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GIFT)摄食节律初探 被引量:5
1
作者 何杰 徐跑 朱健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64,共4页
用投喂添加色素的膨化颗粒饲料和观测排便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Genetic Improvement of Farmed Tilapias;GIFT)的摄食节律。结果发现,6个家系的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摄食具有明显的节律性,家系之间的摄食周期存在非常显... 用投喂添加色素的膨化颗粒饲料和观测排便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Genetic Improvement of Farmed Tilapias;GIFT)的摄食节律。结果发现,6个家系的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摄食具有明显的节律性,家系之间的摄食周期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001);t检验发现,各家系内摄食周期和排便周期的差异均不显著(P≥0.1097)。回归分析发现,摄食周期对生长无显著的影响(P=0.8988),但与摄食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R2=0.9679,P=0.0004)。对摄食节律聚类分析,6个家系可分为(1、2、6)、(3、4)、5共3个家系类别。该项研究能为GIFT的养殖投饵和进一步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为鱼类摄食节律研究提供方法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 摄食节律 摄食周期 排泄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氟沙星在吉富罗非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残留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贤玉 宋洁 +3 位作者 王伟利 姜兰 罗理 柯剑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4-148,共5页
在水温为(25±2)℃下,按10 mg/kg的剂量给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单次口服氧氟沙星,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血浆和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研究氧氟沙星在吉富罗非鱼体内的代谢及消除规律。结果表明:血浆及组织药时数据均符... 在水温为(25±2)℃下,按10 mg/kg的剂量给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单次口服氧氟沙星,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血浆和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研究氧氟沙星在吉富罗非鱼体内的代谢及消除规律。结果表明:血浆及组织药时数据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吸收分布迅速,但消除较为缓慢,血浆、肌肉、肝胰脏、肾脏中的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0.41、3.19、0.18、0.59 h;最大血药浓度分别为7.98μg/mL、17.24、36.10、46.65μg/g,组织中肝胰脏的药物浓度最高,在测定时间内各组织的药物浓度均高于血浆;药物消除速度依次为肾脏〉肌肉〉肝胰脏,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2.90、19.45、28.27h。以10μg/kg为最高残留限量,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休药期不低于8 d。在治疗罗非鱼疾病时,氧氟沙星的给药剂量为10 mg/kg,每天两次,连续使用2~3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药代动力学 氧氟沙星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罗非鱼精子超微结构的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涛 邹桂伟 +1 位作者 梁宏伟 李忠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9-34,共6页
