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α-硫辛酸对大豆农杆菌介导GUS瞬时表达和芽诱导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杨晓凤 卢涛 +2 位作者 周正剑 寿惠霞 唐桂香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2-556,共5页
以适宜转化大豆受体YC-2为材料,研究了抗氧化剂α-硫辛酸对农杆菌介导GUS瞬时表达和芽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共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抗氧化剂可显著降低外植体的褐化率,随α-硫辛酸浓度的增加外植体褐化率明显减少,但白化率增加,... 以适宜转化大豆受体YC-2为材料,研究了抗氧化剂α-硫辛酸对农杆菌介导GUS瞬时表达和芽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共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抗氧化剂可显著降低外植体的褐化率,随α-硫辛酸浓度的增加外植体褐化率明显减少,但白化率增加,且这些白化的外植体在后期不易产生诱导芽;共培养中添加不同浓度的α-硫辛酸可增强GUS瞬时表达率和芽诱导的再生率,且以25 mg·L-1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Α-硫辛酸 gus瞬时表达 芽诱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US基因的瞬时表达优化大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被引量:6
2
作者 杨明明 高海京 +5 位作者 马啸燕 孙英楠 邵宇鹏 包格格 李文滨 王志坤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3-359,共7页
高转化效率是分子育种的重要前提,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由于其有较高的遗传效率和较低的拷贝数成为目前优选方法。为优化大豆遗传转化体系,以本实验室已有转化体系为基础,利用pCAMBIA3301中35S∶GUS基因瞬时表达体系,从萌发时间、... 高转化效率是分子育种的重要前提,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由于其有较高的遗传效率和较低的拷贝数成为目前优选方法。为优化大豆遗传转化体系,以本实验室已有转化体系为基础,利用pCAMBIA3301中35S∶GUS基因瞬时表达体系,从萌发时间、切豆方法、侵染时间、共培养方式以及共培养时间等方面对东农47、垦农18和B12088大豆栽培品种的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东农47萌发1 d,侵染30 min;垦农18和B12088萌发12 h,侵染30 min,GUS基因瞬时表达率最高。在其它的处理上,3个品种表现结果一致,即蘸取菌液切豆,共培养中子叶伤口朝下摆放,黑暗条件下共培养3~5 d,GUS基因瞬时表达最高。3个品种在最适条件下,GUS染色效率均达到90%以上,垦农18遗传转化效率较高。本研究为大豆农杆菌介导子叶节转化方法提供了一个改进的方案,并且为拓宽可利用于大豆遗传转化的种质资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癌农杆菌 大豆遗传转化 转化率 gus基因瞬时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花生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11
3
作者 乔利仙 于新玲 +3 位作者 隋炯明 范乾程 孙世孟 王晶珊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44-1248,F0003,共6页
以花生胚小叶及其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为转化受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通过评估外植体GUS基因瞬时表达率,优化花生遗传转化条件。结果表明,侵染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2-氮吗啉乙烷磺酸(MES)150mg/L或烟草提取物0.5ml/30ml有利于提高胚小叶外植... 以花生胚小叶及其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为转化受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通过评估外植体GUS基因瞬时表达率,优化花生遗传转化条件。结果表明,侵染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2-氮吗啉乙烷磺酸(MES)150mg/L或烟草提取物0.5ml/30ml有利于提高胚小叶外植体GUS瞬时表达率;采用针刺法辅助农杆菌介导转化,其胚小叶外植体多点GUS瞬时表达率(29.1%)明显高于未针刺的对照(12.1%);利用愈伤组织作为转化受体,其多点GUS瞬时表达率高达70.1%。利用此优化体系进行花生遗传转化,获得的抗性苗2011年经嫁接、移栽于试验田,PCR检测获得了T0代转基因植株,2012年部分T1代植株也检测出目的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 ) 遗传转化体系 针刺法 胚小叶 愈伤组织 gus瞬时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继代培养次数对苹果八棱海棠离体培养和遗传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淑艳 乔玉山 +2 位作者 渠慎春 佟兆国 章镇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6-919,共4页
