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W结构域E3泛素连接酶1调控卵巢癌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浸润
1
作者 郭晓娟 杜瑞娟 +4 位作者 陈丽平 郭克磊 周彪 卞华 韩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63-1073,共11页
目的探讨WW结构域E3泛素连接酶1(WWP1)表达与卵巢癌肿瘤微环境(TME)免疫浸润调控的关系。方法从TCGA获取卵巢癌患者数据,以中位值为截断值分为WWP1高表达和低表达组。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WWP1表达与卵巢癌预后关系;TISCH2比较WWP1在卵巢... 目的探讨WW结构域E3泛素连接酶1(WWP1)表达与卵巢癌肿瘤微环境(TME)免疫浸润调控的关系。方法从TCGA获取卵巢癌患者数据,以中位值为截断值分为WWP1高表达和低表达组。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WWP1表达与卵巢癌预后关系;TISCH2比较WWP1在卵巢癌转移和化疗后TME不同免疫细胞亚型的差异;TIMER分析WWP1表达对TME免疫细胞浸润和体细胞拷贝数变异的影响;TIGER分析WWP1表达与卵巢癌不同免疫细胞亚型演化的关系;深度学习模型分析TCGA病理染色图像,确定WWP1对卵巢癌患者TME的影响;WWP1高表达前后的SKOV3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比较差异基因并进行免疫浸润验证分析;在SKOV3和SKOV3/DDP裸鼠肿瘤组织中采用多色免疫荧光比较分析免疫标志物差异。结果WWP1高表达卵巢癌患者的整体生存率低于WWP1低表达患者(P=0.0012)。高表达WWP1、Stage IV等与卵巢癌不良预后相关(P<0.05)。卵巢癌转移或化疗后,TME中恶性肿瘤细胞、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WWP1表达比例亦明显增高(P<0.05)。WWP1表达与TME中促肿瘤免疫抑制性细胞正相关(r=0.1323~0.3955,P<0.05),与抑制肿瘤的免疫浸润细胞负相关(r=-0.1949~-0.1333,P<0.05)。CD8^(+)T细胞浸润水平与WWP1的深度缺失和染色体水平缺失有关,中性粒细胞浸润水平与WWP1高度扩增有关(P<0.05)。随着WWP1表达升高,TME中CD8^(+)、NK T细胞比例逐渐减少,髓样细胞和B细胞逐渐演化为不同细胞亚型。TCGA患者病理标本HE染色、高表达WWP1的SKOV3细胞转录组测序和裸鼠肿瘤组织多色免疫荧光分析确认了与生信分析相似的TME免疫细胞浸润结果。结论WWP1可能是卵巢癌的一个预后预测因子和潜在的TME免疫调控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WW结构域E3泛素连接酶1 免疫浸润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结构域蛋白质37蛋白生物学特征和功能及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2
作者 罗俊蕊 刘志强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7-978,共12页
三结构域蛋白质37(tripartite motif-containing protein,TRIM37)是一种具有E3泛素连接酶活性的蛋白质,定位于过氧化物酶体膜与中心体,是调节中心体组装的关键蛋白质。TRIM37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TRIM37利用E3泛素连接酶活性泛素化多种... 三结构域蛋白质37(tripartite motif-containing protein,TRIM37)是一种具有E3泛素连接酶活性的蛋白质,定位于过氧化物酶体膜与中心体,是调节中心体组装的关键蛋白质。TRIM37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TRIM37利用E3泛素连接酶活性泛素化多种底物蛋白质,调节泛素化途径影响多条关键信号通路;通过调控中心体的组装,影响纺锤体的形成和染色体分离的准确性,干扰细胞分裂;不仅可以激活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 1,mTORC1)信号通路,还能通过激活的mTORC1信号通路磷酸化转录因子EB(transcription factor EB,TFEB)调控自噬;通过激活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信号通路,在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TRIM37还参与调节Wnt/β-catenin、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等癌症进程关键信号通路,促进胆囊癌、肾细胞癌、脑胶质瘤等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与侵袭的能力,并且还与某些抗癌化学药物耐药性有关。总之,TRIM37作为一种多功能蛋白质,在机体中的功能复杂多样,各有不同。本文从TRIM37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自噬以及主要参与的信号通路出发,针对TRIM37发挥的生物学作用及与疾病发生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期望深入对涉及TRIM37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的理解,能够为后续相关疾病的治疗与研究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域蛋白质37 泛素 中心体 自噬 癌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炎分子盘状结构域受体2在泛素化修饰过程中与泛素分子的偶联方式
3
作者 于江天 卜歆 +2 位作者 赵虎 李霞 苏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77-1080,共4页