借助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奥尼罗非鱼(O.niloticus×O.aureus)和吉富罗非鱼(GIFT Strain in Nile Tilapia,O.niloticus)成熟精子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 借助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奥尼罗非鱼(O.niloticus×O.aureus)和吉富罗非鱼(GIFT Strain in Nile Tilapia,O.niloticus)成熟精子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4种罗非鱼精子均为有鞭毛精子,无顶体,尾部轴丝9±2型。尼罗罗非鱼精子植入窝陷入核深度最浅,线粒体个数和平均直径分别为5-9个、(0.36±0.10)μm,鞭毛侧鳍平均翼长为(0.29±0.11)μm;奥利亚罗非鱼精子核内染色质着色程度最深,植入窝陷入核深度约1/3,线粒体个数和平均直径分别为3-10个、(0.40±0.17)μm,鞭毛侧鳍平均翼长为(0.32±0.12)μm;奥尼罗非鱼精子核内染色质着色程度较浅,植入窝陷入核深度约1/3,线粒体个数和平均直径分别为5-7个、(0.32±0.09)μm,鞭毛侧鳍平均翼长(0.26±0.09)μm;吉富罗非鱼精子核内染色质着色最浅,植入窝陷入核最深,约占2/3,线粒体个数和平均直径分别为5-10个、(0.37±0.08)μm,中段存在大量中空囊泡,鞭毛侧鳍平均翼长为(0.15±0.03)μm,与其它三种罗非鱼精子鞭毛平均侧鳍翼长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 奥尼罗非鱼(O.niloticus×O.aureus) 吉富罗非鱼(gift strain in nile tilapia O.niloticus) 精子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寡糖对尼罗罗非鱼非特异性免疫及抗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意敏 朱华平 +4 位作者 卢迈新 刘志刚 可小丽 高风英 黄樟翰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2-66,76,共6页
为研究果寡糖(FOS)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非特异性免疫及抗病力的影响,分别用含不同浓度果寡糖(0 g/kg(对照组)、1 g/kg(A组)、3 g/kg(B组)、5 g/kg(C组))的饲料饲喂尼罗罗非鱼。在30、60、90 d分别取样测定其血清免疫指... 为研究果寡糖(FOS)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非特异性免疫及抗病力的影响,分别用含不同浓度果寡糖(0 g/kg(对照组)、1 g/kg(A组)、3 g/kg(B组)、5 g/kg(C组))的饲料饲喂尼罗罗非鱼。在30、60、90 d分别取样测定其血清免疫指标,并在试验结束时用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对其进行攻毒。结果显示:A组尼罗罗非鱼血清中溶菌酶(LSZ)、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和一氧化氮(NO)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B组血清AK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第60天时的SOD和AKP活力及第90天时的CAT活力都显著高于A组。C组血清中LSZ、SOD、AKP和CAT活力及MDA和NO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用无乳链球菌对各组罗非鱼进行攻毒试验后结果显示,A组和B组的相对保护率分别为55.81%和67.44%,而C组仅为6.9%。结果表明:投喂适量的果寡糖可有效改善尼罗罗非鱼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显著提高尼罗罗非鱼对无乳链球菌的抵抗能力,降低其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果寡糖 非特异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骨粉替代鱼粉对吉富罗非鱼生长、体组成、消化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敬婷 李洪琴 +5 位作者 罗莉 朱根廷 罗浩 钱前 孙玉轩 李赞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56,共6页
为研究肉骨粉替代鱼粉对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生长性能、体组成、消化酶活性和免疫能力的影响,设计通过调节油脂以及补充包膜赖氨酸、蛋氨酸,分别形成等氮、等脂、等赖氨酸、等蛋氨酸的日粮,进行饲养比较试验。试验分4组... 为研究肉骨粉替代鱼粉对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生长性能、体组成、消化酶活性和免疫能力的影响,设计通过调节油脂以及补充包膜赖氨酸、蛋氨酸,分别形成等氮、等脂、等赖氨酸、等蛋氨酸的日粮,进行饲养比较试验。试验分4组,对照组(D1)饲料鱼粉含量为12%,试验组(D2~D4)饲料肉骨粉分别替代鱼粉33.33%(D2)、66.67%(D3)、100%(D4)。试验选取体重(24.91±0.06)g的罗非鱼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试验期为56d。