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7篇文章
< 1 2 1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犬髓外浆细胞瘤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1
作者 张竞 李伊萌 +3 位作者 石俊超 马莹 贺文琦 陆慧君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髓外浆细胞瘤(EMP)在犬中属于相对罕见的肿瘤,为了明确犬EMP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标志物表达特征,本试验采用苏木精-伊红(H. E.)染色和刚果红染色法对患犬的皮肤肿物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进一步使用EMP免疫标志物配对盒基因5(PAX5)、白细... 髓外浆细胞瘤(EMP)在犬中属于相对罕见的肿瘤,为了明确犬EMP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标志物表达特征,本试验采用苏木精-伊红(H. E.)染色和刚果红染色法对患犬的皮肤肿物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进一步使用EMP免疫标志物配对盒基因5(PAX5)、白细胞分化抗原20(CD20)、白细胞分化抗原79a(CD79a)、多发性骨髓瘤基因1(MUM1)和犬免疫球蛋白G(Canine IgG)进行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并总结免疫标志物表达特征。结果显示,2例病例的肿物均无包膜结构,并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晰,肿瘤细胞呈浆细胞样或浆母细胞样特征,病例2肿物内见淀粉样沉积。病例1肿瘤细胞免疫标志物PAX5、CD20和MUM1呈阴性,CD79a和Canine IgG呈阳性;病例2肿瘤细胞免疫标志物PAX5呈阴性,CD20、CD79a、MUM1和Canine IgG呈阳性。结果表明,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结合IHC染色结果,确诊2例病例均为犬皮肤型EMP。本试验为犬EMP的精确诊断提供重要的病理学依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外浆细胞瘤(EMP) 组织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vanced Science|仿生纳米药物逆转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改善铜死亡/化学动力学治疗触发肿瘤免疫治疗
2
作者 金鑫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2-432,共1页
铜过载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治疗方案。细胞内过量的铜离子不仅可以与铁氧还蛋白-1(FDX1)结合导致肿瘤细胞蛋白质毒性应激进而触发“Cuproptosis”(铜死亡),还可以通过类芬顿反应生成羟基自由基(·OH)起到化学动力学治疗的作用。目前,... 铜过载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治疗方案。细胞内过量的铜离子不仅可以与铁氧还蛋白-1(FDX1)结合导致肿瘤细胞蛋白质毒性应激进而触发“Cuproptosis”(铜死亡),还可以通过类芬顿反应生成羟基自由基(·OH)起到化学动力学治疗的作用。目前,已有数以百计的研究证实了由铜过载引起的铜死亡/化学动力学治疗样抗肿瘤活性。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研究均表明触发铜死亡/化学动力学治疗后可以诱导细胞的免疫原性死亡,并最终激活肿瘤免疫反应。然而,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存在通常会降低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免疫疗法的治疗效果。基于此,铜死亡/化学动力学治疗联合逆转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治疗 免疫抑制微环境 化学动力学 肿瘤治疗方案 免疫疗法 纳米药物 免疫细胞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及免疫治疗效果
3
作者 刘宇婷 赵磊 刘挨师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58-765,共8页
目的分析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及免疫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9月-2023年10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20例晚期NSCLC,患者均接受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 目的分析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及免疫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9月-2023年10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20例晚期NSCLC,患者均接受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抑制剂单免疫治疗或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观察患者2个疗程(3~6周)治疗后3个月内增强胸部CT,依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评估临床疗效,并将患者分为疾病进展组66例和疾病未进展组54例。