目的研究泛素分子中哪些位点的赖氨酸(Lys)残基参与了具有促炎效应的膜受体盘状结构域受体2(DDR2)的多聚泛素化修饰。方法将DDR2、Cbl-b及泛素分子不同位点Lys的突变体共转染HEK293T细胞,以胶原蛋白刺激细胞诱导DDR2发生活化。利用免疫... 目的研究泛素分子中哪些位点的赖氨酸(Lys)残基参与了具有促炎效应的膜受体盘状结构域受体2(DDR2)的多聚泛素化修饰。方法将DDR2、Cbl-b及泛素分子不同位点Lys的突变体共转染HEK293T细胞,以胶原蛋白刺激细胞诱导DDR2发生活化。利用免疫沉淀方法分离细胞中的DDR2,Western blot法检测DDR2与不同泛素分子的偶联情况。结果仅保留27位Lys的泛素分子偶联到DDR2分子上的能力与野生型泛素分子相接近,保留33位Lys的泛素分子有较微弱与DDR2偶联的能力。27位Lys突变可使泛素分子彻底丧失与DDR2相偶联的能力,而33位Lys突变使得泛素分子偶联DDR2的能力部分丧失。结论 Cbl-b介导的DDR2的多泛素化修饰主要是通过泛素分子的Lys27偶联的,Lys33可能也部分参与了DDR2的泛素化修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状结构域受体2 泛素 泛素 泛素连接酶 CBL-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含植物同源结构域和环指结构域泛素样蛋白1(UHRF1)的水平可抑制肾癌769-P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被引量:2
4
作者 焦点 郑甲 +6 位作者 魏铭 郑国旭 席文锦 秦卫军 杨安钢 王禾 温伟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利用针对含植物同源结构域和环指结构域泛素样蛋白1(UHRF1)的小干扰RNA(siRNA)在肾癌769-P细胞中下调UHRF1的表达,探讨其对769-P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根据人UHRF1的mRNA序列设计并合成2对针对UHRF1的siRNA,用脂质体将其瞬时... 目的利用针对含植物同源结构域和环指结构域泛素样蛋白1(UHRF1)的小干扰RNA(siRNA)在肾癌769-P细胞中下调UHRF1的表达,探讨其对769-P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根据人UHRF1的mRNA序列设计并合成2对针对UHRF1的siRNA,用脂质体将其瞬时转染入769-P细胞。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UHRF1 mRNA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UHRF1的蛋白水平;利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素Ⅴ/碘化丙啶(annexinⅤ-FITC/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UHRF1 siRNA可显著抑制UHRF1的mRNA和蛋白水平,下调769-P细胞UHRF1水平后,细胞增殖显著减弱,细胞凋亡显著增加。结论下调UHRF1的表达可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植物同源结构域和环指结构域泛素样蛋白1(UHRF1) 小干扰RNA(siRNA) 肾细胞癌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抗小鼠含IQ基序及泛素结构域蛋白(IQUB)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袁露 徐文华 +5 位作者 葛婷婷 周慧萍 杨玲 杨凡 牛长敏 郑英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46-851,共6页
目的 制备兔抗小鼠含IQ基序及泛素结构域蛋白(IQUB)多克隆抗体并检测IQUB在小鼠睾丸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将IQUB蛋白编码序列全长插入pET-30a(+)载体,构建pET-30a-IQUB原核表达质粒。将原核表达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中,异丙基-β-D-硫... 目的 制备兔抗小鼠含IQ基序及泛素结构域蛋白(IQUB)多克隆抗体并检测IQUB在小鼠睾丸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将IQUB蛋白编码序列全长插入pET-30a(+)载体,构建pET-30a-IQUB原核表达质粒。将原核表达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中,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蛋白表达。利用组氨酸融合蛋白纯化柱纯化蛋白,使用梯度浓度的尿素复性原核蛋白。蛋白复性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免疫完成后ELISA测定多克隆抗体效价,应用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多克隆抗体的有效性与特异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pET-30a-IQUB重组质粒,并通过IPTG诱导成功表达了原核蛋白。ELISA检测多克隆抗体效价达到1∶1 000 000,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识别成年野生型小鼠睾丸组织中的内源性IQUB蛋白,IQUB在成年小鼠睾丸的各级生精细胞表达,在成熟精子中定位于顶体及鞭毛。结论 成功制备出高特异性的兔抗小鼠IQUB多克隆抗体,可用于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IQ基序及泛素结构域蛋白(IQUB) 多克隆抗体 精子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素E3连接酶CHIP和E4B互换U-box结构域突变体的构建及泛素化活性验证
6