以苹果八棱海棠离体新梢和幼叶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继代次数对其离体繁殖、再生和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继代培养次数的增加,继代10次和48次的八棱海棠离体增殖倍数、生根能力、不定芽的再生频率、每外植体再生芽数和GUS基因瞬时... 以苹果八棱海棠离体新梢和幼叶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继代次数对其离体繁殖、再生和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继代培养次数的增加,继代10次和48次的八棱海棠离体增殖倍数、生根能力、不定芽的再生频率、每外植体再生芽数和GUS基因瞬时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继代5次的;继代10次的增殖倍数和GUS阳性率明显多于继代48次的,其它指标相互间差异不显著;说明继代10次的芽苗较适合用于八棱海棠离体培养的外殖体材料,其幼叶较适于遗传转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棱海棠 继代培养次数 增殖 生根 不定芽再生 gus瞬时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鱼腥草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莹 董燕 +3 位作者 易良杰 王培训 易浪 刁玲武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9-11,共3页
应用超声波直接转化法、农杆菌介导转化法、恒定频率的超声波仪处理植物15 min后再用农杆菌介导法侵染植物和在农杆菌侵染过程中辅助以超声波处理10 s 4种方法对鱼腥草进行转基因研究,结果显示:上述4种转化法对gus基因最大瞬时表达率依... 应用超声波直接转化法、农杆菌介导转化法、恒定频率的超声波仪处理植物15 min后再用农杆菌介导法侵染植物和在农杆菌侵染过程中辅助以超声波处理10 s 4种方法对鱼腥草进行转基因研究,结果显示:上述4种转化法对gus基因最大瞬时表达率依次为47%、60%、80%和75%。结论:用恒定频率的超声波仪处理植物15 min后再用农杆菌介导法侵染植物和在农杆菌侵染过程中辅助以超声波处理10 s两种转化法gus基因的瞬时表达率最高,说明超声波辅助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方法是一种高效的鱼腥草转基因方法,它实现了外源基因在植物中的高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辅助农杆菌介导 鱼腥草 遗传转化 gus瞬时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农杆菌的耐酚性能比较与驯化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仓梅芹 周健 +2 位作者 成浩 黎星辉 王丽鸳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9-194,共6页
为了明确不同农杆菌菌种对茶多酚的耐受性能变化幅度,以及驯化培养对提高农杆菌茶多酚耐受性、从而提高茶树遗传转化中遗传转化率的作用与可行性,本文比较了茶多酚对四种农杆菌生长的抑制率,进行了耐酚菌株的驯化培养,最后比较了驯化菌... 为了明确不同农杆菌菌种对茶多酚的耐受性能变化幅度,以及驯化培养对提高农杆菌茶多酚耐受性、从而提高茶树遗传转化中遗传转化率的作用与可行性,本文比较了茶多酚对四种农杆菌生长的抑制率,进行了耐酚菌株的驯化培养,最后比较了驯化菌株与原始菌株的转化能力。结果表明:茶多酚对几种农杆菌均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但不同菌种的耐受性能差异较大;通过驯化培养得到的耐酚菌株EHA105AP,其耐酚性能提高了90.89%,同时,其在茶树叶片和愈伤中的GUS瞬时表达率也分别提高了43.85%和57.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农杆菌 耐酚菌株 gus瞬时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小麦遗传转化方法的优化与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磊 李国领 +1 位作者 张建周 张德奇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81-785,共5页
为了优化农杆菌介导小麦遗传转化方法,以郑麦9023幼胚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60Coγ射线辐照对农杆菌介导法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辐照剂量为4 Gy,辐照处理后以继代培养24 h时β-葡萄糖苷酸酶(gus)基因瞬时表达率最高。负压抽拉处... 为了优化农杆菌介导小麦遗传转化方法,以郑麦9023幼胚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60Coγ射线辐照对农杆菌介导法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辐照剂量为4 Gy,辐照处理后以继代培养24 h时β-葡萄糖苷酸酶(gus)基因瞬时表达率最高。负压抽拉处理结果表明,抽拉10次可明显提高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效率。转基因抗性再生植株bar基因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利用改良的遗传转化处理方法(4 Gy辐照+辐照后培养24 h+负压抽拉处理10次),可将遗传转化效率由2.2%提高至3.5%,优化后的小麦农杆菌转化方法可应用于小麦遗传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再生体系 农杆菌 遗传转化 辐照 负压处理 gus瞬时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AGPase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鉴定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帅 吴颖 +4 位作者 苏胜忠 刘宏魁 李世鹏 单晓辉 原亚萍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2-75,89,共5页