结果显示:试验组(D2~D4)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内脏比、肥满度、全鱼水分、粗蛋白质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全鱼粗脂肪含量逐渐下降。肉骨粉替代鱼粉33.33%、66.67%和100%后,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肠蛋白酶活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替代组肠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替代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肠脂肪酶活性差异不显著。罗非鱼对肉骨粉的干物质、蛋白及脂肪的表观消化率都显著低于鱼粉。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LYZ)在66.67%替代组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和33.33%、100%替代组;丙二醛(MDA)含量66.67%替代组最低。肉骨粉替代鱼粉66.67%可以显著提高罗非鱼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结果表明:罗非鱼日粮中肉骨粉替代鱼粉不影响罗非鱼的生长性能、体组成,不会降低胃、肠蛋白酶活性及机体免疫能力,可以全部替代鱼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骨粉 鱼粉 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生长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诱导对尼罗罗非鱼性别分化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党广成 刘羽清 +6 位作者 付佩胜 程安达 刘洋 赵燕 朱永安 宋憬愚 季相山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2-37,共6页
采用自雌鱼口腔中取出受精卵人工孵化的方法建立了尼罗罗非鱼家系20个。受精后9d,将各家系鱼苗分成两份,分别在28℃(对照组)和36℃(高温诱导组)下养殖,诱导处理12d后,统计高温诱导期成活率并将实验鱼转入自然水温下培育,养殖60~120d后... 采用自雌鱼口腔中取出受精卵人工孵化的方法建立了尼罗罗非鱼家系20个。受精后9d,将各家系鱼苗分成两份,分别在28℃(对照组)和36℃(高温诱导组)下养殖,诱导处理12d后,统计高温诱导期成活率并将实验鱼转入自然水温下培育,养殖60~120d后对各实验组的雄性率及生长情况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对仔鱼的成活率没有影响,但能显著提高某些家系的雄性率,如F27(诱导组88%,对照组49%)、F37(诱导组90%,对照组53%)和F41(诱导组91%,对照组53%);高温处理后多数家系的雄性率略有升高,但不显著;有两个家系高温诱导组雄性率低于对照组,分别是F8(诱导组43%,对照组46%)和F35(诱导组29%,对照组38%),这显示了尼罗罗非鱼性别分化受遗传和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生长情况测定结果表明,高温诱导对发育初期罗非鱼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说明,高温处理能显著提高某些家系的雄性率,高温诱导和家系选择有望成为高雄性率尼罗罗非鱼新品种培育的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高温诱导 成活率 性比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鳍鲷和尼罗罗非鱼鳃丝表面结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加儿 区又君 +2 位作者 刘匆 陶启友 郭根喜 《南方水产》 2009年第4期26-30,共5页
黄鳍鲷Sarus latus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a鳃丝和鳃小片表面都具有规则或不规则分布的环形微嵴、沟状或坑状凹陷及孔洞等结构。黄鳍鲷的鳃丝表面一部分鳃丝表皮凹凸不平,另一部分鳃丝表皮较为平坦。黄鳍鲷和尼罗罗非鱼鳃上皮... 黄鳍鲷Sarus latus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a鳃丝和鳃小片表面都具有规则或不规则分布的环形微嵴、沟状或坑状凹陷及孔洞等结构。黄鳍鲷的鳃丝表面一部分鳃丝表皮凹凸不平,另一部分鳃丝表皮较为平坦。黄鳍鲷和尼罗罗非鱼鳃上皮几种细胞的形态结构及数量分布存在细微的差异。黄鳍鲷的扁平上皮细胞表面观以不规则的六边形为主,或类似菱形的四边形,细胞间界限清楚,而尼罗罗非鱼鳃丝细胞表面的微嵴以形成密集指纹状回路,隆起的微嵴两侧有细小的横突,扁平上皮细胞间排列凹凸不平,形成深沟或凹坑,成为细胞间明确的界线。黄鳍鲷鳃丝表面的氯细胞和粘液细胞数量较多,尼罗罗非鱼鳃丝表面基本上没有观察到氯细胞,粘液细胞很少。黄鳍鲷鳃小片的厚度比尼罗罗非鱼鳃小片的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鲷 尼罗罗非鱼 微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淀粉酶性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谢进金 蒋娜红 +1 位作者 洪绿萍 蔡炳炎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4-37,共4页