作者 范宇宸 陆瑶 +1 位作者 刘香男 赵博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91-197,共7页
旨在构建互换U-box结构域的泛素E3连接酶CHIP和E4B的突变体,用以研究U-box结构域对两种U-box家族泛素E3连接酶CHIP和E4B活性的影响。通过overlap PCR的方法构建CHIP U-box替换为E4B U-box的突变体C+E,以及E4B U-box替换为CHIP U-box的... 旨在构建互换U-box结构域的泛素E3连接酶CHIP和E4B的突变体,用以研究U-box结构域对两种U-box家族泛素E3连接酶CHIP和E4B活性的影响。通过overlap PCR的方法构建CHIP U-box替换为E4B U-box的突变体C+E,以及E4B U-box替换为CHIP U-box的突变体E+C。将突变体质粒分别与CHIP底物RCC2、E4B底物NIPSNAP1、CHIP和E4B共同底物p53、CDC37质粒共转染至HEK-293T细胞。Western Blot检测底物和CHIP、E4B及其突变体表达情况,免疫共沉淀法检测底物的泛素化水平。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两种泛素连接酶互换U-box结构域的突变体,且两种突变体在HEK-293T细胞中均能表达。两种突变体均部分保留了泛素化各自底物的活性,C+E能够泛素化共同底物p53和CDC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E3连接酶CHIP 泛素E3连接酶E4B 突变体 U-box结构域 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泛素连接酶AREL1催化结构域的晶体结构
7
作者 李智慧 商国辉 +3 位作者 唐晨骏 田姿姿 吴玮 陈忠周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5-343,共9页
泛素化是一种重要的翻译后修饰,几乎调控着生命活动的所有方面.泛素连接酶是泛素化过程中唯一对底物蛋白质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一类酶,它们在泛素化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人抗凋亡E3泛素连接酶(AREL1)是HECT泛素连接酶... 泛素化是一种重要的翻译后修饰,几乎调控着生命活动的所有方面.泛素连接酶是泛素化过程中唯一对底物蛋白质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一类酶,它们在泛素化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人抗凋亡E3泛素连接酶(AREL1)是HECT泛素连接酶家族成员之一,它能够泛素化促凋亡蛋白SMAC、HtrA2和ARTS,并通过蛋白酶体将它们降解,从而发挥抵抗细胞凋亡的作用.本文解析了3.2?分辨率的人AREL1蛋白催化结构域(AREL1HECT)的晶体结构,并将其与HECT家族中其他成员的结构进行了比对.尺寸排阻色谱和X射线小角散射的结果表明,AREL1HECT在溶液中是以多种聚集状态形式存在的,小角散射的3D模型进一步表明AREL1HECT在溶液中会发生二聚化.这些结果将为AREL1HECT与泛素复合物结构的解析及功能的分析提供坚实的结构基础,为揭示AREL1泛素化底物蛋白质的分子机制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 泛素连接酶 AREL1 HECT结构域 晶体结构 二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肿瘤结构域特异性去线性泛素化酶负向调控炎症和自身免疫
8
作者 李天亮 韩超峰 +2 位作者 DAMGAARD R B WALKER J A MARCO-CASANOVA P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57-857,共1页
线性泛素化在调节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通过调节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调节免疫反应。线性泛素化链由线性泛素链组装复合体(linear ubiquitin chain assembly complex,LUBAC)合成,这个复合体包括氧化血红素I... 线性泛素化在调节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通过调节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调节免疫反应。线性泛素化链由线性泛素链组装复合体(linear ubiquitin chain assembly complex,LUBAC)合成,这个复合体包括氧化血红素IRP2泛素连接酶1(heme-oxidized IRP2 ubiquitin ligase-1,HOIL-1)、HOIL-1相互作用蛋白(HOIL-1 interacting protein,HO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 UBIQUITIN 相互作用蛋白 结构域特异性 卵巢肿瘤 interacting 自身免疫 免疫反应 泛素连接酶 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泛素结合结构域UBAN探针鉴定线性泛素化底物
9
作者 司甜 杜现礼 +1 位作者 刘峰 段小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0-37,共8页