按7∶3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训练组中疾病进展患者46例,疾病未进展38例;验证组中疾病进展患者20例,疾病未进展16例。对开始治疗前1个月内胸部增强CT图像进行感兴趣区分割,提取和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建立支持向量机机器学习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模型预测疗效的诊断效能,绘制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概率及临床收益。结果临床模型纳入有无肾上腺转移及免疫药物种类2个临床因素,影像组学模型纳入11个最具标签的影像组学特征,两者联合构建联合模型。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分别为:训练组曲线下面积0.65、0.92、0.90,验证组曲线下面积0.64、0.83、0.85;校准曲线显示联合模型预测概率最高;决策曲线显示影像组学模型与联合模型收益相当,均优于单一临床模型。结论CT影像组学很大概率可以无创预测晚期NSCLC化疗及免疫治疗效果,尤其结合临床特征的联合模型预测效能最佳,影像组学可以为晚期NSCLC生存期及改善预后提供有利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 影像组学 化学疗法 辅助 免疫疗法 病理学 临床 预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BRAF V600E突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
4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肺癌协作组 分子病理协作组 +3 位作者 袁培 李媛 王亮 应建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21-1026,共6页
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位居恶性肿瘤的首位[1],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85%[2]。BRAF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 reg... 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位居恶性肿瘤的首位[1],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85%[2]。BRAF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 regulated kinases,ERK)信号通路的关键调节因子[3]。NSCLC中BRAF基因突变率为1.5%~5.5%,其中以BRAF V600E突变(Ⅰ类突变)为主,占所有BRAF基因突变的30%~50%[3-5]。BRAF突变NSCLC患者预后不良,且常规的化疗或免疫治疗临床获益有限[6]。国内外临床研究显示:BRAF抑制剂(达拉非尼)与丝裂原活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itogen-activ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MEK)抑制剂(曲美替尼)联用,在初治和经治的BRAF V600E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中均显示良好的疗效及生存获益[7-8]。基于此,该联合疗法已获得中国、美国、欧洲、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批准,用于治疗BRAF V600E突变的转移性NSCLC,并纳入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BRAF V600E 靶向治疗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3.3G34W、p63及SATB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联合应用对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张楠 吕茉琦 +5 位作者 同志超 李海燕 王丹 杨文义 李晓菊 周党侠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1-469,共9页
目的探讨H3.3G34W、p63及SATB2在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B)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联合应用对GCTB的诊断作用和价值。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病理科2020年至2022年诊断的54例GCTB、83例非骨巨细胞瘤(non-giant cel... 目的探讨H3.3G34W、p63及SATB2在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B)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联合应用对GCTB的诊断作用和价值。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病理科2020年至2022年诊断的54例GCTB、83例非骨巨细胞瘤(non-giant cell tumor of bone,NGCTB)(包含14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6例软骨母细胞瘤和53例非骨化性纤维瘤)患者的样本和病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H3.3G34W、p63及SATB2的表达情况。