研究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肝脏淀粉酶的基本性质及金属离子对该鱼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罗非鱼淀粉酶活力的最适pH是6.5,最适底物浓度是2%。研究金属离子对该鱼淀粉酶活力影响,一价金属离子K+、Li+、Na+对酶活力... 研究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肝脏淀粉酶的基本性质及金属离子对该鱼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罗非鱼淀粉酶活力的最适pH是6.5,最适底物浓度是2%。研究金属离子对该鱼淀粉酶活力影响,一价金属离子K+、Li+、Na+对酶活力影响较小;二价金属离子Cu2+对酶活力具有抑制作用,Zn2+对酶活力无明显影响;三价金属离子Al3+对酶活力具有抑制作用,但效果不是很强烈,Fe3+对酶活力具有明显的激活作用;碱土金属Mg2+、Ca2+对淀粉酶活性有激活作用,而Ba2+对酶具有抑制作用;重金属离子Cd2+、Pb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淀粉酶活力 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次和连续药饵投喂方式下复方磺胺嘧啶在吉富罗非鱼体内的代谢消除规律 被引量:6
9
作者 王伟利 肖贺 +4 位作者 姜兰 罗理 张瑞泉 谭爱萍 邓玉婷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6年第1期29-35,共7页
在120mg/kg单次药饵投喂和首剂量投喂复方磺胺嘧啶(磺胺嘧啶:甲氧苄啶=5:1)120mg/kg后,再按60mg/kg的剂量连续5d投喂条件下,采用HPLC法研究了复方磺胺嘧啶在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体内的代谢消除规律。结果显示... 在120mg/kg单次药饵投喂和首剂量投喂复方磺胺嘧啶(磺胺嘧啶:甲氧苄啶=5:1)120mg/kg后,再按60mg/kg的剂量连续5d投喂条件下,采用HPLC法研究了复方磺胺嘧啶在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体内的代谢消除规律。结果显示,单次给药下磺胺嘧啶和甲氧苄啶在罗非鱼血浆、肌肉、肾脏和肝脏中的消除半衰期(t1/2ke)分别为16.82和5.99,23.40和13.49,13.43和6.53,15.9和11.02h,甲氧苄啶在各组织中的消除均快于磺胺嘧啶。给药24h内,药物在各组织中的比值(SD:TMP)均在1—40:1(除了肾脏4h采样点为0.71)的理想抑菌浓度范围内,提示5:1给药比例在罗非鱼上使用能够达到理想的体内抑菌效果。血浆较组织中具有更高的比值,这与甲氧苄啶在体内的快速分布特性一致。连续给药情况下,磺胺嘧啶的浓度较单次给药情况下显著提高,甲氧苄啶的浓度较单次给药并未显著提高,这可能与甲氧苄啶较快的代谢速率及体内快速分布有关。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5070-2002号公告中对水产品中磺胺类药物总量最大残留限量(MRL)为0.1mg/kg,甲氧苄啶MRL为0.05mg/kg的规定,单次给药和连续给药情况下,计算的休药期结果一致,建议本实验条件下的休药期不低于12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复方磺胺嘧啶 药物动力学 休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与细基江蓠繁枝变种综合净化养殖废水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文国樑 李卓佳 +2 位作者 罗勇胜 曹煜成 杨铿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4,共4页
设置两个试验,分别研究不同密度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尼罗罗非鱼与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Var.liui)协同净化对虾集约化养殖后期排放水的效果。结果显示,不同密度罗非鱼对养殖排放水COD、TN和TP都... 设置两个试验,分别研究不同密度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尼罗罗非鱼与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Var.liui)协同净化对虾集约化养殖后期排放水的效果。结果显示,不同密度罗非鱼对养殖排放水COD、TN和TP都有较明显的去除效果,最优密度为1 000 g/m3;罗非鱼与细基江蓠繁枝变种混合组对养殖排放水的净化效果优于江蓠组和罗非鱼组,对COD、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89.2%、26.1%和47.5%。试验表明,罗非鱼和细基江蓠繁枝变种可组合用于养殖排放水的生物净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细基江蓠繁枝变种 对虾养殖排放水 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吉富品系养殖推广中试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李思发 李家乐 +3 位作者 李晨虹 韩风进 叶卫 陈培贤 《水产科技情报》 1997年第6期257-262,共6页