以玉米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技术扩增得到了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基因编码区上游1 912 bp的启动子(AGPasep)序列。该序列包含TATA-box,CAAT-box等一些高等植物特有的启动子基本核心序列,推断其为一种新的启动子。为了验... 以玉米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技术扩增得到了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基因编码区上游1 912 bp的启动子(AGPasep)序列。该序列包含TATA-box,CAAT-box等一些高等植物特有的启动子基本核心序列,推断其为一种新的启动子。为了验证该序列是否具有启动子功能,构建了含有此序列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AGPasep,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玉米愈伤组织进行瞬时表达。GUS染色结果表明,该序列可以驱动GUS基因的表达,具有启动子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AGPase启动子 gus瞬时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苦瓜遗传转化 被引量:5
9
作者 林义章 罗燕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用含质粒载体pB I121的根癌农杆菌转化“南屿”苦瓜子叶节,通过对gus基因瞬时表达情况进行观测,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苦瓜遗传转化体系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苦瓜子叶节必须预培养3 d左右,用D600nm值为0.3-0.5之间的菌液浸泡,侵染时... 用含质粒载体pB I121的根癌农杆菌转化“南屿”苦瓜子叶节,通过对gus基因瞬时表达情况进行观测,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苦瓜遗传转化体系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苦瓜子叶节必须预培养3 d左右,用D600nm值为0.3-0.5之间的菌液浸泡,侵染时间为10 min,然后共培养3-4 d.再生植株经PCR检测初步证明gus基因已成功整合到苦瓜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子叶节 根癌农杆菌 gus瞬时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枪法转化大豆萌动种子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薛仁镐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4-198,共5页
以萌动1d的半片种子为靶组织,植物表达载体质粒pCAMBIA1301为外源DNA,通过GUS瞬时表达检测,研究了轰击次数、轰击距离、培养时间及靶组织放置方式对基因枪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轰击次数对转化效率有很大影响,轰击2或3次时GUS瞬时... 以萌动1d的半片种子为靶组织,植物表达载体质粒pCAMBIA1301为外源DNA,通过GUS瞬时表达检测,研究了轰击次数、轰击距离、培养时间及靶组织放置方式对基因枪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轰击次数对转化效率有很大影响,轰击2或3次时GUS瞬时表达效率显著高于1次;在所试的3、6、9、12cm4个轰击距离中,9cm轰击距离对GUS瞬时表达效率最高;靶组织培养时间长短对转化效率也有很大影响,培养2d时,转化效率最高,平均每个半片种子达到217.5个蓝色斑点,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GUS基因瞬时表达呈下降趋势,至第28天以后趋于稳定;靶组织不同放置方式对转化效率无明显的差异。本研究优化了影响基因枪法转化大豆萌动种子的主要因素,从而为基因枪介导大豆遗传转化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萌动种子 gus瞬时表达 基因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北方粳稻转化体系的研究
11
作者 刘双奇 邹德堂 +2 位作者 孟英 卢泳全 卞景阳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8年第4期6-8,共3页
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Bar-Bt基因(抗除草剂基因和抗虫基因构建在同一载体上的双基因)整合到北方优质粳稻龙稻6号、松粳9号等品种中;分别以供试品种的幼胚和成熟胚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携带有Bar-Bt基因双元载体PCAMBIA1301号的根... 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Bar-Bt基因(抗除草剂基因和抗虫基因构建在同一载体上的双基因)整合到北方优质粳稻龙稻6号、松粳9号等品种中;分别以供试品种的幼胚和成熟胚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携带有Bar-Bt基因双元载体PCAMBIA1301号的根癌农杆菌EHA105为载体,GUS基因的瞬时表达率为衡量指标,对影响农杆菌介导的龙稻6号、松粳9号等品种的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杆菌侵染愈伤组织的菌液浓度以D(600nm)=0.8~1.0较为适宜,最佳共培养时间为2~3 d,预培养时间为5 d,共培养培养基中添加100μmol·L^-1乙酰丁香酮的转化效率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农杆菌 遗传转化 gus瞬时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大豆遗传转化主要因素及相关条件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晓丽 冯小锋 +2 位作者 杨清华 郁晓敏 朱丹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83-1188,共6页