通过χ^(2)检验判断H3.3G34W、p63及SATB2的阳性率在各组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包括H3.3G34W、p63及SATB2的联合诊断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H3.3G34W、p63及SATB2在GCTB组中阳性率分别为81.5%、90.7%、92.6%;在NGCTB组中阳性率分别为2.4%、28.9%、62.7%。与NGCTB组相比,GCTB组患者年龄显著较大[(41.222±14.849)vs.(16.566±9.439);P<0.001],女性比男性患病率更高(51.9%vs.48.1%,P<0.001)。与NGCTB组相比,GCTB组中H3.3G34W(81.5%vs.2.4%,P<0.001);p63(90.7%vs.28.9%,P<0.001)和SATB2(92.6%vs.62.7%,P<0.001)的阳性率更高。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单因素预测模型,同时行ROC曲线分析,表明年龄(AUC=92.9%,P<0.001)、性别(AUC=64.5%,P=0.004)、H3.3G34W阳性率(AUC=89.5%,P<0.001)、p63阳性率(AUC=80.9%,P<0.001)、SATB2阳性率(AUC=65.0%,P=0.003)是GCTB诊断的独立预测因素。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混合预测模型,并行ROC曲线分析,发现混合模型展现出比单因素模型更好的预测价值(AUC=98.4%,P<0.001)。结论H3.3G34W、p63及SATB2是有效诊断GCTB的分子标记物,且三者联合应用更能提高GCTB的诊断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GCTB)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H3.3G34W P63 SAT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田柚花粉管特异蛋白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秦新民 莫花浓 +3 位作者 万珊 张杏辉 杨继华 薛妙男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2-115,共4页
从沙田柚自交花粉管中提取与自交不亲和相关蛋白,应用免疫胶体金标记抗体技术检测沙田柚Citrus grandis var. Shatinyu Hort.自花授粉后3 d 1/2花柱中花粉管特异蛋白的定位分布。结果表明,花粉管特异蛋白在花粉管中依次定位于内质网、... 从沙田柚自交花粉管中提取与自交不亲和相关蛋白,应用免疫胶体金标记抗体技术检测沙田柚Citrus grandis var. Shatinyu Hort.自花授粉后3 d 1/2花柱中花粉管特异蛋白的定位分布。结果表明,花粉管特异蛋白在花粉管中依次定位于内质网、细胞质和细胞纤维壁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田柚 花粉管 S-蛋白 免疫胶体金 免疫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色染色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显示培养的神经轴索及雪旺细胞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晓冬 顾晓松 +2 位作者 张沛云 王东 吕广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1-233,共3页
本研究目的在于用三色染色法和免疫细胞化学反应显示培养的周围神经中的轴索及雪旺细胞。将大鼠背根神经节体外培养于聚吡咯膜上 2周 ;用苏木精、固绿 FCF、变色素 2 R及磷钨酸等配制的染色液染色 ;或用抗 S-10 0蛋白和抗神经微丝蛋白... 本研究目的在于用三色染色法和免疫细胞化学反应显示培养的周围神经中的轴索及雪旺细胞。将大鼠背根神经节体外培养于聚吡咯膜上 2周 ;用苏木精、固绿 FCF、变色素 2 R及磷钨酸等配制的染色液染色 ;或用抗 S-10 0蛋白和抗神经微丝蛋白抗体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法反应。结果证明 ,在三色染色法中神经节神经元发出的长突起呈蓝绿色 ,细胞核呈红色或紫红色 ,胞质呈浅灰色。免疫细胞化学反应证明神经节发出的长突起为轴索 ,紫红色核和浅灰色胞质的细胞为雪旺细胞。本文结果提示 ,三色染色法能区别显示培养的周围神经组织中的轴索及雪旺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三色染色 免疫细胞化学 轴索 雪旺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细胞化学双染技术探讨 被引量:8
8
作者 范尔钟 李颖 +3 位作者 王鸿 欧阳昱晖 王士杰 王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43-1144,共2页
在临床与实验病理研究中,常用到免疫细胞化学双染技术。它可在同一细胞内定性、定位、定量的显示出两种抗原成分,利于研究人员了解细胞间的形态和机能的关系,以及抗原成分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在小鼠脾脏调节性T细胞在过敏性鼻炎发病机制... 在临床与实验病理研究中,常用到免疫细胞化学双染技术。它可在同一细胞内定性、定位、定量的显示出两种抗原成分,利于研究人员了解细胞间的形态和机能的关系,以及抗原成分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在小鼠脾脏调节性T细胞在过敏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1,2]和摸索体外培养胚胎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作为感音神经性聋治疗的新途径[3]的实验中均使用了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化学 免疫荧光细胞化学 双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显色方法对免疫细胞化学显色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张吉强 姚青 +1 位作者 刘建军 蔡文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9-360,共2页
