尾气中有害气体排放.可见燃用甲醇裂解燃料是电喷发动机高效清洁燃烧的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火式电喷发动机 甲醇裂解气 点火式发动机燃料 燃料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