以浙春3号,华春6号,0428三个大豆基因型的胚尖、子叶节和下胚轴为受体材料,运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GUS基因,通过对GUS基因瞬时表达率的比较,探讨大豆遗传转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基因型、外植体等),并进一步对遗传转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 以浙春3号,华春6号,0428三个大豆基因型的胚尖、子叶节和下胚轴为受体材料,运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GUS基因,通过对GUS基因瞬时表达率的比较,探讨大豆遗传转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基因型、外植体等),并进一步对遗传转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胚尖为受体时,3个基因型的GUS基因瞬时表达率都很低,在丛生芽的再生部位没有瞬时表达。以下胚轴为受体时,萌发5 d,共培养3 d后,浙春3号、华春6号、0428在丛生芽再生部位的GUS瞬时表达率达到最高,分别为43.92%,54.45%,58.47%。而以子叶节为受体时,按照常规方法(萌发5 d),浙春3号、华春6号、0428分别在共培养5,4,4 d时,其丛生芽再生部位的GUS瞬时表达率最高,分别为23.05%,13.79%,4.78%;利用浙春3号对子叶节法的萌发时间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发现萌发时间为3 d时在丛生芽再生部位的GUS瞬时表达率、芽诱导率较萌发5 d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基因型 胚尖 子叶节 下胚轴 gus瞬时表达 芽诱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蜜罐’枣遗传转化条件的优化及Bt基因的导入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燕征 张梦洋 +5 位作者 李继东 谭彬 王腾飞 郑先波 叶霞 冯建灿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3-49,共7页
为建立‘蜂蜜罐’枣高效遗传转化体系,以‘蜂蜜罐’枣胚培苗上胚轴和子叶为外植体进行转化,研究了不同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AS(乙酰丁香酮)浓度和侵染方式对gus(β-葡糖醛酸糖苷酶)基因瞬时表达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菌液OD... 为建立‘蜂蜜罐’枣高效遗传转化体系,以‘蜂蜜罐’枣胚培苗上胚轴和子叶为外植体进行转化,研究了不同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AS(乙酰丁香酮)浓度和侵染方式对gus(β-葡糖醛酸糖苷酶)基因瞬时表达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菌液OD_(600)值为0.5,真空辅助侵染10 min,共培养3 d,上胚轴和子叶外植体的共培养培养基中分别添加20和10 mg·L^(-1)乙酰丁香酮时,其gus瞬时表达率均最高,为最佳遗传转化体系。利用已优化的遗传转化体系进行Bt基因转化,共获得24个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呈阳性的再生芽;对PCR检测呈阳性的不定芽进行伸长培养和不定根诱导,最终获得完整转基因植株。本研究初步获得了转Bt(苏云金芽孢杆菌)基因的枣植株,为通过转基因手段进行枣抗虫新种质选育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罐’枣 上胚轴 子叶 gus瞬时表达 BT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胺物质对农杆菌介导欧美杨107遗传转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祖勇 苏乔 +1 位作者 安利佳 陈玉玉 《辽宁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35,共2页
利用多胺对携带植物表达载体pBI121的农杆菌EHA105进行活化,之后侵染欧美杨107的叶环。GUS瞬时表达分析表明多胺活化使农杆菌的侵染效率增强,腐胺和亚精胺处理分别为对照的2.4倍和1.8倍。可见使用多胺活化农杆菌有助于提高杨树的转化率。
关键词 农杆菌 欧美杨107 遗传转化 gus瞬时表达 腐胺 亚精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敏感小麦基因型的筛选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王艳丽 叶兴国 +2 位作者 刘艳鹏 杜丽璞 徐惠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0,共5页