目的 探讨不同显色方法对免疫细胞化学实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免疫细胞化学S P法 ,显色剂分别为 3 氨基 9 乙基咔唑 (3 amino 9 ethyl carbazole ,AEC)、二氨基联苯氨 (Diaminobenzidin ,DAB)和硫酸镍铵 DAB (Nickelammoniumsulfat... 目的 探讨不同显色方法对免疫细胞化学实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免疫细胞化学S P法 ,显色剂分别为 3 氨基 9 乙基咔唑 (3 amino 9 ethyl carbazole ,AEC)、二氨基联苯氨 (Diaminobenzidin ,DAB)和硫酸镍铵 DAB (Nickelammoniumsulfate DAB ,N DAB)。结果 在抗体浓度、孵育时间等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 ,N DAB显色法灵敏度最高、反差强 ,AEC显色效果也较好 ,DAB效果最差。结论 N DAB显色敏感性较DAB高 8~ 12倍 ,特别适合于难以显示的抗原。其操作简单 ,仅需在显色时加入少量硫酸镍铵即可 ,所需抗体浓度大大降低 ,并可结合DAB或AEC进行双重标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化学 显色结果 影响 显色方法 S-P法 AEC DAB N-D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基薄片与免疫细胞化学结合鉴别恶性肿瘤细胞的类型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智慧 赵琳琳 +3 位作者 郭会芹 潘秦镜 曹箭 孙耘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32-335,共4页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涂片(TLC)和免疫细胞化学(ICC)结合鉴别恶性肿瘤细胞类型的意义。方法:利用薄层细胞涂片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观察抗体的表达,判断恶性肿瘤细胞的分型及来源。结果:针吸穿刺涂片标本130例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使...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涂片(TLC)和免疫细胞化学(ICC)结合鉴别恶性肿瘤细胞类型的意义。方法:利用薄层细胞涂片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观察抗体的表达,判断恶性肿瘤细胞的分型及来源。结果:针吸穿刺涂片标本130例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使用21种不同抗体鉴别恶性肿瘤细胞的类型。56例分化差的癌细胞需要鉴别为腺癌、鳞癌和小细胞癌,其免疫细胞化学结果43例与组织病理结果相符,符合率为76.8%;47例需要鉴别为小细胞癌或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有46例与组织病理学结果相符,符合率为97.9%;27例小细胞型肿瘤鉴别其组织来源,27例均与组织病理学结果相符,符合率为100%,包括横纹肌肉瘤、NHL、血管肉瘤、恶性黑色素瘤等。20例Cytospin涂片ICC结果中19例与TLC一致;间叶肿瘤和淋巴瘤的免疫细胞化学结果容易识别;在具有癌巢的涂片,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易产生假阳性。结论:针吸穿刺标本的TLC与免疫细胞化学结合鉴别恶性肿瘤细胞的类型,其结果与组织病理结果符合率高,可以辅助细胞学疑难病例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基薄层涂片 免疫细胞化学 针吸细胞 CYTOSP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嫌色细胞癌和嗜酸细胞腺瘤的形态学、组织化学和免疫表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肖立 陆孝禹 +2 位作者 陈忠伟 杨文涛 朱雄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2-426,共5页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renalcellcarcinoma,CRCC)和嗜酸细胞腺瘤(oncocyto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手术切除的13例肾嫌色细胞癌和6例肾嗜酸细胞腺瘤进行眼观、光镜和电镜观察,Hale胶体铁和免疫组化染色...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renalcellcarcinoma,CRCC)和嗜酸细胞腺瘤(oncocyto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手术切除的13例肾嫌色细胞癌和6例肾嗜酸细胞腺瘤进行眼观、光镜和电镜观察,Hale胶体铁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嫌色细胞癌以实体结构为主,胞质半透明或嗜酸颗粒状,核皱缩,有核周空晕;其中6例(46%)为嫌色细胞癌嗜酸变型;电镜下见胞质内微泡和管泡状嵴线粒体;Hale胶体铁染色12/13阳性。嗜酸细胞腺瘤以巢状结构为主,胞质嗜酸颗粒状,核圆伴小核仁;1例(16.7%)出现核异型性;电镜下见胞质内层状嵴线粒体;Hale胶体铁染色阴性。免疫组化两者均表达Ecadherin、EMA,不表达CD10、CK20、vimentin;CK7在10/13例嫌色细胞癌中呈强阳性表达,2/6例嗜酸细胞腺瘤呈灶性表达。结论肾嫌色细胞癌和嗜酸细胞腺瘤形态学各有特征,免疫表型相似,鉴别诊断基于生长方式和细胞学特征,Hale胶体铁染色和电镜检查是区分二者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嫌色细胞 嗜酸细胞腺瘤 形态学 免疫表型 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块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在针吸细胞学中应用 被引量:27