在山东青岛、浙江湖州和广东番禺等地选定32个养殖户进行吉富尼罗罗非鱼推广试验,分别以当地主养的尼罗罗非鱼“78”品系、“88”品系及尼奥杂交鱼为对照,比较研究了各项养殖性能。(1)吉富鱼的绝对增重率分别比三种对照鱼快... 在山东青岛、浙江湖州和广东番禺等地选定32个养殖户进行吉富尼罗罗非鱼推广试验,分别以当地主养的尼罗罗非鱼“78”品系、“88”品系及尼奥杂交鱼为对照,比较研究了各项养殖性能。(1)吉富鱼的绝对增重率分别比三种对照鱼快22.4%、17.6%和26.0%;瞬时增重率分别比三种对照鱼快12.1%、9.5%和7.7%;差异都显著(P<0.05)。(2)平均成活率分别比对照组高6.8%、6.2%和1.5%,但吉富品系同“88”品系差异不显著,同“78”品系及尼奥鱼差异显著(P<0.05)。(3)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比对照组高25.3%、18.9%和27.7%,差异极显著(P<0.01)。(4)吉富品系的雄性率同“78”品系相似,低于“88”品系和尼奥鱼。(5)吉富品系的雄鱼生长速度比雌鱼快28.1%,“78”品系快35.3%,“88”品系快47.5%,尼奥鱼快15.6%。以上特性表明,吉富品系是值得推广的优良养殖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吉富品系 养殖性能 比较 推广中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常用萃取剂对罗非鱼组织中两种磺胺类药物的萃取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伟利 罗理 +2 位作者 姜兰 鞠晶 肖贺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4年第6期22-26,共5页
乙酸乙酯、乙腈和二氯甲烷是动物组织中磺胺类药物残留的常用萃取剂,但对于三者对磺胺类药物的回收效果,现有文献报道差异较大。本研究以磺胺嘧啶(SD)和磺胺间甲氧嘧啶(SMM)两种国标水产磺胺类药物为实验对象,分别在罗非鱼组织中(肌肉... 乙酸乙酯、乙腈和二氯甲烷是动物组织中磺胺类药物残留的常用萃取剂,但对于三者对磺胺类药物的回收效果,现有文献报道差异较大。本研究以磺胺嘧啶(SD)和磺胺间甲氧嘧啶(SMM)两种国标水产磺胺类药物为实验对象,分别在罗非鱼组织中(肌肉和血浆)加标0.5μg/g(m L),并分别使用乙酸乙酯、乙腈和二氯甲烷进行萃取,利用HPLC紫外方法检测。结果表明,乙腈萃取法的回收率最高,沉淀效果也最为理想,肌肉中SD和SMM的回收率分别为84%和87%,血浆中SD和SMM的回收率分别为88%和96%;乙酸乙酯萃取的回收率次之,分别为肌肉中78%和79%和血浆中89%和95%;二氯甲烷回收率最低,分别为肌肉中61%和67%和血浆中77%和80%。比较上述三种萃取剂的萃取结果,乙腈与乙酸乙酯萃取方法各有优劣,乙腈具有回收率高,对于血浆样品处理简便的优点,但提取液浓缩耗时较长,且毒性较大,成本较高;乙酸乙酯具有回收率高、杂质少和浓缩快速的优点;二氯甲烷回收率最低,且存在样品沉淀不完全的缺点。综合操作便捷程度及回收率,建议肌肉组织中的磺胺类药物使用10倍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并使用HLB固相萃取小柱进行净化;而血浆中的磺胺类药物,使用3倍体积的乙腈萃取可以达到理想的回收率。本研究比较了三种常用萃取剂对两种磺胺类药物的萃取效果,提出了适用不同样品(血浆和肌肉)的萃取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和浓缩快捷的优点。该方法适用于药物残留检测及相关研究中使用。[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4,4(6):22-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乙酯 乙腈 二氯甲烷 磺胺嘧啶 磺胺间甲氧嘧啶 罗非鱼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富等品系尼罗罗非鱼的起捕率差异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思发 李晨虹 《水产科技情报》 1997年第3期108-108,113,共2页