目的根据已知线性泛素化底物NF-κB必需调节蛋白(NEMO)的泛素结合结构域UBAN构建蛋白探针,在目的细胞中富集线性泛素化底物并应用质谱技术进行鉴定,探索线性泛素化在不同生物学事件中发挥调控功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1)首先通过大肠杆菌... 目的根据已知线性泛素化底物NF-κB必需调节蛋白(NEMO)的泛素结合结构域UBAN构建蛋白探针,在目的细胞中富集线性泛素化底物并应用质谱技术进行鉴定,探索线性泛素化在不同生物学事件中发挥调控功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1)首先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纯化特异性识别线性泛素链的蛋白UBAN,通过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标签将其与GST琼脂糖微珠连接制成UBAN探针。随后在293T细胞中共转染阳性底物NEMO和线性泛素化链组装复合体(LUBAC)使之过表达,利用UBAN探针免疫共沉淀富集NEMO上的线性泛素链,并通过Western蛋白印迹法验证UBAN探针与线性泛素化链的结合能力,从而确定体系是否建立成功。(2)在293T细胞裂解液中免疫共沉淀富集线性泛素化底物并对其进行质谱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潜在线性泛素化底物。在293T细胞中共转染潜在线性泛素化底物极光激酶A(Aurora-A)和LUBAC,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鉴定。(3)用siRNA干扰Hela细胞LUBAC,并使细胞周期同步化,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观察线性泛素化对潜在底物Aurora-A生物学功能的调控。结果 (1) Western蛋白印迹法结果表明,UBAN探针能够结合NEMO上的线性泛素链,从而确定体系建立成功。(2)质谱鉴定结果显示,免疫共沉淀法富集到包括极光激酶A(Aurora-A)在内的403个潜在线性泛素化底物;在293T细胞中共转染Aurora-A和LUBAC后,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测定结果发现,Aurora-A具有线性泛素链特征性条带,具有与线性泛素化链结合的能力。(3) Western蛋白印迹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涉LUBAC后Aurora-A苏氨酸288位磷酸化水平上调,表明其被激活。结论运用泛素结合结构域UBAN探针可以实现线性泛素化底物的有效捕捉与富集,在293T细胞中鉴定到底物Aurora-A的自激活可能受线性泛素化调控。本研究建立的线性泛素化底物鉴定策略为进一步探索蛋白质线性泛素化修饰的更多生物学功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BAN结构域 线性泛素化修饰 底物筛选 极光激酶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泛素化酶OTUD3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侯丹 余丹 +2 位作者 杨国帅 胡裕洁 李鸿鑫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41-1352,共12页
去泛素化酶含OTU结构域蛋白3(OTU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OTUD3)是非常重要的去泛素化酶,在多种疾病模型中存在明显的表达差异。在不同细胞中,OTUD3参与调控凋亡、炎症反应、细胞周期、增殖和侵袭等生物学功能。OTUD3通过调节多... 去泛素化酶含OTU结构域蛋白3(OTU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OTUD3)是非常重要的去泛素化酶,在多种疾病模型中存在明显的表达差异。在不同细胞中,OTUD3参与调控凋亡、炎症反应、细胞周期、增殖和侵袭等生物学功能。OTUD3通过调节多种关键底物蛋白的去泛素化,在先天性抗病毒免疫、神经发育、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肿瘤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OTUD3在乳腺癌、食管癌、结肠癌、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发挥抑癌作用,但在肝癌和肺癌中发挥促癌作用。作为恶性肿瘤的生物标志物,OTUD3在预测、诊断和判断预后方面起重要作用。OTUD3在大部分疾病中的相关分子机制研究仍不够深入,研究OTUD3的调控机制对于深入了解其在免疫和疾病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以OTUD3为靶标的药物研发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化酶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含OTU结构域蛋白3 肿瘤 神经退行性疾病 先天性抗病毒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泛素蛋白FAT10共价结合底物蛋白质的活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欣 王英明 +3 位作者 吴燕华 金成学 穆颖 乔守怡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9-574,共6页
目的探讨类泛素蛋白FAT10的C末端双甘氨酸基团及双泛素结构域结合修饰底物蛋白质的活性。方法分别将野生型全长FAT10,C末端双甘氨酸的缺失突变体FAT10ΔGG,分别包含N端、C端泛素结构域的截断突变体FAT10-N和FAT10-C构建到真核表达载体中... 目的探讨类泛素蛋白FAT10的C末端双甘氨酸基团及双泛素结构域结合修饰底物蛋白质的活性。方法分别将野生型全长FAT10,C末端双甘氨酸的缺失突变体FAT10ΔGG,分别包含N端、C端泛素结构域的截断突变体FAT10-N和FAT10-C构建到真核表达载体中,转染HEK293T细胞,并使用26S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处理细胞。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野生型FAT10及其突变体结合底物蛋白质的活性。结果与野生型FAT10的蛋白质底物结合能力相比,FAT10ΔGG、FAT10-N、FAT10-C与底物蛋白质结合能力均显著下降。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能够促进FAT10及其突变体的底物结合活性。结论 FAT10的C末端双甘氨酸基团及双泛素结构域都是FAT10与底物共价结合所需的活性基团,被FAT10标记后的底物蛋白质通过26S蛋白酶体途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蛋白 FAT10 泛素结构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H2A去泛素化酶MYSM1抑制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 被引量:2