12
作者 王超 周小鸽 余小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6-97,共2页
关键词 细胞 免疫细胞化学 原位杂交 针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基细胞学联合免疫细胞化学在痰液脱落细胞诊断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3
作者 陈江帆 李春英 +1 位作者 孙秀娟 郑绍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2-186,共5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发病率最高,NSCLC痰液脱落细胞学诊断已成为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本研究旨在探讨液基细胞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在NSCLC恶性痰液脱落细胞学标本的分类与诊断中... 背景与目的:肺癌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发病率最高,NSCLC痰液脱落细胞学诊断已成为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本研究旨在探讨液基细胞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在NSCLC恶性痰液脱落细胞学标本的分类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液基薄层细胞学自动涂片技术方法筛查到可疑肿瘤细胞及肿瘤细胞的恶性痰液标本共530例进行细胞包埋连续切片,分别作NSCLC肿瘤细胞标志物细胞角蛋白7(cytokeratin-7,CK7)、细胞角蛋白5/6(cytokeratin-5/6,CK5/6)、甲状腺转录因子-1(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P63、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530例NSCLC恶性痰液患者确诊为肺腺癌265例,鳞癌246例,腺鳞癌19例。TTF-1和CK7在腺癌中有明显高表达,阳性表达率为92.45%(245/265)和91.70%(243/265);CK5/6和P63在鳞癌中有明显高表达,阳性表达率为97.15%(239/246)和99.59%(245/246)。结论:液基细胞学与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相结合在痰液标本诊断中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CK7、CK5/6、TTF-1、P63、EMA联合可用于NSCLC恶性痰液的分类与诊断,值得在临床细胞病理学诊断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基细胞 免疫细胞化学 痰液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基薄层细胞学与免疫细胞化学联合在肺癌分型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尽国 张杰 +1 位作者 张俭 秦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71-875,共5页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hinPrep cytologic test, TCT)与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 ICC)相结合在经支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 EBUSTBNA)...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hinPrep cytologic test, TCT)与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 ICC)相结合在经支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 EBUSTBNA)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刷片细胞学肺癌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2012年1~7月经EBUSTBNA和纤支镜常规细胞学诊断为低分化肺癌标本132例,所有病例均具有明确的组织病理诊断;应用TCT技术和ICC法检测p63、CK5/6、CK7、TTF-1、Syn、CD56在肺癌中的表达。结果细胞形态学与ICC联合诊断肺低分化癌132例,其中鳞癌、腺癌和小细胞癌的分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2%、90.0%和95.2%;细胞学未分类癌12例,其中鳞癌4例、腺癌5例、小细胞癌1例、类癌1例、淋巴瘤1例。