基因型是影响农杆菌转化植物的主要因素之一,筛选对农杆菌敏感的小麦基因型对于进一步提高小麦转化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c58C1农杆菌菌系(含GUS基因)感染不同小麦品种的幼穗和幼胚,共培养后进行X-Gluc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以筛选对农杆菌... 基因型是影响农杆菌转化植物的主要因素之一,筛选对农杆菌敏感的小麦基因型对于进一步提高小麦转化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c58C1农杆菌菌系(含GUS基因)感染不同小麦品种的幼穗和幼胚,共培养后进行X-Gluc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以筛选对农杆菌敏感的小麦基因型.结果表明,83个小麦基因型的幼穗经农杆菌感染后,GUS基因表达率66.7%~82.8%,CA9924、北农49、西农2611、京冬11等基因型对农杆菌感染比较敏感,多数基因型对农杆菌感染不敏感.80个小麦基因型的幼胚经农杆菌感染后,GUS基因表达率在10.0%以上的基因型仅占3.8%,没有GUS基因表达的基因型多达71.3%,绝大多数基因型对农杆菌感染不敏感;当幼胚与农杆菌的共培养在滤纸上进行时,97H2169、轮选208、兰考906、扬麦6号等基因型对农杆菌感染非常敏感,GUS基因表达率达到50.0%~93.3%,没有GUS基因表达的基因型下降到36.8%.表明不同小麦基因型以及相同基因型的不同外植体对农杆菌的敏感性存在着显著差异,兰考906、扬麦6号、西农2611、京冬11等基因型是农杆菌转化小麦较为理想的受体材料;滤纸上共培养方式更有利于农杆菌对小麦外植体的侵染,GUS基因表达率平均比固体培养基共培养方式高16.6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农杆菌 幼胚 幼穗 gus基因瞬时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杜仲叶片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闵豪 徐郡儡 +3 位作者 叶靖 李周岐 范睿深 李龙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9-88,共10页
【目的】优化杜仲叶片愈伤组织的再生体系,研究愈伤组织对抗生素和抑菌剂的敏感性,探索影响农杆菌介导杜仲愈伤组织遗传转化的最适转化因子水平,构建农杆菌介导的杜仲愈伤组织瞬时转化体系,使杜仲成年植株外植体为受体的遗传转化成为可... 【目的】优化杜仲叶片愈伤组织的再生体系,研究愈伤组织对抗生素和抑菌剂的敏感性,探索影响农杆菌介导杜仲愈伤组织遗传转化的最适转化因子水平,构建农杆菌介导的杜仲愈伤组织瞬时转化体系,使杜仲成年植株外植体为受体的遗传转化成为可能,为杜仲基因功能的研究与定向改良奠定基础。【方法】以杜仲成年植株叶片为材料诱导愈伤组织,通过添加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大量元素的MS培养基进行不定芽的诱导与增殖,确定最适培养基。在此基础上,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抗生素及抑菌剂,研究愈伤组织对其敏感性。以获得的叶片愈伤组织受体系统为基础,通过L16(45)的正交试验,探索不同转化因子对农杆菌介导叶片愈伤组织遗传转化的瞬时转化效率的影响,建立最适瞬时转化体系。使用获得的瞬时转化体系对愈伤组织进行遗传转化操作,筛选抗性芽,对抗性芽进行GUS组织化学染色与PCR检验。【结果】再生体系优化的结果表明,3/4大量元素浓度的MS培养基能够促进杜仲愈伤组织不定芽的诱导及生长;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为3/4MS+0.27μmol·L^-1 NAA+4.4μmol·L^-16-BA,诱导率为83%±10.0%;不定芽复壮的最适培养基为3/4MS+0.054μmol·L^-1 NAA+4.4μmol·L^-16-BA,平均伸长长度为(2.47±1.33)cm。抗生素与抑菌剂敏感性试验表明,遗传转化的选择培养基中,抑菌剂头孢霉素的最适浓度为200 mg·L^-1,筛选用的抗生素卡那霉素最适浓度为70 mg·L^-1。转化因子的正交试验表明,最适的农杆菌介导杜仲叶片愈伤组织遗传转化的转化因子组合为:预培养5天、侵染10 min和共培养3天。使用最适瞬时转化体系对约200个愈伤组织进行遗传转化操作,共筛选获得3个抗卡那霉素的抗性芽;GUS组织化学染色显示GUS基因在抗性芽中得到了表达,PCR检测证明这些抗性芽中存在NPTⅡ基因。【结论】杜仲叶片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为3/4MS+0.27μmol·L^-1 NAA+4.4μmol·L^-16-BA,不定芽复壮的最适培养基为3/4MS+0.054μmol·L^-1 NAA+4.4μmol·L^-16-BA。农杆菌介导的杜仲叶片愈伤组织瞬时转化体系为:预培养5天、侵染10 min和共培养3天,筛选培养基为3/4MS+0.054μmol·L^-1 NAA+4.4μmol·L^-16-BA+200 mg·L^-1 Cef+70 mg·L^-1 Km。利用此体系共获得3个抗性芽,PCR分析和GUS组织化学染色都表明T-DNA已整合到抗性芽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 再生体系 gus瞬时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玉米愈伤组织遗传转化条件优化研究
17
作者 杨子龙 钟旎 胡建广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S1期24-26,共3页
利用gus基因瞬时表达技术比较了根癌农杆菌和基因枪两种转化方法,在不同的条件下对甜玉米愈伤组织遗传转化率影响。结果表明,根癌农杆菌培养浓度OD_(600)值达到1.164、稀释浸染浓度OD_(600)值为0.30时,gus基因的瞬时表达率最高,为57.69... 利用gus基因瞬时表达技术比较了根癌农杆菌和基因枪两种转化方法,在不同的条件下对甜玉米愈伤组织遗传转化率影响。结果表明,根癌农杆菌培养浓度OD_(600)值达到1.164、稀释浸染浓度OD_(600)值为0.30时,gus基因的瞬时表达率最高,为57.692%;农杆菌侵染愈伤组织过程中,在真空度为-10 mMPa下处理5 min,转化率略有提高。在基因枪转化中,氦气压力与射程对转化率有较大影响,在压力为1100 psi、射程为6 cm时,gus基因的瞬时表达率最高,转化率为58.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根癌农杆菌 基因枪 gus基因瞬时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