12
作者 霍毅 陈功金 +5 位作者 申彦彦 李柄毅 李玉芳 席文锦 杨安钢 王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54-1657,共4页
目的研究组蛋白H2A去泛素化酶Myb样SWIRM和MPN结构域1(MYSM1)对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吞噬、抗原提呈、炎性细胞因子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分离小鼠的骨髓细胞,在体外联合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 目的研究组蛋白H2A去泛素化酶Myb样SWIRM和MPN结构域1(MYSM1)对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吞噬、抗原提呈、炎性细胞因子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分离小鼠的骨髓细胞,在体外联合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骨髓细胞分化为DC,利用小干涉RNA(siRNA)下调MYSM1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微球实验检测BMDC的吞噬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BMDC的抗原提呈功能、实时定量PCR检测BMDC的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变化,探讨MYSM1下调后DC在固有免疫应答中的作用。结果下调MYSM1的表达后,BMDC的吞噬功能无显著变化,抗原提呈功能增强,IL-6、TNF-α的表达增强。结论 MYSM1在固有免疫应答中可以抑制BMDC的抗原提呈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分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H2A去泛素化酶 Myb样SWIRM和MPN结构域1(MYSM1) 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 固有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3泛素连接酶WWP2通过蛋白酶体途径调控p21的稳定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超 张丽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26-1130,共5页
目的 探讨含WW结构域的E3泛素蛋白连接酶2 (WWP2)调控p21稳定性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免疫共沉淀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HEK 293T细胞中WWP2与p21的结合情况。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和放线菌酮(CHX)处理过表达或敲减WWP2 HEK 293... 目的 探讨含WW结构域的E3泛素蛋白连接酶2 (WWP2)调控p21稳定性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免疫共沉淀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HEK 293T细胞中WWP2与p21的结合情况。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和放线菌酮(CHX)处理过表达或敲减WWP2 HEK 293T细胞0、4、8 h,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p21的表达情况。结果 WWP2与p21间存在结合。过表达WWP2的293T细胞中,p21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随WWP2表达量增加逐渐降低。敲减WWP2的293T细胞中,p21表达水平增加。随着CHX作用时间延长,对照组和实验组的p21表达水平均逐渐下降。过表达组p21半衰期较对照组缩短;敲减组p21半衰期较对照组延长。随着MG132作用时间延长,对照组和实验组p21表达水平均逐渐上升。空载组较过表达组、敲减组较对照组p21积累均更显著。结论 E3泛素连接酶WWP2可与p21结合,并通过蛋白酶体途径降解p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WW结构域的E3泛素蛋白连接酶2 P21 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KIB1相关泛素结合酶的筛选
14
作者 马振玲 解博红 +2 位作者 刘世饶 杨子善 谢云飞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7-622,共6页