p63诊断鳞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6%和93.0%;CK5/6诊断鳞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9%和74.6%;CK7诊断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0%和66.3%;TTF-1诊断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0%和76.3%;Syn诊断小细胞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0%和94.5%;CD56诊断小细胞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7%和84.4%。结论(1)TCT技术和ICC法相结合检测相关蛋白表达,可提高肺癌分型诊断的准确性,可成为EBUS-TBNA和纤支镜细胞学肺癌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不适合手术而需放、化疗的患者,通过EBUS-TBNA、纤支镜刷片细胞学检查明确肺癌的具体分型尤为重要。(2)常规细胞学诊断低分化肺癌,需进一步行ICC检查,以排除少见的肺部肿瘤或其它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免疫细胞化学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胚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检查提高脑膜癌病的诊断敏感性 被引量:8
15
作者 庄建华 李焰生 +3 位作者 倪麟 赵忠新 赵瑛 黄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019-1021,共3页
目的 :探讨癌胚抗原 (CEA)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在诊断脑膜癌病 (meningealcarcinomatosis,MC)中的作用。 方法 :对1 3例确诊为MC患者的 2 1份脑脊液标本、5例非MC患者的 7份标本分别进行常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和CEA免疫细胞化学检查。 结果 ... 目的 :探讨癌胚抗原 (CEA)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在诊断脑膜癌病 (meningealcarcinomatosis,MC)中的作用。 方法 :对1 3例确诊为MC患者的 2 1份脑脊液标本、5例非MC患者的 7份标本分别进行常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和CEA免疫细胞化学检查。 结果 :常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阳性率 4 2 .86 % (9/ 2 1 ) ,CEA免疫细胞化学检查阳性率 80 .95 % (1 7/ 2 1 ) ,两者相差显著(P <0 .0 5 ) ;其中对首次腰穿获得的脑脊液标本检查 ,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 30 .77% (4 / 1 3)和 76 .92 % (1 0 / 1 3) ,两者相差也显著 (P <0 .0 5 ) ;非脑膜癌病患者的脑脊液检查结果均为阴性。 结论 :在诊断脑膜癌病时 ,CEA免疫细胞化学检查的敏感性高于常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癌病 癌胚抗原 免疫细胞化学 诊断 脊液细胞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视神经节和脑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叶海辉 王桂忠 +3 位作者 金朱兴 李少菁 黄辉洋 陈锦民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8-83,共6页
应用抗脊椎动物 5 羟色胺、神经肽Y、β 内啡肽、P物质、生长抑素、胰高血糖素、催乳素抗体和S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对南美白对虾视神经节和脑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研究。结果表明 ,前 4种抗体呈现免疫阳性反应 :5 羟色胺免疫阳性细胞... 应用抗脊椎动物 5 羟色胺、神经肽Y、β 内啡肽、P物质、生长抑素、胰高血糖素、催乳素抗体和S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对南美白对虾视神经节和脑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研究。结果表明 ,前 4种抗体呈现免疫阳性反应 :5 羟色胺免疫阳性细胞分布于视神经节的视神经层、视外髓、视内髓和视端髓 ;前脑前中细胞群 ,中脑嗅叶内侧细胞群、嗅叶外侧细胞群以及前脑中部的前端神经髓质呈免疫阳性反应。神经肽Y免疫阳性细胞分布于视神经节的 4个神经髓 ;前脑前中群细胞和前脑中部的前端神经髓质也呈阳性反应。P物质免疫阳性细胞位于前脑前中群。β 内啡肽免疫阳性细胞仅分布于后脑后侧群。 4种免疫阳性物质特异性的分布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视神经节 免疫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弹涂鱼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韩师昭 叶海辉 +3 位作者 黄辉洋 王琼 杨青 洪万树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7-409,共3页