在常规土质鱼池中进行了吉富、“88”、“78”和埃及等四品系尼罗罗非鱼的起捕率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吉富品系的三网累计起捕率显著地高于其他品系(P<0.01)。1995年的试验中,吉富的三网累计起捕率为67%,“88”为... 在常规土质鱼池中进行了吉富、“88”、“78”和埃及等四品系尼罗罗非鱼的起捕率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吉富品系的三网累计起捕率显著地高于其他品系(P<0.01)。1995年的试验中,吉富的三网累计起捕率为67%,“88”为38%,“78”为23%,埃及为22%。1996年的试验中,吉富的三网累计起捕率为81.5%,“88”为62%。试验结果证明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的起捕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品系 吉富 起捕率 池塘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几丁聚糖对吉富罗非鱼幼鱼肝脏抗氧化力、血清激素及肌肉营养的影响
14
作者 强俊 孙意岚 +6 位作者 黄永 徐跑 杨弘 袁庆华 何杰 朱志祥 苏田平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6-73,共8页
以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为研究对象,探讨添加不同剂量的几丁聚糖对吉富罗非鱼幼鱼肝脏抗氧化力、血清生化与肌肉品质的影响。选择体重为(2.97±0.02)g的健康吉富罗非鱼375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 以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为研究对象,探讨添加不同剂量的几丁聚糖对吉富罗非鱼幼鱼肝脏抗氧化力、血清生化与肌肉品质的影响。选择体重为(2.97±0.02)g的健康吉富罗非鱼375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对照组)、1%、2%、3%和4%几丁聚糖溶液(有效成分为0.6%)。养殖63 d后,测定肝脏抗氧化性能、血清生化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中氨基酸与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1%和2%几丁聚糖能显著提高血清C3、T3和Po水平,降低Lac与T4水平(P<0.05)。同时,1%和2%添加组能显著降低肝脏MDA含量,提高SOD、CAT和GSH-Px活力(P<0.05)。各实验组水分、灰分与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然而,随几丁聚糖添加水平的增加,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各实验组氨基酸组成与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差异(P>0.05);2%和3%几丁聚糖组氨基酸组成中EAA、DAA和TAA含量与PUFA含量略高于其它实验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几丁聚糖 抗氧化力 血清激素 肌肉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可消化蛋白和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鱼种生长、物质代谢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秋梅 李英 +4 位作者 张新党 陈路斯 林贝贝 李光彬 邓君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8-282,共15页
【目的】研究饲料可消化蛋白(DCP)和脂肪(DL)水平对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鱼种生长性能、物质代谢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900尾鱼(平均初质量为50 g),随机分为12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投喂由4个DCP水平(20%... 【目的】研究饲料可消化蛋白(DCP)和脂肪(DL)水平对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鱼种生长性能、物质代谢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900尾鱼(平均初质量为50 g),随机分为12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投喂由4个DCP水平(20%、22%、24%和26%)和3个DL水平(3%、5%和7%)组成的不同氮能比(DCP/DE)试验饲料。【结果】(1)随着饲料DCP和DL水平的提高,罗非鱼体增质量和特定生长率呈上升趋势;其中20%DCP组显著低于其他蛋白处理组(P<0.05),3%DL组显著低于其他脂肪处理组(P<0.05)。DCP22DL7组罗非鱼生长性能最佳。(2)随着饲料DCP水平的提高,肝脏淀粉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22%DCP组最高;随着饲料DL水平的提高,肠道胰蛋白酶活性呈下降趋势,其中7%DL组显著低于3%DL组(P<0.05);DCP22DL7组肠道消化酶活性最高。(3)随着DL水平的提高,血浆谷氨酸脱氢酶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其中7%DL组最低。(4)随着饲料DCP水平的提高,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22%DCP组最低。