含锚蛋白重复和IBR结构域蛋白1(ankyrin repeat and IBR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ANKIB1)属于RING-IBR-RING(RBR)蛋白家族,也是该家族中唯一含有泛素结合模体的成员,能促进某些蛋白的泛素化.几乎所有的RBR蛋白都具有泛素连接酶(E3... 含锚蛋白重复和IBR结构域蛋白1(ankyrin repeat and IBR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ANKIB1)属于RING-IBR-RING(RBR)蛋白家族,也是该家族中唯一含有泛素结合模体的成员,能促进某些蛋白的泛素化.几乎所有的RBR蛋白都具有泛素连接酶(E3)活性.ANKIB1也被推测为一种E3,但迄今尚未证实.RBR型E3能够与多种泛素结合酶(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Ubc,统称E2)互作并发挥催化作用,其中最常见的是UbcH7,UbcH8和UbcH5B次之.为了筛选ANKIB1相关的E2,本研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分别表达了UbcH5B、UbcH7和UbcH8蛋白,并采用GST沉降(GST pull-down)实验验证3种E2与ANKIB1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内源性及过表达的ANKIB1均能与UbcH5B、UbcH7或UbcH8相互作用,同时ANKIB1也是唯一能与这3种E2互作的RBR蛋白.本研究为ANKIB1可能是1种E3的假说提供了支持,并为后续研究ANKIB1的E3活性和催化机制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锚蛋白重复和IBR结构域蛋白1 泛素结合酶 GST沉降 蛋白质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D2通过IRF4抑制RICK和TRAF6的K63多聚泛素化而减轻结肠炎症
15
作者 周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4-474,共1页
现已证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caspase)活化和募集结构域15(recruitment domain 15,CARD15)基因(克罗恩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的多态性可导致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2(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 2,NOD2)功能丧失... 现已证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caspase)活化和募集结构域15(recruitment domain 15,CARD15)基因(克罗恩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的多态性可导致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2(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 2,NOD2)功能丧失。然而,这种功能丧失是如何导致克罗恩病的易感性增加,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F6 结肠炎症 克罗恩病 K63 NOD2 RICK IRF4 结构域 树突状细胞 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调控杏仁核神经信号通路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恐惧消退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凯 张虹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619-3624,3631,共7页
目的:探究电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恐惧消退的干预作用,以及对杏仁核含WW结构域的E3泛素蛋白连接酶2(WWP2)/抑癌基因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蛋白(PTEN)/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及突触可塑性蛋白突触素(SYN)、生长相关蛋白-... 目的:探究电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恐惧消退的干预作用,以及对杏仁核含WW结构域的E3泛素蛋白连接酶2(WWP2)/抑癌基因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蛋白(PTEN)/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及突触可塑性蛋白突触素(SYN)、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被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8只。采用增强的连续单一应激法构建PTSD模型,随后电针治疗21 d,通过旷场实验、场景化条件化恐惧反应实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免疫共沉淀实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评价电针的干预效应。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活动距离、穿越中央格数量及直立次数均少(P<0.05),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改善(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在恐惧消退训练期和恐惧重建检测阶段大鼠的僵直时间百分比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杏仁核WWP2、磷酸化AKT蛋白表达低(P<0.05),PTEN蛋白表达高(P<0.05)。电针组上述蛋白表达变化逆转(P<0.05),PTEN与WWP2的结合能力上升。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杏仁核组织中SYN、GAP-43蛋白阳性表达低(P<0.05),电针组杏仁核组织中SYN、GAP-43蛋白阳性表达高(P<0.05)。结论:电针可有效改善PTSD大鼠的自主活动和探索行为,促进恐惧记忆的消退,以上作用与杏仁核WWP2/PTEN/AKT信号通路的调控及突触可塑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恐惧记忆 杏仁核 电针 杏仁核含WW结构域的E3泛素蛋白连接酶2(WWP2)/抑癌基因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蛋白(PTEN)/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 突触可塑性 突触可塑性蛋白突触素 生长相关蛋白-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氏鲟自噬基因MAP1LC3B克隆及其组织表达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伟 许巧情 +5 位作者 郭慧芝 李由申 韩盼盼 袁汉文 张书环 陈敦学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45-452,共8页