应用4种兔抗胃肠激素抗体和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pectinirostris)消化道中的内分泌细胞进行鉴别和定位.结果表明: 5- HT细胞位于食道、贲门胃和直肠;Som细胞集中分布于食道,少量位于贲门胃;PP细胞在幽门胃分... 应用4种兔抗胃肠激素抗体和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pectinirostris)消化道中的内分泌细胞进行鉴别和定位.结果表明: 5- HT细胞位于食道、贲门胃和直肠;Som细胞集中分布于食道,少量位于贲门胃;PP细胞在幽门胃分布较多,小肠内有少量分布;NPY细胞位于幽门胃和小肠. 4种内分泌细胞的数量分布和形态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对其可能的内分泌方式和生理作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细胞 大弹涂鱼 消化道 化学研究 免疫组织 组织化学方法 5-HT细胞 胃肠激素 集中分布 形态特征 数量分布 生理作用 分泌方式 M细胞 P细胞 NPY 食道 幽门 小肠 直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免疫细胞化学、RT-PCR等方法定量检测狂犬病毒及其核酸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继麟 朱家鸿 +1 位作者 徐葛林 胡巧玲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比较多种定量检测狂犬病毒(RV)及其核酸的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ICCA)、RT-PCR、间接和直接免疫荧光(FA)以及细胞ELISA(CELISA)等多种方法对感染细胞单层的RV进行定量检测,比较和评价用不同方法检测RV的灵敏度和稳定性。结果... 目的比较多种定量检测狂犬病毒(RV)及其核酸的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ICCA)、RT-PCR、间接和直接免疫荧光(FA)以及细胞ELISA(CELISA)等多种方法对感染细胞单层的RV进行定量检测,比较和评价用不同方法检测RV的灵敏度和稳定性。结果采用ICCA法可在3h内对培养24h的RV进行准确和定量检测,可检测到RV的单个病灶(FFU),其灵敏度和稳定性与FA相当而优于CELISA;用RT-PCR的方法检测RV mRNA具有很高的灵敏度,通过测定RT-PCR产物电泳条带的灰度值,并经GAPDH基因校正,在感染细胞RV的量与其RT-PCR产物间建立了量效关系曲线及曲线方程,其决定系数(R2)达0.96。结论建立了多种方法对RV进行定量检测,其中用ICCA检测可在不使用荧光显微镜情况下对RV进行定量检测,经济实用,适于基层推广使用;用RT-PCR的方法亦可高灵敏度地检测RV的核酸,并进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 定量检测 免疫细胞化学 RT-PCR 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流产后子宫刮出物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房敬燕 路欣 +2 位作者 许晴 梁元晶 诸定寿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2期89-91,共3页
为探讨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和子宫内膜中胎盘残留组织的关系,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药物流产后刮出组织(20例)和正常流出组织(10例)进行了研究。组织病理学显示:刮出内膜组织中都含有残留蜕膜组织,后者多数蜕膜... 为探讨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和子宫内膜中胎盘残留组织的关系,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药物流产后刮出组织(20例)和正常流出组织(10例)进行了研究。组织病理学显示:刮出内膜组织中都含有残留蜕膜组织,后者多数蜕膜细胞变性坏死,蜕膜和内膜都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并具有不同步发育的腺体和间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显示:正常流出或刮出组织的毛细血管内皮因子Ⅷ相关抗原和胎盘碱性磷酸酶(PALP)呈阳性反应。残留的蜕膜组织中可见结构和功能正常的毛细血管。提示:子宫内膜中的炎细胞浸润,内膜不同步发育,残留蜕膜的某些部位因正常血液供应而继续生长,可能是药物流产后出血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流产 出血 子宫内膜 蜕膜 免疫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脏贮脂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免疫细胞化学鉴定 被引量:3
20
作者 许青 李石 +5 位作者 贺平 何金 李玉莉 王皓 刘彦君 谢天培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83-285,共3页
大鼠肝脏贮脂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免疫细胞化学鉴定*许青李石贺平△何金▲李玉莉▲王皓△刘彦君△谢天培△肝脏的贮脂细胞是产生肝脏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细胞。由于其在肝脏总体细胞中所占比例小,且在分离过程中易混有其他细胞成分,分离有... 大鼠肝脏贮脂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免疫细胞化学鉴定*许青李石贺平△何金▲李玉莉▲王皓△刘彦君△谢天培△肝脏的贮脂细胞是产生肝脏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细胞。由于其在肝脏总体细胞中所占比例小,且在分离过程中易混有其他细胞成分,分离有较大难度[1]。1982年Kno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贮脂细胞 分离 培养 免疫细胞化学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