(5)随着饲料DCP的提高,肝脏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22%DCP组最高。DCP22DL7组肝脏糖酵解和糖异生途径相关酶活性均最强。(6)随着饲料DL水平的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上升趋势,其中7%DL组显著高于3%DL组(P<0.05)。随着饲料DCP水平的提高,肝脏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22%DCP组最高。DCP22DL7组肝脏抗氧化功能最强。【结论】适当提高饲料DCP和DL水平有利于改善罗非鱼生长和健康,鱼种适宜DCP水平为22%,DL水平为7%,DCP/DE为13.08 mg/k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鱼种 可消化蛋白 脂肪 生长 代谢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水与生物絮凝养殖系统吉富罗非鱼越冬暂养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曹宝鑫 张南南 +2 位作者 罗国芝 谭洪新 蒙浩焱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8-93,共6页
为了探索绿色环保的罗非鱼越冬新模式,利用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RAS)与生物絮凝养殖系统(bio-floc technology,BFT)比较了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越冬期间的生长情况、水质变化与养殖成本... 为了探索绿色环保的罗非鱼越冬新模式,利用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RAS)与生物絮凝养殖系统(bio-floc technology,BFT)比较了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越冬期间的生长情况、水质变化与养殖成本。结果显示,罗非鱼越冬期在RAS组中的存活率达到了96.9%±2.23%,显著高于BFT组的65.82%±3.22%;BFT组的饲料系数为1.31±0.03显著低于RAS组的1.43±0.03;越冬期间RAS与BFT氨氮分别为(1.56±0.76)、(1.58±0.56)mg/L,平均浓度无显著差异;RAS组亚硝酸盐平均浓度为(0.47±0.29)mg/L,显著高于BFT组的(0.09±0.04)mg/L,但两者都维持在1 mg/L以下;两组硝酸盐均持续积累,RAS组最终达到了(118.4±0.92)mg/L,BFT为(336.91±21.44)mg/L;在总成本方面,RAS系统在用电量、用水量和投喂量方面都高于BFT系统。结果表明,BFT能够实现罗非鱼的越冬并维持稳定的水质,初步估算成本低于R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 越冬 循环水养殖系统 生物絮凝养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循环水槽一年两造养殖吉富罗非鱼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阴晴朗 王志芳 +4 位作者 郭忠宝 毕鹏飞 周毅 唐瞻杨 罗永巨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5-33,共9页
为实现池塘循环水槽养殖模式的高效利用,降低养殖风险,文章开展了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一年两造池塘循环水槽养殖研究。第一造吉富罗非鱼放养密度分别为183尾·m^-2和274尾·m^-2,规格为(36.6±2.8)g,养... 为实现池塘循环水槽养殖模式的高效利用,降低养殖风险,文章开展了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一年两造池塘循环水槽养殖研究。第一造吉富罗非鱼放养密度分别为183尾·m^-2和274尾·m^-2,规格为(36.6±2.8)g,养殖期为122 d;第二造吉富罗非鱼放养密度分别为154尾·m^-2和215尾·m^-2,放养规格为(185.2±15.8)g,养殖期为100 d;外池塘套养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对养殖过程中的水质、养殖结果和效益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第一造吉富罗非鱼成活率为83.38%,饵料系数1.12,养殖产量24107 kg;第二造吉富罗非鱼成活率为93.35%,饵料系数1.17,养殖产量25730 kg;外池塘罗氏沼虾2012 kg,鲢1789 kg,鳙801 kg;每公顷投入452566元,收入655099元,利润202533元,投资回报率44.75%。研究表明,利用池塘循环水槽养殖模式开展吉富罗非鱼一年两造养殖,降低了链球菌发病率,提高了养殖效益,实现了养殖模式的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池塘循环水槽养殖模式 高效利用 一年两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