【目的】掌握达氏鲟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B基因(MAP1LC3B)的表达模式,为后续研究MAP1LC3B基因功能及揭示达氏鲟的抗病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RACE技术从达氏鲟组织中克隆MAP1LC3B基因,通过ProtParam、TMpred、Phyre2及Sin... 【目的】掌握达氏鲟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B基因(MAP1LC3B)的表达模式,为后续研究MAP1LC3B基因功能及揭示达氏鲟的抗病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RACE技术从达氏鲟组织中克隆MAP1LC3B基因,通过ProtParam、TMpred、Phyre2及Singal 4.1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借助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AP1LC3B基因在达氏鲟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达氏鲟MAP1LC3B基因cDNA序列全长2208 bp,包含378bp的开放阅读框(ORF)、202 bp的5’端非编码区(5’-UTR)和1628 bp的3’端非编码区(3’-UTR),编码125个氨基酸。MAP1LC3B氨基酸序列含有GABARAP泛素结构域、Agt7结合位点、脂化位点和维管束蛋白结合位点。达氏鲟MAP1LC3B蛋白由18种氨基酸组成,其中谷氨酸(Glu)含量最高(占9.6%)、丙氨酸(Ala)含量最低(占1.6%);蛋白分子量为14743.01 Da,理论等电点(pI)为8.92,不稳定系数为65.12,总平均亲水性为-0.484,是一种不稳定的疏水性蛋白,且不存在跨膜结构,也无信号肽序列。MAP1LC3B基因在达氏鲟鳃、脑、皮肤、头肾、前肾、脾脏、中肾、心脏和肠道等组织中均有表达,以在鳃和肠道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显著高于在其他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P<0.05)。【结论】达氏鲟MAP1LC3B基因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在鳃和肠道黏膜免疫组织中高表达,表明自噬参与达氏鲟黏膜免疫过程,调节机体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氏鲟 自噬 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B(MAP1LC3B) gabarap泛素结构域 抗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调控人结肠癌HT-29细胞程序性坏死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海玉 张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0-726,741,共8页
目的研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在人结肠HT-29细胞程序性坏死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E3泛素连接酶三重结构域包含蛋白16(tripartite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16,Trim16)对其作用的潜在调... 目的研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在人结肠HT-29细胞程序性坏死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E3泛素连接酶三重结构域包含蛋白16(tripartite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16,Trim16)对其作用的潜在调控机制。方法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建立HT-29细胞的程序性坏死模型,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其对凋亡、坏死细胞数目的影响。分别用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RIPK1在细胞程序性坏死中的表达。构建稳定表达Flag标记的RIPK1的HT-29细胞株,采用Flag标记的pulldown试验结合质谱检测发现与RIPK1有相互作用的新蛋白。应用NiNTA pulldown试验检测筛选出的E3泛素连接酶对RIPK1泛素化的调控。结果 TNFα能够成功诱导HT-29细胞程序性坏死。HT-29细胞在TNFα和半胱天蛋白酶抑制剂z-VAD处理后,表现出RIPK1、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并伴随着炎性因子白介素1α(IL1α)和白介素6(IL6)水平明显升高。Flag标记的pulldown试验结合质谱检测发现一个与RIPK1有相互作用的E3泛素连接酶Trim16,体外实验表明Trim16可以增强RIPK1的泛素化程度,其可能调节RIPK1在程序性坏死过程中的作用。结论 RIPK1在TNFα和z-VAD诱导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程序性坏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3泛素连接酶Trim16对此过程可能有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 人结肠癌细胞 程序性坏死 E3泛素连接酶 三重结构域包含蛋白16(Trim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人ZUP1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机制
19
作者 张光君 涂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38-1345,共8页
目的探讨泛素折叠修饰因子1特异性肽酶结构域蛋白(ZUP1)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上下游机制。方法使用基因表达汇编(GEO)、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型-组织表达(GTEx)数据库,检索收集乳腺癌患者的基因信息和临床病理数据,通过χ2... 目的探讨泛素折叠修饰因子1特异性肽酶结构域蛋白(ZUP1)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上下游机制。方法使用基因表达汇编(GEO)、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型-组织表达(GTEx)数据库,检索收集乳腺癌患者的基因信息和临床病理数据,通过χ2检验分析乳腺癌组织中ZUP1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探讨乳腺癌患者生存状况与ZUP1表达的关系。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潜在调控ZUP1的miRNA和泛素连接酶,最后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结果ZUP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织。ZUP1表达水平与乳腺癌T分期、PAM50分型、雌激素受体状态、孕激素受体状态、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状态和组织学类型有关(P均<0.01),ZUP1高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低于ZUP1低表达组(P=0.031)。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显示,以ZUP1基因为靶点的差异表达最显著的10个miRNA为miRNA-10b-3p、miRNA-499a-5p、miRNA-181b-2-3p、miRNA-181b-3p、miRNA-4420、miRNA-548aw、miRNA-5680、miRNA-570-3p、miRNA-7156-5p和miRNA-8087,包括MARCH1、MARCH8、Mdm2、synoviolin和MIB1在内的E3泛素连接酶可能调节ZUP1蛋白表达。基因集富集分析结果表明ZUP1在乳腺癌中主要参与基础转录因子、泛素介导的蛋白质水解、卵母细胞减数分裂、RNA降解和极光激酶B等通路。结论ZUP1在乳腺癌中表达上调,与患者预后具有相关性。ZUP1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上下游机制与多种miRNA和多条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折叠修饰因子1特异性肽酶结构域蛋白 乳腺肿瘤 存活率分析 生物标志物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WP1与Myocardin结合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分化研究
20
作者 孙璇 唐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含有WW结构域的E3泛素蛋白连接酶1(WWP1)在平滑肌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实时定量PCR,检测WWP1在人、小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中以及小鼠胚胎干细胞向平滑肌细胞体外分化过程中表达量的变化情... 【目的】探讨含有WW结构域的E3泛素蛋白连接酶1(WWP1)在平滑肌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实时定量PCR,检测WWP1在人、小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中以及小鼠胚胎干细胞向平滑肌细胞体外分化过程中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用萤光素酶活性试验及免疫共沉淀试验检测WWP1与Myocardin的结合情况。【结果】WWP1在人和小鼠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高表达,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向平滑肌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WWP1能与Myocardin蛋白结合,WWP1的表达水平受Myocardin调控。【结论】WWP1很可能通过与Myocardin结合参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化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WW结构域的E3泛素蛋白连接酶1 MYOCARDIN 平滑肌细胞 分化 免疫共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